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平遙到日本多少錢

平遙到日本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3-16 06:56:00

⑴ 你好,請問你是去年五一去的平遙吧,請跟我講講你的路線吧~~我很迷茫

你要什麼時候到?平遙古城位於山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位 置:位於太原盆地南端,東連祁縣、北接文水,西鄰汾陽,西南與介休接壤,南靠沁源,東南與沁縣、武鄉毗鄰。 區 劃:現轄古陶鎮、段村鎮、東泉鎮、洪善鎮、寧固鎮、南政鄉、中都鄉、岳壁鄉、卜宜鄉、孟山鄉、朱坑鄉、襄垣鄉、杜家莊鄉、香樂鄉。平遙古城位於古陶鎮。 重要景點:平遙古城牆、日升昌票號、古市樓、雙林寺、鎮國寺
編輯本段簡介
中文名稱:平遙古城 英文名稱:The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批准時間:1997年12月(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平遙古城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 古城夜景
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遲敬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神旦蘆映、游帶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再獲殊榮。
編輯本段城內結構
滄桑的古城
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 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東門(迎熏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型大小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門(鳳儀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誕生於古城西大街,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號創建於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遺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百年滄桑,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日升昌票號創立後,先後有介休、太谷、祁縣相競效仿。 東大街,東起下東門(親翰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西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門(拱極門)、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於附近的建築或醒目標志,例如衙門街、書院街、校場巷、賀蘭橋巷、旗桿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於祠廟,例如文廟街、城隍廟街、羅漢廟街、火神廟街、關帝廟街、真武廟街、五道廟街等;有的得名於當地的大戶,例如趙舉人街、雷家院街、宋夢槐巷、閻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馬家巷等;古城東北角有一座相對封閉的城中之城,類似於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條街道也就被命名為東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還有一些街巷則已經無法探究名稱來歷了,例如仁義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蘆肚巷等。 平遙古城民居,為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民居院內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檐下樑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 民間有句俗語:「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條是「房子半邊蓋。」平遙民居之所以大多為單坡內落水,流傳最廣的說法稱之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處乾旱,且風沙較大,將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則能夠有效地抵禦風沙和提高安全系數。而院內緊湊的布局則顯示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廟位於城東南的的城隍廟街,由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三組建築群構成。城隍神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城隍廟的宣傳詞「皇帝有難上天壇,縣官有難到此來」不知出自於何處,但在歷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職確實高於縣令,明太祖詔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廟,與縣衙署對稱設置,「陰陽各司其職」,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確反映。 清虛觀位於東大街東段,創建於唐,鼎盛於元,現存主體建築是明代遺物,為山西省重點文保單位。 平遙國際攝影節( 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簡稱 PIP )始創於 2001 年。2001年,在國家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首次創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完全按照國際規范操作,國內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以及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逃映,在海內外產生了出乎預料的轟動效應。
編輯本段古城歷史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美麗平遙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晉商發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明清時期古縣城原型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牆、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牆及城內建築均保持著14 —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機體中生成。
日升昌票號誕生地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 平遙古城
種新的解款方式-- 票號匯兌 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就在平遙西大街 ,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 「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 、河南、 遼寧 、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 新加坡 、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 日升昌 」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編輯本段掌故傳說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瓮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瓮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瓮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編輯本段日升昌票號傳說
日升昌票號,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庄,在清朝乾隆年間已資財雄厚。財東是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嘉慶末年的一天早晨李大全和朋友(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名失傳),在平遙城皇廟趕廟會,突然算命先生指著一位風流後生說:「李老爺你若能把這後生收下日後定大發其財」。李大全問為什麼?算命先生答:「這後生外表風流成性,揮金如土,實是懷才不遇的奇人,他人不知且難供這後生開銷,只有像李老爺你這樣的財東才能供起後生的開銷,李老爺要信得過鄙人,年後定金銀無數」。李大全聽後說:「哪我就養活他一年看這後生是什麼奇才」。算命先生又說:「李老爺不過鄙人有話再先,這後生想去什麼地方、想做什麼你都要答應他」。李大全稍思後說:「只要他不犯王法」。隨後二人便把後生召喚過來,問後生叫什麼,家住哪裡,想做什麼?得知後生叫雷履泰,家住細窯村,想去京城,時過久李大全便派人把年青的雷履泰送到了西裕成顏料京城(北京)的分號。 雷履泰到達京城後無事可做,每日和富家子弟吃喝玩樂,並用二佰倆銀子買了一隻百靈鳥,大把的開銷銀倆使的西裕成顏料京城(北京)的分號收不贏支,分號告急,李大全從平遙總號撥銀給京城分號,時隔不久京城分號又告急說:「雷履泰 將用二佰倆銀子買的百靈鳥送給他人,這樣的敗家子弟怎能養的起」。李大全命分號不要限制雷履泰,但要了解雷履泰在與什麼人玩,在做什麼?話說雷履泰將百靈鳥送給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清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愛新覺羅·旻寧)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雷履泰就用這只百靈鳥打開了戒備森嚴的皇宮大門。 一日雷履泰進得宮去看見旻寧太子愁眉不展,便問其因。旻寧太子說:「由於年成不好,全國響馬四起。救災銀倆和糧草經常被搶盜,國庫空虛。父皇(嘉慶黃帝)為此大動龍彥」。雷履泰聽後說:「如太子能讓我面見皇上,在下有妙方防止現銀運送被盜搶」。旻寧太子聽後忙帶雷履泰面見嘉慶黃帝。雷履泰把「即不需要勞師動眾,又能防止現銀被盜搶的匯票」想法面奏了嘉慶黃帝。嘉慶黃帝聽後認為是個上策,但必竟先朝先祖無此例,就下口御以西裕成顏料庄名譽,向民間躊躇銀倆放貨獲利,以資國庫空虛,就這樣延生了中國笫一張匯票。在雷履泰的精明策化與經營下,清朝政府的莫許支持下,年終只是上繳皇宮的銳銀,就用騍馬馱著便排滿了京城十里長安街。 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日升昌票號成立,開創了中國銀行史上笫一家票號。總號設於山西平遙西大街,財東李大全,經理雷履泰。
雷履泰夜夢日升昌
道光三年(1823年),西裕成改營票號,取名「日升昌」,意在生意興隆,如日初升,繁榮昌盛。「日升昌」這塊金字牌匾,令每位遊客贊不絕口,但關於「日升昌」這三個字的來源,卻有著一段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 一天傍晚,雷履泰吃過晚飯在鋪號內溜了一圈,回到房內靠著鋪蓋卷就躺下了,忽然見鋪面斜對門的木器廠內著了沖天大火,一時人們都大呼小叫著去救火,但當雷急忙趕木器廠前,原來竟是一座金碧輝煌賽似神仙住的天堂大院,推門進去,只見裡面更是珠光寶氣,碧瓦琉璃,真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洞天福地,正在雷掌櫃目不暇接之時,忽見東方朝霞虹景里,兩輪紅日噴薄而出,那金輝與宅院 相映,更是璀璨壯麗,令人嘆為觀止。訇然一聲只見天上開了一座大門,天界眾仙飄然而至,向西而去,這時許多神仙都頻頻招手,約他同去,於是雷履泰就覺得自己身如飄帶,冉冉登上仙界,當他回首坐談間,卻見妻兒正向他招手,正欲帶他們同去,不料眾仙中,一位黑臉天仙跨步上前擋住去路,雷履泰猛一激凌,翻身越起,竟是一個離奇的夢。 這時雷看看時辰,已交三更,回想夢中情景猶歷歷在目,夢中意向分明是一個事業飛黃騰達的吉兆,於是他想起這幾天一直為確定總號的名稱而反復思索,但不甚滿意。他曾想過「廣聚源」、「興隆盛」等名號,後來都一一否定了。 因為這些名稱里雖有財源廣進,永盛不衰之意,但似乎總缺少一種開創「票號」這一獨特行業的新氣派,新氣象。這時,一個嶄新的思想火花在他腦海中閃現出來,而且立刻匯聚成這樣幾個字,(二日並升光照 大地的情景)「日升昌」這個名稱太好了,東家聽了也一定會高興的。雷履泰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他開門來到院中,東方的天色已經曦微,又一個晴天麗日來到人間! 為了適應新開張的「日升昌」票號業,東家李大全真的說妥買下「西裕成」斜對面木器鋪的地方,然後根據票號生意的需要設計修築這座「萬古流芳」的日升昌大宅院。
財東跪請雷掌櫃
日升昌票號成立之後,大掌櫃雷履泰與二掌櫃毛鴻翙關系惡化,年少的東家李箴視聽從毛的建議,讓雷回家養病,雷知道是毛從中作梗,想取而代之。回家後雷便寫信要撤回分庄。東家得知後登門送銀送酒,直到下跪雷才收回成命,並在毛辭職出號後上號工作。俗話說: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日升昌票號業務之所以匯通天下,雷、毛二人的矛盾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票號軼事
匯業經營,不欺童叟 清末 平遙古城
[1]時期,平遙城內一位沿街討飯數十年的寡婦老太太,有一天持一數額為12000兩的日升昌張家口分號匯票,到日升昌總號提取銀兩。任櫃頭的一看簽發時間在同治七年(1868年),與取款時間相隔了30多年,趕緊跑到後廳詢問大掌櫃,兩人問清了匯票來歷,並認真查閱了數十年的帳簿,如數兌付了現銀。原來,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張家口經商做皮貨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餘,在日升昌分號匯款12000兩白銀,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屍體運回家裡,妻子哭得死去活來。換完衣服擇日出殯後,一個好端端的家庭開始敗落。妻子十幾年熬過來,一天,這位早已淪為乞丐的老婦,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夾襖,從衣角摸到一張日升昌匯票,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日升昌兌取現銀。這件事之後,日升昌名聲大振,匯兌、存放款業務一天比一天紅火。
編輯本段其他傳說
父子經商各為其主
百川通廣 平遙古城當鋪的地下通道
[2]州分號經理邢嘉賓,年輕有為,精於生意。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有一次邢嘉賓獲悉廣東巡撫向北京要十三萬兩京餉。他捷足先登,拜見巡撫大人,爭覽這這筆生意。邢嘉賓的父親邢國藩任蔚泰厚漢口分號經理,獲悉更早,早已轉告蔚泰厚廣州分號掌櫃爭作這筆生意。百川通與蔚泰厚實力相當,都與巡撫大人交情不錯。為了爭到這筆生意,邢嘉賓寫信給父親陳說事由,父子二人互不相讓。爭來爭去最後還是百川通做了這筆生意。父子相爭各為其主,當時在商界傳為美談。百川通總號東掌櫃聯名寫信嘉獎邢嘉賓。
明鏡高懸—斷傘
康熙年間,范村人宋忠原背著一把大雨傘進平遙城看病 , 走到落邑村村南,從後面慌慌張張地跑來一人,宋忠原識的此人,是鄰村人毋連遲。當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大雨。宋忠原撐起背著的大雨傘,邀毋連遲同行,毋連遲趕緊靠過來借傘避雨。 兩人風雨同舟,互濟互助,邊談笑邊行路到了高林村。宋忠原因風力大累得滿頭大汗,毋連遲於是接過宋忠原的傘打著到了南門外孔家飯店。這時已是風停雲散,雨過天晴。宋忠原向毋連遲拿傘。毋連遲不但不還宋忠原,反而誣賴傘是他的,兩人爭吵起來,圍攏來不少的觀眾。毋連遲說:」傘是我的!」宋忠原說:」傘是我的!」宋、毋扯奪雨傘,觀眾誰也斷不清這傘是誰的,看他們吵吵嚷嚷,一直鬧到平遙縣署。宋忠原擊鼓喊冤,知縣王傑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陳述了事情的經過。被告毋連遲仍一口咬定傘是他的。兩人各抒已見,知縣王傑一時作難,不好判斷。沉默了一會,王傑猛然間把驚堂木一拍說:「刁民!屁大的事到縣衙擊鼓告狀!想試探本官的軟硬智愚……。」隨即把傘撕的粉碎,擲下堂來,喝令退堂。 原告宋忠原從堂上下來,淚涕滿面,被告毋連遲則幸災樂禍,洋洋得意。兩人走出縣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個衙役趕了出來 ,傳喚二人重回縣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縣王傑和顏悅色地判斷,傘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連遲屬誣賴,重責四十大板,罰錢十貫,賠原告一把新雨傘。事後宋忠原給王知縣送了一塊匾額,上刻」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平遙城隍爺金屋藏嬌
在平遙 平遙古城
城隍廟寢宮樓東梢間里坐一尊年輕漂亮之婦,據說,她就是城隍爺的小妾,對於這位小妾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段小故事:平遙城隍神年輕氣盛,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次,平遙城隍與介休城隍神在一塊相聚弈棋,平遙城隍神戲言說,我若贏你,您那位賢慧夫人就得歸我所有,介休城隍神從心不服,一口答應下來,最後,以平遙城隍神為勝,這樣,戲言為賭而造此後果,平遙城隍神無法,只好帶回,為她營造一詩情畫意的小環境,只得金屋藏嬌。 在舊時,城隍廟趕廟會期間,介休張蘭鎮還派人到平遙城隍廟舉行一年一度的梳頭儀式,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70—80年代,活靈活現的故事,在古代更進一步使廣大勞苦大眾確信了城隍神的存在。
封鼎與平陶
平遙上古時期稱平陶,原址今平遙喬頭村(今冀壁),相傳炎、黃二帝、阪泉之戰黃帝得勝,確立了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號令天下,大封領地,一日黃帝沿汾河入惠濟河巡視至今平遙喬頭村(原「冀壁」)一帶平原, 山西平遙古城
[3]發現不遠處風景獨秀,青煙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處一處(今平遙杜村)制陶規模宏大、而甚精,封此地為平陶。固有皇帝封鼎於平陶之說。平遙杜村歷史悠久,直至明代,今平遙南神廟,廟牆有琉璃陶有落款「平遙杜村大明萬曆年制」實物。 西周時北方獫狁族興起,經常南下侵暴周王朝,西周定王頤靜命大軍北伐。西周名將伊吉普北伐率大軍駐扎平遙(今平遙城南軍寨村)。平遙城為大軍前營並設防獫狁族不敢來犯。雙方百姓在此貿易形成集貿市場,日益繁華。北魏時平遙商業貿易已成規模,空前繁榮。以平陶城為基礎,由洪善城、京陵城(原中都)、范落城等五城組建平陶城,因避北魏大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名為「平遙」。由於平遙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形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和貿易集散地,被歷代帝王所重視。經歷明清,特別是清代中期平遙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
王朝相棄儒經商
王朝相為著名商號長盛蔚(現為天吉祥博物館)大財東兼大掌櫃。王朝相本出身於比較貧困的書香人家。早年曾勤學 平遙古城
求仕,雖未成大氣候,但也官至教渝,他父親十分盼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仁途上超過自己,可是王朝相這個長子並不爭氣,幾次鄉試均名落孫山,於是索性棄儒經商。他經商善用心計,審時度勢,哪筆買賣該做,哪筆生意不可做,估量得比較准確。對物價的漲落判斷的不差分毫。所以他經商40餘年,很少虧損。 王朝相經商不僅有術,而且十分重義,與人交往,信用為先,講究貨真價實,公平交易,從不坑人。所以許多人都樂於和他做買賣。他把我國儒家的義利觀應用到自己的商業活動中,他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孫:經商與入仕,雖然所走的人生道路不同,但為人之道是一樣的。善於經商的人,身處金錢和貨利之場所,同樣可修高明的德性;求商業利潤要取之有道,不可見利忘義,投機取巧,善於從政的人,奉先五之教,不求貨利,不貪贓枉法,公正廉潔,才能揚名顯身,功所名就。 王朝相一直堅信自己的信條,說到做到,他的經商理念樹立了一面鏡子,很值得後人深思!
清虛觀光緒皇帝問道測字
清 平遙古城
虛觀始建於唐朝,鼎盛於元明清,直至今日,香火不斷,遊人絡繹不絕,據縣志記載: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潤八月,曾有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西巡途中,路宿平遙,皇帝親臨清虛觀問「道」測字的記載。留下了永垂史冊,留芳百世的典故. 光緒皇帝進到觀中,行至純陽宮的月台,道長問道:施主可否問道,光緒曰:吾只測一字,「山」,你看甚意?道長看到是「山」字,上下打量了一番施主道:「山不見水,無根基,想必施主問得是江山如何?」光緒佩服地點頭說:「好。」道長接著說:「你問我,我問誰,滿朝文武都是賊,若要江山保平安,除非日後賊殺賊。潤八月天年不佳,國有大難,民有大禍,不過劫難將過,來年看好。」 光緒皇帝聽後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希望日後有所轉機。 至此,清虛道觀問「道」美名,揚及全國,經久不衰,吸引著許多中外遊人前來問「道」測字。
火燒城隍廟

