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麼打贏每次戰役
1. 當年日本是怎麼打過來的
提醒下4樓那位,八國聯軍是在前,可是要知道一點。
八國聯軍一共3萬人,其中日軍2.3萬人,俄軍5000人3個國家就象徵性的排了十幾人或幾十人.
還有在八國聯軍前。日本倭寇在明朝就屢犯我國,曾經還一度佔領沿海很多城鎮,在有些城鎮還長期駐扎達數年之久,明朝政府甚是頭疼,想盡辦法。最後連少林寺的和尚都用上了也沒有根本解除倭寇的威脅。
------------------
二戰也要看前因後果,二戰前吧,二戰開始時間國際上是指1941年德國侵略波蘭,那時候日本和中國都打了好多年了,中國海軍不幸在二戰開始前的3年就全軍覆沒了。
就算按中國的演算法,抗戰也是從1937年盧溝橋算起,那時候東北已經在日本佔領下7個年頭了。為什麼呢?你問問當時的中國頭頭將大委員長吧。
----------------
還說歷史,由於中國近代太弱,沿海好的港口和軍事要地,要麼被割讓出去成了殖民地,如香港。湛江(現在南海艦隊基地),廈門,上海,青島(現在北海艦隊基地),大連(現在北海艦隊基地)。
要麼被禁止中國軍隊駐軍,如天津塘沽(八國聯軍那次確定不能駐軍)
所以,中國海軍在中國沿海連個好的港口和基地都沒有。只能用沿江的一些港口,加上國力有限,主要軍費都給了陸軍剿匪,海軍就幾艘爛艦。淞滬會戰開始就參戰(當時日本在上海有租界,地方相當的大,有駐軍,兵力也不少)。作戰英勇,但損失很大,戰果甚微,直接就退守到武漢了。武漢一戰,全軍覆沒。
================
關於東北軍的事,有人說當時日本太強大了,將大頭要保存實力?
首先,看當時的情況,日本人偷襲東北將大頭是知道情報的,不然也不會日本偷襲東北軍一槍未放早早就跑了。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其次,當時東北軍是中國各路軍隊最有實戰經驗的部隊,訓練也相當好,作戰能力相當高,武器裝備是國內最好(中國最早的坦克部隊和航空部隊都出自這里),兵力也很多,當時國民政府公布的數字是,東北駐軍16.5萬,918前3個月調往關內東北軍10萬人,且算上東北公安屯和警察等部隊,僅僅東北就達20多萬中國駐軍,日本關東軍2萬人。東北軍有航空隊作戰飛機和運輸機300架(當時中國不到400架飛機,關東軍也沒多少),裝備有當時最先進的法國雷諾坦克(第一種旋轉炮塔坦克,21世紀還在部分國家服役,如阿富汗),也是中國當時唯一的坦克部隊。總的來說東北軍和關東軍裝備相當差不大,個人素質相差一些,但東北軍作戰經驗更豐富。10:1的人數優勢,加上是自己家鄉,地形熟悉,如果部署得當是應該沒問題的。
關東軍目的也是一次偷襲,防止事態擴大化。
------
東北人是很有血性的,東北軍在當時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大部分軍隊不抵抗撤退的時候,仍然有部分東北軍官兵起來抵抗。但是他們面對的是有十足准備和火力支援的日軍。自己人的火力支援是不可能的,當時中國唯一一隻坦克部隊的坦克都鎖在倉庫就撤退了。那一夜,他們打響了抗擊日本侵略的第一槍,那一夜,他們讓25個日本鬼子死在了中國人的槍口下。
東北軍拱手讓出富饒的家鄉,忍痛退入山海關內,在歷史上寫下恥辱的一頁。目睹家鄉廬墓橫遭踐踏,父母姐妹慘受凌辱,廣大將士義憤填膺,紛紛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復失地!」一些未入關的官兵自動奮起抵抗,著名的江橋抗戰、雙城阻擊戰、哈爾濱保衛戰等,打擊了侵略軍的囂張氣焰,並推動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迅速崛起。
抗日戰爭中,東北軍官兵四十九軍、五十七軍和六十七軍在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中浴血奮戰,犧牲慘重;五十一軍參加保衛淮河及徐州大會戰(包括台兒庄戰役);五十三軍轉戰冀、豫、鄂、湘,後入緬甸、越南對日作戰。在激戰中,十幾位將領及無數官兵,為國捐軀。
---
撤退是保存實力,就是保存東北軍的實力,可是,退到關內的東北軍的遭遇是什麼?被取消番號,減發軍餉。大量消耗損失並被分化瓦解。抗戰結束後也基本上找不到東北軍當年30萬人的影子了,活著回到東北老家的更是少之又少
