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日本為什麼強

二戰日本為什麼強

發布時間: 2023-05-04 11:42:04

A. 日本一個小國,二戰時為何有如此大的軍事實力

在二戰時期,日本成為了法西斯的一員,和其他兩個歐洲國家相比,日本的國土面積非常小,但他們的軍事實力卻是數一數二的。從19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海戰開始,日本就展現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當然也會有人產生疑問,日本的國土面積並不大,但是他們的武器是從哪裡來的呢,為什麼日本能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的軍隊輸送武器呢?

一個國家領土的大小跟一個國家實力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聯。在戰爭里,拼的是智慧,拼的是科技,拼的是國家經濟實力。從這點上來說,日本人是智慧的,他們很早就理解了戰爭所需要的東西,並大力發展自己的經濟,這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

B. 看看歷史,二戰後日本為什麼快速崛起

日本在二戰後迅速崛起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得益於自身深厚的科學技術基礎。二戰時日本已經是個非常發達的工業國家,其鋼鐵、造船、機械製造等國家支柱產業,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人才儲備,並且有著非常完善的社會生產體系。二戰後,做為戰敗國其國民生產體系雖然受到災難性打擊,但打掉的只是工業生產的廠房、車間這樣的硬體,但技術人才這樣的軟實力依然非常強大,只要有良好的環境和物質上的外部支援,就能夠得到迅速高效的發展。
第二,得益於戰後美國的大力扶持。二戰結束後,由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對立,東西方冷戰開始,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深刻地認識到,處於對中國和前蘇聯太平洋地區進行戰略封鎖第一島鏈核心位置的日本,對其反共防共政治軍事戰略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為迅速恢復日本社會經濟,提升日本綜合國力,對實現其冷戰戰略能發揮極大的作用。因此,從政治上、軍事上、物質上、經濟上、科技上給予日本全力的支援,使日本的得到迅速的發展,綜合國力得到迅猛的提升。
第三,得益於日本戰後「專守防務」的軍事戰略。根據戰後簽署的《和平憲章》,日本不得擁有軍隊、不得擁有集體交戰權,實行專守防務的軍事戰略,其國家的防衛全部由美國承擔。因此,可以集中本國全部力量發展國民經濟,為其社會發展提升了非常良好的內部環境。這與我國剛剛建國,就集全國的物力、財力保障抗美援朝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
第四,得益於許多國家的免其負擔。一戰後,歐洲各國強加給德國沉重的戰爭賠款要求,幾乎榨幹了德國的政府收入,摧毀了德國的國民經濟,使其德國社會陷入到崩潰的地步,並導致了德國政府倒台。但是,二戰後,許多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出於各種不同的政治目的,免除了日本的戰爭賠款,減輕了其巨大的戰爭賠償壓力,使其國民收入能夠迅速轉化為自身發展的動力。
第五,得益於日本民族奮發向上的民族凝聚力。

C. 二戰時日本的軍事實力為何強大它的軍事武器從何而來

二戰期間,日本不僅開辟了中國戰場,甚伏租至將手伸到了東南亞、太平洋一帶,侵略范圍及其廣。但對於日本這個國家而言,從它本身來看,它僅僅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極其狹小,且資源匱乏。那麼,它在二戰期間為何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呢?

首先,日本之所以強大,跟晚清甲午戰爭後的戰爭賠款是分不開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成為了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的國家,開始了軍國主義擴張之路。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勝出,與清 *** 簽訂《馬關條約》,其中清 *** 賠償日本白銀2.3億兩,本息共計2.6億兩。這兩億多兩白銀對日本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日本四年的財政收入。正是這樣一筆巨款,將日本送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日本拿著清 *** 的賠款大力發展軍事裝備,開始了對中國長達幾十年的侵略。

在這兩億多兩賠款中,日本將其中的84.7%用於發展軍事,其中用於海軍軍備擴張的佔47%陸軍軍備佔15.7%,此外,還有21.9%的臨時軍費。借著如此龐大的戰爭賠款,日本大力發展軍事,擴張軍備,使日本海軍一躍成為亞洲最強大的海軍,比起同時代的美英等國也不遑多讓。

另外,日本還將一部分軍費用來發展本國的鋼鐵企業,不過這也是為日本進行擴張服務的。

最後,還將一部分賠款用來發展教育,不過這個教育主要是側重於軍事方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戰爭人才。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建立了現代教育體系,為以後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人才基礎。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的發展速度與之前相比有了質的飛躍,經濟發展速度增速14%以上,

到了二戰前期,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其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了液滾極為可怕的地步,在所有的亞洲國家之中,軍事實力排名第一。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後,在中國境內,大量掠奪資源,尤其是東北豐富的礦產資源,更為日本的擴張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因此,可以說日本的強大是建立在損害中國利益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在二戰期間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原因。

日本的武器從何而來?

