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茶俗語有哪些

日本茶俗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3-20 12:09:29

1. 經典的日本諺語帶翻譯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諺語,諺語就是一些比較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的俗語。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日本諺語帶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的日本諺語帶翻譯

李碼握鬼の目にも涙、)頑石也會點頭)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落淚

株を守りて兎を待つ、守株待兔

奧歯に物がはさまる、說話吞吞吐吐。說話不幹脆

炒り豆に花が咲く、鐵樹開花哪慶

犬が西向きゃ尾は東、理所當然的

火中の栗を拾う、火中取栗

足掻きがつかぬ、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壁に耳あり、障子に目あり、隔牆有耳

一言居士、遇事總要發表自己見解的人

急がば回れ、欲速則不達

駆けつけ三杯、遲到罰三杯

英雄色を好む、英雄難過美人關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一葉知秋

足下に火がつく、火燒眉毛

角を矯めて牛を殺す、矯角殺牛;心欲愛之,實為害之;磨瑕毀瑜。

一蓮托生、一朝天子一朝臣

青菜に塩、無精打采;垂頭喪氣

枯れ木も山の賑い、聊勝於無

經典的日本諺語帶翻譯

虻蜂取らず、雞飛蛋打;兩頭落空

模模痘痕もえくぼ、情人眼裡出西施

言うは易く行うは難し、說來容易做來難

勝てば官軍、負ければ賊軍、成者王侯,敗者寇

うわさをすれば影がさす、說曹操曹操到

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明日は明日の風が吹く、明天吹明天的風;明天再說明天的話

鬼の居ぬ間に洗濯、閻王不在,小鬼翻天

及ばぬ鯉の滝のばり、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うどの大木、大而無用的人;大草包

痛し癢し、左右為難;進退維谷;棘手的

味なことを言う、妙語連珠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一年之計在於春

醫者と味噌は古いほどよい、醫不三世不服其葯

常見的日本諺語帶翻譯

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懶嫁婦,窮了一輩子

駆け馬に鞭、快馬加鞭

後髪を引かれる、戀戀不舍

売言葉に買言葉、以牙還牙

井の中のかわず大海を知らず、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同じ穴の狢、一丘之貉

借りてきた貓、老實得像只借來的貓

相手のない喧嘩はできぬ、一個碗不鳴,兩個碗叮當

親の心子知らず、子女不知父母心

河童の川流れ、)老虎也有打盹兒的時候)淹死會水的

青息吐息、長吁短嘆無計可施

鬼も十八、番茶も出花、女人十八一朵花

一日千秋、一日三秋

噓つきは泥棒の始まり、說謊不知羞,早晚成扒手

馬の耳に念仏、當耳邊風

蝦で鯛を釣る、金釣蝦米釣鯉魚;一本萬利

飼い犬に手を噛まれる、養虎傷身;讓自家的狗咬了手

大男総身に知恵が廻りかね、大而無用(的人);大草包

雨降って地固まる、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識

鵜の目鷹の目、瞪著眼睛找;目光銳利地尋視;(像魚鷹尋魚;鷂鷹尋鳥那樣)

果報は寢て待て、有福不用忙

案ずるより生むがやすし、車到山前必有路

一を聞いて十を知る、聞一知十

噓も方便、說謊也是一種權宜之計

思い立ったが吉日、黃道吉日天天有,萬事皆宜早動手

一寸の蟲にも五分の魂、弱者也有志氣不可輕侮;匹夫不可奪其志

かわいさ余って憎さ百倍、愛之愈深,恨之愈烈

2.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茶道文化在我們國家可謂是非常悠久的,一些茶道禮儀規矩也需要我們去學習。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1

1、茶具要清潔

家裡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猜檔唯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規蠢悔矩有哪些2

茶人茶德茶道禮儀

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在茶館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傢具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准。

茶聖陸羽的標准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凈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里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准,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修煉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鬆,穗培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閑、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煉與完善。:

日本茶道對茶人要求很嚴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藝能,並已納入大學家政系必修課程,以致於一般日本婦女少學習3年才能勝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觀念。按此要求,茶人須是茶專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時只能要求實事求是,事實上很難作到。

當今社會,世人求和平,國人將講文明。茶人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的傳統道德和文化教養,又應融入當代精神文明和科學知識。1982年9月成立的台灣茶藝協會,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藝基本精神。我國已故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許茶、一心為茶,他倡導的`以「廉、美、和、敬」為中心的茶德可謂現代茶人之標准,他本人也是我們茶人努力學習的楷模。

茶道禮儀規矩有哪些3

茶道知識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存禮節,也被以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它通過泡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制,是很益的一種以及美典禮。中國的茶道知識也是博大精深的。茶道最先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者唐曩昔,就在世界上起首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代《封氏聞見記》中就有如許的紀錄:「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於茶道的最先紀錄。

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盛行的社交活動。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於茶宴的優雅氛圍以及品茶的美好韻味,作了無比生動的刻畫。在唐宋年間,人們對於飲茶的情況、禮儀、操縱方法等飲茶儀程都很講求,有了一些商定俗稱的端正以及典禮,茶宴已有宮廷茶宴、廟宇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於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至關深刻的了解,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以為茶的芳香品嘗,能使人閑以及平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清秀,鍾山水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以及,則非庸人童子可得悉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在茶事運動中融入哲理、倫理、品德,通過喝茶?蔥奚硌性、品嘗人生,到達精力上的享受?p>

宋、元兩朝福建涌現了以「龍鳳盛世」「茗戰成風」為特性的宮庭茶文化與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國皇家茶園——御茶園不但代表是武夷茶的汗青光輝,並且象徵閩茶在中國茶葉的特別職位地方。當鬥茶之興漸減,明清時代的福建茶進入了立異時代,創制了多種茶類。繼宋朝貢茶以及鬥茶之後的又一次光輝。

