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生都有什麼問題
『壹』 日本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嗎
說到看病難或者看病貴這種問題,大部分人可能都是感同身受吧。但是日本的醫療和國內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當日本多次在全球醫質量評分中獲得耀眼的成績,日本醫療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給那些絕望中的患者一絲的光明。比去美國、英國等國家,日本距離近、費用更實惠、醫療水平也高,還和我國有一定的文化淵源。
身元保證書和擔保書類似,必須具有日本國際醫療身元保證資質的企業才能開具,日本身元擔保機構也要承擔責任。
醫療簽證可以分單詞和多次,單次最多可以停留的時間是 3 個月,3 個月之後如果回國,想要再次去日本需要重新再辦理一次。多次簽證的有效期最長是 3 年,3 年之內可以多次往返。
流程四:出發去日本看病
再取得簽證之後即可按照預約日期去日本醫院看病,出發之前需要帶好護照、簽證申請表、照片、身元證書、戶口本復印件、暫住證、再留資格認定書、治療預訂表。
准備就緒即可出發。當然,如果是通過赴日醫療去日本看病,那麼很多手續機構都會辦好,無需擔心,比較省心、省力。
『貳』 外國人在日本看病困難嗎
可以這么說,不管是在哪裡,看病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看病不僅會消耗很多的財力物力,而且對患者本身和家屬都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
最近一則新聞讓就醫話題又重回了話題熱榜,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 8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人次突破300萬,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超過2萬家。
這里還想提醒摯馨的各位讀者,日本目前高齡化較為嚴重,自己本身也是癌症大國,所以有些日本醫院會優先接診本國患者,在接收一些國際患者時會非常謹慎。
所以這也意味著,患者在通過醫療服務機構對接醫院時,准備的醫學影像資料要很充分,溝通的服務人員也足夠專業,才能讓醫院合理判斷是否接診患者。關於赴日醫療的更多服務細節,可以點擊赴日醫療了解更多。
『叄』 日本醫生平均年薪70萬人民幣,看看和我們有哪些不同
1:日本職業收入排名
在日本的所有職業中,收入最高的是醫生,飛行員、大學教授分列2-3名,另外4.10名的順序分別是:會計師、律師、大學副教授、記者、不動產鑒定師、牙科醫生、大學講師。收入前10名中,和醫療、教育相關的職業共有5個,是不是發現教育和醫療工作者在收入上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呢?
4:日本醫生的年齡和收入有關系嗎?
年輕醫生收入低,年長的醫生收入高。收入高峰期在45歲-65歲之間,這點上和我國也很相似哦。畢竟這個年齡的醫生的經驗最為豐富,可以給患者解決各種復雜的身體疾患。
『肆』 為什麼日本醫生,醫學家大部分人認為日本政府處理疫情措施十分正確
因為日本這么做已經最大限度的預防了病毒的傳染,畢竟日本沒有我們國家這么厲害,做到這種地步已經很好了。
第三,通過電視和互聯網,我們反復向整個社會強調了預防的專門知識,依靠預防而不是治療來防止流行病的傳播。第四,第一時間開發和生產簡單的檢測試劑,使小型診所也具有檢測病毒的能力,第一時間阻斷了病毒的傳播源。第五,找到一個,立即隔離一批,並追蹤發病前後的活動。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日本目前採取的措施基本上是基於傳染病原理,而不是根據社會管理的觀點來控制流行病。銀座現在也非常活躍,他們現在是在流行的病毒和經濟及社會活動之間維持合理平衡,如何找到這是日本政府對這個流感的對應的基本事項。考慮到幾百或幾千人也根據感染的人們的國家或城市癱瘓的不能,因此,才會說認為日本對新的冠狀病毒的應對更加科學。
『伍』 日本的醫院也要盈利(1)---當醫生的成本
最近在網上我看到有人介紹日本的醫療制度時說日本的醫院是不允許盈利的。這個說法不符合日本的實情。如果不允許醫院盈利的話,那日本的醫生們吃什麼?靠什麼生活呢?同時最近還看到關於遵義市的歐亞醫院集體涉惡案件的報道,所以簡單介紹一下我了解的日本醫療制度的情況。
