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元朝時日本處於什麼時代

元朝時日本處於什麼時代

發布時間: 2023-03-15 22:01:06

Ⅰ 元朝攻佔日本的時候,日本是羽柴秀吉統治的時期嗎拜託各位大神

不是,是鐮倉幕府中後時期,此時幕府的執權是北條時宗。 忽必烈通過高麗國尋求與日本的國交,試圖迫使日本屈從。北條時宗果斷的拒絕了蒙古的要求,並對蒙古入侵作了准備。翌年9月,蒙古使者趙良弼奉命出使日本,遭到日本幕府的驅逐,兩國狀態一觸即發。 1247(文永十一)年10月,忽必烈派忻都、洪茶丘薯埋率領蒙古、高麗聯合軍隊3.3萬餘人,戰船900餘艘,由朝鮮半島的合浦出發,進攻日本。他們首先在對馬島登陸,接著又打敗壹歧守軍,侵入肥前的松浦郡沿岸。盡管松浦氏頑強抵抗,仍未能抵擋蒙軍的進攻。10月20日,蒙古軍侵入博多灣。以大友氏為首的九州御家人們集結在博多頑強抵抗,但面對蒙古軍的集團戰法和鐵炮等新式武器,日本軍隊仍處於不利形勢,不得不退至水城。蒙古軍佔領了博多和箱崎,但傷亡不小,因此暫時退回船上休整。不料,一夜忽遭暴風雨,蒙古軍艦船大都破損沉沒,軍隊死傷慘重,不得不罷兵回國。這就是「文永之役」。此役之後,幕府為槐手瞎了防範蒙古軍再次入侵,加強了博多的警衛,新設「異國警固番役」。 忽必烈並不甘心第一次的失敗,加緊准備二次征日。1271年11月,蒙古國改元為元朝鉛空。1275年到1279年,元朝先後派使者杜世忠、周福到達日本,卻都被北條時宗斬首,幕府的態度十分強硬。1281(弘安四)年,忽必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此次元軍分成東路軍和江南軍。從合浦出發的東路軍首先攻下了對馬和壹歧,逼近博多灣,但由於日本守軍的頑強抵抗,登陸未能成功,因此暫退至鷹島,等待與江南軍會合。江南軍從寧波出發,不久即達九州沿岸,兩軍匯集在鷹島,准備一舉攻入博多灣。不料又遭到大風雨的襲擊,艦船大部分沉沒,元軍大敗而歸,史稱「弘安之役」。 其後,由於軍費過重及江南人民的反元起義,忽必烈對於第三次侵日已是有心無力,因此停止了對日本的進攻。關於兩次侵日的失敗的原因,中日學者大多認為,暴風雨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因為日本軍民的英勇抵抗和不屈斗爭;元軍不習海戰;被征的高麗兵、宋兵士氣不振等。 對蒙古的侵略戰爭的抵抗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對鐮倉幕府的政治、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國內的種種社會矛盾日益嚴重,其中之最是惡黨問題。

採納哦

Ⅱ 求問日本各個年代時間順序及天皇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的一個歷史時期,日本官方稱呼也可稱做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時期,平安時期。從794年桓武天皇將冊禪橡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

江戶時代(1603年3月24日-1867年11月15日),又稱德川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江戶時代開始。至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歷時264年。是日本歷史上武家統治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

日本歷任天皇

第一系天皇

1、神武天皇(じんむ)前660年2月11日—前585年3月11日 在位75年(日本史上首任天皇,傳為天照大神的後裔。)

2、綏靖天皇(すいぜい)前585年1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在位36年(由綏靖天皇到開化天皇共八代,歷史上只有誕生、即位、以及建宮、立後等記載,沒有治績紀錄,故在日本歷史上稱作闕史八代。)[4]

3、安寧天皇(あんねい)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在位38年(闕史八代,一說安寧天皇元年為前548年。)

4、懿德天皇(いとく)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18日 在位33年(闕史八代。)

5、孝昭天皇(こうしょう)前476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在位83年(闕史八代。)

6、孝安天皇(こうあん)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在位101年(闕史八代。)

7、孝靈天皇(こうれい)前291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在位76年(闕史八代。)

8、孝元天皇(こうげん)前215年1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在位57年(闕史八代。)

9、開化天皇(かいか)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在位60年(闕史八代,一說開化天皇元年為前157年。)

10、崇神天皇(すじん)前98年7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在位68年(首位在考古學上可考證的襲舉天皇。)

