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
⑴ 真實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
因為歷史等原因,中國對日本有一些諸如「小日本」等的蔑稱,有不少國人對這個國家也帶有偏見。但是我們也需要客觀的去真正的了解我們的這個「鄰居」。那麼今天就毫無偏見和偏袒的給大家客觀的介紹一下日本的日常。
為什麼日本人總是帶著口罩
來到日本,我們會發現特別是秋冬季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是戴著口罩的。
翻譯過來就是「色狼就是犯罪」,在日本的滿員電車或者電梯上經常在過於擁擠的時候會發生性騷擾事件,甚至還有喝的爛醉的日本人躺在大街上,這在日本都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通過這樣的一張海報來隨時約束一些人的不良行為,雖然不知道是否起作用,但是也是可以看出社會對這個問題是相當的重視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日本感興趣,日本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國外游的首選地。但是在旅遊中或者是從他人口中聽來的日本也不是那麼的全面。如果有機會,YMG建議來日本生活一段時間,來看看真正的日本到底是怎樣的。那麼,你眼中的日本又是怎樣的呢?
⑵ 明治維新是使日本強大的原因嗎日本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懂的人來說一下
早期的日本有很多小國,後來被現在天皇的祖宗統一了。到公元800年之前的日本基本是個天皇為中心的集權國家。800-1150年之間的日本,權力由天皇下放到了被藤原家族控制的關白,所以關白和天皇(特別是退休之後在幕後操縱的天皇,又稱上皇)互相爭權,由其爭權又導致互相拉幫結派,讓武士階層乘機做大,1150年之後武士階層經過幾次政變,最終變成武士階層獨大,而武士政權叫幕府罩租,但是幕府的統治國家的方式類似中國的周朝,即分封諸侯國,稱為藩,僅僅是幕府老大自己的地盤相當大,以此壓納悶橘服諸侯。到1850-60年代歐美列強迫使日本開國,諸藩看出日本幕府無能,但是又擔心分裂的日本更加無法應對列強,於是經過反復斗爭,最終把權力由幕府轉移到了天皇,變相地滅了幕府,而藩也變成縣,日本達到了統一。日本最幸運的是,在這個角力之中沒有過多的戰爭,從而沒有在列強的眼皮底下發生讓列強有太多機會可乘的內戰,達到了一個至少在中上階層內部的民主。然後在此基礎上,日本明治天皇進行改革,即明治維新。
維新時期,日本在列強壓力之下能在40年間就強大起來,其關鍵是首先權力轉移順利,不像中國,從太平天國開始斷斷續續反復內戰了近百年才基本統一,等打完內戰再看世界,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其次是日本明治天皇能採用正確的國策來強國,廣泛收集意見,學習先進技術,改革國家體制。特別是重視實體經濟和工業發展,不玩虛的。深謀遠慮而不是只看眼前的經濟指標。不歧視商人,也尊重技術人員。不以門第限制人員錄用。這個領導者也是功不可沒的洞團。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類似人物,基本上做到這些哪個國家都能迅速發展。
第三是日本國內有相當的凝聚力,眼睛向外看,全民一心發展國家,而不是各人各看如何肥自己的口袋。這是國民素質問題。應該說,武士道在紀律性和道德性方面是對日本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的。這個和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民眾情緒很類似。
第四應該說是他們有幾個不爭氣的鄰居,從這些鄰居身上,不但能奪取土地還能敲詐到大量白銀,真是太給力了。
⑶ 幾百年前日本因為一大風躲過亡國之災,二戰時又因一大風逃過一劫嗎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也就是後來的北京),1279年崖山海戰後徹底統一全國,開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領中國的歷史。蒙古族人天生好戰,當時的蒙古鐵騎更是橫掃世界,周邊的小國家基本全部拜倒在蒙古鐵騎的馬蹄之下,可唯獨有一個國家逃過了一劫。
據統計,當時這股大風一共摧毀了3搜驅逐艦,一百五十架飛機,死亡接近一千人。美軍安排好的計劃卻被這股台風徹底打亂了,因此不得不暫緩對島上日軍的進攻。而此時呂宋島上的日軍得知這一消息後,瞬間歡欣鼓舞,士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為他們又認為上天會像幾百年前那樣眷顧他們。
⑷ 上百年的日本東京車站為何井井有條
東京車站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火車站,它位於東京最為繁華的市中心,附近是東京中央商務區的丸之內和皇宮,還有銀座。這一座火車站建於1914年,距今已經104年的歷史,問題是百年建築,依然很新,還在用。
第八,東京車站在八重洲出口處,設置了全國長途汽車站,可以搭乘長途汽車前往大阪、京都和東北地區的青森、秋田、新潟等地(多為夜行客車)。這個長途汽車站沒有候車區,就像路邊的公交車站一樣,到點來車,自由搭乘。新干線與長途汽車相連接的最大好處,就可以保證乘客在深夜沒有夜行列車的情況下,可以搭乘夜行長途客車,在第二天早晨抵達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第九,東京車站內各種指示牌和標識十分醒目,而且標記明確,同時標注英文。即使是外國人,也能夠在這一個繁雜的車站里迅速找到自己的乘車站台。
歸納一下。東京車站的管理經驗,如果簡要概括的話,應該是這么幾句話:不搞安檢,自由進出。不搞候車,隨到隨走。不拿設施賺錢,保證通道暢通。城際地鐵兼容,疏散乘客為先。
來源:東方頭條
⑸ 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是與清朝一樣是個重農輕商的國家,日本與清朝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同樣處於封閉狀態,工業同樣落後思想方面也是如此。那時候的日本和清朝末年有一些相似,同樣意識到如果再不改革就有可能會亡國,只不過一個意識到比較早一個比較晚。西方的強大實力讓他們感受到了危機感,那種危機感迫使著他們發生改革。
起初日本人面對西方人的「入侵」在常年的封建思想之下也是拒絕的,不過最終屈服在了西方人的炮火之下。
權力得以集中的日本,政策的實行下放得到了快速的實行。即便如此全面開始西化的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與清朝也是只有抗衡之力。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雖然輸過很多次戰爭,可是在西方國家眼中依然是一個大國。
在那個不發達的年代人口和土地面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體量,清朝雖然腐朽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僅憑這一點剛剛完成明治維新不久的日本還是比不過清朝的。
可以說清朝在甲午戰爭之前,從來沒把日本放在過眼裡。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日本雖然處於一個中興的狀態,可在清朝的眼中依舊不值得一提。
⑹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的風貌是怎樣的
一說到日本,這大概是我們在所有外國人中,最熟悉的一個國家了吧。日本的好磨譽江戶時代,是日本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那麼日本江戶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所以,日本與中國走的路線之所以不同,不是現在才產生的,而是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註定了,日本與中國的未來發展道路不一致。
⑺ 100年前日本有多少人
當時的明治維新前,江戶都有100萬人。二戰豎租期間有7000萬人左右余敏兆。我推測100年前日本拿耐有5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