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七草粥有多少種
『壹』 有關於日本正月的資料嗎(包括風俗習慣等)分享下吧
大和民族是一個善變的民族。在中國強盛之時,日本人以過中國人的春節為榮,以中國的春節作為日本的新年;明治維新後,東西方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此消彼長。從此,日本人的新年從中國的春節改成了新歷年的元旦。每年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法定的新年假期,日本人會在新年假期里舉國同慶,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後天就是元旦,也是日本人過的新年「正日」,趁此歲末之際,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人過新年的習俗。
據說,日本新年裡的很多習俗都歸結到一個只有正月才下到人間的神——年神身上。就像聖誕節所有的慶祝活動都是圍繞基督的誕生一樣,日本人在玄関前插門松,門上掛草繩做的裝飾,家裡供鏡餅等,都是為了這個主角的到來。
日本門松和年糕
門松是請年神在這里下車記號。雖然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習慣。古代京都的上流社會是不興這一套的,所以至今皇居的門口是不裝飾門松的。我想,貴族大概比較有自己的驕傲,不會像平民一樣,用幾個樹枝來討好,年神年神,快到我們家裡坐一坐。
壓歲錢(お年玉∕御年玉)
在這個假期里,人們要給他們的子女以及親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錢,日語叫做お年玉,又作御年玉相當於中國的壓歲錢。這是玩具店鋪最繁忙的季節,因為他們要吸引兒童來花掉他們的「お年玉」。
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是供奉給神吃的料理,其實第二天就撤下來祭了人的五臟廟。日本人吃這個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從神那裡得到吃的東西。什麼話,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獻給了神,自己吃的時候反倒是從神那裡得到了恩賜。做御節料理的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年神在家裡,所以不便在廚房裡弄出很多丁丁當當的嘈雜聲,所以三天不開伙。最重要的一點我想是,可以讓繁忙的主婦得到三天的休息,所以在這三天里大家都吃這種保存食物。
御節料理的擺法很有講究,專用的飯盒裡一共有四層,多半是些圖吉利的菜色。比方,紅白蘿卜絲---紅白至喜。海帶卷---歡樂,愉快。
黑豆---勤勞工作。鯡魚籽---子孫昌盛。等等
大晦日
日本漢字中所謂的「大晦日」其實就是大除夕,指12月31日。在大晦日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一則為了清潔家居,二則也有洗去霉氣的意思,這點跟中國很相似。除了要大掃除,家裡還要擺設鏡餅,鏡餅是用麻薯做的,味道不錯。這一天大家在中午為止就把所有的過年的准備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團聚著開始圍爐過年。
大晦日的食品有蕎麥面,日本叫年越蕎麥,有什麼講究我不是很懂,但是有一個過去的俗話卻是聽說過的。就是女兒好比聖誕節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蕎麥麺,過了30沒有娶也不要緊。
大晦日子夜,全國各處的大小寺廟都會響起108下的鍾聲。在子夜時分聽到這些遠處同時響起的鍾聲,令人感到相當震撼。這108下鍾聲原來是有特別意思的:第一種說法是這108下鍾聲代表驅走108個魔鬼,第二種說法是這108下鍾聲代表了108為神佛,第三種說法是這108下鍾聲代表代表了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加起來的總數。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反映了日本人通過這108下鍾聲驅走霉運、祈求神佛保佑的願望。鍾聲過後,信徒就開始到寺廟里拜佛,其他人也可以選擇入睡。在「除夜」如能做一個吉祥美夢,據說會給人帶來全年的好運。
屠蘇與雜煮
屠蘇酒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蘇酒,一年內防病消災的意思。屠蘇是一種中葯。配方內包括白術、桔梗、山椒、防風、肉桂、大黃、小豆等。喝屠蘇酒起源於宮廷,後來傳至民間。肯定有很多人會說,這個不用講得太詳細了,這個是我們中國傳過去的習慣,哈哈,的確這樣。
雜煮則是一種放年糕的湯。前面講過年糕在日本是很貴重的東西,古代還被當作壓歲錢用呢。不賞錢賞年糕吃。在關東用,用清水煮。關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圓形的。吃雜煮就是把頭天供給神吃的東西,撤下來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初詣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一般都會去神社或者寺廟里參拜,大部分人選擇去的是神社。據說神社並不是某個宗教的神而是遠古時候當地的部落領袖。那麼,就相當於我們祭軒轅黃帝一樣了。電視里每年都有各地的著名神社參拜情況的實況轉播。初詣也稱初參或初社。
進神社首先要洗手,然後走到大殿前,晃動一根很粗的繩子,搖響掛在頂上的鈴鐺。很多人認為是把神叫出來,其實我看過的一本書里說的是把魔鬼驅趕走。當然驅走了魔鬼神才會出來嘛,好像講是在請神也可以。(有些牽強?)
