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鳥為什麼是朱䴉
⑴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每個國家都會有體現民族精神和特色的一些象徵,有的時候會採用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或者動物來作為一個國家的標志,比如說國鳥。以下分享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1
日本國鳥是綠雉。
綠雉屬於大型雞類。上體羽多呈紫銅、藍綠等色;下背、腰部呈白色。體長約80cm。雌雄差異較大,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更加華麗的羽毛。
飛羽黑褐具綠緣,尾羽藍綠色。是一種棲息在低地的鳥類,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
鳥類分類學者曾經把綠雉列為雉雞的亞種,2014年國際鳥盟正式定其為獨立物種。僅分布於日本,1947年被定為日本的國鳥。
(1)日本國鳥為什麼是朱䴉擴展閱讀
雉雞善於奔跑,特別是在灌叢中奔走極快,飛行速度快但飛行距離不大,常成拋物線式的飛行,落地前滑翔。
遇見人類後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進入附近叢林或灌叢,有時奔跑一陣還停下來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時才起飛,邊飛邊發出叫聲和鼓動聲。落地後又急速在灌叢和草叢中奔跑竄行和藏匿,輕易不再起飛,有時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飛起。秋季常集成小群進到農田、林緣和村莊附近活動和覓食。
所吃食物隨地區和季節而不同:春季則啄食剛發芽的嫩草莖和草葉,也常到耕地扒食種下的谷籽與禾苗。夏季主要以各種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漿果和草子為食。秋季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種子、植物葉、芽、草籽和部分昆蟲為食,冬季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莖、果實、種子和穀物為食。
綠雉產地僅限於日本,有不少關於它的動人故事在日本民間流傳,日本制定國鳥是在1947年,當時日本國內保護鳥類的思想並不普及,到處都有捕捉野鳥的情況。
當時日本的文部省為了推廣保護鳥類,決定要選國鳥。在1947年3月22日,日本鳥學會舉行第81回例會,共有22名鳥類學家參加。就在那次會議討論,經過投票選出了綠雉(其他提出來的種類包括鴿子、雲雀、樹鶯、銅長尾雉等)。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2
國鳥的評選迄今為止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世界上最先評定國鳥的國家是美國,1782年6月20日,美國在發表《獨立宣言》6年之後,通過會議表決,將已經瀕臨滅絕的白頭鷹選定為了美國的國鳥。
白頭鷹又名為白頭海雕,這是是北美洲所特有的物種。成年的海雕體長可達1米左右,雙翼展開有2米多長。白頭鷹性情兇猛,嘴、爪十分銳利,在展開雙翅,搏擊長空,凌空翱翔時,總是那樣英姿威武,有一種搏擊長空的自由精神。
美國對於白頭鷹十分的鍾情,無論是美國的國徽,還是美國軍隊的軍裝中都有白頭鷹的影子。當白頭鷹融入到美國的文化甚至是民族信仰中,很自然的這種鳥在美國就成為了人人保衛的對象,於是在1960年,第十二屆國家鳥類保護會議上,便呼籲世界各國都選出自己本國的國鳥,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了120多個國家確定了國鳥,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
日本的國鳥是「」,也是一種比較大型的鳥類,全長約80厘米,飛羽黑褐具綠緣,尾羽藍綠色,而且雙翼十分的短圓,所以並不善於飛行。相反雙腳卻十分的強健,善於通過行走和掘地尋食,所以一度被定義為「雞」類動物,被歸列為雉雞的亞種。
綠雉日本的特產,一般只在日本最常見。所以在1947年的時候,被選入為日本的國鳥。日本之所以選綠雉作為自己的國鳥是因為,雄性的綠雉羽毛色彩美麗,而且個性勇敢。而雌鳥有強烈的母愛,所以日本覺得綠雉象徵著日本人所追求的精神特質,而被選入成為了國鳥。