明末清初福建創制了烏龍茶,釋超全(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清?陸廷燦(1734)《續茶經》引的《王草堂茶說》;清?董天工編(1751)《武夷山志》等紀錄了烏龍茶的製作技能。烏龍茶問世後就受到人們的喜好並涌現了適於烏龍茶的奇特品飲方法,俗稱工夫茶。清?彭光斗(1766) 《閩瑣記》、梁章鉅撰(1845)《歸田瑣記》、施鴻保撰(1857)《閩雜記》、連橫(1878-1936)《雅堂文集》等都有紀錄。此間,烏龍茶也傳入了台灣。

福建出產光陰紅茶,相傳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在福安坦洋村試製成功,經廣州運銷歐洲,很受歡迎。今後大批茶商絡繹不絕,入山求市,開設茶行,周邊茶葉雲集坦洋,「坦洋光陰」的名聲也風行一時。

3. 日本飲茶 習俗

日本講茶道,和中國的功夫茶一樣.一般以泡鐵觀音為主,介紹如下:
1、烹煮泉水
沏茶擇水最為關鍵,水質不好,會直接影響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茶味才美。沖泡安溪鐵觀音,烹煮的水溫需達到100℃,這樣最能體現鐵觀音獨特的音韻。

2、沐霖甌杯
「沐霖甌杯」也稱「熱壺燙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這不但能保持甌杯有一定的溫度,又講究衛生,起到消毒作用。

3、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鐵觀音裝入甌杯,美其名曰:「觀音入宮」。

4、懸壺高沖
提起水壺,對准甌杯,先低後高沖入,使茶葉隨著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5、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颳起,然後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沖凈,這叫「春風拂面」。

7、甌里醞香
中國茶葉有六大類,其中紅茶全發酵,綠茶不發酵,烏龍茶是半發酵。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生長環境得天獨厚,採制技藝十分精湛,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葉下甌沖泡,須等待一至兩分鍾,這樣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和韻。沖泡時間太短,色香味顯示不出來,太久會「熟湯失味」。

7、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杯的邊沿,食指按在甌蓋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個指稱為三條龍,蓋甌稱為鼎,這叫「三龍護鼎」,

8、行雲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這樣可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9、觀音出海
「觀音出海」民間稱它為「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地斟人各茶杯里,斟茶時應低行。

10、點水渣香
「點水流香」在民間稱為「韓信點兵」,就是斟茶到最後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注到各茶杯里,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11、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雙手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朋友敬奉香茗。

12、鑒賞湯色
品飲鐵觀音,首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名優鐵觀音湯色:清澈、金黃、明亮,讓人賞心悅目。

13、細聞幽香
這就是聞其香,聞聞鐵觀音的香氣、那天然馥郁的蘭香、桂花香,清香四溢,讓您心曠神怡。

14、品啜甘霖
這叫晶其味,品啜鐵觀音的韻味,有一種特殊的感受,你呷上一口含在嘴裡,慢慢送入喉中,頓時會覺得滿口生津,齒頰流香,六根開竅清風生,飄飄欲仙最怡人。我們安溪有句俗話:「誰人尋得觀音韻,不愧是個品茶人。」希望各位嘉賓通過品茶,能成為鐵觀音的知己。

4. 日本的茶文化日語介紹

日本的茶文化源於中國,卻具有日本的民族特色。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的茶文化日語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的茶文化日語介紹

お茶の伝來、日本での始まり

遣唐使が往來していた奈良・平安時代に、最澄(さいちょう)、空海(くうかい)、永忠(えいちゅう)などの留學僧が、唐よりお茶の種子を持ち帰ったのが、わが國のお茶の始まりとされています。平安初期(815年)の『日本後記』には、「嵯峨天皇に大僧都(だいそうず)永忠が近江の梵釈寺において茶を煎じて奉った」と記述されています。これが、わが國における日本茶の喫茶に関する最初の記述といわれています。このころのお茶は非常に貴重で、僧侶や貴族階級などの限られた人々だけが口に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茶葉的傳入與日本飲茶的開端

日本飲茶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奈良、平安時代,當時遣唐使往來頻繁,最澄、永忠等留學僧從唐朝帶回了茶種。據平安初期(815年)的《日本後記》記載,“大僧都永忠在近江梵釋寺為嵯峨天皇斟上了煎茶”。這就是日本有關日本茶飲用的最早記載。當時,茶葉十分貴重,只有僧侶、貴族階級等少部分人才能品嘗。

鎌倉初期(1191年)に栄西(えいさい)禪師が宋から帰國する際、日本にお茶を持ち帰りました。栄西は、お茶の効用からお茶の製法などについて著した『喫茶養生記(きっさようじょうき)』(1214年)を書き上げました。これは、わが國最初の本格的なお茶関連の書といわれています。栄西は、深酒の癖のある將軍源実朝に本書を獻上したと『吾妻鏡(あずまかがみ)』に記してあります。

鐮倉初期(1191年),游學宋朝的榮西禪師歸國之際攜帶了一些茶種回到了日本。榮西著有《吃茶養生記》(1214年),書中對飲茶的功效到茶葉製法都作了介紹,是日本第一本真正與茶有關的專著。《吾妻鏡》中記載,將軍源實朝嗜酒如命,榮西就向他獻上了《吃茶養生記》一書。

お茶の栽培

もともと日本の山間部の奧地に自生していた「山茶(さんちゃ)」を飲んでいたという說もあるようですが、お茶の栽培は栄西が、中國より持ち帰った種子を佐賀県脊振山(せぶりさん)に植えたのが始まりだ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その後、京都の明恵上人(みょうえしょうにん)が栄西より種子を譲り受け、京都栂尾(とがのお)に蒔き、宇治茶の基礎をつくるとともに、全國に広めていきました。當時のお茶は、蒸した茶葉を揉まずに乾燥させたもの(碾茶=てんちゃ)で、社交の道具として武士階級にも普及しました。