在日本,醫生和律師是兩個高收入的群體。對日本的家長們來說,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醫學院。因為醫生是一個一輩子能到較高收入的一個職業。但要當一個醫生,首先需要從小努力學習,不然就無法考進很難考上的醫學院。像東京大學這樣一流的國立大學的醫學院雖然學費比較便宜,但因為很難考上,所以孩子從小就需要上昂貴的課外補習學校。而私立大學的醫學院學費是其他專業的兩倍到三倍。即使是一個三流四流的私立大學,但它的醫學院同樣是非常難考,對考生水平也要求很高。因此為了考上也同樣需要上昂貴的課外補習學校。其學費也是非常昂貴,就是說要上任何一所醫學院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是很難上的。而且除了本人的努力,家長也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線。
考上了醫學院以後,一個醫學院學生一般在大學最少要學六年專業,然後還要去醫院實習。畢業以後要參加日本醫生的國家資格考試,取得行醫執照。然後到一所醫院做很長時間的醫生,在這段時間里積累自己的行醫經驗。這以後才有可能自己出來單獨開業行醫。從考進醫學院到自己開醫院這前後一共要十多年的時間。終於「熬到頭」可以自己開業行醫了,但就是開一家小小的診所也需要很多醫療設備。比如一家內科診所也要有放射室,心電圖,胃鏡,腸鏡,血管檢查等等大型設備。這是一大筆的投資,這個投資一般也是採用貸款形式獲得。一般來說,一個做得好的醫生其收入會大大高於一般的工薪族。當然也會有經營不好的醫生。現在日本個人開業的牙科醫生很多,據說日本全國私人牙科診所的數量比日本全囯便利店店鋪數量還要多。因此有些牙科醫生收入不高,甚至有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所以日本很多醫生都是家傳,父母一輩開了診所,子女長大也做了醫生,就接手上一輩的診所,這樣不但不用重新投資,也可以「繼承」父輩的「顧客」。所以醫生要作惡的話,犯錯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太大了。
『陸』 日本的醫療衛生狀況
2000年WHO專項報告根據以下指標體系對其所有成員國的衛生系統進行了排名。日本衛生系統幾個主要指標的排名分別為:健康水平第1位,財務負擔的公平性第8-11位,用美元比價換算的國際購買力平價衡量人均衛生支出第13位,整個衛生系統的總體績效第10位(如圖所示)。日本的衛生系統之所以有這樣大的成就,主要是日本所採用的衛生體制決定的。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日本就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日本的醫療保險有國民健康保險和雇員健康保險之分。前者是普通國民(包括農民、自營業者和退休人員)參加的保險;後者為雇員健康保險,即受雇於5人以上企業的勞動者及其家屬都必須加入的保險,包括四種以特定雇員為對象的健康保險項目:船員保險、國家公務員等共濟組合、地方公務員等共濟組合、私立學校教職工共濟組合。其中根據主辦者的不同又可分為由政府主辦,健康保險互助會主辦的兩大類。政府主營的部分主要吸納沒有設立健康保險互助會的中小企業參保,而健康保險互助會則是由大型企事業自己分別設立並掌管的互助性保險機構。 目標達成績效健康滿意度財務負擔的公平性總體目標達成按國際美元計算的人均水平支出健康績效 整個衛生系統的總體績效水平健康分配水平滿意度分配1363—388—11113910 1.日本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 日本現行的社會保障包括狹義的社會保障、廣義的社會保障及社會保障相關制度。狹義的社會保障包括:公共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公眾衛生及醫療、老年保健五個方面。廣義的社會保障是在狹義社會保障的基礎之上加上恩給、戰死者援助。社會保障相關制度包括住宅制度和就業對策。日本的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共有63種制度組成,其中日本的社會保險在整個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占據主導山碧地位。日本的社會保險分為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四個方面。2.日本的衛生行政體制 國家層面上,厚生勞動省負責制定國家衛生、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等方面的政策並且領導全國47個都、道、府、縣推行衛生保健計劃。厚生勞動省下設統計信息部、傷害保健福利部、健康政策局、生活衛生局、醫葯安全局、老人保健福利局、兒童家庭局、保險局、社會保險廳以及地方醫務局等。47個都、道、府、縣都獨立設置自己的衛生主管部門,名稱自主決定。大多數將「衛生保健」與「福祉」的功逗液舉能設置在一起,稱為「保健福祉部」或「健康福祉部」。在基層的市、町、村,一般設有保健福利科,其下設有民生系、保險系、衛生系等,主管當地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3.