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為什麼不能撿日本武器
『壹』 戰場上為什麼不能隨意撿敵方武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容易遭遇詭雷
工兵布雷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放一支槍,然後設置詭雷。
無論哪國工兵,都有這種方法,而且經常用。
因為繳獲敵人武器,都算是戰利品,是士兵和軍官都會有好處。
那麼,戰場期間你隨便撿起敵人武器,就很有可能會觸雷。
自己被炸死不說,還得連累身邊其他戰友。
第二,容易造成誤傷
在戰爭中,武器成為識別敵我的重要方法。
因為軍服尤其是迷彩服可能大同小異,鋼盔之類也不是那麼容易識別,武器則是最直白的東西。
那麼,你撿起敵人武器就很危險。
打個比方,解放軍和美軍作戰,你扔下95式撿起M4。戰友和你倉促遭遇,很容易通過槍支誤認為你是美軍,直接先開槍再說。
所以,美軍在越戰中有明確規定,不得隨意使用敵人武器,即便當時M16經常卡殼,穩定性不如AK47。
第三,大大降低戰鬥力
槍支和其他武器不同,不是說你撿了一把好槍戰鬥力就提高了。
實際上,所謂的好槍還要看訓練情況。
打個比方,我用50年代的56式半自動,你用美軍精銳的M4卡賓槍。
顯然,似乎你的槍好,我撿了你的槍應該戰鬥力會增加。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任何一款槍械,比如通過大量的實彈訓練才能夠掌握,實戰中才有較高的精度和快速反應。
你從沒用過M4,怎麼可能一用就能用好呢?你還不如老老實實用你的56式半自動,實戰中只要用的得心應手,戰鬥力會更高。
越南戰爭中,一些越共繳獲了精良的M16以後,甚至不能連發射擊,被迫還是用它的老式武器,甚至是二戰期間美軍的M1伽蘭德。實戰中,用伽蘭德的越共反而能夠大量殺死美軍,精度很高。
這是基本常識。
二戰時撿拾敵人的槍支還是可以的,但二戰以後這種行為就無異於自殺了
曾經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說在越戰時由於越南的戰爭環境十分濕熱,導致美軍剛剛服役的M16自動步槍故障率居高不下,逼得美軍士兵紛紛撿拾越南人的AK47使用。
這個段子大家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因為太假了。
(越南戰場上手持M16的美軍士兵)
二戰後使用的自動步槍在聲音上是有著很大差別的,特別是蘇制槍械的聲音和美製槍械的聲音完全不一樣。
在戰場上雙方陣地犬牙交錯,戰線也是曲折蜿蜒,而且由於環境的遮擋,很多時候士兵是看不到敵人的,在打仗的時候雙方分辨敵我的關鍵就是聽槍聲。
如果我的左翼發出的是自家步槍的槍聲,那麼這里肯定是自己人,安全。
但如果我的左邊發出的是敵人步槍的聲音,那就不用猶豫了,趕緊一梭子子彈先打過去,然後再招呼後方大炮火力覆蓋,實在不行就呼叫空軍支援,將敵方夷為平地!
