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為什麼不廢日本天皇
Ⅰ 二戰日本戰敗後,為什麼不把天皇給滅了
這是麥克阿瑟出於改造日本的考慮
當時他的考慮就是天皇的存在,還是有助於維持穩定,但是要改造日本,要把天皇的無上權威破除掉
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保留了天皇
在美國的壓力之下,澳大利亞原先提出的將天皇作為戰犯起訴的計劃被迫取消
Ⅱ 二戰日本投降後,為何天皇還能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
因為日本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神權主義國家,人們對於天皇制的觀念是比較堅守的,再加上美國及盟軍總司令並沒有對日本天皇制的提出過多的要求,所以說,日本天皇制也就在日本民眾和官員的要求中保留了下來。而日本天皇制的保留與原來的舊天皇制有所區別,在這場保留天皇制的行動中,日本當時的裕仁天皇一再向外強調,日本天皇不是神是人,而他的發言中卻隱晦的表示自己仍然是神的後裔。
但之後日本擁護天皇的成員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的發展期間,對於日本天皇制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他們通過自主修改憲法等一系列手段,將新的就天皇制又增加了許多舊時的色彩上去,使得天皇制又慢慢的發展起來,到了如今天皇之已經幾乎發展到以前的程度差不多了。它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種象徵,是國家統一的一種象徵。
Ⅲ 日本是首相執政,為什麼還會允許天皇的存在而不廢除
因為天皇已經不再是權力的象徵,他是日本民眾心目中信仰的象徵,是神一樣的存在。而且日本國家的最高象徵就是日本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的地位甚至比生命都要崇高。
雖然現在在日本政壇權力最大的是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日本首相,但是,日本天皇一直就是日本國家最高的象徵。首相掌管內政外交軍事,只是有時候現在日本天皇還偶爾的負責出使他國的一些職責。但是,由於天皇在二戰當中是日本頭號的戰犯,因為那個時候天皇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只是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且天皇也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權力。
Ⅳ 日本天皇為什麼被幕府奪權500多年而不被廢
這道理說簡單也簡單。
中國居大陸,民族關系相對復雜的多。
始皇一統中華後,將天下認為他一人之天下,故天下乃人定而非神定。
始皇後,世人皆認為天下乃始皇之天下而非二世之天下,故取而代之。
漢之後,「君權神授」再次確定,王莽、魏、晉不敢公然奪帝,均採用禪位方式,貌似合法,實為篡位。
晉之後,外族南侵,他們可不認皇帝乃天定,故後世均為胡漢交替執政,或並存。
從晉後中國歷代朝代更替可見一般。
晉(南北朝)、隋(禪位唐)、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
從上面可看到,自漢後,漢族內部政權的更替均為「合法禪位」,可見「君權神授」的威力。
非漢族政權入主中原,最初都不受「君權神授」思想的約束,都以武力奪之。
小日本「君權神授」思想比漢人還要根深蒂固,又獨居孤島,極少受外族沖擊,因此即使幕府當權,天皇被架空,也不敢輕易篡位,又由於沒有受外族破壞性沖擊,因此帝製得以一脈延續。二戰後,也就是考慮到日本國民的這種思想,為便於管制,美國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
Ⅳ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何不把日本的裕仁天皇處決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為何不敢殺裕仁天皇?這個問題一直是個謎團。除非美國什麼時候解密二戰的相關檔案,否則將永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的最大謎團之一。
