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於壽司的節日有哪些
A. 6月18號是啥日子
6月18號這天的節日有:自閉症自豪日、菲律賓本格特省建立日、國際壽司日、塞席爾國慶節、英國滑鐵盧日。
1、自閉者自豪日
始於2005年6月18日,是一個歷史並不長的新節日,卻已經吸引了數十萬人加入這個「為自閉者正名」的行列。由於「我們不是病人,我們只是少數群體」的核心訴求,發起了自閉者自豪日。寓意「人可以有無限的多樣性、無窮的可能性」。
2、塞席爾國慶節
6月18日是塞席爾憲法通過日,也是塞席爾的國慶節。塞席爾現行憲法於1993年6月制訂並生效,1996年7月和2000年5月兩次修襲橘訂。
3、國際壽司日
國際壽司日是Facebook自2009年發起的一個國際性節日,以慶祝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壽司」的存在。
壽司文化
熟成壽司起源於古代中南半島的湄公河流域,然後傳入中國,再和水田稻作農業一起傳入日本。也就是說,熟成壽司是拍橘團與水田漁業相關聯的魚的保存法。東南亞的熟成壽司分布圈幾乎和傳統的水田耕作地帶一樣。中國吃熟成壽司直到明代,隨著中國人不吃生魚而消失。
熟成壽司是在咸魚上鋪米飯,放入缸里長期伍鋒保存的食品。因米飯發酵生成乳酸而有酸味,但是不像鹽辛那樣魚肉分解,能夠以魚體原形保存一年以上。
除去化成泥狀的米飯,把魚切成薄片生吃,像乳酪一樣有強烈的氣味。推測過去除了北海道和九州南部諸島,全日本都有熟成壽司。現在,只有作為琵琶湖周邊特產的鯽魚熟成壽司等,在有限的地區作為鄉土飲食。
B. 關於日本的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及特殊節日等資料
日本飲食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近年來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現在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酒水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哪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制及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
燒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飲酒的禮儀
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館,氣氛隨和且輕松,同行顧客都會互相為對方倒啤酒。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話,第一杯要等大家舉杯說「乾杯」後才能喝。
風民情
和服
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間里,必須要坐著行禮。
稱呼:稱呼日本人時,可稱之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後加上一個「君」字,將其尊稱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況下,稱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第一人稱:
俺 o re 男性用語 一種顯得比較粗獷、隨便的自稱。類似漢語的「俺」甚至是「老子我」。
仆 bo ku 通常是男性用語 顯得比較文靜、謙遜、客氣、弱勢的自稱。疑類似漢語「小生」。另外為了表現一些年輕女性好強的特點,不少動漫里也有年輕女性用仆自稱。
私 wa ta shi 男女通用,但是基本是女性必用較謙卑的自稱,當男性用「私」時表示口氣很正規的強調自己,類似於「本人」。
あたし a ta shi[較隨意,年輕女性專用]
儂 wa shi [較隨意,多為年長男性使用]
余 io [多為帝王或領主使用]
第二人稱:
ki mi、a na ta、o ma e 這三個都是第二人稱「你」的意思:ki mi漢字寫作「君」,用於平輩或身份相當的人之間,或者用於對下屬的稱呼;a na ta漢字寫作「貴方」,是敬稱,另可作妻子對丈夫的稱謂;o ma e漢字寫作「御前」,禮節性低
きさま[ki sa ma]就是用來罵人的,可譯作「你這混蛋」之類
o ta ku(御宅)[這個詞原指對方的家,在動漫史中逐漸演變成"您"之意,說來話長了]
an ta あんた 由『a na ta』轉化而來,有點像『御前』。稱呼很親密的同輩或後輩,或者是對對方有敵對、輕蔑等意思時也用。
接尾詞的簡單介紹:
添加接尾詞是可以把普通詞語敬體化。較常用於人稱代詞後。
~君 kunn [接在姓或名的後面,多對男性使用]
~さん san [接在姓或名的後面,作為對對方的尊稱]
~ちゃん tyann [接在姓或名的後面,作為對對方的親昵稱呼]
~様 sa ma 常接在人名,人稱代詞後。表示敬稱,恭謙,客套。表達程度高於[さん]。相當於漢語的~大人之意。
體育日本已參加奧運會20次,共獲得金牌123枚,銀牌112枚,銅牌126枚,獎牌總數共361枚,排名為第11名
媒體電視
日本是世界人均看電視時間最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電視科教節目占電視節目比重最大的國家。電視對日本國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全國電視網
NHK(日本放送協會)- 屬於公共媒體
NNN·NNS - 以日本電視台為中心的電視網
JNN - 以TBS(東京放送)為中心的電視網
FNN·NNS - 以富士電視台為中心的電視網
ANN - 以朝日電視台為中心的電視網
TXN - 以東京電視台為中心的電視網
報紙
日本是世界報紙大國,報紙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很高的地位,世界上唯一的兩份日發行量超過1000萬份的報紙《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都是日本報紙。
日本有五家全國性綜合報紙:《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
名勝
富士山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徵,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自日本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在1707年,此後它就變成了休眠火山。富士名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日本的神聖象徵。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有「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駒岳和三岳。
