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藝伎的妝怎麼化

日本藝伎的妝怎麼化

發布時間: 2023-02-15 02:18:55

㈠ 日本藝伎的妝容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和涵義嗎

估計全世界人民都注意到了日本藝伎的白面,我們看著覺得有點寒磣的白色妝容,難道也是唐朝傳到日本的嗎?老祖宗的審美還不至於這樣矬吧。為此,還是去查閱了一番。的確,日本藝伎有很多東西來自於中國唐代,比如說舞道和茶道,但白面卻不是學中國的,是土著的東西。日本藝伎的妝容是其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說藝伎化妝包括面霜、白粉、唇膏和胭脂四樣。面霜是用來打底的,說起來大家不要笑話,日本人相信夜鶯糞便做成的面霜對保養皮膚比較好,喜歡化妝的敢不敢嘗試呢?面霜打底之後,就用刷子在臉部等地方刷上白粉,脖子後面白粉的位置一直要刷到肩胛骨,整個脖子到鎖骨以下的位置都要刷白。

㈡ 你知道日本的藝伎為什麼要把臉塗的那麼白嗎

日本藝伎不僅要把臉塗的很白,而且還要把脖子也塗的非常白。這個習俗或者說習慣吧,源自於17世紀的日本。大家都知道,在17世紀的時候,還沒有電燈這種偉大的發明。如果妝容不夠厚重的話是根本看不出來的臉上的效果的,而且很多藝伎都是在晚上進行表演的,如果連看都看不清,也就沒有必要將表演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在日本,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女子最美的地方就是脖子,所以日本和服很多都是後面是低領,為的就是把女孩子的脖子露出來。所以,很多藝妓在表演的時候,除了把面部塗白以外,還會把後脖塗白,畫上很厚重的妝容。這樣化妝能夠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更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後來,這樣的妝容也就流行開了,白皙且完美無瑕的面孔就成了日本女子的追求。

所以日本藝伎都喜歡把臉塗白。而且在日本,藝伎是一項很受大家歡迎的工作。

㈢ 日本藝妓化妝為什麼要在脖子後面留三道不化

本人認為女性袒露出來的後脖頸恐怕是最最值得逗弄的性感區域了,他們看見這個就會方寸大亂,其效果正如西方男人看見女性袒胸露乳。所以在看藝妓表演的時候,日本男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藝妓袒露出來的後脖子。
日本藝伎那層層包裹、嚴嚴實實的和服之所以在領部網開一面,留下極大的空當,留給好色的日本男子想像的「空間」,是因為「日本男子對女人脖子的感覺就同西方男子對女人的大腿的感覺一樣」,希望被煽動。否則如非洲、南美洲的土著女人一樣,從小到大裸露雙乳,讓人司空見慣,就沒有刺激可言。藝伎的脖子對於日本男子來說,實際上相當於她們的「第三條腿」。
三道就是暗示「第三」條腿的意思

㈣ 日本藝伎妝容特色

日本藝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們的行業被稱為“花柳界”。年輕貌美的藝伎一臉粉黛,濃妝艷抹,迷倒無數風流人物。然而,當你走進她們的世界就會發現,真正的藝伎生活卻是別有一番滋味。下面是我分享的日本藝伎妝容特色,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藝伎妝容特色
藝妓之華麗外觀——

下圖是穿著傳統振袖*1和高木屐*2打扮成舞姬的遊客。藝妓的外貌隨著職業生涯地推移而不斷變化,從濃妝艷抹的少年舞姬*,到略施粉黛的風華藝妓。她們的發型和發簪無處不透露出一個藝妓的成長。有時細節如如眉毛的長短也足以暗示一個藝妓的年齡秘密。年輕的藝妓通常是短眉毛,長長的眉毛一般用於年長的藝妓來表現成熟風韻。

*1振袖:(Furisode,ふりそで)為未婚女性所穿著的和服,有色彩斑斕的圖案及紋理。它依照袖的長短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及小振袖,而袖長大約於39吋至42吋之間。振袖為現今未婚女性最正式的服飾,是未婚女性參與成人節或者親友婚禮的常見服飾。

