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的名言有哪些
Ⅰ 日本戰國時期的名人名言和軼事
其實日本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一樣名人輩出
有很多 戰國時期
1德川家康
1560年桶狹間之戰,織田氏大敗今川氏,今川義元陣亡。從此德川家康擺脫今川氏而獨立,1562年與織田信長結成同盟,開始全力經營三河。由於竹之內波太郎等人的支持以及各寺院的煽動,激起了1563年三河國全境的一向宗起義。經過他近半年的征戰,最終用攻心的方法瓦解了起義,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這時已在三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的德川家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1570年他聯合織田信長在姊川打敗淺井氏、朝倉氏,史稱「姊川之戰」,此後率軍攻克遠江的曳馬野,並將治所遷往曳馬野(遷移居城時已改名濱松)。但這時武田信玄也想奪取全國政權,為掃清進軍道路上的障礙,屢次出兵遠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傾甲、信、駿三國之兵三萬五千人意圖進軍京都,但途徑德川家康的三河國。德川家康聞訊率自己所部五千人及織田信長援軍三千餘迎戰於三方原。此戰便被稱為「三方原合戰」。由於雙方兵力懸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籌,結果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援將·平手凡秀戰死。此戰德川家死傷一千六百餘人,其部下分四批陸續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信玄軍兵力,德川家康本人遂逃回濱松。此役德川家康雖然打了敗仗,但武田信玄卻十分佩服德川軍的勇猛頑強。武田信玄的猛將馬場信房(又稱馬場信春)事後對信玄說:「看了三河軍的屍體,面朝我軍倒下的都是臉朝下,面向濱松倒下的都是臉朝上,這說明這些士兵都是向前沖殺時戰死的,因想逃跑而被處斬的一個也沒有。」據說德川家康就是經過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聲。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與武田氏對抗,一面加強領內建設。1575年5月,武田信玄死後繼承了武田家的武田勝賴率一萬五千人攻打奧平信昌率五百人駐守的長筱,德川氏聯合意欲一口氣掃平武田氏的織田氏於「長筱之役」大破武田勝賴,1581年陷遠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驅逐出遠江。翌年隨織田氏滅掉武田氏,領有駿河。
1582年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信長一死,圍繞政權落入誰手的問題各大名之間展開了激烈斗爭。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堺市(又稱「堺港」),因急取近道需經伊勢返回三河,期間由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等護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難。
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後,發現中央的實權已被豐臣秀吉奪去。為了積蓄實力准備將來與豐臣秀吉分庭抗禮,他更加堅定了東進的決心。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同時把手伸進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南信濃五國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
當時東海道地區兵農分離進行得很緩慢,還沒有像大內氏和北條氏那樣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還緊密地聯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須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鑒於這種情況,德川家康當時對所屬家臣一律採取給予封地的形式,通過土地這個紐帶來控制家臣。
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上總介(織田信長)。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歸蝶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
2、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此時原名松平元康改名)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准備與齋藤氏開戰,家康也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等必要,與信長利害關系一致。於是雙方在1562年,締結了清洲同盟(=織德同盟)以鞏固背後。
4、美濃攻略
信長於桶狹間之戰後,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領主的齋藤義龍。義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1561年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戰上取得優勢。1564年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井長政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制。
1565年信長和伊勢的北畠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該條件是「信長次男織田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畠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所支配,信長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畠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則為信長信雄聯軍所擊敗。
信長對伊勢的神戸具盛亦采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織田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具盛被軟禁。
1566年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即一夜城),並以該城為據點。(但墨俁城的實態眾說紛紜,亦有懷疑該城於實際上是否存在的論點)。隨著西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半兵衛等)、其它如蜂須賀正勝、前野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33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採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
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5、上洛
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為三好氏的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復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著三好氏擁立義輝的表弟足利義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
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義昭在看不到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7月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為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信長讓嫡男信忠與信玄六女松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系,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接著9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信長上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游擊戰。見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了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它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筱原長房等人也投降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擁立足立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義昭勸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
1569年1月,趁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共謀襲擊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六條合戰)。信長在大雪中堪稱神速的行軍,僅用2天援軍就抵達京都(當時從岐阜到京都需歷時3天),而在信長抵達前,由於淺井長政援軍與明智光秀的奮戰擊退了三好齋藤軍。
