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降雨是多少
『壹』 暴雨高溫等惡劣天氣侵襲日本多地,目前各地受災情況如何
2022年8月9日,日本東北部的青森縣和北海道有大雨。 據日本氣象廳稱,青森縣大鱷町上午1小時降雨量達到40.5毫米,13時30分左右,當地政府發布了5級最高疏散警報,要求當地5萬多名居民立即撤離。
這場暴雨突如其來的猛烈到來,讓人們驚慌失措。 新瀉縣和山形縣的居民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財產安全,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盡量避免涉水。 不在暴雨中心的居民也應時刻關注天氣並保持警惕。
『貳』 日本東京一年四季的氣溫分別是多少度
日本四季平均氣溫:春季6~14度,夏季19~26度,秋季20~27度,冬季6~13度。
日本位於中緯度,氣候溫暖。地處中部的東京,年平均氣溫攝氏15.3度。從日本列島北端到南端長達3000公里,所以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從攝氏 6度至攝氏22度。
雨水充足,年降雨量達1600~1700毫米。從早春至夏季的作物生長期,尤其是6~7月的梅雨季節經常下雨,每年夏秋兩季的幾次台風也帶來大量的雨水。
日本列島受有規律的季風影響,冬季寒流南下,夏季熱帶氣流北上。在這兩種氣流影響下,冬夏兩季各長達數月,而處於季風交替之際的春秋季,各為兩個月左右。
(2)日本最大降雨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日本氣候特徵
日本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位於南部的沖繩則屬於亞熱帶,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於亞寒帶。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月、7月(沖繩、奄美為5月、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
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二、日本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叄』 日大范圍暴雨已致多少人死亡
日本大范圍暴雨已致85人死亡。
日本連日來的大范圍暴雨引發嚴重災害,各地傷亡人數急劇上升,截至當地時間8日晚10時,死亡人數已升至85人,另有6人受傷嚴重,58人無法確認安全。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7日說,首相安倍晉三下令,「救人第一」,立即派出搜救力量。日本政府已經投入自衛隊員、警察、消防員合計大約4.8萬人救災,7日在首相官邸設立危機管理中心對策室,以加強災害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的聯絡和協作。
氣象廳方面說,這次強降雨的成因是兩股高氣壓對峙,導致降雨帶連續數天停留在這一地區上空,幾乎沒有移動。
截至當地時間7日深夜,除岐阜縣,其他地區的大雨特別警報已經解除。
但是,氣象廳預測8日局部地區可能持續暴雨天氣,告誡公眾對洪水和泥石流保持最大程度警惕。
來源:鳳凰網資訊
『肆』 日本的地理情況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日本的地形具有以下四個鮮明的特點。
( 1 )萬島之國
日本國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個大島和許多小島組成。根據日本海上保安廳水路部 2000 年公布的調查結果,日本共有海岸線在 100 米以上的島嶼 6852 個,如果加上海岸線在 100 米以下的島礁,日本大概真可以號稱「萬島之國」了。
在這些島嶼當中,面積在 55 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共有 48 個。其中,僅本州島 一個島嶼就佔全國總面積的 6 0% 以上。除了前述本州等四個大島外,另一個重要的島嶼是沖繩島,面積為 1201.3 平方公里。
( 2 )山多坡陡
日本列島上可謂群山疊嶂,國土當中約有 61% 是海拔 300 米以上的山地, 18% 是海拔 300 米以下的丘陵,二者相加將近占國土的 80% 。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脈有 21 座。其中,最高的是位於山梨、靜岡縣境內的富士山,它海拔 3776 米,山頂終年積雪,山勢巍峨挺拔,是日本人引為自豪的國家象徵。
( 3 )平原狹小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面積為 10000 平方公里,然後依次是石狩平原( 4000 平方公里)、新潟平原( 2070 平方公里)、濃尾平原( 1800 平方公里 )、大阪平原( 1600 平方公里)。關東平原是日本社會、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首都東京、全國第二大城市橫濱和川崎等大城市都位於這個平原。全國第三大城市大阪和著名的阪神工業區自然是位於大阪平原上,從而使這個平原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全國第四大城市名古屋和四大工業區之一——中京工業區則位於濃尾平原。此外,本州的新潟平原、富士平原,北海道的石狩平原、十勝平原,北九州的築紫平原也因其經濟發達而比較著名。
( 4 )「地災」頻生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不僅台風等「天災」經常前來光顧,「地災」即地震、火山噴發、山體滑坡、海嘯等地質災害出現得也比較頻繁。日本共有火山 270 余座,其中有 80 座左右是活火山。著名的富士山就是一座標準的圓錐形活火山,雖然已有近 300 年沒有噴發,但至今山上仍每天冒著白色水蒸氣 。 20 世紀 90 年代,長崎附近的雲仙、普賢岳和伊豆大島曾大規模噴發,給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
與其頻繁的火山活動相關聯,日本更是一個以地震多而著稱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全國平均每天有 4 次地震, 6 級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 1 次。東京地區每年僅有感地震就有 40~50 次。 1995 年 1 月 17 日,兵庫縣南部地區發生了 7.2 級地震,造成約 6400 人死亡 ,4 萬餘人負傷的巨大損失。發生於 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 , 更造成了死亡 99331 人 , 傷 103773 人 , 失蹤 43476 人的慘劇。