所以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使用敵人的槍支,那麼他99.99%的可能是被自己人打死的。
除了聲音以外,美蘇兩國的彈葯型號也完全不同。
敵人的步槍是無法使用自家的子彈的,所以即便是迫不得已使用敵人的槍支,補給也是個大問題,因為根本打不了幾發子彈就清倉了。 (越南人當時用的AK47其實大部分是中國支援的56式自動步槍)
其實在二戰的時候士兵還是可以繳獲使用敵人的武器的。
抗戰時八路軍就擁有不少的日式武器裝備,這些都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當時在中國戰場上無論是日軍還是國軍,用的基本都是拉栓式步槍。這種步槍每打一槍都必須手動拉栓退一次彈殼,射速很慢,槍聲都是單音節,根本談不上什麼節奏,聲音聽起來區別不大。
所以在抗戰時八路軍大量繳獲日軍槍械用來壯大自己的實力,但在二戰之後這個行為就被禁止了。
(日本三八式步槍,很多中國老兵都很喜歡)
戰場上絕不能隨意撿敵方的武器,除非是彈盡糧絕的情況下。
比如在朝鮮戰爭中,有一名志願軍戰士叫關崇貴,他所在的部隊打得只剩下了最後一人,但他卻單槍匹馬多次打退了聯合國軍的進攻,靠的就是撿旁邊聯合國軍屍體上的沖鋒槍。
但是,戰場上是不能隨意使用敵人武器的,一名抗戰老兵就曾經講述過他們在抗戰中經常與鬼子打仗,當他們子彈沒打光的時候,是他們自己的中正式步槍的槍聲,當彈盡糧絕時,老兵們會用小鬼子的三八大蓋進行對鬼子射擊,這時新兵就會以為鬼子上來了,有部分新兵就會扔掉自己的槍逃跑。
所以,敵軍武器是不能隨便撿的
《士兵突擊》中有這么一個橋段對我印象深刻:伍六瞧見了老A丟在地上的95式步槍,興奮的丟掉了手中八一杠槍去撿地上的那支槍,誰曾想步槍下竟埋著一顆地雷,一聲巨響,伍六就這樣壯烈犧牲了。所以說,戰場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即便是敵人的一桿槍,或許也能帶來一場巨大的災難。許多小夥伴心中便起了疑問,那在戰場上敵人的槍械到底能不能隨便撿起來使呢?答案是:不能
於是,許多小夥伴們會說: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造,這首歌不是很直接地告訴我們嗎,我們手裡的武器可以從敵人那裡來嗎?其實,這首歌中所唱的情形,也反映了當時軍事武器的落後,那時戰亂紛飛,後方沒有穩定的兵工廠,有的槍支不夠只能是撿到什麼槍就用什麼槍。
其實早在20世紀後期,許多國家的部隊都有規定說士兵不允許在戰場隨便撿敵軍的武器的,並不是瞧不起他們的武器,而是因為這種行為相當危險。
比如說在越南的叢林中,在越戰的叢林戰中,美軍就曾經使用撿拾的AK突擊步槍,結果被自己的軍隊誤判為敵軍而襲之。所以後來,美軍即使武器不足,也不去撿取陣亡的越共的武器。而且這一點,其實早在二戰的時期的蘇聯戰場上,德軍就想到了,當時蘇軍有些士兵喜歡撿德軍的槍械,於是他們就在這些槍支上面下狠功夫,看似是德軍隨意丟棄的槍支,甚至很多都拌上了地雷或者手雷,一撿起來就觸發了引起從而爆炸。這個事情也讓很多在戰後打掃戰場的蘇軍士兵們損失很大,以至於到了戰爭後期的時候,蘇軍都出台規定在打掃戰場的時候,不允許隨意搬動屍體或者丟在地上的槍支彈葯。
雖然在我服役的期間沒有戰爭爆發,
但我只發表個人觀點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
如果我有足夠的彈葯,我是不會去撿別人的武器。畢竟我手裡拿的是我的第二生命,沒人更比我懂它,如果我彈葯消耗光了,戰友同志們彈葯也消耗嚴重,那麼兄弟,你不撿起武器消滅敵人,你還等啥呢?沒哪個傻叉會把手裡的武器扔地上,然後在花時間去設置詭雷。另外,既然你知道有詭異裝置的可能下,你就不會觀察一下在撿么。或者排除它,難道踩雷的就在那乾等死么?在哪裡,人都是活的,就像戰術戰法永遠沒有固定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
一支裝備統一的軍隊,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的軍隊是不會去隨意撿敵人的武器的,除非遇到了像槍械損壞這種情況才會換敵軍武器。而一般像我們抗戰時期的軍隊,是一定會不放過一顆子彈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啊!