拜拜的方式是二禮二拍一禮也叫二拝二拍一拝。先淺淺一鞠躬,然後晃響鈴鐺,將賽錢丟到木箱里讓心靜下來。然後深深地鞠兩個躬,拍兩下手,再深深地鞠一個躬向神問候。記住,這個是神社的拜拜方式,寺院的時候不是拍手是合掌。千萬不要弄錯哦。
許多婦女去神社的時都會穿上和服,圍上毛皮圍巾。人們喝著熱乎乎的甜米酒,在有節奏的鼓樂聲中或者神官祓厄,或者親朋好友聊天談笑,迎接新春的到來。
大掃除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一本雜志上讀過很多國家都有在新年之前作大掃除的習慣。日本也不例外。不同於別的國家的是,喜歡定規矩的日本人的傳統的大掃除也是有規定的日子的--12月13日。只是現在人們生活都繁忙,13日那天頂多就把神棚上的灰塵撣一下,象徵性地守守規矩,到12月下旬放了假才真正開始大掃除。目的當然很明確了,掃得乾乾凈凈才好迎接年神。夠虔誠吧。
年賀狀與忘年會
寫年賀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一年家裡有親人去世的話,是不可以寫年賀庄的,那麼就要在12月中旬向親朋寄一張新年不能表示祝賀的道歉明信片。上面寫明理由。受到這種明信片的人也不可以給對方寄年賀狀。
忘年會是我的一大喜好,就是公司或者朋友們的聚餐。據說是從室町時代留下來的習慣。忘年會的意思是忘掉一年的辛苦的宴會。過去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詠和歌,現在變成了唱卡拉OK。
每年的這個時節,街上總會有很多喝得醉醺醺,衣服搭在肩上,領帶歪歪斜斜的的中年男人,一邊走一邊唱誰都聼不明白的歌曲。
忘年會上也是很多平時在公司里低聲下氣地過日子的公司職員罵上司的絕好場合。大家借酒裝瘋,把壓抑在內心的不滿小小的發泄一下。
七草粥
喝七草粥,讓正月里吃了太多好東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吧。傳說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無病息災。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種穀物(米、麥、粟米、黍米、稗子、芝麻、小豆)煮成的粥,鐮倉時代以後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芹菜、薺菜、繁縷、菘菜、蘿卜菜、御形、佛座等七種綠色植物。
吃七草粥也有包含著盼望暖和的春天早些到來的心情。
鏡開
鏡開原來是武士社會的風習,是祈願延年長命的儀式。將供在神前的鏡餅取下來分成一塊塊,意味著正月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因為忌諱用切這個字,所以用了開運的開就叫鏡開。江戸時代以後定在1月11日這天為鏡開的日子。
過去的鏡餅,是不可以用刀之類的東西切開的,要用手或者槌來掰開,砸開。這天一般的家裡,一邊祈禱一家的圓圓滿滿,講用炭火烤熟的年糕放在熱騰騰的紅豆湯里吃。
鏡開以後,也象徵著年過完了,大家又老老實實地囘到平常的日子裡,等待著下一個新年的到來。
搶購「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現。每逢新年期間,日本各大百貨公司都會推出各種福袋,價格大多數在一萬到五萬円之間。這些福袋,象徵著好兆頭。裝在福袋裡的商品,價值肯定超過福袋的價格。福袋裡面是什麼東西大家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裡面的商品會比福袋本身的價格高,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們是不會錯過這個低價買好貨的機會的。福袋一開,或許會帶給你一份意想不到的驚喜,很有新年中獎的感覺。
「三賀日」
日本人把1月1日~3日稱為「三賀日」,在三賀日期間,大家都會到親友家中互相拜訪,和我們的拜年活動十分相似。三河日期間日本各家各戶都不動炊火,只吃年前做好的「御節」。在此期間,人們還要吃年糕與雞肉、蘿卜煮成的年糕湯,象徵歡迎新年的到來。
尾聲
1月4日,日本人將會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但這一天並不認真幹活,除了有特殊任務外,社員們回到會社也是互相寒暄問候一下就下班了,這也算是新年的余興慶祝吧。
日本新年的許多習俗都可以看出帶有中國古文化的影子,雖然日本人一心要脫亞入歐,要過西方人的節日,但千年以來深受的中國文化熏陶,他們的節慶行為更多的還是帶有東方文化的特色。
