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緊急事件有哪些
A. 日本發生過那些核泄漏事件
日本共發生過三次核泄漏事件:
一、
2011年3月11日,由於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強震,引發特大海嘯。最終導致福島核電站3個反應堆發生氫氣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質泄露,約30萬人被緊急疏散。
二、
2017年6月,一名工作人員打開了裝有鈈和鈾等粉末試料的金屬容器,容器內部的塑料袋突然破裂,試料散落出來。5名工作人員體內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這次核泄漏釀成日本國內最大級別的體內輻射事故。
三、
2019年1月30日14點24分,日本茨城縣一國營核燃料處理設施發生核泄漏事故,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稱此次泄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容器老化。
該事故發生於日本茨城縣東海村的「核燃料循環工學研究所」,事故發生時,鈈燃料二次開發室中的工作人員正准備為兩個盛有鈈和鈾的容器更換膠蓋,在打開密封間隔時,泄漏出來的核物質觸發了監測設備警報。
當時現場有9名工作人員,警報響後,9人立即跑到另一個房間進行躲避,並且均佩戴半面罩等保護裝備,所幸沒有直接暴露在核輻射之中,隨後也及時撤離。
事故發生後進行監測的結果顯示,研究所排氣裝置和外部環境的核輻射數據沒有波動,因此判定此次核泄漏未對環境產生影響。
B. 1927~1937日本有哪些大事
*日本的參戰:主要侵略者之一。
*美國的中立法案。
*第二次中日戰爭(中國"盧溝橋事變")。
*日本佔領印度。
*日本對美國、英國戰爭的戰略部署。
*珍珠港事件。
*新加坡的淪陷。
*達爾文港事件。
*日本佔領東南亞。
C.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時間是什麼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發生里氏9.0級地震,繼發生海嘯,該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日本標准時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了9.0級大地震,震源深度約25公里(15英里),震中位於仙台以東130公里(81英里)的海域,在東京東南約372公里。
這次地震造成東北海岸四個核電廠的共11個反應堆自動停堆(女川核電廠1、2、3號機組;福島第一核電廠1、2、3號機組:福島第二核電廠l、2、3、4號機組和東海核電廠2號機組)。
地震引發了海嘯,海嘯浪高超過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廠址標高14米(45英尺)。此次地震和海嘯對整個日本東北部造成了重創,約20000人死亡或失蹤,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並對日本東北部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工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地震發生之前,福島第一核電廠6台機組的中1、2、3號處於功率運行狀態,4、5、6號機組在停堆檢修。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所有的廠外供電喪失,三個正在運行的反應堆自動停堆,應急柴油發電機按設計自動啟動並處於運轉狀態。
地震引起的第一波海嘯浪潮在地震發生後46分鍾抵達福島第一核電廠。海嘯沖破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防禦設施,這些防禦設施的原始設計能夠抵禦浪高5.7米的海嘯,而當天襲擊電廠的最大浪潮達到約14米。
海嘯浪潮深入到電廠內部,造成除一台應急柴油發電機之外的其它應急柴油發電機電源喪失,核電廠的直流供電系統也由於受水淹而遭受嚴重損壞,僅存的一些蓄電池最終也由於充電介面損壞而導致電力耗盡。第一核電廠喪失所有交、直流電喪失。
海嘯及其夾帶的大量廢物對福島第一核電廠現場的廠房、門、道路、儲存罐和其它廠內基礎設施造成重大破壞。
現場操作員面臨著電力供應中斷、反應堆儀控系統失靈、廠內廠外的通訊系統受到嚴重影響等未預計到的災難性情況,只能在黑暗中工作,局部位置變得人員不可到達。事故影響超出了電廠設計的范圍,也超出了電廠嚴重事故管理指南所針對的工況。
由於喪失了把堆芯熱量排到最終熱阱的手段,福島第一核電廠1、2、3號機組在堆芯余熱的作用下迅速升溫,鋯金屬包殼在高溫下與水作用產生了大量氫氣,隨後引發了一系列爆炸:
2011年3月12日15:36,1號機組燃料廠房發生氫氣爆炸;
2011年3月14日11:01,3號機組燃料廠房發生氫氣爆炸;
2011年3月15日6:00,4號機組燃料廠房發生氫氣爆炸。
爆炸對電廠造成進一步破壞,使操作員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和危險,現場的搶險救災工作愈加困難。現場操縱員採取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利用汽車電瓶、小型發電機和消防泵等,嘗試部分恢復電源和供水,以讀取電廠關鍵安全參數、實施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卸壓、實施壓力容器卸壓、冷卻反應堆堆芯和乏燃料水池。