11、垂仁天皇(すいにん)前29年1月2日—公元70年7月14日 在位98年(廢除殉禮。)

12、景行天皇(けいこう)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在位59年(日本武尊東征。)

13、成務天皇(せいむ)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在位59年(劃分國、縣、邑等地方行政區域。)

14、仲哀天皇(ちゅうあい)190年11月11日—200年2月6日 在位10年(日本武尊之子,違逆神旨而死。)

15、應神天皇(おうじん)20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在位110年(一說即傳說中的八州旁幡大神(八幡大菩薩)。)

16、仁德天皇(にんとく)310年11月3日—399年1月16日 在位89年(聖帝之世。)

17、履中天皇(りちゅう)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在位5年(命諸國設置國史,但現已亡佚。)

18、反正天皇(はんぜい)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在位5年(平定仲皇子之亂。)

19、允恭天皇(いんぎょう)410年12月—453年1月14日 在位43年

20、安康天皇(あんこう)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在位3年(與輕皇子爭位勝出。)

21、雄略天皇(ゆうりゃく)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在位23年(暴君說。)

22、清寧天皇(せいねい)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在位4年

23、顯宗天皇(けんぞう)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在位2年(市邊押磐皇子遺兒。)

24、仁賢天皇(にんけん)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在位10年(報德不報怨。)

25、武烈天皇(ぶれつ)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在位8年(殘暴不仁的天皇,仁德帝一脈終絕。)

26、繼體天皇(けいたい)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在位24年(應神天皇五代孫,第一位早期天皇。)

27、安閑天皇(あんかん)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在位4年

28、宣化天皇(せんか)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在位4年

29、欽明天皇(きんめい)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在位32年(崇佛廢佛論爭展開。)

30、敏達天皇(びだつ)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在位13年

31、用明天皇(ようめい)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在位2年(聖德太子之父。)

32、崇峻天皇(すしゅん)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在位5年(崇佛廢佛論爭完結,崇佛派蘇我馬子獲勝並暗殺天皇,佛教地位奠定。)

33、推古天皇(すいこ)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在位36年(日本歷史上首位女天皇。)

34、舒明天皇(じょめい)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在位12年

35、皇極天皇(こうぎょく)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在位3年(女天皇。)

36、孝德天皇(こうとく)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在位9年(645年定年號為大化,創日本年號之始。推行大化革新,指定官制。)

37、齊明天皇(さいめい)64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在位16年(即皇極天皇,於孝德天皇死後重祚。)

38、天智天皇(てんじ)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在位10年(天皇制確立。)

39、弘文天皇(こうぶん)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在位1年(即位紀錄於正史中被抹煞,又稱大友帝。明治3年追贈謚號。)

40、天武天皇(てんむ)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在位13年(強化天皇中央集權制。)

41、持統天皇(じとう)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在位11年(天武帝皇後,女天皇。)

42、文武天皇(もんむ)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在位10年(命藤原不比等等人編法典《大寶律令》,設置鑄錢司。)

43、元明天皇(げんめい)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在位8年(女天皇。)

44、元正天皇(げんしょう)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在位9年(女天皇。)

45、聖武天皇(しょうむ)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在位25年(設立東大寺。)

46、孝謙天皇(こうけん)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在位9年(女天皇。)

47、淳仁天皇(じゅんにん)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在位6年(又稱「淡路廢帝」,明治維新後追贈淳仁之謚號。)

48、稱德天皇(しょうとく)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在位6年(孝謙天皇重祚,與僧道鏡有染。)

49、光仁天皇(こうにん)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在位11年(天智系一脈。)

50、桓武天皇(かんむ)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在位25年(異稱「柏原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創平安時代。)

51、平城天皇(へいぜい)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在位3年(異稱「奈良天皇」,下令遷回舊都平城京,引發葯子之變;追號根據其所住宮殿的地名。)

52、嵯峨天皇(さが)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在位14年(和文全盛期,允文允武。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53、淳和天皇(じゅんな)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在位10年(又稱「西院之帝」。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54、仁明天皇(にんみょう)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在位17年(異稱「深草天皇」,發生承和之變。)

55、文德天皇(もんとく)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在位8年

56、清和天皇(せいわ)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在位18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57、陽成天皇(ようぜい)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在位8年(陽狂之帝。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58、光孝天皇(こうこう)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在位3年(異稱「小松帝」。)

59、宇多天皇(うだ)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在位10年(臣籍降下,之後恢復皇籍即位;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60、醍醐天皇(だいご)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在位33年(出生時為臣籍,恢復皇籍後即位,編纂古今集,追號根據其山陵之名。)

