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日本有多少所大學
❶ 關於日本慶應大學
=我來給你回答吧!!! 【1】日本慶應大學是私立學院、學費方面會不會很貴?學費還好,就是一般私立的價位學費(每年學費有可能變動,到時會通知合格者):1、選考費:10000日元(只是第一學期交);2、入學金:100000日元(只是第一學期交);3、授課費:500000日元(第二學期開始,每學期只交這個)
【2】如果要讀慶應大學、在成績方面、是咋樣的?慶應要求很高留學生統一考試要超過當年平均分50分才能報托福要70分以上 比較好的系、是否只有經濟系?【3】慶應賣座的是文學部、經濟學部、商學部和醫學部。 ==========純手寫滿意的話別忘了採納哦
❷ 日本大阪大學留學學制介紹
大阪大睜尺學(日語: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英語:Osaka University)是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銀散學,是舊制帝國大學之一。在日本通常被稱呼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在日本關西地區,該校是僅次於京都大學的在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的綜合性大學。
大阪大學位於日本關西地區工業城市大阪,是戰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國大學。與其他幾所由政府直接創辦,培養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的帝國大學不同,它是由民間力量向政府申請創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兩個機構:一是適塾(又稱洋學塾),專攻自然科學。1838年塾主緒方洪庵召集一些門生講授醫學,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就在這里求學。後來,適塾幾經演變成為專門的醫學學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在醫學和理工兩部。二是漢學塾(亦稱懷德堂),成立於19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後成為大阪帝大的法文學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業學校發展起來的大阪工業大學也被合並進來,成為後來的工學部、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悉搏高等機構。
學制介紹
日本的學年度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第一學期4月1日至9月30日,第二學期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假日為周末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以及5月1日大阪大學建校日。每年有春假、暑假、寒假。春假一般是4月初休假,假期10天左右。暑假常為8月初到9月底,寒假一般是12月底到1月初,假期同為10天左右。
本科學制一般為4年,醫學、牙醫學以及葯學需要6年,所有的新生和大二學生都要在豐中校園接受共同的科目教育;在大學院學習2年,完成博士前期課程,可以取得碩士學位;再學習3年,完成博士後期課程,可以取得博士學位。醫學研究所(醫科學專業除外)、牙醫學研究所在讀完本科6年的基礎上,再攻讀4年,可以直接取得博士學位。生命機能研究所為5年一貫制課程,完成學業直接取得博士學位。高等司法研究院為專門職大學院,標准學習時間3年,完成學業取得法務博士學位。
❸ 東條英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東條英機被定為甲級戰犯,在美軍前往逮捕他之
前,開槍自殺未遂。後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確認了他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於
1948年將其處以絞刑。
東條英機出生於日本的一個軍閥家庭,其父東條英教是創造日本陸軍的「有功之臣」。
東條英機在其父的熏陶下,從小就在靈魂深處埋下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思想。
公元1899年(明治32年),16歲的東條英機進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就讀,三年
之後升入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少年立志從軍的東條英機,從小就愛打架而不愛學習功課,即
使被別人打得頭破血流,他也從不服輸。他上了陸軍中央幼年學校之後,學習成績仍然不
好,但打架卻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個同學揍他,他被打得狼狽不堪。據說他由此領悟到
「力氣再大,只能對付一個敵人,要戰勝眾敵,還得靠學習」,於是他擦乾眼淚,猛用起功
來。1904年,他升入陸軍學校,當上了士官候補生。當時日俄戰爭已經爆發,他只學習
了10個月便提前畢業,並得到了少尉軍銜。決心做「天皇陛下的御盾」的東條英機,跟著
新組建的師團到了中國東北,和他的父親來到了同一個戰場。但是,還沒等他參加戰斗,日
俄戰爭便宣告結束了,他也隨隊「凱旋而歸」。
1915年(大正4年),33歲的東條英機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在陸軍省當了一段
時間副官之後,又任駐德國大使館武官。回國後擔任過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事局課員、
整備局動員課長等職。公元1929年(昭和4年)。他被任命為步兵第一聯隊長。為了顯
示武士道精神,他經常在沒人的地方練嗓子,練就了一副大嗓門,喊一聲「立正」能把人們
嚇一跳。
1933年,51歲的東條英機當上了日本陸軍少將,並被調到參謀本部工作,不久又