接下來就是咱中國的國鳥了,其實我國評選國鳥的時間比較的晚,而且中國地大物博,有著許許多多的知名的鳥類,對於國鳥也就相對陌生一些了。在最開始是以本土特產鳥類紅腹錦雞作為中國鳥類學會的會徽,很多人以為紅腹錦雞會成為中國的國鳥。一直到在2003年,國家林業局展開了全國范圍內的公投活動,最後在10種鳥類中,丹頂鶴脫穎惹出,以64.92%選票成為了中國的國鳥。
眾所周知,丹頂鶴在中國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很多中國所獨有的神話傳說中,都能見到「丹頂鶴」的影子,而且丹頂鶴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形象,自古便有「梅妻鶴子」來比喻天性逸放不羈,酷愛自然的人。
在很多經典的畫作中,丹頂鶴也是其中的常客,國人素來便有《松鶴圖》賀壽的習俗。可以說丹頂鶴早已融入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當之無愧的國鳥。
日本的國鳥是什麼鳥3
日本「國鳥」
朱䴉的學名為,Nipponia nippon,而Nippon是日語里「日本」一詞的發音,是日本人對自己國家的稱呼。日本人對朱䴉非常的偏愛,民眾都非常喜愛這種象徵吉祥的鳥類。以國家為名,更加體現出朱䴉成為日本人心中國家的象徵。對日本皇室來說,朱䴉幾乎就是皇室的象徵。
日本的天皇加冕一定要用朱䴉的第一根翅羽作為飾品,日本三位天皇的墓地也都用朱䴉來命名。朱䴉身上的朱紅色是日本的國色。古代《日本書記》中記載,朱䴉是代表日本的鳥類。
東方紅寶石
朱䴉是一種東方特有的鳥類,它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古人對於朱䴉在生物分類學上的分類並不清晰,導致朱䴉也被稱為朱鳥、紅鶴等,而這些名字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朱䴉的紅色。早在春秋著作《禽經》中就有過這么一段對於朱䴉顏色的描述,「赤玉雕成彪炳毛,紅綃剪出玲瓏翅」。
也正是這一抹動人心魄的朱紅,讓人們把朱䴉與火烈鳥弄混淆。朱䴉的面部、喙的尖端、下喙基部以及足部裸露部分都會呈現紅色,在非繁殖季節的羽色通體白色,翅下和尾下也會有較為明顯的紅色,其它部位的羽毛也會沾有粉紅。也正是因為這美麗的紅色,讓朱䴉被稱為「東方紅寶石」。
愛情鳥
在動物的世界,它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往往都是出於動物的本能去選擇。為了生存和繁衍,孕育更多的後代,它們往往都是「一夫多妻」制的。但是朱䴉卻並不是這樣。
在朱䴉的世界裡,與人類一樣,也是「一夫一妻」制,如果在「婚姻」中,有第三隻鳥來插足它們的愛情,它們就會通過各種方式、甚至假【交】配的方式提醒第三者,它們已經婚配,請識趣地離開。
並且他們的忠貞不渝,甚至超乎人類。在朱䴉的夫妻關系裡,假如配偶不幸死亡,另一方將在餘下的生命里,不再找尋伴侶,忠貞不渝地堅守著愛情,獨自面對未來的歲月,絕不會再與別的鳥婚配。在平均長達20年左右的生命里,它們只會有一個伴侶。
每到了繁殖期,朱䴉的就會分泌一種灰色的物質,它們用頸部將黑色物質分泌部位在身上反復貼蹭,從而達到上色的效果。而這染色後的灰黑色羽毛又被稱之為「婚羽」。當它們孕育出愛情的結晶之後,也會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孵化,共同照顧孩子。也正是因為它們的恩愛,讓它們獲得了「愛情鳥」的美稱。
在日本滅絕卻在中國重生,從7隻變成5000隻
由於人類活動以及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朱䴉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1963年,朱䴉首先在俄羅斯蹤跡全無;
1975年,朝鮮半島最後一隻朱䴉消失;
1981年,日本為了不讓朱䴉滅絕,思量再三,最終決定把最後5隻野生朱䴉捕獲,進行人工飼養,可是並沒有成功。因為種群老化以及朱䴉忠貞的愛情觀,這些朱䴉始終未繁育後代。到了1985年,日本左渡島保護中心的5隻野生朱䴉就剩下3隻,為此,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特意從中國借來朱䴉,希望通過「跨國聯姻」的方式來延續種群。
然而事與願違,2003年10月10日清晨,最後一隻日本朱䴉狠狠撞向圍欄,導致其腦顱、眼睛、口腔等部位大量出血,讓這名為小金的最後一隻日本朱䴉在痛苦掙扎中死去。至此,已知的日本朱䴉全部死亡。
