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拉力賽多數日本車
① 為什麼wrc很少看到日系的車輛參賽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90年代的時候日本就選擇了退出吧,然後就一直沒參加過了,而且日本車車型也不適合拉力賽啊
② 為什麼小小的日本有這么多優秀的車企
因為人家是發達國家,起步比較早,你可以先了解日本的汽車工業
日本汽車製造業始於吉田真太郎,1904 年他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車廠東京汽車製造廠(現五十鈴汽車公司),3 年後製造出第一台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 號」。隨後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汽車製造廠,情形不亞於80年代的中國。出於軍事的需要,政府頒布了《軍用汽車補助法》,對汽車廠商進行扶持,這成為早年日本汽車業發展的原動力。至今,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
萌芽期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製造汽車,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並出台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製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前,日本汽車工業對歐美亦步亦趨,車型多為仿製。1914年,三菱重工製造了22台ModalA汽車,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款量產車型。ModelA的外觀借鑒了菲亞特A3-3。
基礎期
二戰後的20年(1945年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日本現代汽車工業的基礎階段。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後十年的復甦之後,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計程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隨著經濟的強勢復甦,日本的民用車市場逐漸打開,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颳起了「三輪車」旋風,1953年,日本一躍成為全球摩托車第五大生產國
20 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0年時,日本汽車年產量僅為16萬輛,遠遠低於同時期美國和西歐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的產量。然而僅僅過了7年時間,日本汽車年產量就奇跡般達到300萬輛,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在全球中低端市場叱吒風雲的同時,日系車並沒有忽略高端市場,60年代末期,馬自達公司研發出成熟的轉子引擎,從而為日系車在賽車領域開辟出一片天地,1991年勒芒24小時拉力賽的冠軍座駕,也是日系車截止到今年為止在該賽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軍殊榮,這台車搭載馬自達的R26B轉子引擎。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銷量達到238萬輛,千人平均保有量達到170 輛。比1950年增加了將近60倍。在這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成為汽車的主流買主,汽車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而成為了代步工具。整個60年代,日系車企完成了本土的徹底壟斷,同時有條不紊地進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連爆發的石油危機,則徹底幫助日系車打開了海外市場
————以上來自網路(日本汽車製造工業)
③ 斯巴魯WRX STI拉力賽車,為什麼中國的拉力賽車用的也是日本版的EJ20發動機
這個問題需要分成以下兩個方面解答:
1、我國汽車工業落後於日本及汽車生產廠商在華市場產品布局策略的因素
在民用量產車這個領域,日本的汽車製造商會因為技術保護、對官方渠道到華銷售車型的歧視性限制(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極速擴大、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車輛數量的急劇增加已經有明顯改善)、中國境內油品的品質原因、中國汽車使用者駕駛習慣和對汽車文化的不同理解等等一系列因素導致許多日系量產車特別是高性能車型在境內和境外市場存在,搭載不同發動機或者同款發動機但是配置及電子控製程序調教不同出現的性能差異。即使我們對於某日系車型深深痴迷並且嚮往,都無法真正在國內通過車廠的正規銷售渠道購買到性能與日本本土或其他地區市場一致的車型(部分車型通過其他海關報關手段可以買到正規的其他地區版本車輛,但是均不同程度的會出現水土不服或者售後服務不完善的問題)。
2、汽車運動賽事的特殊性
2.1汽車運動的目的
在中國的拉力賽事中,比賽的目的在於極致的追求車手對車輛的控制,壓榨汽車的極限性能以獲得最好的成績。