被任命為軍事調查部部長。當時,日本陸軍積極插手日本的政治活動,東條英機也參與了這
種活動的幕後策劃。當時日本各政黨做為推行政治的中心勢力,對於「九·一八」事變及軍
部對此所持的態度感到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
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系」,以此封住了政黨對軍部批判之口。從此,日本加速在軍
國主義的道路上滑了下去。
1935年(昭和10年),東條英機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再度來到中國東北。他
下車伊始,就親自出馬,動員軍警,搞所謂「整肅綱紀」,「強化治安」,討伐「土匪」,
瘋狂地鎮壓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為此,他很快被晉升為陸軍中將。1937年(昭和12
年)春,他又當上了關東軍參謀長。1937年7月7日,侵略中國華北的日軍製造了告耐唯盧溝
橋事變。東條英機立即率關東軍進攻察哈爾省,超過長城,侵佔了張家口等地,並炮製了聽
命於日本人的所謂「察南自治畝孫政府」。
「九·一八」事變前後,軍國主義分子在日本內閣中越來越多,軍部漸漸控制了日本政
局。1938年(昭和13年)春,東條英機回到東京,當上了陸軍次官,成為新任陸相板
垣的助手。不久,他象海軍次官山本五十六兼任海軍航空本部部長那樣,也兼任了陸軍航空
本部部長。11月28日,東條英機在「陸軍管理事業主懇談會上」發表了臭名昭著的演
說。他揚言要准備對中國和蘇聯兩國正面戰爭,而後全部佔領中國。當時日本國內就有人對
他的演說不滿,認為一個陸軍次官發表如此重要聲明,未免有些輕率。經濟界人士痛罵東條
英機好似惡魔一般。
不久,這位「惡魔」又調任航空總監。他上任後大力強化和擴大侵華的日本航空兵。他
對航空技術是門外漢,但為了表示對技術人員和飛行人員的信賴,經常「勇敢地進行空中旅
行」。他一方面吹噓日本航空兵在「物的方面是出色的」,另一方面鼓吹發揚武士道精神。
對於死在中國的眾多航空人員的「遺族」,又是設宴招待,又是「祝願各位能毫無拘束地參
拜完」神社,以圖換取一個「人情將軍」的美稱。
1940年7月,57歲的東條英機當上了日本內閣的陸軍大臣。他在特任式結束後表
示要「粉身碎骨以向克服艱難時局邁進」;他於就任伊始的深夜參拜在中國戰場死去的「皇
軍將士」的神社,表達了他實行軍國主義化的決心。同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簽訂了
《三國同盟條約》,劃分了勢力范圍。這進一步鼓舞了東條這個極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的
侵略擴張野心。
1941年(昭和16年)初,東條以「今年正是非常時期中的超非常時期襪培」這番話為
引子,向部內人員作了訓示。時隔一天,「戰陣訓」發表了。東條炮製的這個為「在戰陣中
盛開鮮艷之花」而「灌輸養分」即宣揚法西斯精神的「戰陣訓」,曾被一些人吹噓成是「國
民訓」。為了完成「聖戰」——侵略擴張,東條強調要「攻必取,戰必勝」,「發揮服從精
神」,「命令一下,欣然投身於死地」;要求日軍「生活務期簡朴,不自由應思為常事」,
「縱令有遺骨不歸之事,敢於毫不為意」;還應「勿嫉他人之榮達,勿怨己之未被重用,應
顧而思己誠之不足」,只管賣命,「作國民之模範」。
1941年10月,東條當上了日本內閣首相。他在組閣時拋棄了已往的謀求政界勢力
均衡的方針,陸軍成了內閣的骨幹力量。東條還兼任內務大臣和陸軍大臣,使權力日益集中
和一元化。這時,東條已晉升為大將。這位軍人首相一上任便在政府聲明中重申「既定國
策」,即「完成支那事變,確立大東亞共榮圈」,也就是繼續侵略中國,佔領南太平洋各
國,同時追加軍費預算。他表示要「以決不後退之意志,率先親臨前線,輔弼皇謨。」拿日
本人民的生命財產作賭注,進行戰爭賭博。他不斷發表講話,要求日本人民「信任政府」,
勒緊褲腰帶,因為「今後在日常生活中將出現進一步緊縮的情況是不得已的」,「對於政府
的方針措施即使見到有什麼不足之處,與其議論它的是非,莫如首先用我們國民的實踐來加
以補償」。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時間12月7日),日本帝國政府發表聲明:對美英宣
戰。此時,日本海軍已經對珍珠港的美軍進行了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了。以東條為總
裁的法西斯軍國主義組織「大政翼贊會」恰在這一天召開第二次中央聯合會議,身穿軍裝的
東條在會上說:「對美國和英國宣戰的詔敕業已頒發」,「希望各位火速回到各自的崗位
去,要在各自的崗位上指導國民,為突破艱難而勇往直前。」
1942年5月,日本海軍在珊瑚海之戰中首次受挫,6月,在中途島之戰中又遭慘
敗,從此便喪失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動權。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拖住了大量日軍,使盟國進
一步贏得時間,並轉入反攻。1944年7月,塞班島、關島都被美國攻佔,塞班島日本守
軍全部覆滅的消息傳到日本後,慘敗已久的真相逐漸為日本國內所了解,於是國內批評之聲
四起,嚴厲抨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東條。東條被迫於7月18日提出辭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東條英機被定為甲級戰犯,在美軍前往逮捕他之
前,開槍自殺未遂。後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確認了他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於
1948年將其處以絞刑。
十惡不赦的超級戰犯:東條英機--書
http://book.sina.com.cn/nzt/cha/1109729296_dongtiaoyingji/
❹ 日本東北大學相當於中國哪所大學
日本東北大學在2017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上排75,介於上海交通大學(排名61)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104)之間,跟這兩所大學差不多,所以綜合水平跟上海交通大學差不多。