東京鐵塔:東京塔是日本最高的一座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別墅,修建於14世紀,後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中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坂城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目前,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台場(或稱御台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於628年,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將軍德川家康把這里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歷史鄉村(是將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於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名人古代名人
蘇我稻目、阿倍仲麻呂,菅原道真,坂上田村麻呂,聖德太子,天智天
日本靖國神社
皇、天武天皇、中臣鐮足、空海安倍晴明,平清盛,源賴朝,源義經,北條時宗,紫式部,清少納言,足利尊氏,楠木正成,新田義貞、足利義滿
戰國名人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伊達政宗,石田三成,宮本武藏
江戶名人
德川秀忠、德川家光、新井白石、林羅山、山鹿素行
近代政治、軍事名人
島津齊彬、山內容堂、松平容保、高杉晉作,坂本龍馬,勝海舟,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吉田松陰、福澤諭吉,山縣有朋,乃木希典,東鄉平八郎,澀澤榮一、岩倉具視、山本五十六,
近代文學、藝術、科技名人
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大江健三郎,江戶川亂步,黑澤明,村上春樹,東山魁夷,野口英世,樋口一葉,安藤忠雄,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小柴昌俊,黑柳徹子,安房直子節日
節日 日期 備注
元旦 1月1日
成人節 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 源於古代成人禮
建國紀念日 2月11日 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
憲法紀念日 5月3日 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
男孩節 5月5日 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
海之日 7月20日 制定於1941年
敬老節 9月15日
體育節 10月第2個星期一 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
文化節 11月3日
勤勞感謝節 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 12月23日 明仁天皇於1933年12月23日出生[14]
盂蘭盆會 8月15日左右
乞巧節 7月7日
元旦——1月1日
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
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櫻花祭——3月15日
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
女兒節——3月3日
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女兒節又有桃花節的美稱,舊歷的3月3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人們有在這一天里將桃花瓣放在酒里飲用,將桃樹放進浴盆里浴身的習慣。女兒節的偶人一定要早擺早收,據說,過完了女兒節,家裡還擺設著女兒節人偶,女孩子長大會出不了嫁呢。
春分——3月20日
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綠節——4月29日
原裕仁天皇生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
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國民休息日——5月4日
男孩節——5月5日
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還會在孩子的房子擺放鍾馗人偶,在院內懸掛鍾馗旗。
在日本,鍾馗的信仰非常系統,許多村子有鍾馗神社,製作鍾馗稻草人偶,許多瓦房上還會安置鍾馗瓦,跳鍾馗儺舞,掛鍾馗旗幡,家中小孩房中置鍾馗畫像,神樂社也會表演鍾馗。
海之日——7月20日
夏日祭——8月15日
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
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月見——農歷8月15日
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戰爭結束紀念日——8月15日
紀念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戰敗投降。
防災日——9月1日
紀念1923年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加強防災意識。
敬老節——9月15日
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
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體育節——10月10日
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文化節——11月3日
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753兒童節——11月15日
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
舊稱「天長節」,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13]
C. 日本有哪些節日,習俗
日本的民俗節日
"正月"(新年)
廣義的"正月"是陽歷一月份,狹義的"正月"則是指元日至七號,在這里指後者。由於日本人不過春節,因此"正月"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了。期間充滿節日氣氛,其中元日至三日最為熱鬧,連日全國放假。 新年期間各戶門前擺掛上松枝和竹枝,叫「門松」,有吉祥之意。新年頭三天叫「三賀日」,人們彼此拜年。除夕夜人們有守歲的習慣,尤其在午夜時去神社聆聽除夕鍾聲,這時的神社人山人海,常達數萬人之眾。進入12月人們要互寄賀年片、有獎明信片,郵局為此專辟郵道。據說大年初一翻閱紛沓而至的賀年片是日本人獨有的一種新年.
