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流浪武士佔多少
① 日本的浪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職業
浪人是武士 但武士不一定是浪人 武士是日本古代一種很特殊的群體 你可以理解成歐洲中世紀的騎士 但是又有些不同 這個暫時不衍生講 日本浪人亦稱大陸浪人、國士、大男人、義盜、任俠、是近代日本特有的歷史現象,為日本近現代社會中十分復雜又具有一定勢力的社會階層,他們是離開主家到處流浪的窮困武士。為恢復昔日的權威而具有瘋狂性和冒險性,他們以天皇的親兵自居,因有一技之長而能量驚人。他們秉承日本帝國主義的意旨,參與對中朝蘇和亞洲國家的侵略活動,特別是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諜報隊、先鋒隊和別動隊角色,並組織各種商家協會在不同的幌子下干侵略勾當,堪稱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
1868年8月27日,天皇睦仁即位,改年號「孝明」為「明治」。10月,皇室從京都遷至東京。自此以後,睦仁天皇著手革除封建制度,推行一系列使日本實現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重大決策,史稱「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廢藩置縣,即廢除諸侯的封建領主統治權,將其領土收歸國有。其次是改革封建等級制度,取消武士特權。明治政府的這一措施,使武士階層迅速瓦解,其中少數皇族、貴族變成了大地主、大資本家和銀行家,一批中層武士變成了商人、自由職業者等。而廣大的下層武士則在短期內破了產,成為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無產者。
於是,一個具有新的歷史特色的階層——浪人階層產生了。
② 日本武士、忍者和浪人的來源和區別是什麼
武士和浪人的區別在於是否有服務的組織和領導,浪人是沒有組織的流浪武士。而忍者是特殊時期的稱謂。
武士 :是日本戰國時代較有社會地位的一類人。平安時代律令體制下產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恆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設立的。
忍者:自江戶時代開始出現的一種特殊職業身份。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古代日本一種受過特殊機構施以特殊「忍術訓練」而產生出來的特戰殺手、特戰間諜。其所呈現的是屬於「派系組織性的單位」形態。類似於「間諜」。如蔡錦江忍者等。
正式名稱確定於江戶時代,忍者們接受忍術的訓練,主要從事間諜活動。像日本武士的武士道一樣,忍者也遵循一套自己引以為榮的專門規范。忍者通常都穿深藍或深紫色的衣服。因為接近夜空顏色的深藍色和深紫色著裝能讓忍者比較不容易被別人發現。
日本浪人亦稱大陸浪人、國士、大男人、義盜、任俠、"英雄",是近代日本特有的歷史現象,為日本近現代社會中十分復雜又具有一定勢力的社會階層,他們是離開主家到處流浪的窮困武士。為恢復昔日的權威而具有瘋狂性和冒險性,他們以天皇的親兵自居,到處以"愛國者"的面目出現,因有一技之長而能量驚人。他們秉承日本帝國主義的意旨,參與對中朝蘇和亞洲國家的侵略活動,特別是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諜報隊、先鋒隊和別動隊角色,堪稱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
③ 介紹一下日本武士及武士階級
日本武士簡介:
日本武士(日文中的侍者、貼身隨從)。日文中,武士一詞其本意是侍者,貼身隨從。武士要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然而這一準則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
許多史料記載武士來源於中國。然後到日本後入鄉隨俗改叫做武士。
一個西方人以旁觀者的眼光這樣描述武士道:「為榮譽而殺戮,對受懲者和失敗者寬大,對卑鄙和營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賞生活中人為的詩 情畫意的藝術美和死後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這就是武士道。」武士集團最後集中在源氏和平氏兩大家庭之下。
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後。源氏起源於814年,嵯峨天皇向諸皇子的賜姓,稱源朝臣。自此之後,從淳和到三條的14代天皇都相繼向子孫賜姓源氏。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著名,這一支源氏始於961年清和天皇的孫子源經基,長期以關西為基地。
平氏也是皇族的賜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勢力最強,其始祖起源於桓武天皇曾孫高望王,世代居住在關東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武士
④ 古代日本浪人究竟是什麼職業,當時他們身份地位如何
在日本動漫中,浪人和武士似乎都是相當神秘的存在。他們動輒擁有絕妙的刀術,抑或是長有英俊的面龐。但是,真實歷史中的浪人果真如此瀟灑嗎?
一、何為「浪人」?
浪人,字面意思就是「流浪的人」。但凡有所歸依,人們大多不會選擇流浪。日本人也將浪人稱作「浮浪」,指的是離開登記造冊之地而前往其他地區生活的一切身份的民眾。
從大化改新起,日本百姓開始了第一次官方統計在冊的「流浪」旅途。因為建立班田和戶籍制度,那些擅自離開本業的人就被稱為「浮浪人」。聖德太子的改革,並沒有徹底挽救日本社會的危機。大化元年9月詔書寫道:貴族們「割國縣山海林野池田以為己財,爭戰不已。或者兼並數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之地」。
文史君說
日本民間有這樣一段俗語:「一曰富士,一曰鷹之羽交叉口,一曰上野櫻花怒放時。」這是對曾我兄弟事件、元祿赤穗浪人事件和荒木佑衛們事件的贊譽之詞。
在上述三大復仇行動中對後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元祿赤穗事件。從江戶時期的人形凈琉璃(民間說唱),直到今日的影視小說,赤穗四十七武士一直活在日本人心中。不過,過分宣揚武士對生命毫不在乎的「情操」,並不利於塑造孩子們健全的人格。可能是受到了櫻花凋落的影響吧,日本人真的十分敬佩這種敢於為公家捨命的義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