❺ 日本哪些大學音樂專業好
許多人都了解到了,日本的音樂歌壇,可以說的我們很多經典歌的來源,上世紀的歌有一半有日本的曲,所以許多人想去日本學音樂,就給大家推薦幾個不錯的日本音樂學院。
1.東京藝術大學
這所大學是由1887年創辦的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院在1949年合並而成的,通過它的前身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所學校非常擅長美術和音樂。並且培養了日本近代的許多著名藝術家,並且成為了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的一員,所以作為留學生我們也有很大的機會入學讀書,這所學校也是日本藝術類學校中最好的一批了。
2.國立音樂大學
被看它的名字是叫國立大學其實它是一所私立大學不過它所處的地點為國立市,成立於1950年,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是主教音樂的,閉殲在日本的音樂這一方面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在日本每年的12月NHK教育電台都會播放由國立音樂大學演奏的貝多芬第9交響曲。
3.武藏野音樂大學
日本在1950年前後成立了許多的學校,這一所也是其中之一,它創立於1949年的東京練馬區,也是私人性質。由於日本的音樂學院誕生的比較晚,所以雖然只是1949年才創建,但是它卻是日本第一所被承認的音樂學院,而且現在學校轎伍沖裡面的教育資源繁多,由於這橘皮么多年的積累,高素質的音樂老師也多,關於音樂的各個方面器材特別完備,而且只要你能夠達到要求,在這里學習最高的學歷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如果想當然也可以留在哪裡教學。
4.大阪音樂大學
這所學校建立於1915年,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它的教學目的一直是學校的創辦者提出的概念,想要打造日本的音樂核心,你就能夠知道這所學校有多麼大的野心,學校特別注重音樂之間的交流,每年都會請許多大師到學校講課,聆聽他們的音樂和技巧。
❻ 郭沫若為什麼選擇去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留學呢
作者:魏海波
提到郭沫若現在的80後、90後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但是在40年代-70年代,他卻是一個十分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考古學家。郭沫若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
他有兩次留日經歷,一次是年輕時他去日本九州帝國大學讀書。在留日期間涉獵極廣,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郭老是個情場高手,在醫院住院期間結識了日本護士安娜。大家不妨看看《沫若日記》裡面記載了很多浪漫的情節。回國後又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受到通緝,於是第二次赴日,這一住就是十年。在此期間,由於身份特殊他的行動一直被日本憲兵監視,生活無著落。基本依靠日本妻子打工維持家庭。他本人當然不願意放下讀書人的架子,每天去東洋文庫去研究中國甲骨文,坐了十年冷板凳。破譯了十幾個甲骨文字。
最有意思的是,他是國共兩黨都十分看重的人物。毛澤東主席將他視為老友,經常與他作詩唱和。毛主席寫的詩詞也常寄給郭老修改。就連毛主席戴的一塊手錶也是郭1946年重慶談判的時候送給他的,一直戴到逝世。可見他們兩人的感情之深。蔣介石也十分器重他,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蔣介石邀請他擔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在很多重大活動中均把郭老引為座上賓。郭之所以才華橫溢,其實上和他年輕時在日本留學打下的基礎分不開。
其實除了郭沫若先生以外,在甲午戰敗後中國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們從夢中驚醒,他們先是想不通這樣一個彈丸小國怎麼能擊敗我們堂堂的天朝大國。悲痛之餘他們開始把目光轉向日本。在晚清後期,中國知識分子們開始到日本探求知識,分析畢族唯明治維新後日本富國強兵的奧秘。據早稻田大學實藤教授所著的《中國人留日史》一書記載1895年後中國南方主要是廣東、江蘇、浙江、兩湖地區的地主士紳許多人在秋後把收來的地租變為銀元跨海來到日本求學。當時的東京一高(東京大學預科班)和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一帶擠滿了來日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由於當時的日本生活費比中國低廉,所以很多留學生去日本後不僅沒有打過一天工,很多人還雇了下女(類似丫鬟這樣的年輕女傭)實際上有的就是一個今天我們理解的「二奶」。很多人還雇了黃包車,坐車上學。中國富家子弟的到來使得東京御茶水一帶房價高騰,很多人家都掛出了漢字書寫的「急租」「尋租」「尋中國留學生租房」這樣的紙條。很多面向中國人的餃子館、拉麵店也應運而生。也許就是今天日本拉麵的祖宗吧。
孫中山先生最初組織的同盟會核心成員大多是留日學生。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他的左膀右臂黃興,「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瑾,滔海而死的陳天華,以及被孫中山封為大將軍的鄒容都是留學日本的。秋瑾烈士留學的青山實踐女子學校也就是今天青山學院的前身。黃興留學於弘文書院師范科。蔣百里(國民黨時期陸軍大學校長錢學森先生的岳父)和雲南都督蔡鍔這些人也都是當年的留日同學。蔣百里擔任保定軍校校長時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這些人很多後來成為黃浦軍校的教官。比如:葉挺、張克俠、蔣介石、白崇禧。