茶葉的栽培

說到茶葉的栽培,有人認為日本人過去一直飲用自然生長於日本山谷深處的“山茶”,不過一般看法還是認為,茶葉栽培發端於榮西在佐賀縣脊振山種植從中國帶回的茶種。後來,京都的明惠上人從榮西那裡得到了茶種,在京都栂尾開始栽培,由此形成了宇治茶的基礎,逐漸盛行全國。當時的茶屬於一種“碾茶”,即將茶葉揉捻後焙乾製成。此後茶成為社交的手段,在武士階級中普及開來。

南北朝時代の『異制庭訓往來(いせいていきんおうらい)』(虎関師錬=こかんしれん 著)には、當時の名茶產地が記されています。京都各地および大和、伊賀、伊勢、駿河、武蔵では、寺院、寺領の茶園を中心に茶栽培が行わ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さらに、お茶栽培の北限といわれる茨城の奧久慈のお茶も14世紀に始まった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南北朝時代的《異制庭訓往來》中記載了當時的著名茶葉產地,茶葉栽培主要在京都各地及大和、伊賀、伊勢、駿河、武藏等地區,以寺院、寺領為中心進行。而被稱為茶葉栽培之北界的茨城奧久慈茶也始於14世紀。

茶道の完成

栄西の『喫茶養生記』は、わが國の喫茶文化普及に多大な影響を及ぼしました。 鎌倉時代の末期には南宋の「闘茶」が武士階級に浸透、茶寄合いなどが盛んになり、茶歌舞伎などの抹茶法(茶の湯)が急速に広まりました。 そして、15世紀後半から16世紀後半には、村田珠光(むらたしゅこう)、武野紹鴎(たけのじょうおう)、千利休らによって新しいお茶の禮式がつくられ「侘茶(わびちゃ)」として大成、武士階級に流行し、現在の「茶道」として完成されていきます。

茶道的形成

榮西的《吃茶養生記》對在日本普及飲茶文化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鐮倉時代末期,南宋的“鬥茶”雅興在武士階級中間流行,“茶寄合”等游戲大受歡迎,茶歌舞伎等抹茶法也迅速擴展開來。到了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後半期,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等茶人發展出的新茶道禮儀——“閑寂茶”成熟起來,在武士階級中流行,最終形成了現代所說的“茶道”。

日本的茶文化的飲茶步驟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准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朝會(早茶)、書會(午茶)、夜會(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相當於佛寺的開光大典)、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系。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准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准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

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

5. 日本茶道精神的四規七則

茶道,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典雅緻的文化修養,也是日本人接待賓客的一種特殊禮儀。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精神的四規七則,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精神的四規七則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正規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號。茶室面積大小不等。以“四疊半”(約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茶室的構造與陳設,基本上都是中間設有陶制炭爐和茶釜,爐前擺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周圍設主、賓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用竹製茶匙按一定動作將茶碗中的茶攪成泡沫狀),然後依次獻給賓客。

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

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

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兩種形式。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則熱情相送。

茶道還講究遵循“四規”,“七則”。四規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與客人之間應具備的精神、態度和辭儀。“清、寂”則是要求茶室和飲茶庭園應保持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氣氛。七則指的是: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道的發展歷程

一 奈良、平安時代

據日本文獻《奧儀抄》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則日本人飲茶始於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初期。

據《日吉神道密記》記載,公元805年,從中國留學歸來的最澄帶回了茶籽,種在了日吉神社的旁邊,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東麓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其周圍仍生長著一些茶樹。

與傳教大師最澄從中國同船回國的弘法大師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閏七月二十八日上獻《梵字悉曇子母並釋義》等書所撰的《空海奉獻表》中,有“茶湯坐來”等字樣。

《日本後記》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記事中,記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國,過崇福寺,大僧都永忠親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寶龜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歷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國的,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內、近江、丹波、播磨各國種植茶樹,每年都要上貢。《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說,在當時的首都,一條、正親町、豬熊和大宮的萬一町等地也設有官營的茶園,種植茶樹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當時是如何飲茶的?從與永忠同時代的幾部漢詩集中可以發現,日本當時的飲茶法與中國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完全一樣。《經國集》有一首題為《和出雲巨太守茶歌》描寫了將茶餅放在火上炙烤乾燥(獨對金爐炙令燥),然後碾成末,汲取清流,點燃獸炭(獸炭須臾炎氣盛),待水沸騰起來(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點吳鹽,味道就更美了(吳鹽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罷余香處處薰)。這是典型的餅茶煎飲法。

這一時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為主體,以弘仁年間(公元810-824)為中心而展開的,這一段時間構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黃金時代,學術界稱之為“弘仁茶風”。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嵯峨天皇愛好文學,特別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響下,弘仁年間成為唐文化盛行的時代,茶文化時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經常與空海在一起飲茶,他們之間留下了許多茶詩,如《與海公飲茶送歸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詩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獻詩》等。

弘仁茶風隨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別是由於宇多天皇在寬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領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會中調缽煎茶,於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斷。但在十世紀初的《延喜式》中,有獻瀨戶燒、備前燒和長門燒茶碗等事的記載,這說明飲茶的風氣開始在日本流傳。

總之,奈良、平安時期,日本接受、發展中國的茶文化,開始了本國茶文化的發展。飲茶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和上層社會中傳播並流行,也開始種茶、制茶、在飲茶方法上則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雖於九世紀初形成“弘仁茶風”,但以後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時代的茶文化,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精神上,可以說是完全照搬《茶經》。