"元日"(元旦)
陽歷一月一日,也稱為"元旦"。元旦的前夜叫"大晦日"。"大晦日"的晚上要吃過年面,叫做"年越蕎麥",吃面時合家圍坐在火爐前,一邊吃面,一邊聆聽從遠近的寺院傳來的除夜的鍾聲。除夜鍾共敲一百零八下,它意味著驅走一百零八種煩惱,這是來自佛教中的典故。元旦的早晨,家正門口升起國旗,人們穿上新衣服,家裡神佛牌位前點上明燈,進行祭拜。然後,合家就坐,互相拜過年後開始用「祝膳」。「祝膳」主要有屠蘇酒,節日燉菜(例如:青魚子、黑豆、用醬油和糖煮的小干魚等,寓意子孫繁盛,身體健康),年糕湯。 屠蘇酒本是中國隋唐時代就有一種葯酒,後來傳至日本,據說喝了這種酒可益壽延年。但今天,祝賀新年的酒一般都稱作屠蘇酒,不一定是真的屠蘇酒了。 節日燉菜是把山珍海味與祝願吉利以及世代昌盛相聯系起來,按家裡的愛好和習慣做出並裝入四層的食盒內的一種熟菜。習慣上「三賀日」期間不再動爐火,只吃節日燉菜。 用過「祝膳」之後,增送壓歲錢。然後出門進行「初詣」觶,拜年。也有不少人在除夕之夜聽罷鍾聲之後就去進行「初詣」的。「初詣」就是在新年之始前往神社寺院參拜神佛,祈願一年的幸福的一種活動。
七草節
陽歷一月七日。早在平安時代(大約一千年前)就有一種習俗,即在正月的「子」日到原野去進行子日野外春遊時採回嫩葉熬成湯來喝,據說喝了這種湯可醫治百病。這種習俗以後逐漸固定在正月七日,但最初仍按陰歷計算,因此到正月初七(陰歷)原野上已百草萌芽,可採到春天的七種草,即芹菜、薺菜、鼠麴草、繁縷、寶蓋草、草、油菜。回家後切碎放到皺里,但現在一般只在粥里放一點青菜或薺菜。但東京近郊還有人家在做七草粥時舉行儀式的。舉行這種儀式時在小木桶上放置一菜板,放上七草,面向「惠方」手持研磨用的木棒、飯勺、專門做菜用的長筷子隨著歌曲的旋律反復地打碎,熬出七草粥。
開糕鏡
陽歷一月十一日。從前男子和女子分別向鎧甲和鏡子供上供糕,這稱為「鎧餅」和「鏡餅」,然而今天在正月期間供在專用於陳設花草、懸掛書畫、供奉神佛的壁龕中或其他的放的供糕一般叫做「鏡餅」。到了開鏡這一天,把供在壁龕等地方的「鏡餅」拿下來用手掰成小塊然後做煮或放入小豆粥中。在日語中,掰開「鏡餅」的「開」與運氣大開的「開」是同一個詞,因此以此象徵將來運氣大開,有取吉利的意思。
成人節
陽歷一月十五日,這是站後新規定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向在過去一年中滿二十周歲的青年男女祝福。這是具有社會意義的節日,全國各地都舉行祝賀儀式。滿二十歲的青年舉行儀式後,表明已經成成年人,在社會上開始享受成年人的待遇。就其本人來說,也意味著必須要對社會承擔義務和責任。
節分
二月,立春的前一天。立春的前夜,家家熄掉電燈,住宅正門,窗戶,廚房門四面敞開,家長回孩子們一邊撒炒黃豆,一邊喊「鬼出去,福進來」,軀趕家中的邪氣,引進福氣。然後吃掉比自己的歲數多一粒的炒黃豆。近來,有些寺院或神社邀請社會知名人士裝扮撒豆子的男人,在白天舉行盛大的撒豆儀式。由於最近人們逐漸認為撒黃豆是一種純粹的迷信,而且浪費較大,因此一般家庭不再撒豆了。
初午
陽歷二月的第一個午日。由各地專祀五穀之神的「稻荷神社」舉行祭典。供品是油炸豆腐。稻荷神社的小祠堂前安放一對坐著的白狐,說它們是稻荷神的使者。
桃花節
陽歷三月三日,這是女孩子的節日。約二月二十日前後至三月七日家中設置五階至七階的梯形檯子,上面供上一些娃娃。到三月三日合家聚在這個檯子前喝糯米釀制的甜米酒,吃點心,如艾草年糕,和餚饌,主婦女孩子茁壯成長。有的家庭里還舉行小型聯歡會歡度佳節。
彼岸
彼岸一詞來自佛教。每年春秋各一次,共兩次。春天的彼岸是以春分之日為中心,秋季的彼岸是以秋分之日為中心前後各三天,也就是說每次「彼岸」均為七天時間。「彼岸」的第一天人們開始緬懷先人。寺院要舉行「彼岸會」,家中則設置神佛的牌位,供上香和花還有團子和豆沙餡糯米飯團。然後前去墓地掃墓,掃墓時也要供香和花。每年春秋兩次的「彼岸」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重要的活動。
花節(花祭)
陽歷四月八日。是紀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誕辰的日子。在這一天各個寺院都在「花御堂」里供上乘坐白象上的釋迦牟尼像,前來參拜的人們把「甘茶」澆灑在釋迦牟尼身上以示祝福。參拜的人群中有專由兒童們組成的隊伍使「花祭」充滿了生氣。
賞花節
觀賞櫻花沒有固定時日,因各地櫻花盛開時期有所不同,約在三、四月間。日本人酷愛櫻花,視櫻花為國花。自古以來,一提及「花」即指「櫻花」而言。且每年一到仲春,花訊就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櫻花遍布日本列島,因而一到賞櫻季節,由南至北,全國各地均可依次賞花。人們賞花時往往合家一起到櫻花盛開的公園、山野、湖邊、河畔等去春遊、賞花。
兒童節
陽歷五月五日與端午節重合,也叫「菖蒲節」,這一天也稱作「男孩節」,站後改為「兒童節」。由於女孩子們有三月三日的「桃花節」,因此五月五日人仍是以男孩子的活動為主。有男孩子的家庭在屋裡供武士偶人或鍾馗,在院子里的旗桿上升起鯉魚形旗和風幡。鍾馗傳自中國,傳說他可除家厄去病魔,鯉魚則象徵男孩子們象鯉魚那樣生動活潑,茁壯成長。在這一天里,學校還往往給孩子們舉行小型運動會或各種形式的集會。由於這一天也是端午節,因此也吃粽子和有糯米面做成的豆沙餡甜食。端午節在中國本來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但在日本已經純粹風俗化,沒有這種含義。