同樣是1981年,中國的鳥類學家也有17年沒有見到了野生朱䴉的蹤跡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家們組成考察隊在跨越了9個省區,歷經5萬多公里的尋訪之路後,終於在這一年的5月份,在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發現了7隻朱䴉,而這7隻朱䴉就成了繁殖朱䴉種群的希望。
發現的這7隻朱䴉,有4隻是成年朱䴉,3隻是幼鳥,幼鳥的出現意味著這是個年輕的、可繁殖的最群。這時候鳥類學家陷入兩難,是就地保護還是捕捉回去飼養?就地保護意味著整個團隊都需要在這深山老林里駐扎,還要肩負起保護的各項工作;而捕捉養殖的方式,日本已有前車之鑒,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這種珍禽徹底的消失。
最終,科學家們選擇了就地保護。
說干就干,為了保護朱䴉,科學家們從身體上和精神上,都全心的投入了進去。當時農村鄉下還流行放大熒幕電影,他們製作出來有朱䴉相關知識的視頻,插播在所有朱䴉棲息地省份播出電影的開頭,既普及朱䴉的珍貴,也說明發現後及時報告會有相應的獎勵。
為了不讓蛇類和貓科動物天敵捕獵朱䴉,保護者在朱䴉棲息的樹幹上用光滑的塑料皮包裹。同時他們還會去經常去當地的學校集鎮等地進行科普,宣傳朱䴉保護的相關知識。
工作人員就地駐扎,在保護朱䴉的同時,也在全天候的關注著朱䴉的一舉一動,學習了解朱䴉在自然狀態下是如何哺育後代的,它們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間發情,什麼時間捕食,都被一一記錄。朱䴉每次下蛋通常為2-6枚,孵化後,父母會將虛弱的'個體淘汰。即使它們被父母拋棄,保護者們也沒有拋棄它們,而是撿回來進行人工養殖,
自然繁殖與人工增殖雙管齊下的方式,讓中國的朱䴉族群數量有了穩步的提升。經過了40年的搶救性保護和繁育,我國朱䴉種群數量從7隻發展到5000餘只.而這些,幾乎都是陝西省洋縣發現那7隻朱䴉的後代。而一直尋找朱䴉並且成功保護和讓朱䴉繁衍的科學家,名叫劉萌增。
如果問中國贈送給日本最貴重的禮物是什麼,答案並不是大熊貓,而是朱䴉。1998年,中國送了日本一對朱䴉,分別叫友友跟洋洋。友是指友誼,洋是因為朱䴉是陝西漢中洋縣發現的。這對朱䴉很快就在異國他鄉產卵,並成功孵化了一隻雄性朱䴉,這個過程在日本全國直播,引來的熱議在當時遠超大熊貓。
經過近40年的友好合作,目前日本的朱䴉數量,也達到了500多隻,朱䴉外交不僅有利於繼續提高日本朱䴉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也將進一步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朱䴉的遺言
日本作家小林照幸先生用《朱䴉的遺言》一書,向人們展現人類對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償還罪行的人類如何苦戰、掙扎的痛苦過程。
書中的佐藤春雄先生為朱䴉貢獻了大半生,也正因為有他的努力,日本國民才開始關注這種瀕臨滅絕的神鳥,保護朱䴉的措施才逐步提上議程。可惜日本的彎路走的太多,導致朱䴉在日本滅絕。
幸好中國的專家們提出了野外保護與人工飼養共同推進,中國政府的領導者果斷決定對棲息地嚴密保護,中國也有一批熱愛朱䴉的科學家,為了它們在地球延續下去奉獻青春年華,讓神鳥朱䴉又回到了日本。
《朱䴉的遺言》故事裡不乏對保護朱䴉的必要性提出質疑的人,而沒有及時的保護,沒有足夠的重視,以及對保護對象的不夠了解,也正是促成日本朱䴉滅絕的重要原因。正如書中主角佐藤春雄的回答:「朱䴉不僅僅是一種鳥。它是一個生命,生命是無可替代的,和我們人類的生命一樣。」
我們應該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重拾對生命的敬畏,每一個物種都是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保護動物、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⑵ 日本國鳥為什麼是朱䴉
朱䴉曾被國人給予厚望,希望將其定為國鳥。但存在不小的問題:朱䴉是日本皇室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聖鳥,日本天皇加冕...朱䴉曾被國人給予厚望,希望將其定為國鳥。但存在不小的問題:朱䴉是日本皇室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聖鳥,日本天皇加冕一定...