孫中山先生也是在日本和宋美齡女士結婚共同走上革命道路的。孫中山先生的戰友廖仲愷、何香凝以及他們的兒子廖承志(後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也曾長期在日留學生活和工作。廖公曾在早稻田大學求學,他一口流利的日語和對日本社會的深刻洞察力被日本人驚嘆。因此也成為周恩來總理對日工作的重要助手。他在中日邦交建立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至今在日本傳為美談。他的半身雕手培像今天還放在飯田橋日中友好會館的大廳里。我每次去都會走到廖公塑像前向他致意。這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在長征時差點被張國燾殺頭,戴著手銬跋涉在萬里長征征途上。晚年他還寫信給當年的同學蔣經國,開始打開塵封在台海兩岸的大門。
辛亥革命以後穗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到早稻田大學留學。可以說正是在早稻田期間李大釗接受了馬列主義並開始探索拯救中國的真理。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先生1915年留學日本中央大學,正是他從日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向中國的現代知識分子第一個系統介紹馬克思。他還通過河上肇先生開始翻譯了《資本論》。他對傳播馬列主義的貢獻之大給毛澤東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後凡到上海常常約見陳望道先生,又把主編《辭海》的工作交給陳先生。可見一代偉人對他的欣賞。
國歌的作者田漢1916年考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在日本組織創造社。吸收了郁達夫(1914年留學東京一高,後轉入東京大學經濟學部)郭沫若(1914年留學九州帝國大學醫科)成仿吾(著名教育家,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當時留學東京大學)於此同時,夏衍(後任文化部長,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這些大人物中現在的學生可能知道創造社和魯迅先生之間的論戰狀況。在日本留學生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弘一法師(李叔同)。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這樣集多門藝術於一生的高僧至今未出第二個。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他的學生,著名畫家豐子愷寫了許多關於他與李叔同大師的回憶文章。他們的師生情誼之深、受大師影響之大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無法理解的。
其實歷史上國民黨方面許多大人物也都有留日經歷。蔣介石、戴季陶就是留日期間成為摯交的。連蔣緯國的身世都有許多說法,比如他的生母其實是日本人。蔣的高官中很多有留日經歷、汪偽政府中大漢奸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當年也曾是留日學生。
❼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的留學申請條件
大阪大學是日本帝國大學之一,也是很著名的大學之一,來申請留學的學生很多。下面就來分析大阪大學研究生的留學申請事項。
一、大阪大學研究生申請
1、本科需要年滿12年教育經歷,可以先申請日本的語言學校,然後通過參加日本的留學生考試和校內考的方式進入阪大,英語比較好,有托福或者雅思成績就可以申請阪大的G30學部英語授課項目;
2、讀研需要年滿16年正規教育經歷,大學本科生畢業或即將畢業,擁有學士學位者可申請修士研究生,碩士可申請博士研究生。需要注意一點,日本的大學院設有研究生,碩士在日本叫做修士,研究生是進入修士課程的前期預備階段,研究生一年有兩次入學時間高前,分別是4月和10月研究生要讀半年到兩年的時間,具體的時間以考上修戚帆清士為准。而修士的入學考試考試一般兩次,冬季1、2月份一次,秋季8、9月份一次,入學時間為每年4月1日。
二、大阪大學碩士留學申請流程
1、事先寫好研究計劃;
2、將研究計劃和簡歷發給希望接收其指導的老師;
3、找到有接收意願的導師以後,根據各研究科的相關規定,遞交相關材料,辦理相關的申請手續;
4、通過學校審核,取得入學許可,辦理入學相關手續後來該校就讀預科;
5、參加碩士入學考試;
6、考試合格。
三、大阪大學概況
大阪大學(日語:おおさか だいがく,英語:Osaka University),在日本通常被稱呼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位於日本關西地區工業城市大阪,是戰前日本成立的第六所帝國大學。與其他幾年由政府直接創辦,培養政府官員、、學者、技術人員的帝國大學不同,它是由民間力量向政府申請創建的。
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在醫學和理工兩部。二是漢學塾(亦稱懷德堂),成立於19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後成為大阪帝大的法文學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業學校發展起來的大阪工業大學也被合並進來,成為後來的工學部、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等機構。
大阪大學校園分別地處大阪府豐中市待兼山町,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 大阪府箕面市粟生間谷東,分別被稱為「豐中校區」,「吹田校區」,「箕面校區」。吹田校區在茨木市還有研究設施。本部在大阪府吹田市山田丘。除了學部和研究科之外,大阪大學還設有很多研究所,比如產業科學研究所和社會經濟學研究所。
此外,大阪大學圖書館規模也很大。大阪大學附屬圖書館分為本館、吹田分館、生命科學分館以及箕田分館。整體藏書約300萬冊,雜志5萬本以上。除此以外,視聽資料、電子信息資料等都有所收集。因為1960年建設的豐中本館設施老化,資料保存與閱覽的空間不足,2000年3月修建了新的圖書館本館。轎數