母親節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規定為母親節。按照習慣,母親尚健在者胸前佩帶紅色的石竹花,母親已逝世者胸前佩帶白色的石竹化,以表示對母親的感謝之情。
七夕節
「七夕節」是根據來源於中國的牛郎織女的傳說而成的。在中國本是陰歷七月初七的,但現在在日本已經完全改為陽歷的七月七日。在一些古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描寫,即在七夕之夜,仰望著夏夜的星空吟詩詠歌,而今天則在一種小竹子上繫上彩紙和用紙疊或剪成的各種手工藝品,根據各人的愛好祈願自己的詩歌、書法、縫紉或音樂等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由於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為了開始中元節大賤賣,在七夕前幾天商店林立的街道就以小竹子和彩紙裝飾門面,布置得十分豪華,熱鬧非凡。七月十五日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在日本稱之為「中元節」,是祭祠祖先的亡靈的日子。此時親戚間互送祭祠品。因而後來形成了在親戚,朋友之間互送禮物的習慣。這種禮物稱為「中元節禮物」。商店趁此機會以「中元大拍賣」來吸引顧客購買禮品。
盂蘭盆節
自陽歷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期三天。「盂蘭盆節」本來來自佛教的「亡靈祭奠」,是專門祭祠亡靈的日子。日本人非常重視這個活動,把它放在與正月同等的地位。在外地工作的人一般都要請假省親。在十三日,在家中的客廳上設一靈堂。請來僧侶,供養祖先之靈。迎接家族中先人的靈魂歸來。十六日是送靈之日。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在迎靈、送靈時在家門口焚燒麻桿的習慣。臨近河海的地方,在送靈時還要把供在靈堂的供品和燈籠放在水中任其漂流,這稱為「放河燈」。由於「盂蘭盆節」正是盛夏,因此多在寺院或廣場臨時搭起閣樓,人們一邊乘涼,一邊圍著閣樓伴隨著笛聲和鼓點子,悠然起舞,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盂蘭盆舞」。
中秋節
在陰歷八月十五日的傍晚,人們在便於賞月的地方安放好小桌子,等待一輪圓月從東方升起。小桌子上放一個花瓶,花瓶里插著秋季的「七草」,即綠葉胡枝子,甜根子草,葛麻,瞿麥,黃花龍牙,牽牛花,澤蘭,並供上秋天收獲的各種果實等如葡萄、蘋果、柿子、栗子、甘薯等和十五個米面團子。賞月最能使人產生風流雅興,因此很多家庭都把賞月做作為陶冶性情的好機會。
七、五、三節
過去依照慣例,無論男女,一到需歲三歲,就在該年的十一月十五日進行留發儀式在獎戶時代繪制的圖畫里,有留著圓形或輪形頭發的兒童,他們多半就是作完留發儀式的兒童。男孩子到了五歲要進行「著裙儀式」,女孩子到七歲要進行「帶解儀式」今天的「七、五、三儀式」就是在這些固有的習俗基礎上,內容稍加變化而成的。現在,一到這一天,孩子們就身穿新衣,由父母二人或母親一人領著,前往參拜氏族神,感謝自出生以來所受的恩惠,祈願日後的成長和健康。還有買一些紅色和白色的棒糖,據說吃了這種糖就會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臘月
這雖不是節日,但也值得介紹一下。臘月是十二月份的別稱,意即到了年終,人們東奔西跑,忙得不可開交。到了這個月份,商店裡顧客盈門,異常熱鬧。在習慣上,「臘月」與「中元」一樣,人們趁此機會向受過恩惠的人贈送致謝的禮物。在日本,盛行郵寄賀年卡,一般在臘月十五日之前就作為特別投遞郵件寄出賀年卡,可保證在元旦的早晨投遞到收信人的手中。
聖誕節
陽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其前夕稱為聖誕夜。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慶祝耶穌誕辰的節日,在歐美,從十二月二十四日晚至第二年的一月六日之間被稱為聖誕節期,是一年中最歡樂的節日。在日本對一般民眾來說聖誕節基本上已與宗教相分離,成為一般人的節日。在這天晚上,人們紛紛贈送聖誕節賀卡和聖誕節禮物。有些人還邀請親戚和自己熟悉的親友到家裡歡度聖誕前夕。
多少追加點分阿
D. 簡單的壽司的由來介紹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為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壽司逐漸普及為日常食品。
關於壽司的起源眾說紛紜,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製作工藝相似的食品,但形態卻不同。