*2 Okobo:高木屐 (おこぼ) 通常稱為pokkuri, bokkuri, koppori geta,厚底的木屐,高約12cm。鞋底為桐木,中心淘空,草席面,鞋的一側栓有小鈴鐺,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體現出舞妓特有的風情。 這是根據其走路發出的聲音而來。只有還在訓練時期的舞姬才穿。通常前面缺口,後面很高,防止和服觸地弄臟。

*3 Maiko:舞姬,藝妓學徒,日語為舞子。

藝妓之精緻妝容——

現在人們通常將舞姬的傳統妝容認成藝妓的代表,但真正的藝妓在特殊表演的時候才會滿臉塗白打扮的像舞姬。

傳統藝妓學的特點為厚厚的白色底妝,大紅的唇彩以及眼睛周圍或黑或紅的色彩。最開始的白色底妝由鉛製成,但明治後期人們發現鉛對皮膚有毒,特別會對年老後的藝妓造成很嚴重的皮膚及後背傷害,於是用米粉替代。

藝妓的妝容很難達到完美,而且費時異常。在穿和服以前就要畫好,以免弄臟和服。首先,她們將一種稱之為“bintsuke-abura”的蠟類/油類物質塗在臉上。接著,把米粉和水混合成糊狀,用竹片從脖子從下往上塗。白色底妝需要覆蓋住整個臉部,脖子和胸口,但在頸後留下兩三處空白(形成W或V圖案,傳統上多為W型),突出傳統的美感。發際線留白,勾勒出臉妝線條。

底妝完成以後,用海綿在臉部,喉部,胸口,頸後移除多餘的粉,暈開底妝。接下來,完成眉毛和眼睛的上裝。傳統是用木炭上裝,現在被現代 化妝 品替代。眉毛和眼角會細木炭描黑,舞姬也會把眼部塗上紅色。

嘴唇用小巧唇刷塗抹。其顏色來由紅色小條遇水脫色形成。冰糖用來營造出唇部光澤*4。基本上沒有藝妓會把嘴唇像西方人一樣塗滿,因為白色本身就能營造出很強的視覺效果,一旦嘴唇全部塗滿就會顯得太大。 第一年級舞姬下嘴唇會部分塗色,上嘴唇則留下不塗,第一年後上嘴唇也會塗上顏色。剛剛 畢業 的藝妓只會在上嘴唇塗滿。大多數藝妓上嘴唇會畫滿或畫一個樣式,下嘴唇畫出優美線條但不與唇部線條相重。藝妓將下嘴唇圓潤化,看起來像花蕾。

訓練最後階段的舞姬會將牙齒短暫塗黑。該打扮一度在已婚婦女和皇室成員早期流行,但現在僅存於少數地區。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塗白後的臉會顯得牙齒非常的黃;張開嘴唇,牙齒像是“消失”了一樣。當然,遠觀效果更佳明顯。

最初學藝的三年,舞姬常常畫著這樣的濃妝。她們先是由姐姐*5或是媽媽*6幫忙上裝,然後是自己上裝。

三年訓練結束後,妝容會減輕。因為她們自身已變得更成熟,簡單一點的裝扮能顯襯出自身風韻。正式場合下,成熟的藝妓也會抹白色底妝。藝妓30歲以後,只有在需要表演特殊 舞蹈 時才會這么塗抹。

更多的細節可以參見:《化妝的 歷史 》(Historyof cosmetics)

*4 Crystallized sugar:冰糖。藝妓的 口紅 由於上色方法極易脫落,所以舞妓藝妓每日要進行不使口紅脫落的飲食訓練。為增加亮度,口紅中加入了冰糖,看上去更加鮮艷奪目。舞齡不滿一年的口紅只塗在下嘴唇,一年後經過許可才能上下嘴唇全塗。

*5 Onne-san 姐姐, 經驗 豐富的藝妓,作為舞姬的導師。

*6 Ok日本藝伎妝容特色-san媽媽,藝妓屋的主人

藝妓之華美服飾服飾——

從後面看茶屋觀學徒*7,能清楚地看到他們豐富多彩的腰帶*8。藝妓總是穿著和服。學徒們會穿著色彩艷麗和服,腰帶華麗奢侈。通常腰帶會比和服色彩鮮明,造出和諧的異域風情。舞姬會佩戴一種稱作“darari”(飄懸腰帶*9)的腰帶。年長的藝妓會穿稍微暗淡一點的花紋和樣式(最值得注意的是,當女子結婚以後其腰帶簡化成一個結,稱為“taikomusubi” 太鼓結び,也就是太古結*10)