『貳』 日本平安時代人們的飲食是怎樣的
平安人一天只吃兩頓,上午十點一頓,下午四點一頓。村上天皇的右大臣藤原師輔於九五○年左右所寫的《九條殿遺誡》中,有這么一段:「朝暮膳,如常勿多食飲,又不待時克(時刻),不可食之。」可見平安時代的貴族相當注重用餐時間。
主食是米飯。一般分「強飯」與「姬飯」,前者用瓦制、圓形、底層有許多細孔的蒸籠蒸,蒸出來的米飯很硬,沒有粘性;後者則用水去煮,《和名抄》中說明是「非米非粥之義也」,比「強飯」軟,相當於現代的白米飯。天皇吃的通常是「強飯」,但私下偶爾也吃「姬飯」。這時已有陶瓷器了,貴族用陶瓷器餐具,庶民則用木碗。不過,大多數庶民的主食仍是五穀類,只有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米飯。
若將曬乾的「姬飯」泡在冷水,便成「水飯」。有關「水飯」,《枕草子》、《源氏物語》、《榮花物語》、《今昔物語》等古籍中,皆有記載。《今昔物語》卷二十八第二十三話〈三條中納言食水飯〉一文中,描述三條中納言因太肥胖,於是聽從醫生建議,夏天吃「水飯」,冬天吃「湯漬」。由此可以想見,「水飯」適合在夏天吃,也有減肥效用。三條中納言雖堅守醫生的建議,夏天只吃「水飯」,只是,佐飯的菜餚是「十條三寸長的干瓜,三十尾香魚壽司」,結果,越吃越胖,最後成為相撲力士體型。「湯漬」正是現代的茶泡飯。
還有一種「屯食」,簡單說來是握飯,也就是現代的飯團。《源氏物語》第一章〈桐壺〉中,描寫光源氏於加冠之禮時,准備了眾多賞賜諸官的禮品,除了盒裝料理、籠裝點心外,還有「屯食」。第三十六章〈柏木〉中,也描寫了三宮產後第五天,秋好皇後派人送禮品來,其中也是有五十板「屯食」。「屯食」通常盛在木板上,而一板到底有多少個「屯食」,則不太清楚。大概因人而異吧。這些「屯食」,基本上是給訪客隨從吃的。
粥有兩種,一種較稠,另一種較稀。除了普通白粥,還有紅豆粥、山芋粥、粟粥等等。元月十五日吃的「望粥」,正是現代的「七草粥」。平安時代的「望粥」,材料是米、粟、黍子、芝麻、紅豆等七種谷類,或許跟佛教的臘八粥類似;而現代日本於元月初七吃的「七草粥」,材料則是水芹、薺菜、鼠麴草、繁縷、稻槎菜、白蘿卜、蕪菁。不過,「七草粥」的內容因地區而有差異。
再來是干飯,有「糒」、「餉」二種。「糒」是旅行便當或軍糧,「餉」本來專指旅途中的干糧,後來泛指旅行時隨身所帶的一切食物,不見得就是干飯了。
至於年糕,當時的年糕是用糯米、麵粉混合製成,與現代年糕有點不同,但都用於供神或慶賀節日上。正月初一吃的什錦年糕湯、元旦供奉在壁龕的雙層大小圓形「鏡餅」、三月三日女兒節吃的「艾蒿糕」、五月的粽子,以及春分、秋分吃的「牡丹糕」,這些風俗習慣都延續了千年以上。平安時代還有一種「三日糕」,是婚禮第三天讓新人吃的喜餅,表示第四天開始,兩人將成為正式夫妻。
佐飯的菜餚,或許不如現代多采多姿,烹調方式卻大同小異。壽司做法是在魚身抹上鹽,用壓板壓一晚,去掉水分,再與冷飯一起裝在木桶內,上面用鎮石壓幾天,自然而然便成為壽司飯。
飛鳥時代,天武天皇下令禁止吃食牛、馬、犬、猿、雞,八世紀中旬奈良時代,聖武天皇又禁止屠殺牛、馬,因而九世紀後的平安人,已養成不吃任何獸肉的習慣。此禁令持續至明治維新後才解禁。話雖如此,還是有人以狩獵為生,提供獸肉給病人或體弱的人當補品,這些補品主要是野雞、野鴨。
調味料有鹽、味噌、醋、蜂蜜、甘葛、酒。水果種類與現代不相上下,不過,點心類可就大相徑庭了,光看字義的話,完全想像不出到底是什麼點心。十世紀初由源順編撰的網路辭典《和名抄》(《和名類聚抄》)中,就列出不少莫名其妙的點心名稱:梅枝、桃枝、餲糊、桂心、黏臍、錘子、團喜、結果、捻頭、索餅、粉熟、餅餤、餺飩……。
大抵說來,貴族的日常生活因受到種種限制,且非常迷信,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加上缺少運動,健康狀態往往不如無拘無束的庶民,尤其終年生活在垂簾內的女性,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七歲。
http://tieba..com/p/3516647947
『叄』 日本人過春節一般都吃什麼
導讀 :除了中國過春節外,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日本就是其中一個國家。中國人過春節一般都吃年糕、餃子之類的,那麼您知道日本人過春節都吃些什麼嗎?下面就由我帶您來了解一下日本人過春節的飲食文化吧!
日本人的飲食文化
日本人過春節一般都吃什麼:
大晦日吃年越蕎麥