日本壽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與生魚片、黃瓜、肉鬆、焦蔥為主,配上芥末、辣根、醬油、醋。而在中國沿海有一種利用糯米、蛋黃、脆皮、花生、蔬菜、熟蝦仁做成的圓柱形飯團,叫做糍飯棒。
用一層熟麵皮包裹,方法和握壽司有點像,但是材料和形狀不同。相傳糍飯棒來自旁運脊春秋時期的越國(浙江地區),屬於古越民的傳統美食。
而在高句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_這種食品,相傳由東北亞海洋民族(扶余、東穢、馬韓等)引進。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
有時採用炸脆魚條作為主料和飯團拌在一起,形狀是一個橢運滲圓的球形,形似橄欖球。但大多數時候沒有固定形狀,_又作粉蒸魚排或米蒸魚排,用的卻是熟米,可以加熱使用,也可以和熟魚冷拌。
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這正好為逃難的充飢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等組合捏制而成,但因為沒有固定形態,因此和日本壽司有所差異。
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加進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將日本的一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絲烏西」就變成了「_」,「薩西咪」就變成了「_」。
後漢時代日本也出現了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國的_要小的多。這便是後來日本壽司的祖宗。
而同時期的中國的_(米拌魚條)可以看作是壽司的兄弟或鄰居。只是現今沒有廣泛流傳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為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壽司逐漸普及為日常食品。
特別是一些漁夫用一些醋腌制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為沿途的食糧。鐮倉幕府時代,壽司已廣泛流傳,成為一種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
(4)日本關於壽司的節日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最早的壽司是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現今壽司則很多種,可以放一大堆東西,不過必須是一口可以吃掉的。
日本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
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即可食用,其味非常好,就是有點像中國的臭豆腐,聞起來特別臭,但吃起來味道很好。
這種方式起源於日本本土。但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不久便發展成乾脆用醋泡魚肉的方式。經過發展的壽司則是指凡是在拌過醋的飯內加進其他餡的食物。流行的日本壽司,除握_外(即街上我們常吃到的壽司),還有卷_與箱壽司。
卷_是把飯、小黃瓜、鮪魚、雞蛋與腌蘿卜等用紫菜包著,此外可分為大卷與細卷,即大小之分。 壽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飯大約二百克,用紫菜包後食用。
有時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張紫菜包的壽司卷叫太卷(即悄拆粗卷),只用半張包的就叫細卷。壽司卷里一般夾煮過的甜寒天,黃瓜,香腸,蘑菇,炒蛋皮,魚松或鴨兒芹。
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製作並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食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於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以簡單為美味,以自然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漸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原因在此。而這其中,壽司尤其是這種美食簡約哲學的極致表現。
E. 日本節日表,日本節日習俗,日本節日有哪些