❽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詳細資料大全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前身為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至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正式創立。該校在軍事技術上注重學員的全面發展。
在思想上則進行軍國主義精神教育,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其中6人曾擔任內閣首相。同時很多著名的中國將軍,比如蔡鍔、何應欽、厲爾康、黃慕松、李汝炯、湯恩伯等,亦畢業於此。1945年日本投降後,陸軍士官學校受到《和平憲法》的規定被撤銷,撤銷前共開辦61期,培養軍官36900名。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部隊兩年以上經歷,未滿30歲的中、大尉軍官,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有機會成為高級軍官。日本二戰戰敗前,和海軍兵學校、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東京帝國大學的預科學校,畢業後可直升東京帝國大學)被稱為日本國培養軍官的三大名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英文名 :Imperial Japanese Army Academy
- 簡稱 :陸士
- 創辦時間 :1874年
- 學校類型 :軍事
- 所屬地區 :日本
- 知名校友 :東條英機、松井石根、閻錫山、朴正熙、蔡鍔、厲爾康、何應欽
- 日語原文 :日本の陸軍士官學校
- 撤銷時間 :1945年
基本介紹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簡稱「陸士」,為日本陸軍 軍官 (是少尉軍官,而非軍士)是在明治維新期間開辦的,前身是1868年8月開辦的京都軍校。該學校主要教授軍事課程,並且注重向學生灌輸「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和為了「大日本帝國」不惜肝腦塗地的軍國主義思想,以非常殘忍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武士道精神。陸士的畢業生是日本近代軍隊的骨幹,近代日本四處發動的侵略戰爭中的陸軍軍官無論將軍還是少尉,幾乎都曾在這里學習過。當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學生一畢業即成為高等官(奏任官)。日本皇族、華族也多數進這兩所學校。因此,在原本就非常尚武的日本社會有極高的聲望和影響力,甚至超過東京帝國大學。詳細介紹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址,其前身為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次年遷往大阪,稱大阪兵學寮。1871年遷往東京,稱東京兵學寮。1873年海軍兵學寮成立後,改稱陸軍兵學寮。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正式建立陸軍士陪模官學校,首任校長為曾我祐准,由陸軍卿直接領導。該校的招生對象、專業設定和學制幾經改革。1875年,第一期學員入學,招生對象為國中畢業生,學制3年,下設步、騎、炮、工4個專業,至1887年共招收11期,培養軍官1285名。1889年,該校進行教學改革,實行士官候補生制度,招生對象改為高中畢業生,至1945年共招收61期,培養軍官36900名。1896年增設後勤專業。1898年,日本陸軍設立教育總監部,學校轉屬教育總監領導。1917年起擴大招生對象,除招收高中畢業生外,還從部隊招收經考試合格的軍士入學。1920年分設預科和本科,學制延長,預科兩年,本科1年10個月,中間需在部隊服役半年。1924年增設航空專業。1937年,預科和本科分別成立分校,本科分校遷往神奈川縣相模原。1938年在埼玉縣豐岡設立航空分校。1941年,預科分校遷往埼玉縣朝霞。為提高軍官的合成軍隊指揮能力,學員入學後不再分專業,進行各兵種專業課程兼顧的綜合訓練。1945年日本投降後,陸軍士官學校被撤銷。該校重視軍國主義精神教育,強調提高學員的文化水平和戰術素養,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其中6人曾擔任內閣首相。 今日的日本士官學備亂衫校培養制度仿腔
招生制度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該校招生關於年齡的制度: X年 9月 地方幼年學校入校 X+3年 8月地方幼年學校卒業 9月 中央幼年學校入校 X+5年 5月 中央幼年學校卒業 6月 隊付 12月 士官學校入校主要課程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雖然培養的大部分都是戰犯,但是其教學嚴謹科學,並非人人都可以順利畢業,其軍事教育普及在各個方面,教授的課程繁多而且復雜,想要畢業,首先要通過的課程: 戦術學(戰術學);戦史(戰爭史);軍制學(編制學);兵器學(武器學);射撃學(射擊學);航空學;築城學(工程學);交通學;測図學(繪圖學);馬學 ;衛生學;教育學 ;軍隊教育 ;一般教育;外國語。 上課情形歷任校長
- 曽我祐准:明治7年10月22日
- 大山巌(大山岩):明治11年12月14日
- 谷干城:明治13年4月29日
- 小澤武雄:明治14年10月27日
- 三浦梧樓:明治15年2月6日
- 小澤武雄:明治18年5月21日
- 曽我祐准:明治18年7月26日
- 滋野清彥:明治19年9月30日
- 寺內正毅:明治20年6月6日(代理。以中佐軍階任官)
- 寺內正毅:明治20年11月16日(同日以大佐進級)
- 大久保春野:明治24年6月15日
- 波多野毅:明治25年11月24日
- 安東貞美:明治29年9月28日
- 中村雄次郎:明治30年9月28日
- 寺內正毅:明治31年2月18日(公務經辦)
- 高木作藏:明治31年12月23日
- 南部辰丙:明治38年6月7日
- 野口坤之:明治44年9月6日
