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古代日本有哪些國

古代日本有哪些國

發布時間: 2023-02-17 20:42:50

『壹』 日本古代都有哪些名稱

望採納
日本風光欣賞(19張)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該國的圖騰。 「日本」一稱遲至公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而在公元8世紀的《史記正義》中又有另一說法,指武則天命令日本將國名改作「日本」。 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貳』 古代日本島上共有多少個國家

古代日本列島群雄割據,曾出現過許多小國,嚴格說是部落:公元前一世紀成書的《漢書•地理志》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後漢書•倭傳》中說:「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除此之外,最詳細的當數《三國志•魏志倭人志傳》的有關敘述。 據《魏志倭人傳》記載,一、二世紀時,日本列島上有一百多個小國,到曹魏時同中國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國,其中最大的是卑彌呼女王統治的邪馬台國。從設在朝鮮半島北部的樂浪郡、帶方郡去邪馬台國,中途經過有對馬國、末盧國、伊都國、奴國、不彌國、投馬國等。 其中有的例如邪馬台國等與中國和高麗建立了宗藩關系。公元2世紀時,居住在京都地區的部落統一了日本。3世紀左右,日照天神在奈良縣建立了大和國,並且逐漸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首領稱為「大王」,後來改稱天皇。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稱為"神"的一族 。

『叄』 日本戰國的國家名字

戰國六十六國:

近畿五國——山城、大和、河內、攝津、和泉

東海道——伊賀、伊勢、志摩、尾張、三河、遠江、駿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常陸

東山道——近江、美濃、飛驒、信濃、上野、下野、陸奧、出羽

日本戰國分國圖(2張)

北陸道——越後、越中、越前、能登、加賀、若狹、佐渡

山陰道——丹波、丹後、因幡、但馬、出雲、石見、伯耆、隱岐

山陽道——長門、周防、安藝、備後、備中、備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贊岐、伊予、土佐、淡路、紀伊

西海道——薩摩、大隅、日向、肥後、肥前、築後、築前、豐後、豐前、對馬、壹岐

近畿以東為東國;近畿以西為西國

『肆』 日本古代為何會分那麼多國家真田幸村那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七雄有什麼區別最後誰統一

日本古代的」國「並不是國家,而是一種地方行政區劃。這和中國的戰國時不一樣的。

日本戰國時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北陸道——越後、越中、越前、能登、加賀、若狹、佐渡

山陰道——丹波、丹後、因幡、但馬、出雲、石見、伯耆、隱岐

山陽道——長門、周防、安藝、備後、備中、備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贊岐、伊予、土佐、淡路、紀伊

西海道——薩摩、大隅、日向、肥後、肥前、築後、築前、豐後、豐前、對馬、壹岐

近畿以東為東國;近畿以西為西國

具體按石高來算:

(1)近畿300萬石

丹波國、丹後國、山城國、近江國、河內國、伊賀國、紀伊國、和泉國、攝津國、大和國。

(2)九州240萬石

薩摩國、大隅國、日向國、肥後國、肥前國、豐後國、豐前國、築後國、築前國。

(3)四國86萬石

伊予國、土佐國、阿波國、贊岐國。

(4)東海180萬石。

美濃國、尾張國、伊勢國、三河國、遠江國、駿河國。

(5)北陸180萬石。

越後國、越中國、越前國、加賀國、能登國。

(6)中國240萬石。

長門國、周防國、安藝國、出雲國、石見國、備後國、備中國、備前國、因幡國、但馬國、伯耆國、美作國、播磨國、隱岐國。

(7)甲信68萬石。

飛驒國、信濃國、甲斐國。

(8)關東320萬石。

上野國、下野國、常陸國、武藏國、伊豆國、相模國、上總國、下總國、安房國。

(9)東北地區200萬石。

陸奧國、出羽國

『伍』 日本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小國名稱

你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問清楚,我們這么說吧,就像中國不同時期,小國是不一樣的,一般整體處於分裂的時候小國家就比較多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處於分裂的時期有所謂的五代十國,都屬於小國,但後來統一也就成了隋朝了
又比如宋朝的時候還有大理,夏等處於平等地位的小國,但清朝時期都已經屬於清朝了,所以小國得看是哪個時期的
就說15世紀後期至16世紀後期間的時期在日本歷史上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時期日本就分裂成了68個所謂的小國

首先我通過大家熟悉的中國歷史引導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然後我簡單介紹一下日本的各個時期和國家