⑵ 平遙古城導游詞

平遙古城導游詞100字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如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平遙古城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平遙古城導游詞篇【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遙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XX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遙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拓跋陶時,為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為平遙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里。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遭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台等。就是街道民居渣塌.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精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

平遙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李梁塵王瑤、著名畫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過惠濟橋)

我們現在正行駛在惠濟橋上,惠濟橋是一座九拱石橋,修建於清代康熙年哪禪間,同治年間重建。清代名宿傅山先生曾親筆為它寫道碑記。這座橋規模不等大.歷史也不算很長,但造型優美.橋面平坦,沒有像一般石橋那樣高高隆起,便於車馬行走。而且更有一個奇處,就是這座橋下還有一座橋。下面的橋不見文記載,人們原來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場暴雨造成特大洪災,滾滾洪水帶走了不少淤積多年的河沙。水退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惠濟橋疊架在舊橋的橋面上,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利用舊橋做新橋的牢固基礎,既節省財力、人力,又省時間,多聰明的構思叼!這在造橋史上也是一個奇跡。

平遙古城到了.請大家隨我上城牆參觀。

(帶遊客進「下東門」)

這里就是乎遙古城的「下東門」。大家看這高達12米的城牆多雄偉、多壯觀。在城外,本來還有護城河.城門處架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裡.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進來後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瓮城,它是為保衛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是城牆上的薄弱環節,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衛手段。這里地方根小,四周為高牆圍護,即便敵人攻入瓮城也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有的瓮城門並不是開在城門對面,而是拐個彎開在旁邊.更可防止沖入的敵兵一較作氣沖到城門下.通過拐彎來消解敵兵銳氣。這些設計思想都是古人在長期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大家看.瓮城裡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干什麼的呢?原來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聖人.把關廟修進瓮城裡,卻是平遙人的獨特創造。請大家隨我進城,上城牆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在城上了,這里本來還有城樓.在戰爭中毀掉了。這座建在城牆上的台,傳說就是尹吉甫的點將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將,在歷史上游藩有名,《律經沖的《較高》、《冠r2等幾首詩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對北方游牧民族0l猶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揮的。為了鞏固北伐的成果,他還在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遺跡這里還有多處。在京陵村附近還有一處村茁叫尹村,傳說是尹吉甫當年駐兵酌地方。在上東門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書「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上東門里還有一座紀念尹吉甫的小廟。

請大家隨我觀賞一下古城的建構。

(帶遊客向南浸步.邊走邊說,約走2—3個墩台即可停下)

我們看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兒牆,為什麼叫女兒牆呢?宋代官府編寫的《營造法式》上有個書面解釋:「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與丈夫也。」意思是說城牆高大厚實,保偉丈夫;女牆單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間有的地方卻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並沒有女兒牆,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競走到城牆邊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雖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起了矮牆,並把它叫做女兒牆。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牆的保護性功能。我們看:兩邊的女兒場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上還修築了垛口,垛口還留著供臆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這當然是為了實戰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牆每閑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麼的呢7它是保衛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彎機,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來,因此守城的士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城牆腳下反麗成丁防禦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塌台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干遙古城除了具備這些共性持點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城牆本是戰爭的產物,平逗人卻偏偏喜歡給抹上一層濃濃的文化色彩.把象徵文化星官的魁星樓修在丁城牆東南角上(指形狀獨特的魁星樓)。據統計,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廢敵樓,那是象徵著文聖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瓮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瓮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瓮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瓮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後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相壽,它充分體現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願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乎遙城內文物眾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蓋琉璃的建築,就是城隍廟、財神廟建築群,近處觀看,可以見到它館角高挑、群昂飛動、油漆彩繪的壯麗景色。在它附近很顯眼的那座現代大樓是平適中學教學樓。文廟大成殿就在校園內,從這里看不清蔑。為保護原來的風貌,古城中一般是不準建樓的,干迢人卻為學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學樓,足見對教育的重視。平迢中學也不負眾望,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保持著這所省級重點中學在省內的領先地位

一個我們山西導游非常熟悉的平遙人,來過山西的遊客你一定見過這位老先生,滄桑的外表下是一顆火熱而至誠的心,樂觀的性格也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把他也請到這里,尊稱他為「平遙旅遊形象大使」如果您來過這座北方魅力小城,希望老先生可以勾起你的回憶,如果您還沒有來,那就別猶豫了,背起您的行囊,平遙古城歡迎您!~

平遙古城導游詞篇【二】

地處三晉腹地的平遙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我國現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研討會在平遙召開,會議首推平遙作為申報聯合國「人類遺產」項目的第一個古城,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查後把平遙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從此,這座小城名聲遠揚,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利用行車間隙我把平遙城的歷史沿革作個簡要介紹。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來,建置沿革屢經變遷。最早稱為古陶,是堯帝的封地;西周時名為京陵城,京陵二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遙城的前身;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並把縣治遷到這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它的繁華,也曾多次遭受戰火的破壞。現存的城牆是明代洪武年間,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來經多次維修,使古城牆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她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有:古樸典雅、勝景迷人的鎮國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雄偉壯觀的古城牆;聞名全國的中國第一票號「日升昌」舊址;以及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寺廟、古市樓、古店鋪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是鎮國寺。

