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攻打美國後果嚴重
1.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
1、為了保證日本的海上貿易線的安全。
2、當時的日本已經有很多的優秀政治家及軍事家已經意識到,東方的精神文明必然會與西方的物質文明有一次決定世界文明的會戰,而參戰的雙方是東方精神文明的代表日本與西方精神文明的代表美國和英國。
3、當時的美國由於控制著菲律賓等地區,制約著日本海上貿易線。
4、由於日本本土資源匱乏,加上中國行動沒有按照之前的規劃進行,資源制約著日本的軍事行動,而本國橡膠進口產地就是美國控制的南亞地區,為了不受制於人,草率的發動了軍事行動,過早地把美國拉入二戰中,導致二戰開始了轉折。
5、山本深知美國的實力,所以反對對美國開戰,但日本軍部執意執行,最後山本出了一個計劃偷襲珍珠港。但是山本自己也清楚,他只能為日本贏得6個月的時間,而事後的一切都證明了山本預言的正確。
簡單來說:日本二戰戰略思維叫「總體戰」,這點很重要。這是貫穿整個昭和軍事力量決策的核心思想。日本人不是傻子,至始至終都絕不希望和恐怖工業實力的美國人開戰!所以不要光光美化山本五十六了,不止是山本大將,是所有日本軍人都不想和美國打仗,特別是長期戰爭!
「總體戰」是駐德學習的幾個武官歸國後在國內推行的觀點,其中幾個重要人物包括岡村寧次,永田鐵山等,還有幾個重要的軍人組織「木曜會」「二葉會」以及合並成的「一夕會」都貫徹了這個思想。
2.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偷襲珍珠港
因為當時日本想佔領東南亞、印度,太平洋地區和澳洲,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其主要的威脅來自於美國、英國,荷蘭和法國(因為這四個國家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正是日本想要的)。其中英國的實力已大為削弱,荷蘭和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所以日本首當其沖的敵人是美國,日本想讓美國的軍事實力在短時間之內受到重創,所以選擇了偷襲珍珠港。
3. 二戰時期日軍為什麼要攻擊美國
按照日本原本的戰略機會是要先征服中國,再稱霸世界,然而結果是雖然日本佔領了半個中國,但中國的頑強抗爭卻讓日本遠遠看不到戰爭的盡頭,再加上淪陷區中共領導勢力的持續襲擊,日本實質已經陷入戰爭泥沼,只能不斷對中國戰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擔憂日本實力過強的美國切斷了對日本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出口(從日本侵華到珍珠港前期很長時間美國都在對日本出口戰略物資且沒有絲毫限制),而本國資源匱乏的日本轉而把目光投向東南亞,但東南亞一帶是英美的地盤,所以日本希望藉助一場偷襲重創美軍,緊接著佔領東南亞,壓榨東南亞的資源把戰爭打下去。
事實上日本確實重創了美軍,且在美日戰爭前期一直占上風,只不過日本大大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
4. 二戰中日本為何攻打美國
因為當年沒開戰前,美國就針對日本軍國主義軍事擴張,對日本實施了石油禁運政策;日本發動戰爭,對石油的依賴極大,美國對日本的這項制裁政策,在日本人看來,就等於對日宣戰;
此時,日本已將美國視為戰爭對手,是日本控制太平洋區域的最大威脅,當年美國人口僅僅只有5000萬,而且是個商業國家,不僅日本,連德國也認為:建立在美元上的國家,絕對不可能是自己的對手,因為他們首先看起來就不團結,整天只知道討價還價;
只有少數日本人知道美國的再生產能力有多強大,大多數日本人,當年都持贊同意見;
太平洋戰爭日本是有勝算的,日本之所以失敗,只在於低估了美國軍事機器的再生產能力;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成功,就為日本贏得了半年以上的對太平洋區域的控制權;美國也是在半年後才逐漸恢復海軍實力的,這半年中,美國每戰必敗,充分顯示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所取得的成果;
5. 二戰日本為什麼打美國
因為美國阻礙了日本的擴張。
在近代歷史上,日本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日本是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是後起的。這個時期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想發展就一定需求殖民地,而殖民地是「資源產地」和「商品傾銷地」的共同體,所以日本是一定要擴張的。而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又必須面對世界已經基本被英法等先起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的情況,日本想要發展就必須與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競爭。
第二,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美國雖然也是後起國家,但本國國內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可以在國內發展階段就積累較強的國力;而日本資源匱乏,就不得不在實力還不強的時候就對外擴張。
所以,日本要想發展,就必須對外擴張;而一旦擴張,就必須與以美國為首的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擁有既得利益的西方國家同盟對抗。
另外,美國當時為了抑制日本的擴張,採取措施限制了對日本的三大戰略資源的出口,這進一步迫使日本不得不盡快發動對美的作戰,奪取其東南亞的勢力范圍,控制其掌握的資源,才能維持戰爭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