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黃芪的進口量是多少
Ⅰ 日本進口野口瑪卡膠囊女人能吃嗎
他不分男性 跟女性的,都是可以吃的,瑪卡由於特殊的成分,它有抗疲勞跟補充體力的作用。但是不宜多吃,還有隻有好的品質才有好的效果,如果是假貨,反而會傷害身體,達不到保 健的作用。
Ⅱ 黃芪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拉丁名
- 5 英文名
- 6 黃芪的別名
- 7 來源
- 8 產地
- 9 性味歸經
- 10 黃芪的功效與主治
- 11 黃芪的用法用量
- 12 黃芪的化學成分
- 13 黃芪的葯理作用
- 14 黃芪的葯典標准
- 14.1 品名
- 14.2 來源
- 14.3 性狀
- 14.4 鑒別
- 14.5 檢查
- 14.5.1 水分
- 14.5.2 總灰分
- 14.5.3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 14.5.4 有機氯農葯殘留量
- 14.6 浸出物
- 14.7 含量測定
- 14.7.1 黃芪甲苷
- 14.7.2 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
- 14.8 黃芪飲片
- 14.8.1 炮製
- 14.8.2 鑒別
- 14.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
- 14.8.4 性味與歸經
- 14.8.5 功能與主治
- 14.8.6 用法與用量
- 14.8.7 貯藏
- 14.9 出處
- 15 黃芪葯品說明書
- 15.1 適應症
- 15.2 用量用法
- 15.3 其它規格
- 16 參考資料
- 附:
- 1 用到中葯黃芪的方劑
- 2 用到中葯黃芪的中成葯
- 3 古籍中的黃芪
- * 黃世迅芪相關葯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 拼音
huáng qí
2 英文參考
astragalus root [朗道漢英字典]
milkvetch root [朗道漢英字典]
Astragalus hoangtchy [朗道漢英字典]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朗道漢英字典]
Astragalus propinquns Schichk. [朗道漢英字典]
radix astragali [朗道漢英字典]
astragali,radix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stragalus mongholic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milkvetch root [中醫葯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葯學名詞(2004)]
3 概述
黃芪為中葯名,出《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乾燥根[1]。
黃芪也叫「黃耆」,是著名的補氣良葯,對人體具有強壯作用。中醫認為黃芪性溫、味甘,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消腫利尿的功能。主治體虛自汗、勞倦內唯返宏傷、便溏腹瀉、氣虛浮腫及癰疽毒瘡等。
現代研究表明,黃芪還有加強心臟收縮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因中毒或疲勞而陷於衰竭的心臟病,它的強心作用更為顯著;也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夠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並且降低血壓。黃芪還有保護肝臟、治指冊療腎炎的作用。
我國著名的黃芪有:內蒙黃芪(綿黃芪),分布在內蒙、河北、山西等地;東北黃芪(膜莢黃芪),產於東北、河北、陜西等地。這兩種黃芪以根入葯,以內蒙和西北產的為上品。
黃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屬於豆科。夏季開花,結莢果。根很長,一般採挖4年以上的根。除去地上莖葉及須根,晾乾後截成一二尺長收藏或切片葯用。在秋季採收的黃芪含微量元素硒(Se)較多,因而質量較好。黃芪的莖葉營養豐富,是牲畜的優良飼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葯的葯典標准。
4 拉丁名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中醫葯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milkvetch root (《中醫葯學名詞(2004)》)
6 黃芪的別名
黃耆、綿黃耆、箭芪[2]。
7 來源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乾燥根[1]。
黃芪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Asu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黃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等的根[2]。
8 產地
黃芪主產甘肅、內蒙古及東北各地[2]。
9 性味歸經
黃芪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2]。
10 黃芪的功效與主治
黃芪具有補中益氣,固表,利水,托膿毒,生肌的功效[2]:
黃芪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氣虛血脫,崩漏,帶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2]。
黃芪治表虛自汗,盜汗[2]。
黃芪治氣虛浮腫,慢性腎炎[2]。
黃芪治癰疽久不潰破或潰久不斂[2]。
黃芪也可治消化性潰瘍[2]。
補中益氣宜炙用,固表、利水、托膿毒宜生用[2]。
黃芪為眼科常用補益葯,具有補氣升陽,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1)用於氣虛所致黑睛生翳灰白凹陷,目昏目痛,上瞼下垂等。常與白術、升麻等配伍。
(2)用於胞瞼癰瘡久潰,不能生肌斂口;或癰瘡久不潰破等。常與當歸、川芎、皂刺等同用。
(3)用於氣虛失運,水濕停聚所引起的目胞浮腫,黃斑水腫等。可與白術、茯苓配伍。
11 黃芪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大劑可用30~60g[2]。
12 黃芪的化學成分
膜莢黃芪根含膜莢黃芪苷(Astramembrannin)Ⅰ及Ⅱ、黃芪苷(Astragaloside)Ⅰ~Ⅷ、乙醯黃芪苷Ⅰ、異黃芪苷Ⅰ及Ⅱ、大豆皂苷、膽堿、甜菜堿、香豆素、黃酮化合物、皂苷、氨基酸及微量的葉酸等[2]。
兩種黃芪均含刺芒柄花素、毛蕊異黃酮及它們的糖苷、多種微量元素等[2]。
蒙古黃芪根含黃芪苷Ⅰ、Ⅱ及Ⅳ,大豆皂苷,山柰酚,槲皮素,異鼠李素,β谷甾醇等。還含異微凹劍葉莎醇及其多種糖苷、棕櫚酸、天冬醯胺、黃芩多糖、γ氨基丁酸等[2]。
13 黃芪的葯理作用
黃芪在人及動物身上均能利尿,效力與劑量有關;對腎病綜合征,能增快尿蛋白的消退[2]。
黃芪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紅細胞免疫一般都有增強功能,還可促進造血功能,改善紅細胞等變形能力,防治心腦梗死,抗病毒,抗腫瘤[2]。
黃芪能增強抗自由基損傷和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2]。