鎮園寺:位於平遙縣城東北郝洞村的鎮國寺,創建於五代北漢時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時改稱鎮國寺。1988年被國務院批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天王殿、萬佛殿、三佛樓,天王殿兩側配有鍾樓和鼓樓。一進院東西廊有碑亭、三靈侯、二郎殿、財福神和土地各殿。二進院東西有觀音殿、地藏殿等。

處於寺廟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築。進入殿內,可參謁佛國護法神將——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手執清風劍,氣勢磅礴;東方持國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溫和,懷抱琵琶;西方廣目天王,臂纏長蛇,泰然自若;北方多聞天王,手執寶傘,氣貫長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間「歡迎」,因為它們代表「風、調、雨、順」,象徵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出了天王殿,鍾樓鼓樓相互對峙,鍾樓上有金代皇統五年鑄造的鐵鍾一口,形制古雅,工藝別致,而且鍾聲洪亮。據說在當年沒有汽車火車的時候,鎮國寺的鍾聲能傳到30里外的平遙城內,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朋友們,接下來要參觀的是居於前院中央的萬佛殿,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堪稱「千年瑰寶」。這座殿宇造型獨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頂龐大,出據深遠,但由於屋角反翹,使沉重龐大的屋頂呈現出輕巧活潑的建築藝術形象,整個外觀給人一種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感覺,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家在建築科學方面的非凡技能。在殿內,共有彩塑11尊。

中央是佛壇,主保釋迎牟尼形體高大,坐在須彌座上,表現出安逸慈祥、和顏悅目的神態。旁邊站立的是迦葉和阿南二****,阿南身著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顯得聰明、慈善,是一位才氣橫溢的青壯年形象;另一側的迦葉看上去是一位飽經風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為他從小出家、一生勤勉求進,苦修一世,歷盡艱辛。前面分別是兩尊菩薩和供養菩薩。兩菩薩衣冠緊扣、面額豐滿,顯得非常文雅嫻靜,儼然一副貴婦人形象。兩供養菩薩體形豐滿,線條優美,體現出少女特有的嬌柔之美。在菩薩的前面是兩天王和兩供養童子。

兩天王手執兵器,頭載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風采;兩供養童子身體瘦弱、衣著儉朴,一副天真善良的農家少女形象。這11尊塑像雖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卻是按照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這些塑像是我國寺廟中現存的五代時期的惟一作品,堪稱「稀世珍品」,在我國雕塑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朋友們,寺內還有更為精彩的去處,那就是三佛樓、地藏殿、土地殿。各位請隨我一一參觀。

這座三佛樓創建於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別是「法自佛、報自佛、應自佛」。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優美。大家再請看兩牆上的壁畫,畫的是釋迎牟尼的生平八相圖,集山水花鳥、人物於一體,描繪了釋迦牟尼的一生。

位於後院西側的地藏殿,俗稱閻王殿,建於明代,主像為地藏王菩薩,四周為十殿閻王,六位判官、牛頭、馬面立於地上,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質彬彬,有的慈祥和藹。再看這牆上的14幅壁畫,集繪畫、書法於一體,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場面,其慘狀目不忍睹。這些情節表現的是懲惡揚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會里,勞動人民處在社會的最下層,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只有把希望寄託在來世,正如這幅對聯所寫:

「陽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強烈地表現著懲惡揚善的願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請看土地殿正中的這一坐像,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爺了,他看上去和藹慈祥,佛經中說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兩側分別侍立著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著印璽和印盒,一副叫順服侍土地的'形象。

觀賞完這幾座主要的殿宇後,我們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兩側的碑廊。這里共保存著歷代石碑20餘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由於該碑上下左右都有殘缺,所以名為半截碑,以殘碑的寬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此碑內容與鎮國寺無關,原來在鎮國寺竣工時,在寺的附近撿回這塊碑,想做碑座,結果發現書法甚佳,秀潤蒼勁,當時沒捨得毀掉,才得以倖存下來。經考證,這塊碑是北漢主劉崇之孫劉繼欽的墓誌銘碑,文物價值相當高。

朋友們是否注意到這棵古老的槐樹,大家猜猜它的樹齡是多少呢?這棵名為龍槐的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據嘉慶《龍槐記》碑中記載,有了這座寺廟就有了這棵樹,它長得高不盈丈,樹身已滿是裂縫,彎彎曲曲,枝幹錯綜盤結,無頭無尾,看上去張牙舞爪,騰雲駕霧,也是寺內的一大奇觀。

從寺門向寺內遠望,雜樹交蔭,綠葉蓬鬆,環境優美,饒有古趣。

平遙城牆:從鎮國寺出發,約半個小時,我們便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

女士們、先生們,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平遙城牆。據史書記載,西周宣王時,平遙舊城狹小低矮,大將尹吉甫駐兵於此,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築西北兩面城牆;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擴建為磚石城牆。以後歷代多次修補,基本上建成為現存規模。但在日偽統治時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1980年國家撥出大量經費動工復修,使平遙城牆重現昔日光彩。

平遙古城素有龜城之稱,寓意為吉祥、長壽、青春永駐、金湯永固。據傳說,城池南門為****,門外的兩眼水井象徵著龜的雙眼;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池東西有四座瓮城,兩兩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和下東門,前三門的外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的三條腿,惟有下東門瓮城的外城門,向東而開,據說是古人建城時惟恐「烏龜」爬走,於是將其左腿使勁拉直,井用繩索緊捆在麓台塔上。城牆的四周,本來還有護城河,並設有吊橋,在古代戰亂的日子裡,這的確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我們首先進來的是下東門瓮城,它是為保衛城門而設立的。這里地方狹小,四周有高牆圍護,即使敵人攻入瓮城也只能進來少數,而且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大家再請看,瓮城裡還有一個建築考究而小巧的院落,這是小關帝廟。把關帝廟修進瓮城裡,此乃平遙人的獨創。

請朋友們隨我上城牆參觀,領略古城風貌。城牆周長共6157米,高度為6—10米不等,牆身內是素土,外包磚石,頂鋪磚面,在這上面可並行兩輛馬車,寬闊而堅實。

朋友們也許會問城牆上兩邊各有一道短牆是用來干什麼的?它叫女兒牆,起保護作用。我們看出兩邊的女兒牆並不一樣,向外的女兒牆修築了垛口,垛口上留著供瞭望和射擊使用的小孔,是出於實戰的需要。

大家很容易看到城牆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台,它的作用何在呢?大家猜對了,肯定是保護城牆的。我們知道,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機,守城的土兵輕易不敢探出身去,這樣使得城牆腳下變成防禦的死角,為改變這種劣勢,在墩台上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射擊網,從而大大增強了防衛能力。城牆上共建有72座敵樓,3000個垛口,據說是象徵聖人孔夫子的三千****七十二賢人。

這座堅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過抵禦外敵的作用。如在清末,曾把搶劫商號,騷擾民宅的清軍拒之於城門外,使平遙免遭其害。在抗戰時期,城牆為擋住氣焰囂張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貢獻。

另外,在洪災到來時,可抵擋滔滔洪水,使城內居民安然無恙。平遙古城,不僅以古老完好的城牆聞名於世,而且古寺廟、古市樓、古街道、古店鋪、古民宅,薈集一城,構成了一個宏偉壯觀的古文物建築群。聞名於世的平遙八景吸引著無數遊客,這八景是:金井市樓、賀蘭仙橋、鳳凰棲台、河橋野望、源池泉涌、麓台疊翠、瀴溪晚照、超山曉月。另有民間神話傳說的古城八寶,也很有情趣,即:市樓金井內的金馬駒、賀蘭仙橋下的金蛤蟆、清虛仙跡中的透靈碑、鳳凰棲台下的金龜子、鸚鵡巷內的鸚鵡石、文廟大成殿的杞木樑、木楔柱和九連鍾。

接下來,我們將參觀城內幾處重要的景點。

清虛觀:古城內的主要街道有南北大街、東西大街、政府街和城隍廟街,清虛觀就坐落在東大街的路北方向。這里現在是縣文物局所在地,原是一座道觀。門前這座木牌樓造型巧妙,偌大的樓頂全由兩根立柱、四根斜柱支撐。在這里保存著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古碑很多,其中元代一通碑,正面用蒙文,反面用漢語譯文,結尾處用屬相紀年法記錄時間,據專家考證,這通碑和陝西重陽萬壽宮保存的著名「八思巴文碑」如出一轍,據推測碑上的蒙文很可能就是八思巴文,很有史料價值。

朋友們,前面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日異昌票號的舊址了,我們一同前往參觀。

中國票號博物館:請大家看這座面寬五間的大屋,這便是有「天下第一號」美稱的「日升昌票號」的鋪面,這里現已辟為中國票號博物館,我們可以想像當年這里人來車往、熙熙攘攘的場面。朋友們可能很想知道票號究竟是什麼?票號就是以前的錢庄、銀號,在我國銀行沒有出現以前,票號幾乎控制著全國的金融業。票號是隨著明後期資本主義萌芽而產生的,主要經營匯兌、存款、放款、代官府解糧錢、收捐稅等的金融機構。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曾說「這里是中國銀行的鄉下祖父」。清朝時交通不方便,商人們來回押運金銀既麻煩,又不保險。道光四年,原平遙「西裕成」顏料庄經理雷履泰就把顏料行改組成經營匯兌業務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榮昌盛」之意,定名為「日升昌」,從此揭開了我國金融史上嶄新的一頁。

大家或許已經發現,這個門很特別,為什麼要做這么多層次分明的門坎呢?對了,就是為安全起見,層層防禦!