眾所周知,當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由於常凱申先生的不抵抗政策,張公子拱手便將東三省送給了日本人。這一送,送出去的是日本無數的資源以及大量的軍工企業。

在東北境內,日軍侵佔了當時東北最大的兵工廠,這個兵工廠每年可生產幾十萬發火炮、子彈以及無數挺的機槍。日軍憑借著這個兵工廠,每年從這兒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量的武器用來侵略中國。

除此之外,日軍佔領東北後,東北軍遺留下來的無數彈葯武器全被日軍據為己有,包括300架戰機,36輛「雷諾」FT-17型坦克,3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數億發步缺埋兆機槍子彈,10餘萬把步槍和輕重機槍,皆被用作他人嫁衣。

這為日軍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當然,除了國內的軍工廠為日軍生產武器裝備外,作為當時亞洲唯一的工業化國家,日軍在國內的軍工企業也是極其先進的,也源源不斷地為日軍發動戰爭供應著軍事裝備,生產出大量的迫擊炮、擲彈筒等大殺傷性武器。

在空軍的裝備上,日軍所生產的有名的零式戰斗機、92雷擊機、96艦爆、9等轟炸機都是日本國內自行量產,同陸海軍相配合,發動侵略戰爭。

因此,日本的軍事武器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東北境內佔領的軍工企業為自己生產武器;一種是本國內的軍工企業提供。這兩種途徑完全能夠使日本的武器裝備得到補充

D. 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那麼強大,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經歷了什麼

回看近代史,常會拿中國和日本進行對比,因為兩個國家國情相似,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和清朝進行洋務運動,時間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兩個國家最後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中間的差距是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只是進行教育,工業,經濟改革,那麼日本頂多發展成一個較為富裕國家,但是明治維新中一個重要環節是進行軍事改革,日本政府借鑒了英國,德國的兵役制度,開始規定日本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又積極從歐美各國引入先進戰艦,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大幅提高軍事預算,這些舉措都讓日本迅速崛起成亞洲的軍事強國。

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不只是對政體改革那麼簡單,而是通過教育對民眾普及科學知識,發展工業增強國力,改革經濟確保發展穩定,進而支撐軍事工業發展的一次多維度改革運動

明治維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案例,讓日本國力迅速增強,日本在經歷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後,積累了資本,也實現了獨立發展的目標,但是因為資源,地理環境,本土文化的影響,日本走上擴張之路又是必然的結果。

E. 在二戰期間,為何日本會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

因為日本的發展是非常的好的,所以他的強大是無可置疑的。由於日本前期在外打仗打贏了得到了不少的賠款,所以日本就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然後靠打仗不斷的發展其它方面,循環發展。

日本的軍事實力增強得非常的快,然後野心的日本就開始到處騷擾別國。除此之外,日本對於學校教育的建設也非常的重視。日本每年都要拿一部分錢用於學校方面的建設,為培養人才打下基礎。雖然日本本土資源少得可憐,但是它會到處的掠奪,所以在沒人管他的情況下,日本就變得越來越強大。

F. 小小的日本國在二戰期間的軍事實力非常強大,它的軍事實力從何而而來

日本在二戰時期可謂打遍亞洲無敵手,甚至在太平洋戰爭前期,一度對美軍形成了壓制性的優勢,知道中途島戰役之後。但是最終美軍打敗日本的時候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日本的軍事實力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甲午戰爭之後利用清朝的賠款進行發展,其次就是其推行現代化進程推行的非常早。最後就是其國內的工業能力和戰爭動員能力非常發達。

最後就是日本國內的戰爭動員能力和工業能力。畢竟二戰中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就是日本製造的信濃號,在那個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就造出了排水量高達7萬噸的航空母艦。所以日本的工業水平還是非常厲害的。其次就是因為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影響,日本就將大量的艦船變成了海軍預備艦,所以戰爭動員能力非常可怕。