當然 , 日本的這種火山地震頻發的地質特徵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隨之產生的大量溫泉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
4. 河流與湖泊
日本是個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亞熱帶溫帶的氣候,使它的降水量很大,因而河流和湖泊的數量眾多。多山而且山勢陡峭的地勢則使其河流湖泊具有了獨具特色的景觀。
( 1)日本的河流的主要特點是:
a)流程短
日本最長的河流是信濃川,全長約 367公里。其次是利根川,全長為322公里。全國共有幹流流程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0餘條,其中幹流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僅有10條。
b)流域面積小
據官方統計,日本共有流域面積在 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河流有44條。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是利根川(16840平方公里),然後依次是石狩川(14330平方公里)、信濃川(11900平方公里)、北上川(10150平方公里),余者皆不足10000平方公里。
c)落差大
如前所述 ,由於日本地勢多山且山勢陡峭,山地與海岸之間的距離很短,河流從山地流出後很快流入海洋,加上日本雨量充沛,因而使河流的落差很大,水流湍急,激流和瀑布眾多。
d)水流量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別
日本各地四季分明,都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季節之間降水量變化顯著,因而使河流的水流量的季節性變化很大,有些河流夏秋汛期常常泛濫成災,而到冬季則往往水枯斷流。
( 2)湖泊
日本全國共有大小湖泊 600餘個,大部分分布在日本列島的關東、東北和北海道地區。其中,水面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四個,即:琵琶湖(670平方公里)、霞浦(約168平方公里)、撒婁瑪(猿澗)湖(約152平方公里)、豬苗代湖(約103平方公里)。
日本的湖泊多是火山湖 ,有的就是在火山的噴火口積水而成,因而具有小而深的特點。最深的田澤湖水深達423米。北海道的支笏湖和位於青森、秋田兩縣之間的十和田湖的深度也都超過了300米。
日本也有一些面積較大並且經濟價值頗高的湖泊,如琵琶湖不僅是滋賀縣和大阪、京都兩府的主要水源地,而且是全國最大的水產基地,其淡水魚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 50%以上,淡水珍珠也在全國久負盛名。
5. 氣候
氣候與國土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日本的 37 萬平方公里國土中大部分屬於溫帶,加之四面環海,因而基本上可以說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與中國等歐亞大陸國家相比,日本的氣候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 地區間差異明顯
由於日本的國土所跨緯度較長,從南到北狹長排列,地跨亞寒帶、溫帶和亞熱帶,而且各個大島上山脈眾多,地形復雜,加之經常受到季風和海流的影響,因而地區之間的氣候差異十分明顯。日本的氣象學家一般把日本國土分為以下三大氣候區:西部和西南部的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區、北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季風型溫帶針葉林氣候區、中部的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區。即使在同一個本州島上,面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面向日本海的「里日本」之間在氣候上也有較大差別:里日本冬天降水量大,多陰雪天氣;表日本則往往冬日晴朗,但夏天降水量大。
(2) 季節特徵分明
同我國一樣,日本至今仍使用二十四節氣,並在歷法上分別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開始。在天文學上,則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別作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端。日本春天的特點是陰晴變化頻繁,而夏季的特點則是高溫多雨。秋季「台風」和「晚霜」頻繁光顧。大雪是日本特別是北部日本冬季的獨特景觀。
(3) 降水量大
日本的年平均降水量約在 1800 毫米左右,九州東南部、四國南部以及石川、福井等縣的年降水量竟達 3000 毫米以上。而歐洲的年均降水量僅有 560 毫米左右,北美也僅有 640 毫米左右。秋田縣與北京的緯度相同,但其降水量是北京的 3 倍。
『伍』 簡評日本地理環境
1、位置及面積
日本位於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國土被海完全包圍,並無與任何國家的陸地相連。西面的日本海對岸是俄羅斯、北朝鮮及韓國,西南面的東海面向中國大陸及台灣,南面面向菲律賓海的美屬北馬里亞納群島。
2、地質
日本列島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相互碰撞,使得日本列島逐漸從海中突起。
3、地形
日本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小規模的山間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國,成為民居、耕種、經濟活動集中之處。山地面積占土地面積最大的四國,為79.9%,其次九州佔64.8%,本州有63.6%,北海道最低,為49%。
(5)日本最大降雨是多少擴展閱讀
氣候條件:
日本一年四季分明。五月至九月,熱帶氣流從太平洋趨向日本,加上黑潮、親潮在周邊海域交匯,為日本帶來悶熱、雨量充沛的夏季。標志著夏季開始的「梅雨」雨季從南部開始向北部展開,這道降雨前鋒稱為「梅雨前線」。
日本全國可分為五個氣候區,分別是日本海型氣候區、太平洋型氣候區、中央高地型氣候區、瀨戶內海型氣候區和琉球群島型氣候區。日本海型氣候區的范圍的包括了北海道和本州島的日本海側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