在追逐這個目的的過程里,所需盡力優化的包含但不局限於車輛的基礎性能、車輛進行賽事改裝的技術標准及升級部件目錄、賽事化改裝的專業水平與經驗、車手的駕駛技術和穩定性、維修團隊的准備工作與技術水平、比賽策略的把握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會消耗巨大的精力、財力才能盡可能的優化,才能確保在各車隊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所以在前期准備的過程里,任何賽車團隊都會盡可能的去把每一個板塊做到能力范圍內的最優化,鑒於之前提到的民用車領域的針對不同地區市場的差異,所以車隊能夠使用高性能的日本本土版本的發動機一定就不會使用中國市場所搭載的發動機
2.2賽事參與團隊及背景
參加這類賽事的參賽車隊其背景均擁有眾多贊助商和強大財力、社會背景、渠道優勢的個人或組織。在比賽的籌備、設施設備采購及運輸途徑等程序上做了充分的准備。甚至部分車隊背景直接包含汽車生產製造廠商或該品牌御用改裝廠商,同時比賽本身也獲得了政府的相應支持。
那麼在賽車的基礎部件選擇上,一定會選擇擁有更高性能的日本本土版本發動機。
特別說明:
專業賽車賽事均不會使用民用燃油,一般賽會都會依照賽車的改裝標准提供或指定使用相應的賽車專用燃油,只有在非常罕見的特殊情況下會採取民用燃料加特殊成分的燃油添加劑的方式。
④ 關於日本 美國 歐洲跑車的問題
日本跑車的優勢在於燃油經濟性和操控性,但是要糾正一點日本跑車真正的市場實際是在日本國內像你看到的日本賽車片裡面經典的日本小跑在美國也是買不到的,因為美國人喜歡空間大的車對於跑車也是如此看看美國肌肉車的尺寸就知道了,在美國最常見的日本跑車就是那幾樣,350Z&370Z,GTR,EVO,至於其他的比如RX-7&RX8豐田86,大蛇還有本田的幾款系列(即將上市)真不多~~~而且日本車的安全性確實不如美系跑車。至於美國跑車尤其是肌肉車~~~~以外形硬朗馬力強勁直線加速快著稱(當然比不上GTR)~~典型代表福特野馬,雪佛蘭CAMARO,道奇挑戰者,再高一檔就是福特GT,雪佛蘭克爾維特,道奇VIPER,你仔細看這些車都是空間大馬力猛,駕駛風格彪悍野蠻,很多人都說這也是美國人性格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一特點造成的結果是美式肌肉車直線王彎道亡,操控性差,燃油經濟性也不好,但是近幾年隨著節能減排的大環境,美式肌肉車的發動機技術也在提高在這些弱點上有了明顯的改善~~~~此外美式跑車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化傳承性,很多65年以後的肌肉車(60年剛剛誕生肌肉車這個概念)從被二戰後的生育潮時期誕生的嬰兒長大成人後所購買使用,直到這批人為人父為人母後他們的孩子也能使用,簡單的機械結構平民的價格讓美國人對於這種車的選擇上賦予了相當的感情色彩,很多父親在車庫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修理保養他們的第一輛車,自由和感性,文化與傳承,冒險與勇氣在生活中通過這些車子延續了幾十年,一個年輕人開著自己的福特野馬沿著筆直的州級公路駛向遠方,去冒險去探尋自己的人生。60,70,80年代很多的電影都有這樣的鏡頭,不得不說在這一時期美國人和美國的跑車同這個國家共同經歷了輝煌沸騰的年代,所以美國的肌肉車成為懷舊,經典的文化符號。在這一點上日系跑車根本無法抗衡,日本生產出很多好車,但是經典始終無緣,沒有和時代相連的文化傳承性這是日系跑車的一大弱點。至於法拉利這類歐系跑車實際上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即使在美國很便宜(相較中國而言)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也很遙遠~~以美國東部而言一個家庭年平均收入大概在3.5萬美元交了稅和社會保險以及醫療保險大概剩2.7萬左右以養育一個子女上大學年學費4萬美金不算生活費對比,一輛福特野馬起價是2.2萬一部,而法拉利起價15萬美金,你覺得市場能有多大?其次是後期保養~~福特野馬這樣的美式肌肉車很多零件的更換及維護在自己家的車庫DIY就能解決~~~而歐式跑車如果沒有廠商的特定工具你連螺絲都擰不下來,在美國汽車維修保養的人工費用是按小時計算的,而且貴的要命。至於日本跑車復雜的電路和機械結構,排除維修的復雜性,一旦停產連配件都買不到!相反像福特野馬這樣的美式跑車,69年的車型還買得到零配件,持續的使用性也是其成為經典的重要因素。
至於你說的帕加尼風之子年產量就是35輛左右,部分型號只生產6,7台還要分配到全球市場,售價過百萬美金買它比法拉利蘭博基尼難多了,你就覺他能成為經典嗎?最多就是性能非凡的夢想玩具而已,所謂經典必須有被普羅大眾共同感知的機會~~
⑤ 法系車比日本的好很多,為什麼中國人熱捧日本車
中國人沒有熱捧日本車。
1、標致汽車是1976年該公司與雪鐵龍汽車公司組成標致集團,是歐洲第三大汽車公司。
2、雪鐵龍由安德烈·雪鐵龍創立,家人無法預見在幾十年後,他所開創的雪鐵龍汽車品牌使家族的名字家喻戶曉。
3、雷諾,(Renault S.A.)是一家法國車輛製造商。
4、PGO成立於2010年,是法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跑車。車款既復古又現代,不僅擁有出眾的尖端機械裝置,還有著使用合成材料打造的流暢車身。則有如量身訂制的高級時裝之沉穩和雅緻。
5、塔伯特(Talbot),法國汽車品牌。Talbot汽車是存在的1903年至1994年,有間斷1960年至1978年,在不同的所有者。塔爾博特參加拉力賽,贏得了1981年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車隊總冠軍。
⑥ wrc裡面為什麼沒有日本車
90年代因為日本經濟下滑,導致金融風暴,陸續退出wrc,代表有日產,三菱,鈴木,斯巴魯。本田豐田也陸續退出F1
⑦ 都說日本車不好,為什麼進藏的車隊里至少要有一台豐田保障車
和五菱一樣,結構簡單,不容易壞,還有一個就是普拉多比較貴,有面子,你開一台哈弗H5,照樣沒問題,
青藏高原確實豐田為王,陸巡和普拉多。主要是可靠,維修點多。雖然也出毛病,但是相比較還是皮實耐用。另外,五菱也是青藏高原的神車,漫山遍野都是,原因一樣,可靠,維修點多。
說日本車不好呢是有問題的,但是,問題中說進藏車隊中至少要有一台豐田保障車,也同樣是有問題的!