G. 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那麼強大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原因:
歷史上,日本憑借其超凡的能力得以重建並發展起來,特別是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把其闡述為以下幾點:第一,日本進行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第二,美國扶植日本;第三,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第四,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教材的闡述如蜻蜓點水式簡略,總有種言猶未盡之感,筆者認為有必要作更為具體而深刻地探究,讓歷史更為鮮活生動,讓學生更能深入問題的本質。
一、美國的扶植政策。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日本的獨占和政治改造。二戰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長達七年,保證日本領土的完整性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單一性,有利於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美國還對日本進行了以民主、法制為基礎的政治改造。羅伯特?埃德爾斯坦和讓?邁克爾?保羅教授說:「為取得成功,就必須立即進行廣泛的體制改革,即創造性地打破阻礙日本經濟復甦或經濟增長的那些障礙。」①如解散財閥,在一定程度上去掉了大企業中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性和排他性,革除了財閥企業的一些封建性弊端,為企業間較為平等的競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批有能力的新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農地改革,使日本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基本瓦解,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擴大農村市場,這使日本進入了一個比較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美國出於在遠東戰略的需要,還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以美國的「三權分立」原則對日本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政體進行改革。美國的這些措施為日本戰後走上和平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由於「冷戰」需要,對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美國放棄了對日本戰爭索賠,撤消了以拆遷日本軍事工業作為戰爭賠償的計劃。1947年1月至1948年3月,美國先後提出兩個新方案,對先前的「賠償方案」進行大幅度修改,將拆遷的工業設備減至方案的30%。至1949年5月,乾脆宣布取消日本的一切賠款。②戰後初期,美國給日本20多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並向日本提供大量的石油、煤、鐵礦石等能源和原料。從而促進了戰後日本經濟的振興,並且美國「核保護傘」戰略大大節省了安全防務的費用。
第二、亞洲的兩場局部戰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特別是朝鮮戰爭,極大促進日本戰後經濟的復甦步伐。戰爭引起了「特需景氣」,侵朝美軍大量向日本廠商進行軍事訂貨和購買廉價勞務,使日本企業積存滯銷的1000-1500萬日元庫存產品一掃而空,並一舉改變了財政緊縮中苦苦掙扎的日本經濟被動局面。據統計,從戰爭爆發到1953年,這種特需收入為12.8億美元,廣義上的特需收入為23.8億美元。日本外匯儲備1949年僅為2億美元,1952年未增至11.4億美元,三年內增長了近五倍,特需收入在外匯收入中所佔比率到1953年達38.1%之多,20多萬人直接受益於特需生產,總之至1955年,日本特需收入總計達36億美元。特需收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增加了勞動者的收入,帶動了有效需求的增長,而且為增加原料進口和先進技術進口,更新陳舊設備提供了有利條件。朝鮮戰爭的爆發及由此引起的國際局勢的變化,促進了日本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朝鮮戰爭賦予了日本實現擴大進出口上的機會,日本通常出口貿易顯著增加,1950年7月,日本出口總額增長為7400萬美元,比6月份增加18%,創造了戰後日本月出口額的最高記錄。1950年上半年,日本月平均出口額為5000萬美元,則下半年一下子躍升為8000萬美元。可以說朝鮮戰爭是日本經濟的回生妙葯。③
二、日本政府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和領導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推動,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管理。
第一、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通過各種計劃,促進經濟的起飛。如鳩山內閣《經濟自衛五年計劃》,岸信介內閣的《新長期經濟計劃》,池田內閣的《國民經濟倍增計劃》。
第二、政府致力於新產業的培育與開發、指導、調節新型工業的發展。如先後通過《關於合成樹脂工業的育成》、《電子工業振興臨時措置法》、《合成橡膠製造事業特別措置法》,通過這些規劃的實施,不僅調整了產業結構,確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向,而且使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和對國內經濟生活的調整達到了落實。當然重要的基礎產業,如果市場選擇它,那麼任何形式的政府幹預都是多餘的,對這些產業,政府在確認市場必定不去選擇,便以合適的方法選擇它們,由政府採用法律、金融稅制、中間組織協調利益手段的干預來補足。