日本的醫療衛生體系及資源配置 日本的醫療衛生體系可以簡單地劃分為醫療系統和保健系統。日本的醫院分為國有和民營兩類。 300 張病床以上的大中型醫院基本都是由國家或地方政府舉辦;中等以下規模的醫院和診所以民營為主。公立醫院的社會定性是非營利性公益性機構,所以,它們以「提高效率、服務透明、安定運行」為目標。2003 年全國平均醫院收入/支出比為93.9 % ,比去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這說明公立醫院總體上是虧損的,虧損部分由國家和地方財政補貼。在日本,除了醫療內容以外的幾乎所有的關繫到人的健康問題都屬於保健的范疇,並且基本上都有立法作為支持。如:營養改善法、母子保健法、老人保健法、預防接種法、健康促進對策,醫療法、葯品法、自來水法、食品衛生法以及墓地、埋葬等相關法律。保健服務一般由保健所和市町村的保健中心提供。⑴日本醫療機構的分布 截至到2003年10月1日,日本共有醫院9178間(其中普通醫院8116,精神病院1069,結核病院2),其數量為昭和40年的1.3倍;普通診療所和牙科診療所到2003年10月1日分別有94819間和65073間,這分別是1966年的1.5倍和2.3倍。醫療機構可以由醫療法人開設,也可以由個人開設。醫療法人開設的醫院占總數的60.2%、個人開設的則占總數的10.4%。其中,普通診療所和牙科診療所分別有55.2%、87.5%是由個人開設,這也是日本醫療機構的最大特點。2003年10月1日止,日本的醫院共有1642593個病床,平均每10萬人擁有的病床數是1289.0個,這是1966年每10萬人所擁有的病床數量的1.4倍。在不同的都道府縣也有很大差異,如高知(KOUTI)縣,每10萬人擁有2456.9張病床、鹿兒島埋賣(KAGOSIMA)每10萬人擁有2025.0張病床,而琦玉(SAYITAMA)縣,每10萬人僅擁有878.1張病床、千葉(TIBA)縣,每10萬人也只擁有941.2張病床。普通診所的病床數到2003年10月有196596張,每10萬人平均擁有154.3張。不同種類的病床的利用率以及其他病床的利用率每年為80%多;精神病的病床在1986年利用率超過了100%,2002年為93.2%;結核病的病床使用率較低,2002年僅為43.7%。⑵日本的醫療工作人員 戰後,由於醫生數量不足,為了在1986年能夠達到每10人擁有150個醫生的目標,日本政府加大了對醫生的培養力度。到1966年日本每10萬人擁有111.3個醫生, 2003年底登記的醫生數量為262678人,平均每10萬人擁有206.1個醫生。如果按照1976年的培養速度進行下去,醫生的數量將會嚴重的供過於求。厚生省設立的「未來醫生供給需求的討論委員會」對上述情況進行討論。該委員會在1987年6月提出 「到1996年至少減少10%新加入的醫生」的建議。在以後多次對醫生供需形勢進行研討的基礎之上,厚生省要求文部省削減醫科大學(醫學部)的招生人數,2001年的招生人數相對於1985年減少了8%;與此同時牙科大學(牙科部)的招生人數也相應減少,1998年牙科大學(牙科部)的入學人數比1985年減少了19.7%。4.醫療保障項目及內容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日本就建立了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日本的醫療保險有國民健康保險和雇員健康保險之分。前者是普通國民(包括農民、自營業者和退休人員)參加的保險;後者為雇員健康保險,即受雇於5人以上企業的勞動者及其家屬都必須加入的保險,包括四種以特定雇員為對象的健康保險項目:船員保險、國家公務員等共濟組合、地方公務員等共濟組合、私立學校教職工共濟組合。其中根據主辦者的不同又可分為由政府主辦,健康保險互助會主辦的兩大類。政府主營的部分主要吸納沒有設立健康保險互助會的中小企業參保,而健康保險互助會則是由大型企事業自己分別設立並掌管的互助性保險機構。 由於日本的醫療保險是強制保險,所以一般雇員和公務員從工作之日起便從工資中自動扣除保險費。參加國民健康保險的農民和自營業者因為是非工資收入者,只能自己到市町村政府交納。按制度規定,滯納保險費者醫療費必須自行負擔。醫療保險費負擔比率在各種保險之間有一定的差別,國民健康保險是按每戶定額收取保險費,平均每戶一年150,893日元。在職職工醫療保險中,一般受雇者保險費率為8.5%,勞資各負擔4.25%;船員保險徵收比率為8.8%,勞資各負擔4.4%;公務員原則上個人繳費部分在2.46-5.00%之間;私立學校教職員的繳費比率為8.45%,這兩類也是由勞資各負擔一半。此外,醫療保險規定,無工作能力、無收入來源和無法交納保險者,經核實可劃為生活保護范圍,免交保險費,享受免費醫療;收入低下的農民和自營業者可享受免交一半保險費的待遇。5.日本的保健體系:費用控制和改革嘗試 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更嚴格的物價控制,穩定的基金儲量以及各種保險的自負比例的增加, 2002年日本在歷史上第一次減少了醫療開支。