---
說東北軍和日軍差幾個檔次,那45年蘇聯紅軍怎麼就用幾天時間久打的70萬日本最精銳部隊-關東軍,落花流水,繳械投降了呢。
就算是日本最強的時候,剛佔領下東北那個時候,不是在外蒙古那裡被朱可夫領導的蘇聯紅軍打的大敗而歸么。
還有東北軍的一些老兵和由東北子弟組成的志願軍部隊(其中志願軍參謀長,特種兵司令,炮兵司令,軍械供應部長都是老東北軍出身),用還不如當年東北軍的武器和更殘酷的環境(零下40度,沒有棉衣和棉鞋,後勤跟不上時只能光腳作戰),對抗世界上最強的軍隊,武器和人員素質對比差的是幾百倍。舉個例子,當時有85%的官兵沒看見過飛機,第一次遇見飛機轟炸很多人都跑出掩體看新鮮。更別說自己的飛機和坦克了。不照樣把美國人打的很慘么?
2. 二戰日本打過哪些戰役
分海戰和陸戰,海戰當然是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戰,萊特萬海戰。昨晚陸戰大都是海島戰,最有名的是瓜迪康納爾戰役,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登錄菲律賓戰役(美國發動)。國軍進行的2次滇緬反擊戰也可以算。中國大陸的就是淞滬會戰、忻口會戰、長沙會戰、台兒庄戰役
3. 解密:日本是怎樣制定防禦本土的最終戰爭計劃
與盟軍同時,日本方面也制定了代號為「決號作戰」的防禦計劃。最初日本擔心盟軍大概在1945年夏天就發動進攻,但經過漫長的沖繩戰役後,日方以為盟軍應不會在台風期結束以前再發動任何新的攻勢。到底,在台風季節實施登陸作戰風險極大。日本情報部門對於進攻方向的預測十分准確,他們預計最有大概的入侵地點是:南九州的宮崎、有明灣和或薩摩半島。
盡管此時日本已不再期望贏得戰爭,但他們相信,假如能給盟軍在決戰中造成最大程度的損失,就有大概迫使對方簽署某種形式的停戰協定,而非完全投降。
1945年2月,日本任命第一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宇垣纏為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官。第五航空艦隊在之前的沖繩戰役中曾被指派遂行「神風」自殺攻擊任務。此時,九州防衛作戰在即,該艦隊開始負責訓練飛行員以及集結作戰飛機。
到戰爭末期,日本的防守已愈發嚴重依賴於神風特攻。除了戰斗機和轟炸機,幾乎所有的教練機也被分派給特攻隊,以圖靠數量彌補質量的不足。到1945年7月,日軍可用的飛機已超過一萬架,並且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日本計劃將其中所有能夠接近盟軍艦隊的飛機都用於自殺攻擊。宇垣還監督生產了數百艘自殺攻擊小艇,這些艦只將負責攻擊接近九州海岸的任何盟軍艦只。
在沖繩戰役中,日軍總共投入了近2000架飛機進行自殺攻擊,命中成功率約為9:1。九州防禦作戰時,情況大概會好一些——依靠更大規模的神風飛機集團攻擊,或能在幾個小時的時間基喊段內達到6:1的命中率。日方估計擊沉400艘以上盟軍艦船,並且以運輸艦為主要目標。這樣的戰術方針意味著盟軍大概付出極其巨大的傷亡,一些專家甚至預測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登陸部隊會被神風特攻隊消滅於海上。
大日本帝國海軍到1945年8月時已基本失去了戰鬥力。梁鋒尺主戰艦艇僅剩下六艘航母、一艘戰列艦和四艘巡洋艦,並且短缺油料。小型艦的數量雖然較多,但也因燃料不足而嚴重受限。這樣的軍力,「或許能在海戰中頂住20艘驅逐艦外加40艘潛艇個把天。」
另外,日本海軍尚有350艘侏儒潛艇、1000枚人操魚雷以及800艘自殺攻擊艇。
在任何反登陸作戰中,指揮人員都有兩個選擇——灘頭防禦或縱深防禦。在戰爭早期,如塔拉瓦戰役中,日軍即採取了頭一種戰法:傾全力防守灘頭陣地,而不為後續戰斗留一兵一卒。這個戰術後被證明對於登陸前的支援炮擊很脆弱。到戰爭後期,如帛琉、硫磺島及沖繩戰役,日軍開始轉變策略,將兵力部屬於易守難攻的地形區域,而不再一味確保沙灘的控制權。這種戰術使登陸戰變成了消耗戰,大大提高了美軍的傷亡率。
對於九州防禦戰,日軍採取了一個折中策略,即僅將防守部隊撤退到離岸邊幾公里的地方。這樣,既可以避開盟軍艦船的炮擊,又使其登陸部隊因空間過小而難以建立有效的落腳點。反擊部隊的部署地點更加靠後,以備一旦戰事打響可迅速支援壓力最大的一側。