日本漢字中所謂的「大晦日」其實就是大除夕,指12月31日。在大晦日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一則為了清潔家居,二則也有洗去霉氣的意思,這點跟中國很相似。除了要大掃除,家裡還要擺設鏡餅,鏡餅是用麻薯做的,味道不錯。這一天大家在中午為止就把所有的過年的准備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團聚著開始圍爐過年。
大晦日的食品有蕎麥面,日本叫年越蕎麥,有什麼講究我不是很懂,但是有一個過去的俗話卻是聽說過的。就是女兒好比聖誕節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蕎麥麺,過了30沒有娶也不要緊。
2、日本門松和年糕
據說,日本新年裡的很多習俗都歸結到一個只有正月才下到人間的神——年神身上。就像聖誕節所有的慶祝活動都是圍繞基督的誕生一樣,日本人在玄関前插門松,門上掛草繩做的裝飾,家裡供鏡餅等,都是為了這個主角的到來。
門松是請年神在這里下車記號。雖然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習慣。古代京都的上流社會是不興這一套的,所以至今皇居的門口是不裝飾門松的。我想,貴族大概比較有自己的驕傲,不會像平民一樣,用幾個樹枝來討好,年神年神,快到我們家裡坐一坐。
3、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是供奉給神吃的料理,其實第二天就撤下來祭了人的五臟廟。日本人吃這個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從神那裡得到吃的東西。什麽話,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獻給了神,自己吃的時候反倒是從神那裡得到了恩賜。做御節料理的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年神在家裡,所以不便在廚房裡弄出很多丁丁當當的嘈雜聲,所以三天不開伙。最重要的一點我想是,可以讓繁忙的主婦得到三天的休息,所以在這三天里大家都吃這種保存食物。
御節料理的擺法很有講究,專用的飯盒裡一共有四層,多半是些圖吉利的菜色。比方,紅白蘿卜絲---紅白至喜。海帶卷---歡樂,愉快。黑豆---勤勞工作。鯡魚籽---子孫昌盛。等等
4、屠蘇酒和雜煮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蘇酒,一年內防病消災的意思。屠蘇是一種中葯。配方內包括白術、桔梗、山椒、防風、肉桂、大黃、小豆等。喝屠蘇酒起源於宮廷,後來傳至民間。肯定有很多人會說,這個不用講得太詳細了,這個是我們中國傳過去的習慣,哈哈,的確這樣。
雜煮則是一種放年糕的湯。前面講過年糕在日本是很貴重的東西,古代還被當作壓歲錢用呢。不賞錢賞年糕吃。在關東用,用清水煮。關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圓形的。吃雜煮就是把頭天供給神吃的東西,撤下來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5、七草粥
喝七草粥,讓正月里吃了太多好東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吧。傳說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無病息災。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種穀物(米、麥、粟米、黍米、稗子、芝麻、小豆)煮成的粥,鎌倉時代以後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芹菜、薺菜、繁縷、菘菜、蘿卜菜、御形、佛座等七種綠色植物。
吃七草粥也有包含著盼望暖和的春天早些到來的心情。
『肆』 日本人春節吃什麼,大有講究
日本是一個臨近於中國、朝鮮、韓國的一個島國,處於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由7200多個小島組成。春節雖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臨近的幾個國家也是會過春節的。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看看日本人春節的時候會吃什麼。
御節料理是供奉給神吃的料理,其實第二天就撤下來祭了人的五臟廟。日本人吃這個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從神那裡得到吃的東西。明明是自己做的菜奉獻給了神,自己吃的時候反倒是從神那裡得到了恩賜。