第三、政府確定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經濟政策,實現從「貿易立國」至「技術立國」的轉變。日本國內市場狹窄,工業產品依靠大量出口,為此政府提出「貿易立國」的口號,出口貿易增長很快,1960年-1970年,日本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13.6%,而出口貿易平均每年增長16.9%。日本政府認為科技是國力的核心要素,適應新技術革命蓬勃興起的形勢提出「技術立國」的戰略思想。日本重視技術對國家發展的多方面作用,採取了從模仿到創新的經濟技術發展模式。據統計,從50年代至1977年,引進國外技術達2.9萬多項,然後根據本國的經濟特點和技術基礎加以改進、補充和發展,成為「日本化」的新技術。當然,許多人把經濟增長歸功於強大政府幹預,盡管有政府幹預,大部分時期日本的經濟依然是在按自己的規律發展。據一項重要研究,經濟自由仍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④
三、日本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與企業精神的推動。
日本企業實行嚴格而靈活的科學管理制度。50年代,日本許多大企業推行「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使職工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機結合起來,職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職工報酬上的差距,使職工感到只有不斷競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高報酬,從而具有壓力感。企業重視對職工的「感情投資」,主動協調勞資關系,培養職工「以廠為家」的敬業精神。這種「日本公司」模式有助於日本培養強大的工業能力。⑤企業管理者重視精神投資。正如索尼公司總經理盛田昭夫所說的「日本優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麼奧秘和秘訣。一個企業的成功,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種理論、計劃或政府政策。日本企業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與職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培養親如一家、唇齒相依的感情。在日本,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都是那些能使全體員工同甘苦,共命運的企業。除日本之外,我還未發現有哪一個國家採用這套簡易的管理方法。實踐已經有力地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在日本,企業管理者千方百計地培養同勞動者的家族般的感情,不僅關心工人的工作,而且也關心工人的生活;不僅關心工人個人,還關心其家庭。工人生日、結婚、病喪,更是企業「感情投資」的良機。例如,西武集團每年舉行獨特的擦皮鞋儀式,首先由高級職員為新職員擦皮鞋,然後是新職員為前輩擦皮鞋,總社和各分社社長都親臨這一隆重儀式,並由電視台通過衛星向全國轉播,以培養職工熱愛公司的精神,促進同事間的溝通。⑥日本的現代企業精神與日本傳統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有密切聯系。日本的家族主義和家庭觀念不同於中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制度和家庭觀念,其家庭觀念的出發點是:家庭是一個經營單位。所以既排除了中國傳統的大家族關系和至今盛行的「裙帶風」,又可以比西方的結構更和諧、更密切、更團結,成為一種社會凝聚力。日本學者說:西方社會的單位是個人,由個人集合而成為國家,而日本的社會單位是家,由家而集合成國家。⑦所以日本以「勞資一體」,「以企業為家」的宣傳教育,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觀念轉變成了公司本位觀念,形成一種團結奮進的工作精神。
四、日本傳統文化和教育的積極影響。
第一、島國文化環境促進了日本的開放。二戰後的美軍佔領前,外族從未侵入和征服日本本土,也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外族移入的情況,長期安定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使日本人養成一種特殊的民族意識,在他們的觀念和感情中,異民族與日本民族有著鮮明的分界線,自然形成本民族的親和感與凝聚力,同時形成對外民族「內外有別」的心理,這種心理成為當今日本企業團結對外競爭的集團意識的基礎之一,也成為日本樂意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文化,包括敵對國家的先進文化的心理基石。所以傳統日本文化是兼容型的,具有受容性和並存性,是一種開放性、多元化的文化復和體。當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它總是「接受了很多,但付出的很少」 ⑧。
第二、輕思辯重實用的文化心理與有效吸收消化外來先進文化成果。日本人的文化心理是重現實、重實用、重實踐,日本可以稱為世界先進文化最優秀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在近現代,日本人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歐洲近現代科學技術,而且極迅速,極有成效。⑨
第三、他們拒絕失敗,承認羞辱的態度深深根植於其心理中。日本公司文化輕易地容忍低回報,卻很難容忍徹底失敗。⑩而且在日本,一心向學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日本公司里,求學氛圍十分濃厚。
第四、日本教育體制是普及型教育體制。江戶時代的教育體制,已初顯義務教育的雛形,明治維新初年的全民義務教育就是以此為基礎。二戰後,日本政府把發展教育作為國策,在財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實行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並免費為小學生和初中生提供餐點和教科書,1947年日本政府把義務教育增加了三年,每年要撥出國民生產總值的6%作為教育經費。這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水平,為改善國民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政府重視培養人才,教育先行,並且做到人盡其才,學以致用。戰後日本經濟增長的60%,就是靠技術進步取得的。
綜上所述,二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能創造奇跡,是由於其充分結合本國優越的歷史地理文化,並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從而創造更多的優勢來發展自己。。。。---摘自網上,當然總結:日本從明治維新向西方先進國家留學傳統,培養科技教育許多人,,2靠靠國民發展都發展經濟,3靠美國當時為針對前蘇聯,中國,在遠東利益實現,向日本無償援助來建立遏制中蘇的戰略基地。。