在1945年3月時日本在九州僅有一個戰斗師團。隨後四個月又從滿洲、朝鮮以及北日本等其它地方調集了大批部隊。至8月,駐九州兵力已達14個師團及三個坦克旅,共90萬人。盡管兵員尚不顯短缺,但裝備捉襟見肘。到戰爭結束前,日本本土的總兵力為64個師,但只有40個師有足夠的裝備,且其中僅30個師彈葯充足。
盡管軍部並沒有正式決定在九州防禦戰中畢其功於一役,但他們所投入的兵力和資源事實上已是傾其所有。比如說,日本全國的彈葯總量中高達40%被撥給了部署在九州橡高的部隊。
除正規軍外,日本還組織了為數達2800萬人的國民義勇戰斗隊,包括任何身體健康的15到60歲男子及17到40歲女子。戰斗隊的任務包括戰斗支援,也將最終直接參與戰斗。他們缺乏訓練、缺少制服、裝備極差:一些人僅有火槍、弓箭甚至是竹製刀槍,更遑論統一服裝。
臨近本土決戰時,日本抱著的可是「以人命換勝利」的本土戰戰略思想,於是一定需要空前規模的民兵來充當正規軍的肉盾。何況一旦真的將民兵也投入戰場,美軍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到底在以往的作戰當中日本也有過組織平民進行自殺式攻擊,所以如果美軍真的登上日本本土,必然將所有日本人——不管戰斗人員或非戰斗人員——都視為敵對者而加以攻擊。則無如何看,2800萬人的民兵數量對於試圖拚死一搏的日本而言顯然也太少。
故一旦真正意義上的「本土決戰」真的打響,則日本方面或將要再額外征發大量並不適合擔任作戰任務的人員——比如像家庭主婦或者女學生——充當炮灰。美國軍事史學家理查德·B·弗蘭克在他的著作《沒落行動——日本帝國的末日》中就翔實的記錄了有關日本當局征發女高中生的狀況:
一個被徵召的高中女孩,葛西幸子(音),被發了一把錐子,並被告知:「縱然殺掉一個美國兵也可以。……你必須瞄準他的腹部。[1] 」
4. 在日俄戰爭的過程中,旅順戰役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兩場戰爭,是日本針對兩個大國進行的兩場戰爭,但是其激烈程度完全不可比擬。針對旅順口的戰役,日軍前後兩次分別與清軍和彎碧橡俄軍交戰,而且兩次均是進攻方,結果卻大相徑庭。
對清軍駐守的旅順口,日軍以損失一名軍官和二百二十九名士兵的微小代價一天之內拿下。對俄軍駐守的旅順口,日軍六天之內損失一萬五千八百人,卻連一個小小的高地都沒有得到。一次戰役的勝負,必須具備硬、軟兩個條件。
至於甲午戰爭,卻完全呈一邊倒的趨勢,不能不說,少數關東軍能發動九一八事變,或多或少會和這樣的輕視有關系。日軍在幾乎每次戰役後均要立碑刻字,由長官親自撰寫碑文,其在白玉山所立高66.8米的“表忠塔”,庄嚴宏偉,塔基、基柱和塔身的石料全部來自日本。
日本國國小而資源匱乏,做事以最大限度節約為其特點,可是為了一個塔而耗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可以想見這個國家的軍人對國家的歸屬感,也無怪乎這個國家的軍人會視死如歸的踏上“十里風腥新戰場”,可是,我要說是“十里腥風恥戰場”。
對俄軍的戰死者,後世的蘇聯也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尊重,赫魯曉夫等人專門來康特拉琴柯戰死處弔唁,據說蘇軍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還為在旅順戰死的俄軍立過紀念碑。
5. 日本當年是怎麼打下半個中國的
當時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普遍比中國軍隊高5到10倍。從各次戰役中,中日雙方的動員人數、戰損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中國的勝仗里,中方人數基本都在10倍以上,最少不少於5倍。
仆從軍和以戰養滲扮蠢戰策略。有大量中、韓、東南亞偽軍在為日本人服務,以及從佔領區掠奪大量資源。
前期國共內耗使得抵抗力量不集中,使得日本很好地消化了東北佔領區,資源等戰備能力遠超叢陪日本本土。(西安事變之中也不見得多集中)
總之,如果不是太平洋戰爭失敗,日本的士兵、資源都出了問題,中國和東南亞想取得最終的勝利是非常困難的。