大晦日的食品有蕎麥面,日本叫年越蕎麥,有什麼講究我不是很懂,但是有一個過去的俗話卻是聽說過的。就是女兒好比聖誕節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蕎麥麺,過了30沒有娶也不要緊。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蘇酒,一年內防病消災的意思。屠蘇是一種中葯。配方內包括白術、桔梗、山椒、防風、肉桂、大黃、小豆等。喝屠蘇酒起源於宮廷,後來傳至民間。肯定有很多人會說,這個不用講得太詳細了,這個是我們中國傳過去的習慣,哈哈,的確這樣。
雜煮則是一種放年糕的湯。前面講過年糕在日本是很貴重的東西,古代還被當作壓歲錢用呢。不賞錢賞年糕吃。在關東用,用清水煮。關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圓形的。吃雜煮就是把頭天供給神吃的東西,撤下來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喝七草粥,讓正月里吃了太多好東西的胃得到休息也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吧。傳說一月七日的早上吃七草粥可以在新的一年中無病息災。最初的七草粥是由七種穀物煮成的粥,鎌倉時代以後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芹菜、薺菜、繁縷、菘菜、蘿卜菜、御形、佛座等七種綠色植物。
過去的鏡餅,是不可以用刀之類的東西切開的,要用手或者槌來掰開,砸開。這天一般的家裡,一邊祈禱一家的圓圓滿滿,講用炭火烤熟的年糕放在熱騰騰的紅豆湯里吃。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伍』 七草粥怎麼做需要什麼材枓
七草指的是芹菜、薺菜、菠菜、茼蒿、苤藍、蘿卜、白菜。
七草粥的食材及做法如下
食材明細 :稻米100克、芹菜15克、薺菜15克、菠菜15克、茼蒿15克、苤藍15克、蘿卜15克、白菜10克、鹽5克
七草粥的做法詳細步驟:
1. 七草分別洗凈,切碎備用;
2. 米洗凈瀝干水分;
3. 鍋中倒入適量的水,再放入洗凈的米一起煮開;
4. 開鍋後改用小火,慢慢地熬上一小時左右;
5. 最後,放入切碎的七草,並撒上鹽調味就可以了。
『陸』 來自中國的舶來品,日本七草節的意義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七,在我們中國是古老的民間節日——「人日」,顧名思義是「人的生日」,包括傳統的慶祝、祭祀活動。後來這個節日傳到了鄰國日本,但隨著19世紀中葉日本的「脫亞入歐」,這個節日的時間由農歷正月初七改為公歷的1月7日,名字也改為「七草節」。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這個由中國舶來的日本節日——七草節有什麼習俗和意義。
問:日本七草節是什麼時候?答:日本七草節是每年的公歷1月7日。
每年的公歷1月7日是日本的七草節,按照日本民間傳統,日本家庭在這一天會用春天的七種葯草,也就是七種不同的蔬菜,來煮七草粥。所謂七草粥,說白了就是七種春草和大米煮在一起的粥。粥是用大米和一般兩倍量的水煮成的,七樣春草分別是:水芹,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蕪菁,蘿卜。
日本新年第七天要過七草節這一習俗,是從古代中國傳入日本的,早在我國西漢時期,就把農歷正月1至7日分別定為了雞,狗,豬,羊,牛,馬,人日,農歷正月初七是「人日」,也就是「人的生日」,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製作成節日美食,稱為「七寶羹」。
而這一節日習俗傳入日本,也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早在日本平安時代,「七草粥」就作為一種宮廷儀式開始食用,11世紀初日本女作家清少納言所著的《枕草子》中已經提到它的存在,但一直到江戶時代才普及到普通老百姓之中。
而七草粥之中加入的七種葯草,隨著地區和時代的變化而不同。如今,它們一般由水芹、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蕪菁、蘿卜的葉子組成,而在日本的超市中,基本都有「七草包」銷售,各家各戶購買十分方便。
在日本人的傳統觀念里,七草節食用七草粥,可祛除邪佞之氣,祈禱一年無病無災,也寓意新的一年裡,闔家歡樂,幸福吉祥,會有好兆頭。而從健康飲食的角度看,新年裡吃七草粥也是很有好處的。
