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每年進口多少糧食

日本每年進口多少糧食

發布時間: 2023-03-13 07:24:08

Ⅰ 日本的主要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進口簡介 一、日本是農產品進口大國 日本農產品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10%左右。目前,除大米產量過剩以外,大部分農產品自給不足或不能自給,依賴進口。從70年代起,日本農產品自給率有降低趨勢。到1996年,按供給熱量算得自給率僅為42%,按糧食供給(包括食用和飼料用的穀物類)算得自給率僅29%,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日本是農產品自給率最低的國家。1996年,日本幾種主要食用農產品的自給率分別為大米102%、小麥7%、豆類5%、蔬菜86%、水果和堅果47%、肉類56%、雞蛋96%、奶及奶製品72%和糖32%。1996年日本的農、林、水產品進口額已經達到82837.09億日元。 二、日本主要進口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的進口范圍很廣,從原料到食品均有較大需求。主要進口的產品有: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肉類、乳製品、水海產品、水果及蔬菜、動植物油、糖、茶葉、松香、絨毛、草皮等。 糧食 近年,日本穀物進口年均量約2500萬t,佔世界進口量的10%,主要用於飼料。 肉類 日本的畜牧業經營規模遠遠落後於歐美,而且牧場和牧草地只佔國土面積的2%左右,由於牧草地少,畜牧業所用飼料大部分依靠進口。進入90年代,日本畜產品的消費有30%以上靠進口。近幾年來迫於自然環境的壓力和工資成本的增加,日本政府開始對畜產品生產者減少價格支持和放寬進口量限制,肉類進口量大幅度增加。1992年為153萬t,比1986年增長80%以上,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市場上最主要的肉類凈進口國之一,進口量佔世界進口總量的10%以上。 水產品 日本人愛吃水產品,人均魚類消費量僅次於韓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在出口水產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水產品,是世界水產品進口最多的國家,1992年水產品進口值達128億美元,佔世界進口值的28%。日本人均年消費對蝦3kg,近兩年日本每年都保持在29萬t左右的進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3以上。 棉花 日本是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所需棉花全部依靠進口,除戰爭年代以外,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穩定的棉花進口國。70~80年代日本棉花進口量均維持在70萬~80萬t,佔世界棉花總銷售量的15%~20%,90年代以來,日本進口棉花逐漸下降, 1993年降至49萬t。 羊毛 日本是羊毛的主要消費國,進口量佔世界羊毛市場總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羊毛進口國。 生絲 當前日本生絲需求量約為整個世界總需求量的1/3以上,而日本國內生產量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3~2/5,需要大量進口生絲和綢緞。 木材 二次大戰後,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0年代初,進口木材只佔全部木材需要量的10%左右,到90年代已上升到80%以上。日本的木材進口以原木為主,但隨著木材資源的減少和生產國的出口限制,近幾年來,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半成品木材進口明顯增加。 蔬菜 蔬菜也是日本進口的大宗產品,主要品種為洋蔥、食用菌、大蒜、冬筍、帶夾豌豆、毛豆等。 三、日本農產品主要進口來源 目前,日本農產品進口約62%來自發達國家,32%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約6%來自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美國是日本農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小麥、玉米、大麥、大豆、高粱等大宗穀物產品進口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達80%~90%。另外,美國的牛肉占日本進口量的40%、家禽肉佔45%、煙草佔59%、柑橘佔99%。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中有1/4是對日本。 最近幾年,由於中國農業的發展以及出於中日貿易平衡的考慮,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也有一定地位,主要出口的產品有玉米、大豆、生絲、茶葉及水產品。例如日本進口生絲份額仍以中國生絲為主,近些年進口中國生絲份額仍保持在80%上下,絹絲等捻絲約佔33%~50%。 四、日本進口農產品市場特點 1.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的農產品市場開放 日本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它把自己置身於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這必然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日本與各種國際貿易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系,1952年,日本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55年,參加了關貿總協定,承擔了限期實行貿易和資本交易的自由化義務。