日本國民為這種鳥兒即將面臨的滅絕,幾乎舉哀怨,且有自省,他們的許多東西都趨世界前列,而一個小鳥的保護卻屢遭失挫,以至眼巴巴看著它絕世而去。朱䴉據說是被日本人視為國鳥的,有某種悠長的情結。據說日本人通過幾種途徑渴求得到中國朱䴉
⑶ 日本的標志性動物是什麼
一種說法是:
日本和中國一樣,朱䴉都是國寶級動物,歷來被日本皇室視為聖鳥。朱䴉的拉丁學名「Nipponia Nippon」直譯為「日本的日本」,以國名命名鳥名,足見朱䴉對
於這個國家的重要性。更有古代《日本書記》中記載,朱䴉是代表日本的鳥類。1952年日本將朱䴉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1981年初將野外殘存的5隻全部
捕獲進行人工飼養,但全部失去繁殖能力。最後一隻人工飼養朱䴉也於2003年10月死亡。自此日本原產的朱䴉已經全部滅絕了,現有朱䴉都是中國贈送的,日
本人很珍視這些傢伙
新干線中有一列車就叫「Maxとき」(朱䴉號)
還有一種瀕臨絕滅的海鴉在日本只有在北海道的觀音崎(天賣島)才能看到
另一種是:
日本 國鳥:綠雉 神話和傳說中常常提到的雉,是日本的國鳥。雉也稱「野雞」。雄鳥身體長近0.9米。羽毛華麗,頸下有一顯著白色環紋。雌鳥體型較小,尾巴也較短,全體砂褐色,有斑點。喜歡棲息於蔓生草莽的丘陵中。冬天遷到山腳草原及田野間。以谷類、漿果、種子和昆蟲為食。善於走而不能久飛
我個人聽到的是說日本有一種叫「雷鳥」的鳥類被視為日本的象徵,雷鳥生活在雪山上,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這些都是從網上查的。我感覺其實日本沒什麼標志性的動物,因為日本人把各種動物賦予各種象徵和意義,比如有一種說法是青蛙代表招財,少見就是了。所以日本沒什麼標志性的動物。
⑷ 為什麼把朱䴉混同綠雉(野雞)錯當成日本國鳥
因為日本王室喜歡朱䴉,於是一些人便信口開河地說朱䴉是日本的國鳥。其實朱䴉和綠雉是毫不關聯的兩種鳥,不但親緣關系極遠,而且長相也極不相近。朱䴉本早就從日本消失了,地球上最後發現朱䴉的地方是中國漢中,此地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稱,環境非常好,所以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等國家級動物都在此地生息繁衍。當前日本的朱䴉就是從中國漢中捕獲後作為國禮送予日本的,但這決不說朱䴉是日本國鳥。日本的國鳥是綠雉(野雞),我們不能將自己的國寶說成是他國的國鳥,這對他國不尊重,而且違背實事。
⑸ 日本國寶是什麼
日本國寶是朱䴉。朱䴉是日本的國寶級動物,歷來也被皇室視為聖鳥,朱䴉滿身潔白的羽毛,艷紅的頭冠以及黑色的長嘴,再加上一雙細長的腳,朱䴉是一種珍稀的美麗鳥類,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
朱䴉特點
朱䴉的拉丁學名NipponiaNippon,直譯過來就是日本,以國家的名字來命名鳥類,足以見得朱䴉之於整個日本的重要性,並且在《日本書記》中出現了對朱䴉的記載,是代表日本的鳥類,朱䴉生性孤僻沉靜,經常是單獨出現或是小群出現,除了在起飛時鳴叫以外,多數時間都不會叫。
朱䴉在日本地位神聖但是並不少見,日本曾經是朱䴉分布最為廣泛,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日本是世界上最先制定關於保護朱䴉法令的國家,桃花鳥就是當時日本對朱䴉的稱呼,三位日本天皇所葬之處正是朱䴉的棲息地,死後也有神鳥相伴,確實包含著美好的寓意。
⑹ 被日本人奉為""聖鳥",朱䴉在日本為何能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這主要是朱䴉在古時候叫“朱鷺”,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有叫“紅朱鷺”,而中國有個上古神鳥叫朱雀,在朱䴉這個品種在日本發現的時候,紅冠、長黑喙,並且當時是求偶期,全身羽翼呈現橙紅色,就誤認為了朱雀,給當成了“聖鳥”,當然,在如今的朱䴉說成“聖鳥”也無可厚非。
朱䴉之前在日本是有存在過的,但是比較稀少,重點是朱䴉的特性上面來說,只要不是求偶季節,它是不會呈現橙紅色的,而是通體白色或是灰白色,它是吃青蛙、田螺這類小生物為生,但是認識它的人並不多,大部分的日本民眾都把它作為禍害莊稼的害鳥給獵殺了,朱䴉在日本除了棲息地的威脅以外,被獵殺也是部分原因。
朱䴉之於日本,就相當於上古神獸的存在,地位上當然不會太差,只是畢竟它的棲息地已經被破壞了,日本這樣人煙比較密集的城市形國家,也是不怎麼適合朱䴉的生存的,所以也就有了如今在日本境內找不到朱䴉蹤跡的現象。