H. 二戰中,身材矮小的日本人為何會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

在亞洲,當年日本人不算太矮(現在也是,人均身高並不算矮);而且營養跟得上(中國軍隊很多士兵吃不飽飯);並且接受了系統而嚴格的訓練(中國士兵有些連槍都瞄不準,瞄準了也未必打中,子彈質量不行,還有被綁在陣地上的士兵);文化程度也可以(很多軍士可以看懂地圖,識字,這樣戰術反應演練就很快,反觀當年中國軍隊有些營團級才能看懂地圖)



這僅僅是人的差距,再看武器,中國軍隊武器萬國造;而日本軍隊已經完成了制式統一。班用輕機槍,連用重機槍,排用擲彈筒一應俱全。重武器更是完勝,有的中國軍隊一個師都沒幾門炮,還沒一個日軍大隊多。日軍還有空中支援,抗戰時空軍海軍都快損失沒了,陸軍根本沒法指望有空軍幫忙。




日本的強,還勝在戰斗意志強,況且武器裝備也並不落後多少,以這樣的一支部隊,別說放在中國,放在歐洲,恐怕也是一等一的軍隊,至少防守是一等一的。(參考美軍的442團,日裔美國人部隊,戰力一流,獲得勛章無數,不過這個團進攻同樣厲害)



日本稱自己部隊戰斗全軍覆沒為「玉碎」,中日交戰的 歷史 上的滇西大反攻中的「松山會戰」是日本一千人國軍損失萬餘人以1:10的代價獲得的。在太平洋戰場上,大部分島的登陸戰日軍都是最終以「玉碎」的下場結束的,可見每一場都是相當的慘烈,其中以硫磺島一戰最為著名。所以別說亞洲軍隊,中國軍隊了,就是美軍…在武器,空中支援,海上力量全面占優的情況下,打日軍都如此費勁,可見戰力強悍!二戰結束時,甚至還有的島嶼沒有完全打下來,而那裡的日軍其實早缺醫缺糧缺彈葯日久了…天知道他們怎麼撐下來的!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二戰中的日本人強悍嗎?這個得承認,如果日本人真的像神劇里頭一摸兩瞪眼,跟個二五眼似的,他也不可能挑戰成功咱大半個家底,回頭又去摸美國人那老虎屁股去。

那麼他們的戰鬥力是打哪裡來的呢?有人說是裝備,還有人說什麼武士道。

這裝備你得看和誰比,和美國人比,那黃泥掉褲兜里頭,有點不著調。

那麼咱就先從他們家武士道說起,然後在說說其他的原因,您瞅瞅對不對。

武士道

這玩意是江戶時代冒出來的,其實說白一點,就是把他們家那對天皇的信仰給塞到里頭出現的一種畸形產物。

這種畸形,咱不說之前,著眼點在二戰。畢竟您要是單單拿出武士道來說事,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什麼義、什麼勇、什麼仁、什麼禮、什麼誠、什麼名譽、什麼忠義、什麼克己,瞅著像那麼回事。

畢竟這說道根子上,他融化了咱家的孔孟之道,加上什麼神道教一些個宗教元素。

那麼到了二戰的時候,由於他們家天皇整個就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毒瘤,您感覺從這毒瘤上長出來的枝枝蔓蔓能有個好?

不能夠啊!所以武士道擱二戰那會,那已經變的很畸形,也就是說武士道整個就變成一種對外呲牙的獸性。

你可以說他是野獸都不為過。

您瞅瞅他擱二戰那會乾的那些個事,別的不說,七三一部隊擱咱東北,拿活人做實驗,活體解刨,前腳完完整整活蹦亂跳的一個人進去,後腳出來就成了一車子碎塊,這是人乾的事嗎?

戰場上殺人也就算了,戰斗結束了,倆人為了痛快,揮舞刀子,砍向平民,一條街走完,比賽誰砍的中國人頭顱最多,日本報紙都在跟著宣傳,什麼百人斬。

這是一個正常的民族嗎?

為了殺人而殺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是,在菲律賓的土地上同樣是,他們可以在食堂的吊燈上方上手榴彈,把學生孩子騙入食堂,然後把食堂炸掉。

他們可以押著俘虜的美國人,一路上走累了,為了取樂,可以隨意的拉一個俘虜出來,揮刀子砍人腦殼,就是為了 娛樂 一下日本兵而已。

這種事太多了,多的你想揍他,捅死他,恨不得親手掐死他。

這就是被日本天皇偽裝成武士道的軍國主義,所以他們已經不是人,而是一部部的戰爭機器變成的野獸。

好吧,你對野獸有什麼看法?你不把他打死,或者打的銘記於心,他每時每刻都會向你齜牙。

畢竟他們有時候瘋起來連自己都吃,別的不說,單說諾門坎戰役,日本人那叫個慘敗,結果就是他們家天皇逼著部隊損失最為嚴重的一線指揮官們去自殺。

好吧,您沒感覺這其實就日本管用的伎倆,一個是向什麼天皇謝罪,另一個就是告訴其他的日本人,好好的表現出你們的獸性,不然活下來還得去謝罪,一樣一樣的。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很簡單,無時無刻的把他們家天皇塞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幾個例子您就明白了。