請先進左邊這間鋪面,這個梯子是直接通往樓上的,大家或許會想像當年樓上一定存放著大量的金銀財寶,這個疑問到了里間就可以得到回答。正加大家所見,這間屋子除了擺放著一箱假銀子,看來並沒什麼特別的地方。那麼金庫到底會在哪兒呢?噢,對了!這兒有一個灰坑,把蓋打開之後,這里便是金庫!有人會問,這么小的地方,似乎與日升昌的赫赫大名不相稱吧?您說對了,這里只是個小金庫,大庫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個謎。

各位朋友,我們進前院參觀。這左右兩邊是信房和帳房,都是日升昌的重要機構。現在請隨我進信房,大家請注意觀察,這個大印和別的印章有什麼區別呢?對了,它是由10個大小不同的小塊組成的,這10個小部分分別是由不同的股東掌握,要想取錢,必須拿上有完整的股東印章的匯票才能領上,也可以說,這是種「股份制」的經營方式。

這是過廳,大家請看這幅對聯:「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州防福地八方輻揍獨居奇。」上下聯中巧妙嵌入「日、升」二,緊扣票號名稱,確是一幅妙聯。

這里是接待賓客的場所,就是在這小小的客廳,當年的商號精英們運籌帷幄,包攬清王朝的銀錢匯兌,謀劃著遠在千萬里之外的全國各大城市以及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匯兌業務。著名的日升昌,它的經營者都是德才兼備的精明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是雷履泰、毛鴻翙、程清畔和程大培。

現在請隨我到後院參觀,這左右兩邊是客房,展出的有中國票號十大名掌櫃和十大財東簡介,包括當年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岩和幾位女商人。對面是當年光緒皇帝所賜「匯通天下」四個,意思是日升昌的票號通行全國。

朋友們請看這里也有一副對聯:「輕重權衡千金日利,中西匯兌一紙風行」,橫批「萬寶流泉」,可以看得出當時金融界大亨追求利慾和自滿自足的心態。再請看通往東跨院的這座小門樓,門樓並不奇特,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這塊匾額,匾上大書「數飛」二,署名是傅山。

「日升昌」資金雄厚,信譽卓著,其他票號都難與匹敵競爭,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清末,雷履泰死後,日升昌的競爭力日漸衰退,票號霸主地位隨之失去,繼而銷聲匿跡了。

朋友們,接下來請隨我到明清一條街上瀏覽那裡的風光。

明清一條街:這里是古城東西大街和南大街的交界處,向南走就是享有「明清一條街」之稱的南大街。

前面不遠處的路北有一座過街樓,因樓南有井,「水色如金」,故稱金井市樓。創建年代無從考證,現存建築是清代遺物。請看樓頂上彩色琉璃瓦拼出的「壽」非常醒目,從樓南還可看到樓頂另一面拼出的雙「喜」。二樓上還有平座,供人們登臨參觀。市樓以其雄姿壯觀、造型華麗,被譽為該縣八景之一。它和城牆一樣,已成為平遙古城的象徵。清代詩人趙謙得登樓雲:「縱目攬山秀於東南,提清流於西北,仰觀煙雲之變幻,俯臨城市之繁華。」

在市樓的南側有個金井,傳說井裡有一隻金蟾,是鎮樓之寶,並且還能保佑平遙風調雨順,不受蟲災侵擾。有一年,突然來了兩個南方人,用法術引出了鸚哥巷裡的金鸚鵡,然後讓鸚鵡下井叼走了金蟾。據說從此以後,平遙的風水就不那麼好了。其實這是沒有根據的。

朋友們,這條街基本保持了明清風格。街面不寬,但路旁店鋪林立,房屋大多也是磚木結構的屋子,我們可以想像當年的平遙城多麼繁華,鋪面林立,結構井然有序,與平遙商人精明強乾的美譽交相輝映。

朋友們請進這個店內。這里出售的都是推光漆器。「平遙漆器」是久負盛名的傳統名牌產品。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商朝,春秋戰國時已具雛形,到漢唐時基本形成了地方特色,明清時發展到鼎盛時期,產品風靡三晉大地,並開始出口。推光漆器不但畫面立體效果強,而且具有防潮防熱階性能,是漆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此外,平遙牛肉也是全國名產之一』一刀拉開,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品嘗一口,鮮嫩的肉絲綿軟,既沒有半點的牛腥味,也沒有絲毫的油膩氣,只有滿口令人回味無窮的濃香。平遙還有許多花樣繁多的小吃,「碗脫子」就因受過慈禧褒獎而享有盛譽。

朋友們,接下來參觀的是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文廟,即孔廟,坐落在城隍廟街南側,它由三組建築組合而成,中為文廟,左為東學,右為西學。廟前是東西南三座牌坊,廟內為四進院落,根靈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整個文廟佔地面積8240平方米,建築面積是2766平方米。其中大成殿是整個全廟的主體建築,現在請一同前往參觀。

大成殿,坐落在一個方形的高台基上,殿宇高大,氣勢雄偉,是一座單檐歇山頂古建築。大成殿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從背椽下的題記可知其重建的年代是公元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各地,文廟遍布,但像大成殿這樣的早期實物大多已不復存在了,所以它是考證我國宋金時期文廟建築格局的重要實物資料。如今,這一古建築已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也為平遙縣這座歷史文化古城添色不少。

平遙古城,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歷代人才輩出。有著名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名人孫康,還有著名畫家李琦,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也出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所以說,平遙古城不愧為歷史文化名城。

朋友們,對平遙古城區的參觀到此就結束了。

女士們、先生們,古老而美麗的平遙城即將遠去,願平遙之行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各位朋友,祝歸途愉快!

;

⑶ 平遙古城的資料(傳說,景色,導游詞)

  • 古城歷史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 日升昌票號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古城牆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一寶古城牆即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布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鎮國寺山門

    出古城北門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三寶雙林寺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的雙林寺。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雙林寺

    平遙城牆,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里十八步」擴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按照相傳的「山水朝陽,龜前戲水,城之攸建,依此為勝」說法,取神龜「吉祥長壽」之意,築為「龜城」。明清兩代先後有25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內牆磚砌排水槽77個。牆頂外築2米高的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內砌女兒牆。四隅角樓四座,東城牆上有點將台,東南角城頂上築奎星樓和文昌閣。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平遙城牆建有重門瓮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瓮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瓮城外原設有吊橋。城牆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城南有麓台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陽,龜前戲水」。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瓮城

    建在城門外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記載:「其城外瓮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隨其便。」平遙古城的瓮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瓮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翁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瓮中捉鱉。

    城樓修築於城池的城門頂,古代有時稱「譙樓」。平遙城牆的城樓共有六座,創修於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補修重築,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10.04米。造型古樸、典雅,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牆頂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

    角樓建於城牆四角上的樓櫓,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角樓分別指西北角的「霞疊」樓,東北角的「棲月樓」。西南角的「瑞靄樓」,東南角的「凝秀樓」。

    點將台位於上東門和下東門之間城牆頂上,現為磚砌高台。相傳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後,派大將尹吉甫率兵北伐獫狁,連戰連捷,後奉命屯兵今之平遙,增築城牆,並在此訓練士卒,點將練武。明代中葉,人們為紀念尹吉甫功績,在尹曾點將閱兵的地方修築了高真廟。明清維修城牆時一並將「高真廟」連成一體,是城頂寬闊的高台,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詩曰:「層台百尺縣城連,吉甫勛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戰壘,龍旗怯意出車年」。

    護城河即圍繞在城下的濠溝。遠古人類為了防禦外敵侵擾,在聚落四周掘塹挖濠,隨之形成的帶狀高地,使人們受到修築牆垣的啟示。城濠的產生則可視為最初夯築城垣時,就地取土的結果。濠內積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惟城圍民,惟池圍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護城河」稱。吊橋是橫跨在護城濠上的木板橋,橋面向外的一端結有繩索,通過滑輪、絞盤可隨時將橋面吊起,以斷來路。

    角台與角樓角台是突出於城牆四角、與牆身聯為一體的墩台。每個角台上建樓櫓一座,名角樓。角樓之朝向與大牆呈135°角,樓的高度、體量介於城樓與敵樓之間。戰時,角樓內的守御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角台與角樓以其非同尋常的戰略位置,在平遙城牆的歷代維修工程中,每被列為重要項目。清道光、咸豐間持續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殘破的「四隅敵樓」(即角樓)拆倒,重新修起了更高大的磚木結構二層樓閣。樓的平面呈方形,佔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門,內有磚階可通往二層,二層四面開圓形瞭望窗,樓身為磚砌,置木樓板,樓頂歇山式,五脊六獸。傳統的建築藝術融進了軍事堡壘之中。

    馬面與敵樓「馬面」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台,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馬面」之設,既增強了牆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塗地。平遙城牆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築有瞭望敵情的樓櫓,稱「敵樓」。據舊志稱,明代初年重修平遙城牆時,僅建「敵台窩鋪四十座,隆慶三年(1569)增至94座,萬曆三年(1575),在全城以磚石包城的同時,重修成磚木結構的敵樓72座,後經歷代修葺,遺存至今。」敵樓平面呈方形,佔地10.24平方米,雙層,四壁磚砌,硬山頂,筒板瓦覆蓋(太和門瓮城左右的兩敵樓頂有脊飾),底層面向城內的一面辟拱券門,樓內設木樓梯,上層置樓板,樓上四面各開拱券窗兩孔。仰望那一座座敵樓,如同林立的崗哨,莫不令人敬畏。樓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數的敵樓,尚且正對著城內的某條街巷,從中進行監控。可見不論在平時和戰時,敵樓又具有治安防範的功能。

    牆體與關城平遙城牆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向南,偏東15°。城之所以追求「方正」,如果不是在解釋古人「天圓地方,道在中央」之說,便是出自科學的建築構思:除了圓形之外,最短的周邊能圍合成最大面積的只有方形。城之朝向,固然面南為尊,但縣城不比皇城,故因地制宜取朝東15°偏向,正好順應著常年的主導風向,每日沐浴著充裕的陽光。城池前有中都河水,遠方是麓台山和超山,迎山接水,生機盎然。平遙城牆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其中東牆1478.48米,南牆1713.80米(東西兩牆南端的直線間距也不過1500米),西牆1494.35米,北牆1476.05米,東、西、北三面俱直,唯南牆隨中都河蜿蜒而頓縮逶移如龜狀。中國古代禮制規定:天子的城方九里,公爵的城方七里,侯爵和伯爵的城方五里,子爵的城方三里。平遙城三華里見方,顯然是古代最低一級(即縣城)中最大的城了。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的平遙舊城為九里十八步。從城內一戶冀姓市民的先祖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沖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砂,次年擴建城池時,城牆西遷,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內窯場街的街名來自明洪武年間燒造城磚的窯場,既是窯場,理當位居舊城之外,那麼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於窯場街一帶。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九里十八步」的說法是十分相符的。明洪武三年的擴建重築,奠定了現存城牆的基本形制,牆高「三丈二尺」,底寬8米-12米,頂寬3米-6米。早期的牆體用素土夯築,夯土牆基用自然土夯填。明代遺留的夯土層中有直徑6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為一層,木栓平面分布的間距為2米-3米。夯土內的夯窩直徑為15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層12厘米-15厘米。牆體收分15%-20%。夯土牆外側有條石作基,以特製的青磚(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擋土牆。擋土牆內側每隔5米-6米築有58厘米*80厘米的磚砌內垛,與夯土牆聯接。擋土牆厚度由底至頂分別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各層高度約占牆體總高度的三分之一,牆體收分為9%。牆身的斷面形成一個梯形。外檐牆根,順大牆走向築散水台階,俗稱小城牆,台階高1米,寬3米-5米,檯面以半磚側鋪。外檐牆頭,磚砌垛口牆,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長1.39米,上施檐磚3層,中有高25厘米、寬17.7厘米的瞭望孔。垛堞間留有垛口,寬53厘米,好供射擊。每段垛口牆下,辟一與垛口同樣大的矩形「銃眼」,用以容納炮身,跪姿發射。具有3000個垛口的垛口牆在平遙城頭虛實相間,從造型上消除了高牆厚垣的刻板,在易學上滿足了陰陽平衡的追求,戰時的守城兵馬則足以遮擋矢石,因而,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內檐牆頭,磚築護衛安全的矮牆。城牆頂以青磚海墁,散水於女兒牆下的水口,通過磚砌水槽,排往城馬道。