藝妓學徒的和服除了有沉重的飄懸腰帶,還有緊縮拖地的長袖,稱作“furi”。在跳舞和表演的時候,她們必須把袖子在手上纏繞很多轉以免絆倒。

和服的顏色,花紋與樣式和四季變化以及所參加的活動有密切關系。在冬天,藝妓們身著長約四分之三碼(約27英寸) 手工 繪制的絲質羽織*11在和服外面。有內襯的和服是天冷時候穿,沒有內襯的和服則是夏天穿。和服華麗異常,大量的 繪畫 與 刺綉 使得2—3年才能完成一件。

芸妓*12會穿粉色和紅色的長褥絆*13(也就是下和服)。舞姬的則穿紅色,上有白色樣式。初級舞姬的衣領主要是紅色夾雜白色,銀色或金色的刺綉。兩到三年後,原本紅色的衣領會被全部綉成白色(當從前面看的時候)顯示出她的資歷。在20歲左右,衣領為全白。

在外出的時候,藝妓們會穿平底草鞋(zori),屋內僅穿厚底短襪(tabi)(白色的,把大腳趾分開的襪子)。天氣惡劣時,他們穿高跟木屐鞋*14(geta)。舞姬會穿一種特殊的木屐稱之為“okobo”。

根據現在勞動法,女子未滿18歲不得開始藝妓訓練(京都除外,15歲的女孩就能成為全職舞姬,但是他們通常11-12歲就要開始學藝才能在18歲時成為合格藝妓)。阿瑟·高頓筆下《藝妓回憶錄》的原型岩崎峰子*15(minekoiwasaki)解釋道:“藝妓的全部在於完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訓練如果我們有任何瑕疵,我們都無臉向客戶收費。一切都必須完美無瑕。”

*7 Minarai: watching apprentice 觀望學徒,一般成為整正的藝妓以前會經歷很多階段,包括 shikomi (服務生)和minarai (觀望學徒)。

*8 Obi:腰帶( おび),日本傳統和服的腰帶。男子的腰帶很窄,只有10厘米寬。但是女子的正式和服腰帶寬可達30厘米,長超過4米。腰帶的種類很多,大多是女子專屬,日常穿著的腰帶由錦緞織成,很窄。色彩鮮麗,明艷動人的大多為未婚女子佩戴。

*9 Darari obi:飄懸腰帶,だらり帯 是京都藝妓佩戴的一種長形華麗腰帶,以懸落飄逸著稱,一場華美。最長可達數米。“だらり”和だらり帯不同,是舞妓腰帶的的一種系法,兩端長長的下垂。 實習 期間系短的“半だらり”腰帶。腰帶約七米長,有一定的份量,系腰帶時舞妓自己無法實施,需要由專門管系腰帶的男性協助進行。

*10 Taiko musubi: 太古結,十九世紀江戶時代,日本婦女把這根繩子模仿一座古代拱橋,系成鼓形狀的“御太鼓結”的小包袱作背飾,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和服”。在日本已婚女子系太古結,未婚女子系蝴蝶結。是日本模仿中國唐代服裝然後改造而成。以下是兩個的對比,左圖可愛的小蘿莉就戴蝴蝶結,右圖的美女就打太古結,這表示人家已經結婚了哦,鬆土黨還是趕緊放棄吧。

*11 Haori:羽織(はおり)是日本服裝的一種。作為防寒、禮服等目的,穿著在長著、小袖的上面。雖然從室町時代後期就開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開始被普遍穿著。下圖的紫色外套就是羽織。我記得這個美女是日本很出名的一個演員,名字忘了,知道的看管可以麻煩告知一聲,謝謝。