1、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2、建國紀念日——2月11日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
3、櫻花祭——3月15日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在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而且,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它最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這時,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4、女兒節——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5、春分——3月20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6、綠節——4月29日原昭和天皇生日
7、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8、男孩節——5月5日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9、夏日祭——8月15日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10、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11、月見——農歷8月15日 在東方世界大都有賞月的習慣,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12、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13、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14、體育節——10月10日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15、文化節——11月3日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16、兒童節——11月15日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17、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18、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19、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為刺激消費意欲各百貨公司和企業在聖誕節前就會開始炒作所謂的聖誕節活動。大約在每年的11月後半月起,百貨公司和商店街就會裝點的非常美麗,進而開始展開一連串的聖誕特賣活動。
F. 日本節日、慶祝方式、日本人風俗。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數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3.日本的節慶
(1)新年
日本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慶祝方式與中國差不多。
(2)成人節
成人節在每年的1月15日,是滿20周歲青年的節日。
(3)兒童節
日本的兒童節有男孩子節和女孩子節之分,男孩子節也叫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時間及過法基本類似,有所不同的是,節日里凡有兒子的家庭,家門外要掛各色大小不一的鯉魚旗,大的鯉魚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則代表小男孩,家裡有幾個男孩就掛上幾面鯉魚旗。女孩子節是每年3月3日,又稱雛祭。
(4)櫻花節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因此,從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日本有櫻花節。
此外,日本的節慶還有敬老節(9月15日)、文化節(11月3日)等等。
(1)日本人的飲食種類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別具一格,他們的日常飲食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傳統的日本料理,也稱「和食」,是日本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獨特飲食方式,典型的食物有「沙西米」(生魚片),「司蓋阿蓋」(類似我國的火鍋)、「壽司」(紫菜飯卷)和日本面條等。第二種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華料理」,即中餐。他們偏愛我國廣東菜、北京菜、淮揚菜以及不帶辣味的四川菜。第三種是從歐洲傳過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