    城門與城牆平遙城有古城門六道,東西各二。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隻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南尾北,東西四門比擬為龜之四足,民間故有「龜城」之說。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過,從而引發了古代文人「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攸建,以此為用」的感慨。烏龜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龜城」之說源於古人對「四靈」的崇拜,「龜城」寓意固著金湯,長治久安。

    平遙城南高北低,四方開門,民間以朝向和地勢相區別,將六道城門分別叫南門、北門、上東門、上西門、下東門、下西門。其實,原本各有其名。據明萬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o建置卷》載:「隆慶三年知縣岳維於六門外各修吊橋,各立磚門,皆立卧石,上刊二字,以壯偉觀。東門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順,今存。西門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敵。隆慶六年知縣孟一脈城以磚,按察使梁明翰為之記。萬曆二十二年增築,瓮圈拆廢,南門曰焚口,北門曰洗戎。」至清代,城牆在道光三十年後的一次大修中,知縣劉敘將六門重新命名,並親收匾額,分別為:迎薰、拱極、太和、永定、親翰、鳳儀。城池既面南而偏東,南門迎納著東南方的和薰之風,是為「迎熏門」;古人以北極星作為北方的標志,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門稱「拱極門」,取四方歸向,眾人共尊之意;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門」;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下東門自古為本邑戰略要沖,門匾書「親翰」二字,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衛國保家為己任;下西門之取名「鳳儀門」,似乎受到早年關於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而有容儀,是吉祥的瑞應,令人進而想到德政惠民,國運隆昌。

    城牆是戰爭中用於防守的牆垣,城門則是防線上的弱點,為了加強防衛,在隨牆而辟的城門之外,再築起一道重門,用以構成里門之外的又一道防線,里外門之間的圍合空間猶如大城外的一座小城,「小城」即謂之「瓮城」。戰時,瓮城為守城將士提供了同敵人迂迴的絕好條件,風水家則借瓮城以"避煞",而十分現實的是瓮城足以遮避來自郊外的風塵。中國翁城之制起於漢,本邑何時始有瓮城,查無考證,只知明正德四年(1509)修了下東門瓮城,嘉靖三十一年(1552)築北門瓮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更新了城樓,萬曆二十二年(1594),「修築東西瓮城者三,皆以磚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補修南門瓮城,四十年(1701),補修上東門瓮城。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西巡路經平遙,於是六座城樓了為之修繕一新。四十四年(1705),又補修了上東門大門樓門洞。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豐六年(1856),進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規模的城牆維修工程,曾「興工東西北五門,悉仍舊基補築,惟南門高加數尺」,造就了現存的規制。在六道古城門中,東西四道,兩兩相對,上東門、上西門、下西門的重門均向南而開,面對遠方的山河,使之「納氣」;下東門的重門中軸線則與里門中軸線平行,它朝向通往京都的官道,以示對朝廷的尊敬。南門的重門雖與里門相錯,但因勢利導,仍然面南。北門的重門與里門呈90°而向東開,沐浴著東方的曙光。

    城樓指城牆上的門樓,是「城」的標志,其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平遙的城樓,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南、北二門的城樓為三重檐二層七檁歇山迴廊式,東西四門的城樓為重檐二層七檁歇山迴廊式。在古代或近代的戰爭中,磚木結構的城樓是瞭望所,是守城將領的指揮部,又是極其重要的射擊據點。到了現代的守衛戰中,其功能不足以為然了。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獻及實物可以查證。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發達的金融城市: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

    歷史地位: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文化價值: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作為「縣治」的所在地,延續至今。這是中國最基層的一級城市。現在保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文化遺存:平遙古城自有築城活動以來,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保留的文化遺存數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時間長,是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寶庫」的山西省范圍內的一個「文物大縣」。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美學成就。文化遺存獨特而豐富。

    文化特色: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具有漢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色。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獻及實物可以查證。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發達的金融城市:平遙古城在19世紀的中後期,是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是當代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時期。曾經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平遙古城在票號興盛的100多年時間中,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10]

    編輯本段民俗風情民間社火旱船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槳在前劃引。內容多為古代戲劇中與船有關的故事、有《打漁殺家》《許仙游湖》、《秋江》等。

    推光漆器推光漆器是一種工藝性質的高級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藝品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緻、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耐熱防潮,經久耐用,誠為漆器中之精品。據記載,平遙製作推光漆器始於唐代開元年間,具有悠久的歷史。現有品種多為高檔屏風、掛屏等。底漆多以墨黑、霞紅、杏黃、綠紫為主,上面繪以具有民族風格的圖案,或描金彩繪,或刀刻雕墊,或堆鼓鑲嵌,線條流暢,色調和諧,富麗堂皇。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產,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現在,平遙推光漆器遠銷世界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平遙推光漆器,先後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和金杯獎。世界博覽會優質產品,遠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市場的暢銷產品。

    平遙牛肉是平遙久負盛名的特產,歷史悠久,早在明代中期就開始四方馳名。它選用優質的小牛腿肉煮熟後腌制而成,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酥可口。歷史上,平遙城加工五香醬牛肉的著名作坊有「隆勝旺」、「興勝雷」、「自立成」等老字型大小。

    平遙碗托是平遙由來以久的一種風味麵食小吃,最早是由清代廚師董宣發明,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具有面質筋道、滑爽可口的特點。

⑷ 平遙歷史之都

一、平遙有著怎樣的歷史

平遙古稱陶地、中都、平陶。

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古人類生息繁衍。相傳公元前21世紀,這一帶曾是帝堯的封地,堯即陶唐氏,因而稱為古陶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前827~前782年(西周宣王時期)。當時周王朝的都城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經常受到西北少數游牧部族的進犯,周宣王轉派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在此駐兵築城。

城垣為夯土築,至令已有Z700多年的歷史。 春秋時平遙為晉國的烕邑,前540年(魯昭公二年),晉平公彪執齊王使陳無宇於此。

三家分晉後,平遙屬趙國。前329年(秦惠文王九年)「伐取趙中都」秦統一後,平遙成為太原郡所轄之縣,時稱平陶。

西漢初,漢文帝劉恆為代王時,曾建都中都(即今平遙)。 東漢和三國時期,中都縣一度歸西河郡管轄;西晉初,復歸太原郡。

北魏時,太武448年(太平真君九年)廢京陵和中都二縣,並設平陶縣,因避太武帝名拓跋燾之諱,燾與陶同音,遂改平陶為平遙。5鄭年(隋開皇十六年),境內析置清世縣,606年(大業二年)廢入平遙縣。

1370年(明洪武三年),為了出塞北征,平遙古城在舊城垣基礎上擴修改築為磚石城牆,形成現在的規模。1823年(清道光三年),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在平遙西大街崛起。

到清末山西票號增加到33家,而平遙城內就有22家,占當時全國票號總數的2/3以上。 在國內85個城市和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共設有分號400多處,而且總部都設在平遙,中國的金融匯兌業基本上由山西平遙票號和祁縣、太谷票號所壟斷,足見平遙古城在金融界的地位和當時的繁榮景象。

1912年廢汾州後直屬於省。1913年,省縣之間設道時屬中路道。

1914年,屬冀寧道(中路道改)輪虧襲。1927年4月,山西廢除道制後,直轄於省府。

1938年2月13日,侵華日軍侵佔平遙,縣城淪陷。日軍建偽政權。

同年4月,在本縣彭坡頭村建立了平遙縣抗日民主 *** ,屬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署領導。後屬太岳區一專區管轄。

1941年,為適應抗日戰爭需要,以同蒲鐵路為界,實行了南北分治,在鐵路北境建立了平介縣抗日民主 *** (轄同蒲鐵路北平遙境及介休、汾陽、孝義縣部分地區),屬太岳專署管轄。1942年5月,劃歸晉西北行政公署八專區,實際由 *** 晉西南工委統一領導。

1945年9月,鐵路南境的平遙縣抗日民主 *** 改為平遙縣民主 *** ,仍屬太岳區一4區。平介縣屬呂梁行署七專區管轄。

1948年8月,平遙縣屬晉中區。同月,平遙縣城關區升鐵為平遙市(縣級),與平遙縣同屬晉中行政公署三專區。

10月,平介縣撤銷,所屬地域復歸琿四縣。 I949年2月,平遙縣、平遙市同屬太原三專區。

1949年8月10日,平遙市禪銷,恢復平遙縣城關區。平遠縣屬榆次專區(駐太谷)。

1949年9月6日,屬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太谷),同月28日,遷往榆次。1950年8月,屬榆次區專員公署。

1955年2月,屬榆次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屬晉中專員公署。

1968年9月,屬晉中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5月至今,屬晉中地區行政公署。

1981年,在同濟大學建築學專家和有關學者的建議和支持下,及時糾正了在建俊平遙縣城過程中破壞其古城的做法,重新編制了《平遙縣城市總體規空蔽劃》,確定了「新舊絕然分開,確保老城,發展新城」的方針,開始了對古城的修復工作。 1986年12月8日,平遙古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88年1月13日,平遙城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單位。 1997年12月3日,在風景秀美的義大利那不勒斯城,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名城」,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是中國汶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平遙古城的評語。

二、平遙有臘兄多少年的歷史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

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

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

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

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平遙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文字平遙古城。

三、平遙古城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 王時期,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 700 多年的歷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 元1368 ~ 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 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現在保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 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 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

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 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 紀的建築。城內有3 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 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

明 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千米,是山西現存歷史較 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牆。

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 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 全部磚砌,牆上築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

城周 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又築有瓮城,以利防守。

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 二賢人。城牆歷經了 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 猶存。

四、山西平遙古城歷史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勢必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是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

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 *** 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

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贊同1|評論。

五、平遙古城有沒有成為歷史上某些朝代的都城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平遙稱古陶地,是帝堯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埂的基礎上擴建為今天的磚石城牆。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性質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肌體中然生成。

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 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城牆上原有料敵台樓九 十西座,城門上原建城樓,四角處還有角樓,已大多殘壞,唯城牆依然如故。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還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 的實物資料。位於太原市西南的平遙縣是全國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該景點完整無損,並於牆內建築渾於一體,具有旅遊和鑒賞價值。古城南與介休市 接壤,北於祁縣相鄰,是大運公路必經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內各種服務齊備,各種名吃、店鋪獨具特色,城外賓館、酒家、商場一應具全。 平遙牛肉以其純、真、鮮美名揚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報告以對平遙古城的評語為: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六、山西平遙古城歷史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勢必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是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 *** 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贊同1|評論

七、平遙古城的歷史背景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遙古城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

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

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美麗平遙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

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八、要去平遙古城看看,想先了解一下那裡的歷史,誰幫忙給介紹下啊

平遙古城已有2800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級城市。

因其所有特徵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而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追溯平遙古城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過程,可以更好地傳承歷史,延續文明,拓展未來。

在古代,城牆構成了中國城市的基本框架,是城市的具體形象。平遙城與全國其它許多城市一樣,是先修築城牆後而形成城市,平遙城牆肇建於何時,史書中未見有確切的說法。

唯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建置》中載:「舊城狹小,東西二面俱低,周宣王時,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駐兵於此,築西北二面。」就平遙的歷史而言,西周時代,「此」地沿無縣、邑的行政區劃,但尹吉甫率師北伐時,既「駐兵於此」,營建防禦工事,當屬首要。