在學校里頭蓋什麼奉安殿,啥東西呢?就是里頭擱著他們家天皇的大照片,每天上下學的娃娃還得向這房子敬禮,尤其是咱和他們開戰之後,這都成了常態,每天必須乾的事。

再有就是什麼宮城遙拜,幹啥的?你比方說,日本人一個挨著一個跟那橘子罐頭一樣擠到電車上,這要通過宮城了。

乘務員對著人群吼那麼一嗓子:「要通過宮城了!」

結果一幫子擠到一塊,連轉身都困難的日本人,開始向宮城行禮,俺就覺得那些個轉不過身來的傢伙,他們不會將自己的屁股對著宮城撅著吧!好奇怪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人對東京進行大轟炸的時候,那轟炸機躲開他們家天皇的家,將炸彈丟到普通日本人窩里的原因。

美國人還想著利用一把子天皇。

所以日本的天皇,利用武士道將整個日本變成了一群野獸,這群野獸沒有被打崩之前,他們總是危險的,這個危險就是被擠壓出來的戰鬥力。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就一直有著以下克上的傳統,原因就是這種獸性沒地發泄的時候,就開始對著自己進行撕咬了。

俺最討厭有人拿咱家的解放軍和日本這幫子傢伙比,這有的比嗎?雖然對外表現都是戰鬥力強悍,但根子是不一樣的。

解放軍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戰斗,是為了自己身後那些個叫老百姓的人,是那片養育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土地,是為了讓活在這土地上的人活的更加有尊嚴。

所以解放軍可以一個人守著一個陣地,哪怕千軍萬馬打過來:「只要我不死,陣地就一直在我們的手裡!想要佔領,除非我們死光了,拿不起武器,投降?沒門!」

所以這樣的軍隊,是打不散打不崩的,不管多麼困難的任務,你只要下命令就成。

日本人武士道說道根子上就是為了他們家天皇,能一樣嗎?

好了,不說了,再說就扯遠了,咱接著聊日本人為什麼強悍。

咋說呢?日本人早在明治維新開始,就有了想要登上大陸的想法,所以他們積極的擴張兵源。

當年最開始能夠參與到侵華戰爭的日本兵那可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有些更是五年以上的。

武器基本上就成為了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這都是一水的職業兵,所以士兵的素質很好。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能夠喊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他們感覺自己有這資本,因為打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似乎習慣了下跪,跪下來乞求他們想要的和平。

但他不知道的是,跪的久了,中國人明白了世界的殘酷,尊嚴是需要用拳頭維護的,下跪只能換了鄙視和更加的卑微!

所以中國人有了自己的信仰,我們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好好的天天吃一頓飽飯,而不受人白眼。

最終中國人用人命,建立起一條防線,將日本人死死的釘在了武漢城下,長沙城下。

日本人被拖住了。武士道?他們有本事拿腦袋去撞長沙的城牆去?中國人接著就是了,怕你就不是中國人了。

說道這里,估計有人要說太平洋上的慘烈,硫磺島的激戰。

確實慘烈,可整個戰役打下來,美國人也就死了六千來人,結果美國人贏了。

上甘嶺戰役,美國這頭自己就認了一萬九千多,他的傷亡率是38%,比硫磺島要高四個百分點,可問題是咱贏了。

有的比嗎?沒的比!

最後在說一點,日本人的強悍還在於他們的教育的普及。

大傢伙得承認識字的士兵和不識字士兵,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個子矮,不代表戰鬥力低,更不代表個子矮的就不夠兇狠。

日本人的矮是出了名的,尤其二戰日軍在身材上是被各國秒殺的。對於日本人的個頭,更多的描述是在抗日的戰場上。很多時候, 人們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當時中國人也沒比日本人高太多。

日本戰爭初期,財力上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部隊的伙食營養都是跟得上的。相對來說,日軍的身體要比中國士兵強壯很多。相比我們的士兵吃不飽,日軍幸福的多了。

而且,日本的兵役體制以及軍國主義教育,讓很多士兵在參戰前就受過很嚴格的軍事訓練。從小,進行射擊、拼刺等訓練,同時接受軍國主義教育。這種情況下,日軍的士兵在戰術基本功方面遠遠強於其他國家的士兵 。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往往能在白刃戰中連挑數人。

狗崽子階段開始教育

日軍的射擊和拼刺在當時世界上是一流的水準,這也就為他們強悍的戰鬥力做好了基礎。

狂熱的軍國主義教育下,讓他們對於戰爭極度熱衷,所有人都願意為天皇而死。自己和自己人的命不當一回事,就更不要說對其他人的生命了。

這種狂熱的軍國主義教育,讓士兵漠視生命,從小就教育要多殺人,注意,是殺人,而不是殺敵方士兵。日軍開戰之後的軍紀,實在不敢恭維。 當他們經歷了戰火,一旦屠殺開始,就再也無法收手,會以殺人為樂。