鑒於二戰時美國在同盟國及亞洲戰場上的強勢地位,是故,由盟軍發起成立的遠東軍事法庭,也由美國人起著主導作用。這也導致了遠東軍事法庭沒有審判裕仁,並將他排除在應該嚴懲的戰犯之列的主要原因。這就是現實世界的強權政治,弱國無外交。按理說,作為發動侵略戰爭的頭號戰犯,理應為他的殘忍行為付出代價。但由於當時的舊中國太過羸弱,因此才使得曾經讓中國人民飽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頭號戰犯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審判,
Ⅵ 二戰後的日本天皇為什麼沒有受到懲罰
內部原因:因為是天皇,所以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上武士道精神,他可以使軍部「心甘情願」的當自己的替罪羊而自己免於懲罰。 外部原因:1.君主立憲制是比較「落後」的國家體制,當時美國幾乎享有日本二分之一的掌控權,你希望日本是走「落後」的君主立憲制,還是進化為較「先進」的聯邦制抑或是其他的體制呢? 2.天皇是日本最重要的實體和精神領袖,日本雖然戰敗,但其實力並沒有完全瓦解,美國也被日本自殺式的進攻嚇怕了。要是把日本惹急了,日本就算只剩一個人也會和美國硬拼到底的,要知道武士道在當時的日本可是很盛行的。 最直接的原因你看完當時的事情發展就知道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戰詔書》的播出向日本民眾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部分民眾、一些受害國、國際仲裁機構乃至裕仁本人都認為天皇對戰爭應負起責任。日本國內一些進步群眾團體的領袖以及部分深受戰爭創傷的同盟國呼籲:裕仁作為戰爭期間的國家元首是發動戰爭的元兇,理應作為頭號戰犯接受國際法庭的審判與懲罰;並再三提出應廢除日本天皇制,改變日本現存的政治體制。為清演算法西斯餘孽,重建世界和平與公正,戰後在東京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澳大利亞法官威廉·維著作為軍事法庭的審判長也認為:「如果不審理天皇,戰犯一個也不能處以死刑。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他應在國內或國外受到拘禁。」甚至裕仁本人也感到理虧,難以面對憤怒的世人,他覺得應理所當然地負起戰爭的所有責任。 於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便決定了裕仁天皇的命運,世界歷史也添上了幾許神秘的色彩。1945年9月27日上午9時,裕仁頭戴大禮帽,身穿燕尾服,親自正式地晉見了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當時這位聲名顯赫的將軍是盟軍駐日本佔領軍的最高官員。在這次具有特殊意義的會見中,裕仁表現得體、態度坦然,勇敢地承認「對於日本政府的每一個政治決定和軍事行動……我是惟一的責任者」。也正因如此,裕仁天皇給麥克阿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若干年後這位上將回憶起裕仁時曾說:「在當時,我感到我面對著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有素養的人。」作為盟軍駐日佔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示裕仁否定日本註定統治世界的「大東亞」觀點,維護世界和平,肅清國內黷武精神,另外否定天皇的神聖性,天皇由神回歸為人。裕仁都一一照辦。 在通盤考慮美國國家利益和盟軍面臨的形勢後,麥克阿瑟在向總統杜魯門的匯報中聲稱,「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為戰犯逮捕」。因為基於長久以來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對日本民眾的影響,保留天皇有利於幫助盟國佔領控制日本。根據麥克阿瑟的建議,並考慮到政治上的需要,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員以表決的形式作出了裁決:凡涉及到日本天皇的各類起訴,均不予受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基於國家利益及全球戰略的考慮而給日本天皇的一塊「免死牌」。 第二年4月3日,遠東委員會決定對天皇不予起訴。 6月18日,遠東審判首席檢查官基南在華盛頓宣布對天皇不以戰犯論處。 與華盛頓相呼應的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通過決議:「不追究天皇及皇室。」
Ⅶ 麥克阿瑟將軍為什麼不敢廢掉日本天皇制,並且殺死天皇
日本皇室就是因為美國許諾保留日本天皇制才投降的, 所以美國不可能隨意廢除天皇.