1、日本國名稱的由來
古稱「八大洲國」、「葦原中國」、「豐葦原瑞穗國」等。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將其建國的地方稱作「和」或「大和」。
3世紀末4世紀初,邪烏國,又稱「大和」政權。
大化元年645年,孝德天皇將國名正式稱之為日本國。
720年,《日本書紀》中把「大和」改為「日本」。
1889年,明治憲法定國名為「大日本帝國」。
1946年,憲法稱日本為「日本國」 。
2、日本歷史分期
(1)日本古代
①繩紋時代:7、8000年前—前3世紀(約中國先秦):新石器時代。
②彌生時代(前3世紀-3世紀)(約兩漢):金石並用時代。
③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6世紀)(約魏晉南北朝),大和時代。
④飛鳥時代(593-710年)(約隋唐前期)
⑤奈良時代(710年-784年)(唐代)
⑥平安時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2)日本中世
①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②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元明)
③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戰國時代)
(3)日本近世
①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②江戸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德川時代
(4)日本近代、現代
①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②大正(1911年 - 1926年)(北洋軍閥時期)
③昭和(1926年 - 1989年)(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④平成(1989年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古代國家
1、邪馬台國
公元3世紀北九州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國家邪馬台國。邪馬台國的女王卑彌呼。
邪馬台國有 「王」和「大人」(貴族),有 「下戶」(平民)和奴隸,有軍隊、設置官吏、設立征稅機關,並制定法律。
公元238年,卑彌呼派使臣向魏明帝贈獻了奴隸和斑布。魏明帝賜給卑彌呼「親魏倭王」的稱號和金印,並贈送了絲綢、黃金、大刀、銅鏡等物。
2、大和國
公元3世紀中期,以日本本州中部的大和地方(今奈良縣境內)為中心,興起了大和國。

最後補充一點就是,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某個具體時期的時候有哪些可能的小國,我再具體詳細分析

『陸』 日本古代有多少個「國」

日本古代的一國大約是現在日本的一個縣
例如,大和國→奈良縣,近江國→滋賀縣,土佐國→高知縣等

有時是兩、三個國等同於當今的一個縣
例如尾張國加三河國→愛知縣,伊勢國加伊賀國加志摩國→三重縣等

也有一個國被劃分為當今的數個縣的
例如古陸奧國→青森縣、岩手縣與福島縣

日本現代的縣級劃分,大多是沿用幾千年來所訂立的國界
只有少數的地方有所更動而已
一國裡面會有幾城呢?

在戰國時代,城池是可以依大名自己的需要而興建的
一個國不一定有多少個城池

『柒』 日本戰國分六十六國分別是什麼地圖是什麼樣

令國制起自奈良時代,至明治維新實行廢藩置縣後再行分劃,其間不斷進行改劃。令國制之「國」乃根據日本天武天皇(てんむてんおう)(Tenn-mu-Tenn-ou)所創之「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區而劃分,除在明治時新加之「北海道」外,共有六十多國。令國制同時根據中國當時的地方行政「州」來命名地方行政區,所以各國都有「州」的俗稱,各國之國府則是主要街道及官道之要站。

當時六十多國分別分布於五畿七道(ごきしちどう)(Go-ki-Shichi-Dou)內
五畿(ごき)(Goki),即天皇京畿一帶之五國,又稱「畿內」(きない)(Kinai):
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

七道(しちどう)(Shichi-Dou)分為東山道、東海道、北陸道、南海道、西海道、山陽道及山陰道;依照日本地理及地勢命名。

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Hok-kai-dou)共一國(十區):
蝦夷(北海道)

東山道(とうさんどう)(Tou-san-dou)共六國:
美濃、上野、下野、飛驒、近江、信濃

東海道(とうかいどう)(Tou-kai-dou)共十五國:
伊賀、伊勢、志摩、尾張、三河、遠江、駿河、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常陸

北陸道(ほくりくどう)(Hoku-riku-dou)共七國:
越後、越中、越前、佐渡、能登、加賀、若狹

山陽道(さんょうどう)(Sann-you-dou)共七國:
播磨、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長門

山陰道(さんいんどう)(Sann-in-dou)共八國:
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

南海道(なんかいどう)(Nann-kai-dou)共六國:
紀伊、淡路、阿波、贊岐、伊予、土佐

西海道(さいかいどう)(Sai-kai-dou)共十一國:
豐前、豐後、築前、築後、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薩摩、對馬、壹岐

