日本人為什麼不讓皇帝穿龍袍
① 日本天皇有龍袍嗎
日本天皇是沒有龍袍的,日本天皇禮服包括玉冠、長袖衣、袴、褶、帶、緩、玉佩、沓、持笛,這里的褶類似於裙圍,沓類似於鞋,袴類似於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據載天皇用黃袍開始於嵯峨天皇弘仁十一年。御袍上面裝飾唐草、鳳穿牡丹等紋樣。天皇在御神事上穿白色平紋絹的御帛袍。在御親祭上穿御齋袍。御齋抱前有橫欄,後有褶。
② 都知道龍袍是帝王的衣服,那古代日本朝鮮帝王也穿嗎
「龍袍」這個詞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綉著龍的衣服;另一種是皇帝專用的衣服,這兩種理解差異極大。如果是皇帝專用的衣服,只有「皇帝」可以穿,其他人絕對不能穿,穿了就是大逆不道,結局就是砍頭;而綉著龍的衣服就不同了,這種衣服只要到了一定級別的皇族都可以穿,而且還可以賜給大臣,私自穿這種衣服就是超越禮制而已,雖然也算是罪,但是絕對不是重罪,這同穿黃袍來講,絕對是兩碼事。
首先說一下日本,日本也有「龍袍」,畢竟他們也有帝王,也就是日本天皇,但是他們的「龍袍」跟我們的龍袍並不一樣,我們是以「龍」為主,日本天皇則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規定圖案,如現在的日本天皇「龍袍」,就是以鳳紋為主的衣服,而江湖時代的皇帝禮服,則多是以日月星辰,各種動物組合而成的「龍袍」,同中國人理解的「龍袍」差異甚遠。日本「龍袍」最大改制,其實來自明治維新時期,當時的天皇認為,日本「龍袍」主要是模仿中國大唐時期的風格,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所以需要進行全面「升級改版」,因此才有了不同版本的「龍袍」。
總之,中國的龍袍是以龍為主,但是日本的「龍袍」並非如此,而朝鮮的龍袍確實以龍為主,但是配合圖案相對少一些,等級也要稍差一點。
③ 溥儀清朝在位時為何不能穿龍袍滅亡後被迫退位,為何沒人敢殺他
當時的日本政府不同意
據當時在溥儀身邊當秘書的新覺羅·瑞仲後來說,溥儀成為皇帝後,想穿龍袍的,並且已經准備好了,但是當時的日本政府不同意,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新的時代了,穿龍袍不合適,應該穿陸海空三軍大元帥服。
因為溥儀要依靠日本人使自己能夠復辟清王朝,所以溥儀也沒有反抗,就順從了日本政府。
(3)日本人為什麼不讓皇帝穿龍袍擴展閱讀: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溥儀這個傀儡,1933年10月當溥儀做了兩年偽滿洲國「執政」之後,關東軍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准備承認他為"滿洲國皇帝"。
這對溥儀真是喜從天降,他迫不及待地從北京的榮惠皇貴太妃(榮惠皇貴妃)那裡取來了光緒皇帝穿過的龍袍,准備登基那天穿上。
但是關東軍卻對他說,日本承認的是"滿洲國皇帝",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龍袍,只能穿關東軍指定的"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甚至於皇宮也不能叫「皇宮」,因為日本天皇已有「皇宮」,這兒只能叫「帝宮」。
就連皇帝即位後祭祖儀式也不允許去祭清朝的祖陵,按日本人的解釋說:日滿親善,精神上如一體,宗教上也該是一體。所以「滿洲帝國皇帝」必須去祭祀日本的祖宗才是。
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年號為康德。頒發詔書詔告天下。
④ 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穿什麼衣服圖 是清朝皇帝服裝 還是民國服裝
呵呵,溥儀逃往東北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復辟大清帝國,這是他和他的師父——鄭孝胥的共同的一個想法,鄭孝胥告訴溥儀,只有到東北重振皇基才能復辟大清。但是溥儀到了東北後發現不是這么回事,日本帝國主義者明確地告訴溥儀滿洲國就是滿洲國,日本要的是滿洲國而不是大清國,拒絕幫助溥儀復辟。並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不允許溥儀穿著清朝皇帝的龍袍,只有一次在祭天時允許他破了一次例,讓他穿著光緒帝曾經穿著的龍袍祭天。但是後來日本人就再也不允許溥儀穿清朝皇帝的的冠服了,只允許溥儀穿軍禮服。
