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有什麼好吃的魚
Ⅰ 京都奈良美食攻略
導語:京都作為日本首屈一指的古都,相比於日本其他一線城市,京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下面我為你整理的京都奈良美食攻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京都拉麵小路
周五是一家在遊客中知名度非常高的拉麵小館——京都JR車站內的拉麵小路,因為其地理位置非常方便好找,價格實惠而且選擇眾多。
日本各地有名的拉麵店雲集在這里,從濃厚的九州博多拉麵,到純正的札幌味增拉麵,都能來這里品嘗。京都人本地偏愛這家——老鋪すまたに,可以來一碗叉燒面試試京都人的口味。
特色美食:日本拉麵 炸雞 蘭拉麵 醬油拉麵 抹茶冰淇淋 炒飯 拉麵湯 黑拉麵 醬油湯 醬油麵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烏丸通塩小路下ル東塩小路町901京都駅ビル 10F
交通路線:京都JR站大樓第10層,在大樓梯的南側
驢友評論:
京都拉麵小路的麵食和飯食很不錯,味道不錯,抹茶冰淇淋、蘭拉麵、醬油拉麵裡面材料可見、回甘可口,價格倒是不貴,在日本吃到的拉麵價錢差不多都在600-900之。
好吧,我承認我沒有見識,之前真不曉得所謂的拉麵小路,竟然即是一座商廈的食,味道不錯,鹵肉面、叉燒面相當不錯,價格便宜。
2.蟹道樂(京都本店)
蟹道樂是一家著名的蟹料理連鎖店,有烤制、刺身、炸煮、壽司等多種吃法,刺身的甜香很令人回味。若是要省錢可以考慮趕中午去吃,在下午四點之前都有午市套餐,價格比較優惠,最便宜的套餐約2400日元。
特色美食:螃蟹 抹茶冰淇淋 蟹肉天婦羅 蟹肉飯 米飯 蟹粥 蟹鍋 蟹肉壽司
地址:〒604-8081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三條路寺町角
交通路線:距離京都市役所前站292米。
驢友評論:
蟹道樂主要是海鮮和牛排,價格比晚上便宜個20%吧,賣相一般味道很獨特,去旅遊吃一次值得了,蟹道樂京都店,這是家赫赫有名的店,專門提供蟹料。
這是我嚮往已久的一家店,在路上耗費了一些時間,但是十分值得,中午的套餐很實惠,賣相一般味道很獨特,值得一去。
3.一蘭拉麵(京都河原町店)
一蘭拉麵在日本豬骨拉麵中首屈一指,創業五十多年來以天然的豬骨湯、特製的面條、秘傳的佐料醬汁而聞名,店鋪從發源地福岡覆蓋到小半個日本,在香港銅鑼灣也有其連鎖店,可見人氣非同一般。
除了拉麵本身味道較其他拉麵好吃之外,吃面過程不會受任何人打擾的環境也是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而且為了照顧來日本旅行的外國遊客,有中、日、英等各種語言的菜單,分類詳細到拉麵的份量、軟硬程度、湯底的濃度、油膩度等。
特色美食:蘭拉麵 抹茶杏仁豆腐 日本拉麵 抹茶豆腐 木耳絲
地址:京都市中京區蛸薬師通新京極東入里寺町598番地蛸薬師OKIビル1F
交通路線:阪急京都線,在河原町駅下站(9番出口)出,步行3分鍾;市營巴士,在四條河原町下站,步行1~3分鍾,距離河原町駅約226m
驢友評論:
一蘭拉麵的麵食和飯食很不錯,值得推薦,湯底濃郁,之前聽說他家的綠茶、清湯面、酸梅汁不錯,果然是真的,太好吃了,790円一碗和味千價錢差不多,但質量甩味千N條。
專門挑的評價最好的這家店,值得排個小隊來吃的面,擦…面一般、湯不錯,拉麵、綠茶、味噌拉麵好吃真是名不虛傳。
4.廣川鰻魚料理
廣川是米其林一星餐廳日本的上關西地域排名第一整個日本排名第三的鰻魚料理餐廳,具體位置通俗來講即是嵐山那條主路上離天龍寺正門入口處非常近因為名氣很大向周邊商家打探下就行。
烤鰻魚的方式是炭火烤制而醬料據說是祖傳的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那味道當然沒話說端出來的時候即是肉香四溢入口的感覺肥而不膩,鰻魚控不可錯過的一家店。
特色美食:鰻魚飯 鰻魚 味增湯 米飯 黃瓜 茶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北造路町44-1
交通路線:乘坐京福電鉄在嵐山駅下站後步行約3分鍾(202m)
驢友評論:
廣川鰻魚料理是一個米其林餐廳,關於廣川是否值得等位嘗試,這梅子酒、腌白菜、鰻魚飯好吃到吃完之後意猶未盡,味道很不錯,兩米多的長木桌面,側面1/3牆面玻璃落地,對著一個微院子,假山流水紅葉,。
路過這家店特意查了一下,看介紹和評價挺符合的。大家可以來嘗嘗這家,值得,腌白菜、味增豆腐湯、鰻魚相當不錯,味道不錯。
吃貨們在平時普遍都有點糾結症,「今天吃什麼呢?」「明天吃什麼?」絕對是吃貨們的日常。既然想有一顆吃遍全世界美食的宏圖大志,那就都得嘗嘗,所以美食排行榜絕對是最有價值的參考。比較來比較去,翻遍達人們的評論,夢想旅行APP上的美食排行榜的靠譜一點,那麼就愉快的決定順著排行榜吃下去!