- 橋本勝太郎:大正元年11月27日
- 與倉喜平:大正4年2月15日
- 白川義則:大正8年1月15日
- 鈴木孝雄:大正10年3月11日
- 津野一輔:大正10年8月15日
- 南次郎:大正12年10月10日
- 宮地久壽馬:大正13年8月20日
- 真崎甚三郎:大正15年3月2日
- 林仙之:昭和2年8月26日
- 坂本政右衛門:昭和4年8月1日
- 瀬川章友:昭和6年8月1日
- 稻垣孝照:昭和7年5月23日
- 末松茂治:昭和9年3月5日
- 山田乙三:昭和10年12月1日
- 筱冢義男:昭和12年3月1日
- 山室宗武:昭和13年6月18日
- 土肥原賢二:昭和15年10月28日(軍事參議官兼任)
- 筱冢義男:昭和16年6月20日(軍事參議官兼任)
- 牛島滿:昭和17年4月1日
- 山室宗武:昭和19年8月8日
- 北野憲造:昭和20年3月19日
歷屆學生
陸軍士官學校期別卒業者數及輩出大將數:9期(明治30年(1897年)11月29日卒業、明治31年(1898年)6月27日任官、650名) 大將:阿部信行、真崎甚三郎、本庄繁、松井石根、荒木貞夫(陸相)、林仙之中將:坂部十寸穂12期(明治33年(1900年)11月21日卒業、明治34年(1901年)6月25日任官、655名) 元帥:杉山元(陸相)畑俊六(陸相) ;大將:小磯國昭;中將:二宮治重、香椎浩平、秦真次、柳川平助、郷田兼安、稲垣考照; 少將:瀧原三郎、古賀徹治、二宮久二;大佐:梅沢銀造; 中佐:外山栄;大尉:青柳勝敏 軍事操練 該校重視軍國主義精神教育,強調提高學員的文化水平和戰術素養, 陸士畢業生是日本近代軍隊的骨幹,近代日本四處發動的侵略戰爭中的陸軍軍官無論將軍還是少尉,幾乎都曾在這里學習過,其中6人曾擔任內閣首相;此外在當時由於受到「政治學西洋,軍事學東洋」的影響,很多的中國軍政界要員也先後都在此校就學。比如:蔡鍔、蔣百里、許崇智、孫傳芳、閻錫山、厲爾康、張孝准、徐樹錚、尹昌衡、劉毓祺、蔣作賓、何應欽、湯恩伯、朱紹良、程潛,黃慕松、林振雄等。中國學生
近代中國軍事人才的最主要來源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留日士官生,保定軍校生,黃埔軍校生,此外還有一些地方講武堂畢業生。其中以留日士官生發端最早,時間也較長,從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後計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餘人。雖然留日士官生的總體數量不及保定和黃埔學生,但是其歷史作用卻不容忽視。作為一個最早接受近代軍事教育的群體,留日士官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近代化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國軍隊不僅從裝備上,而且從編制、訓練、體制和思想上從中世紀走向了近代。 不論是著名的保定軍校還是更加著名的黃埔軍校,在其創建者中,我們都不難看到留日士官生的影子,而那些地方講武堂的創辦更離不開士官生的參與。雖然,留日生的主要活動時間是清末到民初,但是直到抗戰乃至三年內戰的戰場上,我們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劍道練習 中國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始於明治33年(1900年),第一期入校是明治33年12月,明治34年11月畢業(類同於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第13期),至1931年止,先後有22期。有意思的是,清皇朝所資助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最終卻成了清皇朝的掘墓者。而這些留學生,也是其後中國數十年軍閥混戰時期的骨幹,同學、校友紛紛兵戈相向,但隨著黃埔軍校生的興起,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生們漸漸淡出了中國歷史舞台。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時間跨度大,又歷經清末、北洋和國民 *** 三個時期,士官生所遺留的資料遠較保定和黃埔要少得多。一些有關留日士官生的論文和網路資料開始流傳,筆者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補充,提供給廣大軍史愛好者,作為一個參考的工具。由於掌握史料的有限和個人的水平,這個名單仍然很不完整,有待廣大軍史愛好者來一起補全。 1900.12~1901.11 中國留日士官生,從別於1898年冬和1899年春到達日本,進入振武學校補習文化課和日語。1900年7月,45名中國留學生從振武學校畢業,之後根據所選之科目分別進入日本近衛步兵第四聯隊、日本近衛野戰炮兵聯隊、日本近衛騎兵聯隊、日本近衛工兵聯隊實習,經過半年的入伍期後,40人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三期學習,1人在學習期間病逝外,其餘39人畢業。步科
蔣方震(1882-1938):浙江海寧人,代表作《國防論》《歐洲文藝復興史》,逝世後追授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蔡鍔(1882-1916):湖南寶慶人,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厲爾康(1888-1967):浙江杭州人,國民 *** 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院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愛新覺羅·良弼(1877-1912):四川成都人,禁衛軍訓練大臣、清末立憲派大臣、宗社黨首領。 張孝准(1881-1925):長沙縣沙坪鄉人,湖南軍事廳廳長。 陳其采(1879-1954):浙江湖州人,國民 *** 主計長(陳其美之弟,陳果夫、陳立夫之叔)。 吳錫永 浙江湖州 1881~? 清廣東兵備總辦,抗日戰爭爆發後投降日偽,任汪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財政總署署長 楊宇霆(1885—1929),字鄰葛,系北洋軍閥執政時期奉系軍閥首領之一。