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本土怎麼看本田日產

日本本土怎麼看本田日產

發布時間: 2023-02-11 19:47:04

1. 為什麼在日本本土較少看見凱美瑞、雅閣、卡羅拉等車

先說一些題外話 首先在日本基本大家都開日本的本土車 首當其沖的就是豐田 本田 日產 馬自達這些品牌 雷克薩斯一般是日本的社長開的 bba較少 賓士一般是日本暴發戶或者黑 社會 開 寶馬因為以動力為主 但是日本年輕人又沒有錢所以開的人較少 奧迪的話A6是基本看不到 能看到的就是A5 A7 Q5 Q7多一些 另外這邊日本老頭喜歡開保時捷 開路虎的少之又少 至於車型 日本人以商務車和節能減排的小k為主 轎車 suv較少 原因有幾種

一,日本本土土地面積小 相反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在城市,寸土寸金,停車位價格高昂,甚至一些房子不能滿足一家一個停車位,直接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是普通城市人不買車,更多的選擇發達的地鐵交通出行,二是車位普遍偏窄偏短,四米五以上的三廂車基本上直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停車困難。

二,戰後的日本由於用地緊張有一項特殊規定,市民購買 汽車 必須先租到停車位,否則無法辦理購車手續。後來政府為了拉動 汽車 消費又另立新規,購買排量0.36升以內,尺寸不超過規定(長3.4米,寬1.34米,高2米)的車可以不需提供家用車位證明後來又把排量增大到0.66升,寬度增大到1.48米。

於是法規導致了現在短短胖胖的k-car在日本盛行,從最早的斯巴魯,大發,到後來的本田,日產,連開始對k-car不屑一顧的豐田最後也不得不順應潮流的加入其中,可見k-car在日本的威力,據2019年的統計,k-car在日本的銷量已經占日本車市總銷量的接近40%。

在日本2019的 汽車 銷量排行榜上,前十名除了排行靠後的卡羅拉和普瑞斯,剩下的幾乎一水兒的k-car。

三,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包括用車,這一點和中國的政府公務員買車差不多,在日本,只有40歲以上的管理人員才有資格購買凱美瑞,雅閣之類的B級車,沒有法律法規,全是潛規則盛行,而且循規蹈矩的日本人幾乎從不越雷池一步。

基本上由於法規,收入和等級規則造成了日本人如今的用車習慣,k-car流行,基本上相當於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和台灣的踏板一樣,成為下里巴人的代步工具,卡羅拉之類的三廂小車還偶爾能見,至於B級車和suv更是中產階級以上人士的陽春白雪。

你好 我是石門車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專注日系德系車型,有問必答!!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解決了您的問題,點贊加關注,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謝謝!! 因為日本的車位費和擁車費用很高,日本人口密度大,導致車位地方緊張

因為車位和地方狹小的原因,日本是很少見到中型車以上的車型的,最多見到的就是小型MPV車型和Kcar車型,Kcar超高的實用性,讓日本人民非常青睞這種車型,同時佔地方更少,這種車型設計往往是窄小的車身,窄而高,但是空間缺不小,開過日系車的朋友們都知道,日系車的空間挖掘真的是非常厲害,就算尺寸最小車廠不足4米的本田飛度,空間也不小。



日本人買車觀念和我國觀念不同

國人買車講究的是空間外觀都要大,品牌也要豪華品牌,在國內 汽車 更像是一個被賦予了社交屬性的交通工具一樣,而在日本恰恰相反,尺寸越小的車型,銷量越好,日本人買車並不是看重品牌價值,而是實用性,停車容易、油耗低、空間大,才是日本人買車用車的第一訴求,對於日本的普通家庭來說,這種車型是非常適合他們的。




原因有幾個。

一,日本的人口密度大,尤其是在城市,寸土寸金,車位的價格高昂,一般人根本買不起,甚至是租的價格由於其稀缺性也讓普通人難以接受,直接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是普通城市人不買車,更多的選擇公共交通出行,二是車位普遍偏窄偏短,四米五以上的三廂車基本上直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停車困難。

二,戰後的日本由於用地緊張有一項特殊規定,市民購買轎車必須提供獨立家用車位證明,否則無法辦理購車手續。後來政府為了拉動 汽車 消費又另立新規,購買排量0.36升以內,尺寸不超過規定(長3.4米,寬1.34米,高2米)的車可以不需提供家用車位證明後來又把排量增大到0.66升,寬度增大到1.48米。