5.禰ざめ家
這是一家傳奇餐廳,1592年就開張了,曾經是豐臣秀吉御用的餐廳,一直經營到現在。店內特色是烤鰻魚、鰻魚飯、稻荷壽司、烏冬面。若是看到門口有人在烤鰻魚,那一定即是"禰さめ家"了。
特色美食:鰻魚飯 烤鰻魚 壽司 米飯 烤鵪鶉 壽司拼盤 綠茶
地址:伏見區深草稲荷御前町82-1
電話:+81 75 6410802
交通路線:JR奈良線「稲荷駅」、京阪本線「伏見稲荷駅」出站後步行約2分鍾即可到達。
驢友評論:
那個壽司拼盆,厄,好吧,略差一些,對腌過的魚,口感沒習慣,這家的價格已經算是相當的實惠,鰻魚、天婦羅蝦、蕎麥面好吃真是名不虛傳,味道確實不錯。
禰ざめ家的炸物和燒物很不錯,這家的價格已經算是相當的實惠,綠茶、蕎麥面套餐、蕎麥面好好吃啊,味道不錯,朋友一起來旅遊,不過他當時有些感冒不舒服,所以我就一個人來這里了。
6.一風堂 錦小路店(錦小路店)
連鎖的.拉麵店,在日本很出名。源自日本九州島福岡博多,1985年10月16日開張,至今在全球開設超越80間分店。
由享譽國際的神級拉麵大王河原成美(ShigemiKawahara)一手創立,多年來雄踞人氣拉麵店榜首,在1995至1998年間,TVTokyo製作的「TVChampion–拉麵職業選手錦標賽中連續贏得三屆冠軍。
2014日媒頒布外國人眼中最好吃的日本三大拉麵店,一風堂(錦小路店)居首,其次是一蘭(涉谷店)和五行(京都店)。
特色美食:拉麵 餃子 啤酒 茶 米飯
地址:〒604-8143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阪東屋町,東洞院通錦小路下る阪東屋町653-1 錦ビル1F
交通路線:地鐵烏丸線四條站
驢友評論:
一風堂 錦小路店的飯食湯粥很不錯,對於蔥、味增拉麵、綠茶,我能說太好吃了嗎,氣氛和用餐經歷都很值得來,會讓你的湯更加好喝,一定要吃辣味的,要超辣的那種,你會感激我。
我在這里點的拉麵和餃子很好吃.但是,和我在日本吃過的其他拉麵相比,他們並沒有其他特別的地方.我更喜歡粗一點的面條.而且,豬排有點煎老了.我順便也點了水煮嫩蛋,但是沒有很好吃,一般般吧.餃子倒是汁多皮脆,很好吃.服務體貼,還有英文菜單.如果你吃得只剩下面湯來,而你又依然很餓,你可以免費加面條。
7.博多一幸舍(京都拉麵小路店)
博多一幸舍是在拉麵小路里的一間拉麵店,單獨介紹即是由於這里十分出名,屬於拉麵小路八大店鋪之一,拉麵湯汁濃厚,店內座位大約有20~30個,不過座位較為擁擠些。
特色美食:拉麵 炸雞 炒飯 拉麵湯 黑芝麻 豬骨湯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烏丸通塩小路下ル東塩小路町901 京都駅ビル 10F 京都拉麺小路內
交通路線:京都拉麺小路內,距離京都駅約131m
驢友評論:
博多一幸舍的壽司很不錯,炸雞塊、炸雞、醬油拉麵是一級的好吃,湯是很濃厚入味的,味道真的很不錯,行程沒有安排這里,從這兒經過,決定試試看,看來這是正確的選擇。
一定要慎入,豬肉湯一股臭腳丫子味,我們兩個人一人吃了一口就走了,再吃一口就吐了
8.CHOJIRO回轉壽司(四條木屋町店)
CHOJIRO四條木屋町店是一家京都的回轉壽司店,店面雖小但風格很溫馨,有多種新鮮美味的壽司供客人選擇。
特色美食:壽司 金槍魚 天婦羅 啤酒 綠茶 米飯 鮭魚 鰻魚 扇貝 海鮮 牡丹蝦 鯡魚 生魚片 沙拉 大蝦 壽司卷 炸雞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橋本町103-2 B1F(四條木屋町十字路口旁)
交通路線:阪急河原町駅 木屋町北出口からスグ 祇園四條駅から124m
驢友評論:
Chojiro回轉壽司的壽司很不錯,對於綠茶、炸雞、生魚片,我能說太好吃了嗎,價格方面很實惠的,口味不錯,我們就住在這附近,所以每天都會去一趟。
非常好的吃壽司的地方,離祗園的主要區域不遠,他們有一個ipad系統供客戶從各式各樣的壽司餐中做選擇,天婦羅西蘭花壽司獨特又美味,價格合理。
Ⅱ 大大日本京都有什麼特產或是禮物小東西可以買的
【祇園小石】
傳統的京都水晶糖,且色彩繽紛各種讓你選,無論是職場或學校都非常適合發送。
【生茶果凍】
超人氣的抹茶甜點中村藤吉,在京都車站就有分店。
【生八橋】
京都名產的生八橋,尤其在清水寺周邊八橋餅店林立,很適合遊客買。特別依季節與地域性,推出融入栗子、抹茶、肉桂三種口味的秋味生八橋;清水寺前的清水店還能入手當地限定包裝款。
【煎茶茶包】
老鋪一保堂的茶包組合,京都車站的近鐵名店街及JR新干線站內的「京老鋪之店」都能找到一保堂。包裝設計很有意思,也很復古。
【茶之菓】
目前京都人氣最高的伴手禮,雖然本店位於京都北山,但京都車站的伊勢丹及地下商店百貨街、新干線區域內等都能買到。
【黑七味(八角筒)】
日本特有的調味料,以辣椒為主,混合7種香料。記得看《海女》時配豆團湯就有加這個,在伊勢丹地下一樓就可以看到喔!