《亮劍》中李雲龍說:「當年每人給五發子彈,就敢攻打縣城。」這絕對是沒有誇張,當年有規定三槍不見肉,那是要挨批評的。
而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候,三個戰士才能分到一條槍。所以李雲龍問旅長要槍的時候,旅長才會說有本事你李雲龍自己搞去。
所以李雲龍非常貪裝備,幫助楚雲飛剿滅叛徒,順手就拐走了人家兩個營的裝備。要知道那可是美式的,和李雲龍手裡的傢伙可不一樣。可這種情況在當時,十分常見。解放戰爭中,我們還是萬國牌裝備,等到建國後,部隊才完成統一軍服和裝備。
在打絕地求生的時候,戰場上敵人盒子里的武器為什麼不能隨便撿。究竟是什麼原因不能撿呢?敵人裝備有毒??
1、敵人沒死光
當我們在玩絕地求生的時候,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自己存活下來。
如果敵方四個人,你殺了一個人之後,你就去撿他的裝備那麼很有可能你就會被其他的三個人圍攻。
2、跑毒優先
當在決賽圈的時候你殺了一個人,你就想去舔他的裝備,這個時候毒圈已經縮了。
跑出去。毒圈撿裝備,無異於找死。
3、妹子醫療兵不配撿武器(手動滑稽)
很多妹子在玩這個 游戲 的時候,都是醫療兵,根本不會開槍。
當然不用撿槍,把葯都帶上就行,記得扶人。
馬飛總結:你會撿盒子里的裝備嗎?
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不在戰區,體會不到這句話的重要。大家很少接觸槍,其實每支槍都是不同的。別說敵人使用的不同型號的槍,就是戰友使用的同型號的槍,每支槍和每支槍的感覺都不一樣的。你們都騎過魔拜或者小黃車吧?每輛車型號都一樣,騎起來感覺一樣嗎?
我(右)和同事在石家莊陸軍學院靶場
老兵,熟悉自己的槍就像咱們熟悉自己的JJ一樣,只有用自己的槍,才有把握。
舉個真實的例子。
我和老婆的介紹人,是武警特警學院的一位教授,咱們叫他老蔡。他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他當時是大連陸軍學院步兵分隊指揮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因為優秀,所以被選拔到雲南前線,在八里河東山陣地最前沿陣地,做代理排長。
老蔡最願意用的是七九式沖鋒槍。七九式沖鋒槍在咱們軍迷看來,其實不太成功,射速太快,但是老蔡就看中了這個特點。因為會帶領部隊前出執行任務,和越軍迎面遭遇的風險很高,老蔡需要一開槍就能用火力全面壓制對方的槍,爭取下一兩秒鍾供戰友進入理想的射擊狀態。
當然,戰場上也有使用敵人武器的例子。舉兩個:
一是以色列海軍13中隊。這是一支世界級的特種部隊,他們使用的槍械不是以軍裝備的步槍,而是AK-47。因為作為特種部隊,13中隊經常要深入敵後作戰,使用AK-47,槍聲不會讓敵人懷疑他們是以色列軍隊。
再一個是越戰。越戰中,美軍將新研製的M-16投入部隊。由於是新槍,M-16有很多毛病,性能不夠可靠,不如越軍的AK-47堅固耐用,所以有些美軍會撿越軍的AK-47用。當然,隨著M-16的不斷改進,這種現象最終消失。
除非萬不得已的情況,在戰場上不能撿拾敵方武器。除了彈葯不通用之外,撿拾武器還存在巨大的風險。
在建國後的南方叢林對峙過程中,雙方你來我往,斷斷續續打了很多年。敵軍抓住我方戰士喜歡搜集戰利品的習慣,往往在撤退時將損壞的槍支放到詭雷上,只要一撿詭雷隨之爆炸。
很多初上戰場的新兵都倒在了這種詭雷上。同時敵軍曾跟隨我方學習游擊戰術,就像影子一樣,跟自己的影子作戰總是最困難的。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一度下令不允許撿拾敵人的槍支。然而好奇總是害死貓,不少戰士存在僥幸心理,還是會想盡辦法得到敵人的槍支,比如靠近之後用竹竿捅,用鉤子鉤等方法。