1月10日,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信長進攻。春景投降後,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處刑之。同一天,信長在堺市拿出2萬貫的矢錢(軍用金),要求商人們服從織田家。此動作讓堺會合眾(商人們)原先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信長,在三好三人眾為織田軍擊退後,臣服於信長。
此時,開始對伊勢的侵攻,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翌年(1569年),伊勢國司的北畠具教亦投降,將次男織田信雄送往北畠氏為其養子。如此一來,信長成功地擴大於畿內的勢力。
6、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1569年,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義昭與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
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的同盟,並與盟友的德川家康軍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時,北近江盟友、淺井長政於背後突擊織田德川連合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負責斷後的殿軍豐臣秀吉(由藤吉郎改名之)、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
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布了打倒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為對抗包圍網,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戰(姉川之戰)。苦戰突破了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15段備的13段後,終於擊潰淺井朝倉連合軍。1570年5月6日,曾有杉谷善住坊鐵炮名人試圖暗殺信長未遂。1573年善住坊被捕後遭處刑。
1570年8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信長本隊在攝津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歷寺等連合軍3萬進攻近江坂本,抵抗連合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為此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布陣於比睿山抵抗信長。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信長也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布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與淺井朝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長在發出數次的避難勸告後,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睿山延歷寺(延歷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因此信長這一行為為眾多佛教人士怨恨,並且送予他"第六天魔王"的稱號)。據傳此行動是為了對延歷寺協助淺井、朝倉軍的報復。
1572年7月、信長嫡男奇妙丸(日後的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連合軍之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斗。但戰況開始往信長有利的方向展開、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信長。
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起軍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了抵抗。
但在武田軍武將秋山信友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城主的遠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遺孀岩村殿(信長的叔母)將信長五男坊丸(日後的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以女城主的身份抵抗來軍,但秋山信友對岩村殿使出結婚戰術。實際上岩村殿的女兒雪姫和武田勝賴結婚生下武田信勝,岩村殿跟武田氏也可說有姻親關系。因此關系,岩村殿和秋山信友結婚並開城投降、把坊丸做為人質送往甲斐、東美濃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
而德川領地的德川軍於一言坂之戰為武田軍大敗、接著連遠江、三河諸城都一一陷落,陷入了戰況不利的狀況。信長為挽救戰況,送出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等3千援軍給家康、但在12月遠江三方原之戰中織田德川軍為武田軍大敗,平手泛秀等人戰死、信長陷入困境。
到了1573年,武田軍從遠江開始進攻三河、2月開始攻擊三河的野田城,將軍足利義昭在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協助下舉兵呼應信玄的上洛行動。東西面受敵的信長再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4月5日經由正親町天皇所出的勅令得以和義昭和解。接著4月12日,信長最大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也有一說是武田信玄被德川軍於野田城狙殺而死,不過通說為信玄病死),武田軍因此返回甲斐。
7、包圍網崩壞
由於信玄死去,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接著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遭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7月28日,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後,正式實現。
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擊敗。同月、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長政父子,並打敗了淺井氏。在此時,帶回了嫁給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戰死。
11月、河內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義繼於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信長。
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信長所擊敗。
8、長島一向一揆
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後,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的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著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美濃。信長決定與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沖突而撤退到岐阜。
3月、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麝待(一種高級香料)。據言,這是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信長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系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7月、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巧妙的戰術下,取得擊敗信長同父異母的哥哥織田信廣等戰果。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甚至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信長亦接受之。然而信興、信廣等備受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信長下令鐵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份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時信長之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
接下來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攻破之。此時,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9、長筱之戰到進攻越前
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1萬5,000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城長筱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筱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8,000兵會合。
