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底有個什麼溝
1. 日本海域狀況
日本海海域呈不規則菱形,東北窄,中、南部寬,從西南向東北延伸2200多公里,東西寬約900公里,最大寬度1265公里,平均深度1350米,最深處4036米。面積約106萬平方公里。
大陸架面積28.4萬平方公里,約占海域面積1/4。大陸坡分 500~1000米和2000~3000米兩個海底斜面。海盆大部深達3000米(3000米以上的約達30萬平方公里)。形成於新第三紀初期至中期。北緯44°以北地區海水較淺,有一條南北向狹長的韃靼海槽。北緯40°~44°之間,海底平坦,水深3000米以上,為日本海盆。北緯40°以南,海底地形復雜,有海嶺、海盆、海槽、海台和海底谷等。海峽一般都狹而淺,其最窄處和最淺處的寬度和深度分別為:韃靼海峽7.3公里和7米;43公里和50米;18.5公里和130米;對馬海峽41.6公里和50米。
日本海海底以海盆和峽谷為主。日本海海底有一條日本海溝,它位於日本群島東部深邃的海底窪地。該海溝深度很大,其北部的塔斯卡羅拉海淵最深處達8513米,曾經被認為是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日本海的陸架較短,且發育得很不好。沿日本西岸,大陸架到200米水深止,朝鮮和蘇聯東岸,大陸架到140米水深止。這些大陸架都被許多海底峽谷所切割。西部邊緣,峽後的口端伸到2000米深度附近;東部邊緣,峽谷口端伸到800米深度附近。
日本海深海盆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北部和西北部這半個海域,水深均大於3000米,無甚特色的海盆,稱為日本海盆。從該海盆往南就較復雜,海底被大和堆和修普淺灘隔開,兩淺灘之間又隔著一條深海槽。南部的海底還局部地分布著一些島嶼,如朝鮮海峽(大韓海峽)有對馬群島,本州南部西岸有隱歧群島,韓國近岸有郁陵島。
2. 日本周邊的海底有什麼
日本周邊的海底到底是什麼樣子?看了下頁的圖就會明白,原來日本周邊的海底是如此復雜,並且是地球上最復雜的海底地形。
日本附近海底地形
之所以如此復雜,是因為日本處在4個板塊的邊緣,這些地方的地殼活動非常頻繁。
圖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海溝非常得多。由北向南分別為「千島海溝」、「日本海溝」、「伊豆—小笠原海溝」、四國海的「南海海溝」和沖繩的「琉球海溝」。除較淺的南海海溝外,其他的海溝的水深都在7,000~9,000米之間。海溝是海洋側板塊沉入地球內部時形成的溝狀地形。
太平洋底的海山非常多。這些海山的相對高度為4,000~5,000米。這些海山都是海底火山。日本周邊的太平洋海底的海山全是1億多年前的火山活動形成的。
在伊豆半島南方延伸的海底高地被稱為「伊豆—小笠原海嶺」,這些海嶺有的露在海面,形成了包括大島、八丈島、父島等島嶼在內的伊豆—小笠原諸島。
雖然在海面上僅為一個小島,在海面下卻是一個大規模的海嶺。伊豆—小笠原海嶺是5,000萬年前的火山運動形成的,海嶺全體都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噴出物形成。
像伊豆—小笠原海嶺這種和海溝平行的火山列島的火山活動是因為海洋板塊從海溝進入地球深部時,帶入的水和地幔中的岩石作用形成岩漿後爆發而形成的。
所以海溝附近肯定會有火山活動。日本的火山活動都是由海溝處板塊下沉而引發的。
日本附近的深海底分為太平洋側、菲律賓洋側、日本海側等部分,其中最深的是太平洋側,約6,000米。菲律賓洋側約4,000米,日本海側約3,500米。
日本附近的板塊示意圖
太平洋側的海底是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形成的,而日本海、菲律賓海的形成是在1,500萬~3,000萬年前。