黃芪對動物能降低血壓,擴張血管。降壓有效成分可能為γ氨基丁酸[2]。
黃芪的毒性很低[2]。
14 黃芪的葯典標准
14.1 品名
黃芪
Huangqi
ASTMGALI RADIX
14.2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和根頭,曬干。
14.3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90cm,直徑1~3.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14.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多列;栓內層為3~5列厚角細胞。韌皮部射線外側常彎曲,有裂隙;纖維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與篩管 *** 互排列;近栓內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導管問有木纖維;射線中有時可見單個或2~4個成群的石細胞。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黃白色。纖維成束或散離,直徑8~30μm,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初生壁常與次生壁分離,兩端常斷裂成須狀,或較平截。具緣紋孔導管無色或橙黃色,具緣紋孔排列緊密。石細胞少見,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較厚。
(2)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加於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5g,內徑為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並正丁醇液,用水洗滌2次,每次20ml,棄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芪甲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u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一水(13:7:2)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1,加熱迴流20分鍾,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0.3%氫氧化鈉溶液l5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5~6,用乙酸乙酯1:3ml振搖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鋪有適量無水硫酸鈉的濾紙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芪對照葯材2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熏後,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不得過10.0%(附錄Ⅸ H第一法)。
14.5.2 總灰分不得過5.0%(附錄Ⅸ K)。
14.5.3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照鉛、鎘、砷、汞、銅測定法(附錄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鉛不得過百萬分之五;鎘不得過千萬分之三;砷不得過百萬分之二;汞不得過千萬分之二;銅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14.5.4 有機氯農葯殘留量照農葯殘留量測定法(附錄Ⅸ Q有機氯農葯殘留量測定)測定,六六六(總BHC)不得過千萬分之二;滴滴涕(總DDT)不得過千萬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過千萬分之一。
14.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於17.0%。
14.7 含量測定
14.7.1 黃芪甲苷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B)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32:68)為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理論板數按黃芪甲苷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中粉約4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1,冷浸過夜,再加甲醇適量,加熱迴流4小時,提取液回收溶劑並濃縮至干,殘渣加水10ml,微熱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4次,每次40ml,合並正丁醇液,用氨試液充分洗滌2次,每次40ml,棄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水5m1使溶解,放冷,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為1.5cm,柱高為12cm),以水50m1洗脫,棄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繼用70%乙醇8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20ul,供試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計算,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黃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於0.040%。
14.7.2 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B)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性A,以0.2%甲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按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時間(分鍾) 流動相A(%) 流動相B(%) 0~20 20→40 80→60 20~30 40 6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4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於0.020%。
14.8 黃芪飲片
14.8.1 炮製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凈,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黃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見縱皺紋或縱溝。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4.8.2 鑒別(除橫切面外) 同葯材。
14.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同葯材。