【家喜芋】
使用丹波產的山地瓜製作的地瓜饅頭,共有大中小三種類。實在的口味與自然的地瓜甜味,大人小孩都喜歡。
【風車糖】
樣子很懷舊。在京都的四葉屋可以買到,那裡還出售與幸運草相關的雜貨小物,可愛又懷舊的京都發飾、小提包等。
【豆腐饅頭】
都知道京都的豆腐料理很出名,這種豆腐甜食從明治時代就開始手工製作,口味選擇比較多,比如柚子、芝麻、紫蘇。缺點是最好冷藏儲存。
【抹茶栗子巧克力】
糖炒栗子的百年老鋪林萬昌堂,使用比利時產巧克力包裹栗子,這個國內應該沒有賣吧。還有用抹茶代替糖衣的抹茶栗子巧克力。
【和煮山椒小魚干】
超級下飯的調味小魚干是京都名產之一,直接灑在白飯上就十分美味了。
Ⅲ 每次吃「多春魚」都是爆籽的魚,不怕絕種嗎
多春魚,宣布別名是胡瓜魚,這兒的「多春」二字來自廣東通用哦,多麼卵、多蛋的含意,因而「多春魚」是指肚子里有好多好多魚籽的魚,長此以往,胡瓜魚這一宣布別名被大家忘掉,多春魚反倒變成名字。
有關多春魚的內臟能不能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覺得多春魚的內臟不可以多吃些,吃了有暈眩、想嘔吐的想法,有些人覺得多春魚的內臟能夠服用,稍微的苦澀味非常適合下酒菜,只能說是每一個人觀點不一樣。
Ⅳ 京都丁香魚怎樣做好吃 京都丁香魚的家常做法
3.香酥
Ⅳ 日本的鰻魚分為2大派系,分別是關西派和關東派,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當我們說到日本料理,往往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談,但其實日本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是迥然不同的。東京、京都、大阪似乎是去日本旅行的人,最常光顧的城市,然而在以東京為代表的關東地區,和以京都、大阪、神戶為代表的關西地區,你會發現,不只語言風格、民風截然不同,連飲食文化也有各自獨特的風格,甚至當你點上一份名稱相同的料理,也會發現關東和關西的演繹方式完全不同。
若到壽喜燒店吃牛肉,關東和關西也各有特色。關東版本先煮沸醬汁,把牛肉加入鍋中微煮過後,再將蔬菜等食材放入煮食。而關西版本則是先烤肉,再將蔬菜等其他的食材放進鍋里,加入醬汁煮食。煮制的牛肉和烤制的牛肉口感自然會有差異。
此外,日本過新年時,關東人和關西人喜愛的賀年魚也很不同。關東人喜愛色澤艷麗的鮭魚,而關西人喜愛顏色淡雅的魚。如果你打算買具有季節特色的和果子給朋友時,會注意到關東的櫻餅是細滑麵皮、餡料半露,而關西的櫻餅是表皮有顆粒感、裹住餡料。如果不是表面裹著的那片標志性的櫻葉,你很難想像這兩枚和果子居然共用一個名字。
關東與關西料理的差異源自風土之異,也源自歷史風俗之別。關東地區多為黑土(按:含有豐富的腐殖質,養分最多),蔬菜根深而莖粗;而關西地區多為紅土(按:多半出現在雨量豐沛區,其含鐵質氧化,造成顏色的變異,氧分最少),蔬菜根淺而莖細。信州、東北等地氣候寒冷,適宜蕎麥生長,影響了關東地區的蕎麥消費;而瀨戶內海、九州等地氣候溫暖,適合小麥生長,為關西提供了豐富的麵粉資源。
東京的水質偏硬,而京都的水質偏軟。關東自古盡享來自於北方的鮭魚、秋刀魚、金槍魚等油脂豐富的魚類;關西則更倚仗瀨戶內海的白身魚。不過,現代魚類保鮮和流通技術的發展,已經讓這種偏好變得越發模糊。
東京受武家文化的影響,而京都深受貴族文化的浸淫,大阪則有濃郁的商人文化氛圍,這些不同的歷史印記,都在不知不覺之間滲透到料理的細節中。所以在日本游歷時,我們既可以看到日本料理作為一個整體的特質,又會感受到不同地域之間料理風格的對比。細想起來,頗有諧趣。
Ⅵ 日本東京的美食有哪些
日本菜總的分為兩大方菜,
即:關東料理和關西料理。其中以關西料理影響為大,關西料理比關東料理歷史長。關東料理以東京料理為主,關西料理以京都料理、大阪料理( 也稱浪花料理)為主。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東料理的口味濃(重),以炸天婦羅、四喜飯著稱。這是因為江戶前(即東京灣)產一種小魚和蝦,無論是炸天婦羅或做四喜飯都特別好吃。關東料理就用當地產的這些原料來做天婦羅、四喜飯。關西料理的特點是口味清淡,可以吃出鮮味。關西料理使用的原料好,瀨戶內海海產的味道好,同時關西的水質也比關東好,生產出的蔬菜味道也好,所以關西料理的菜點比關東料理菜點好。
日本料理,在行的「美食家」認為,日式醬湯、三文魚刺身、天婦羅、烤鰻魚、秋刀魚、壽司、色拉是不可不吃的,不然就算不上豐盛了。
