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日本人口有多少
㈠ 一戰以前各國的人口和軍隊數量多少
1913年各大國總人口(單位:百萬人)
俄國175.1
美國97.3
德國66.9
奧匈52.1
日本51.3
英國45.6
法國39.7
義大利35.1
1914年列強陸海軍人員數量
俄國135萬2千
法國91萬
德國89萬1千
英國53萬2千
奧匈44萬4千
義大利34萬5千
日本30萬6千
美國16萬4千
㈡ 抗日戰爭時日本有多少人口
1937年七七事變前,中國總人口沒有精確的調查,如果除去台灣的話,據估計總數約4。78-4。92億之間,取中位數約為4。85億,除去東三省和華北的部分日佔區,關內的總人口大致是4。
4-4。52億人之間,取中位數約4。46億人。日本國本土(四大島、琉球、南庫頁島)大約是5750-5950萬。 (不含日本僑民)朝鮮、台灣和南太平洋的日本殖民地大約3700-4000萬之間,取中位數3850萬。
偽滿洲國3800-4100萬。取中位數3950萬。以上日本殖民地共計有人口7800-8000萬。其中日僑估計約350萬。戰前日本籍人口大約6300萬。加上殖民地的7900萬
㈢ 1945年,日本,美國,蘇聯的人口分別是多少
根據資料顯示,1945年日本人口為 71998104 人;二戰結束時美國人口約為14174萬人,蘇聯的人口約為1.67億(1946年數字)。
㈣ 中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多少人口日本多少人口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九萬八千人。
二戰中國軍民傷亡數據歷史上,中國的抗日戰爭被稱為民族解放戰爭,它開始於1937年的「七.七事變」;在今天,這一階段的時間劃分,也可以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算起。一場歷時14年之久的戰爭,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滿目創痍,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延緩達半個世紀之久。一場針對中華民族的、亘古未有的、殘殺手段達250種之多的大殺戮,在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起海岸,西到重慶的廣大地域,幾乎14年不曾間斷。日寇鐵蹄所至,姦淫擄掠,生靈塗炭;強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屍骨如山。除西藏、新疆之外,全國其他省份大多橫遭戰禍,無一不受殃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遭受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過像中國這樣慘重的犧牲與代價。然而,14年抗戰中中國損失多大?中國人民傷亡幾何?卻始終是個難以破解之迷。戰爭已於61年前結束,然而,我們至今卻仍未得出一個全面的、准確的、權威的、令人信服的傷亡數據,實在是難以交代。自1995年以來最權威的數字表明,直接財產損失為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5000億美元,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中國歷年來公布的幾個數字:1946年底,國民政府提出,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共計1173萬人;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增加為1278.4974萬人;新中國成立後,就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作了初步估計——1000萬人犧牲和500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1985年,公布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為2100萬以上;1995年,公布戰爭中我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由於人們對傷亡3500萬的來歷不甚了了,加之數字確乎龐大,十年來質疑之聲從未停止。概括起來,與此相關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有:中國軍民犧牲與死難500萬、600—700萬、2000萬、2062.1萬、2200萬;中國軍民傷亡1173萬、1278.4974萬、2000萬、2100萬、2168.5萬、2180萬、2500萬、2800萬、3000萬、3480.5896萬、3800萬、4100萬,及人口損失5000萬以上。其中中國軍隊傷亡380萬、1140萬。以上1140萬是指——中國軍隊犧牲207.8萬,兵役壯丁犧牲355.5萬,共計563.3萬;中國軍隊負傷227.8萬,兵役壯丁負傷347.7萬,共計575.5萬。中國戰場擊斃日軍20萬、40萬、43.56萬、45萬;中國戰場斃傷日軍133萬、138萬、155.9萬、250萬(包括俘)。另外,中國戰場接受投降日軍有105萬和128.3萬。由此可見,最小數字與3500萬的數字差額甚大,除統計的地域、時段有別,對原始資料的取捨不同外,採用的方法不盡科學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2600454_1.html/ ]
人們對3500萬傷亡的質疑,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統計時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變」起,還是「九.一八事變」始,有欠明晰;二是較之1947年國民政府公布的數字增加了近兩倍;三是比人民政府於1985年公布的、得到國際史學界認可的數字增加了1400萬,幅度相當可觀;四是沒有採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死亡人數統計法」,而是使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就採用何種方法更為准確可靠的問題,有專家以當年的一支國民黨部隊為例,用兩種統計方法進行了計算與比較,得出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由於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負傷則不然,採用「傷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竟比採用「死亡人數統計法」得出的數字擴大近12倍!與日本軍國主義算賬,要算個清楚、明白賬,而不能是一本糊塗賬。「中國做為一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受害國家,一個堅持日本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世界大國,自己卻對中國八年抗戰歷史的一個基本問題都沒有一個權威的准確的結論。」是的,這的確是一個須要解答或亟待解答的問題——在14年(不僅僅是8年)的抗戰中,中國死難者的人數究竟有多少?再者,為中國軍民所擊斃的日軍又究竟有多少?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判斷己方戰果與貢獻,主要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多寡為指標。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提供了一份經過數年廣泛考證、內容可謂詳實的、與1995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基本吻合的統計報告。它按死亡和受傷分別予以計算,得出中國軍民傷亡3480萬人為最低限度的結果:死亡2062.1萬人,受傷1418.5萬人。其中:中國軍隊犧牲563.3萬人(包括屬於軍隊編制、具有軍人身份的兵役壯丁355.5萬人);中國軍隊負傷575.5萬人(包括兵役壯丁347.7萬人)。然而,這份報告所反映的也僅是八年抗戰時期,所以,仍不是一個全面的數字。但是,據估算,由日本侵華給中國帶來的人口總體損失,可達5000萬人以上!中國人民經歷的苦難太多太多,遭受的殺戮太慘太慘,以至於我們對這動輒上千萬,包含了祖輩、父輩甚至曾祖輩性命的數字,充滿血腥氣味的數字不堪回首。每一個傷亡的數字,無不飽含著中華民族的血和淚,無不是中國人民的頭顱和屍骨所構築!日本帝國主義於中國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曠世罕見,足令江河嗚咽,日月更色。