奉天法庫(今沈陽市法庫縣)蛇山溝村出生,祖籍宋道口鎮代嶺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 韋汝驄 廣東廣州 1878~1944 清黃埔武備學堂學兵指揮官,後曾任廣州市警察局警察長。 張顯仁湖南長沙 均不詳 吳茂節 安徽休寧 1877~1960 清江蘇兵備處總辦 易甲鷳 湖南長沙 1873~1954 清末任標統(著名學者易中天的二爺爺,在央視紀錄片《客從何處來》有介紹) 吳元澤 湖北保康 1874~1945 清廣西講武堂監督、湖北將弁學堂堂長、北洋中將 劉賡雲 湖北沔陽 1870~? 劉賡雲即劉道仁,民國成立後歷任參議院參議員、任內政部衛生司司長、中央防疫處處長、江漢道尹。 鐵 忠 湖北荊防鑲白旗人1863~1938 原名鐵良,字韻錚,因避兵部侍郎、江寧將軍鐵良之名而改名鐵忠。1923年1月29日特任將軍府穆威將軍。 杜淮川 安徽合肥 ?~? 南京臨時 *** 陸軍第二師師長 張朝基 上 海 1878~? 清黃埔武備學堂總辦 蕭星恆湖南善化 ?~? 清第二十一鎮統制 舒厚德 上 海 1885~1949 辛亥浙江第一師二旅旅長,後曾任國民 *** 參軍處參軍,陸軍少將 張鴻逵 直隸豐潤人 1882~1915 字治中, 陸軍少將。 北洋陸軍大學校長 蔣雁行直隸河間 1875~1941 北洋陸軍總長 李澤均北 京 均不詳 陶嶝孝上 海 ?~? 南京臨時 *** 十師四十團團長 高曾會天 津 均不詳 吳紹麟湖南長沙 ?~? 北洋陸軍部軍學司司長 吳祖蔭字念茲,湖北蒲圻(今赤壁)人。1902年3月畢業回國,在湖北新軍任職,1904年曾奉命進京,在練兵處任職,後回湖北任職,曾參與武昌起義。 李士銳天 津 ?~? 清駐日留學生監督、北洋將軍府將軍 段蘭芳 湖南茶陵人 1873-?字玉田,曾任湖南新軍第二標第一營管帶官,其後不詳。 徐樹錚 江蘇省蕭縣醴泉村(今安徽省蕭縣醴泉村)人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北洋皖系將領 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遠威將軍。收復外蒙古!騎科
王廷楨天 津 1876~1940 北洋第十六師師長 吳祿貞湖北雲夢 1880~1911 清第六鎮統制 華振基 浙江湖州 1879~? 民初江南製造局協理 杜鍾岷貴州貴陽 均不詳 林振雄,廣東歸善縣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0期騎兵科炮科
盧靜遠 湖北竹溪1874~1921 清軍咨府二廳廳長 唐在禮 上 海 1880~1965 北洋參謀本部次長、上海文史館員 陸 錦天 津 1879~1946 北洋陸軍總長 張紹曾 北 京 1879~1929 北洋國務總理 李烈鈞江西武寧 1882-1946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學習一年,任雲南講武堂教官,中國國民黨黨員,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許葆英 浙江海寧 1877~1957 江蘇銀行總經理、上海文史館員(金融界名人) 單啟鵬 安徽滁洲 ?~? 清長沙武備學堂教習 劉邦驥湖北漢川 1868~1930 北洋北京高級警校校長 文 華湖北荊州駐防旗人。字秀峰, 清軍咨府軍咨官、1911年9月19日補任翰林院侍讀學士。 萬廷獻 湖北武昌 1873~1943 清陸軍部軍制司長、北洋中將
工兵科
章迪駿湖南長沙 ?~? 清軍咨府軍咨官 賈賓卿天 津 ?~? 清第五鎮十協協統 鄧承拔湖北武昌 ?~? 清第八鎮十六協協統、北洋工兵上校 顧 藏 廣東廣州 1871~1926 清四川武備學堂總教習 徐方謙湖北武昌 均不詳
❾ 日本大阪大學有什麼專業
日本大純枝派阪大學本科專業有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城市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土木工程、會計、會計科學、金融、酒店管理、人力資源與組織動力學、市場營銷、應用化學、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天體物理學、生物化學、生物學、植物學、化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專業。(9)1915日本有多少所大學擴展閱讀
日本大阪大學碩士專業有文化形態論專業、文化表現論專業、人類科學專業、全球化人類學專業、法學、政治學專業、國際公共政策專業、比較公共政策專業、經濟學專業、經營學專業、政策·商務專業、數學專業、物理學專業、化學專業、生物科學專業、高分子科學專業等。
大阪大學是一所位於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綜合性研究大學。它的前身可追溯到適塾和漢學塾兩個機構。適塾專攻自然科學,1838年塾主緒方洪庵召集一些門生講授醫學,規模達到千人,成為明治時期日本最大的西學塾,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就在搭敏這里求學,成為了日本明治維新最主要的思想和人才發源地,後來,適塾幾經演變成為專門的醫學學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做賀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立醫學和理學兩院。二是漢學塾,成立於17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大阪大學立志於培養敢於挑戰國際性復雜難題、探尋問題解決之道、創造新事物、勇於開拓未來的人才。
❿ 日本好大學推薦:大阪大學
建校時間:1924年
學校性質:國立大學
所在地區:關西大阪
現任校長:鷲田清一
學校介紹
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兩個機構:一州畝是適塾(又稱洋學塾),專攻自然科學。1838年塾主緒方洪庵召集一些門生講授醫學,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澤渝吉就在這里求學。後來,適塾幾經演變成為專門的醫學學校。
