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排為什麼身高矮
① 有人說日本女排隊員中基本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個子,你怎麼看
日本女排身高普遍不高,這和日本隊戰術特點有很大關系,戰術打法下三路,小快靈,個子高了反而難適應球隊打法。她們的前隊長美女木村紗織185,現隊長岩坂名奈187,整個隊伍沒有190以上的大個子,當然就看不到了。
別說190,身高185以上站在日本女排算是「鶴立雞群」了。記得中國有個女排隊員叫王亞辰(日本名字:松本亞彌華),身高188,司職副攻,堂堂正正中國人,留美後選擇入籍日本,代表日本出戰,還誓言打敗中國,去年曾入選日本國家隊,身高太高,不適應球隊戰術,發揮不佳,被中田久美棄用。在日本女排,身高太高,真心用處不大。
還記得號稱世界第一美女的哈薩克薩賓娜,身高182,腿長120,她崇拜日本女排,曾到日本排球聯賽打球,結果身高太高,球打的不怎麼樣,被日本演藝界相中,直接進軍 娛樂 圈,以致於如今排球技術渣渣,連國家隊都進不了。
在日本,身高太高的難以適應下三路小快靈的打法,世錦賽上,很多聲音說,日本隊少了個朱婷,否則有望拿冠軍。朱婷真去了,真不一定行,當然了,不是朱婷能力不行,而是日本打法難以讓朱婷適應。
還有個原因,是日本隊選才看興趣,沒有興趣再高也不會入選,即便高個入選了,周圍人都矮,教練也不會為一個人改變戰術。有數落統計說日本聯賽超過180的就30多人,身高的又有實力的選手太少了。
因為日本女排根本沒有身高超過190的高個子球員,所以當然就看不到了,像中國女排身高超過190的遍地都是,日本女排隊長岩坂名奈身高187,就已經是日本人的「巨人」了。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介紹日本聯賽,超過180的只有三十多人,大部分日本本土球員身高都在180以下。
里約奧運會時,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身高180以上只有4人,身高最高只有186!
我們是只要發現高個子球員,就圈進體校重點培養,加上中國人口多,好苗子也多,但日本人不一樣,日本人是按照興趣選拔,即便有高個子,人家並不想從事 體育 、或者想打籃球,日本人也不會強迫她非要打排球。
如此一來,就只能從喜歡排球的球員里選拔,選擇面太窄。
日本排球的特點就是下三路打法,小快靈,這是身材決定的,如果真的都是超過190的球員,可能日本人又不會打球了,看了昨天的比賽,我覺得日本人要擊敗義大利,只缺少一個朱婷,但是假如真有了朱婷,反而又會破壞了日本排球體系。
所以說,日本女排沒有高個子球員,一方面是因為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排球的特點決定的。不過有失有得,大家都喜歡大長腿,日本女排普遍身高170以上,腿也長,倒是找對象好找了。
日本女排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是打的「小快靈」,雖然個子普遍不高,甚至還有不到1.7米的球員,但也曾經也因為球風彪悍而被稱為東洋魔女!
不過,世界排壇在近十多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上越來越傾向於「男子化」的打球方式,就讓很多國家在選材上對身高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然而日本女排仍舊還是一如既往打「小快靈」,球員之中也是基本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個子,比如近些年來日本女排最有名的球員木村紗織也只有1.85米! 並不是日本女排不想讓球員高大化,也並不是日本女排的選材機制有問題,相反,日本的國內聯賽風風火火,相當地有條不紊,但看到中國女排慢慢高大化以後,其實也是羨慕不已!之所以仍舊難以看不到1.9米以上的大個子球員,就和以下兩點原因有關了:
1、日本國內真的難以找到1.9米以上的年輕球員!畢竟日本從古代開始就非常地矮小,能夠達到1.6米的話,都算是「彪形大漢」了!雖然近幾十年搞了很多營養改善計劃,平均身高確實提升了10cm之多,但基因畢竟是有限制性的,再往上增高就非常困難了!