經過長時間跟美軍的游擊作戰,可以說在剛開始的階段,敵人的技戰術是比我方更加老辣的。
不僅會在槍支下方埋設詭雷,還會在通往槍支的必經之路上敷設地雷。比如通往槍支的地點只有一條通路,那麼敵人會在這條通路上布滿地雷。
經過戰火的洗禮,我方也取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依託我們充足的彈葯供應,終於後來居上。我們發明了連環詭雷,豎向埋設五到六枚相互關聯的詭雷,敵人排雷時一般排到第三顆就以為排除完畢,這時取出地雷的後果可想而知。
火力覆蓋也是法寶之一,敵人打過來一梭子,我們回擊五個彈匣。敵人打過來一發冷炮,我們回擊半個基數。
所以說,戰場之上,撿拾敵人武器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其實題主已經說得很對,「不能隨意」四個字不是說不撿,而是看情況、有選擇性的撿。
戰爭,都很殘酷,而作為戰爭的主體軍隊,對於武器的需求,是越先進越好。那麼,為什麼戰場上不能隨意撿敵人的武器呢?
第一、軍隊講究配置統一、整齊。你想,如果一隊美軍中,有幾個士兵行軍時或者訓練時拿著AK47,想一想都可以想到場面的滑稽可笑。
第二、軍隊訓練需要規范化。軍隊訓練,關於槍支、手雷等武器的使用,都是根據自身條件來量身訂制。除了特殊人員(特工、間諜等),應該很少專門訓練怎麼使用在戰場上撿來的敵方武器。那麼,有些武器撿來也不會用,或者用起來不順手,打不準、扔不遠、開不動等,而戰爭不會等你用順手了再進行。
第三、軍隊的後勤保障原因。大家都知道,一個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可以源源不斷的給前線輸送武器,當然是己方的武器裝備。你在戰場上撿了敵方的武器,除了選擇性的使用或拿去給後勤的研發部研究,難道要求後勤給你提供撿來武器的維護、補給等!比如撿了一些敵方的槍,那麼,該批次槍的子彈、零部件呢?
第四、敵我武器不一樣,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如果在戰場上撿了武器,裝備某某連隊。那麼,戰爭時,大家得貓在戰壕里,有時是通過辨別聲音來判斷敵人,當混戰時,很容易把己方聽成敵方,然後炮擊自己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戰場上,遇到特殊情況,配置懸殊太大,比如我方使用的是大刀,敵方槍支優良,當然對於槍支,是撿得多多益善,比如共產黨抗日和打內戰的時候,因為武器差,又沒有自己的後勤供應(或供應不足),對於戰場上的槍支,是撿得越多越好,每次戰後,都會組織人去撿;但是,如果敵我配置勢均力敵,關於到底撿不撿敵方武器,我認為應該是隨便撿撿,之後就大部分銷毀,或者集中起來,出售給第三方。
『貳』 戰敗國日本為什麼不能有核武器
因為它曾經揍了美國,而且在戰後由於美國用來對抗蘇聯的需要,很多軍0國0主0義0者和右0翼0分子沒有受到懲罰,體制也沒改,而且日 本的資源航線受限重重,為了發展難免會再和哪個國家干起來,萬一有了核武,以日本的技術,肯定能造出遠程載具擁有核擊美國的能力。肯定也不再受美國控制,由一條搖尾乞憐的狗變成一隻狼。美國人必須確保自己不會被咬。所以必須確保這只狗永遠不會變成狼,那就得束縛住它的狗爪子,更不能讓它的狗爪變的銳利。所以,別說核武器,就連中程彈道導彈、遠程巡航導彈都不讓日本有,以保證美國本土和海外領地的安全。
『叄』 日本打仗沖鋒到近身為什麼不能用槍
第一,這和三八大蓋的特點有關,三八大蓋口徑小,穿透力強,近距離使用容易傷者自己人;三八大蓋的旋轉後拉槍機運行過程長,操作繁瑣,打一槍後,不容易由射擊姿勢轉為格鬥姿勢,白刃戰時反而誤事
第二,這和日本強調刺刀格鬥,武士道精神有關
第三,日本基層士兵沒有裝備沖鋒槍和手槍,步槍又不好使,不用刺刀就得拿牙啃了