於是法規導致了現在短短胖胖的k-car在日本盛行,從最早的斯巴魯,大發,到後來的本田,日產,連開始對k-car不屑一顧的豐田最後也不得不順應潮流的加入其中,可見k-car在日本的威力,據2019年的統計,k-car在日本的銷量已經占日本車市總銷量的接近40%。

在日本2019的 汽車 銷量排行榜上,前十名除了排行靠後的卡羅拉和普瑞斯,剩下的幾乎一水兒的k-car。

三,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包括用車,這一點和中國的政府公務員買車差不多,在日本,只有40歲以上的管理人員才有資格購買凱美瑞,雅閣之類的B級車,沒有法律法規,全是潛規則盛行,而且循規蹈矩的日本人幾乎從不越雷池一步。

基本上由於法規,收入和等級規則造成了日本人如今的用車習慣,k-car流行,基本上相當於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和台灣的踏板一樣,成為下里巴人的代步工具,卡羅拉之類的三廂小車還偶爾能見,至於B級車和suv更是中產階級以上人士的陽春白雪。

在日本的話中大型車賣的最好的應該是銳志和皇冠這兩個車了,像大眾,福特,起亞,現代這些都幾乎沒有的,日本人喜歡小型車,因為日本有法律規定的,沒有車位好像不準買車的,只能買小型 汽車 像北斗星這樣的 汽車 叫k-car排量非常低,非常小的 汽車 ,這些 汽車 足夠日本家庭使用了。

凱美瑞,雅閣這種 汽車 的研發最早應該是為美國市場研發的,因為美國人喜歡大車,質量可靠的車,因為美國修車非常的貴,這就導致可靠性高的日本車受到了歡迎,先後開發了雷克薩斯,謳歌,英菲尼迪等品牌,幾乎比較大的車都是為美國人開發的,至於皇冠,銳志這些中型車才是日本人愛買的,當然買這些車好像必須自己有停車位的,沒有停車位是買不到的,只能買K-CAR這種代步 汽車 。

日本是個極其特別的國家,資源稀少,人多地少,還經常遭受台風、海嘯、地震。所以日本幾百年來就是去當倭寇從別國搶奪資源財富,朝鮮、中國、東南亞、包括俄羅斯都是深受其害。但我們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精明,二戰失敗後全民一心,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發展奇跡。 汽車 工業更是日本崛起的支柱產業,一個 汽車 崗位更是帶動了7-10個其他行業崗位。

日本國情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用車習慣:

1、日本街道上超過90%的車都是自己國家的品牌;

2、90%以上的日本車不帶天窗;

3、混動車逐漸佔主流,手動擋車型越來越稀有了。

4、在日本極少見到性能車,SUV很少,轎車也很少。

5、曰本家庭用車首選MPV,個人用車首選兩廂車(車長約4米以下,排量大約1~1.5L),女性和老人首選輕自動車(車長約3.4米以下,排量0.66L)。


6、曰本道路狹窄,小區更狹窄,停車場則是太太太狹窄了。

7、日本選車方向:小和實用性,因為車太長在日本開起來會很費勁。

8、曰本路況非常好,所以日本 汽車 的底盤都非常低。全國的道路都修得像水面一樣平,開車根本不用考慮車的性能問題,

9、日本十字路口紅路燈的密集程度全球第一,加油後馬上就減速等紅燈。在日本買豪車、跑車是用來等紅燈燒油的嗎?

10、日本滿街的"方盒子"kcar,短平挫的才是他們的真愛!


K-car 的兩大優勢: 尺寸優勢和空間優勢 ,低油耗、低成本。K-car同時擁有著非常經濟的油耗、寬敞到極致的座艙空間,這正是日本人所需要的出行工具。因為日本資源短缺,日本人「務實」的消費理念決定了不能消耗太多戰略能源,對鋼材、能源的控制都達到了苛刻的程度。


日本 汽車 經銷商協會以及日本微型 汽車 聯合會對外發布了2019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日本本土的 汽車 銷量排名:

①第一位:本田N-BOX 銷量:247,707輛。連續三年收獲第一,是日本本土的「神車」。

②大發Tanto 銷量:172,679輛。比上一財年銷量大漲121.1%。

③鈴木Spacia 銷量:159,799輛。

④日產Dayz 銷量:154,881輛。

⑤大發Move 銷量:118,675輛。

⑥豐田卡羅拉 銷量:114,358輛。這是排名第一的轎車,只能在總銷量中排在第六,全球銷量第一在自己的祖國混得這么慘,真讓人同情。

接下來的是豐田普銳斯(銷量113361輛)、豐田塞納Sienta(銷量108067輛)、日產Note(銷量105908輛)、「小埃爾法」豐田Roomy(銷量92890輛)。

目前日本的 汽車 銷量排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和美國,差不多是中國的四分之一,2017年523萬輛,2018年527萬輛,2019年519萬輛。盒子車是日本 汽車 市場的絕對中流砥柱,這就是真實的日本 汽車 市場。


中國也出產過類似K-car的鈴木北斗星,長城酷熊,但是最終都被濤汰出局了,因為開出去太沒面子了,中國的理念是我們地大物博,我們財大氣粗,我們就要開豪車,要開大車,根本沒必要去考慮什麼環保節能。豪、更豪,大、更大才是我們 汽車 的發展方向,要不為什麼一台日本賣20萬的豐田霸道到國內就炒到40-50萬。

日本國土少,城市人口密度大,道路狹小,停車位也是非常迷你,所以他們多數都買非常小巧精緻的 汽車 ,被叫做「K-CAR」,國內北斗星在日本就是典型的K-CAR,當然,日本國內使用的K-CAR配置非常高,空間利用非常靈活,絕不是北斗星那麼簡陋。另外要特別提出來說的是日本買車之前,要證明自己有車位,這個車位並不是政府劃定的,只要是自家附近不影響他人的,可以停下車輛的空間就可以。而日本狹小的社區,這種停車位通常也是非常迷你的,如果是凱美瑞那種B型轎車,會有各種行駛與停車困難,並且遠沒有K-CAR實用。所以中大型乘用車在日本少見是非常正常的!

凱美瑞,是豐田 汽車 的「北美版本」,是為北美開發的車型,2004年第一版推出時是當時豐田 汽車 中體型尺寸最大的。

那是因為你沒去過日本

我去日本見的最多的車就是鈴木,然後皇冠,偶爾有雷克薩斯,在日本一周沒見過賓士寶馬,凱美瑞雅閣這種偶爾見

根據國情有關。

日本國土面積有限,道路寬度有限,所以小型車在日本特別流行也實用。比如:鈴木的浪迪、本田的nbox這樣的寬度比較窄的車型非常受歡迎也比較實用。



而凱美瑞、卡羅拉這樣比較寬車身的車型,設計初期豐田也沒打算在本土普及。而注重環保的日本,也喜歡小排量比較環保的車型。

綜合以上,可以說明為什麼日本本土很少有凱美瑞、卡羅拉這樣的車型了!

2. 怎麼區分日本本土產品還是日本進口的

區分兩者最關鍵的是看外包裝的文字來區分產地。

1、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會印有日文標識,例如:「曰本產」「曰本某某縣產」等。

2、日本進口的他國的產品,商品的外包裝上會印有「原產國:X國」,例如常見的「Made in China」標識。

(2)日本本土怎麼看本田日產擴展閱讀:

中國日本商會日前在北京發布《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9年白皮書》。白皮書顯示,過去一年,在中國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之下,日本對華投資維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商會會長小野元生指出,日資企業堅信中國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巨大市場,中美貿易爭端改變不了中日經貿緊密合作的大方向。

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最薄的血壓儀、最快的免疫分析儀……剛剛在上海落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這些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高科技產品銷量頗高。很多老百姓熱情加入「買買買」大軍,讓參展商真切感受到了中國消費者巨大的購買力。

進口商品不僅讓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利於產業結構、消費結構的轉型和升級,進而對整個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如此利國利民之策,必將成為推進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點。

3. 在日本人心中日產、本田、豐田哪個地位更高哪個更會優先考慮

日系汽車中的三大銷量王

在日本本土,豐田無疑是國民神話車,本田,日產,馬自達都不是豐田的對手,日本人買車,豐田是他們最先考慮的品牌,自然豐田也是三大日系汽車中地位最高的存在。

日本的汽車購買者更在乎汽車動力系統和汽車底盤,生命安全配置以及全新一代車載多媒體等,現階段,在日本,豐田在銷量上是絕對的王者,當然,豐田也希望不斷進步才能保持這種成績,本田和日產是絕對不會放棄前進的,豐田若不想被超越,只能不斷創新,前行。

4. 你怎麼看待日本品牌的汽車例如,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鈴木、三菱...

