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階上校怎麼樣
㈠ 日本軍銜是怎麼分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舊日軍軍銜等級,明治維新以後,天皇根據兵庫縣知事伊藤博文的建議,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分為 空軍軍銜 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大元帥為最高統帥銜,授予天皇。當時的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全權定陸海軍之編制及常備兵額,並宣戰講和及宣告戒嚴,凡有重要之軍事,皆親裁之。 陸軍軍銜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決定廢監軍部,改設元帥府為最高的軍事咨詢機關。元帥府配備元帥若幹人,由日本天皇就陸海軍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擔任軍事顧問及檢閱陸海軍等任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止,日本共授元帥31人,其中,陸軍17人,海軍13人。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宮、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於校官,准士官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軍軍銜等級,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重建 海軍的軍銜 的日軍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幹部軍銜包括將、佐、尉官3等。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將一相當於上將,將二相當於中將,將補相當於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軍1970年增設了准尉,1980年又增設了曹長(即軍士長)。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6等18級。 日軍上將是最高軍銜,授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陸、海、空三軍參謀長;陸軍各軍長、海軍艦隊司令、空軍航空方面隊司令為中將;陸軍師長、海軍隊群司令、空軍戰斗航空團團長為少將;陸軍師參謀長、團長,海軍艦長、空軍戰斗航空團副團長等為上校;陸軍副團長、海軍副艦長、空軍飛行隊長為中校;陸車宮長為少校;陸軍連長、海軍分隊長、空軍中隊長等為上尉;陸軍排長、海軍分隊長、空軍小隊長為中尉和少校。
㈡ 日本軍銜怎麼稱呼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宮、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於校官,准士官相當於准尉,下士官相當於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㈢ 日本當年的大佐相當於我國軍隊的什麼軍銜
“聯隊”是二戰日本陸軍單一兵種的最大編制單位, 而其上所有的旅團、師團、軍、方面軍、總方面軍等建制,都可以視作諸兵種合成部隊。由此,認真研究二戰日軍陸軍將領隊伍,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1000多名日本將軍,都有擔任過步兵或者炮兵聯隊長的履歷。
也就是說,這些個大佐級參謀軍官可以制定戰略、策劃戰役和監督戰斗,滲透到日軍作戰的方方面面,遠比大佐聯隊長的破壞性要大。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元兇,罪行最嚴重的其實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進攻北大營的不過是日軍一個步兵大隊,而調動整個第29聯隊攻擊沈陽城的,正是假借“關東軍司令官”的名義的板垣。
什麼土肥原(大佐)、石原莞爾(中佐)、花谷正(少佐)雖然都是策劃者,但都不擁有調兵作戰權,而板垣征四郎的身份就可以,之後命令也得到了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的追認,於是我們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就開始了。同樣,板垣的前任河本大作,也是大佐軍銜,正是他策劃實施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大帥作霖。
在實施暗殺的過程中,河本大作可以從關東軍以外的部隊借調爆破專家、可以調動警備隊進行現場封鎖、可以准備敢死隊准備二次攻擊,甚至可以動用情報部門准確掌握張作霖的行程,一個大佐高級參謀的能量可想而知。而挑起“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這一批大佐或者中佐軍官,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大部分都成為了將軍,板垣就出任過第五師團長乃至陸軍大臣。
所以說,大佐這級軍官在抗日戰爭中扮演了極為重要和不光彩的角色,一般而言,完全可以成為淪陷區中型城市或地區的最高指揮官,也可以在日軍旅團、師團和軍級部隊的作戰中“當家做主”,是不容忽視的職務軍銜。
㈣ 日本軍銜的等級從大到小怎麼分
新日軍軍銜等級
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重建的日軍軍銜分幹部、曹士兩大類。幹部軍銜包括將、佐、尉官3等。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將一相當於上將,將二相當於中將,將補相當於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軍1970年增設了准尉,1980年又增設了曹長(即軍士長)。
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6等18級。
日軍上將是最高軍銜,授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陸、海、空三軍參謀長;陸軍各軍長、海軍艦隊司令、空軍航空方面隊司令為中將;陸軍師長、海軍隊群司令、空軍戰斗航空團團長為少將;陸軍師參謀長、團長,海軍艦長、空軍戰斗航空團副團長等為上校;陸軍副團長、海軍副艦長、空軍飛行隊長為中校;陸車宮長為少校;陸軍連長、海軍分隊長、空軍中隊長等為上尉;陸軍排長、海軍分隊長、空軍小隊長為中尉和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