擴大為3萬8,000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布陣於設樂原。接著5月21日,織田德川連合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筱之戰)。在此戰中,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葯時間的三段擊戰法。(有一部份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衛了長筱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昌。
前年,信長派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桂田長俊遭奪取了越前的本願寺門徒殺害,之後門徒們開始內部分裂。1575年1月、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的國土。接著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視此為好機會的信長在長筱之戰結束後,8月行軍前往越前。
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1萬2,250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
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無。真想讓你看到此景」。
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著。寫著:「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
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言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法則。
10、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1575年11月4日、信長敘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衛大將。
11月28日、信長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於原則上隱居。只是信長仍然處於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立場。
1576年1月、信長於琵琶湖湖岸,開始親身指揮築立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爛的安土城。據言天守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教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贊嘆:「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信長把岐阜城讓給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信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進天下統一。
1576年1月、與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著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坂、但於葦原之戰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
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萬5,000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斗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
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水軍800艘出現並擊敗了織田的水軍(木津川之戰)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葯搬入石山。
此時人稱越後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信長敵對。信長與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敵人,於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後、謙信為信長一再地與宗教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因此於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信長的對立。以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信長在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讓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信長。只是形式,並在形式上維持和睦,信長從紀伊撤兵。
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3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1萬8,000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信長知道戰況後,為避免與謙信正面沖突,返回了安土。
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信長的困境,與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信長從加賀撤兵、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久秀。但在對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
10月在擊敗久秀後,在丹波龜山城抵抗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謙信沒有子息,於是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11、織田方面軍團
•北陸方面 柴田勝家軍團
•關東方面 織田信忠軍團(瀧川一益軍團)
•畿內方面 明智光秀軍團
•中國方面 羽柴秀吉軍團
•四國方面 丹羽長秀 織田信孝軍團(1582年結成)
•對本願寺方面 佐久間信盛軍團
•東海道制壓 德川家康
3豐臣秀吉 竹中半兵衛 武田信玄 上杉謙信 真田幸村
還可以了解一下伊達政宗 明智光秀
4 阿倍仲麻呂 菅原道真 坂上田村麻 呂聖德太子 源賴朝 源義經
足利義滿 是戰國之前的名人
5 近代 近代政治家
坂本龍馬
勝海舟
大久保利通
西鄉隆盛
木戶孝允
伊藤博文
福澤諭吉
田中角榮
近代文學、藝術、科技名人
夏目漱石
川端康成
大江健三郎
江戶川亂步
黑澤明
村上春樹
東山魁夷
野口英世
日本的著名高僧—圓仁法師
都可以去了解
Ⅱ 面對日本侵略的名言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戰守土之責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Ⅲ 抗戰片經典台詞
抗戰片經典台詞
抗戰片經典台詞。相信大家對抗日戰爭片並不陌生,我們的國家拍了很多抗戰片,抗戰片裡面的經典台詞也令我們記憶猶新。那麼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下抗戰片經典台詞的相關內容。
抗戰片經典台詞1
1、《血色湘西》中瞿先生罵小日本的經典台詞:
什麼叫先進,什麼叫優秀,什麼叫平蠻攘夷!什麼叫推行王化!我來告訴你吧!我怏怏中華,自古以禮儀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暴戾欺人,何曾以強凌弱!你剛才講過,你們日本曾在千年以前就向我中華來學習,因為我們比你們先進,比你們優秀,可那時候,我們先進優秀之中華,來掃除你們這些垃圾,來消滅你們這些廢物了嗎!沒有。我們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導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後,愚昧無知而將其視為可欺可壓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開國門,大張教化,我之先進,我之優秀,任爾學之!你日本蕞爾之邦,蠻夷之地,才得以有了文字,有了衣冠,才有了禮數,才學得了三分人樣!這才是我中華推行的王化。再說說平蠻攘夷,是,我中華興兵動武也在所難免,可那也是蠻夷跳梁,先擾我疆土,一如今日,你們日本侵我家園,殺我同胞,我中華奮起抗爭,這才是真正的平蠻攘夷,這才是為真正的佳兵者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你現在應該明白了吧,王化是什麼,德化也,何謂德,道義二字,可惜啊,可惜你們學不會,三分人樣還沒學出來,七分獸 性卻根深蒂固!
聖人之言怎麼到了你們日本人的口裡,就變成了燒殺搶掠,野蠻兇殘的遮羞布。鐵蹄之下,我中華大地已是屍橫遍野,血流漂杵啊。以你們這般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禽獸,也配談先進,也配談優秀,也配談平滿攘夷。也配談推行王化嗎?不!你們根本就不配做人!你們什麼也不是!
瞿先生的這席話,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殘酷、無人道的侵略本質,也就激怒了那個日軍指揮官,所以最終瞿先生被他殺害了。
2、《中國兄弟連》中唐庄老大爺罵小日本的經典台詞:
我華夏也曾有過漢唐盛世,大唐時我華夏國民是如何與爾等交往的,何時失了禮數!爾等的衣物茶書,哪一樣沒有我華夏風俗的印記,你我是交好的友邦啊!看爾等今日仗著西洋人的法度利器,竟把厚德友邦當成了牛羊一般地宰割啊!