目前還是抵 制吧
國人在外交上已經輸了 民族氣節上不能再輸了
也不能拿什麼在致勝上用的是SONY音響 大眾用愛信6AT這些來搪塞吧
畢竟兩田日馬三 確實確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壓力
那麼日系車廠反饋給日本媒體和日本國民的信息 也將是國人最高的民族氣節的表現
能達到這點就好了

5. what!日本政府想讓本田和日產合並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日本政府官員正嘗試撮合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進行合並談判,以提升日本汽車企業的競爭力。

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9年年底,日本政府就曾提出要打造「全國冠軍汽車企業」的建議。不過這一建議受到本田汽車和日產的汽車反對,日產汽車表示其正致力於恢復與三菱和雷諾「現有的聯盟關系」,而本田則表示「日產與雷諾之間復雜的資本結構」令其擔心。

在兩大車企表示拒絕後,新冠疫情爆發,政府想推進雙方合並的建議就此擱置。如今政府官員舊事重提,也被認為是日本政府擔心在新四化轉型面前,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可能會失去燃油車時代的優勢。

日本官方的提議不無道理。目前,無論是日本本土還是全球范圍,大型車企之間的聯盟或合並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重要趨勢。

目前,日本主要有八大汽車品牌: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馬自達、斯巴魯、鈴木和大發。其中日產和三菱已經同法國的雷諾集團結盟多年;另外四家——馬自達、斯巴魯、鈴木和大發與豐田交叉持股,合作愈發密切。本田成為日本唯一在汽車製造領域沒有結盟夥伴的車企。

在全球范圍內,PSA(標致雪鐵龍集團)和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在去年年底宣布合並,合並後將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公司,目前雙方的合並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大眾集團和福特汽車也在去年宣布將組建戰略聯盟,在共同開發皮卡和商用車型的同時,雙方還將在自動駕駛、智能出行和電動車領域尋求合作。

合並或聯盟之所以成為諸多大型車企的一致選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節省成本。面對新四化轉型的巨額投入,合並或聯盟可以使車企有機會平攤研發費用或共享零件與平台,以降低成本。不過合並或聯盟也並非適用於所有企業,比如歷史上戴姆勒和凱萊斯勒就曾因為技術沖突和企業文化矛盾而「聯姻」失敗。

針對本田和日產的合並提議,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行不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本田獨特的工程設計決定了其很難與其他車企共享零件和平台,這意味著本田難以通過合並實現大規模節省成本。此外,雙方的技術方向和商業模式也決定了二者很難進行合並。

截止目前,本田和日產的發言人拒絕對合並一事發表評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日本人對本土的汽車,日產,本田,豐田三大品牌,哪個品牌更受歡迎

日本的汽車工業起步落後於歐美,但是隨著小型汽車的開始興起,外形小巧,經濟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車則廣受歡迎,正是憑著小型汽車,在1980年日本汽車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而如果,在街上行駛的小車中,日系汽車佔了大多數,許多人認為日系車好開耐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推崇歐美,抵制日系,認為日系車皮薄不安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大日系品牌誰最有良心?

日系兩田,我們說完了本田肯定不得不說說豐田了,旗下卡羅拉(參數|圖片),凱美瑞(參數|圖片)都是他的熱銷車型。2014年1月23日,豐田公布了其2013全年銷量,豐田在2013年全球銷量達到998萬輛,在各大車企中排名第一。而豐田最出名的莫非當時的愛信4AT變速箱了,換擋邏輯明確,換擋平穩,讓人們愛上開豐田車。但是豐田也就和這台變速箱一樣,在任何方面都是平平順順,沒有突出的優點,但是你也沒辦法指出他的大缺點。