二 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一) 鐮倉時代

鐮倉時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處於歷史轉折點的劃時代人物榮西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身記》。榮西兩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個月,1191年回國。榮西得禪宗臨濟宗黃龍派單傳心印,他不僅潛心鑽研禪學,而且親身體驗了宋朝的飲茶文化及其功效。榮西回國時,在他登陸的第一站——九州平戶島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榮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種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現了名為“石上苑”的茶園。他還在九州的聖福寺種了茶。榮西還送給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將其種植在寺旁。那裡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茶的生長,所產茶的味道純正,由此被後人珍重,人們將拇尾高山茶稱作“本茶”,將這之外的茶稱為“非茶”。

榮西回國的第二年,日本第一個幕府政權——鐮倉幕府成立。掌握最高權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團首領——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轉移到鐮倉。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將軍源實朝醉酒,榮西為之獻茶一盞,並另獻一本譽茶德之書《吃茶養生記》。《吃茶養生記》分上下兩卷,用漢文寫成,開篇便寫道:“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葯,人倫延齡之妙術也”。榮西根據自己在中國的體驗和見聞,記敘了當時的末茶點飲法。由於此書的問世,日本的飲茶文化不斷普及擴大,導致三百年後日本茶道的成立。榮西既是日本的禪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榮西渡宋回國再次輸入中國茶、茶具和點茶法,茶又風靡了僧界、貴族、武士階級而及於平民。茶園不斷擴充,名產地不斷增加。

榮西之後,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禪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禪宗系統包括榮西及其後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統則有西大寺的叡尊、極樂寺的忍性。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並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間,這是鐮倉時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築前崇福寺開山者南浦紹明禪師,自宋歸國,獲贈徑山寺茶道具“檯子”(茶具架)一式並茶典七部。“檯子”後傳入大德寺,夢窗疏石國師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檯子,開點茶禮儀之先河。此後,檯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來。

鐮倉時代末期,上層武家社會的新趣味、新娛樂“鬥茶”開始流行,通過品茶區分茶的產地的鬥茶會後來成為室町茶的主流。

(二) 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點茶道的影響,模仿宋朝的“鬥茶”,出現具有游藝性的鬥茶熱潮。特別是在室町時代前期,豪華的“鬥茶”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與宋代文人們高雅的鬥茶不同,日本鬥茶的主角是武士階層,鬥茶是擴大交際、炫耀從中國進口貨物、大吃大喝的聚會。到了室町時代的中後期,鬥茶內容是更復雜、獎品種類也更多,據記載有茶碗、陶器、扇子、硯台、檀香、蠟燭、鳥器、刀、錢等。比起中國宋代的鬥茶來,室町時代的鬥茶更富有游藝性,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藝性的的特點決定的。擺弄進口貨,模仿宋朝人飲茶,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在室町時代的鬥茶會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會。室町時代的鬥茶經過形成、鼎盛之後,逐漸向高級化發展,為東山時代的書院茶准備了條件。

公元1396年,38歲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讓位於兒子義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邊興建了金閣寺。以此為中心,展開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長秀、今川氏賴、伊勢滿忠協主持完成了武家禮法的古典著述《三義一統大雙紙》,這一武家禮法是後來日本茶道禮法的基礎,而觀阿彌、世阿彌父子草創了能樂。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隱居京都的東山,在此修建了銀閣寺,以此為中心,展開了東山文化。東山文化是繼北山文化之後室町文化的又一個繁榮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娛樂型的鬥茶會發展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東山時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建造的東山殿建築群中,除代表性的銀閣寺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同仁齋。同仁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鋪滿的,一共用了四張半。這個四張半塌塌米的面積,成為後來日本茶室的標准面積。全室塌塌米的建築設計,為日本茶道的茶禮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把這種建築設計稱作“書院式建築”,把在這樣的“書院式建築”里進行的茶文化活動稱作“書院茶”。書院茶是在書院式建築里進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莊重地為客人點茶的茶會。沒有品茶比賽的內容,也沒有獎品,茶室里絕對安靜,主客問茶簡明扼要,一掃室町鬥茶的雜亂、拜物的風氣。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在“書院茶”時代基本確定下來。書院式建築的產生使進口的唐宋藝術品與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並且使立式的禪院茶禮變成了純日本式的跪坐茶禮。書院茶將外來的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結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東山文化為中心的室町書院茶文化里,起主導作用的是足利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1397—1471年),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通曉書、畫、茶。 在能阿彌的指導下,當時所進行的點茶法是一種“極真檯子”的茶法。點茶時要穿武士的禮服——狩衣,點茶用具放在極真檯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發,動作的順序,移動的路線,進出茶室的步數都有嚴格的規定,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時就已經形成了。能阿彌不愧是室町時代的一位劃時代的大藝術家,他一生侍奉將軍義教、義勝、義政三代,一掃鬥茶會的奢靡嘈雜,創造了“書院飾”“檯子飾”的新茶風,對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他推薦村田珠光作足利義政的茶道老師,使得後者得以有機會接觸“東山名物”等高水準的藝術品,達成了民間茶風與貴族文化接觸的契機,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書院貴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會、交流,為村田珠光成為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說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麼能阿彌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驅。

應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種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雲腳茶會”誕生,雲腳茶會使用粗茶、伴隨酒宴活動,是日本民間茶活動的肇始。雲腳茶會自由、開放、輕松、愉快,受到歡迎,在室町時代後期,逐漸取代了煩瑣的鬥茶會。