*12 Geiko: 芸妓,日本各地對藝妓的稱呼略有不同: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見習階段稱“半玉”、“雛妓”;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或寫為“芸子”,皆讀為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或寫為“舞子”,皆讀為まいこ,Maiko)”。自明治時代開始也有“芸妓(げいぎ,Geigi)”這種讀法。歐美世界則以關東 文化 為主,皆本於“Geisha”此讀法來轉譯。

*13 Nagajuban: 長褥絆 亦稱 juban, 是一種外形類似和服的長袍,男女會在主外套下面穿長褥絆。 因為絲質和服非常柔軟且難以清潔,因此貼身穿長褥絆可以避免和服接觸身體弄臟。從外部看,只能看到長褥絆的領口。許多長褥絆的領口甚至可以拆卸,不同的領口可以搭配不同的外衣。雖然大部分正式的長褥絆都是白色,但是它們也是想和服一樣精工細造,有美麗花紋。因為男士的和服大多顏色暗淡,花紋暗沉,因此長褥絆使他們的和服顯有色彩感和設計感。

*14 Geta: 高木屐 ,下面是和okobo 對比圖,方便理解。

*15 mineko iwasaki :岩崎峰子曾是日本最紅的藝妓,直到29歲突然退休。《藝妓回憶錄》作者阿瑟·高頓就以她的 故事 為原型。本名已經不清楚了,但在其5歲的時候被Oima收養,因此將姓改成Iwasaki。高頓原本答應會保守她的信息,但他在書的感謝扉頁上提及了峰子,使峰子遭受了嚴重的名譽危機(因為藝妓條列包括必須保持絕對沉默),而且由於回憶錄裡面有些虛構信息,她宣稱回憶錄反應地不是真實的藝妓。因此她自己撰寫了自己的故事:《祗園藝妓》 下面是岩崎峰子和她的《祗園藝妓》。

藝妓之精美頭飾——

上圖為京都祗園區的Maiko Mamechiho。注意到她左半頭部的綠色的頭花了嗎?那是tsunagi-dango,標志著她來自祗園甲部*16。藝妓的發型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更替。在過去,女性頭發部分盤起,部分披散。在17世紀,女性把頭發完全盤起,這也是傳統島田髻*17興起的時期。這種傳統的盤發由當時最出名的藝妓發明* (爭論)。

*16 Gion kobu: 祗園甲部,京都一個區域和祗園東同為藝妓區。從中世紀興起,以保存藝妓文化出名。祗園的藝妓不會成自己為藝妓(gaisha),相反,她們喜歡用當地的稱呼:芸妓(geiko)自稱。祗園由町屋(machiya)和茶屋(ochaya)零星分布構成。

Shimada:島田髷是日本舊時流行的一種女性發型, 游女(娼妓)等職業的女性所梳結,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特色之一多為年輕女性或藝妓一說起源於江戶時代,東海道“島田宿”的游女之間開始流行。舞妓的發型是用自己的頭發梳成的,而不是帶的發套。在成為藝妓的前兩周要梳成“先笄(さっこう)”(sakkou)發型。發型要在專門的發屋花數小時梳成發髻,成型後的發髻可保持一周的時間,晚上睡覺時要枕較高的枕頭,以保持發髻形狀的完整。發髻上差有“花簪”はなかんざし(hanakannzashi),花簪分為松竹梅、桃花、櫻花等形狀,十二個月,十二種叫法。

島田髻一共有四種主要類型*18:takashimada,一種高高的發髻,一般年輕和未婚的女子綰次發髻;tsubushishimada, 一種 更扁平的發髻,一般年長的婦女綰;uiwata, 一般把頭發用綵帶綁起來;和“momoware”或“分開的桃子”有點像分開的桃子,只有舞姬才能綰該發髻。(有圖有真相)其他發式還有:Ofuku, Katsuyama, Yakko-shimada 和Sakko*19。宮川町和先斗町*20的舞姬有自己獨特的六種發型,從Umemodoki,Oshidori no Hina, Kikugasane, Osafune 到Sakko(先笄)。*21

*18 島田髻的四種分類,圖片

*19 Ofuku, Katsuyama, Yakko-shimada, Sakko:

*20 宮川町和先斗町:宮川町是日本著名的花街也是著名的藝妓區。它的 注冊商標 為三個相扣的環,象徵著宗廟,人民和茶屋的結合。許多小型劇院還在表演歌舞伎;先斗町是日本第二大花街,同樣存在大量的藝妓和茶屋。