2、日本排壇在「小快靈」的打法上略顯固執,畢竟這套打法讓日本女排風光過一把,一是不願輕易改變,二是現在日本頻繁舉辦或買斷女排大賽,也不想改變打法之後成績陡降,只能守著「小快靈」慢慢求突破了......
木村紗織退役之後,日本女排更加矮小了,進攻核心球員甚至不到1.85米!看來,日本女排也是「缸中無米」啊!
要不,咋叫他們是小日本兒呢!
參加世錦賽的日本女排平均身高1.76米,中國是1.86米。在大型化上,中國女排和歐美強隊處於同一高度,而日本女排卻整整矮了10公分。
日本和中國都位於東亞,屬於黃種人中的蒙古人種,天生就比大多數白種人和黑種人矮小。
既然人種相同,日本人為啥又比咱中國人矮小呢?
從咱中國這方面來看:一、咱地域遼闊,不同地域有差異,北方人比南方人普遍就高一些,而新疆維吾爾等民族已經屬於高大的白種人了;二、咱不同民族之間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三、咱人口數量大,高個兒相對更多,國家隊選才的餘地自然就更大。
日本方面呢,則跟咱們相反:他們乃狹小而封閉的島國,人種單一,沒有我們這樣各民族大融合的機會,也沒有我們這么多的人口基數。好不容易出了極個別高個兒的,可選擇了別的競技項目,或者靈活性協調性很差,沒有什麼天賦,根本不適合打排球。
二戰以後,日本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十分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曾大力倡導全國青少年飲用牛奶。據說這一舉措使得日本國民的平均身高有了明顯提升。
盡管如此,日本女排仍然無法像中國一樣,跟上世界女排大型化的步伐。
身高上的巨大劣勢使得日本在網口明顯吃虧——進攻時擊球過網點較低容易被攔,而防守時又因為封網高度不足而被打超手。
身高上的劣勢主要是由人種因素造成的,這是日本女排的無奈。
為了彌補身材矮小造成的進攻端的巨大差距,日本女排只好在防守端做到極致。日本女排的教練肯先給她們洗腦,從小就灌輸給她們一種信念——你打不死我,無論力量多大的重扣我都能防起!
這種洗腦是有作用的,日本女排的頑強作風在她們的防守端體現得淋漓盡致:即使大比分落後,即使根本沒有勝機,她們始終鬥志高昂,決不放棄。
常有這樣的場面:通過多回合被動防守,終於艱難拿下一分,日本女孩在場上胡蝶穿花一般,擊掌歡慶,笑容燦爛之極,你以為她們勝利在望,可一看比分卻正好相反!
日本女排憑借其堅韌的防守,偶爾也能創造奇跡。一些比她們攻擊力強大得多的歐美球隊,有時真的無法打死她們,而自身防守技術粗糙的弱點反倒被抓住,最終被日本女排頑強地逆轉。
但是,奇跡畢竟不常發生。如今,女子排球男性化乃大趨勢,頂級攻手們個個威猛,空網或超手而扣不死的情況少之又少,日本女排防守再好也無法彌補因身高不足造成的傷害!
明知在世界女子排壇身材矮小難有出頭之時,日本姑娘仍一如既往地鍾愛排球運動,難能可貴!
讓我們拋開民族仇恨,給矮小的日本姑娘送上我們熱情鼓勵的掌聲!