人們認為,在新年裡吃這些綠色植物能從自然界補充能量,促進身體健康和長壽。七草粥中的時令蔬菜可幫助緩解人們因在節日里吃了太多糯米糕和其他美味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年節菜吃太多的人可以通過吃「七草粥」讓自己的胃口休息一下,同時補充冬天裡沒有吃足的蔬菜營養。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柒』 古人說的七草八幺是什麼意思就指日子嗎指哪一天
不知道樓主問的是不是這個
1月7日是七草節,也叫「人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現在許多人都不知道,在日本有早飯吃「七草粥」的習俗。這一習俗是從中國傳過來,在中國也叫「七菜」(芹菜,薺菜15克,菠菜15克,茼蒿15克,苤藍15克,蘿卜15克,白菜10克)。在日本,這個節日很古老,11世紀初清少納言所著《枕草子》中已提到它。
七草粥是以春天裡的七種草和白米一起熬成的白粥,根據傳統風俗,早飯吃七草粥祛除邪氣,祈禱一年無病無災。
「人日」來臨之際,日本的每個超市都有「七草包」銷售,各家各戶購買十分方便。
「七草粥」有很悠久的歷史,平安時代就作為一種宮廷儀式開始食用。聽說這種習慣是從中國進來的,到江戶時代才普及到老百姓,一直到現在。據了解,中國一些地方還有元月初七過「人日」的習慣,但是沒有什麼節日內容。
年節菜吃太多的人也可以通過吃「七草粥」讓自己的胃口休息一下,同時補充冬天裡沒有吃足的蔬菜營養。
做「七草粥」時,從淘米開始需要很長時間,因此使用已經煮好的白米飯來做粥會方便很多。
望採納!!!
『捌』 日本過年有什麼習俗
日本人從前一年的歲末就開始准備迎接「年神」,這些准備活動逐漸演變成各種儀式和習俗,流傳至今:
1、大掃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對神龕、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間進行清掃。各個角落都要清掃,除去一年中積下的塵埃,乾乾凈凈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賜予更多的保佑。大掃除通常在新年前兩周開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稱作「開始正月准備的一天」。
2、門松
為了將「年神」迎進家門,而不至於「迷路」,人們通常會在家門口擺放、懸掛各種飾物作為標識,門松便是主要標識之一。松樹在日本也被視為吉祥的樹,傳說松樹是神靈寄宿的樹,因此日本人喜歡在院子里種植松樹。
於是松樹也被作為新年飾物擺放在家門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門口各擺放一顆(枝)。現在,人們為了好看也會在松樹邊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門松擺放期間,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間。
3、注連繩
注連繩是一種用於祭祀的草繩,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種標識,通常和注連飾一起懸掛在門上,兩者均是為了標明迎接神靈的神聖場所。注連繩被當作連接神界和人間的「結界」,可以防止「不凈」的東西進入。注連飾有很多種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飾。正月結束後,人們會把注連繩、注連飾以及門松等新年飾物一起拿到神社燒掉。
4、鏡餅
鏡餅是新年作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種餅,因形狀像古時候的銅鏡,故名鏡餅。通常為大小兩塊餅堆疊而成,兩塊餅分別代表太陽和月亮,意為圓圓滿滿。也有鏡餅代表靈魂的說法,是「年神」被請進家門後居住的地方。此外,鏡餅比較硬,古時候的傳說稱正月吃硬的餅,牙齒會更堅固。
5、跨年蕎麥面
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蕎麥面是日本人的跨年習俗之一,又細又長的蕎麥面代表著健康長壽。據說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那時候的商販們年底非常忙,大家經常會吃比較好做的蕎麥面,後來成為跨年必吃的一種食物。吃跨年蕎麥面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放蔥,因為蔥的日語發音與「犒勞」、「祈福」等詞語同音。