日式醬湯與中式湯、西式湯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料、湯分明,端上來後可以看到湯水清澈,海苔等料安靜地躺在碗底,波瀾不興,和一片混沌的中式湯、濃郁的西式湯都大相徑庭。天婦羅與烤制秋刀魚都是日本料理中的名菜,天婦羅是日式什錦油炸食品,將蔬菜,蝦類,裹以麵粉,入油輕炸而成,口感非常不錯。生魚片的等級和牛肉一樣,隨不同身體部位而不同。一般的,魚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為最上等,稱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刺身」,價格最為低廉。
日本料理的壽司是用優質大米,煮熟後回冷,然後倒入特製米醋,拌勻,密封一夜,然後用來製成壽司。吃壽司,口味應由淡而重,先吃生魚片後吃壽司,這樣能更好地品味生魚片的美味。日本人講究「冷品趁冷吃,熱品趁熱吃」。不要一口氣點很多生魚片,生魚片在常溫下暴露過久,口感會變。
吃什麼餐配什麼酒在吃的藝術中很有講究,吃日本料理當然離不開日本酒。日本酒中,「冷酒」最高檔,其次是「燒耐」、「清酒」,十分甘洌爽口,在盛夏更是猶如甘露。
後來有人這樣評價日本菜:它極其講究形與色,極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輪美奐,每一道菜都猶如中國的工筆畫,細致入密,更有留白,讓人不忍下箸。但卻都是冷冷的,決不以香氣誘人,一如日本的藝妓,冷艷異常,更如大和民族,外表就是一臉冷毅,總是拒人於千里之外,而且骨子裡矜傲異常,飲食文化總是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日本料理當然也是如此。日本料理就如同溫柔似水的日本女子,在秀色可餐和可餐秀色之間,讓人們對日本的文化有一種爽朗卻又朦朧的感覺
Ⅶ 在日本京都,一日三餐怎麼吃
林夕老師在他的散文集《十方一念》里描述過在日本京都吃豆腐。他說,吃過京都豆腐清甜的滋味,便覺得香港吃到的都只是一磚石膏。「平時在香港的日本食店裡吃豆腐也吃得不安於室,幻想騰空專程到京都吃個痛快。」
其實,同樣是沒有味道的豆腐,即便用再好的材料、再好的工藝、再好的調味,能有多大的差距?能讓林夕這類文人所中意的,不過是飲食的環境和食物所蘊含的情調。
在這兩個方面,確實很少有國家的飲食能日本料理媲美。而京都的晝夜三餐,則是日式情調的極致。
他們構成了這座古都晝夜三餐的一部分,也折射了它遺世獨立氣質的另一種光芒。如舒國治對這座城市的描述:「我站在華燈初上的某處京都屋檐下,看著檐外的小雨,突然間,這種向晚不晚、最難將息的青灰色調,聞得到一種既親切卻又遙遠的愁傷,這種愁傷,彷彿來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這里住過之人的心底深處。」
Ⅷ 日本京都的晝夜三餐都是什麼
林夕老師在他的散文集《十方一念》里描述過在日本京都吃豆腐。他說,吃過京都豆腐清甜的滋味,便覺得香港吃到的都只是一磚石膏。
其實,能讓林夕這類文人所中意的,不過是飲食的環境和食物所蘊含的情調。
在這兩個方面,確實很少有國家的飲食能日本料理媲美。而京都的晝夜三餐,則是日式情調的極致。
烏冬也值得一試,和普通料理店裡那種純以昆布和鰹魚花出汁,搭配一點醬油的簡單面條不同,居酒屋的烏冬有煙火氣息得多。佐料里除了切片的油炸豆腐和魚糕,還有帶皮撕碎的野鴨肉,湯頭也更加鮮美。這種從福建傳來的,介於麥面和粗粉之間的面條,與中式湯粉極其相似,呼嚕呼嚕下肚,作為居酒屋的宵夜句點,再爽氣不過。
他們構成了這座古都晝夜三餐的一部分,也折射了它遺世獨立氣質的另一種光芒。如舒國治對這座城市的描述:“我站在華燈初上的某處京都屋檐下,看著檐外的小雨,突然間,這種向晚不晚、最難將息的青灰色調,聞得到一種既親切卻又遙遠的愁傷,這種愁傷,彷彿來自三十年前或五百年前曾在這里住過之人的心底深處。”
Ⅸ 日本京都有哪些小吃
一定要是京都的嗎?比較出名的有:京果子 京果子是指京都的傳統糖果,始用於神社的儀式,尤其是用於素席。它們一般都是水果味的,很受小朋友歡迎。京都糖果不僅僅口味好,更重要的是外形靚。顏色、形狀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有的糖果店還用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海報紙來包裝糖果,更是烘托出懷舊的情調。【圖片自己網路一下撒~這里傳不上來】 烤章魚丸(TAKOYAKI)
