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圈有什麼習俗
『壹』 身為漢文化圈的一員,日本有哪些獨特的文化習俗
早在漢朝,中國與日本就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那時的日本叫倭國,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朝見漢主。在雙方的交際中,中國的很多文化傳入日本,日本的榻榻米,筷子,茶道都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雖然日本的很多文化是從中國傳入的,但是很多方面,日本的文化習俗還是與中國有很大不同的。
日本的酒文化也與中國酒文化有很大不同之處。中國傳統的酒文化,雙方碰杯,一飲而盡,在敬酒時更要先干為敬。而日本大大不同,敬酒的一方不斷為對方斟酒,自己卻不喝,為了表示尊敬,甚至要跪在對方面前為其斟酒,直到對方被灌醉。
除此之外,日本的茶道文化,花道文化也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忌諱的事物更加不同,我們無論去哪裡旅遊,都要尊重地方的本土文化,入鄉隨俗,才能得到更高更愉快的體驗。
『貳』 東亞地區為什麼只有日本有結婚之後要改姓的習俗
日本的流行文化比較發達,大家看日本的有關文藝作品的時候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日本女性結婚後是會改姓的,就是“從夫姓”。
這個習慣估計東亞文化圈的其它鄰國都不會理解,現在中國,韓國,越南(文化上屬於東亞),朝鮮都沒這個做法,對於經過了徹底的社會革命的中國來說,這種做法絕對是歧視婦女,不可能被接受的,而且中國古代也沒有這個習慣啊,除入贅等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子女從父姓這不假(當然,近年開始有些從母的),畢竟是父權社會,但是沒有妻子改姓的習慣,最多就是冠夫姓在前面,現在在香港還能看到一定的這種現象(這其實是香港部分政府官員仿效殖民時代西方的做法),不過這其實也極少。中國從古至今沒有冠夫姓的習慣。
所以現在“夫婦別姓”在日本仍然是很重要的社會議題之一,現在日本政府方面壓力也越來越多,因為不滿此規定的女性已經越來越多了。
『叄』 日本的「姨舍山」有何用處,那裡最殘忍的習俗,讓老人只能活到60歲
在日本,有一座名為「姨舍山」的著名山峰,然而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自然風光有多麼美好。日語中,這座山叫「棄母山」,是古代日本遺棄老人的地方。為什麼要遺棄老人呢?
但是這種風俗在日本韓國都早早地就消失了,他們的民族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所以也都是很尊敬老人,恪守孝道的民族。現在時代已不同往日,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化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孝道」的地區了。
『肆』 各個國家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到過年,不管遊子身在何處,身上錢財多少,路途多麼要遙遠,都要回家過年。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個民族都會過。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東南亞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這些國家雖然直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很多東西都融入了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
一、日本
日本向中國的學習起於隋唐,而後一直沒有斷過。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春節與中國在同一天,風俗也大同小異。但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西華,由崇拜學習中國轉向學習西方國家。日本明治天皇廢除了春節和農歷,改用西方的陽歷。
但是日本雖然不再過農歷春節,卻將12月31日定為「大晦日」,當晚稱之為「除夜」。除夜時,日本人要全家聚在電視機前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到了午夜時,日本各處廟宇都要敲鍾108下,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到來。第二天早上,家人互相講述除夜做的夢,接著親戚朋友相互拜年,長輩也要給小孩壓歲錢。
二、韓國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因此對中國也有很多學習和模仿。大概在1000多年前的新羅時代,韓國人開始過春節。後來日本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春節被禁止。1985年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春節,稱之為「舊正」。
韓國的春節與中國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人更重視大年三十,而韓國人更重視大年初一;中國人裝紅包用紅色,代表喜慶,韓國人則用白色,代表純潔。韓國春節與中國有一點相同之處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春運,每年春節韓國也會出現交通擁堵、一票難求的情況。
三、新加坡
新加坡的華人佔了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中國人的春節在新加坡也十分被重視。每年春節,新加坡都是全城張燈結綵、鑼鼓喧天,華人貼春聯、貼福字,年味濃厚。
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以福建、廣東移民居多,所以新加坡的春節習俗也十分接近中國廣東地區。比如拜年會帶兩只柑桔,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柑桔便代表了財運與吉祥。
四、越南
越南古稱安南,在古代曾長期作為中國的附屬國或者直屬領土,因此是中南半島上漢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文化習俗與中國十分相似。越南同中國一樣有清明、端午、中秋、春節等節日。
至今,越南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越南的春節仍然保持著很多的自然敬畏。比如越南人祭祀灶王爺時要買一條活鯉魚,等灶王爺像燒掉後,便把鯉魚放回河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民間認為鯉魚是龍的化身。越南春節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粽子,但是他們的造型是方形,取自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之意,而且個頭也比中國的大很多,最大的有兩三斤重。
『伍』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什麼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
1、社會習俗
行禮在日本是一種很普通的禮節,一般只是淺淺地鞠躬。對年長或地位高的人,則應深深鞠躬。當你在日本朋友家作客的時候,要主動脫鞋,連拖鞋都要脫在外面。日本式面是日本人大聲地吃,表示對自己所吃的食物非常滿意。
2、服飾
男子和服的顏色較為莊重.單調,後背多飾有"家紋飾"。女性的和服比男式和服更加艷麗,腰帶更寬大,縫合處彷彿是個小包。女和服種類繁多,高檔服裝以真絲為原料,飾以綉花或手工圖案的圖案,價格十分昂貴。這一套和服,在影視和視聽媒體中隨處可見。
3、茶道
日本茶道聞名於世,是日本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的一種儀式,也是日本人款待貴賓的禮節。來自中國茶葉的日本茶道,它剛剛傳入日本,十分珍貴,飲茶成了上等階層流行的擺闊行為,後來經過幾位茶道大師的改造,將佛教的「禪」引入茶道中,使之逐漸完善,最後演變為貴族階層的一種禮儀。
日本人的禁忌:
1、語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
2、行為禁忌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
3、社交禁忌
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時必須脫鞋。在日本,訪問主人家時,窺視主人家的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日本,沒有請同事到家與全家人交往的習慣。日本人從來不把工作帶到家裡,妻子也以不參與丈夫的事業為美德。
『陸』 日本人為什麼能廢除傳統春節呢從中又折射出什麼
日本人過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這些習俗在日本已經流傳,有上千年的時間,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這些民俗上面也有我們漢文化的隱私,日本人早期和中國一樣過兩個春節及舊歷新年和新歷新年,後來只更改為過新歷新年及中國的元旦。那麼為何日本人在後期放棄過春節了呢?而對於他們來說,迎接新的一年又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迎接呢?
不過現如今的日本人幾乎也不會按照傳統習俗來整套式的完成過年,只是象徵性的去圖個年味而已,畢竟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現如今許多日本人都會選擇全家出遊等,來過整個春節。
結語:無論是日本還是其他國家,一年當中人們無非盼望的就是和家人團聚,熱熱鬧鬧的吃一頓團圓飯,然後祈求來年一切順遂。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我們嘴上總是說著現在的過年,已經沒有當初的味道了,可是我們還是會依然每年一如既往地盼望著新的一年的到來。無論是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以任何的形式,團聚也只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和心願。
說回日本的春節,日本那些充滿了大和民族特色的風俗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在其日本那些充滿了日本那些充滿了大河民族特色的風俗,或多或少我們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國家的影子,這些元素都能夠在漢文化中找到淵源。
因此如果想要理解更多的日本傳統文化,那就必須回到中國古代,從中國古代找找那些文化的根源。如果經濟允許和時間給予,我們也可以去日本感受一下他們是如何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