1995年作為簽字國之一,日本也開始執行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中關於農產品國內支持、市場准入、出口補貼、衛生和動植物檢疫等條款,在這一前提下,日本在國際貿易規則框架內制定了一系列鼓勵農產品進口的措施,實行有限自由貿易政策。 與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是不錯的,日本政府曾陸續採取了一些促進進口的措施。首先降低關稅,日本1956年開始參加關貿總協定的減稅談判(第四回合),到東京回合(第七回合),日本作出了比歐美更大的讓步,從高關稅國家變為關稅水平低於歐美的國家。此後,日本多次採取大幅度減稅步驟,1985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市場開放行動計劃》,內容之一就是削減1853種產品的進口稅。1990年9月,日本政府又決定取消1004項關稅,涉及約13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其次是削減非關稅壁壘,主要是進口配額限制。在取消農產品進口限制方面,盡管日本動作遲緩,但迫於關貿總協定的壓力,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 2.農產品市場開放的美國傾向性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日本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買主,但農產品貿易的金額並不大,而美國進口日本的99%以上是非農產品,如汽車、通訊設備、製造業材料等,進口金額卻很大。這就造成了美日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進而導致持續和日趨激烈的貿易摩擦。1987年,日本對外貿易順差總額797.5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就達520.1億美元。美國經常藉此壓迫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迫使日本通過雙邊協定不斷擴大從美國的農產品進口。例如美國從1983年起開始向關貿總協定投訴,要求日本對12項農產品實行自由進口。1987年10月,GATT裁定日本對10項農產品實行的進口限制違反了總協定原則。日本被迫採取取消進口數量限制的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再以大米為例,日本是個大米自給有餘的國家,對大米的進口實行嚴格的許可證制度。美國及歐盟等國為打進日本大米市場,迫使日本在1993年關貿總協定農業協議中承諾如果不開放市場,就接受最低限度大米進口配額。從1991-2000年,最低進口配額為日本國內總消費的3%~5%,1998年度最低限額為68萬t。為甩掉進口配額包袱,日本國會1999年3月通過有關法律決定開放市場,實行大米進口自由化,同時把關稅高設為每公斤大米351.17日元(約合人民幣25元)。日本這一做法立即遭到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新一輪施壓行將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是有求於美國的,因為除了要從美國進口大宗的農產品外,日本還要向美國出口大量非農產品,在農產品進口問題上,日本將對美國採取讓步政策。日本農產品市場開放以美國的壓力為前提的特點,使得美國以特殊賣主身份在日本攫取了非正常份額,阻礙了其他國家農產品的進入。 3.高築綠色壁壘 長期以來,日本利用高關稅壁壘和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壁壘限制農產品進口。90年代以來,由於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農產品進口高關稅的削減,日本轉而更加重視採用更為隱蔽、更容易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更方便實施區別對待的衛生、動植物檢疫標准等綠色壁壘。日本先後出台或更加嚴格地實施了動植物《檢疫法》、《食品衛生法》和《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許多嚴格的、有的甚至是苛刻的標准,限制從特定的國家進口肉類、水果、蔬菜、食品及葯品等。例如,中國的豬肉、牛肉和中成葯就在日本的進口限制之列。綠色壁壘打著保護本國環境和人類及動植物健康的旗號,名義上有合理性;以國際、國內有關立法為依據,形式上有合法性;保護的對象涉及安全、衛生、環境等眾多方面,內容上有廣泛性;花樣繁多,標准復雜,隨心所欲,方式上有隱蔽性和歧視性。要擴大對日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將是我們必須面對、了解、適應和採取有力措施打破的障礙。 4.經貿聯動,保證進口農產品質量 日本消費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較高,為保護進口產品的安全,日本積極與農產品供應國建立農業合作關系,由日本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由供應國提供土地、勞動力等,合作生產日本所需要的農產品。例如,日本和泰國用這種合作方式生產玉米,出口到日本作飼料,其最高輸出量占泰國玉米總產量的80%。 5.多邊貿易傾向 日本許多農產品自給率很低,主要依賴進口,這就決定了日本十分重視穩定的供應源地。由於日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的要價越來越高,尤其隨著美國推行不儲備農業政策,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使得日本越來越擔心其市場穩定。作為規避波動策略之一,日本開始注重實行多邊進口,積極與周邊國建立農業經貿合作,以取得穩定的農產品來源。