日式烤章魚丸,日語叫做章魚燒(TAKOYAKI),外脆內軟、章魚鮮味,又稱「櫻桃小丸子」。它是一種在鐵板上用油炸的食品,裝在船形小盒子里,章魚丸子的外面很脆,裡面的陷很香,新鮮美味的章魚丸子配上照燒汁、日本芥辣醬、沙拉醬、黑胡椒粉、辣粉和柴魚片,味道絕不混亂,更突出了章魚鮮味。是日本最典型的大眾傳統風味小吃之一。
日式烤章魚丸的做法很簡單,先將專用的烤章魚丸的鐵板預熱,後將調好的漿料倒入鐵板的圓凹里,然後在漿料中放入切成2厘米大小的章魚快,邊烤邊用鐵簽來回轉動,使之逐漸成為大約4~5厘米的圓球,大致3~5分鍾,待表面焦黃,便可食用。在街頭的烤章魚丸店看烤章魚丸也很有意思,一雙木筷或一支鐵簽撥弄,片刻便可以成為外焦內軟的章魚丸,加上彌漫的焦香,感覺很棒啊~
烤章魚丸的吃法
日式烤章魚丸烤好後一般要醮上調料吃,調料有鹹味醬汁和甜味醬汁以及蛋黃醬等,最後還要撒上一些鰹魚抹、綠紫菜抹或紅姜絲(這個我不喜歡,又甜又咸,好難吃)等,趁熱用牙簽扎著吃,魚的味道很濃,很好吃。
京都銅鑼燒 銅鑼燒,又叫黃金餅,因為是由兩塊象銅鑼一樣的餅合起來的,故而得名銅鑼燒。是一種烤制麵皮、內置紅豆沙夾心的甜點,也是日本的傳統糕點。日本卡通人物哆啦A夢和哆啦七小子的最愛食品。 日文寫法:どら焼き、ドラ焼き、銅鑼焼き。羅馬拼音:do ra ya ki 銅鑼燒相傳是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76年),將軍武士以軍中的銅鑼相贈恩人,恩人家貧拿銅鑼當平底鍋煎烤點心,竟創造出絕世美味。點心形狀如銅鑼,又以銅鑼煎烤而成,故取名為銅鑼燒。 據說有一天,源義經的心腹大將弁慶受傷,到一戶民家療傷,後來弁慶感恩,把自己隨身的軍樂器銅鑼送給這戶人家。不料這個人突發奇想,把銅鑼當模型、烤麩拿出來賣。後來幾經改良,到江戶時代後期,逐漸出現用蛋、麵粉、砂糖做外皮、中間夾紅豆餡,類似今天的銅鑼燒。 京都關東煮 關東煮,日語本名御田(おでん oden),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關東煮」、「關東炊」(関東煮、関東炊き,讀音皆為kantodaki)是關西人給這種料理的名稱。通常材料包括煮雞蛋、蘿卜、蒟蒻、竹輪(也叫竹魚板、獅子狗魚蛋)等,這些材料都放在昆布或者鰹魚湯里煮。可以用來佐飯,也可以作小吃。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misodengaku),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面豉)調味後進食。後來,日本人用鰹魚湯取代味噌,關東煮就得以發揚光大了。 關東各地製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一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里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在日本,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在日本以外,關東煮在台灣也十分流行。實際上,台灣的關東煮大部分已不是日本的原始口味,且在放置的材料上,也有相當的差異性。在台灣,關東煮又稱為黑輪,讀作olen,這是台灣閩南語中代有齒音性質的邊音導致的類化。
再補充一些其他地方的吧~ 1. 盞鬼銀蘿撻,不要被騙了,這可不是蛋撻拉,不過看它樣子真的很盞鬼。吃下去,皮鬆化之餘還有牛油香,裡面就像是蘿卜糕,但蘿卜還是一粒一粒鎖滿水份的,外松內軟,外干內濕,吃起來好過癮哦!
2. 四鮮日賣皇,一種日式燒賣。四顆燒賣上面的分別是魚子,八爪魚,海草和帶子裙邊,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四種小吃,當然咯,我也很喜歡哦。仔細品嘗,原來燒賣裡面還內有乾坤,裡面有蟹子啊,與我們一般的燒賣不同,吃起來更加清新爽口,而且很脆。
3. 日本玉吒,名字很特別,因為你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賣相也很特別,四四方方的晶瑩小方塊,好像水嫩嫩的,嬌嫡嫡的。其實日本玉吒是一種日本小吃,不過我們現在吃到的應該是改良過的,加入了中國元素,因為裡面還有冬菇、蝦米呢。吃起來那個餡是脆脆的。
4. 木魚豚肉包,包子是煎的,所以保留了裡面的肉汁,豚肉就是豬肉,味道很好。搭上外層的木魚花,鮮味很足。
5. 日式抹茶芝士餅,冰皮包著芝士凍蛋糕,優雅地用刀叉切開,軟軟的,美美的,冰皮微微帶韌勁,蛋糕入口即融,感覺會好浪漫。