(2)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飯,由於受外來影響也喝牛奶,吃麵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飯,副食以魚類和蔬菜為主。日本是島國,盛產海產品,所以日本人愛吃魚,而且魚的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魚元湯也是他們喜愛的,吃生魚片時要配芥末以解腥殺菌。日本人還愛吃面醬、醬菜、紫菜、酸梅等。吃冷盤時,他們喜歡在冷盤上撒少許芝麻、紫菜末、生薑絲等起調味點綴作用。
(2)日本人的飲食愛好和禁忌
日本人最喜清淡,忌油膩,愛吃鮮中帶甜的菜。還愛吃牛肉、雞蛋、清水大蟹、海帶、精豬肉和豆腐等。但不愛吃羊肉和豬內臟。日本人喜歡喝酒,如日本的清酒、英國的威士忌、法國的白蘭地和我國貴州的茅台、紹興的黃酒等名酒。日本人還喜愛我國的烏龍茶。日本人偏愛水果中的瓜類,如西瓜、哈密瓜、白蘭瓜等。
日本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講究禮貌,注重禮節,還形成了某種禮儀規范。
(1)日本人的禮貌語言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上謙恭有禮,說話中常用自謙語,特別是婦女,在與人交談時總是語氣柔和,面帶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善用禮貌用語,在語言上還分敬體和簡體兩種。日本人等級觀念很重,上、下級之間、長輩、晚輩之間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因此,凡對長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語說話,以示尊敬;而對平輩、平級、小輩、下級一般用簡語講話。這時敬、簡兩種語體是不能混合使用的。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語有:「拜託您了」、「請多關照」、「打擾您了」等等
G. 日本女兒節是什麼節日
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那麼女兒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呢?想必是不少出國人士比較關心的問題,和一起來看看日本女兒節是什麼節日,歡迎閱讀。
日本女兒節是什麼節日
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有女孩子的家庭,這一天會擺上做工精湛造型華美的宮裝人偶(日語為「雛人形」)、桃花、菱餅等,以祝福女兒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女兒節」在日語中寫作「雛祭」(雛祭ひなまつり)。「雛」原是幼鳥之意,在「雛祭」一詞中指的是女性的人偶,因此女兒改搭橡節也被稱為「人偶節」。三月又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又有「桃花節」一說。
◆為什麼要裝飾人偶呢?
平安時代,在貴族子女間盛行一種「人偶」的游戲。最初僅僅是種玩具,與節日儀式毫無關系。而當時三月的「上巳節」有凈身去污的習俗,據說是從中國流傳而來。到日本後,將身上的污穢轉移到一種用紙製作的「人形」上,並放到河裡沖走,寓意是驅邪去污。到了江戶時代,「人偶」游戲與「上巳節」的習俗相結合,不再將人偶放進河中,而是裝飾在家,便有了現核旁在「女兒節」的雛形。
女兒節人偶的擺放非常講究,在特製的雛壇上,一般為3、5、7層等奇數排列。一個標準的人偶雛壇的頂層為「天皇與皇後」,第二層為三名宮女,第三層為負責奏樂的五雛童,下邊還有侍從以及聽差等。在擺放人偶的同時,還要裝飾桃花、燈籠、梳妝台、日用品等,放上白酒和菱餅等食品。
女兒節人偶很多是長輩贈送的,甚至成為女性出嫁時重要的嫁妝。以前,從女兒節的人偶規格往往可以判斷出某個家庭的富庶程度和社會地位,如果祖先是聲名顯赫的世家,家中擺放的人偶甚至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現如今,人們的住宅空間變小,尤其對於住在公寓的家庭,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擺放和收納人偶與雛壇,於是就簡化了擺放。倒是不少商家會在女兒節期間,擺出超豪華人偶展台,吸引顧客。>>日本千葉縣舉辦「大型女兒節」活動 裝點約3萬個人偶
◆女兒節吃什麼?