*21 Umemodoki,Oshidori no Hina, Kikugasane, Osafune and Sakko:

Sakko:先笄(さっこう)成為藝妓前兩周梳的發型。

這些發型由各種精美的發梳和發簪(kanzashi)裝扮而成。在17世紀明治維新時代,發梳大且常見,品級高的女性用的更加華美。明治維新以後進入現代,小巧而簡潔的發梳更為流行。

藝妓睡覺的時候頭頸枕在一個小的高枕(takamakura)*22上面而不是枕頭。這樣可以保持發型。為了強調這個習慣,她們的導師會在高枕底部四周倒上米粒。如果藝妓的頭在熟睡的時候倒下,米粒就會粘在潤發油上面。即使沒有表演,歌姬每周都必須保持發型。現代藝妓會一直使用假發代替,但是歌姬卻是用自己的頭發。不管哪種都必須不時的由熟練的工匠拉緊。傳統的塑發工藝正在逐漸消失。一段時間以後,發髻會造成禿頂。

*22 takamakura: 高枕。 藝妓睡覺時專用的枕頭,該枕頭的特點是很細。這樣藝妓的脖子枕在上面,頭部會懸空,這樣可以保持發型不亂。

最後來一張不同時期的藝妓發型結尾,希望大家喜歡~~~

猜你感 興趣 :

1. 藝妓妝化妝步驟

2. 日本藝伎為什麼不能結婚

㈤ 日本藝妓為什麼把臉塗得那麼白

塗白是因為藝伎產生於17世紀,當時電燈還未發明,把臉塗白能在夜晚的室內能反射燭光,讓客人看的更清楚。

仔細端詳日本藝伎的妝容,雖然臉部都是白的,眼角卻被點上紅色,而手上則什麼妝都沒有。眼角的紅色沒有特別意義,只是讓女性更加嫵媚。另外藝伎臉部之所以塗得非常白,是因為過去沒有電燈,都是蠟燭,只有塗成那樣讓客人看的更清楚,而且看起來更加美艷。

塗白之後,面部表情會表現得很明顯,這樣能時刻提醒藝伎們注意自己的儀表和姿態。至於藝伎的手沒有塗白,則是為了顯示藝伎的清潔,好在提供餐飲服務時讓客人放心。

(5)日本藝伎的妝怎麼化擴展閱讀

藝妓在表演時會把自己的面部和後脖塗白,畫上很重的妝。這樣化妝和戲劇里的假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充滿神秘感,而且白皙完美無瑕的面孔比較符合日本傳統文化。藝伎還要梳一種體積很大的古典盤頭,打理這種盤頭需要無數的發簪、頭油、發蠟和大把的時間。為了維護這好不容易才做好的發型,藝妓必須處處小心翼翼,睡覺時恨不得把頭吊在空中。

藝妓總是穿著華麗的和服,這種手工縫制的絲綢和服相當昂貴,每件大約價值1.5萬美元。她們的和服與普通日本婦女所穿的和服不太一樣,普通婦女的和服後領很高,把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和服的脖領卻開得很大,並且有意向後傾斜,讓脖頸全部外露。

