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沒打到陝西
Ⅰ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不打陝西
日軍沒有攻打到陝西,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從山西要到達陝西。要經歷天塹黃河,非常難度過,第二個是陝軍在潼關的奮力抵抗。
Ⅱ 抗戰時期,為何日軍不攻打陝西呢
自從日本在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後,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由於國內內戰的混亂,再加上東北軍的不抵抗,日本輕松順利地攻佔了東北三省,不僅佔領了大片地區,而且獲得了戰爭補給,這對當時的日本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陝西在抗日戰爭時期已經被當作大後方來看待了,那裡擁有很強的抗日武裝力量,日軍由於需要分兵駐防,不能以全部的兵力來進攻陝西,即使多次的轟炸和試探性的進攻,都被我軍打退了。日軍其實並不是不想佔領陝西,根據相關軍事專家的說法來講,日軍嘗試了多次,但那時候的日軍已經沒有打陝西的本事了。
Ⅲ 抗戰八年,為何日軍直到最後,都沒打陝西
關中地區作為我國 歷史 上著名的糧倉,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來說應該是一塊「肥肉」,但是為什麼直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去打陝西?
自抗戰開始以來,陝西是少有沒被日軍鐵蹄踐踏的土地。但是這八年之中,日軍對這塊土地一直在垂涎,要知道只要能打通陝西,不僅僅可以握住這關中「糧倉」,還可以一路向西,直奔新疆,同是,陝西是紅軍的重要根據地,而且幹部的培養也都在陝西,對於日軍來說,這威脅性極大。
日軍在佔領了東北和華北之後,最想打的地方一是重慶——老蔣的老窩;二就是延安——紅軍的根據地。自從國民政府把首都遷到重慶之後,日軍就對重慶發動了瘋狂的攻勢,如果拿這個相比較的話,延安確實也應該被瘋狂的進攻才對,但事實上好像並不是這么一回事。
當年日軍也對陝西發動過大大小小二十餘次的進攻,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沒打下來。
首先,日軍在大面積的侵略之後,出現了資源匱乏的情況,盡管以戰養戰,但是還是滿足不了軍隊的消耗,而且佔領地需要軍隊駐守,於是導致後來向西北西南進攻時,實力就不如從前了。
另一方面是地勢的原因,天然的地形優勢使得進攻陝西遠不如東部的平原地區那麼好打。無論是黃河還是山地,都對進攻造成了極大地阻礙,使得日軍的進攻舉步維艱,雖然曾派出飛機對陝西一些地區進行了轟炸,但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有著這么多地理因素的限制,即使日軍的武器裝備先進,也難能發揮出太大的優勢,而日軍企圖破潼關,入陝西的想法,也最終沒能實現。
還有就是當時在陝西周圍的兵力也不算少,根據地的紅軍和當時在山西的大軍閥閻錫山的大部隊,再加上國軍28、109、167、78和第一師先後在潼關駐守,這些對日軍的威懾力都不小,使得原本就難攻克的陝西就變得更為艱難了。
在中條山會戰後,日軍集結了一個野戰旅渡黃河向陝西發動進攻,但是卻上演了一出六渡黃河而不過的戲碼,一方面是我軍的英勇抵抗下,另一方面日軍的補給線也被頻頻騷擾,造成補給困難,最後日軍的渡河作戰計劃以失敗告終。
最終來說,不是日本不想拿下陝西,而是那時候的日軍已經沒有了能打下山西的本事。
Ⅳ 日軍侵華時,為什麼不進攻陝西陝西很難攻打嗎
陝西省南部的關中平原可謂是風水極好的一塊寶地,也是漢唐的龍興之地,十三朝古都的長安,便位居於此地的中心。在中國經濟中心南移之前,古代的統治者都願意把自己的都城安放在關中地區。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塊地方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進可攻退可守。所謂關中指它位於4座關隘之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武漢會戰以後,中日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人就想通過陝西南下川蜀,直接攻擊國民政府的要害重慶。一九三八年底,他們攻下山西南部重鎮永濟,隨後日軍每天派飛機對潼關進行狂轟亂炸,但我國民黨守軍派出了5個師的精銳兵力死守潼關,讓日軍望關興嘆,不敢越雷池半步。日本偷襲珍珠島之後,其在東南亞的戰事大為發展,他們也想趁士氣正盛時挺入陝西。國軍在中條山戰役輸得很慘,但日本人還是不敢輕易邁進潼關,因我八路軍在敵後迅速建立了根據地,隨時可以切斷日軍的後勤補給線。到了1942年以後二戰整體形勢發生了劇烈轉折,美軍在太平洋戰場跳島戰役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日軍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進攻陝西了,他必須把精銳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跟美軍死磕,這也是日軍難以踏入陝西半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