14.8.4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
14.8.5 功能與主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14.8.6 用法與用量9~30g。
14.8.7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14.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15 黃芪葯品說明書
15.1 適應症
適用於病弱體虛老人的滋補。近代研究結果亦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感冒易患者服用黃芪2周或2月後,周圍血白細胞誘生干擾素的能力比服葯前為高。
15.2 用量用法
1.黃芪六一湯:治老人諸虛不足,肢體勞倦,胸中煩悸,焦渴唇乾,面黃少食。黃芪180g(去蘆,蜜塗炙),甘草30g(炙),細切,每日服6g,加水1盞,棗1枚,煎服。 2.施今墨抗老防衰丸:每服9g,早晚長期服用。具有補元氣,固精血、保臟腑之功。
15.3 其它規格
注射劑:2ml(相當於生葯2g)
16
Ⅲ 黃芪及其應用+黃煌教授黃芪類方+ 黃芪體質
一、胡適先生與黃芪的不解之緣
1920年秋天,胡適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葯,總不能完全見好。後來幸得名醫陸仲安先生診看,遂以黃芪為主葯醫好了他的病。時隔不久,胡適先生友人馬幼漁的弟弟患水腫,腫到肚腹以上,兩眼都不能睜開,眾醫均束手無策。陸仲安先生重用黃芪等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他的病。
也就從那時起,胡適先生便對黃芪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中年以後,他漸感疲憊不堪,力不從心,便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鍾,滔滔不絕。他於是還將這個「訣竅」告訴了周圍的人,也使他們受益匪淺。
二、黃芪的特性
黃芪,又名王孫、百葯棉、箭芪,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主產於山西、甘肅、黑龍江、內蒙古等地。以粗長、表皮皺紋稀少、質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優。中醫學認為,黃芪的性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
黃 芪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徑1-2厘米,長可達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處。地上莖直立,具棱;被長毛。葉互生,奇數羽復葉,具小葉21-31 片。小葉橢圓形,長7-30毫米,寬皮基4-12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托葉披針形,長6毫米。總狀花序生莖上部葉腋,每花序10-20朵燃枝謹。花淡黃 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頂端微凹,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子房有柄,花後莢果膨脹,長圓形,長2-3厘米,頂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內有種子3-8粒。
黃芪產於我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於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前蘇聯、朝鮮和蒙古也有分布。為了保護好野生資源應適當限制采刨,采刨季節 應在種子成熟落地之後,嚴禁採挖幼株。為了擴大資源應大力發展種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後保持半野生狀態,直到採收。
黃芪是名貴中葯材,根據葯典記載有補氣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間還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因此黃芪年消耗量十分龐大。而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個植株不再存活。黃芪的野生資源在大量採挖的情況下日漸稀少。為此確定該植物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葯。它的主要葯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麼是「益氣」呢?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 「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搭旦而脫肛、子 宮下墜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當然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中醫有一個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風散」,有三味葯,主葯就是黃芪,是可以用來治療經常性感冒的。
因為身體虛弱,或者年紀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腫。如果屬於「氣虛」,也可以常服黃芪。有慢性腎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腫,中醫治療時,黃芪有時也是常用的中葯。
所謂「托毒生肌」,意為手術後傷口容易恢復,或使久不癒合的膿腫化膿生肌。
胡 適先生曾期望以科學實驗的方法來探討黃芪等中葯的奧秘,今天已變為活生生的現實,越來越多的葯理研究證實祖國醫學有關黃芪的葯效認識是十分正確的。黃芪確 有明顯的強壯作用。灌服黃芪的動物,增重快,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增高,游泳時間延長,尿量增加。黃芪還可降低動脈壓,減慢心率,舒張冠狀動脈,加強心肌收 縮力,增加心輸出量,防治循環衰竭。對實驗性腎炎也有很好的療效,可使腎臟病變減輕,尿中蛋白定量減少。
三、黃芪的葯證
黃 芪用於多汗而浮腫。《金匱要略》中黃芪芍葯桂枝苦酒湯的黃芪量最大,用5兩,主治「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風水,是全 身性浮腫;汗出可沾衣,說明出汗的量比較多。《金匱要略》中配伍最簡單的黃芪方為防己黃芪湯,葯味共6味,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外台秘要》 則主治風水,「其人或頭汗出,……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可見也有出汗與浮腫。簡單地說,黃芪主治汗出而腫。
所謂汗出,以自汗為多見,即在未服用發汗葯,也未劇烈運動,氣溫室溫
均 屬正常的情況下,出汗量較多,並可伴有氣短乏力、惡風、頭暈、容易感冒等症狀,這個症狀群,中醫概括為「氣虛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較嚴重,常常衣被盡濕, 有的可以見到汗漬發黃,出汗以上半身為顯著。臨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為主訴,但通過問診,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時汗出比較多,稍有體力活動,就容易出汗,或者 皮膚比較濕潤。