⑺ 日本國鳥綠雉朱䴉
綠雉
日本的文部省為了推廣保護鳥類,決定要選國鳥。在1947年3月22日,日本鳥學會舉行第81回例會,共有22名鳥類學家參加。就在那次會議討論,經過投票選出了綠雉(其他提出來的種類包括鴿子、雲雀、樹鶯、銅長尾雉等)。
選綠雉作國鳥的理由是:
1.這是日本的特產,在本州、四國、九州幾個大島是留鳥,容易見到。
2.雄鳥色彩美麗、個性勇敢,雌鳥有強烈的母愛(日本傳說中,在大火燎原的時候,母雉仍不會舍巢而去,會不顧危險伏在巢上保護它的卵)。
3.在日本的文學與藝術當中占重要位置。日本古老童話里有個故事叫桃太郎的,綠雉就是桃太郎其中一個伴(另外還有一隻猴子和一隻狗)。男女老少都知道這故事。
4.綠雉是狩獵鳥,而且好吃。
(7)日本國鳥為什麼是朱䴉擴展閱讀
綠雉(學名:Phasianus versicolor):屬於大型雞類。全長約80厘米。雌雄差異很大,雄性具有大的肉冠和極華麗的羽毛。上體羽多呈紫銅、藍綠等色,具金屬光澤;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飛羽黑褐具綠緣,尾羽藍綠色。是一種棲息在低地的鳥類,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
繁殖方式
野生的雉雞為一雄多雌的婚配製度,1隻雄鳥可配4-8隻雌鳥。每年三至五月間,綠雉開始進入繁殖期,雄鳥「咯咯」蹄鳴不止,聲音清脆洪亮,遠處可聞,這時,雄鳥頻頻拍動翅膀,一輕盈的舞姿向雌鳥求愛。
而這一時期的雌鳥會選擇在人跡罕至的野草和山林叢中,用草莖、枝葉構築簡單的巢,巢的大小為23×21厘米,深6-10厘米。雌鳥每次產卵6-12枚不等,卵呈橢圓形,大小為37.0-46.2×31.0-36.0毫米,卵重19.0-28.5克。但不同地域、不同亞種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殼為灰褐或淡青綠色,有光澤,被一些淡棕色或紫褐色斑的斑點,孵化期23至25天。
形態特徵
綠雉屬於大型雞類。全長約80厘米。雄鳥頭頂有一簇青銅色至紅銅色的羽冠。上體羽多呈紫銅、藍綠等色,具金屬光澤;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飛羽黑褐具綠緣,尾羽藍綠色。下體黑色,嘴角灰色,腳黃灰色。雌鳥體羽暗褐色,背白色,飛羽及尾羽具褐色橫斑。雌雄之間的大小,色彩差異明顯,雄雉臉部為紅色,勁部、胸部、腹部為暗綠色,尾長,有不少黑色的帶狀羽毛。雌鳥為淡褐色,身上帶黑色的斑紋,尾部短。
⑻ 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動物,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動物怎麼讀
1.日本的國寶是朱䴉。
2.朱䴉曾被國人寄予厚望,其定為國鳥。
3.朱䴉是䴉科朱䴉屬動物,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
4.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
5.形態特徵:朱䴉非繁殖期通體白色,頭、羽冠、背和兩翅及尾綴有粉紅色。
6.翅下和尾下亦綴有粉紅色,飛翔時極明顯可見。
7.最外側飛羽幾全暗褐色,僅基部的內外緣以及羽干白色。
8.第二枚內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餘飛羽全白色。
9.頭後枕部羽毛延長成矛狀,形成鬆散的羽冠。
10.繁殖期頭、上背和頸綴有灰色,兩翅粉紅色較淺淡,第1-5枚初級飛羽具灰褐色端斑。
⑼ 國鳥為什麼是朱䴉
朱䴉的拉丁學名是Nipponia nippon,用日本式的英語發音來說,就是「日本的日本鳥」,在國際鳥類命名規則中,屬名和種名後綴都是國名的,恐怕朱䴉是唯一的了。有了這樣的特殊性,日本人自然願意把它作為國鳥。
繁殖方式
春季是朱䴉的繁殖季節,這時成年的雄鳥和雌鳥結成配偶,離開越冬時組成的群體,分散在栓皮櫟樹等高大的喬木樹上去築巢、產卵。這時它會用嘴不斷地啄取從頸部的肌肉中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的色素,塗抹到羽毛上,使它的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等都變成灰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