6、初詣
正月期間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過年習俗。所謂初詣,即新年第一次拜詣祈福。原則上來講,整個正月期間都可以前往神社進行初詣,但大多數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神社則從12月31日晚上就開始出現大量的人排隊初詣。寺院則會在零點跨年的時候敲108下鍾,即「除夜之鍾」,以祈福消災。
(8)日本七草粥有多少種擴展閱讀
位於東京澀谷區的明治神宮人頭攢動,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來到這里祈福,日本稱為「初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廟去參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謝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
明治神宮創建於1920年(大正9年),供奉著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憲皇太後(1914年去世),佔地約73公頃,種植了247種17萬棵樹(1970年統計),是多種生物的樂園。
據統計,2017年的「初詣」人數排行榜中,明治神宮約為317萬人,為日本全國第一位。
『玖』 七草粥的七草粥由來
明治時代的日本文人夏目漱石患胃病時有一句詠粥名俳「粥味滴滴佳,腸中春欲蘇。」他拿粥和「春欲蘇」聯系說事,說的就是一月七日吃七草粥的日本民俗。
食七草粥是中國舊俗,據《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人日按照字面理解,為「人的日子」,西漢時把正月1至7日分別定為為雞、狗、豬、羊、牛、馬、人日,8日那天通過占卜殼物來看新年的運勢,人日由此而來。這個說法現在都還有,不過不吃粥,又大開宴席一次,又燒一次紙,祭奠革命先烈。唐朝時人們在人日這天吃放入叫做「七種菜羹(ななしゅさいのかん)」的湯,以祈求無病無災。還有一種說法很功利。說是中國古代官吏的升遷是在1月7日決定,早起吃春天的嫩菜做的羹,以祈出人頭地,以利生發。
在日本古書《日本歲事史》中記載,「正月是小陽之月,七日是小陽之數,調理七種菜,供養生土神(土地公)和父母,有治癒春天的氣病(操勞成疾)、夏天的疫病、秋天的痢病、冬天的黃病(待查)的效果,人有三魂七魄,天有七曜(日、月及木、水、土、金、水五星)地上有七草,攝取後可增加魂魄的氣力,延年益壽」。總而言之,就是「吃七草粥可去邪防萬病」
春天七草最早的記載源於平安時代(公元784~1184年)左大臣的和歌。其實在更早的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七草指的是七種穀物——米、大麥、小麥、粟、黍、黃豆、紅豆,後來因為左大臣的這首和歌,春之七草從此固定下來。七草粥是宮廷中的餐餚,到了江戶幕府(1597~1867年),才開始平民化。這個習俗自古傳入日本,日本人食用七草粥從文獻上最早可以追溯日本的南北朝時代,當時的左大臣(相當於唐朝的左僕射,屬於公家朝廷的高級文官)四辻善成在其著作《河海抄》中首度提及了七草粥。而後來日本人又考究出了《古今和歌集》「春野出,若菜摘」的詩句中,「若菜」就是指七草,象徵生命力旺健,因此吃七草粥可免災長壽富貴。無論是《河海抄》還是《古今和歌集》,都足以證明吃七草粥在日本已有相當長的歷史。
中國已經沒有這個習俗了,反而在日本保存下來。「人日」在日本,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日本人「脫亞入歐」,不再過中國農歷新年了。日本人的新年改為公歷的1月1日。盡管如此,一些傳承了幾百年的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只不過吃七草粥的節日從農歷正月初七改成了公歷的1月7日罷了。
從科學角度來看,七草含有胡蘿卜素、維他命B1、B2、C,尼古丁酸、鈣、鐵,可促進體內糖質、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修復經過暴飲暴食的腸胃,補充礦物質。其中,芹菜有防止便秘和感冒、利尿作用,薺菜防止肝臟病和高血壓,鵝腸菜幫助對止癢消腫,促進母乳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