Ⅱ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

日本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就進入了和中國的全面戰爭,隨著戰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被抽調的青壯年勞力也就越來越多,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青壯年勞力幾乎就全部成了壯丁,田裡的莊稼活全部由婦女承包了。狹窄的日本列島自然條件本來就差,可耕地不多,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壓力,而且當時的農業生產技術還很落後,糧食生產基本上都依靠勞動力,在勞動力不足的時候糧食產量自然就發生了短缺。

那個時候日本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進口」,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這個「進口」並不是現在國際貿易中的正當交易,而是當時日本在海外所進行的搶劫,這種搶劫一開始主要是在中國進行。1941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的436萬噸。但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隨著美軍在戰場上的進展,美國海空力量對日本的絞殺戰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強,日本本土和海外的聯系基本上被完全切斷,1945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只有185萬噸。從1937年開始到1942年,日本平均每年要進口大米180萬噸,而在1945年只進口了23.6萬噸大米,不是因為日本軍人減小了搶劫的力度,而是美國人展開的海上城管行動掐斷了日本人的脖子。

日軍搶劫中國農民的豬。楊克林提供

而日本國內的糧食產量除了勞動力不足之外,連老天也跑來湊熱鬧,結果是連年減產。1942年日本國內的糧食產量是1002萬噸,日本農水省起先對1945年日本國內糧食產量的估計是840萬噸,而實際上1945年日本國內糧食只有645萬噸。這樣1945年日本的糧食還不到1942年的一半,在這個基數上還必須考慮到消費人口的大量增加,從海外撤回來的幾百萬陸海軍人和一般人一樣,也是張著嘴巴要吃飯的。

所以斯溫少將出動正規軍就只找到了一個雞蛋也是很正常,當時本來就出現了日本全國有1000萬餓死者的預測。

大帥爺在他的回憶錄中是這么說的:「我首先設置了美軍的糧食供應機構,試圖將囤積在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軍糧中的350萬噸糧食加急運到日本來,但是美國眾議院認為使用美軍預算來養活敵人是荒謬的行為。我認為『現代戰爭的勝利並不僅僅是在軍事上的勝利,如果不試圖徹底摧毀企圖發動戰爭的精神性,不在精神上進行改革的話,就無法防止戰爭的再次發生。現在因為我們在軍事上的勝利而使得全體日本人成為了我們的戰俘,在巴丹半島上大量的我軍將士成為日軍戰俘之後受到了虐待和飢餓,現在戰爭已經結束,我們不能進行報復,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會如何對待日本國民,飢餓將危及我們對日本的佔領,如果說我們不應該給日本人麵包的話,那就請給我送子彈過來』。這樣,我得到了麵包,我把向日本人提供糧食作為當時我的幕僚們最重要的工作。」

大帥爺雖然在向國內交涉時說得那麼強硬,但在實際運作上還是動了不少腦筋的,要知道說服幾個議員容易,但要說服被傳媒煽動起來的民眾就不容易了,所以大帥爺決不放棄能做小動作的機會。其中的一個小動作就是「吃空餉」。

歷史上中國軍閥用來聚集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吃空餉,大帥爺不知從哪兒學來了這一套。佔領日本之後,大帥爺手下的兵力一直在削減,戰爭已經結束了,美軍將士也像春節前中國的農民工一樣要回家,從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埃克爾貝格中將的日記中,就可以知道他那個時候最關心的就是那支部隊在什麼時候回國,首先是先出國作戰的第六集團軍全部撤回了美國國內,第八集團軍也裁減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在1946年3月的時候,佔領軍只有267000人,可是報到五角大樓去的軍糧供應人數卻始終為415000人,多餘出來的佔領軍口糧被大帥爺用來救濟日本人了,這種在五角大樓和大帥爺的GHQ之間心知肚明的暗中交易就是用來糊弄不明真相的傳媒的。

但當時7600萬日本人面臨的飢荒絕不是大帥爺謊報一點軍糧就能夠解決的,他們需要更多的糧食。

Ⅲ 關於日本農產品進口~!!