民間治療自汗,常用黃芪紅棗湯:黃芪15-30g、紅棗15枚,煎湯,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葯黃芪口服液。《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張錫純治療滄州 一女,年二十餘,胸脅滿悶,心悸,動則自汗,其家適有預購黃芪一包,遂煎服,服後果愈。產後多汗,有報道用黃芪30g、益母草30g,煎湯,日服2次。本 人經驗,對於自汗而惡風者,可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薑10g、紅棗10粒,水煎服。
所謂腫,主要為全身性的浮腫,但以下肢為明顯。由於體位的變化,早晨面部有浮腫,而下午則下肢浮腫。有些人雖無明顯的浮腫,但肌肉鬆軟,體型肥胖,猶如 浮腫貌。由於浮腫,患者常常自覺身體沉重,活動不靈活,關節重痛。清代陸定圃《冷廬醫話》中記載:王某患腫脹病,自頂至踵,大便常閉,氣喘聲嘶,二便不 通,生命垂危,求醫於海寧許珊林。許氏用生黃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頻頻送服。葯後喘平便通,繼而全身腫消而愈。近代名醫範文 虎先生治療一例產後浮腫,腹大如鼓,後漸及全身,按之軟,皮膚不起亮光。病人氣喘脈軟,十分危急。範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黃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 成粥,淡食,5日其腫即消。據傳說1920年冬,胡適患糖尿病、慢性腎炎合並心臟病,全身水腫,協和醫院不治,後請中醫陸仲安,以大劑量黃芪(10兩,相 全於300g左右)配黨參等而愈。這提示黃芪能退腫。
四、黃芪的應用
黃 芪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睏倦,無力,氣短。取黃芪加防風、白術、甘草、生薑、大棗適量煎服,防治免疫功能低下,反復感冒。 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可治盜汗。以黃芪配白術、防己、生薑、大棗,可治水腫。黃芪與黨參、白術、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脫肛、子宮 或內臟下垂。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產後便秘,欲便不能。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節、肌肉疼 痛。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可治癰疽內膿已成而不破潰。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金、陳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 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但需要明確的是,脈細數、舌質紅,屬中醫腎陰虛者,不宜服用。
(l)慢性腎病
現代名醫岳美中先生,在《冷廬醫話》黃芪粥治療浮腫經驗的啟發下,創制黃芪粥治療小兒慢性腎炎,收到良好效果。其處方為:生黃芪30g、生苡仁30g、赤 小豆15g、雞內金末9g、金橘餅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黃芪20分鍾,撈去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鍾,再次入雞內金、糯米, 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後嚼服金橘餅1枚。此方對慢性腎炎、腎孟腎炎殘余的浮腫,療效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實,單用黃芪糯米煮粥也有 效果。其做法是:黃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黃芪,取汁,後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黃芪粥是中國傳統的葯粥,在宋代已經風行,蘇軾有詩 「黃芪煮粥薦春盤」,可見蘇軾是食用過黃芪粥的。
民間還有用黃芪蒸鴨子治療腎病的。做法是:活鴨1隻(約1kg),黃芪60g,先將鴨子宰殺洗凈,放沸水中汆透撈出,肚中放入黃芪、生薑、蔥白,放入少量 胡椒粉,並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線縫好,裝盆內蒸2小時。去黃芪,吃肉喝湯。一隻鴨可分3天吃。可作為慢性腎病的食療方(《大眾醫學》1999年第4 期)。
臨床本人治療慢性腎病,常使用玉屏風散配合真武湯治療,堅持服用,有改善腎功能的效果。
(2)心腦血管疾病
①高血壓病:本人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方,本人經驗用量為: 黃芪30g、白術12g、防己12g、甘草3g、生薑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g,胸痛頭暈者,加川芎 10g、丹參 12g。
②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③腦血管意外:近代寧波名醫範文虎擅長應用此方治療中風偏癱,黃芪常用60-120g。他說:「中風一症.有屬火、屬風、屬痰諸說,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 氣虛之極,脈絡瘀滯為多,獨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可信。黃芪可增至四兩,連服數十劑無妨」。補陽還五湯為清代名醫王清任的經驗方,其組成為:黃芪60g、當歸 10g、川芎10g、赤芍葯15g、桃仁10g、紅花6g、地龍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現 代用於治療腦梗塞、腦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3)糖尿病
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本人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g,配合葛根30g,懷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參20g等。
(4)腫瘤化療放療以及手術後
患者出現貧血、浮腫,食慾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應用黃芪的指征。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等。本人曾治療1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狀 為多汗、惡風,發高熱,用黃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湯,服葯1周後,出汗惡風顯著減少,治療1年,病情穩定,幾乎未出現發熱。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 腫瘤後的體力增強劑,日本應用比較普遍。其組成為:黃芪15g、肉桂3g、人參5g、白術10g、茯苓12g、甘草3g、當歸6g、川芎6g、熟地 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國傳統有丸劑和膏劑,日本有顆粒劑,主要是便於久服。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風散:黃芪15g、白術12g、防風10g。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方中可加用生薑3片、紅棗10粒。