手打不易,望採納。
PS:非專業人士臨時想臨時寫,恐怕會有諸多缺陷。期望有更好的答案時,@我一下。缺唯
6. 為什麼二戰時期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呢
蘇聯是二戰的戰勝國,也是二戰中陸地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二戰時期,其海軍卻比日本聯合艦隊差得多。這主要是因為各個大國都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發展環境和歷史,而且地理環境也不同,因此,每一個國家在自己的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都有自己側重的方面和短板領域,如果放棄了自己的獨特優勢,那就等於放棄了國運。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正是蘇聯陸權主義、日本海權主義發展的巔峰階段,正如日本的陸軍完全抵抗不了蘇聯一樣,蘇聯的海軍當時也完全不如日本聯合艦隊,這都是復雜的歷史、文化、地理等條件綜合起來的、非常正常的事情。
7. 為什麼日本中途島海戰打不過美國
日軍失敗原因:
1.日本海軍驕傲自大,狂妄輕敵。驕兵必敗,這是日本海軍在這次海戰中的真實寫照,也是日本海軍在這次海戰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戰爭初始階段,日本海軍表現很好,尤其是偷襲珍珠港,做到了計劃周密,准備充足,作戰精確無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輝煌戰果。但是由於這個階段過於順利,使日本海軍上下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在這次海戰上,沒有了開戰初期那種兢兢業業的態度。作戰計劃制定倉促,漏洞百出,對反對意見置若罔聞。而對作戰計劃進行檢驗的圖上演習也是敷衍了事。例如,演習中南雲部隊在空襲中途島時遭到美陸基飛機的攻擊,裁判判定日本艦隊被命中9次,兩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可主持演習的宇垣少將命令將命中次數改為3次,改判為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另一艘輕傷,可不久這艘被擊沉的航空母艦又從海底浮了上來,參加了下一階段的戰役。而日本南雲忠一中將的第一機動部隊的官兵也對戰役抱著「無論是什麼任務我們都可以完成」的態度,沒有認真准備。日本海軍全軍上下狂妄自大,這也是導致後來一連串錯誤,致使日本海軍失敗的根源。
2.情報戰的失敗。戰爭在當時已經向多維空間發展,情報戰和信息戰已經成為制約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這次海戰中美軍取勝的王牌就是事先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在戰役爆發前就了解了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和作戰部署。這樣就能集中力量伏擊日軍。當時負責密碼破譯的萊頓中校向司令部預報:「日本機動艦隊將從西北方來,方位325度,將在離中途島175海里的地方被我們發現,時間是中途島時間6時。」當在准確的時間發現日本艦隊後,尼米茲向萊頓中校說:「祝賀你,與你預報的只差了5海里。」反觀日本,他們在戰前沒有搜集到任何有價值的情報,預定的偵察行動也由於種種原因取消了。因此對敵情作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雙方一明一暗,使美國享盡了先機之利。