『肆』 日本武士為什麼不拿盾牌和其他的重武器去打仗反而只拿劍
盾牌是古代作戰時一種手持格擋,用以掩蔽身體,抵禦敵方兵刃、矢石等兵器進攻的防禦性兵械,呈長方形或圓形,其尺寸不等。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龜背,內面有數根系帶,稱為"挽手",以便使用時抓握。在古代東方,以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具有古老歷史的國家,作戰時都廣泛使用盾牌。公元前兩千年出現了銅盾,後來又出現了鐵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層或者是數層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劍的攻擊。通常還繪有各種彩色的圖案、標志、徽章等等。
盾雖然只能用以防禦,但常配以刀槍,也能發揮很大的進攻能力。用法主要有:騰、跌、撲、滾、伏、竄、踔、蹲等。
可當我們研究日本的時候,尤其是觀看日本的影視劇時,會發現日本人很少裝備盾牌。那麼古代日本人打仗,為何很少用盾牌呢?
一個大三的星星網友稱:沒錢,沒鐵,別說盾了,日本古代的鎧甲都比中國要薄。
黑煙獅子這個網友稱:主要原因之一是不管是足輕階層的主武器——槍還是武士階層的主武器——劍,正統用法都是雙手武器。不像中國刀盾組合這么普及。
還有一個韋網友稱:由於盾牌不利於騎兵奔襲作戰,日本朋友發明了「母衣」。母衣是一種布質防具,由騎兵綁在背後。在行動中,母衣會因風的流動而鼓脹,從而有防流矢的作用。
事實上,日本人還是裝備了盾牌這種東西的。不過並非單兵盾,而是放在地上的盾牌。這種盾不方便移動,只能在列陣的時候放在隊伍前方,阻擋遠程攻擊,數量本來就不多。
因為日本人身高較矮,在長期實踐中,日本人發現了一種十分實用的防禦方法——把盾掛肩上。身材不高的日本人只要稍微蹲下,便可防禦身體的大部,可謂方便又實用。到了後來火繩槍傳入日本後,因為槍的穿透力大,所以盾牌就更沒有出現的必要了。
『伍』 抗戰後就淘汰的日本擲彈筒,上世紀80年代,我軍為何又撿起來
在抗戰中,有一個武器各位朋友特別熟悉,就是擲彈筒。擲彈筒這款神器曾經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傷害。抗戰時期的武器,理所應當隨著時代就變成了古董。可是令你驚訝的是,我軍在上世紀80年代竟然還在用擲彈筒,這就是傳說中的情懷版諾基亞嗎?
我軍在上世紀80年代研發了一款國產89式50mm榴彈彈射器。這款武器被稱為「三無」彈射器。看到這里各位朋友不要怕,不是說這款彈射器是個「三無」產品。而是說89式50mm榴彈彈射器發射時無焰、無煙、無聲。這款武器射程可以達800米,主要是適應我軍對城市作戰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於當時火力不夠強大的我軍還是很實用的。
『陸』 日本武士打仗為什麼都只拿劍而不拿其他像長矛、大刀、斧子、重錘等這些武器
大刀,長矛,斧子,重錘屬於重武器,體積大,重量重,一般用於馬上戰斗。個人攜帶的話戰斗中不好施展。
而日本屬於島國,本身沒有草原,缺少馬匹,所以就沒法用這些重武器。而劍的話比較靈活,適合近身戰斗。
『柒』 抗戰時為何我軍只撿日軍的武器,卻很少撿子彈
並不是我軍不想撿這些子彈,也不是因為我軍不缺子彈,而是因為撿這些子彈的代價太大了,日軍會在子彈周圍設置一些埋伏,一旦撿了這個子彈將會面臨巨大的危險。所以在戰場上,寧願撿武器都不會撿子彈,畢竟要是為了撿子彈丟了命反而得不償失。
道長期靠撿敵軍的彈葯來維持戰爭的需要是不現實的,正是因為殘酷的環境和極端的背景,更加加劇了國人自己製造武器彈葯的決心。那些在戰場上身先士卒付出了寶貴生命的戰士,他們都是人民的英雄!