對於日本人來說,提到「女兒節」,除了人偶,恐怕就是「散壽司」了。除此以外還有菱餅、白酒等,地區不同習俗也略有差異。
散壽司(ちらし壽司)
傳統的「散壽司」就是在白米飯上整齊地放上提前各種配料。現在人們發揮想像力進行改良,製作出各式各樣的散壽司。
主要食材:
蝦:健康長壽到腰都直不起來
蓮藕:未來事事順利
豆:健康,勤勞地工作認真生活
蛤蜊湯(はまぐりのお吸い物)
蛤蜊的貝殼,只能是唯一的一對,象徵著女孩子的貞操。
菱餅(菱餅)
粉、白、綠相間、菱形的和式點心。
綠色:長壽健康
白色:純潔
粉色:驅邪
雛霰(雛霰ひなあられ)
將糯米、大豆等炒熟裹上砂糖,做成粉色、白色和綠色。各地在形狀、顏色上稍有不同。
白酒
最初這天是要飲桃花酒。據說「桃」有驅邪、強身的功效。江戶時期,演變為白酒。現在商家還面向兒童推出了不含酒精的甜酒。
◆「女兒節」過到幾歲?
女兒節過到幾歲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據調查,大部分在小學畢業之前,都會在家中擺放人偶。小學畢業之後,只吃菱餅、蛋糕等慶祝。結婚之枝皮後基本就不過女兒節了。
以上是我整理的日本女兒節新聞資訊,謝謝您的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其他欄目。
H. 壽司的由來
壽司是日本傳統美食之一,後傳入朝鮮、韓國等地。其主要材料是用壽司醋調味過的維持在人體體溫的飯塊,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民眾的喜愛。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日本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用粳米包裹即可食用(粳米煮熟冷卻之後要通過反復碾壓)。
關於壽司的起源眾說紛紜,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製作工藝相似的食品,但形態卻不同。日本壽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與生魚片、黃瓜、肉鬆、焦蔥為主,配上芥末、辣根、醬油、醋。。而在中國沿海有一種利用糯米、蛋黃、脆皮、花生、蔬菜、熟蝦仁做成的圓柱形飯團,叫做糍飯棒,用一層熟麵皮包裹,方法和握壽司有點像,但是材料和形狀不同。相傳糍飯棒來自春秋時期的越國(浙江地區),屬於古越民的傳統美食。
而在高句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鮓這種食品,相傳由南洋流入中國。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有時採用炸脆魚條作為主料和飯團拌在一起,形狀是一個橢圓的球形,形似橄欖球。但大多數時候沒有固定形狀,鮓又作粉蒸魚排或米蒸魚排,用的卻是熟米,可以加熱使用,也可以和熟魚冷拌。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這正好為逃難的充飢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等組合捏制而成,但因為沒有固定形態,因此和日本壽司有所差異。
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加進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將日本的一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絲烏西」就變成了「鮓」,「薩西咪」就變成了「鮨」。
後漢時代日本也出現了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國的鮓要小的多。這便是後來日本壽司的祖宗。而同時期的中國的鮓(米拌魚條)可以看作是壽司的兄弟或鄰居。只是現今沒有廣泛流傳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為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成為一種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
兩大派別
日本壽司分兩大派別:一是江戶派,握壽司;二是關西派,箱壽司(大阪的最有名),相比之下,握式壽司更讓日本人青睞。由於不使用任何壽司模具,全靠壽司師傅手工製作而成,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米的顆粒圓潤美觀,同時有效的保持米飯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