他們既在「西北二面」築牆防守,那末東南二面也決不會空若曠野。很顯然,那次浩大的軍事防衛工程為後來的平遙城牆奠定了基礎,平遙城牆的雛形就在「宣王中興」的年代裡告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封國,實行郡縣制,置縣平陶,屬太原郡。

漢朝時,平遙為京陵、中都二縣及鄔縣地。 北魏太武帝時,徙漢平陶(原址在今文水縣西南)於京陵城西,並因避太武帝拓跋燾名諱,改平陶為平遙,東遷至今址,平遙城作為縣治之所在,是平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隋唐時期,為防禦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為「表裡山河」的軍事重鎮山西,在戰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時,平遙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經歷過冷兵器時代一場場自衛戰爭的嚴酷考驗。 北宋初,太初趙匡胤為討平北漢政權派兵焚燒平遙城,然而平遙城池畢竟土不為火克,永葆著「城」的偉觀。

唐宋時期,平遙古城商貿初具規模。 從城內一冀姓市民的先祖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

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沖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沙,次年擴建城池時,城牆西遷,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內窯場街的街名來自明洪武年間燒造城磚的窯場,既是窯場,理當位居舊城之外,那末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於窯場街一帶。

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原平遙舊城為「九里十八步」是十分相符的。 明洪武三年(1370),平遙城牆在周長「九里十八步」的「舊城」基礎上開始擴建,重建築成「周圍十二里八分四百、崇三丈二尺、濠深廣各一丈,門六座,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城牆已磚石包牆。

明代中葉以後,城市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增長,促使城市建築向外擴展,正德四年(1509)在親翰門外築起了「附郭關城」一面,「附郭關城」是加築在「關廂」之外的又一道城垣。牆身素土夯成,牆高約6米,上砌女兒牆。

牆間辟拱券城門一道於龍王廟之左,習稱「東關門」。「東關門」面臨惠濟河畔,北望「九眼橋」,是去向「官道」(如同今之國道)、通往太原府的必經之路。

明代中葉,古城商貿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明清兩代500餘年間,平遙城牆歷經26次修葺增補,形成了現存的已有規模。

即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里八分四厘吻合),平遙城三華里見方城門六道,南北各一,東西有二,形如「烏龜」頭南尾北,所以平遙城又稱龜城。作為城的標示—城樓,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

古城內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時期,體現縣置的平遙縣衙建成於元至正六年(1346),歷經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古城人民的多神信仰生動體現在文廟、武廟、城隍廟、清虛觀、財神廟、雙林寺、鎮國寺等宏大建築中,這些寺觀廟堂香火不斷,明清盛極一時。

構成古城主體的民居宅地,商鋪作坊,是在十五世紀初隨著晉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漸漸興建起來的。到明清時期,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在賀蘭仙橋、市樓金井等舊有八景的基本上,光緒年間又有清虛仙跡、書院弦歌四景增入邑聖。古平遙十二景勝名遠播。

邑人一向重視文化教育、樂於興學。明初的卿士書院,康熙年間的西河書院,嘉慶道光年間的古陶書院(超山書院),咸豐年間的鳴風書院為晉商文化,古城文明培育了代代人才。

清代中葉,古城商業貿易一度興盛,曾發展為全國的商業金融中心,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之說,當時城內大小街巷商鋪鱗次櫛比,繁華異常,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城隍廟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鋪以經營大批量,大宗項的中轉業為主,各種南北貨物源源不斷地載進平遙,再發往其他各縣以至省名。佔地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五個市場區域,市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清道光三年(1823),日升昌票號誕生,平遙商幫迅速崛起,進一步促進古城貿易的發展,此後持續百餘年之久。 平遙古城創建以來,一方面是周而復始地遭災罹禍,或受水患,或為火燔,或遇兵燹受損,或愛風雨侵蝕,多次瀕於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撓地進行救護和重建,從守土之吏到愛鄉之民,無不將保護古城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繩繩相繼,代代相傳。

每當出現毀壞之後,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去修復。

九、平遙古城的歷史地位

平遙古城

平遙位於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在的城牆建於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1997年12月31日被聯合國正式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平遙縣有平遙古城牆、雙林寺、鎮國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

目前,這個縣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等建築,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古城格局。

平遙的票號

票號就是銀行的前身,我國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出現在平遙。

在18世紀初,山西平遙、介休、祁縣等縣的商人,有許多在北京開各種商店,每年終給老家捎錢時,一般都由鏢局押運,運費高又不安全。在北京西裕成顏料庄的雷履泰和一些商人商定,將錢交給北京的西裕成,再到平遙的西裕成取現金。起初只為一些親戚朋友幫忙,也不收匯費和手續費,後來同鄉們都覺得這種辦法方便,請求撥兌的人越來越多,並同意出一些匯費。

雷履泰感到這種生意油水大,就與東家李大全商議,並西裕成改名日升昌,專營匯兌業務。清朝末年,山西的票號增加到33家,平遙的票號就有22家,在全國各地的票號發展到四百多家,平遙在當時全國的金融市場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平遙較大的票號還有百川通等。

現在平遙還保留著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通票號的舊址。

百川通舊址位於南大街109號,宅院建築精良,現為家私博物館。

鏢局博物館鏢局博物館位於平遙明清街61號,介紹了清朝華北保鏢業的三個有影響的人物,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和意拳名家戴二閭。

⑸ 平遙古城的簡介,必要去的景點,平遙古城的來歷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古城內共有22個景點,全部納入通票范圍,包括: 平遙 城牆、日升昌、 平遙 縣衙署、 平遙 文廟、城隍廟、雷履泰洞哪故居、百川通、同興公鏢局、清虛觀、 中國 鏢局博物館、 中國 錢庄票號博物館、天吉祥博物館、華北第一鏢局、蔚盛長珍藏博物館、 中國 商會博物館、蔚泰厚票納賣碼號博物館、古民居博覽苑配升、匯武林武術陳列館、 中國 珍奇報紙陳列館等22個景點.

⑹ 有誰能給一下平遙古城的介紹,越詳細越好,希望能有居民生活風俗。謝謝了。

平遙位於山西省中部,距太原100公里。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在的城牆建於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1997年12月31日被聯合國正式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平遙縣有平遙古城牆、雙林寺、鎮國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 目前,這個縣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等建築,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古城格局。平遙的票號票號就是銀行的前身,我國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出現在平遙。在18世紀初,山西平遙、介休、祁縣等縣的商人,有許多在北京開各種商店,每年終給老家捎錢時,一般都由鏢局押運,運費高又不安全。在北京西裕成顏料庄的雷履泰和一些商人商定,將錢交給北京的西裕成,再到平遙的西裕成取現金。起初只為一些親戚朋友幫忙,也不收匯費和手續費,後來同鄉們都覺得這種辦法方便,請求撥兌的人越來越多,並同意出一些匯費。雷履泰感到這種生意油水大,就與東家李大全商議,並西裕成改名日升昌,專營匯兌業務。清朝末年,山西的票號增加到33家,平遙的票號就有22家,在全國各地的票號發展到四百多家,平遙在當時全國的金融市場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平遙較大的票號還有百川通等。現在平遙還保留著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通票號的舊址。百川通舊址位於南大街109號,宅院建築精良,現為家私博物館。鏢局博物館鏢局博物館位於平遙明清街61號,介紹了清朝華北保鏢業的三個有影響的人物,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和意拳名家戴二閭。平遙古城牆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為夯土築成。公元1370年在舊城基礎上改築為磚石城牆。城牆高12米,周長6公里,牆頂寬3米--6米。1988年1月13日,平遙城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遙推光漆器,歷史悠久,明清時進入鼎盛時期。是用大漆,在木胎上掛灰後,用手工推光,然後再繪制圖案。具有造型華麗,風格古樸的特點,有防潮、防熱耐腐蝕的特性。平遙風味食品平遙牛肉,製作歷史悠久,加工工藝獨特。其成品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營養豐富。長升源的黃酒、點心。黃酒用糯米釀成,香味濃郁醇厚,酒性溫和。慈禧西行路徑平遙期間,進餐平遙牛肉,飲長升源黃酒,食用點心,並賜該店一個「長」字,故名長升源。該店為前店後廠,現任經理郭懷仁為第六代傳人。店址位於縣城內南大街西41號。 平遙碗托。平遙的碗托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冊高指史。慈禧西行途徑平遙,品嘗這種食品後贊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平遙碗托可以冷吃,也可以熱炒,味道都很好。 旅遊與交通 從太原到平遙乘火車和汽車都可以,火車票價8元,火車站前廣場到平遙的汽車票價為10元。 民俗平遙古城民俗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保留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囊括時令節日、紀念節日、祭天地節日、祭祖節日、祭神鬼節日、祭動物節日等。它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天、地、人、神、鬼、動物等一切和諧的嚮往。反映了人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信仰。通過這些民間傳統節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豐富的內涵和淵源。[1]

平遙風俗返樸而遠,居民遺風起源於唐堯?勤儉質朴、憂深思遠、性剛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義之風。婚、喪、壽、生日、修建慶典遺風尤為盛旺。平遙民多土地貧瘠、少耕織、多商賈,並善經營。陶唐遺風雖已古遠,但平遙憂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來倍受重視、講究,既是一樁值得慶賀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禮儀的過程,表現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隱喻,簡單而深刻,魯拙而不俗,風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文化現象。
平遙婚禮過程,多行「六禮州配」,即:納念銀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喪葬
平遙縣民故後歷為土葬,在舉行葬禮時,保留著很多傳統儀式和傳統用物。這些儀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彈、唱、書法、刺秀、剪紙、折疊、板印、沾帖、繩結、紙藝、面藝、插藝、縫藝等幾乎所有民間藝術。
喪葬程序為停屍、報喪、入殮、燒紙、出殯、圓墓、過七等。一般於三、五天燒紙,五、七、 九天出殯。犯忌不宜出殯者,則寄停他處,另擇葬期。出殯之日, 親朋近友均參加。起靈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壽
老年人從60歲始,每10年慶賀一次。隆重者,親朋好友 要贈獻壽桃(面制)、壽幛、壽聯等,以祝長壽。午時,要在堂屋擺 壽禮、燒佛香、點壽燈,"壽星"高坐,晚輩依次拜壽。拜畢,設豐盛喜宴款待眾賓客,歡度一日。進入90年代,祝壽大都賀以禮洋。宴席多在飯店舉行。
賀十三
平遙慶賀生日之俗至今仍為普通。特別是賀十三,親戚朋友屆時紛紛登門道賀,賀禮多為面蒸「括籃」,上系鎖,用紅繩與銅錢串結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來戚為上賓。待午時面向娘娘廟方向設供桌於院內,擺放供品及,外婆家墊底,其他疊上。點燈燒香、燃放鞭炮、由奶奶為孫子「折枷兒」用粉紅、黃、綠紙條纏繞四根穀草桿,三根紮成三角形,一隻手拿著套在脖頸處,另一隻手持一根穀草桿,邊打三個角,邊口中吉祥語言念念有詞,以祈禱孩兒健康成長。打畢將枷兒與娘娘花、娘娘鞋一同著燃。之後,設席款待全體親戚朋友。
慶滿月
平遙居民以生孩子為喜事。舊時,生男孩稱大喜,生女孩稱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論男女,都要慶滿月。滿月的日期,男為29天,女為30天。也有在半月慶滿月的,意取絆住, 希望孩子長命。慶滿月以產婦娘家親戚為主,姥姥家要送銀鐲首飾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親戚則送3尺布,疊成"山"字形狀。 主家回贈背心、枕巾之類以示感謝。
節慶
平遙縣民保留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囊括時令節日、紀念節日、祭天地節日、祭祖節日、祭神鬼節日、祭動物節日等。它充分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天、地、人、神、鬼、動物等一切和諧的嚮往。反映了人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信仰。通過這些民間傳統節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豐富的內涵和淵源。
祭祀
平遙縣民祭祀活動,分為神祭和祖祭兩大類。過去崇神者居多,有 "無廟不成村"之說。一般家庭均設各種神龕。灶王、張公、家神、 財神、門神、土地都是供奉對象。專業藝人將本業祖師或神供奉於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業。不少人家將佛像或觀音菩薩像置於閑房,每逢初一、十五設供燒香,以示虔誠。迷信之中反映出人們祈求平安、富裕、家業興旺之美好願望。
祖祭是對先祖的懷念。一般於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遷居
現在在農村多有沿用舊習者,擇日開工,供奉土地神;開工期間講究高挑紅旗,以鎮邪氣。新房合頂時,要貼對聯、放鞭炮,並宴請工匠,表示謝意。遷往新居時,要先"填宅",殺一隻銀紅公雞,以雞血噴 灑房院。搬遷時,要先搬進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蠟燭、發面等 東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和"發福"之意。
方言
《禮記-王制》所記「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平遙方言是全國保留中國漢代文化語言最多最豐富的縣城之一,平遙方言中有極其豐富的名詞重疊式,這與普通話中的名詞特點有區別.稱謂很有趣。而這種方言又是平遙所獨有的語言。