Ⅹ 口舌間的京都
這么些年,搭乘過的國際航班不少,其中幾件印象深刻的,分別是全日空的米飯,台航的烏龍茶,以及柬航空姐的氣質,戲仿白河天皇的句式,可以叫做天上的三如意。整個京都行程中,口舌最受用的片刻,只因為餓極了時,在飛機上吃到了碗熱飯。我搭乘全日空航班,由上海飛往關西,上機落座後,遇到萬惡的空中管制,足足誤點兩個小時。等到起飛,餓得七葷八素的旅人,恰好撞上空姐送來米飯,肯定是食大於色,何況全日空的空姐,半老徐娘居多。飢餓狀態下的舌苔,恰似酒後,月下和燈前的色眼,產生了非理性的加成。讓人受用的米飯,非大師手作,缺乏精心搭配的配菜,和米飯混在一起,有半個雞蛋,兩片豬肉,幾筷子醬菜,日本稱為漬子。葷菜的香,醬菜的咸,數量不多,恰好陪襯出米粒的甜味。更因為是普通的航空餐,不需要像懷石料理,講究擺盤的美觀,動起筷子毫無負罪感,囫圇將米飯吞下肚,剩餘的時候,正好用來回味。這碗米飯的妙處,在於適逢其時,在適合的時刻,遇到適合的味道,美食的真諦無非如此。
日本米飯出名的好吃,農夫山泉請了村嶋孟到國內,這位八十多歲的老者,稱為煮飯仙人,迎合了時下對日本米飯的熱潮。中國遊客回國,許多人購買電飯煲,據說把東京暴買一空。購買電飯煲的人認為,日本電飯煲煮的米飯,接近日本原味,這話讓米飯原教旨分子聽到,肯定要罵八格的。做好一碗米飯,是水,米和火候,三位一體的融合。紀錄片壽司之神中,小林二郎不斷煽動蒲扇,為米飯進行降溫,確保米飯等同於體溫。還有個細節,就是米商和他的私人關系,這家米商幾十年來,為壽司之神專供大米,從不出售給別的商家。日本人慣有的專注力,使得他們將事情做到極致,這種專注,有時是強迫症。有種專屬於日本人的病,叫做巴黎綜合症,一些日本人,無法忍受巴黎的骯臟,組團去打掃衛生。還有個例證是近期的網紅,多磨美術大學的藤田卓実先生,網上有他排列米飯的照片。藤田卓実的原話是,「米飯是種再普通不過的食物,但仔細想想它們是由一粒一粒的米粒組成的,凹凸不平、雜亂無章的不覺得難受嗎?」這有什麼值得難受的,雜亂或者整齊的米飯,最後都是要被人吃掉的,我理解藤田卓実的行為,是種行為藝術,如若不然,他必定是深度強迫症患者。
日本大米中,新瀉的越光米享有盛名,種植這種米的魚沼區,土質弱酸,含碳量底,稱之為魚沼越光,魚沼越光中的極品,出自南魚沼市鹽澤町,是日本大米的王者,每斤摺合人民六十元左右。京都有專營米飯的料理,円山公園附近有家,本來也是米店,後來改行做米飯,據說是京都最好吃的米飯。這家米飯料理,原本在行程里,因為大雨,臨時被取消。被取消的行程很多,這次京都行,本就是個做減法的旅行,沒吃上米飯料理,不值得過於惋惜,我甚至暗地慶幸。對我這種不懂美食的人,以米飯為主的料理,很難吃出感覺。我不算挑嘴,能接受大多數食物,換個角度來說,挑嘴的人,擅長甄別食料的細微差異,我這種大眾胃,缺乏美食家的天賦。在網路時代,美食是最濫的名詞,事實上一個城市裡,稱之為美食,至多三兩種,其他是用以果腹的,那些遍布各地的美食稱謂,或少見多怪,或者是就揉造作的產物。
前來日本的遊人,許多人沖著美食,至少將美食,當作是美景的佐料。京都的美食,在關西地區,沒有神戶大阪出名,遭過文化人的非議。江戶作家曲亭馬琴,是芥川的偶像,對京都有個全面評價,好壞各半,三大好是女子、賀茂川的水、寺院神社;三大壞是人很吝嗇、料理、舟船的船班,曲亭馬琴意猶未盡,又列舉出京都的五處不足,分別是魚類、乞丐、上等煎茶、上等香煙和有情有義的妓女。曲亭馬琴是蔦屋重三郎的門客,受蔦屋重三郎資助的牛人很多,連葛飾北齋也在他家,彼此間日夜相見,談起家長里短,考慮到浮世繪和京都畫家的關系,想從江戶作者嘴裡,挖到公允的好話,確實也不容易。不管如何褒貶,京都這座城市內,米其林三星多達七家,佔到全球的六分之一。對比下國內餐廳,整個大陸地區,唯有上海的唐閣列為三星,據說2018年度,Ultra Violet會升級,這樣整個大陸,滿打滿算有了兩家,比京都還差好多。米其林的評判標准,見仁見智,許多本土老饕不買賬,但這是硬指標,至少代表了世俗的好評。
吃完懷石料理後,我到全家便利買了盒飯,偷偷的吃完了,腸胃間充盈著豐腴的幸福感。這是屬於庸人的幸福,和懷石世界的禪意,保持著禮貌的隔閡。這種幸福讓我想到織田信長,織田信長上洛成功後,俘獲了淺倉家的廚師,他命令廚師,為自己做頓午餐。廚子按清淡風雅的京都習俗,為織田做好料理,織田嘗了口,立即吐在地上,讓手下殺死廚師,他的意思是,菜都做不好的廚師,沒有活著的必要。廚師懇求織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這次廚師按照鄉下人的口味,為織田准備了午餐,獲得了織田的首肯,廚師因此得以活命。織田信長是大貴族出身,即便不是京都人,自然懂得京都的風雅標准,他這種鄉下人的口味,無非是在宣揚自己的定則,尾張的傻瓜,可不是真正的傻瓜。安土陶山時期,織田、豐臣和德川三位人傑中,我最欣賞織田信長,織田搗米,豐臣做飯,德川吃了現成的,得了現成天下的老烏龜,最終吃鯛魚天婦羅死了,歷史著實充滿了戲噱。