7. 在日本人心中日產、本田、豐田哪個地位更高哪個更會優先考慮

在日本人心中日產、本田、豐田哪個地位更高?哪個更會優先考慮?日本系的車,豐田本田日產等很多的車型可謂是撐起了日本車的一片天空,日系的車呢,他們的口碑喝總體的性能來說,維護成本是很低的,很多人在買車的時候也是第一個想到會買日系的車,而日本人對他們來說,日本日產的本田和豐田哪個地位是比較高一點的?哪個會更優先考慮呢很多人在買新車的時候也是會選擇的買日產的 日本的車故障率比較低 是比較家用的,對於日本人選擇日系的車來說,基本上和國人在車輛選擇的層面是差不多的,對於日系的車來說的話,在購買的時候優先推薦的是豐田,其次就是說本田,然後最後推出的是日產。

8. 本田是日產車嗎


本田是日產車,但是也有國產車,本田日產車包括:飛度、本田Insight、本田CRZ;國產車包括:鋒范、飛度、凌派、雅閣、思迪、歌詩圖、繽智、皓影、冠道、哥瑞、競瑞、享域、思域等。本田是日本一家跨國交通載具及機械製造公司,該公司於1948年9月在日本靜岡縣濱松市創立,總部在日本東京,其主要業務為汽車、摩托車、引擎、飛機及電力設備的生產,H是本田汽車和本田摩托車的圖形商標,是本田日文拼音HONDA的第一個大寫字母。

9. 日本政府喊話日產、本田:只有發展本國汽車才最重要!

8月17日,日產和本田兩家公司董事會公開回絕了日本政府就合並兩家公司的提議,並以合並不利於產能優化和長遠發展為由。據了解,日本政府勸說兩家企業合並最早於去年底開始,主要目的是為避免汽車企業在迎合新趨勢轉型過程中影響日本製造業地位降低降低,對此日本方面曾多次在相關會議提及過類似擔憂並表示,受多變的行業影響政府擔心本國汽車行業的前景不及預期。

至於考慮讓本田與日產兩家企業合並,則是因為去年雷諾日產聯盟前負責人卡洛斯·戈恩事件發生後,雷諾與日產的關系嚴重惡化,政府認為聯盟存在瓦解的可能,這種情況如果出現將讓日產品牌陷入危機,而本田又是目前日系品牌中,唯一一家沒有與外部集團聯手的企業,如果存在合並的可能,那麼應對行業變革兩家品牌的抗風險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日本也將增強繼續在本土發展汽車工業的優勢。

既然合並對雙方都存在互利互惠的因素,又能直接提升日本汽車工業的綜合實力,日產與豐田為什麼還會執意反對合並建議?抱團取暖的這種方式為什麼在本田與日產之間不可行?

1

逐年降低的利潤風險

據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希望本田與日產合並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家企業逐年降低的利潤問題。因為在政府來看,如果利潤持續降低或者存在異常波動,容易在中後期引發蝴蝶效應,對應企業可能出現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但從主觀意識是來看,合並意味著兩家公司的效率能得到提升,成本問題也將能夠得到解決。

就目前體量來看,日產與本田位列日本第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截止2019年,兩家企業的年銷量分別達到518萬輛、480萬輛。盡管體量驚人,但日產與本田在利潤與規模上與豐田都有著巨大差別。

數據顯示,豐田汽車2019年全年銷售1074萬輛,超過日本與本田的銷量總和。營業利潤達到2.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09億元),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46億日元,但利潤率也基本維持在7%-8%上下,符合預期。

可同為日系品牌的日產和本田就沒有這么好的盈利能力。2019財年,日產全年營業利潤為3,182億日元(約200億元),凈利潤下降57.3%至3,191億日元(約200億元),利潤率逼近負值。

同一時期,本田全球銷量同比增長2.4%達到532.3萬輛,總營收達到了15.89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955.2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年度利潤為610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2.4億元),但需要關注的是這裡面有超半數均為摩托車產品的收入所得。

但據業內人士透露,主導合並意圖還遭到了日本當地財團的反對。據了解,廣大財閥紛紛表示,這種合並的方式將影響日本本土品牌的國際化進程,甚至會滋生企業封閉的管理理念;盡管短期能夠解決產業升級對內部的沖擊,但長遠的角度不排除滋生「閉關鎖國」經營理念,所以反對合並。但此前當地政府仍有官員在近期聲稱「日本車企的目標是齊頭並進,言外之意合並勢在必行」。但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日本政府官員已經開始責令暫停了相關部門對兩個家公司合並的運作,至於是否為該國政府的迂迴策略目前還尚不得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