⑺ 山西平遙歷史文化

一帆哪、平遙古城的歷史文化

旱船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

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槳在前劃引。

高蹺用兩根木棍製成蹺腿,一般在6尺上下,高者達1丈2尺。木棍上端處橫裝踏板,表演時演員的小腿綁在木棍上端,腳踏踩板,按各種舞步走動表演。

技藝高超者,可跳躍板凳、桌子等障礙物或跌八叉、「金雞獨立」、下軟腰。傳統內容有《白蛇傳》、《慶頂珠》、《狐狸冤》、《唐僧取經》。

新中國成立後,又加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送子參軍》、《計劃生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本縣北城村、干坑村高蹺表演出名。

抬閣將鐵桿固定在抬桿上端,抬桿周圍用蓮花、彩雲等各種道具裝飾起來,再將三四個扮演各種戲劇人物和神話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鐵桿上,由成年男子抬著,在行進中表演。內容有50餘種,其中包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貴圖》、《火焰駒》、《斷橋》、《虹霓關》、《起解》、《百花亭》、《盜靈芝》、《下河東》《揀柴》、《蘇護送女》、《雙弔孝》散姿、《黃河陣》、《祥麟鏡》、《反棠邑》、《狐狸緣》、《鳳儀亭》、《血手印》等。

龍燈用竹、木、布等材料製作精製的龍頭,再以竹圈製成若干節龍身,用布圍起連接成長達20米以上的龍身、龍尾,上畫龍麟、龍爪圖案。表演時一人用木桿舉龍頭,十數人用木桿分節舉龍身、龍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戲龍引路。

在吹打樂伴奏下,舞動龍頭,龍身隨龍頭走向翻滾起伏,蜿蜒擺動。表演形式有《二龍戲珠》、《調四角》、《八調調》、《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

龍首龍身內置有蠟燭,晝夜兼可表演。夜間表演時,龍體內燈火通明,氣勢頗為壯觀。

竹馬用竹皮或竹篾紮成,外面以綾紗裱糊,再經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截,固定在十二三歲男童的前胸、後腰。

身系若干小銅鈴。竹馬隊一般由14名兒童扮演,12匹馬表現十二生肖,前面一個引導的叫馬頭,用戲劇表演中的佛塵指揮,後面一個是馬尾。

其餘表演者手持馬鞭,象騎著馬奔跑一般,伴之連連作響的鈴當聲聲,猶如萬馬奔騰。夜間,竹馬身上置放燈燭,表演起來尤為好看。

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雙八調》《單八調》、《剪子股》、《八調調》、《對竹馬》、《沒頭頭》、《三環套耳》等。節節高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實際表演難度更大。

表演者多為7歲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妝打扮成各種戲劇人物,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雙肩上面,無須任何綁系,全憑孩童雙腿膝部靠在成人後腦部,用勁站立,類似雜技表演。成年人隨著音樂節奏,在行進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應舞出各種動作,煞是好看。

扮演的劇目以《西遊記》、《八仙過海》等居多,深受群眾喜愛。地秧歌地秧歌有舞有唱,樂器有腰鼓兩面,鈸、釵各一付,鑼兩面,口刮四面,有條件時樂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應增多。

一位手搖撥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以平遙方言即興演唱吉祥而風趣的「四六句子」。句段間,各種樂器驟然齊擊,緊鑼密鼓的間奏,鏗鏘悅耳。

腰鼓手是樂隊的核心,拉開演奏架勢,手舞足蹈,在隊伍中走來走去,十分活躍。其他樂手既敲擊,又表演,形態自如。

地秧歌流傳較廣的傳統曲目有《觀五京》、《十盞燈》、《王祥孝母》等。 明鏡高懸康熙年間,范村人宋忠原背著一把大雨傘進平遙城看病,走到落邑村村南,從後面慌慌張張地跑來一人,宋忠原認得此人,是鄰村人毋連遲。

當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眼態掘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大雨。

宋忠原撐起背著的大雨傘,邀毋連遲同行,毋連遲趕緊靠過來借傘避雨。兩人風雨同舟,互濟互助,邊談笑邊行路到了高林村。

宋忠原因風力大累得滿頭大汗,毋連遲於是接過宋忠原的傘打著到了南門外孔家飯店。這時已是風停雲散,雨過天晴。

宋忠原向毋連遲要傘。毋連遲不但不還宋忠原,反而誣賴傘是他的,兩人爭吵起來,圍攏來不少的觀眾。

毋連遲說:「傘是我的!」宋忠原說:「傘是我的!」宋、毋扯奪雨傘,觀眾誰也斷不清這傘是誰的,看他們吵吵嚷嚷,一直鬧到平遙縣署。宋忠原擊鼓喊冤,知縣王傑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陳述了事情的經過。

被告毋連遲仍一口咬定傘是他的。兩人各抒己見,知縣王傑一時作難,不好判斷。

沉默了一會,王傑猛然間把驚堂木一拍說:「刁民!屁大的事到縣衙擊鼓告狀!想試探本官的軟硬智愚……」隨即把傘撕的粉碎,擲下堂來,喝令退堂。原告宋忠原從堂上下來,淚涕滿面,被告毋連遲則幸災樂禍,洋洋得意。

兩人走出縣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個衙役趕了出來,傳喚二人重回縣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縣王傑和顏悅色地判斷,傘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連遲屬誣賴,重責四十大板,罰錢十貫,賠原告一把新雨傘。

事後宋忠原給王知縣送了一塊匾額,上刻」明鏡高懸」四個大字。城隍爺在平遙城隍廟寢宮樓東梢間里坐一尊年輕漂亮之婦,據說,她就是城隍爺的小妾,對於這位小妾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段小故事:平遙城隍神年輕氣盛,可以說是。

二、山西平遙古城歷史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勢必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是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

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

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贊同1|評論。

三、平遙古城的歷史背景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平遙古城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

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

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美麗平遙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

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

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四、山西平遙古城歷史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勢必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是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平遙是輝煌的,今天的平遙依然充滿了魅力。在時下許多文化古城為興商業而被肢解破壞時候,平遙卻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實在是平遙人的聰明所在。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會上一致通過,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便是對平遙古城的最佳褒獎。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贊同1|評論

五、平遙古城文化內涵

文化價值 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遺存:平遙古城自有築城活動以來,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保留的文化遺存數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時間長,是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寶庫」的山西省范圍內的一個「文物大縣」。

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美學成就。 海納百川[16] 漢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色: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獻及實物可以查證。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

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發達的金融城市: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

歷史地位: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 平遙古城(4張) 發源地之一。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文化價值: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作為「縣治」的所在地,延續至今。

這是中國最基層的一級城市。保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

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文化遺存:文化遺存獨特而豐富。 文化特色:具有漢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色。

晉商發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明清時期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牆、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立起來的。

城牆及城內建築均保持著14 —18世紀的歷史風貌。 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

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機體中生成。

日升昌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 票號匯兌 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 ,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 「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 、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 日升昌 」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民間社火 旱船 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

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 ,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槳在前劃引 。

內容多為古代戲劇中與船有關的故事、有《打漁殺家》《許仙游湖》、《秋江》等。 1高蹺用兩根木棍製成蹺腿,一般在6尺上下 ,高者達1丈2尺。

木棍上端處橫裝踏板,表演時演員的小腿綁在木棍上端,腳踏踩板,按各種舞步走動表演。技藝高超者,可跳躍板凳、桌子等障礙物或跌八叉、"金雞獨立"、下軟腰。

傳統內容有《白蛇傳》、《慶頂珠》、《狐狸冤》、《唐僧取經》。新中國成立後,又加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送子參軍》、《計劃生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

本縣北城村、干坑村高蹺表演出名. 2抬閣將鐵桿固定在抬桿上端,抬桿周圍用蓮花、彩雲等各種道具裝飾起來,再將三四個扮演各種戲劇人。

⑻ 2016年去平遙古城旅遊,求助最新的自助游旅遊攻略

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國第一批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古城,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滄桑的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自然形成一幅八卦圖,鳥瞰古城酷似烏龜,古城牆共設6道城門,南北各一,分別為龜首、龜尾,東西各二,分別為烏龜的四肢,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是我們探訪古代漢民族文化發展的絕佳之地!