(6)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g、桂枝10g、白芍葯15g、生薑3片、紅棗 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範文虎治療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 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葯的區別,效果竟然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驗集》)。
(7)經久不愈的潰瘍
黃芪是傳統瘡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適用於「久敗瘡」,即潰瘍久不癒合的化膿性感染。其表現為膿水清稀,創面平塌、全身狀況差。現代中醫外科名醫趙炳南先生有黃芪膏一方,用黃芪濃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勻後備用。
上消化道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用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薑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適量沖服。多 適用於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致腹脹和食慾減退。
注意事項:
(l)使用黃芪應當注意患者的體型:黃芪體質--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光彩。肌肉鬆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 按之無抵抗感以及痛脹感。筆者稱之為「黃芪腹」。平時易於出汗,畏風,遇風冷易於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後溏。易於浮腫,特別 是足腫,手足易麻木。舌質淡胖,舌苔潤。
(2)中老年人應用黃芪的機會較多: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導致肌肉鬆軟,腹部尤為明顯,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並可伴有水腫等。這種人即《金匱要略》所謂的「骨弱肌膚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這種體型尤為多見。因此黃芪應用於中老年較多。
(3)黃芪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傷寒》不用黃芪,《金匱》罕見四逆,可見黃芪是內傷雜病的用葯。岳美中先生經驗,「黃芪之於神經系統疾患之癱瘓麻木消 削肌肉等確有效,且大症必須從數錢至數兩,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黃芪以10-30g為常用范圍,大劑量可達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見家鄉皮 膚科老中醫孫老先生黃芪用至500g。但用量過大可以導致胸悶腹脹,食慾減退,並可出現頭昏潮熱等。尤其是肌肉堅緊,大便秘結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發熱、 咽喉紅痛者,不宜使用。
(4)張仲景用黃芪有一個劑量段:黃芪大量治療水氣、黃汗、浮腫(5兩),中量治療風痹、身體不仁(3兩),小量治療虛勞不足(1兩半)。現代應用可以 根據張仲景的用葯經驗適當變化。如用於治療浮腫,量可達60-100g,治療半身不遂,骨質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於上消化道潰瘍,可用 15-30g。(5)黃芪證的脈象沒有特異性。防己黃芪湯用於脈浮,黃芪芍葯桂枝苦酒湯則主治脈沉,所以,使用黃芪不論脈浮脈沉,關鍵是看體型和肌肉 是否松軟。
驗方
(1)腦梗塞
生黃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術各10克,生當歸、生丹參各20克,鉤藤 15克。隨證加減:陽閉者加安宮牛黃丸;陰閉者加蘇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脫證者加人參、附子等;肝腎虧虛者加左歸丸。1 日1劑,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療63例,治癒(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四肢活動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總有效率 88.8%。
(2)腦動脈硬化症
生 黃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烏、麥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減: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熟地、旱 蓮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棗仁、夜交藤、生牡蠣等;痰濁者加膽南星、陳皮等。1日1劑,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療48例,治癒17例,有效 30例,無效1例。
(3)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 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癒19例,有效6例。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鍾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癒,9例有效。
(5)重症肌無力
黃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膠各10克,黨參30克,大棗20枚。加減:復視、眩暈、耳鳴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 杞;痰多,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加蘇梗、陳皮、法夏、瓜蔞等;頭痛、眼脹、舌質紫暗或瘀點加地龍、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牛膝等;腹脹、納差加雞內金、萊 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劑,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6)心律失常
黃芪50克,黨參、丹參各30克,麥冬、當歸、附子各10克,五味子、紅花、生薑各 5克,大棗20枚。加減:孕期早搏者加茶樹根、膽南星;胸悶甚者加甘松、瓜蔞皮;心悸明顯者加龍齒、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納呆便溏者加木香、蒼術、焦山 楂等;肢腫脹者加大腹皮、萬年青根等。1日1劑,治療56例,治癒34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 91%。