3. 世界十大海溝
世界十大海溝分別是:馬里亞納海溝、湯加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菲律賓海溝、克馬德克海溝、波多黎各海溝、新赫布里底海溝、布干維爾海溝、雅浦海溝。
4. 在日本發現了千島海溝,大洋到底有多深
對於我們大家來講,海洋是十分神秘莫測的。如今人類對海洋的探索遠沒有太空那麼順利,所以我們對其知之甚少。
不過小編相信,人類對大海的探索是不會停止的,總有一天我們能站在大海的最深處,揭開海洋神秘的面紗。
5. 圖片上日本東部和西部的這個深海溝有多深,那日本海海域再往西是什麼海
預計有1000多米,西部潛淺一些。日本海往西沒有啦,要不就是渤海了。
6. 日本海是邊緣海還是內陸海
日本海是太平洋西部的邊緣海。它位於日本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南經朝鮮海峽與東海相通,北經宗谷海峽與鄂霍次克海相連,東經關門海峽與瀨戶內海相接。面積約為100萬平方公里(一說為97.8萬平方公里)。整個海域略呈橢圓形,南北長為2300千米東西寬為1300千米,平均水深1350米(一說為1752米),容積為171.3萬立方公里,最大深度3742米。(日本海盆內已發現的最大水深為4049米)。日本海海底以海盆和峽谷為主。日本海海底有一條日本海溝,它位於日本群島東部深邃的海底窪地。該海溝深度很大,其北部的塔斯卡羅拉海淵最深處達8513米,曾經被認為是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古時的人,也許可以步行越過現在的日本海。有證據表明,隨著末次冰期(11000-8000年前)而來的海平面低水位時期,朝鮮海峽和宗谷海峽都被干露,可作為日本通向亞洲大陸的陸橋。在日本南部的島嶼曾發現印度大象的化石遺骸,在日本的北部,曾發現長毛猛獁的化石遺骸。類似的現象說明,古時的中國、朝鮮和西伯利亞人曾遷到日本去過。
日本的文字記載史是從公元前660年J.坦諾開始的。他佔領了本州主島,成為日本的第一個皇帝。公元550年,一位朝鮮佛教徒揚帆去日本,帶去了各種文化和書面語言,但是直到1543年,葡萄牙船員在這里登陸後,日本才聞名於歐洲,盡管13世紀末葉,馬可·波羅從中國回去時,帶回了一個關於有日本存在的報告。雖然如此,直到1660年前,尚未出版過一幅較好的日本海圖,連今天所通用的"日本海"這個名稱,也是到1815年才有。這是俄國-航海家-A.J.v.克魯森斯特思給這個海取的名字。
日本海的陸架較短,且發育得很不好。沿日本西岸,大陸架到200米水深止,朝鮮和蘇聯東岸,大陸架到140米水深止。這些大陸架都被許多海底峽谷所切割。西部邊緣,峽後的口端伸到2000米深度附近;東部邊緣,峽谷口端伸到800米深度附近。
日本海深海盆最明顯的特徵是在北部和西北部這半個海域,水深均大於3000米,無甚特色的海盆,稱為日本海盆。從該海盆往南就較復雜,海底被大和堆和修普淺灘隔開,兩淺灘之間又隔著一條深海槽。南部的海底還局部地分布著一些島嶼,如朝鮮海峽有對馬群島,本州南部西岸有隱歧群島,朝鮮近岸有郁陵島。
日本海的主要海流是往北流的對馬暖流。它是從黑潮分離出來,經過朝鮮海峽流入日本海的。對馬暖流的分支叫東朝鮮暖流,沿朝鮮近岸北上,然後轉向東,再與對馬暖流相匯合。對馬暖流,最後經津輕海峽(律輕暖流)流入太平洋。經宗谷海峽(宗谷暖流)流入鄂霍次克海。此外,日本海還有三支獨有的寒流(北朝鮮寒流、近海地區寒流和日本海中部寒流)。這些寒流由北往南流,於日本海中部與暖流相混合 日本海北部,尤其在西伯利亞沿岸,11月開始結冰,2月中旬冰區擴展到海的中部,使航海受到嚴重障礙。5月各水域都已無冰。
同所有近似封閉海一樣,日本海的潮汐極小。日本沿岸潮差僅0.2米,西伯利亞沿岸為0.4-0.5米。朝鮮海峽,因與黃海及東海相鄰,潮差約為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