在飲茶文化大眾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興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館邸舉辦大型“淋汗茶會”,邀請安位寺經覺大僧正為首席客人。淋汗茶會是雲腳茶會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後來成為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築採用了草庵風格,這種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成為後來日本茶室的風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歲時進了屬於凈土宗的奈良稱名寺做了沙彌,由於怠慢了寺役,被趕出了稱名寺。之後,他來到京都,19歲時進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稱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臨濟禪宗的寺院。珠光跟一體宗純(1394—1481年)參禪,獲得一休的印可。他將禪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獨特的草庵茶風。珠光通過禪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種飲茶娛樂形式提高為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珠光完成了茶與禪、民間茶與貴族茶的結合,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內核、夯實了基礎、完善了形式,從而將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師武野紹鷗(1502—1555年)承先啟後。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紹鷗從界町來到京都,師從當時第一的古典學者、和歌界最高權威、朝臣三條西實隆學習和歌道。同時,師從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陳(三人皆珠光門徒)修習茶道。他將日本的歌道理論中表現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純凈、典雅的思想導入茶道,對珠光的茶道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為日本茶道的進一步民族化、正規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武野紹鷗的另一個功績是對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響。

室町時代末期,茶道在日本獲得了異常迅速的發展。

(三) 安土、桃山時代

室町幕府解體,武士集團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群雄中最強一派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統。群雄爭戰,社會動亂,卻帶來了市民文化的發達,融藝術、娛樂、飲食為一體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矚目。寧靜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們的心靈,使他們得以忘卻戰場的廝殺,拋開生死的煩惱,所以,靜下心來點一碗茶成了武士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戰國時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課。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時便熱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陳為師學習書院茶,後經北向道陳介紹拜武野紹鷗為師學習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織田信長的茶道侍從,後來又成了豐臣秀吉的茶道侍從。他在繼承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的基礎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並使茶道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還原到了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偉大的茶道藝術家,他對日本文化藝術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鐮倉時代,日本接受了中國的點茶道文化,以鐮倉初期為起點,日本文化進入了對中國文化的獨立反芻消化時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鐮倉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現了茶的名產地。寺院茶禮確立。

總之,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期,日本學習和發揚中華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創。

三 江戶時代

由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開創的統一全國的事業,到了其繼承者德川家康那裡終於大功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維新,持續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殺後,其第二子少庵繼續復興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繼承其父,終生不仕,專心茶道。宗旦去世後,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襲了他的茶室不審庵,開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襲了他退隱時代的茶室今日庵,開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開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稱三千家,四百年來,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棟梁與中樞。

除了三千家之外,繼承利休茶道的還有利休的七個大弟子。他們是:蒲生化鄉、細川三齋、瀨田掃部、芝山監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織部,被稱為“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織部(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將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風格的茶法。古田織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傑出的是小掘遠州(1579-1647)。小掘遠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茶人,他一生設計建築了許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稱為日本庭園藝術的最高代表——桂離宮。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遠州作了江戶幕府第四代將軍秀綱的茶道師范,他對武士茶道作了具體的規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當時十分流行,後繼者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後,由他的子孫和弟子們分別繼承了他的茶道,400年來形成了許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遠州流派、藪內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織部流派、庸軒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經武野紹鷗的發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稱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點茶道的影響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時,也正是中國的泡茶道形成並流行之時。在中國明清泡茶道的影響下,日本茶人又參考抹茶道的一些禮儀規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稱之的煎茶道。公認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國去日僧隱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國當時流行的壺泡茶藝傳入日本。經過“煎茶道中興之祖”賣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腳。後又經田中鶴翁、小川可進兩人使得煎茶確立茶道的地位。

江戶時期,是日本茶道的燦爛輝煌時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國茶文化後終於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於中國茶道,但是發揚光大了中國茶道。

四 現代時期

日本的現代是指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戶盛極一時之後,於明治維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進入穩定的發展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日間的茶文化交流頻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國的回傳。日本茶道的許多流派均到中國進行交流,日本里千家流派茶道家千宗室多次帶領日本茶道代表團到中國訪問,第100次訪問中國時,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千宗室。千宗室以論文《<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獲南開大學哲學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國訪問並表演。日本當代著名的茶文化學者布目潮風、滄澤行洋不僅對中華茶文化有著精深的研究,並且到中國進行實地考察。2001年4月,日本中國茶協會會長王亞雷,秘書長藤井真紀子等一行到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進行茶文化交流。

與此同時,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彬藩、浙江大學教授童啟慶、台灣中華茶文化學會會長范增平、天仁集團總裁李瑞河、浙江湖州的蔻丹、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顧問王鎮恆、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宛曉春等紛紛前往日本訪問交流。北京大學的滕軍博士在日本專習茶道並獲博士學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一書。

6. 日本茶道的日文與翻譯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日文與翻譯,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日文與翻譯

茶道の席には「掛物」、「花入」に「茶花」が飾られます。そして茶を點てるために、「釜」、「風爐」または「爐」、「水指」、「茶入」または「茶器」、「茶碗」、「茶杓」、「蓋置」、「建水」などの道具と、「柄杓」、「茶筅」、「物衫茶巾」、「帛紗」を使います。

相關說明: 還有一段,本人不甚感激

茶道の點前

茶道では、お茶を點てることを「點前」(てまえ)と呼びます。茶道の點前を簡単に說明すると、お茶を點てる道具を茶席に運び出して置きつけ、客の前で茶器、茶碗などを清め、茶碗をお湯で溫めます。そこへ抹茶を入れ、湯を注ぎ、茶筅で抹茶と湯を掻き混ぜます。點てた抹茶を客へ出し、最後に使った道具をもう一度、清めて、元の場所へ片付け、道具を持ち帰ります。お茶を點てるための道具の置き場所や、ひとつひとつの動作に意味があり、無駄な動きがなく、合理的で、洗練され、茶道の所作は流れるように美しいものです

翻譯

在茶道坐位裝飾著“掛物”(一種卷軸式的掛畫)、茶道插花等。此外為了點茶,還要使用甫鼎顛刮郯鈣奠水訂驚水釜游殲(一種注水的器具,超級貴的)、“風爐”或者爐、“水指"(一種竹木的舀水勺)、茶入以及茶器、茶碗、茶勺(取抹茶用)、茶筅、茶巾(一般紅色)、帛紗等。