這種縮減並不是因為根本的結構改革造成的,而是由於傳統的統計口徑造成的 。在2002年進行的每兩年一次的常規性審查中,醫療服務和葯品的價格平均減少了2.7個百分點。這也造成了所有的醫療開支減少了0.7個百分點。由於經濟的停滯,有很多改革的意見都把有效率的支付體系,醫療保險的結構以及醫療服務分配作為重點。當然,另外一些意見也認為日本的醫療保健體系沒有承擔起應負的責任。6.日本醫療保健體系的結構改革 改革建議1:實行新的付費制度 政府和專家都認識到按服務項目收費是造成高支出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也是政府在2003年5月對急性的病人引入綜合性的付費制度的最大動力。這種體系僅限於80家大學中醫院和兩家國立的醫療中心(關於癌症和心血管病的醫療中心)。病人組成一個Diagnosis and Procere Combinations (DPCs)。這不同於美國的DRG/PPS系統。日本2004年5月正在考慮將以DPCs為基礎的付費系統擴大到其它醫院。盡管它的應用還有許多限制,但眾多限制因素中的一個是只有將近10%的醫院正在使用作為現行制度基礎的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原則。 改革建議2:重構醫療保險制度 為了實行結構改革,在2002年12月勞動保障和福利部門提出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最基礎的方案稱之為交叉補助計劃:對各個保險計劃進行調整已消除不同年齡和收入參加者之間的差別,最終把所有的計劃整合到統一的地區財務計劃中。這將解決由於老齡化加劇引起的所有問題包括:基金負擔加劇,CHI財政危機,保險計劃的崩潰。但是EHI計劃反對這種提議,因為該方案將增加他們的交叉補助的負擔,他們認為保險費的確定方法不公正,因為自營業者總是傾向於少申報他們的收入。另外一個問題是在醫療衛生體制中起積極作用的地方政府反對這一方案。因為他們毫無經驗,以及可能會面對的財政危機。另外一種方案認為可以通過對75歲或75歲以上的老年人制定單獨的醫療計劃減少EHI計劃的負擔。從表面上看這一方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考慮到這一方案所需的資金你就會明白:除非這一方案可以通過EHI計劃的保費和政府財務上的支持,否則的話高漲的老年人保費將會引起嚴重的政治問題。 改革建議3:新的「自由市場」的理念 在日本現行的醫療衛生體制下,不允許平衡賬單或者對患者收費超過醫療保險返還的金額。MHLW和日本醫療協會都反對平衡賬單,並且認為所有的患者都應該得到平等的醫療服務。 迄今為止,關於平衡賬單的爭論基本上都是意識形態上的,而實際層面上關於操作的介紹則很少。首先,私人的保險公司沒有動力也沒有專業技術來提出這種主張,他們沒有合適的機制防止內科醫生進行邊誘導需求。第二,更多的醫院將會向公眾提供更高技術,高質量的治療。這與他們根據病人的付費能力進行治療有很大區別。 關於是否允許投資者擁有醫院的爭論更多是意識形態方面的,而非實際操作方面的。改革需要市場競爭,醫院不應該持有股份,同時,MHLW和JMA認為醫院不應該把股東的利益放在患者和社區利益之上。 通向以市場為基礎的醫療的大門已經敞開了,但是開放得還很小。MHLW和JMA都持有反對的意見:民意調查表明,大多數民眾不願意改變當前的體制,因為一個人所獲得的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可以反映出他的支付能力。 改革建議4:面向患者的醫療服務提供系統 日本醫療體系所需要進行的改革不僅僅只關注政策制定或支出的問題。病人對醫院的抱怨持續了很多年:等待時間過長;醫生披露的信息太少;還有整個醫療衛生系統的冷漠和傲慢,一些關於醫療事故的報告在媒體上廣受關注。MHLW試圖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是很多方法都不成功,他們非常願意與JMA聯合起來。盡管要改革當前的服務提供體系,在政治和管理的層面上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結構上的障礙。 首先,由於病人可以自由地到所有的醫院和私人診所就診,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較長時間等待的問題。與地方醫療診所相比很多病人更願意到聲望較好的醫療服務中心就診,因此等待時間長是醫療服務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對長的等待時間不滿,MHLW嘗試著利用私人醫生的形式來減少大型醫院門診的需求。 其次,日本的信息披露過少是因為較短的會診時間。這主要是由於咨詢的時間太短,同時收費制度以及醫生傳統的職業道德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這將因為新的醫生的加入而有所改變)。最近,關於醫療事故的報道增加,主要是因為人們更願意披露和了解這些信息。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在2002年MHLW提出了關於醫療提供系統的改革建議,建議強調了病人的預期和對於透明度披露的需求。