61、朱雀天皇(すざく)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在位16年(將門、純友之亂;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62、村上天皇(むらかみ)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在位21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63、冷泉天皇(れいぜい)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在位2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64、圓融天皇(えんゆう)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在位15年(追號根據其住所(寺名、庵號)。)

65、花山天皇(かざん)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在位2年(追號根據其住所(寺名、庵號)。)

66、一條天皇(いちじょう)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在位25年(追號根據其在位時的皇居的宮名。)

註: 第37代齊明天皇為第35代皇極天皇重新登基後的稱號,因此她們是同一人;同樣,第46代孝謙天皇與第48代稱德天皇也是同一人。

第三系天皇

67、三條天皇(さんじょう)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在位5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68、後一條天皇(ごいちじょう)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在位20年

69、後朱雀天皇(ごすざく)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在位9年

70、後冷泉天皇(ごれいぜい)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在位23年

71、後三條天皇(ごさんじょう)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在位4年

72、白河天皇(しらかわ)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在位14年(遺謚,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73、堀河天皇(ほりかわ)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在位21年(追號根據其在位期間皇居的宮名。)

74、鳥羽天皇(とば)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在位16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75、崇德天皇(すとく)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 在位18年(保元之亂、大怨靈,有「贊岐院」之稱。)

76、近衛天皇(このえ)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在位14年(追號根據其在位期間皇居的宮名。)

77、後白河天皇(ごしらかわ)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 在位3年(發生源平之爭。)

78、二條天皇(にじょう)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在位7年(賓士之亂,源義朝被殺,其子賴朝被流放,平氏專權。追號根據其在位期間皇居的宮名。)

79、六條天皇(ろくじょう)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在位3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80、高倉天皇(たかくら)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在位12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81、安德天皇(あんとく)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 在位5年(平氏一族滅亡。1183年至1185年與後鳥羽天皇並立。)

82、後鳥羽天皇(ごとば)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在位15年(又稱「隱岐院」。)

83、土御門天皇(つちみかど)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在位12年(又稱「阿波院」、「土佐院」。追號根據其在位時的皇居的宮名。)

84、順德天皇(じゅんとく)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 在位11年(又稱「佐渡院」,在位期間發生承久之亂,朝廷倒幕軍戰敗,自此被幕府所控制,後鳥羽天皇、土御門天皇、順德天皇被流放。)

85、仲恭天皇(ちゅうきょう)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 在位3月(承久之亂發生後被廢黜,僅在位77日,因此有「九條廢帝」之稱。謚號為明治3年追贈。)

86、後堀河天皇(ごほりかわ)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在位11年(追號根據其在位時的皇居的宮名。)

87、四條天皇(しじょう)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在位10年(追號根據其生前的皇居。)

88、後嵯峨天皇(ごさが)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在位4年(遺謚。)

89、後深草天皇(ごふかくさ)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在位13年(遺謚。)

90、龜山天皇(かめやま)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在位15年(遺謚,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91、後宇多天皇(ごうだ)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在位13年(遺謚。)

92、伏見天皇(ふしみ)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在位11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93、後伏見天皇(ごふしみ)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在位3年(遺謚。)

94、後二條天皇(ごにじょう)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在位7年

95、花園天皇(はなぞの)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在位10年(遺謚,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96、(南朝·1)後醍醐天皇(ごだいご)1318年2月26日—1339年8月15日 在位21年(南朝第一任天皇。遺謚。)

97、(南朝·2)後村上天皇(ごむらかみ)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 在位29年(南朝天皇。明治44年追贈追號。)

98、(南朝·3)長慶天皇(ちょうけい)1368年3月11日—1383年10月 在位15年(南朝天皇。大正15年追贈謚號。)

99、(南朝·4)後龜山天皇(ごかめやま、1383年10月—1392年10月5日 在位9年(南朝最後一任天皇。明治44年追贈追號。)

(北朝·1)光嚴天皇(こうごん)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 在位2年(遺謚,根據其所居住的寺名、庵號。)

(北朝·2)光明天皇(こうみょう)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 在位12年(遺謚,根據其所居住的寺名、庵號。)

(北朝·3)崇光天皇(すこう)1348年10月27日—1351年11月7日 在位3年(遺謚。)

(北朝·4)後光嚴天皇(ごこうごん)1352年8月17日—1371年3月23日 在位19年(遺謚。)

(北朝·5)後圓融天皇(ごえんゆう)1371年3月23日—1382年4月11日 在位11年(遺謚。)