京都的料理,形式大於內容,也就是千年古都,氣運久了,雜然賦流形,有底蘊讓別人按定規行事。京都的傲慢,眾所周知,有句話說道,日本人不團結,因為有京都的存在。當然,這種惘然四顧,眾人皆濁的風骨,遠觀著實迷人。味道清雅,是住在京都的貴族,選擇食物的標准。何謂清雅,拿魚舉例,清雅的魚,有香魚,鯉魚,鱸魚,鯛魚。最不清雅的魚類,當然是沙丁魚,在日本古代,沙丁魚低俗到連鬼魅都不願接受,居民在門上插柊葉和沙丁魚頭,以此驅鬼辟邪。江戶時代的德川家,有眾多忌口,將軍不吃的魚品類眾多,秋刀魚、金槍魚、鯊魚、河豚、鯰魚、泥鰍、鯽魚、鯔魚,橫跨河海兩鮮,當然還有千夫所指的沙丁魚。沙丁魚在京都貴族的食譜中,屬於絕對禁忌,日文叫鰯,名字聽著就很遜。我在京都錦市場,魚攤上的廣告,見到鰯這個字,立刻想起午餐時,那條在空曠盆子里,擺著游弋造型的小魚,味道清苦,肉質很沙,口感確實挺弱。食物的好壞,和人的偏好絕對有關,就說沙丁魚,我避之不及,卻是紫式部的最愛。紫式部烤沙丁魚吃,丈夫譴責她,身為貴族,偷吃沒品位的魚。文藝少婦寫下首和歌,無人不拜石清水,無人不食味美魚,闡明了對沙丁魚的熱愛,屬於人之常情。該故事見於《和訓栞》,寫在江戶時期,距離紫式部的時代較遠,很可能是託名論事,即便如此,至少證明在某些日本人士心中,沙丁魚是味美的上品。
每段關於京都的旅行攻略,會提及錦市場,說那是京都人的食堂。千萬別信,來了會發現,熙熙攘攘全是遊客,我的人生經驗,本地人不會與遊客為伍,遊客多的地方,價高物次,是放四海皆準的法則。不獨是錦市場,全世界美食小街,眾口難調,為調眾口,只能取中求庸。寸土寸金的地盤,轉瞬即過的客流,小街美食的主流,唯有炸和煮,快速製成,味道又煽情。市場里的第三主角,是生魚片,刺生落在市場,沒了矜持勁,盛在在便宜的紙盤上,加了芥末和醬油,客人端著吃,連個座位都沒有。京都很乾凈,人頭簇擁的錦市場,也亂而不臟,市場里少見垃圾桶,除了幾家稍見規模的商店,在中間的岔道有個公用的,那個垃圾桶前,擠滿遊客,如同戰壕中的列兵。無法邊吃邊逛,少了層市場樂趣,這點上錦市場,不如大阪的黑門市場有趣,我在黑門市場,吃過河豚,神戶牛肉,還有北海道的海膽,大阪買的炒栗子,賣點竟是錦市場特產,可在錦市場時,我對此毫無興趣,可能就是氣氛使然。京都的商販也帶著風格,不遷就遊客,有些小店標示著,謝絕生客進入。這點像舊上海的長三堂子,長三堂子里的姑娘,也不接生客,生客由熟人領進門,擺完花酒後,算正式認識,認識過後,才單獨交往。
在錦市場閑逛,吃了章魚丸,就是往章魚腦袋裡,塞鵪鶉蛋的那種,紅紅的,帶點甜,估計用紅糖熬過,像無錫菜的做法。還有兩串烤肉,在同個攤位買的,故意想做比較,貴的那串標明來自神戶,便宜的沒有產地,味道立刻分出高下來。我在錦市場吃的神戶牛肉,也未必是真的,後來別的地方,吃了帶證書的神戶牛,比錦市場的又明顯高出等級,不久前看到神戶鋼材作假的新聞,又看到神戶牛肉也有相同的情況,所以說缺乏誠信,也不是中國的地產,而是為人骨子裡帶的基因,沒法規圈著,全世界找不出幾個真君子。到達京都的當晚,遇到點麻煩,差點露宿街頭,有位本地的老先生,幫助過我們。我和妻子孩子商定,要在離開京都前,去老先生工作的酒店上門道謝,在錦市場里,我們一直在選禮物。最後選中了清酒,嵐山特產,味道不知好壞,至少包裝很別致。買清酒的店面里,還有京都其他特產,宇治的抹茶,久聞其名的京果子和京漬子。
漬子是醬菜,冠了京字,成為本地特產,好比北京城的六必居,名氣赫赫,歷史悠久,還特別難吃。只要是蔬菜,京都人都能將它變成漬子,在店鋪里,我看到整個腌制的南瓜,這么大坨,還特別咸,不知多久能吃完。茄子也被腌了,德川家康評價茄子,是稱霸天下的男人的食物,被腌制過的茄子,黏答答的,好比是去勢的英雄。整個腌制的還有大根,也就是蘿卜,大根這個詞氣勢雄偉,非蘿卜這種字尾入聲的可比。松尾芭蕉有俳句,菊の後大根の外更になし,翻譯過來是,菊後無它物,唯有大蘿卜,菊花後插著大蘿卜,想想現場,好生感人。還有種深紅色,看著像新鮮山楂糕的漬子,名為明太子,其實是種魚醬,當時我並不知情,好奇心特別重的我,去了問了賣家,賣家讓我試著嘗下,只用牙簽挑出一點,鹹得我面色大變,連連向店家推辭,表示不敢再吃了。