〖門 票〗

平遙古城實行一票制,俗稱「通票」,進古城是不需要門票的,所謂的門票,是古城內的好多景點、景區的門票,以及上古城牆的門票,通票共包含22個景點,有效期為3天。

通票包含景點為:平遙城牆、日升昌、平遙縣衙署、平遙文廟、城隍廟、雷履泰故居、百川通、同興公鏢局、清虛觀、中國鏢局博物館、中國錢庄票號博物館、天吉祥博物館、華北第一鏢局、蔚盛長珍藏博物館、中國商會博物館、蔚泰厚票號博物館、古民居博覽苑、匯武林武術陳列館、中國珍奇報紙陳列館等22個景點。

門票價格:
1、平遙古城
全價票 130元/人 優惠票(半價)65元/人
2、雙林寺
全價票 35元/人 優惠票(半價)15元/人
3、鎮國寺
全價票 25元/人 優惠票(半價)10元/人
優惠政策:1.2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殘疾人、70周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予以免票。18周歲以下(含18周歲)或青少年,學生及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可購買半價門票。

〖主要景點〗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旅遊最重要的景區是平遙古城,整座古城呈烏龜狀,古城內大街小巷蜿蜒交錯,街道兩旁傳統小吃、特色商鋪林立著名的「中國古代華爾街」明清街位於古城中心,沿著明清街,可欣賞到眾多古代富商居所、鏢局、博物館,慢慢前行,獨自一人或帶著家人,數碧和愜意的欣賞這千年古城,如果沒有街道兩旁的叫賣聲,也許,你真的會以為自己穿越了。

NO.1 平遙古城牆

旅遊貼士

大家無論從哪個方向游覽平遙古城,一般上古城牆都是在古城北門或古城南門居多,因為這兩道城門可以看到平遙古城的全景,特別是南門,記住哦!

平遙城牆位於山西省中部的平遙縣,是慧耐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1988年,平遙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平遙城牆在內的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城牆呈龜狀,全長6163米,環城牆辟城門 6道,東西各二,有上下門之分;南北各一。各門交錯設置,門外築瓮城,內外皆用條石鋪墁,門洞上原建城樓各一。城牆四角設平台,原各建角樓一座,現城門樓角樓失存。城牆東南隅建有魁星樓和文昌閣,亦俱廢。東牆城門上尚存尹吉甫點將台。城牆內側築馬道。城牆外壁分段築馬面 71 堵,上建敵樓各一,中架木板,外設箭孔。城牆上設女牆薯盯高 0.6米,堞口高 2米。

城牆高12米左右,平均寬3.5米,周長6.4公里。牆外有護城河,寬度和深度均為4米。牆體內為土築,牆上有6座城門及門樓,四角各築1座角樓,每隔50米便築料敵樓1座,共有72座,垛口共計3000多個,據說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來設計的。不過除了城門和垛口,其餘已大都殘壞。六座城門中,南北各有一座,東西分別有兩座,東西門外均築有附屬的瓮城,形如烏龜的頭尾和四足,並且城內街道布局亦頗似龜背紋絡,故有「龜城」之稱。

NO.2 日升昌票號

旅遊貼士

日升昌票號是我們旅遊平遙不可不看的重要景點,日升昌票號,是中國銀行業的鼻祖,創立的匯票具有當時非常先進的防偽辨別技術,參觀時最好請個定點導游解說一下。

中國第一家票號 ——日升昌,坐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是中國現代銀行的開山鼻祖。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余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 票號匯兌 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 ,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 「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 新加坡 、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 日升昌 」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NO.3 平遙縣衙

旅遊貼士

平遙古縣衙位於聽雨樓旁,是如今保存比較完好的整座縣衙,同樣是國家AAAA級景點,最特別的地方,這里每天都有縣太爺升堂審案的表演,我們可以參與其中,其樂融融,非常的有意思,所以是必去景點,注意不要錯過演出時間哦!

升堂表演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日:9:30 11:00 15:00

平遙縣衙是古代縣令辦公審案的官署,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門規模龐大,其中大堂、二堂、內宅、花廳、常平倉贊侯廟、土地祠、牢獄、公廨房、十王廟、洪善驛督捕廳等廳房設施一應俱全。

現今縣衙內開放了多個展廳展出了各種古代文書和大量的刑具,也向人們展示了古代刑制的嚴酷。此外,在縣衙會有上演「縣衙升堂」的表演,遊客也可參與其中。

NO.4 平遙市樓

旅遊貼士

市樓是平遙古中心建築,同樣也是最高建築,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明清街,乃至平遙城的全景,位於明清古街中段。

平遙古城南街建有市樓,跨街而立,位於全城中心,高樓聳立,雄踞全城。樓南有井,水色如金,故此樓又稱金井樓。市樓高三層,高15.5米,木構為清式常例,橫跨南大街,下為通道,東西連接民宅,在樓東南側有磚階術梯可登上第二層樓面,中有菩薩像,兩牆有彩畫,是關公故事。
NO.5 平遙文廟

旅遊貼士

平遙文廟位於平遙古城東南角,參觀平遙文廟最重要的是祭拜孔子,一般家庭游,帶孩子的都會到這里祈福,平遙文廟每年高考之際也免費開放,蜂擁而至的學子到這里祭拜,期盼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成績,l另外,每年春節期間,這里會有大型的祭孔活動,如果想感受一下,不凡在平遙古城過個「平遙中國年」吧!

NO.6 平遙城隍廟

旅遊貼士

平遙古城城隍廟街中段,迄今是1100多年的歷史。明清兩代曾大規模的翻修過。所以,里邊保存的都是明清兩代的建築風貌,佔地7302平方米。建築物上那絢麗的色彩,是城隍廟的經典之處,同時最大的特色是廟中有廟,城隍廟、灶君廟、財神廟緊密相連,這里每年從農歷五月二十七開始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廟會,這個季節也是平遙古城旅遊的好季節。

〖住 宿〗

在平遙城內最好是住在那些古色古香的客棧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木製的門楣和地板……住在這樣的地方,才能更好地體味古城的神韻。推薦去平遙晉泰生客棧,四百年歷史大院,服務周到熱情,網上好評高,適合學生住,還有一些酒店,比如雲錦成也不錯

〖平遙餐飲〗

平遙有108種特色小吃,以麵食為主,據說,山西的麵食有300多種呢!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形狀的不同罷了。
平遙牛肉:平遙著名特產,一種特殊加工的醬牛肉,在平遙幾乎每家飯館都有,路邊攤上也可買到。平遙牛肉的味道和顏色都很清淡,口感嫩滑。
豆腐乾:平遙豆腐乾很好吃,不妨嘗嘗
平遙碗脫:平遙縣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碗脫則是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
曹家熏肘:與平遙牛肉齊名的傳統名吃,清朝曾被選入宮廷得到刁嘴的慈禧太後的贊賞。
長山葯:在「長白葯之鄉」的平遙,自然有很多長山葯的吃法,如炒、炸、蒸、煮等,不過以蜜汁和葯膳的山葯最獨具特色。

〖交 通〗

平遙古城,隸屬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距離山西省會太原非常近便,約100km,因此交通還是非常方便的,鐵路縱貫,高速公路交錯而行,將平遙古城緊密的與各大都市聯系在一起,所以,無論我們從哪裡過來,都還是相對方便的,飛機、火車、大巴,任何方式都可以到達平遙。

平遙古城沒有飛機場,但太原武宿機場距離平遙古城很近,太原武宿機場開通了近50多條國內航線,方便快捷,時間緊迫的遊客,可以選擇乘坐飛機到太原,然後從太原到平遙,太原機場有班車到太原市區,從太原建南汽車站坐汽車到平遙汽車站大概2小時;從太原南站坐動車到平遙古城站大概半小時,高鐵站離古城比較遠,下車後可以坐公交或打車到平遙古城,大約需要二十分鍾;從太原站到平遙站大概一個半小時,下車後離古城比較近。到了平遙城內可以選擇步行、租自行車或者乘坐游覽車。

〖旅遊線路〗

平遙古城共有20多個景點,一般需要2天時間才能完整的游覽全部景點,但很多遊客時間比較緊張,也會選擇一日游,如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您在平遙古城住宿一晚,切身體會一下平遙古城的美麗夜景。

經典一日游

線 路:平遙古城牆→古縣衙→文廟→鏢局→日升昌票號→古市樓

全景二日游

線 路:

DI:平遙古城牆→日升昌票號→鏢局→古縣衙→文廟→清虛觀→城隍廟→古市樓

D2:王家大院/喬家大院→雙林寺

〖周邊景點〗

1、王家大院:有「華夏第一宅」之稱。這里所說的王家大院是指王家分布於靈石縣的眾多房產中最有特色的兩座——高家崖和紅門堡,整個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高家崖是一座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堪稱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2、張壁古堡:據推斷,張壁古堡建設於隋末唐初,實際應該是個軍事要塞。內有一套龐大的地道,若把村民所述的洞口位置連接起來,地道的總長度足近萬米。山西各地有地道的村子不少,但像張壁這樣復雜而且規模巨大的地道卻還未見第二個。

〖又見平遙〗

來平遙一定要看「又見平遙」,在網上可以買到團購票,這是我國第一部大型情境體驗劇,由王潮歌導演執導,投資兩億元,每天固定兩場:14:00和20:00,每場約90分鍾(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又見平遙」更像一個博物館,或者說,更像一次穿越。我們有時像一個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在一個又一個互不關聯的場景中,我們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遙城、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從紛繁的碎片中窺視了故事倪端。

古城不是很大,即使徒步丈量它的大小也就半天功夫,但是自助游愛好者通常都會選擇在古城內住一晚上。轉完那些已經人潮洶涌的景點後,看看夕陽西下的老城牆和紅燈籠亮起的老宅院,在小巷子里聽普通住戶人家的狗叫聲,一切便寂靜入夢。早晨起來和當地人一起湧向早點攤吃個包子喝碗小米粥,走出城門回首望望這個風塵僕僕的古城,回憶又老去一天

⑼ 平遙古城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早埋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布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的雙林寺。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鉛磨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平遙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古城池總面積2.25平方千米,至今還居住著4.2萬城市居民,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年)的歷史風貌。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作為「縣治」的所在地,延續至今。這是中國最基層的一級城市。現在保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陸激螞,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遺存平遙古城自有築城活動以來,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保留的文化遺存數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時間長,是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寶庫」的山西省范圍內的一個「文物大縣」。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美學成就。

漢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色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

,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獻及實物可以查證。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微妙維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發達的金融城市平遙古城在19世紀的中後期,是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是當代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時期。曾經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平遙古城在票號興盛的100多年時間中,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⑽ 平遙古文化遺址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下面我整理了平遙古 文化 遺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平遙古城的概況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 歷史 。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古城牆周長約6公里,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布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 排名 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的雙林寺。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平遙是中國古代商業中著名的“晉商”的發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平遙古城的文化遺存
平遙古城是保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古城池總面積2.25平方千米,至今還居住著4.2萬城市居民,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年)的歷史風貌。

平遙古城始建洞磨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作為“縣治”的所在地,延續至今。這是中國最基層的一級城市。現在保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保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遺存

平遙古城自有築城活動以來,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保留的文化遺存數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時間長,是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寶庫”的豎嫌山西省范圍內的一個“文物大縣”。平遙古城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標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藝術進步和 美學 成就。

漢民族的 傳統文化 特色

平遙古城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 軍事 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 倫理道德 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完整的古代納纖斗民居群落

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獻及實物可以查證。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 剪紙 窗花、微妙維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發達的金融城市

平遙古城在19世紀的中後期,是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是當代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時期。曾經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平遙古城在票號興盛的100多年時間中,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猜你感 興趣 :

1. 上海免費好玩的景點在哪裡

2. 居延文化遺址導游詞3篇

3. 武穴市博物館

4. 上海免費旅遊景點大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