(7)銀屑病
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癒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五、黃芪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神奇功效
論補氣良葯,黃芪當屬第一。平素體虛、中氣不足的人,最適宜用黃芪進補。
甘肅盛產 當歸 ,有很好的野生 黨參 和野黃芪,如有野黃芪固然好,種植黃芪尤以甘肅品質最佳,又稱小人參,它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葯。
中醫講 黃芪 提升脾肺之氣最為有力,能很好地加強人體的運化功能,起到強健三焦,補益五臟的作用,可以解脾濕、升肺氣、強心和補腎,以及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固表止汗,利尿消腫和托毒生肌。
黃芪甘溫純陽,補諸虛不足,益元氣,壯脾胃,去肌熱,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聖葯。
黃芪有如此強大的功效,故中醫治療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以及對於大病初癒的調養,和促進手術後傷口的癒合,都能用到黃芪。
常見的暑濕傷氣、頭困身重、身體多汗、下肢浮腫、手足心發熱、氣虛型便秘、疲倦懶言等等症狀,正需要黃芪的葯力來化解。
黃芪最適宜早上用,一天都會有精神。對於體虛而又肥胖的人,黃芪粥最妙的是還有減肥的作用。身體的贅肉都是代謝不掉的廢物堆積而成。用了黃芪,人體的運化功能增強,贅肉自然沒有存身之地了。
注意,黃芪是補虛的,實證不宜,陰虛陽亢者,有表邪者都不宜。而體虛、中氣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癒、手術後、放化療後的病人則可以多吃。
為什麼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
六、黃芪泡水,最簡單的補氣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人都有過這種體會,時感乏力,稍活動一下就出現心慌、氣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會感冒,而且一旦感冒了,症狀往往就非常嚴重, 常需掛點滴才能緩解。在悶熱的天氣里,只要在相對封閉一點的環境里呆的時間稍長一點,就會出現頭昏、胸悶、心慌、氣促等不適,更有甚者,即便是在寒冷的冬 天,這種情形也時有發生。但這些症狀雖然明顯,卻往往不需用葯,只需改變一下環境,換到一個通風的地方,症狀即可自行緩解,雖也曾做過多項檢查,卻無一異 常發現。
以上這種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虛,氣虛的人需要補氣。那麼補氣是不是一定要喝大包小包的中葯呢?我認為,大可不必,根據我的親身經歷,給氣虛的朋友們 推薦一種最簡單的補氣方法:去附近的中葯店買點生黃芪回家,每次用15克泡水代茶飲,20天為一療程,一般一療程即可見效。
上述方法我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得來的。那還是五六年前,我還是一個醫學院校的學生,時常會感到乏力、易疲勞、好出汗、極易感冒,且在人數眾多的場合,即便是門窗洞開,只要時間稍長一點,就會出現心慌胸悶,非得去室外呆一會才能緩解,真是深受其苦!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得到啟發,試著用生黃芪泡水代茶飲。沒想到大約堅持喝了20天左右,上述情形基本上就沒有再發生過。乏力、易疲勞症狀明顯改 善,感冒亦很少發生,即便是偶爾不慎感冒了,症狀亦甚輕微,往往不需用葯或用很少量的葯即可痊癒。直到現在我仍不定期的喝點黃芪茶。
走上臨床後,曾遇到不少有類似情況的病人,經我建議後試飲黃芪茶,據反映此法確實非常有效。隨著臨床實踐的逐步深入,我發現黃芪茶的應用遠非如此,在一切伴有乏力、易疲勞等虛弱癥候的疾病治療中,均有輔助作用。
單味黃芪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療效呢?這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首先,從發病機理來看,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此證則多屬肺氣虛弱。肺主氣,司呼吸,主管發散和肅降,即具有宣發衛氣和輸精於皮毛的功能。現肺 氣虛弱,則其功能減弱,導致衛表不固,抵禦外邪侵襲的功能下降,故在遭受外邪侵襲時,極易發病,具體可表現為乏力、易感冒、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而黃芪 性甘溫,歸肺經,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之功能,飲用黃芪茶,即可達到補肺氣、固肌表的目的,使得肺司呼吸、主宣發的功能正常,抵禦外邪侵襲的功能增強,從 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其次,從黃芪的葯理作用來看,黃芪一方面能促進骨髓細胞的分化,促進紅、白細胞的生成,使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及多核白細胞顯著增加,可明顯提高人體的免疫 力。另一方面,能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強心、抗衰老的作用。黃芪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還有直接或間接的殺滅能力。所以飲用黃芪茶,可明顯地增強體質,提高人 體的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正因其有治病強身的功能,故將黃芪茶又稱作「黃芪健身茶」。
當然,任何葯物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黃芪既屬於葯物,則必然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所以在選擇服用「黃芪健身茶」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確實屬於虛弱癥候。
2非感染病急性期(如同時伴有典型虛弱症狀者除外)。
3無實熱證象(如有則需在「黃芪健身茶」中加入適量菊花、金銀花等葯性清涼的葯物)。
七、甲亢與黃芪
甲狀腺激素分泌紊亂,包括甲亢和甲減,都會影響性激素的分泌水平,引發性激素的代謝障礙,進而影響性慾。安徽省 中醫 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黃傳兵提醒,出現這種情況,在積極 治療 原發病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調理 保健 ,能輔助促進性功能的恢復。
假如是患有甲減,最好多吃黃芪、牛肉、羊肉等有益氣溫陽的食物。可以堅持用黃芪10克泡水喝,或用黃芪30克與1斤半重的雞放在一起燉湯喝,記住一定要趁熱喝,這樣溫陽效果更好。
還有一種溫陽的好 方法 ,就是將新鮮的生薑切成片,貼在天突穴(頸前與胸口交界處),再用艾條對著此穴位進行熏灸。
假如是因為甲亢而導致性慾低下,則應該多食用些滋陰食物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方法也很簡朴,天天用10克左右的枸杞子泡水,當茶飲喝。有條件的話,可到醫院進行穴位貼敷治療。
Ⅳ 黃芪是什麼東西
您好!