『捌』 二戰中為什麼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兵最不願意跟手持原始武器的日本士兵打仗啊
武裝到牙齒只不過是一種比喻,其實,除了補給能力和火力強度外,日軍的戰術素質,特別是戰斗意志完全不輸給美軍。
因為太平洋戰場的特殊性,雙方陸軍交戰基本是在海島上進行的,因此海軍行動奠定了陸上戰斗的格局。因此,戰爭中後期的日本物資匱乏,有物資也運不到島上陸軍手裡。缺少補給加上熱帶的昆蟲疾病侵擾,很多時候美軍面對的並不是精神飽滿活力充沛的日軍,而是三天只有一根魚干配給、又病又餓的將死之人。人是鐵飯是鋼,日軍再勇猛也需要蛋白質、葡萄糖和抗生素。加上武器裝備處於劣勢,陸軍打不過就可以理解了吧。
即使在這種絕望的處境下美軍每前進一步都會遭到激烈抵抗,十幾萬人戰死在太平洋的島嶼上而投降者屈指可數,可見日軍的勇猛和忠誠確實是空前絕後。
所以美軍就不願意和抱著必死信念的對手交火
『玖』 在戰場上,為什麼說士兵絕對不能撿敵國的槍呢
在戰場上,為什麼說士兵絕對不能撿敵國的槍?
如果不撿日本鬼子的槍,八路軍和新四軍如何壯大發展收復失地?居然有人說只有抗戰神劇中才會有人去撿鬼子的槍。我就呵呵了。
這些是基本可靠的數據,在長沙的其他幾次抗戰中,薛岳經常不打草稿地隨意吹噓殲敵人數,受到老蔣的破口大罵。中外記者齊聚長沙要求參觀繳獲情況,薛岳完全沒有繳獲,就謊稱俘虜的數百個鬼子都已經被殺了(屍體也不能提供),繳獲的武器直接裝備軍隊了。
很明顯的差距就是,台兒庄大捷中,國軍頒發了11枚青天白日勛章;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頒發了兩枚青天白日勛章;湘西會戰中因為主要將領已經有了勛章,就沒有再頒發,第一次第二次長沙會戰,則一枚都沒有發出去。
有國家財政和軍工生產支持的國軍,都特別喜歡繳獲敵人的槍支彈葯,完全一窮二白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則更加重視對日作戰的繳獲了。
『拾』 在戰場上,為什麼說士兵絕對不能撿敵國的槍
在戰場上,為什麼說士兵絕對不能撿敵國的槍?
在現在的戰爭中,缺乏槍支彈葯的事很常有的,在以前的時候,遇上這樣的事情,是可以收繳敵人的裝備的,草船借箭就是一個例子,在現在的戰爭中,撿敵人的槍支彈葯是個大忌,戰場上一般是硝煙密布的,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士兵判斷敵軍的依據不是通過衣服,而是通過槍支彈葯,有經驗的士兵們他們。
然後自己躲在暗處,最後在別人放鬆警惕的時候,然後把敵人殺死。還有就是有時候會把地雷放在武器上邊,如果你去撿了就會觸動地雷。雖然,在戰場上士兵是不能撿槍的,雖然這是規矩,但是如果遇到緊急的情況的話,肯定是顧不上規矩的,只要槍在手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