(從左至右:中國女排、日本女排、世界女排各隊平均身高)
日本女排本身就沒有超過1米90的選手,當然看不到像袁心玥那樣的大高個兒了。這真的跟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較低有很大關系,屬於先天性缺陷吧。
我們看一下日本女排所有人的身高明細,最高的是擔任副攻的岩坂名奈,身高僅僅1米87,另外的三名副攻也都是1米77到1米82的樣子,全隊第二高的是1米83的接應堀川真理。
日本女排平均身高僅僅為175.56米,在剛剛結束的世錦賽六強里是最矮的,所以日本隊確實吃了身高的大虧,強攻能力真的不行,但一傳到位率極高,依靠不斷變化的二傳平拉開等戰術避實就虛來進攻。
另外,日本隊的下三路防守真的太好了,堪稱世界頂級!在攔網毫無優勢的情況下,我們每每見到這些日本姑娘奮力魚躍就下埃格努、博斯科維奇、朱婷的大力重扣,也真的挺欽佩的。
只能說日本女排在自己的身高缺陷內,尋找到了適合自身的打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先天的劣勢。可是排球畢竟是高人的運動,這也就決定了日本隊始終無法登上世界之巔。
女排發展到今天已經從過去各隊單一的技術風格,發展為復合型技術風格,中國時這方面最好的代表,中國既有適合歐美高舉高打的技術,也有符合中國傳統短平快的戰術,更有打吊結合靈活多變的復合型特點。歐美的隊伍經過一傳後,二傳就是把球推的高高的,然後像彈簧一樣的主攻手勢大力沉的向下一砸即完成戰術,所謂變化也就是二傳的速度快慢而已,所以歐美打法多見超手進攻,後排進攻等靠身體素質的打法。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快攻型隊伍,靠的是一傳的穩定和二傳的網口橫向快速平推,她們的球速度快,但並不需要扣球時超過攔網隊員的手,所以日本隊員不太需要大型化,對方隊員攔網後易形成卧裹。中國的打法是結合亞洲靈活迅速的快攻和高舉高打的歐美打法,戰術上靈活多變,往往是對手剛適應了一種打法,沒贏幾分,忽然換上一波人,又雲里霧里的不知所措的丟分了,歐美隊員打球更多是依靠身體素質的硬指標比如彈跳,力量。亞洲球隊更多依靠的是頭腦靈活,要求是穩定和速度,所以亞洲的日本、韓國和泰國雖然身高不高但仍然在世界女排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中國女排是目前僅有的一支世界型隊伍,她平均身高世界第一,達到187.2,但是戰術又靈活多變,高快結合,這才是中國女排致勝的法寶。
日本男女排球向來傳承的都是小、靈、精、巧、快的打法,所以在選材方面就已經註定了,女子選1.80左右的身高,男子選1.88左右身高,隊內偶爾有幾個高個子,還顯得技術上的不協調呢!
小日本趁著中國近代營養不良猛的穿高一大截,拉近了甚至略微超過了中國人平均身高。不過別忘了這已經是日畜血緣極限了。這幾年日畜平均身高不增長反而在下降,就證明了這一點。相反,我們中國人已經走出最困難最窮苦的年代了,最近十多年新生代的平均身高高出以前老一輩很多,這就是後天營養跟上了,我們的身高極限遠遠高出日畜很多。以後這種差距會更大,習慣就好了,沒辦法。
有汗奸就行!
艾格努 187cm
② 女排在日本極為受歡迎,為何日本女排卻很難出現巨星
其實關於女子排球這個項目,我們常常會聯想到一部日本的電視劇晴天霹靂,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過的。那個也反映了當時日本女排在世界排壇是頂級的存在,也出現很多的排球明星。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他國家的排球實力逐漸的超過日本,而日本女排依然還在原地踏步,漸漸日本女排就沒落了。
日本女排缺乏進攻性,而且在身高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一支極具進攻性的隊伍裡面,你才能被激發出最大的能量。日本女排身上就比較缺乏進攻性,這也跟日本的文化也有一定的關系,女性都喜歡順從,沒有自己的主見。而想成為一個超級巨星,得有自己的個性,要表現出極強的進攻慾望。身高的問題也限制了日本女排培養超級巨星,日本女排的平均身高相對較矮,進攻很容易對阻擋。