羅斯福應該最清楚,在中國土地上的被法西斯德國駐南京的外交官稱之為「野獸集團」的200多萬日本軍隊,對美洲大陸,對美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斯大林也不會不清楚,駐扎滿州多年的85萬養精蓄銳且滅絕人性的日本關東軍,還有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對社會主義的蘇聯又意味著什麼;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長達14年之久的頑強抵抗,消滅、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美洲大陸免於戰火;正是中國軍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遲滯、拖住了日軍的主力,方使蘇聯免遭德、日法西斯軍隊自東、西方向的兩面夾擊之苦,也使蘇聯人民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就數字而言,多一分不會增加日本軍國主義之惡,少一分也更不能減其罪!中國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能將人員傷亡、戰爭損失作為主要評價標准。美國在二戰中的死難者不到30萬,卻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猶太人為德國法西斯所屠殺達600萬人,可對戰爭的貢獻卻幾乎沒有。
中國的真正貢獻,無疑是體現在戰略總體上的抵抗價值,而非消滅日軍的量化指標。在於對超過半數的日軍——占日本的戰場總兵力——的牽制和消耗,在於東方主戰場存在的實際意義,在於中華民族對取得戰爭勝利的無可替代的作用。中國人民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任何人都無法抹殺的歷史功績;憑的是今天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憑的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足以制止戰爭、消滅戰爭的強大的軍事實力。抗戰中的松山戰役,國民黨軍隊曾以10萬大軍圍攻1200名日寇,給我們留下的是極為悲壯慘烈的一幕。據戰報統計,日軍僅一人突圍,而我軍卻陣亡達10000餘人!我們絕不會允許60餘年前發生的悲劇在中國重演!!!不妨記下幾個數字(社科院數字),它們不啻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八年抗戰,中國軍隊每傷亡28.5人,擊斃日軍1人;中國軍隊和人民,每付出87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日軍1人。如果按照日軍在中國戰場僅死亡20萬人計算,則中國軍民的傷亡比增加一倍。一個不曉得仇恨為何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一個沒有血性的民族將永遠無法避免流血的命運!!!1940年日本人口為7193萬人。1945年日本人口為7199萬人。據統計 1937-1945累計動員900萬(扣除重復動員數字),終戰時現役788萬,如不計倉促組建的關東軍為720萬,其中國內軍(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450萬,南方軍130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支那派遣軍116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台灣軍12萬(含總數240萬的海軍部隊),北部朝鮮部隊12萬,關東軍68萬
㈤ 日本在抗戰初期總人口有多少人
不好意思,只查到1940年的,但從1937年到1940年,日本侵略戰爭非常順利,死亡人數並不是很多,不過幾十萬人,所以這個數據是可以參考的。故1937年日本人口為七千萬多一點。
1940年日本人口為七千一百九十三萬三千人。
㈥ 日本各時期人口
日本歷史人口最多的是多少? 是現在,現在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35億人口。
1942年到1944年的時候二戰期間日本的人口數量應該在5000萬人以上。
日本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最初超過 700萬, 戰國後期約有1200萬
豐臣秀吉時期(16世紀末)日本人口大概是1200萬-1800萬之間;18世紀初期,日本人口增長到3100萬,位列世界第三,僅..
㈦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的國家與人數分別是多少
2011-11-5 15:23 兵之國度 | 八級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甲型流感。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紐西蘭: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國:715,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28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羅馬尼亞:336,000
·俄羅斯帝國:1,700,000
·塞爾維亞:450,000
·美國: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奧斯曼帝國:325,000
平民被殺:6,493,000
·奧匈帝國:300,000
·比利時:30,000
·英國:31,000
·保加利亞:275,000
·法國:40,000
·德意志帝國:760,000
·希臘:132,000
·羅馬尼亞:275,000
·俄羅斯:3,100,000
·塞爾維亞:650,000
·奧斯曼帝國:1,00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戰爭的簡介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直接原因/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大約15億人卷進戰爭
死亡(約數):1669萬人=將士:900萬+平民:700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 約 國
英國
俄國
法國
塞爾維亞王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義大利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