茶道的點前

在茶道中,把點茶稱為“點前”。簡單來說明一下的話,就是把點沏用的茶具搬出來並加以擺放,在客人面前清洗茶器茶碗、並用熱水溫燙茶碗。然後放入抹茶(一種研磨和很細的粉末狀綠茶,和中國的綠茶粉有所區別)、注入熱水,用茶筅來攪拌茶粉和熱水。把點完的茶敬給罩磨腔客人,最後再一次清洗使用的道具,並把每種道具歸置回原位,每一個動作有有特殊講究的,無多餘動作,合理、洗練、展現茶道一氣呵成的那種流程美感。

日本茶道的步驟

溫壺,燙杯,裝茶,高沖,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烏龍入宮”

沸水沖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沖入,使開水有力地沖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為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准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為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7. 茶的民間俗語諺語

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所以關於茶的民間俗語 諺語 非常之多,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茶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

茶的民間俗語諺語
1. 常喝茶,少爛牙。

2. 不喝隔夜茶,不喝過量酒。

3. 夏季宜飲綠(春茶),冬季宜飲烏(烏龍茶)

4. 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

5. 採茶用手摘,掐茶茶變色。

6. 吃兩杯茶,喝兩家酒,睡兩張床。

7. 長江三峽水,楚地竹溪茶。

8. 粗茶淡飯健康家,生吃蘿卜淡 飲茶 。

9. 諸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

10. 春雨綿、茶發尖,夏雨少、發不了。

11. 土厚栽桑,土酸種茶。

12. 春季種茶,很難出苗。

13. 茶好客自來。

14. 燙茶傷人,薑茶治疾,糖茶和胃。

15. 春茶香、伏茶澀、秋茶好喝無人摘。

16. 淺茶滿酒。

17. 當家才知茶米貴,養兒方知報家恩。

18. 吃飯勿過飽,喝茶勿過濃。

19. 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20. 春分 採摘僵桃茶,清香生津去毒寒。

21. 高山茶葉,低山茶子。

22. 頭道垢甲,二道茶雨後去採茶,害壞茶專家

23. 春茶留一丫,夏茶發一把;四萬個芽、公斤茶"(指龍王埡箭茶)。

24. 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25. 頭茶不採、二茶無芽,頭茶荒、二茶光。

26. 茶吃後來釅 。
喝茶的作用
能減低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

據研究報道,日本研究者從1994年起對某地4萬多名40歲至79歲中老年人進行跟蹤調查發現,與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男性因腦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風險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腦梗塞下降最明顯,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達62%。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風險70%。芬蘭和法國也有研究 報告 顯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

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

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喝茶可使血總膽固醇水平下降25%。還有一項研究喝茶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調查發現,不喝茶的人高血壓的發病率為10.55%,常喝茶的人為6.95%,茶的確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有助於減小患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者對1.7萬名40歲-65歲男女進行長期追蹤觀察發現,一天喝6杯以上綠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33%。也有資料介紹,用冷開水泡綠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有助於防孫友治早老性痴呆

茶對大腦細胞有保護作用,茶能有效延緩大腦退化,有助於維持大腦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 記憶力 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有抗壓力和抗焦慮作用

現代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常引起焦慮、緊張、煩躁不安、抑鬱等精神心理症狀。綠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種無鎮靜作用的鬆弛劑,可以幫助大腦增加產生γ波,γ波可幫助控制焦慮情緒,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狀態和總體機能,一般3-4杯綠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這使得綠茶在抗壓力和抗焦慮方面有較好的功效。

能提高免疫力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究指出,連知州續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擾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這種可以抵抗感染的蛋則猛槐白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並有效幫助人體抵禦流感。

能提高殺菌力

2008年5月有一則報道,埃及有學者用“綠茶加抗菌素”試驗了28種病菌。結果發現,綠茶可使抗菌素葯力大增,最高殺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並且,還有降低各種病菌耐葯性的作用。

有減肥瘦身效果

研究者發現,喝茶10年以上者與不喝茶者相比,男性體脂比例約減少20%,女性可減少30%。在品茶中減肥豈不是件美事!不僅如此,茶還是對皮膚有很好保護作用的美容劑,多喝茶人靚麗。

其他保健作用

茶還能消除疲勞、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茶還是鹼性飲料,有利於酸性體質的糾正…。
飲茶的 方法
新茶的飲用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

時間和禁忌

喝茶的時間最好在飯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飲用隔夜茶 。另外,一般夏季溫度較高,茶水不宜超過12小時。 也不能用保溫杯泡茶,避免營養成分流失。

黃連素與茶不能同時食用。服用黃連素前後2小時內應禁止飲茶。茶水中含有約10%的鞣質,鞣質是生物鹼沉澱劑,可與黃連素中的生物鹼結合形成難溶性的鞣酸鹽沉澱,降低黃連素的葯效。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導致消化功能降低,這就會引發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等現象。

飲茶與季節

中國大部分地區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為分明。因此,不同季節喝茶也應做相應調整,一般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茶的鑒別方法
新陳茶的辨別

新茶比陳茶好,這是指一般而言的,並非一定如此。適時貯藏,對龍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還具香勝之美。又如烏龍茶,只要保存得當,即使是隔年陳茶,同樣具有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的特點。

不過,在眾多的茶類花色品種中,對較多的茶葉品類而言,還是“以新為貴”。

要判斷新茶與陳茶,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辨別:

可以根據茶葉的色澤分辨陳茶與新茶。大抵來說,綠茶色澤青翠碧綠,湯色黃綠明亮;紅茶色澤烏潤,湯色紅橙泛亮,是新茶的標志。

可從香氣分辨新茶與陳茶。隨著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香氣就會由高變低,香型就會由新茶時的清香馥郁而變得低悶混濁。