其實,日軍兇殘成性,就是大環境下的一個因素,軍隊中就是彌漫著一種恐怖氣息,所有士兵都受到感染,內心的獸性就是這么激發的。

戰鬥力的強悍與否和身材的高矮沒有必然關系,日本軍方對士兵強化軍國主義教育,日本國民崇尚武士道精神,使得它們整個民族滿腦子的效忠天皇的愚忠思想,軍人都是在為天皇而戰。而整個亞洲當時大多是弱小國家,基本抵擋不住日軍的攻勢,到了戰爭中.後期碰上了裝備精良的美國大兵,它就再也強悍不起來了。

二戰中,日本兵的戰鬥力很強,尤其是在前期,大量訓練有素的日本兵被投入戰場,給各個受到侵略的國家造成了很大傷亡。按說當時的日本人身材矮小,與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很不相稱。其實戰爭初期日本兵的戰鬥力強,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日本兵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被派往戰場,軍事素質很高。再加上當時日本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自然要比當時亞洲各國軍隊戰鬥力強很多。當時的亞洲各國還都普遍是農業 社會 ,生產力低下,多數武器都不能自己生產,少量先進武器要靠進口,大量裝備的是一些原始落後的槍支,甚至大量裝備冷兵器的部隊也不在少數。

而且由於是被動應戰,遭到侵略國家的很多士兵沒有經過充分的訓練就派往戰場,甚至戰事最緊張的時候,很多熱血青年根本就沒有經過訓練,就直接趕赴保家衛國的前線。對於日本軍隊來說,與這樣的軍隊作戰,等於是降維打擊,自然顯得戰鬥力非常強悍,實際上這也是相對的。

這一點兒,從日本與工業化更充分的蘇聯交手就能看出端倪來,當時,日本人在侵略中國之前,原本打算先對蘇聯下手。結果雖然有武士道加持,但是裝備輕武器為主的日本人,根本就不是裝備了大量坦克等重武器的蘇軍對手,諾門罕戰役幾乎成了對日本兵的屠宰場。經此一戰,日本人再也不敢找蘇聯人的事兒了,只能對亞洲的農業國家發動瘋狂進攻。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日本軍人普遍信奉源自儒家的「武士道」精神,滿腦子為「天皇」獻身的日本士兵,往往到了戰場上不懼死亡勇猛作戰。但是到二戰後期,被侵略國家人民保家衛國的精神,已經蓋過了日本的兵的武士道精神,雙方拼的還是資源和工業能力。有了歐美國家的加入,日本在這方面也沒有了優勢,失敗成為必然。

因為在現代戰爭中,更加重要的是士兵自身的技戰術水平,其所裝備的武器裝備性能水平,以及必要的身體素質等,和本身的像身材,身體力量等這些看似比較重要的數據其實並無太大的關系。

在冷兵器戰爭時代,雖然有弓箭、弩等機械武器,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雙方更多的使用的還是刀、矛等這些依靠劈砍、穿刺、擊打等對敵人造成殺傷的武器,而這就需要很強的力量才能造成足夠的殺傷力讓敵方斃命。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身材矮小相對而言不佔優勢,但是結合明智的戰術戰略行動,依然是可以取得勝利的。

而在現代戰爭中,武器已經變成了熱兵器,僅僅是小孩只要扣動扳機就能擊殺一名比其強壯得多的成年人,這就使得現代戰爭相對而言更加不需要身體素質這樣的內容了。所以在近現代的游擊隊等這些武裝力量中,像婦女兒童等也開始出現在戰斗隊伍中,這在早前是難以想像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二戰中的日本人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實際上其也是比較強壯的。首先日本軍隊有充足的糧食保障,而且日本的對外擴張戰略更不會在軍隊中產生糧食不足的問題,而且日本軍隊的後勤保障水平較好。在抗戰中,中國軍隊中很多士兵雖然高大但是比較消瘦,就是因為營養不好,所以像在肉搏戰實際優勢並不大。

而在現代戰爭中大塊頭是不是就更有優勢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就拿特種部隊而言,其作戰中更需要的機動靈活,足夠的力量,機智的頭腦等,所以像滿身肌肉的肌肉男等反而並不多見,更多的是一些身材勻稱的作戰隊員,而這對於普通部隊而言也是適用的。