3.日本作戰計劃的錯誤。首先,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錯誤。日本的艦只雖多,卻被分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將2艘航空母艦用於遙遠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島方向主要靠南雲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這4艘航空母艦上共有艦載機261架。而美國海軍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於中途島方向的飛機達到354架,在數量上反而佔了優勢。其次。在給南雲艦隊的任務是兩個根本矛盾的任務。一個任務是空襲中途島,為登臨作戰作火力准備。這就嚴格限制南雲艦隊的行動自由。可另一個任務確是與敵人艦隊接觸並殲滅之,這又要求南雲艦隊根據情況完全機動行事。由於沒有指明哪個優先,使南雲艦隊無所適從。被迫在兩個波次的飛機上裝載了完成不同任務的彈葯,後來因為更換彈葯延誤了時間,延誤了戰機,遭受滅頂之災。第三,沒有重視情報工作,對搜集情報的手段不重視,使得沒有正確判明敵情。
4.日本作戰觀念的落後。美國在珍珠港被擊沉了所有的戰列艦,反而使他們放開了束縛的手腳,建立了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特混艦隊,其他艦只都圍繞保護航空母艦。而日本雖然運用艦載機取得了偷襲珍珠港的勝利,可海軍中堅持以戰艦作為海戰決戰的決定性力量的擁護者還大有人在,包括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內的戰列艦隊被保存在柱島錨地,用來將來決戰之用。它們發揮的作用並不比珍珠港被擊沉的美國戰列艦大。日本海軍不願將戰列艦和航空母艦混合編組為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艦隊,讓戰列艦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掩護,致使南雲艦隊只得靠自己的巡邏機來保護自己。當遭到中途島飛機攻擊時,日本艦隊只得將第二波飛機中的掩護戰斗機起飛迎戰,造成得到美軍艦隊的情報後已經准備好的俯沖轟炸機沒有戰斗機掩護,南雲目睹了沒有戰斗機掩護的美國戰機失敗的下場,不願自己重蹈覆轍,決定重組部隊後再進攻美國艦隊,使得戰機延誤。而且為登陸作戰作火力准備的任務完全可以由戰列艦隊擔任,這樣就能放開南雲艦隊的手腳。
5.作戰指揮的錯誤。首先是忽視了偵察任務。南雲艦隊沒有專門的偵察機飛行隊,由於不願分散進攻力量,南雲艦隊的偵察任務主要由編隊中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老式水上飛機擔任。那天日本艦隊沒有進行雙相搜索,進行單相搜索的飛機中有2架出現故障,延誤了起飛時間,造成發現美國艦隊遲誤,直接影響戰局。第二,當南雲得到美國艦隊的情報後,沒有採納山口多聞的建議,立即出動沒有戰斗機掩護的俯沖轟炸機進攻,導致艦機同沉。第三,山本五十六大將親自率戰列艦隊出戰,為保持無線電靜默,自動放棄了戰役的指導。
6.兩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經濟實力的差異。日本在科學技術上落後於美國,一個明顯的證明就是雷達技術的應用。當時美國艦隊已經裝備了雷達,在日本機群沒有到來就發現並預先做好准備,而日本艦隊沒有裝備雷達,所有警戒全靠目測,當美國俯沖轟炸機借雲層的掩護攻擊時,無法及時作出反應。而雙方的工業經濟實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島海戰前發生了珊瑚海海戰,日本的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傷,需要一個月的修理時間,「瑞鶴號」由於人員損失太大也無法執行戰斗任務。美國的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沉沒,「約克城」號受傷。美國為了讓「約克城」號參加中途島海戰,集中全力對「約克城」號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搶修,終於使它重上戰場,為勝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馬功勞。雙方在這里就能比較出水平高下,日本減少了2艘航空母艦,美國卻增加了1艘,雙方航空母艦的對比變為4:3,大大減少了雙方的差距,為美國獲勝打下堅實的基礎。