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醫科大學”這一校名,1931年根據“帝國大學令”正式命名為大阪帝國大學,設在醫學和理工兩部。二是漢學塾(亦稱懷德堂),成立於1924年,由商人出資經營,以研究人文科學為主,後成為大阪帝大的法文學部。大阪帝大成立不久,由大阪工業學校發展起來的大阪工業大學也被合並進來,成為後來的工學部、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等機構。
歷史沿革
大阪大學起源於1724年設立的漢學塾懷德堂和1838年由緒方洪庵設立的蘭學塾適塾。作為後者的發展在1931年創設了由醫學部和理學部組成的大阪帝國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舊制帝國大學的第六所,最初以醫學部和理學部開始,創立不久就已“理科的阪大”而嶄露頭角。說到阪大的特色,離開當地大阪的話是難以想像的。在舊制大學時代,因為較少的官僚味,且極富庶民特徵而被當地的人們所稱道。但是,近年來的權威主義也頗讓人擔心。
到1933年,吸收了大阪工業大學成為工學部,以次形成了理學部、工學部和醫學部的三學部體制。雖然也有設立文科學部的設想,但是由於當時的時局而未能實現。
二次大戰後,阪大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可以說是迎來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改稱為大阪大學,1949年的學制改革,合並了舊制的大阪高等學校、浪速高等學校和大阪葯學專門學校,成為了以理、醫、工、文、法經的5個學部和一般教養學部的新制大阪大學。
隨後,法經學部在1953年分離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醫學部也在1955年與1960年分別獨立出了葯學部和齒學部,並在1961年新設了基礎工學部、1972年從文學部獨立出了人間科學(人類科學)部,從而確立了現在的10學部體制。
除了以上10個學部,作為大學院(相當於研究生院)的獨立研究科,1989年設立了語言文化研究科、1994年設立了國際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年從基礎工學研究科獨立出了情報科學(信息科學)研究科,同年,以細胞生體工學中心為主體,設立了生命機能研究科。2004年作為第15個研究科新設了俗稱法科大學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
2004年,根據日本《國立大學法人法》成為國立大學法人。
學部簡況
文學部:現有文學、史學、哲學、日本研究、美學5系30個講座。其中哲學系專門研究中國哲學、內容包括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到毛澤東時代中國各派人物的思想發展;史學系理論聯系實際,研究日本的歷史動態和大阪地區史。
人際學部:從文學部分離後獨立成部,開設有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3個類別的23個講座,附設有生態實驗室,通過對獼猴基本生態,心理比較及行為的研究來探討高等動物和人類進化的關系。
法學部:前身是法文學部,全系25個講座,它的培養目標與東大不同,只培養以普通薪金生活的中、下層公務員。
經濟學部:下設經濟學和經營學兩系6個講座。
理學部:是阪大歷史最早的學部之一,現已成為橋漏大阪地區及日本培養經濟和科技人才的基地之一。含有數學、物理學、化學、高分子、生物學、地球及空間科學6系44個講座。附設有原子實驗、微熱研究中心等設施。
醫學部:亦是阪大最老也很有特色的學部,僅含醫學系38個講座。附設動物實驗所、生物醫學教育中心等研究機構,以及接生護士學校。
牙科學部:是日本國立大學中率先開展口腔教學和牙科健康教育的學部。設口腔1系19個講座,冊消森8個口腔基礎教育部門、11個口腔臨床診療部門,還附設口腔醫院和口腔技工學校。
葯學部:由醫學系的葯學部發展而來,含葯學和制葯化學兩系13個講座,附設葯用植物園,種植有1200多種葯用植物。
工學部:大阪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部,共含有20個系128個講座。教學和研究涉及機械、應用化學、應用生物學、材料、電子、通訊、土木建築、原子能、環境、信息科學等領域,注重工程技術。附設有超高溫理工學研究、太空物理研究及生物工程國際交流中心等部門。
學校特色
大阪大學正是由於它獨特的背景和居於大阪這個工業城市及國際門戶大阪大學環境優美的特殊地理環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談,面向現實的“務實”學風,正如日本合成化學勞動聯合會前任委員長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個商業都市,不僅大學未被看得那麼重要,而且學生也被視作社會的一員。
大阪大學教師多為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師,這就決定了該校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保持朝氣蓬勃的發展後勁。
學校對進校學生要求十分嚴格,採取講座式教學形式,注意開發學生的智力,並重視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加之該校有精良的實驗設備,學生有機會掌握現代化的實驗手段和技術,因而該校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
大阪大學正是由於它獨特的背景和居於大阪這個工業城市及國際門戶的特殊地理環境,才造就了不尚空談,面向現實的“務實”學風,正如日本合成化學勞動聯合會前任委員長太田薰所指出的:“大阪本是一個商業都市,不僅大學未被看得那麼重要,而且學生也被視作社會的一員。
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能培養出現實社會中各具其能人材的基礎。”在這個傳統熏陶下,阪大學子們多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為日本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學校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