上個世紀前五十年是流行軍禮服的,所以各國的領袖們都會穿著軍禮服。這不單單是那個時代中華民國的特徵。
⑤ 日本天皇所穿的衣服,到底有什麼講究
日本天皇所穿的衣服講究非常的多,他是模仿中國唐朝時候的龍袍,天皇穿著帶有皇權的衣袍,而皇後則穿十二單,首先日本天皇穿的衣服叫做黃櫨染御袍,它的顏色不是金黃色,雖然和我國古代皇帝的顏色很相似,但是其實是介於赤黃和褐色之間,由特殊的黃櫨和蘇木染制,在平安時代的時候,日本的天皇規定,只有天皇才可以穿這種顏色的衣服,而這一原則,也是模仿中國的唐朝。
在日本古代的時候,他們不僅款式模仿唐朝的,服裝在花紋上面也是相差無幾,尤其是日本初代天皇,他的衣服上還保留著黃袍上面龍的圖騰,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火,虎,猿的圖騰,之前天皇頭戴的是一些由黃金,珍珠珊瑚等珍貴材料製作的帽子,但是到江戶時代以後,就變成了非常簡單的櫻冠。雖然看似簡單,但是穿起來也非常的復雜,每一件都得十分小心,重量還很重,大概需要半小時左右才能完成 。
⑥ 滿清十二帝畫像,唯獨溥儀是黑白照片,光緒帝怎麼就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在19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使用照相機了,雖然這項發明並不算很早,但是它卻發展的相當快,例如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就有著很多方面的改進,也讓我們可以更清楚更真實的看清這個世界。當然相機在那個時候一般都是皇室專用的,我們知道慈禧就曾經用相機拍過照片,那麼光緒帝這個時候應該也是可以照相的。但是大家最後卻看到清十二帝的畫像,唯獨只有溥儀是黑白照片,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溥儀也就成為了滿清十二帝中,唯一一個在奉先殿中沒有自己畫像的皇帝,但也是唯一一個有黑白照片的皇帝。不得不說,溥儀由於「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太多個「第一次」了。有人也把他說成「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⑦ 溥儀為什麼沒有穿龍袍的相片呢
有啊,不過只是他和他的皇後婉儀大婚的時候穿的。畢竟他是末代皇帝,在列強的摧殘下,肯定不能稱帝自大。光他當偽滿洲國皇帝的時候,日本人還要軟禁他,這說明他根本沒有自由可言,所以不穿龍袍也正常。
不過他穿現代軍裝的照片挺多,而且也挺俊的。
⑧ 為什麼清朝皇帝只有溥儀是照片,按時間推算同治光緒都應該有照片啊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在1839年發明的,最早的照相機是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於1846年帶進中國的。照相設備進入中國並沒有第一時間在北京流行,大清晚期,照相多應用於外國人個人使用,知道1880左右才在廣東一帶有了專門的照相館。
照相技術被運用到清朝皇家攝影還要歸功於裕勛齡,清廷駐日、法公使三品卿銜裕庚的次子,裕德齡(著名的滿清皇室名媛)的哥哥,大清皇宮的首位御用攝影師,現存的慈禧照片全部由他拍攝。他也為光緒皇帝照過相。
到了20世紀初期,晚清末期,照相技術已經流行全世界了,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走到了盡頭,滿清國民也已經接受了照相的普及。此時同治皇帝早就已經死了,光緒帝被慈禧囚禁多年,他們有可能會改變觀念,卻已經沒有時機給自己留下影像。光緒死後,溥儀登基成為末代皇帝,此時的時代已經比照相機剛進入中國的時期要進步太多,他所留下的照片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