一、日本是農產品進口大國日本農產品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10%左右。目前,除大米產量過剩以外,大部分農產品自給不足或不能自給,依賴進口。從70年代起,日本農產品自給率有降低趨勢。到1996年,按供給熱量算得自給率僅為42%,按糧食供給(包括食用和飼料用的穀物類)算得自給率僅29%,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日本是農產品自給率最低的國家。1996年,日本幾種主要食用農產品的自給率分別為大米102%、小麥7%、豆類5%、蔬菜86%、水果和堅果47%、肉類56%、雞蛋96%、奶及奶製品72%和糖32%。1996年日本的農、林、水產品進口額已經達到82837.09億日元。 二、日本主要進口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的進口范圍很廣,從原料到食品均有較大需求。主要進口的產品有: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肉類、乳製品、水海產品、水果及蔬菜、動植物油、糖、茶葉、松香、絨毛、草皮等。 糧食 近年,日本穀物進口年均量約2500萬t,佔世界進口量的10%,主要用於飼料。 肉類 日本的畜牧業經營規模遠遠落後於歐美,而且牧場和牧草地只佔國土面積的2%左右,由於牧草地少,畜牧業所用飼料大部分依靠進口。進入90年代,日本畜產品的消費有30%以上靠進口。近幾年來迫於自然環境的壓力和工資成本的增加,日本政府開始對畜產品生產者減少價格支持和放寬進口量限制,肉類進口量大幅度增加。1992年為153萬t,比1986年增長80%以上,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市場上最主要的肉類凈進口國之一,進口量佔世界進口總量的10%以上。 水產品 日本人愛吃水產品,人均魚類消費量僅次於韓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在出口水產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水產品,是世界水產品進口最多的國家,1992年水產品進口值達128億美元,佔世界進口值的28%。日本人均年消費對蝦3kg,近兩年日本每年都保持在29萬t左右的進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3以上。 棉花 日本是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所需棉花全部依靠進口,除戰爭年代以外,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穩定的棉花進口國。70~80年代日本棉花進口量均維持在70萬~80萬t,佔世界棉花總銷售量的15%~20%,90年代以來,日本進口棉花逐漸下降, 1993年降至49萬t。 羊毛 日本是羊毛的主要消費國,進口量佔世界羊毛市場總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羊毛進口國。 生絲 當前日本生絲需求量約為整個世界總需求量的1/3以上,而日本國內生產量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3~2/5,需要大量進口生絲和綢緞。 木材 二次大戰後,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0年代初,進口木材只佔全部木材需要量的10%左右,到90年代已上升到80%以上。日本的木材進口以原木為主,但隨著木材資源的減少和生產國的出口限制,近幾年來,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半成品木材進口明顯增加。 蔬菜 蔬菜也是日本進口的大宗產品,主要品種為洋蔥、食用菌、大蒜、冬筍、帶夾豌豆、毛豆等。 三、日本農產品主要進口來源 目前,日本農產品進口約62%來自發達國家,32%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約6%來自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美國是日本農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小麥、玉米、大麥、大豆、高粱等大宗穀物產品進口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達80%~90%。另外,美國的牛肉占日本進口量的40%、家禽肉佔45%、煙草佔59%、柑橘佔99%。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中有1/4是對日本。 最近幾年,由於中國農業的發展以及出於中日貿易平衡的考慮,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也有一定地位,主要出口的產品有玉米、大豆、生絲、茶葉及水產品。例如日本進口生絲份額仍以中國生絲為主,近些年進口中國生絲份額仍保持在80%上下,絹絲等捻絲約佔33%~50%。 四、日本進口農產品市場特點 1.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的農產品市場開放 日本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它把自己置身於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這必然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日本與各種國際貿易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系,1952年,日本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55年,參加了關貿總協定,承擔了限期實行貿易和資本交易的自由化義務。