更重要的是, 二戰結束時, 日本國內共產黨勢力有點活躍, 所以美國擔心如果廢除了天皇, 那麼日本就會暴發社會主義革命. 而美國作為外族是肯定不能長期統治日本的
Ⅷ 二戰後日本為什麼能仍保留天皇制
「天皇制」之所以得以保留,除了國內對天皇根深蒂固的信仰,美國在其中也起了不小作用。
在戰後的遠東軍事法庭上,多次批准宣戰的日本帝國統治者裕仁天皇始終沒有現身。而美國作為處理戰後對日問題的主導國家,卻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美國人當時發現,日本傳統的政治文化資源——天皇制,及特殊的政治角色——天皇,在日本的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以保存天皇制為「誘餌」,促使日本投降,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美軍傷亡,而日本也迫於形勢壓力和迎合美國人的心態,由天皇來宣布投降,這就為戰後保留天皇製成為可能埋下了伏筆。
日本投降後,美國又依託天皇的精神權威,達到保持日本社會秩序穩定,進而順利實現對日佔領的目的。於是將天皇塑造為戰後日本民主主義「引領者」的形象,為其在日本傳播美式民主主義理念、有效地佔領和管理日本鋪平道路。同時又將天皇的地位界定為「象徵性」存在,僅僅具有從事國事行為的權利,剝奪了天皇在明治憲法下的一系列軍政大權,由此舒緩來自美國國內及盟國方面要求廢除天皇制的輿論壓力。美國又將代表君權主義的天皇制與民主主義嫁接起來,旨在將天皇塑造為推動戰後日本民主化進程的核心人物,減緩來自保守層要求提高天皇在憲法中地位的阻力。
另一方面,美國對日政策的主要設計者喬治·凱南也說:「面對一個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個有名無實的中國,我們美國人會感到相當的安全,但一個有名無實的中國和一個真正敵對的日本對我們的威脅,已經為太平洋戰爭所證實,一個敵對的中國比一個敵對的日本更糟,然而,共產主義在大部分中國的勝利,必然增強日本共產主義的壓力……獲得成功,那我們面臨的日本將顯然是一個敵對的日本。」美國人的意圖之一,就是防止共產主義,將日本改造為友好的「民主國家」、打造成窺視、牽制中國的「盟友」。
Ⅸ 日本天皇家族2000年屹立不倒,二戰失敗後,為何能依然保留至今
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會發現,基於血緣等因素而建立起來的家族是普遍存在的,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有一些家族就成為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存在。然而,無論是在東方社會還是西方社會中,都很難出現存續時間非常長的家族,在中國也有著「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但在日本社會中,卻有一個存續了千年而屹立不倒的家族,即使是在二戰失敗之後,這個家族仍然能夠保留下來,至今為止,這個家族在日本內的地位仍是無人可以撼動的。那麼,這個家族中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呢?為什麼它能夠傳承千年而不倒呢?
結語
從日本天皇的變遷歷史上就能看出,信仰對於人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說日本人民沒有如此堅定的信仰的話,那麼恐怕天皇家族也不能存在如此之久。在這種神話信仰的支撐之下,天皇家族也打破了傳統家族的發展限制,成為了一個存續千年而屹立不倒的偉大家族。
雖然說在現代社會中,日本天皇的神秘面紗早就被揭了下來,但由於其對日本人深遠的影響,因此,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日本人對天皇家族保持著崇高的敬意,而日本天皇家族也依舊是日本對外的唯一象徵。
Ⅹ 二戰後為什麼不把日本天皇作戰犯,若殺掉天皇結果怎樣
美國需要的是控制日本而不是毀滅日本,把日本全部毀掉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日本是萬死不足以平民憤,但對美國可不是這么回事,僅僅是二戰的對手而已。
要控制日本,就不能廢除天皇,更不用說殺掉天皇,天皇制度是目前世界上還存在的歷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度,在日本人心中天皇是神一般的存在,美國善待天皇就可以迅速安撫民心,掃清日本國內的逆反情緒,這是將日本打造成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前進基地這一目標的必要前提。
戰犯太好找了,以日本人的德性,你不去抓,都有一坨軍人切腹,已經足夠向各戰勝國交待,但是天皇是萬萬不能動的,否則就是給自己找大麻煩,何苦為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買單?大家立場不同,換了我是麥克阿瑟,我也會這么做,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