100、(北朝·6)、後小松天皇(ごこまつ)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 在位30年(北朝第六代天皇,在將軍足利義滿的協助下,接收了南朝後龜山天皇交出的傳國神器,統一了南北朝。)

第四系天皇

101、稱光天皇(しょうこう)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在位16年(追號由稱德、光仁這兩個謚號合而為一。)

102、後花園天皇(ごはなぞの)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在位36年(異稱「後文德院」。)

103、後土御門天皇(ごつちみかど)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在位36年

104、後柏原天皇(ごかしわばら)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 在位26年(即位21年後才行即位儀式。)

105、後奈良天皇(ごなら)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 在位31年

106、正親町天皇(おおぎまち)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在位29年(追號根據其皇居二條殿對面町的名字。)

107、後陽成天皇(ごようぜい)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 在位25年(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大名在京都聚樂第覲見天皇。)

108、後水尾天皇(ごみずのお)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在位18年(遺謚。)

109、明正天皇(めいしょう)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 在位14年(女天皇。追號由元明、元正兩個謚號合二為一。)

110、後光明天皇(ごこうみょう)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在位11年

111、後西天皇(ごさい)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在位9年

112、靈元天皇(れいげん)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在位24年(追號由孝靈、孝元兩個謚號合而為一。)

113、東山天皇(ひがしやま)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在位22年(追號根據其山陵名。)

114、中御門天皇(なかみかど)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在位26年(追號根據其皇居附近的宮門。)

115、櫻町天皇(さくらまち)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在位12年(追號根據其讓位後的住所。)

116、桃園天皇(ももぞの)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在位15年

117、後櫻町天皇(ごさくらまち)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 在位8年(至今最後一位女天皇。)

118、後桃園天皇(ごももぞの)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在位9年

119、光格天皇(こうかく)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在位38年

120、仁孝天皇(にんこう)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 在位29年(天保改革(1841年)。)

121、孝明天皇(こうめい)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在位20年

122、明治天皇(めいじ)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 在位45年(實施明治維新(1868年)。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擊敗清朝和俄國,加速日本現代化的步伐。開始實行一世一元制。)

123、大正天皇(たいしょう)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在位14年(在位期間日本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21年因病由皇太子裕仁攝政。)

124、昭和天皇(しょうわ)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在位64年(日本迄今在位最久和最長壽的天皇(在位共計62年2周,享壽88歲)。在位期間與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戰敗。)

125、明仁天皇(あきひと)1989年1月7日—今(第一位在關東地方即位的天皇。)

女性天皇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妹、皇後,崇峻天皇妹,日本歷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

皇極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為齊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後,孝德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

持統天皇(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後,日本歷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統天皇妹、兒媳婦,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親,日本歷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與元明天皇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內禪,乃即位;724年內禪於其侄兒聖武天皇,為太上天皇;

孝謙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為稱德天皇,764年-770年在位):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後之女,日本歷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和子之女,日本歷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後水尾天皇內禪,乃即位;

後櫻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櫻町天皇之女,桃園天皇姐,日本歷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後一位女天皇。

未普遍認可

飯豐青皇女(440年-484年11月〉,或稱清貞天皇,古事記記載為履中天皇第一皇女,但日本書紀中卻是市邊押磐皇子之女。在清寧天皇駕崩直至顯宗天皇繼位以前,曾短暫臨朝聽政,但上述兩本史籍都不承認其為女天皇。而在扶桑略記一書中稱飯豐青皇女為「第24代飯豐天皇」。

間人皇女(?-665年3月16日),或稱中津天皇,舒明天皇皇女、孝德天皇皇後。於齊明天皇駕崩直至天智天皇即位前的空檔,她曾經短暫即位(或攝政)。有一說認為萬葉集中以「中皇命」之名留有和歌傳世者即間人皇女。

女性治天之君西園寺寧子(1292年-1357年9月6日)是日本鐮倉時代至南北朝時代的一位皇族女性,院號廣義門院。她是後伏見上皇的女御,也是光嚴天皇和光明天皇的生母。

(2)元朝時日本處於什麼時代擴展閱讀

日本天皇(英語:The Emperor of Japan)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相傳為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也是神道教最高領袖,日本國家象徵。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現在明仁天皇共125代。

日本天皇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673年至688年前後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飛鳥凈御原令》中。

日本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

皇位繼承:皇位世襲,根據國會議決的皇室典範的規定繼承之。

Ⅲ 我想知道日本各個時代的時間以及對應的中國朝代,誰有這樣的對應表

日本各個時代的時間以及對應的中國朝代如下:

1、公元600年左右——公元710年,飛鳥時代,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日本進入封建社會。對應中國的初唐和盛唐。

2、公元710年——公元794年,奈良時代,對應中國的盛唐和中唐。

3、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平安時代,遷都平安京(京都)。對應中國晚唐、五代十國、北宋前期。

4、公元1193年——公元1392年,鐮倉時代,武士道精神成為日本民族魂魄,有元朝的東征和日本南北的短期分裂等事件。對應中國北宋、南宋、元、明初。

5、公元1392年——公元1602年,室町時代,對應中國明朝。

6、公元1602年——公元1867年,江戶時代,對應中國晚明、清朝。

7、公元1867年——公元1912年,明治時代,對應中國晚清。

(3)元朝時日本處於什麼時代擴展閱讀:

日本和中國屬於一包帶水的關系,從漢朝開始就與我國有著聯系,到了大唐的時候,兩國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更加的頻繁,也就是那個時候,佛教和唐文化大量的湧入了日本。

佛教不必說,日本到現在都到處寺廟就能看出來,至於唐文化影響就更大了,日本古代的貴族以凄慘為美,所以凄慘的唐詩宋詞在日本大受歡迎。

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比如仿漢字之型創造的假名,滲透在日式美學中的禪宗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歷史

Ⅳ 元朝軍隊在13世紀的日本鐮倉時代為什麼兩次進攻日本

元朝軍隊在13世紀後期(即日本鐮倉時代)攻擊日本,實質是侵略戰讓亮爭,是有原因的。首先,蒙古多次派遣使臣去日本,日本每次都拒絕接見來使,也拒絕回復蒙古國坦埋寬書。然後,導致蒙古國在位的忽必烈憤怒不已,當然,也不排除已經在此之前有侵略日本的意思,也可能液好是只是以此事為幌子,本身就已經做好出兵日本的侵略准備。於是,接二連三地進攻日本。但是,因為三番兩次渡海時的海上颶風,使得每次的元朝軍隊進攻日本都是損失慘重,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果。

Ⅳ 元朝的忽必烈曾設立過「日本行省」!!日本歸我國管啦

沒有過。。。
元朝統治時間為1206-1271的蒙古汗國,以及1271-1368的元。
這時期的日本處於鐮倉幕府(1192-1333)統治時期,以及足利幕府(1336-1573)統治早期。
1231年,蒙古入侵朝鮮,1273年,濟州島陷落,1280年,蒙古在朝鮮設征東行省。
1392,大將李成桂廢高麗國王,改國號為朝鮮
蒙古滅高麗後,策劃進攻日本。1274和1281,兩次入侵日本。遇到頑強抵抗,又遇台風,被迫退兵。
中國在歷史上就從來沒有統治過日本。

Ⅵ 日本古代的各個時代即及其年份(如戰國時代,幕府時代等),謝謝。

1、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日文: あすかじだい),約始於593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 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分前期、中期和後期,前期為593年—645年,蘇我專權時代,646年—672年,為曲折發展時代,在位的天皇受到了左右兩方勢力的壓力,在先進與反動的方向中進退維谷。673年—710年,日本朝著盛世前進,最終到達了盛世——奈良時代。

2、奈良時代

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開始日本歷史上知名的「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710—794)。

此期間歷代天皇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為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此時的日本社會儼然處於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時對後世的積弊也在形成,班田制難以形成,天皇專職國家的經濟發生動搖,中央集權體制因內訌逐漸削弱。於794年,天皇遷都於平安京標志「奈良時代」結束,開始「平安時代」 。

3、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Heian Period)是日本古代的一個歷史時期,日本官方稱呼也可稱做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時期,平安時期。

從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

在奈良朝末期,朝廷與貴族勢力之間的矛盾激化。為了削弱權勢貴族和僧侶的力量,桓武天皇於784年決定從長岡遷都到山城國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在那裡籌建新都,命名為平安京,希望藉此獲得平安、吉利、安寧與和平。

由於平安京在794年完工,故史家常把794年作為平安朝的開始(也有許多國際上和日本國內的權威的歷史學家把784年決定遷都的時間作為平安朝的正式開始時間)。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國都的名字。

4、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

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

但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

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

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

5、安土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73年(或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始於織田信長驅逐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

以織田信長的本城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本城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時代特徵是由戰國時代的分裂走向豐臣、德川時代的統一,伴隨著現代化趨勢。