黃芪,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葯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黃芪可分為:內蒙黃芪、膜莢黃芪握笑、綿黃芪、多序岩黃芪(又名「紅芪」)段譽含、日本黃芪(又名「虛殲和黃芪」)。
希望能幫到你,望你採納。
Ⅳ 2019年,中葯材進出口貿易實現大幅增長,最「火」的中葯材都是啥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葯材市場規模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有望達到1708億元,中葯材市場規模增長強勁,中葯材行業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近年來,中葯材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方面,國家各項產業扶持、行業規范政策相繼出台,《中醫葯「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葯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為中葯材發展提供有效引導與支持;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提升以及 健康 保健意識的增強,大大刺激了中葯消費需求的增長,帶動了中葯材行業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葯材市場規模為1018億元,2018年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有望達到1708億元,中葯材市場規模增長強勁,中葯材行業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在整個產業強力帶動下,2019年,中國中葯材及飲片貿易也走出「底部區間」,取得不錯成績,全年中葯材及飲片進出口雙雙大幅增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中葯材及飲片出口總量20.1萬噸,同比增長1.7%,出口總額11.3億美元,同比增長10.3%;中葯材及飲片進口總量19.5萬噸,同比增長62.7%,進口總額3.5億美元,同比增長25.8%。
中葯材出口市場
2019年中葯材進口和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速
2019年,中葯材出口創出了兩位數的增速,達10.3%,出口額 11.3億美元。其中,亞洲是中葯材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佔中葯材出口總額的85.7%,市場集中度非常高。
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美國、德國、新加坡、泰國等地區為中葯材貿易的大市場。
排名第一的日本,全年出口額為2.4億美元,受出口價格影響,出口額同比小幅下滑2.9%;韓國市場較為「搶眼」,全年量價額齊升,表現活躍,2019年對韓國中葯材出口量為2.6萬噸,同比增長13.3%,出口額為1.3億美元,同比上漲18.6%。
除此之外,排名前十的市場中,對越南和新加坡的出口也實現了大幅增長,越南由於強化了非法邊貿管控,正規渠道需求攀升至1.1億美元,中葯材對越出口額同比上漲90.7%;對新加坡的出口也同比上漲24.3%,出口額達2743萬美元。
中葯出口主要品種
中葯材出口前十大品種為肉桂、人參、枸杞、紅棗、西洋參、當歸、鹿茸、半夏、黃芪、茯苓。
2019年中葯材及飲片出口前10大品種
肉桂是中葯材出口第一大品種,由於其既可以用作葯材,降低「三高」和改善人體胰島素,又可以作為食品調料、香料,所以受到廣泛歡迎。2019年肉桂出口量達5.4萬噸,同比增長5.0%;出口額為1.5億美元,同比增長31.6%。肉桂出口的第一大市場為越南,其占肉桂出口總額的25.6%。此外,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等也是肉桂的主要出口市場。
人參全年出口量為2290噸,同比增長9.8%,但是受出口價格大幅下滑影響,全年出口額同比微降3.4個百分點,為1億美元。人參出口的最大市場為日本,2019年中國對日本的人參出口量為1090噸,佔中國人參出口總量的近50%。中國人參出口目前存在價格低、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等問題,人參產業未來發展需要做好規劃和創新。
枸杞「葯食兩用」,近年來廣受人們喜愛和追捧,隨著對枸杞研究的日益深入,枸杞多糖、枸杞色素提升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清除自由基、抗輻射等作用得到廣泛關注,國際市場對枸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2019年,中國枸杞出口額為9446萬美元,同比小幅增長2.9%。其中,德國、越南、新加坡對枸杞的需求量大幅增長,中國對德國枸杞出口量同比上漲67.3%,達1012噸;對越南和新加坡出口量分別增長682%和43.2%,分別達315噸和582噸。作為傳統的主要目的地,對美國的出口量出現下滑。