8.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打美國,根本就不可能打得過啊。諾門坎戰役日本不是試過了嗎
你好,首先更正一點,諾門坎是跟蘇聯打的,不是美國,二戰美國切斷了日木海上石油通道,日本為了能夠把戰爭持續下去,就必須與美國爭奪海上制海權,就必須打敗美國太平洋艦隊,所以就有了偷襲珍珠港,而美國也需要一個理由介入太平洋戰場,而日本偷襲珍珠港給了美國一個參戰的理由。
9. 二戰日本從轉攻為守到最後戰敗經歷了一個怎麼的過程其中有那些標志性事件
先說中國戰場 武漢戰役和隨棗戰役後,日軍在華用兵規模已經達到極限,從此之後,中國戰場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已無力組織起全面的戰略進攻。戰斗轉入戰區規模,正面戰場戰斗主要集中於湖南。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關內大量的日軍精銳師團被從中國戰場抽走加入南方方面軍和緬甸方面軍,關東軍則大量被派遣至中南太平洋,白白消耗在島嶼爭奪戰和運輸過程中。到1945年,雖然中國戰場的日軍還可能組織如一號作戰這樣的搏命一擊,但戰場情況已經擺明,隨著美械部隊的不斷訓練,中國戰區盟軍已經佔有壓倒優勢,日軍的失敗只是遲早問題。 轉到核心戰場太平洋 日軍的失敗固然從不知好歹招惹美國那天就註定了,但是具體從戰場來說,始敗於珊瑚海,為什麼這么說,珊瑚海海戰日軍擊沉美軍航母一艘(列剋星敦),重創一艘(約克城),自己丟了祥鳳(是祥鳳吧- -,總之就是一輕型航母),祥鶴中創,看起來好像賺便宜了,結果呢,參戰的五航戰(以祥鶴瑞鶴為核心)航空部隊幾乎打光,祥鶴在新加坡趴窩了5個月,五航戰趕不上接下來的中途島是南雲用兵捉襟見肘的根本原因——再看美國,約克城被拖進珍珠港後半個月又神氣活現的溜達出來參加中途島了………… 再說中途島,中途島本來日本不想打,聯合艦隊的目光始終是盯著富饒的中南太平洋,但是杜利德轟炸東京讓聯合艦隊沒辦法再對中途島無視了,畢竟只要中途島在美軍手裡,就沒人敢保證美軍不這么來第二回,東京被轟炸一回已經讓聯合艦隊焦頭爛額,再被炸一回恐怕從米內、永野、山本以下估計都得死啦死啦地幹活。這樣的情況下,聯合艦隊被迫在主力之一五航戰沒有恢復元氣之前,使用一航戰(赤城、加賀),三航戰(飛龍、蒼龍)為主的機動艦隊兵進中途島,妄圖以中途島為誘餌,相機殲滅美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確實是命運不站在聯合艦隊這邊,山本在中途島輸干賭本,機動艦隊一蹶不振,從此再也沒有恢復鼎盛時期的戰鬥力。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海戰的轉折點,從此後聯合艦隊喪失了自己本來領先的航空兵力,也喪失了戰區主動。 再來看太平洋戰爭真正的轉折點,瓜島爭奪戰。 瓜島對於日軍來說,是掩護其在中太平洋最重要據點拉包爾的外圍支撐點之一,如果讓盟軍站穩腳跟,則其南進澳大利亞的過程就必然執行不下去,所以瓜島必須要爭,必須要搶——結果,由於海空實力不如人,瓜島日本守軍最後全部翹蛋——從此,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改為守勢,並開始了節節敗退的歷程。 美軍的反擊從瓜島打響,麥克阿瑟創造性的發明了跳島戰術,使大量困守於南洋分隔島嶼的日軍完全有力使不上,美軍重點對帛琉,塞班,硫磺島,沖繩進行要點突破後,日本的絕對防禦圈被打破,聯合艦隊在馬里亞納大海戰輸光了最後的航空戰鬥力,在萊特灣輸掉了幾乎所有能動的戰艦,最後在沖繩外海輸掉了聯合艦隊的吉祥物大和——從此成為了紙面上的艦隊——然後大家都知道了,米帝請猴子們吃了倆茶葉蛋,猴子們就老實了。 最後順便說下其他戰場, 諸如緬甸這樣的側翼戰場,其勝敗起決於太平洋戰場的勝敗和制海權,沒有了後援的緬甸方面軍面對被米帝 武裝起來的中國遠征軍和著急證明自己還是緬甸主人的英國人,結果不問而知,除了困守要點最後玉碎以外也沒啥其他前途了。 以上吧,想到哪說到哪。 順便問候網路,他喵的敏感詞。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