這個時代三個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73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15年)。

織田平定了大半個日本,秀吉繼之統一天下,後豐臣氏被德川氏取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進行了許多先進的為政舉措,推動了日本的現代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歷史

Ⅶ 元朝攻打日本以失敗告終,他們到底輸在了哪裡

世界上沒有常勝的軍隊。成吉思汗及其後代踏上歐洲,征服歐亞大陸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時,大概不會想到自己的軍隊會被一個鮮為人知的島國日本打敗。今天,邊肖將告訴你這個故事。不是別人,正是成吉思汗最優秀最強大的後代忽必烈。忽必烈稱帝後,派使臣到日本「交好」。日本非但沒有拒絕,反而進行了痛苦的攻擊。忽必烈大怒,發動14萬大軍討伐日本,但被打敗,幾乎全軍覆沒。無敵元軍為什麼輸給日本?日本人對元軍有什麼招數嗎?詳情請分解這個問題。

忽必烈稱帝後,為何兩次伐日?為什麼一切都以慘敗告終?

在元軍中,既有以騎兵突擊為特長的蒙古軍,也有注重兵力安排的漢軍。同時,元軍還動用了其橫掃歐亞大陸的重武器「鐵炮」。這樣,蒙、漢、韓軍組成的盟軍在戰鬥力和戰術上都遠勝日本,使日本武士損失慘重。


但是,畢竟在日本,經過長時間的戰爭,元軍的優勢會下降。比如日本多山,但元軍不擅長山地作戰,無法突破九州島崎嶇的地形進入九州腹地。而日軍的戰斗意志頑強,忠誠的反對也給元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來元軍用光了火葯和弓箭,副元帥劉福恆不幸被落箭馬所傷。袁俊元帥欣見形勢不妙,下令返回船上休息。


但是那天晚上發生了意外。海上突然颳起猛烈的台風,二百餘艘元軍船隻傾覆,無數人溺亡。

Ⅷ 日本有江戶時代、平安時代什麼的,誰能把各個時代按照時間順序排起來

古代:
1.舊石器時代,約10萬年乃至3萬年前-1萬5千年前左右
2.繩文時代,約1萬2千年前左右
3.彌生時代 ,前8世紀左右至3世紀前後的期間
4.古墳時代,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
5.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6.奈良時代,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
7.平安時代,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直至11世紀末。
中世紀(12~16世紀):
1.鐮倉時代(1185年至1333年)
2.南北朝時代(1334年至1392年)
3.室町時代,14世紀的前半期至16世紀中葉
4.戰國時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相信對織田信長大家嫌枯都不陌生,就是這個時代的梟雄。直至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5.江戶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前年演過的《大奧》,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日本近代史(19世紀後期至今):
1.明治時代,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芹畢洞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2.大正、昭和時代,大正天皇在位15年後,裕仁親王攝政。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
3.平成時代,和天皇於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9年—)。
日本歷史分期
日本の先土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日本の古代
繩文時代 【約中國先秦】
彌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 - 3世紀)【約兩漢】
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約魏晉南北朝】
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 710年) 【約隋唐前期】
奈良時代(710年 - 784年) 【唐代】
平安時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日本の中世
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註: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宮廷政變後,原來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邊不遠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時間很短】
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戦國時代) 【明,註:其間日本的征夷大將軍被明朝冊封為「日本國王」】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江戶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現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日本各時代
公元300-592年 大和時代
公元592-710年 飛鳥時代
公元711-794年 奈良時代
公元794-1192年 平安時代
公元1192-1333年 鐮倉幕府時代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時期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時代
數舉公元1573-1603年 織豐時期
公元1603-1867年 江戶幕府時代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時代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時代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時代
公元1989-現在 平成時代

Ⅸ 日本時代對應中國朝代是什麼

日本時代對應中國朝代如下:

1、公元600年左右到公元710年,日本飛鳥時代,對應中國的初唐和盛唐。

2、公元710年到公元794年,日本奈良時代,對應中國的盛唐和中唐。

3、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平安時代,遷都平安京(京都)。對應中國晚唐、五代十國、北宋前期。

4、公元1193年到公元1392年,日本鐮倉時代,對應中國北宋、南宋、元、明初。

5、公元1392年到公元1602年,日本室町時代,對應中國明朝。

6、公元1602年到公元1867年,日本江戶時代,對應中國晚明、清朝。

7、公元1867年到公元1912年,日本明治時代,對應中國晚清。

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商、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中國朝代簡史: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8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