㈥ 請問藝妓臉上的化妝是如何化的

通常情況下,藝妓會坐到一面大鏡子前,鏡子前的桌子擺滿香水、化妝水、美容膏、胭脂、香粉、粉底、粉餅、眼影、腮紅、口紅、唇彩和化妝油彩等高級化妝品。
化妝師也是脂粉厚、口紅艷。她先在藝妓頭上和臉上噴上濃烈香味的香水,又抹上化妝水,然後在她們臉上抹一層粘粘的糨糊狀的粉底,這種粉底膏是雪白的,香味也很濃。接著往這上面敷雪白色的香粉,化妝師們會非常用力地塗抹,以達到均勻的效果。接下來是藝妓們特有的化妝程式:用粉刷把雪白-粉底刷往藝妓的頸部,還有那美麗的肩背,再重新塗臉,然後再撲上香粉。那妝艷麗得會讓人完全失去自我,之所以畫得那麼濃重主要是客人喜歡妝艷,漂亮的化妝師們在藝妓的臉上起勁地忙活,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半個小時。
藝妓們被畫成了艷麗的美女(如果你喜歡濃妝的話),臉白得讓瓷器也會自愧弗如。相形之下,由於沒有平時抹的眼影,她們的眼白反倒顯得不怎麼的了。性感的嘴唇也被塗上深紅色的油彩,只在上面畫了一個艷艷的櫻桃口。海明威把日本藝妓的嘴唇比做白雪上的一點血,看來是非常到位的比喻。藝妓們還要注意的是笑不露齒,因為無論牙齒怎麼白,和臉的白比起來都相形見絀,一旦大笑,牙齒露出來,顯得有點黃,就大煞風景了。所以藝妓們含蓄、神秘、優雅地微笑時,如同蒙娜麗莎一樣只牽動嘴角的一點肌肉。而且,笑時,羞怯地用手掩住嘴是最經典的。
接下來是梳頭,為了把假發戴上,她們往藝妓的發根注入發蠟,然後澆上一種很香的發膠。接著把假發低低地扣到她們頭上,直到額頭,固定假發用了不知道多少發簪、發卡,還有其他東西。發型弄好後,她們在上面又噴上香味極濃的香水。
最後,化妝師再給她們的雪白臉蛋和脖子上再撲了香粉,又再畫口紅,力求化妝得更香艷一點。

㈦ 日本藝伎非常出名,為何她們臉上要抹那麼白

顯得更漂亮;凸顯櫻桃小口;掩飾藝伎們的表情;讓藝伎不好意思露牙。所以日本的藝伎才會選擇將臉抹那麼白。

而這些藝伎們如果塗上白色妝容的話,她們也就不好意思再露出自己的牙齒了,從而避免了在貴族面前露牙的尷尬。

所以正是基於會顯得她們更漂亮,凸顯櫻桃小口,掩飾她們的情緒變化和表情,不讓藝伎露牙等方面。所以日本藝伎們才會選擇將臉全部塗上白色,而且形成了日本的一種文化。

㈧ 日本藝伎妝面特點是什麼

日本藝伎妝面,底妝非常的白皙,不做任何高光和陰影的修飾。眼線不需要強調,但是一定要有,濃色的細致眼線能強調眼部輪廓,強化眼神。

也會讓瞳孔顯得漆黑深邃,眉掌控了臉型的輪廓和眼睛的神采,義字眉形既醒目又不生硬,在勾畫時選擇眉粉,就能輕松搞定濃色黑眉。

分類特點

1、振袖:(Furisode ,不Y子飛)為未婚女性所穿著的和服,有色彩斑斕的圖案及紋理。它依照袖的長短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及小振袖,而袖長大約於39時至42時之間。振袖為現今未婚女性最正式的服飾,是未婚女性參與成人節或者親友婚禮的常見服飾。

2、Okobo:高木屐(扮C (雨)通常稱為pokkuri,bokkuri,koppori geta,厚底的木屐,高約12cm。鞋底為桐木,中心淘空,草席面,鞋的一側栓有小鈴鐺,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體現出舞妓特有的風情。這是根據其走路發出的聲音而來。

3. Maiko : 舞姬,藝妓學徒,日語為舞子。

㈨ 日本藝妓的臉為什麼那麼白塗的是什麼

藝伎的臉塗白,是為了襯托出她們色彩強烈的服裝,同時到日本專門研究藝妓文化的關西大學學者PeterMacintosh表示:「藝妓將臉塗白之後,她們的臉就能夠反射燭光。」同時也是為了藝妓能注意自己的笑容儀態。

藝妓化妝十分講究,濃妝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傳統原料為主。最醒目的是,藝妓會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因此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

拓展資料:

藝妓的和服與普通日本婦女穿的和服不同,普通婦女的和服後領很高,把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和服的脖領卻開得很大,並且有意向後傾斜,讓脖頸全部外露。陪酒或表演時,藝妓們都戴著發髻,濃妝艷抹,將白色脂粉一直抹到脖頸。據說,藝妓的白色脖頸是最能撩撥日本男人的地方。

日本藝伎介紹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