蝦夷(えぞ) (Ezo):屬北海道。現在之北海道地區。大和政權統治以外之地,以中國「化外之地」之概念起名,土著愛奴人之居地。鎌倉時代向北縮少,後來退至渡島半島及津輕半島一帶。明治二年(1869)及明治十五年(1882)前後分為渡島(おしま)(Oshima)、後志(しりへし)(Shiriheshi)、膽振(いふり)(Ifuri)、石狩(いしかり)(Ishikari)、天盬(てしほ)(Teshiho)、北見(きたみ)(Kitami)、日高(ひたか)(Hitaka)、十勝(とかち)(Tokachi)、釧路(くしろ)(Kushiro)、根室(ねもろ)(Nemoro)及千島(ちしま)(Chishima)十一國/區。

陸奧國(むつ)(Mutsu):屬東山道。俗稱奧州。現在之福島、宮城、岩手、青森、秋田諸縣,總石高大約167萬石(根據慶長年間之檢地)。九世紀時與蝦夷半分,大化革新後以後白河以北之地稱「道奧」(道之奧),意即「道路遠奧之地」。律令制時代改稱陸奧;元明天皇和銅五年(712)分為陸奧、出羽兩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分為陸奧、陸中、岩代、磐城。

出羽國(でわ)(Dewa):屬東山道。俗稱羽州。石高約32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山形、秋田縣。遠征蝦夷族阿倍比羅夫後開拓而成,分屬道奧、越國,和銅元年(708)脫離越後國,和銅五年(712)自成一國,外加最上、置賜兩郡。室町時代屬關東管領管轄。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後二國。最後演化為山形、秋田縣。

越中國(えっちゅう)(Etsu-chuu):屬北陸道。石高約20萬石(慶長時)。現在之富山縣。古代越國(こし, Koshi))之一,天武天皇時代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大寶二年(702),擁越後國頸城、古志、魚沼、蒲原四郡為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與新川縣合並為石川縣,明治16年再獨立為富山縣。

越前國(えちぜん)(Echi-zen):屬北陸道。石高約50萬石(慶長時)。現在福井縣東北部。古代越國之一,天武天皇時代將其三分國(越前、中、後);七世紀後期,除福井郡半部外,加入敦賀郡、丹生郡、足羽郡、大野郡、坂井郡、江沼郡、加賀郡、 羽咋郡、能登郡、鳳至郡、珠洲郡十一郡構成越前國。明治四年的廢藩置縣後,敦賀、足羽、福井縣分置。

『捌』 古代日本四國包括哪個四個國

四國島古代分為伊予、土佐、贊岐、阿波四國,故稱之為四國島。

還有一個就是贊岐啦!

『玖』 日本戰國時期有哪些國家

日本戰國分國制
1)分國制起奈良時代,根據日本天武天皇所創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區而劃分,共有八十八國。
戰國八十八國: 關東八分國房總三國——下總、上總、安房 上野、下野、常陸、武藏、相模 奧州六分國陸前、陸中、羽前、羽後、岩代、磐城 東海七分國伊豆、駿河、遠江、三河、尾張、美濃、伊勢(志摩) 甲信越三分國甲斐、信濃、越後 北陸六分國越前、越中、加貿、能登、若狹、飛驒 近畿十分國近江、山城、大和、伊賀、河內、和泉、攝津、紀伊、丹波、丹後 中國山陰五分國石見、出雲、伯耆、因幡、但馬 山陽八分國周防、長門、安藝、備後、備中、備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後、豐前、豐後、築前、築後、薩摩、日向、大隅 四國伊予、土佐、贊岐、阿波 三島種子島、隱岐島、對馬島 近畿以東為東國近畿以西為西國 (2)近畿。 近畿地區9國,田產總計300萬石。分別是丹波國、丹後國、山城國、南近江國、北近江國、伊賀國、紀伊國、和泉國、懾津國。 (3)九州。 九州有9國,田產總計290萬石。分別是:大偶國、薩摩國、日向國、豐後國、豐前國、築前國、築後國、肥前國、肥後國。 (4)四國。 四國地區有4個國,田產總計120萬石。分別是:伊予國、土佐國、阿波_淡路國、贊歧國。 (5)東海280萬石。 美濃國、尾張國、伊勢國、三河國、遠江國、駿河國。 (6)北陸180萬石。 越前國、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越後國。 (7)中國280萬石。 播磨、備前、備中、備後、安芸、周防、長門、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 (8)甲信120萬石。 北信濃國、飛驒國、南信濃國、甲斐國。 (9)關東300萬石。 上野國、武藏國、伊豆國、相模國、上總國、下總國、常陸國、下野國。 (10)東北地區250萬石。 岩代國、陸前國、羽前國、陸奧國、羽後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