由於現場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許多搶險救災工作往往以失敗告終。現場淡水資源用盡後,東京電力公司分別於3月12日20:20、3月13日13:12、3月14日16:34陸續向1、3、2號機組堆芯注入海水,以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3月25日,福島第一核電廠建立了淡水供應渠道,開始向所有反應堆和乏燃料池注入淡水。
影響
事故中發生的氫氣爆炸事件令日本政府不得不下令使用海水來冷卻反應堆。
事故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為了促使核反應堆降低氣壓而將堆內氣體排放到大氣層,為了冷卻核反應堆而向堆內注入大量冷卻水,之後又排放入大海。這些危機處理措施以及其它的意外與失控事件使得福島核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持續大規模泄漏。
3月1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發布緊急避難指示,要求福島核電站周邊10千米內的居民立刻疏散,以免遭受核輻射的影響,在第一次轉移約45000人以後,枝野幸男又宣布避難半徑擴大為20千米。
英、法等國顧慮到輻射性污染的危險擴散,也分別通知國民快速考慮離開東京。福島核事故更導致在全世界都測量到微量輻射性物質,包括碘-131、銫-137(半衰期為30年)在內。大量放射性同位素因此核事故釋入太平洋。
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備委員會所主管的一套專門偵測核子爆炸的監測系統,能夠全球追蹤從損毀核反應堆釋出的放射性物質擴散狀況。
超過40所CTBTO放射性核素監測站都已偵測到從福島核反應堆釋出的放射性同位素。CTBTO的183個會員國都可得到這監測數據與分析結果。大約1,200個科學與學術機構現正共享這服務。
3月12日,遠在福島核電站200 km以外的高崎市的CTBTO監測站最先偵測到放射性物質。3月14日,放射性物質已散布到俄國東部,兩天之後,更飛越太平洋抵達美國西海岸。到第十五日,整個北半球都可偵測到微量放射性物質。
4月13日,位於南半球的CTBTO監測站,例如,澳洲、斐濟、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也偵測到放射性物質。
根據專家透露,此核事故釋出的放射性物質大約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十分之一。文部科學省於2012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福島核電站釋出的放射性塵埃已彌散大約切爾諾貝利核電場事故的十分之一距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福島核泄漏事故
D. 日本大阪大樓起火27人心肺功能停止,導致這起大火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大阪府警方和消防安全單位對火災原因進行了調查,不排除有人故意放火。因為火災發生在一個精神病診所,大火發生30分鍾後被澆滅,但是火災造成的濃煙對人們窒息率很高,所以造成了多人心肺功能停止。
空氣中所有正常氧氣含量為21%,當房屋和建築物發生火災時,會消耗大量氧氣。當氧氣含量不足時,會導致工作人員室內休息。當含氧量為12%-15%時,人們的吸氣會緊張、頭痛、頭暈、疲勞和姿勢遲鈍。當含氧量為10%-12%時,人們會感到惡心、干嘔、無法行為甚至偏癱。
E. 日本發生7.4級的地震,當地有哪些抗震措施
日本發生7.4級的地震,作為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日本人從小就掌握了很多抗震常識,國家也採取了很多抗震措施,比如房屋很多都是木質的,就算是高層建築也採用了防震地基,而且日本建設了發達的地震監測網以及預警系統。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除了資源匱乏,人口密度高的缺點外,還非常不幸的出於地震帶上,這就導致了日本成為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地震引起的此生災害比如海嘯等也是經常光顧日本,當年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事件就是因為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的,這次在日本近海發生了高達7.4級的地震並引發了海嘯,好在由於預警及時,並沒有造成太多的人員傷亡跟財產損失,相關的核電站也沒有受到太多影響,這歸功於日本的抗震措施以及到位的抗震宣傳,下面就來說一說日本都有哪些抗震措施:
一、靈敏的地震監測及預警網路
日本由於地震頻發,所以在地震預測以及預警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由於地震的不可預測性,並不能完全准確的預測到地震,不過能提前幾秒鍾通知國民就能夠避免很大的傷亡。
你知道日本發生7.4級的地震,當地有哪些抗震措施?歡迎留言討論。
F. 日本侵華的事件有哪些
位粉絲
1、九一八事變(1931年,開始侵華)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全面侵華)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