如此作為非但毀了千年情誼,也寒了我華夏百姓的心哪!我華夏百姓數以億萬計,你殺得過來嗎!日本國不過是彈丸之地,竟與鄰邦結下了如此的仇恨。日後,你們的子孫,如何再去結交天下眾生!誰還——信得過你們哪。後生,記著太爺的.話:今日我唐庄雖遭滅族之禍,不過是舉庄一死,爾等的作為卻為後人留下了永世難洗的罪過!我華夏有發達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以我華夏以德報怨的本性,未必會和你日本國尋仇。但是你記住了!如果爾等子孫仍舊不改這禽獸不如的作為,天!會滅了你這幫畜 生!劇中唐庄老大爺殉難盡節前的一番大義之言最有民族氣節,最有見地,中日本是友好鄰邦,日本侵略者的行徑只會令友邦寒心,令後代難交國心,以德報怨的中華民族會與誠懇懺悔的友邦重修舊好。
抗戰片經典台詞2
抗戰的經典語錄
1、硝煙裊裊戰場上,朱德帶領戰士們與敵人激烈抗戰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深深地震撼我的心靈。
2、炮火轟鳴,硝煙彌漫,遮雲蔽日,慘不忍睹;絕地反擊,放手一搏。
3、兩方交戰,必有死亡。本可以和平友好地相處,卻因為政府之間的矛盾導致雙方成為敵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花樣的年華,火樣的青春,就這樣被戰火拖曳到前線,拖至不歸之路。
4、在這月明風清的日子裡,戰爭的炮火響徹雲霄。
5、這次轟炸,共炸死無辜平民1742人,炸傷1873人,炸毀及燒毀的房屋財產難以計算。
6、戰爭,從來都不會使正常而富有正義的人們感到舒心愉悅,只會使他們在驚心動魄之餘承受著巨大的苦難。
7、旌旗獵獵,戰鼓雷鳴,虎狼之師;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
8、可憐盧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9、眼見時鮮血染紅了戰袍,耳聽見戰鼓鳴鳴、吶喊聲聲,那沉悶的鼓點正是在後方家人盼戰士歸來的心啊!刀劍聲在耳邊遠去。
10、他們展開了驚心動魄的對攻戰,盟軍一浪浪的攻勢餘波未盡,德軍又如颶風般狂卷而至。
抗日戰爭經典語錄大全
1、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2、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3、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4、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 —— 大仲馬
5、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6、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抗戰名將宋哲元
7、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愛國將領 馮玉祥
8、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東北抗聯英雄趙尚志
9、放膽白山驅日寇;忍悲黑水滅夷蠻-東北抗聯英雄趙尚志
10、南山峨峨,生者百歲;天風浪浪,飲之太和-朱德
Ⅳ 關於抵抗侵略者的詩句
1. 關於反抗外族侵略的名言詩句有哪些
1. 1.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1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 關於反抗外族侵略的名言詩句
1.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間諜內森·黑爾在被英軍俘獲英勇就義前曾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我惟一的遺憾,就是只有一條性命可以獻給祖國。」
2. 1776年9月22日,在靠近達夫·塔弗恩的一個炮兵營地里,黑爾被處以絞刑。臨刑前,黑爾說出了那句傳誦至今的話:「我惟一遺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
3. 《過零丁洋》《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抵抗外敵侵略的名言警句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國.楚.屈原《國殤》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4. 毛澤東面對日本侵略寫得關於反抗的詩+翻譯 謝謝
四言詩祭黃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中華民族之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後土。
尚饗。
5. 關於抗擊外國侵略者的英雄故事
你好:在這我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這是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夠幫助帶你。
幾十個英雄事跡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虎門銷煙的欽差大臣--林則徐。林則徐寫過這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個詩句的意思是說:只要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我敢於出生入死,絕不為了個人的禍福得失考慮。詩句顯示出了林則徐強烈愛國精神和林則徐以嚴禁鴉片並敢於跟英國侵略者進行堅決斗爭名垂青史。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表明了兩點。第一點是: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表明了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第二點是:堅定了中國人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決心。而這件事卻引起了鴉片戰爭的開始。道光皇帝被嚇壞了,就命令林則徐去跟外國侵略者商議。