當歸是中醫最常用的葯材之一,也是中葯材貿易中的一個大品種。2019年,當歸出口顯著增長,出口量同比增長22.6%,為3895噸;出口額同比增長19.7%,達3179萬美元。當歸主要出口至越南、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在2019年,越南對當歸的需求量同比增長213%,中國對越南的當歸出口額佔中國當歸總出口額的近20%。
茯苓可以食用,如煲湯、熬粥、泡茶、泡酒,製作茯苓餅、茯苓膏、茯苓酥等。茯苓也是一味中葯材,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2019年,茯苓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量為4198噸,同比增長6.4%;出口額高達2148萬美元,同比增長20.4%。日本使用茯苓 歷史 悠久,食用和葯用市場需求都比較大。2019年,日本對茯苓的需求出現猛烈增長,全年對日出口茯苓達1618噸,同比增長29.6%。此外,越南、新加坡對茯苓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長,同比增長分別達89.2%、65.8%。
中葯材進口情況
2019年中葯材進口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進口量同比增長62.7%,進口額同比增長25.8%,達3.5億美元。中國進口的中葯材以國內稀缺產品為主,西洋參、乳香、沒葯、血竭、鹿茸、甘草、迦納籽、姜黃、番紅花及小茴香等。
乳香、沒葯主要分布於索馬里、衣索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等地,具有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之功效,中國沒有相關資源,長期依賴進口。含有乳香、沒葯的中成葯品種達幾十種,如血痹片、接骨七厘片等。2019年中國乳香、沒葯進口量同比增長320.8%,達4631噸,進口額為3554萬美元,同比增長102.8%,主要進口國為索馬里、衣索比亞和蘇丹。
進口的另外一大葯材品種為西洋參,雖然中國也出產西洋參,但原產地美國和加拿大的西洋參更受歡迎。中國每年進口的西洋參以美國威斯康星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姆康地區的西洋參為主,2019年中國進口西洋參1496噸,同比增長102.5%,自加拿大進口量為1306噸,佔比為87.3%,加拿大是西洋參進口的最主要國家。
中國還有一種重要的進口中葯材——甘草。隨著對甘草研究的不斷深入,甘草的使用已擴展到葯品、食品、飲料、飼料、化妝品等多個領域。中國是甘草及其製品的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但生長在西北地區的甘草具有重要的防風固沙生態作用,不可能無限制採挖,進口甘草彌補國內資源的不足尤為必要。2019年,中國甘草的進口量為1.8萬噸,同比增長32.1%,進口額為1455萬美元,同比增長30.3%。中國甘草的主要進口地為烏茲別克、土庫曼等中亞國家。2019年,中國自土庫曼進口的甘草量同比增長103.3%。
中葯材產業發展的未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全球,中醫葯在疫情防治防控中表現亮眼,一定程度也牽引了中葯材產業的發展。
隨著疫情發展,世界各國中醫診所問診人數增加,中葯飲片銷售增長。抗流感和瘟疫類中葯材需求將持續旺盛,此類中葯材的出口表現或將強勁。
未來,飼料添加劑類和葯食同源類中葯材也將迎來發展商機。自今年1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停止除中葯以外的促生長類葯物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進口,作為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中國對飼用中草葯、植物提取物等所需中葯材需求量巨大,必將為相關中葯材(如黃芪、黃芩、金銀花、甘草、山楂)生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葯食同源類中葯材2008~2019年整體需求量增長42.9%,艾葉、三七、阿膠、決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廣藿香、人參和枸杞子需求增長速度居前十。隨著公眾保健意識的增強,葯食同源類中葯材以食品、保健品等方式進入大眾視野,消費量也將劇增。
盡管商機遍布,但從近兩年來看,中葯材的質量問題也值得關注。不合格的葯材主要有淡豆豉、山葯、蒼術等,中葯材質量安全問題還需解決。202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對中葯材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對於假冒偽劣葯材有更嚴厲的處罰措施,行業整頓的大幕將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