③ 身高劣勢!日本女排主帥稱輸在中國隊身高上,輸球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身高劣勢!日本女排主帥稱輸在中國隊身高上 ,其實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覺得身高可能會是一部分的因素,但是我覺得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技能上,如果技能達不到一個理想的標准,這對於輸球我覺得也是必然的,其實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身高它是已經定型的因素,沒有任何可變的空間,如果想要自己的成績有所改變,一定要在可變的因素上進行調整,所以如果我們一直把眼光放在身高上,這對於技能的提升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永遠都不會改變輸球的局面。
④ 女排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但日本女排卻出不了世界巨星,這是為什麼
女排為什麼在日本受歡迎贏呢?中國女排從八十年代初就曾經在的日本大阪、代代木,東京 體育 場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及亞洲冠軍,當時郎導還是女排主攻手(雅號鐵榔頭)。現在又多次以教練身份去日本參加比賽,從未輸給過日本。因此贏得日本球迷的歡迎。日本隊也是世界勁旅,亞洲一流水平,為什麼出不來世界級超一流球手呢?的確日本這些年女排沒有出來一個領軍人物,或者世界超級球手,主要原因是日本女排的身高受限,排球超手扣球,和有效攔網都是日本女排短板。
主要還是日本人普遍偏矮(女乒也很能說明這個事實),可供選擇的高個子女排運動員太少,太高了動作會不協調。而女排是向身材高大方向發展的,若無身高優勢,很難在巨人林立的環境中有什麼大作為,超手扣球和有效攔網都要有身高作基礎,這兩點是巨星必備的。因此,日本雖然在六十七十年代輝煌一時,但此後再無多大作為,出不了巨星。
日本女排以前一直是世界勁旅,現在實力也不差,喜歡女排,也許是喜歡拼搏的精神吧。
時至今日雖然日本女排不再是當今排壇排外前三的強隊,但日本女排的底蘊仍在,依舊是世界排壇的一隻勁旅。
此外,因為上世紀日本女排在國際賽場取得重大突破,其對日本國內的排球市場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日本國內開始辦職業聯賽,培養龐大的職業球員群體。而日本的排球俱樂部人才選拔自各大高校,每年球市火爆,各年齡層的球迷都有。
所以,女排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原因在於其與中國女排一樣,過去的戰績十分輝煌,國內球迷都有女排精神,球迷心目中仍在不停閃爍著其取得佳績的過往畫面,期盼其再創 歷史 。
另一個,日本女排也有很多世界巨星,如當年日本女排主二傳,現在日本女排的主教練中田久美,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最出色的二傳手之一。此為,日本女排的木村紗織,其是日本女排時隔二十八年後再次站上奧運領獎台的球隊絕對核心,亦留洋過土超頂級俱樂部,如瓦基弗銀行等。
綜上,日本女排在日本受歡迎,促進了其國內排球市場的火爆,諸多排球賽事均在日本國內舉辦。
日本女排球員技術全面,雖身高不好,但整體球感好,前排扣球有手法,後排防守卡位起球效果好。
無論哪支球隊面對日本女排仍不可輕視其贏球,全力以赴的決心。
無聊的問題
日本人身材的原因,普遍矮小,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叫他們「小日本」。排球太需要高度,所有的爭奪都在網上,不像足球可以拉開空間。一直到八十年代日本還是出了一些世界級明星,防守見長的廣籟進入過世界最佳陣容。但慢慢的世界其他各隊成長,特別是中國的崛起徹底壓制了日本人,廣籟再能防也禁不住重扣。日本開始尋找大個子,但是刻意挑選了一群大個子突然發現原來的特點沒了,大個子們傻乎乎的扣球也不比原來小個子們強,再回頭選小個子,是日本徹底遠離第一梯隊。可能有人不喜歡我這么說,認為日本還是很強。那我告訴你日本充其量就是攪和(特別喜歡攪和中國女排),爭冠隊伍後選中沒有人再想到日本這一號。
其實,這是亞洲人的共性問題。亞洲人的身材相對矮小,以小快靈打法為主。日本女排防守好,打法靈活,鬥志頑強,是世界女排中非常優秀的隊伍。而且她們經常以弱勝強,從不言棄。現在各個國家的女排隊員選材身高都在增長,特別是歐美國家,女隊員不但高大而且靈活。而亞洲隊員一旦身材高大,靈活性就差了很多,全面性就不如矮個隊員。所以亞洲隊員包括日本,女人排隊員出巨星很難!
你懂的
這就像足球,足球在中國特別受歡迎,但中國足球就是出不了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