還可從茶葉的滋味去分辨新茶與陳茶。不管何種茶類,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鮮爽,而陳茶卻顯得淡而不爽。

茶葉品質鑒別

8. 茶的諺語俗語

導語: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茶的諺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茶的諺語

1、 種茶不管理,等於害自己。

2、 祝壽喝“壽茶”,結婚喝“喜茶”、“交杯茶”;

3、 七月半接老客(已離去的親人)要“祭茶”;

4、 “三杯酒、三碗面、三杯茶,初一十五敬菩薩(一種宗教信仰。)

5、 坐吃(茶)山也空,一生哪來不受窮。

6、 待客茶為先。

7、 茶好客常來。

8、 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9、 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10、人走茶就涼。

11、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12、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13、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14、客來敬茶。

15、好茶敬上賓,次茶等常客。

16、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17、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18、無茶不成儀。

19、寧可一日無食,不可蔽並敬一日無茶。(藏、蒙)

20、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

21、藏人茶飽肚,漢人飯飽肚。(藏)

2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23、茶葉兩頭尖,價格時時變。

24、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25、二兩茶葉一斤鹽,斤半茶葉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葉十斤鋼,四斤茶葉百斤糧,建設祖國富強。

26、吃飯靠禾蔸,用錢靠茶蔸。(湖南湘潭)

27、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

28、男耕田,女採茶,老婆婆帶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29、清晨一杯茶,餓死賣葯家。(廣東)

30、年頭三盅茶,客符葯店材無交家。(福建福安)

31、東南路里水泡茶,城西兩路罐茶,北路河裡油炒茶。(陝西漢中地區略陽)

32、勤儉姑娘,雞鳴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贛南客家)

33、早茶晚酒黎明亮。(深圳)

34、茶好客自來。(深圳)

35、好茶一杯,不用請醫家。(廣州)

36、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指廣州老茶客,一盅在手,互訴心曲)

37、婦水夫茶。(江西表陵)

38、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39、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40、平地人不離糍粑,高山人不離苦茶。(湖南江華)

41、客來敬茶。

42、一天三餐油茶湯,一餐不吃心裡慌。(鄂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43、好茶敬上賓,次茶等常客。

44、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45、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46、寧可一日無油鹽,不可一日無茶。

47、茶頭酒尾飯中間。

48、吃飯勿過飽,喝茶勿過濃。

49、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50、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51、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52、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53、客來敬蔽胡茶。

54、神農遇毒,得茶而解。

55、壺中日月,養性延年。

56、苦茶久飲,可以益思。

57、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58、人走茶就涼。

59、茶好客常來。

60、常喝茶,少爛牙。

61、不喝隔夜茶,不喝過量酒。

62、夏季宜飲綠(春茶),冬季宜飲烏(烏龍茶)

63、酒是九分好,茶是八分足。

64、客來敬茶,禮儀人家。

65、客來茶相待,情誼融其間。

66、客來茶相迎,應恐是痴人。

67、客來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68、空腹茶心慌,晚茶難入寐;

69、燙茶傷五內,溫茶保年歲。

70、糧收萬擔,也要粗茶淡飯。

71、留有三分茶園在,何愁一生無茶喝。

72、蘿卜進了城,醫院關了門。

73、農忙時節工霸王,看誰的伙宏慎食強;

74、十冬臘月雪花飄,餓其脊樑躬起腰。

75、男人也懶、女人也懶,三餐茶飯叫艱難。

76、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

77、品茶評茶有學問,看色聞香比喉韻。

78、千杉萬松,一生不空;千茶萬漆,(生漆),一生歡喜。

79、千魔(芋)萬連(黃連,一種名貴葯材),安享晚年。

80、窮要養豬、富要讀書、健要飲茶。

81、勤快人講實干,懶惰人講茶飯。

82、琴棋書畫詩舞酒,柴米油鹽醬醋茶。

83、清茶一杯,親密無間。

關於茶的俗語

茶壺有嘴難說話——熱情在里頭

茶壺里煮掛面一一難撈

茶壺里煮元宵——滿腹心事(食)

茶壺里煮餛飩———肚子話(貨)

茶壺里煮凍梨——道(倒)出來也是酸貨

茶壺有嘴——說不出話

茶鋪里招手——胡(壺)來

茶鋪里不要的.伙計~一哪一壺不開單提哪一壺

花鋪里的水——滾開

茶食店失火——果然(燃)

茶杯掉在地上——凈崩詞(瓷)

茶鋪搬家——另起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重新做起。)

茶壺有嘴——說不出話

茶壺里下元宵——只進不出(比喻非常吝嗇,只許別人給他東西,他的東西從不外給。

9. 茶道知識大全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茶道有什麼知識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道知識,希望對您有用。

茶道知識

中國的茶葉 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 、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跡伍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道禮儀知識

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裡如果有貴賓來做客的話,首先需要先讓座給客人,然後就要給客人准備茶了,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的會後,我們需要注意相關的茶葉用量,茶葉不可以放置的很多當然也不可以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含握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

茶道講究禮儀細節

無論是買茶還是在一些茶博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茶藝師在進行茶道的禮儀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茶道的禮儀實在過於繁瑣,甚至難以記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將這一整套的茶道的禮儀全部掌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

茶道的禮儀注重細節,這些細節在我們心頭煩亂的時候往往無法兼顧到,事實上內心沉靜下來,與茶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細節的表現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肢體一部分一樣,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說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清談州慶洗干凈,然後需要敲三下,舉起兩下,這樣就完成了清洗,而當結束的時候,需要先用熱水將茶杯中的殘茶清洗干凈,然後再用熱水將茶杯清洗一遍,清洗過後敲兩下舉起,如此就完成了結束時的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有相同之處,卻絕對不能混淆。