1995年作為簽字國之一,日本也開始執行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中關於農產品國內支持、市場准入、出口補貼、衛生和動植物檢疫等條款,在這一前提下,日本在國際貿易規則框架內制定了一系列鼓勵農產品進口的措施,實行有限自由貿易政策。 與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是不錯的,日本政府曾陸續採取了一些促進進口的措施。首先降低關稅,日本1956年開始參加關貿總協定的減稅談判(第四回合),到東京回合(第七回合),日本作出了比歐美更大的讓步,從高關稅國家變為關稅水平低於歐美的國家。此後,日本多次採取大幅度減稅步驟,1985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市場開放行動計劃》,內容之一就是削減1853種產品的進口稅。1990年9月,日本政府又決定取消1004項關稅,涉及約13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其次是削減非關稅壁壘,主要是進口配額限制。在取消農產品進口限制方面,盡管日本動作遲緩,但迫於關貿總協定的壓力,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 2.農產品市場開放的美國傾向性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日本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買主,但農產品貿易的金額並不大,而美國進口日本的99%以上是非農產品,如汽車、通訊設備、製造業材料等,進口金額卻很大。這就造成了美日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進而導致持續和日趨激烈的貿易摩擦。1987年,日本對外貿易順差總額797.5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就達520.1億美元。美國經常藉此壓迫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迫使日本通過雙邊協定不斷擴大從美國的農產品進口。例如美國從1983年起開始向關貿總協定投訴,要求日本對12項農產品實行自由進口。1987年10月,GATT裁定日本對10項農產品實行的進口限制違反了總協定原則。日本被迫採取取消進口數量限制的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再以大米為例,日本是個大米自給有餘的國家,對大米的進口實行嚴格的許可證制度。美國及歐盟等國為打進日本大米市場,迫使日本在1993年關貿總協定農業協議中承諾如果不開放市場,就接受最低限度大米進口配額。從1991-2000年,最低進口配額為日本國內總消費的3%~5%,1998年度最低限額為68萬t。為甩掉進口配額包袱,日本國會1999年3月通過有關法律決定開放市場,實行大米進口自由化,同時把關稅高設為每公斤大米351.17日元(約合人民幣25元)。日本這一做法立即遭到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新一輪施壓行將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是有求於美國的,因為除了要從美國進口大宗的農產品外,日本還要向美國出口大量非農產品,在農產品進口問題上,日本將對美國採取讓步政策。日本農產品市場開放以美國的壓力為前提的特點,使得美國以特殊賣主身份在日本攫取了非正常份額,阻礙了其他國家農產品的進入。 3.高築綠色壁壘 長期以來,日本利用高關稅壁壘和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壁壘限制農產品進口。90年代以來,由於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農產品進口高關稅的削減,日本轉而更加重視採用更為隱蔽、更容易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更方便實施區別對待的衛生、動植物檢疫標准等綠色壁壘。日本先後出台或更加嚴格地實施了動植物《檢疫法》、《食品衛生法》和《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許多嚴格的、有的甚至是苛刻的標准,限制從特定的國家進口肉類、水果、蔬菜、食品及葯品等。例如,中國的豬肉、牛肉和中成葯就在日本的進口限制之列。綠色壁壘打著保護本國環境和人類及動植物健康的旗號,名義上有合理性;以國際、國內有關立法為依據,形式上有合法性;保護的對象涉及安全、衛生、環境等眾多方面,內容上有廣泛性;花樣繁多,標准復雜,隨心所欲,方式上有隱蔽性和歧視性。要擴大對日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將是我們必須面對、了解、適應和採取有力措施打破的障礙。 4.經貿聯動,保證進口農產品質量 日本消費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較高,為保護進口產品的安全,日本積極與農產品供應國建立農業合作關系,由日本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由供應國提供土地、勞動力等,合作生產日本所需要的農產品。例如,日本和泰國用這種合作方式生產玉米,出口到日本作飼料,其最高輸出量占泰國玉米總產量的80%。 5.多邊貿易傾向 日本許多農產品自給率很低,主要依賴進口,這就決定了日本十分重視穩定的供應源地。由於日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的要價越來越高,尤其隨著美國推行不儲備農業政策,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使得日本越來越擔心其市場穩定。作為規避波動策略之一,日本開始注重實行多邊進口,積極與周邊國建立農業經貿合作,以取得穩定的農產品來源。 來源: http://www.seabridge-china.com/chinese/Article/4980-1.shtml