『柒』 疫情下為何日本的醫務人員卻遭到了歧視
因為奮戰在一線的醫生,他們存在著被感染的風險,因此在日本,他們被稱為細菌,所以說他們因此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種緊要關頭,更應該給予這些醫護人員最大的鼓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病情早日的克服,使國家恢復正常,而不是採取這種過激的行為,他們這種行為無疑是過河拆橋。
所以說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都要相互的理解,而且尊重醫生這種職業,如果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可能會使病毒進一步的惡化,對於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對於日本的這種自私行為,我只能說是他們自己問題的存在,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應當團結,而不是相互的嘲諷。
『捌』 日本至少七成醫護人員覺得自身壓力大,通常他們的壓力從何而來
其實不僅僅是日本的醫護人員壓力大,其實全球的醫護人員有90%以上的人都面臨著非常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比如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意料的風險性極高,再加上現在尤其又是新冠疫情較嚴重的時候,醫護人員自身被感染的風險性很高,其次崗位競爭也非常激烈,如果只是身體上的勞累還好,由於患者以及家屬的不信任導致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任也存茄梁差在很大的原因,這種壓力就讓醫生身心俱疲。
醫護人員的崗位競爭也非常激烈,按理說既然這個工作壓力這么大,並且還得不到體諒的話,那麼這個崗位應該是十分冷門的,但反而不是如此醫護工作者的競爭壓力,反而異常的激烈。同時在醫院想要進行職位的晉升也是很難的,除非你真的有超於常人在醫護方面的經驗,否則那你真的可能是要通過年歲熬出來。
『玖』 據說日本的醫生社會地位很高,是真的嗎
日本是一個醫療專制度很完善的國家,所以他們醫生的收入也相當的客觀,我不知道你是從哪裡聽說的,日本的醫生的收入可不僅僅是請得起用人這么簡單。
一般來講醫生之中收入高的是外科,也就是做手術的,內科稍微的低一些,
還有專業的不同收入也不一樣,五官科之類的收入稍低,整形,婦產科,還有腫瘤之類的所謂的熱門收入不是一般的高啊,
由於日本的醫生資格考試相當的難,而且醫學部是六年,學費又相當的貴,所以念得起醫學部的家裡都是有錢人,比如日本有名的慶應大學醫學部,一年的學費是一千多萬日元,以現在的匯率可是八百多萬人民幣啊*一年*乘以6,你說工薪階層讀得起嗎,
相比起學費而言,如果拿到醫師資格收入是相當不錯的,日本的醫療費是相當高的,但是在日本呆過的人一般都沒有感覺,因為日本是全民保險,國家負擔7自己拿三,如果沒有保險在日本看病可是容易破產的。
總體來講一般日本醫生的年收入基本都在千萬日元以上,自己開醫院的過億的人也不在少數。
『拾』 在日本體檢醫生會有哪些細節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國內外信息也越來越透明,更多中產階級以上的新富裕人群,成為了去日本看病的重要消費群體。那麼國內每年坦運有那麼多的人去日本體檢,那麼日本醫院的醫生的態度和國內相比有什麼區別呢?
日本醫生用語和國內不同
日本的醫院體檢,沒有像國內吵鬧的環境,每個人都是在診室外安靜等待,醫生對患者的態度也十分友好。醫生嘗試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畫圖來描述病情,並注意避免使用模糊的詞語使患者和家屬產生不必要的誤解。
醫生在向患者講解病情時要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可以給出患者馬上就能聽明白的說明,如果在患者問診時感覺醫生用語復雜、不明白,服務態度不好,可隨時與院方聯絡,醫院也會及時回復。
日本特定功能醫院規定醫生要注意表達明確,對於一些含糊不清的詞彙如惡性腫瘤要詳細說明,可以說成組織異常增長導致腫塊加大,需要立即治療等,讓哪梁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描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