還有在品茶的時候,為避開正面飲茶,需要將茶杯轉動一圈半,飲茶完畢之後清潔嘴唇觸碰的位置,然後將茶杯轉回正面,如此反復,這就是茶道的禮儀細節。

茶藝的知識

一、關於茶藝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沖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漢族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閑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二、涵義

陳香白說茶道有‘七義一心’,茶藝是其七義理之一。

茶藝是茶道這一普遍概念下屬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動中的以茶葉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總稱。可以把茶藝概括為“茶道的表現方法;可以把茶藝限制為“工夫茶藝”或是“綠茶茶藝”等等。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庄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

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三、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漢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10. 關於茶的俗語或詩句

1. 關於茶的俗語詩句

2. 關於茶的俗語和詩句
關於茶的俗語詩句 1.有關茶的俗語或詩句
一、有關茶的俗語:

1、年頭三盅茶,客符葯店材無交家。——福建福安

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族

3、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朴初

4、勤儉姑娘,雞鳴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贛南客家

5、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族

二、有關茶的詩句:

1、暮雪

清代:大須

日夕北風緊,寒林噤暮鴉。

是誰談佛法,真個墜天花。

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禪關堪早閉,應少客停車。

譯文:

黃昏日暮之際降雪,顯得格外寒冷。

此時有長老高僧講經說法,經堂墜天花,寺外墜雪花,豈不相映成趣。

大須公寫自己臨帖,烹茶,卻是自得其樂。

這樣的時候,自然願意早點關上廟門,免得客來打擾。

2、阮郎歸·立夏

未知:張大烈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譯文: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

3、定風波·暮春漫興

南宋:辛棄疾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譯文:

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4、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譯文:

深秋慘淡的陽光凳鉛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頃鏈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凄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5、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

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

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茶的俗語或詩句
1、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

2、早茶晚酒黎明覺。

3、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族

4、閑茶悶酒湖塗煙。

5、茶吃後來釅。

6、茶好客自來。

7、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8、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

9、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10、吃茶吃味道,看戲看成套。

關於茶的優美詩句

1、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葯力酒能宣。

2、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麵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10、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葯氣。籠暖焙茶煙。
3.說盡了喝茶的感受棗乎好請你寫兩條關於茶的俗語或詩句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台白頸鴉。

對聯:上海天然居茶樓一聯,聯雲: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有一聯: 掃來竹葉烹茶葉, 劈碎松根煮菜根

諺語:

茶好客常來。

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涼。

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客來敬茶。

好茶敬上賓,次茶等常客。

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4.茶的名言名句
喜園中茶生

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西山蘭若試茶歌

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起,

自傍芳叢摘鷹觜。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酲散,

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籙那知味。新芽連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頃餘。木蘭沾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不辭緘封寄郡齋,

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跂石人。

滿庭芳 詠茶

雅燕飛觴,清談揮座,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似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淘起,香生玉塵,雪濺紫甌圓。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流連。

滿庭芳 茶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心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寢,相對小窗前。

關於茶的俗語和詩句 1. 有關茶的俗語或詩句
一、有關茶的俗語:

1、年頭三盅茶,客符葯店材無交家。——福建福安

2、寧可三天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藏族

3、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趙朴初

4、勤儉姑娘,雞鳴起床,梳頭洗面,先煮茶湯。——贛南客家

5、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族

二、有關茶的詩句:

1、暮雪

清代:大須

日夕北風緊,寒林噤暮鴉。

是誰談佛法,真個墜天花。

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

禪關堪早閉,應少客停車。

譯文:

黃昏日暮之際降雪,顯得格外寒冷。

此時有長老高僧講經說法,經堂墜天花,寺外墜雪花,豈不相映成趣。

大須公寫自己臨帖,烹茶,卻是自得其樂。

這樣的時候,自然願意早點關上廟門,免得客來打擾。

2、阮郎歸·立夏

未知:張大烈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譯文:

綠陰遍野,風暖晝長,橫塘新荷,花叢蝶忙,一片初夏時節的景象宛然在目。

3、定風波·暮春漫興

南宋:辛棄疾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譯文:

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4、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譯文:

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凄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5、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

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

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 茶的俗語或詩句
有關茶的俗語 : 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

空腹茶心慌,晚茶難入寐,燙茶傷五內,溫茶保年歲。 投茶有序,先茶後湯。

清茶一杯在手,能解疾病與憂愁。 早茶晚酒 茶好客常來。

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涼。 .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夏季宜飲綠,冬季宜飲紅,春秋兩季宜飲花。 有關茶的詩句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 清 ·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宋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宋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宋 · 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宋 · 杜耒《寒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 宋 · 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 宋 · 陸游《幽居初夏》。
3. 茶的俗語或詩句
1、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

2、早茶晚酒黎明覺。

3、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藏、蒙族

4、閑茶悶酒湖塗煙。

5、茶吃後來釅。

6、茶好客自來。

7、茶是草,客是寶,得罪茶商不得了。

8、茶是露水財,不肥自己來。

9、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10、吃茶吃味道,看戲看成套。

關於茶的優美詩句

1、散誕向陽眠。將閑敵地仙。詩情茶助爽。葯力酒能宣。

2、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麵曲池。白須道士竹間棋。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塘移樹時。

10、見月連宵坐。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葯氣。籠暖焙茶煙。
4. 說盡了喝茶的感受請你寫兩條關於茶的俗語或詩句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

如雲正護幽人塹,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餅拍成和雨露,玉塵煎出照煙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羨生台白頸鴉。

對聯:上海天然居茶樓一聯,聯雲: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有一聯: 掃來竹葉烹茶葉, 劈碎松根煮菜根

諺語:

茶好客常來。

來客無煙茶,算個啥人家。

人熟好辦事,煙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涼。

酒滿敬人,茶滿傷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壺中共拋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客來敬茶。

好茶敬上賓,次茶等常客。

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