林則徐修好橋以後,道光皇帝還不決定寬減他的罪行,還叫他去伊利充軍。在充軍途中,林則徐對自己所受的委屈毫無怨言,他一心想的還是國家的安危。他寫詩說:「餘生豈惜投豺虎,群策當思制犬羊。」意思是說:我個人的前途不足惜,應考慮的是如何去制服外國侵略者。他這種豪邁的愛國主義情懷,實在令人欽佩。這本書給我的感想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國,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為捍衛祖國的尊嚴而獻身,這歷來是最光榮最崇高的精神。這樣的人,也是最受人們尊敬和熱愛。《愛國英魂》這本書寫的是關於我們以前的一些革命先烈和一些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的人。愛國,包含著極為廣泛的內容。愛國者遍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裡,絕不止介紹的那幾十位,他們這是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我們要以書中這些代表們為楷模。當我讀完這幾本書的時候,心中一定會升起一股熱情,一股使你激動催你奮進的熱情。那麼,我又將如何認識這股熱情,如何引異這股強大的熱情呢?你說是吧。
謝謝,請採納。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請追問我,謝謝。
Ⅳ 面對日本侵略的名言
抗戰名言篇一
《抗日名言》
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3.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4. 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 —— 大仲馬
5.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6.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抗戰名將宋哲元
7. 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愛國將領 馮玉祥
8.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東北抗聯英雄趙尚志
9. 放膽白山驅日寇;忍悲黑水滅夷蠻-東北抗聯英雄趙尚志
10. 南山峨峨,生者百歲;天風浪浪,飲之太和-朱德
Ⅵ 日本的名言
日本的名言
1、人生僅一世,而流芳則千年——日本
2、哪天想做,哪天就是吉日——日本
3、姑娘個個好,壞老婆從哪裡來?——日本
4、裝鯡魚的桶總有鯡魚味——日本
5、柳枝不因刮風而折斷——日本
6、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日本
7、討飯三年,官都怕做——日本
8、不要用別人的刀為自己立功——日本
9、淺灘海浪高——日本
10、船老大多了,反把船推上山——日本
11、沒有黃鼠狼的地方,貂也擺架子——日本
12、沒有好騎手,良駒也慢——日本
13、膽小鬼總覺得黑暗中影子,也會發生可所的響聲——日本
14、對勞動者來說,五十個今天勝過一百個明天——日本
15、華中之王是櫻花,人之精華是勇士——日本
16、領頭人多反誤事——日本
17、即使完人也有七個缺點——日本
18、買賣賺錢,總得三年——日本
19、專拿萬金油治病的醫生不是好大夫——日本
20、謬誤行得通,真理就行不通——日本
21、只要你追求真理,真理就會你胸中燃燒——日本
22、哪裡的話講得多,哪裡的事就做得少——日本
23、追蹤著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日本
24、眼睛比嘴還會傳情——日本
25、離開樹的枝子不再盛開鮮花,打碎的鏡子不再映出人面——日本
26、眼是心靈的鏡子——日本
27、月有雲遮,花有風吹——日本
2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29、只扇動一隻翅膀是飛不起來的——日本
30、近而看不見的是睫毛——日本
31、喝到故鄉水,想起故鄉人——日本
32、勤勞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日本
33、一千隻麻雀叫起來,也沒有一隻鶴響——日本
34、弘法大師也有筆誤之時——日本
35、反對恩師是件痛苦的事,但是我們的責任維護真理——日本
36、官多難斷案——日本
37、用卑鄙手段得來的財富,將像煙消雲散一樣很快消失——日本
38、誰不向前看,誰就會面臨許多的困難——日本
39、鄉音是一地的標志——日本
40、人不能永存,流芳百世就是幸福——日本
41、月亮上的黑斑比月光更醒目——日本
42、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日本
43、有一技之長的閑不著——日本
44、不義之財攢不住——日本
45、茄子花朵朵結果實,父母話句句是真話——日本
46、精一技者通百路——日本
47、對於事業,怠惰是最危險的災難——日本
48、綠葉是眼葯——日本
Ⅶ 歷次列強侵華戰爭名言
英國鴉片戰爭之前,說我們象瓷器,美麗而易碎。
火燒圓明園,侵略者說,我們一腳踏進天堂,一腳踏進地獄。
義和團,他們說中國人極度的野蠻不開化,但是清楚這樣玩命送死,不是因為真的篤信什麼宗教。
日本人對談判的李鴻章說,我們餓的狠了,來不及嚼,立即就要吞下去。
日本人說欲征服世界,須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須先征服滿洲。
西方人經常討論中國人是不是野蠻人,說我們不衛生,不禮貌,不好客,不文明。。。反正有幾十個這樣的詞,都是我們該死的原因。
英國人到現在都說鴉片戰爭是貿易戰爭,是為了讓不聽話的中國人學會服從國際貿易規則。至於那個鴉片,只是數量不大的一種麻醉葯品。
義和團以後,未能分裂和瓜分中國的列強哀嘆,西方任一個國家無此腦力與體力,對付地球人口之四分之一。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俄羅斯恆覺恥辱,因為打敗他的居然是黃種人小國日本,日本則認為這是日本給亞洲做出了打敗白人的榜樣,增強亞洲的自信(記著這話吧,亞洲被日本侵略和統治,是頗能增強自信的)。
有些殖民者在中國開工廠,僱用的工人活得很苦,他們給國內寫文章:我可憐這些小東西,甚至感到有些不忍心這么虐待他們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