京漬子咸,和崇尚清淡的口味有關,鹹味的漬子,就是用來陪襯米飯。京果子沒想像中甜,京果子分好多種,透明的像果凍,不透明的像麻薯,還有部分像蘇式糕點,要比蘇式糕點嬌小。中國南方人的糕點尺寸,被北方人詬病多年,來到京都看看,會發現是小巫見大巫。京果子需合時令,一年四季,更替不同,櫻花凋謝,做成櫻花色的,紅葉飄零,做紅葉色的果子,橘紅橙綠,各呈一時,只看小點心,無端感受著年華流逝。京果子的形式感,如同貴族的絕世辭,古代的日本貴族,在身死之前,如果來得及,會留下短句,總結自己的人生。聖鬥士星矢冥王篇中,處女座沙加在裟欏雙樹下覺悟,最後說的那段話,就屬於絕世辭。絕世辭或優美,或者決絕,人之將死,其言未必是善,許多是充滿了怨念。茶道大師千利修的絕世辭,取的是《臨濟錄》中的名言,祖佛共殺,表示對豐臣秀吉的不屑。最優美的絕世辭,出自一之谷戰役後的平敦盛,「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這段絕世辭,成為能劇幸若舞的名篇。在黑澤明的影舞者里,織田信長所唱的,「人生在世五十年,大千世界一瞬間,浮生若夢,彷彿間,幻境一場,生者無常,終須盡」就脫胎於此。京都是貴族的天下,風雅貴公子,和凄麗的結局,是天生絕配,風雅的平氏蹈海而死,繼位的源氏只維持三代,落入妻家北條氏之手,鐮倉北條氏,和戰國的關東霸主北條氏,沒有傳承關系,一般將戰國的北條氏,稱作後北條氏,或者小田原北條。源賴朝的兒子,源氏末代將軍源實朝,是著名詩人,還是日本茶道的發端者,和平敦盛相同,同樣的翩翩佳公子,有點像南唐後主,和宋徽宗的輪回故事。
小時候吃蘇式糕點多了,對類似風格的京果子有點膩,在錦市場沒有吃,我住宿的附近,有七條甘春堂,百年老店,專做京果子,在京都時候,每天路過三四次,起過念頭,最終還是沒買。在京都的住處附近,不少便利店,全家,7-11,羅森各有幾個。還有間私人小超市,像中國的鄉村地區,那種村口小店,店主是老夫妻兩人,來買東西的日本人,年齡與他們年齡相仿,常常買點東西,聊天許久,似乎專為攀談敘舊。小店很小,裡面的東西很齊全,我看了下,光方便麵就有二十來種口味,新鮮的蔬菜水果也有,我在小店買過柑橘和西瓜,柑橘買了三四個,西瓜切了一片。這樣買東西,在上海尋常,估計京都也這樣,據說在東北地區,屬於消遣店主,搞不好要挨打的,當初魯提轄如此消遣過鎮關西,結果店主被三拳打死。在京都吃的最昂貴的水果,是奈良的淡雪草莓,每天限量供應,專程挑了大早去買,沒有幾個草莓,榨成果汁後,要四千日元,蔡瀾說過,淡雪草莓是人生必嘗的美食。嘗過了後,除了價格貴,沒覺出別的異常,淡雪草莓的存在,點出了我的兩個缺陷,平庸的味覺,以及吝嗇的心態。
在京都吃的其他東西,屬於大路貨,在上海也能嘗到,不值得記錄。一些連鎖品牌店,在國內也有。如王將餃子,味道接近四海游龍鍋貼,coco壱番屋比國內的味道好,主要是咖喱的濃淡適合。京都伊勢丹的拉麵小路去了,七家日本各地的拉麵名店,每家門口有人排隊,不是韓國就是中國人,隨意選了家,拉麵不特別,倒是雞蛋可以生吃,在亞洲絕無僅有,不過回來後,發現上海也能買到生吃雞蛋。吃完拉麵回家,口乾舌燥,面湯中應該下足了味精。從京都站走回住處,約半小時路程,途經家牛肉麵店,門外排了一二十人的長隊,這時已是晚上九點,這般生意紅火,估計類似於網紅店,味道應該不錯,但排隊的人流,嚇退了我的慾望。
我一直憧憬著,在異鄉的陌生小巷,偶遇終身難忘的美食。該種執念下的我,用手機軟體找了好久,住處附近有家小店,網上說當地人去那用餐。順著地圖找了好久,七轉八彎的,完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派,好不容易找到了點,推開門看到的食客,確實屬於當地人,當時就有種尋師覓友,深山荒野中遇高人的幸福感。食客是附近的上班族,男穿西服,女穿套裝,日本公司就是這種規定,我年輕時在日資公司工作,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溫,公司依舊要求全套西服。小屋裡空調開得很足,勉強壓下鐵板的溫度。這家店主做鐵板燒,我點了烏龍茶麵,以及豚肉鐵板燒,這頓午餐難以忘懷,實在是難以入口,感覺就像是你好不容易找到位宗師,結果這人是馬雲演的。別的姑且能吃,主要是豬肉,半絲瘦肉看不到,卷著白花花的油。當地人邊吃邊聊,就著啤酒和清酒,我沒他們的胃口,吃幾口想要閃退,餘下太多食物在飯桌上,估計傷到老闆的自尊,頂著他疑惑的目光,我感覺做了錯事,低眉順耳,倉皇而去。
懷著食指大動的野心,但京都的美食,多半讓人失望,無論如何,我懷揣願景。回程還是全日空,依舊有徐娘半老,笑態得體的空姐,只是回程的米飯,離奇的變得普通,畢竟是在回程,時過境遷,能做到這樣也不錯,我當時如是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