Ⅳ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

二戰時日本將搶的糧食運回國而不分給軍隊是因為當時日本國內面臨飢荒。隨著戰爭規模變得越來越大,被抽調的青壯年勞力也就越來越多,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青壯年勞力幾乎就全部成了壯丁,田裡的莊稼活全部由婦女承包了。

狹窄的日本列島自然條件本來就差,可耕地不多,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的人口壓力,而且當時的農業生產技術還很落後,糧食生產基本上都依靠勞動力,在勞動力不足的時候糧食產量自然就發生了短缺。

相關事件:

1941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的436萬噸。但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後,隨著美軍在戰場上的進展,美國海空力量對日本的絞殺戰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強,日本本土和海外的聯系基本上被完全切斷,1945年日本的糧食進口量只有185萬噸。

從1937年開始到1942年,日本平均每年要進口大米180萬噸,而在1945年只進口了23.6萬噸大米,不是因為日本軍人減小了搶劫的力度,而是美國人展開的海上城管行動掐斷了日本人的脖子。

Ⅳ 日本全部需要從國外進口的農產品是什麼

要進口的產品有: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肉類、乳製品、水海產品、水果及蔬菜、動植物油、糖、茶葉、松香、絨毛、草皮等。(1)糧食。近年來,日本穀物進口年均量約2500萬噸,佔世界進口量的10%,主要用於飼料。(2)肉類。日本的畜牧業經營規模遠遠落後於歐美,而且牧場和牧草地只佔國土面積的2%左右,由於牧草地少,畜牧業所用飼料大部分依靠進口。進入90年代,日本畜產品的消費有30%以上靠進口。近幾年來迫於自然環境的壓力和工資成本的增加,日本政府開始對畜產品生產者減少價格支持和放寬進口量限制,肉類進口量大幅度增加。1992年為153萬噸,比1986年增長80%以上,2001年,肉類進口量為270萬噸。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市場上最主要的肉類凈進口國之一,進口量佔世界進口總量的10%以上。(3)水產品。日本人愛吃水產品,人均魚類消費量僅次於韓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在出口水產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水產品,是世界水產品進口最多的國家,1992年水產品進口值達128億美元,佔世界進口值的28%。日本人均年消費對蝦3公斤,近兩年來日本每年都保持在29萬噸左右的進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3以上。(4)棉花。日本是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所需棉花全部依靠進口,除戰爭年代以外,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穩定的棉花進口國。70~80年代日本棉花進口量均維持在70萬~80萬噸,佔世界棉花總銷售量的15%~20%,90年代以來,日本進口棉花逐漸下降,1993年降至49萬噸。(5)羊毛。日本是羊毛的主要消費國,進口量佔世界羊毛市場總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羊毛進口國。(6)生絲。當前日本生絲需求量約為整個世界總需求量的1/3以上,而日本國內生產量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3~2/5,需要大量進口生絲和綢緞。(7)木材。二次大戰後,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0年代初,進口木材只佔全部木材需要量的10%左右,到90年代已上升到80%以上。日本的木材進口以原木為主,但隨著木材資源的減少和生產國的出口限制,近幾年來,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半成品木材進口明顯增加。(8)蔬菜。蔬菜也是日本進口的大宗產品,主要品種為洋蔥、食用菌、大蒜、冬筍、帶夾豌豆、毛豆等。

Ⅵ 日本大米有多少是從中國進口的

2005~2009年,中國每年出口SBS大米6~7萬噸到日本,約占日本SBS大米總進口量的60~70%。

但從2011年後,日本從中國進口大米量減少,到2015年時只有70~80噸,只佔日本SBS大米總進口量的0.2%左右。

Ⅶ 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是哪幾個國家

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最新數據是:中國、日本、韓國。

1、目前來看,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是美國,這幾年糧食出口總量都超過了1億噸,約為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大豆和玉米為主。

2、其次是俄羅斯,2017-2018農業年俄羅斯糧食出口量達5200萬噸。與美國不同的事,俄羅斯出口的糧食中,小麥佔比較高(約為4020萬噸,接近80%)。並且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3、烏克蘭則是全球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按照烏克蘭農業部的數據,2017/2018年度(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烏克蘭糧食出口量已達3820萬噸。其中,小麥1660萬噸,玉米出口量1710萬噸,大麥出口量420萬噸。

4、而在糧食進口方面,中國則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去年為例,中國進口的糧食總量約為1.3億噸(就算俄羅斯和烏克蘭把出口的糧食都運到中國,也不夠哦),較2016年增加了13.9%。

5、不過,中國進口的糧食中,最多的是大豆,約為9553萬噸,佔比高達73.136%。而作為主糧的大米、小麥等進口量都只是幾百萬噸。

6、另外,在糧食產量上,中國去年約為6.18萬噸,這遠遠超過了美國的4億多噸,穩居世界第一位。

(7)日本每年進口多少糧食擴展閱讀

世界糧食問題

1、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糧食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至1984年,世界糧食總產量從6.3億噸增至18億噸,增長了180%還多。此期間,世界人口從25.1億增至47.7億,增長約90%。

2、由於糧食增長速度快於人口增長,所以世界人均糧食呈增長趨勢。然而,世界糧食生產地區不均。發達國家人口佔世界1/4,生產糧食佔世界1/2。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3/4,生產糧食佔世界1/2,因此人均產糧少、消費少。

3、由於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許多國家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少數發達國家又苦於糧食「過剩」賣不出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2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