題主就你估計就是個日系吹吧,誰說進藏一定要豐田車的?
先說說為什麼選用霸道做救援保障車,無非是家用車裡面體格大排量大,便於救援體積較小的家用車,畢竟同等體積的車自救不如大個的救小個的效率高,而且霸道陸巡租金維修費用不高,如果你換成賓士G一樣可以做到可是租金能承受嗎萬一磕碰了你賠得起嗎,租大貨車力量過猛了且你會開貨車 旅遊 ?。
另外說下,西藏本地最多的還是麵包車和普通國產皮卡,畢竟還是窮人居多,算路上跑的流量話最多是國產大貨柴油車,民間散客車子五花八門都有,甚至還有跑車,當地 旅遊 大巴也是各種牌子以宇田金龍最多。
當然最喜歡炫耀的還是豐田車主,比如樓主這種。
2021年4月18日,我自駕游雲南綠勸縣馬鹿塘杜鵑花海景區一玩,我的鈴木驍途加92號汽油100元跑了500公里左右的路途,其中高速佔400公里,縣道佔160公里左右,你的車跑得下來嗎?這是日系車的好處與優勢所在,並不是崇洋媚外,人家設計的車我看還是很安全,操控好,駕乘也舒適,性能好不淘神。
一天到晚跑下來,我的感覺是2比1的消費,就是高速通行費用200元,加92號汽油100元,每升5.24元。驚嘆中國的高速通行費太貴了!比油貴!衷心希望國家能降溫降費!理想的降費標準是每公里0.15角 0.2角!方便了全民自由出行,這樣一來就可以取消節假日免費通行導致的全民集中出行的擁堵狀況,利大於弊。
說日系車不好?怎麼個不好法?自駕出行,最好的是車子省錢省心不淘神,最怕的是前不巴村後不著店,車子突然就發不著不走了。車的安全性與駕乘都不錯,操控也是個好,日系車的優勢突顯。雲南山高坡險,日系車能行,省錢省心省事,可靠。
雲南綠勸馬鹿塘杜鵑花海景區,杜鵑花正在盛開著,怒放著,十分壯觀,我去年就自駕鈴木車前往觀看,今年又自駕前往,十分信懶日系車,操控好,駕乘舒適,省錢省心可靠安全。
在中國,由於豐田車的標志有一點像水牛的頭,加上豐田車質量好又省油,所以很多玩車的人又把豐田車叫做「牛頭」車。從90年代開始陸續有人進藏,由於西藏的自然風光實在太美麗了,讓人們心馳神往。到後來去西藏被很多旅行的人認為是「治病」,甚至幾年沒有再去還會「犯病」。 需要再一次「治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去了很多次西藏的原因。而正是不斷去西藏中,大家發現進口車中唯獨豐田車基本上非常難得出現故障。而很多歐洲進口車,甚至很多名車都經常趴窩。
中國人有一句話: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豐田車,目前確實是非常適合去高原自駕的一種車。
陸地巡洋艦動力總成無論6缸8缸用了幾十年不變,技術成熟,加92或者更低油品都可以,電子設備簡單所以故障率低
國人洋奴思想作祟。本人三次單人駕車進藏,其中一次到達阿富汗邊境的瓦旱走廊,拉薩往西一千多公里,開同一輛車。國產,車齡十二年,除補了幾次胎,沒發生任何故障。在東海至霍爾果斯口岸的拉力賽中也沒被進口車扔下。真的是好。
日本車好不好用自己能看到,網路上說的東西能信嗎?
日系車質量好不好暫且不說!不用日系車進不了西藏?另外,誰說的必須配一台豐田保障車?我朋友一台帝豪一路暢行無阻,並且還看到qq都可以進藏!
退一萬步講,就算日系車質量再好,本人這輩子也不會用!
愛國也好,抵制日貨也罷,不是看你怎麼說,而是看你怎麼做!
⑧ 跑山道是日本車快還是超級跑車快
日本車車身較小,加速快,一般為四驅,操控靈活。玩山道主要是看操控吧。
超級跑車車身底,懸掛較硬,車身流線性強,趨向極速。
美國肌肉雖然馬力大,但車身較重,前後軸距較長,操控難,不適合山道。
還有我覺得跑車的抓地力沒有日本車的抓地力好,可能是因為車身重量的問題吧,慣性太強。容易沖出去
拉力賽都是小車吧!車身輕,加速快,靈活,抓地力強。
玩山道主要是看操控吧,
還有超貴的跑車,只有超級大款和傻子才會用它去飈山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