日本是個島國,受物資匱乏的影響,日本人從古時候開始就是一個身材矮小的民族,這樣的身體狀況直到二戰時期,也沒有多少大的改變。

漢朝時候,漢光武帝劉秀封過日本國為倭奴國,並賜「漢倭奴國王」金印一枚。明朝時候,日本浪人在東南沿海犯境,也被稱為倭寇。「倭」即為矮丑矬,中國古人的造字功底實在厲害,由此可見日本人身高矮這件事是自古有之。

接下來我們也要說一說,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到底有多矮。

1937年,日軍傾其精銳侵略中國。這階段的日軍,戰鬥力是二戰史上最強,據統計平均身高達到了1米66。說實話,在1937年的時候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放到全世界拿去對比,也並不算矮。

而後幾年日軍身高幾乎逐年遞減,尤其到抗戰後期,日軍中摻雜了大量徵召來的娃娃兵,到1945年日軍投降時,平均身高已經降到了1米58,成了名副其實的小日本。

不過,因為抗戰初期日本軍隊是跟中國軍隊作戰,受到營養條件和地域差異的影響,當時中國軍隊的平均身高,北方軍隊的身高為168厘米,南方為160厘米左右,所以與當時的日本人的身高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只不過當時中國軍民普遍的營養不良,體質較弱。反觀日軍,由於當時日本實施以戰養戰的政策,從中國佔領區掠奪的大量的物資以供給其在前線的作戰。這樣就使得日本士兵營養充足,體能大大的優於中國軍民。

這也間接導致了日本軍隊,在與中國軍隊作戰時擁有了身體優勢,雖然在某些時候日本士兵身高不佔優勢,但憑借其健碩的體能力量優勢,往往也都能取得對戰的勝利。

不僅僅在營養體能方面,日常的軍事化訓練和武器裝備方面,日軍也要遠遠地超過中國軍隊。當時一個日本新兵每個月用於訓練的子彈達到了150發,同期中國軍隊能夠給新兵用於訓練的子彈數量幾乎為0。

而且日本人的裝備是很齊全的。每個日本鬼子都有一支步槍、2個手榴彈,腰上還掛著刺刀。同期中國軍隊有很多士兵連槍都沒有。日本每一個普通士兵配備120發子彈,而中國軍隊僅為5發。

這還僅僅是在單兵武器裝備上的差異。如果比對兩國成建制部隊,差異情況就更加明顯。比如在坦克、飛機、火炮、軍車等方面的配備,雙方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

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時期,總兵力已近600萬,擁有200多個師團的番號。其陸軍常備主力師團下轄有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步兵旅團約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萬人,擁有各種較為齊全的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故這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

日本陸軍第一至第二十師團、近衛師團,以及抗日戰爭爆發後由近衛師團擴編的近衛第二、第三師團,而後組建的戰車第一、第二、第三師團,和一度由常備主力師團的預備役部隊編成的8個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

1938年後,由於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兵力消耗極大,其後組建的第二十一師團至第四十九師團均取消了旅團級建制,由師團直轄三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同時指揮炮、工、騎、輜重兵聯隊等單位,全師團定員減至1.8萬人。

配備方面,一個師團有軍馬2065匹、步騎槍8940枝、擲彈筒216個、輕機槍216挺、重機槍54挺、平射炮18門、山炮12門等武器裝備,這種類型的日軍師團被稱為乙種師團。

無論甲種師團還是乙種師團,所裝備的武器數量都是中國軍隊所無法比擬的。日本的武器是本國自產,消耗以後可以很快的補充,而中國當時的武器主要靠進口,本國沒有完整的軍工系統,消耗以後不能夠及時的得到補充。

有的人可能會說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國防軍工方面沒法與日本相比,但是日本在與美國相比時,情況可就是反過來了。

沒錯,美日兩國在當時的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可以說美國占據10:1的絕對優勢。但日本依然在對美軍的太平洋戰爭中,表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造成了美軍巨大的傷亡。

這是因為二戰時期,早已是熱兵器主導的戰場,人在身高、體能上存在的差異,有時也不見得對戰斗影響十分大。同時,日軍雖然身高不存在優勢,但他們在訓練方面卻是十分充足,體能方面不見得太過落後於美軍。

而且日軍在軍國主義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作用下,出現了大量的軍國主義的狂熱分子,他們在與美軍作戰的時候表現出近乎瘋狂的行為。

在極端思想的荼毒下,日軍認為死亡也是對天皇效忠的表現,這導致其戰鬥力表現得頗為頑固,在面對身高、體能、裝備都占優勢的美軍時,也能給予對手極大的殺傷。

綜上所述,二戰中身材矮小的日本人能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既有武器裝備層面因素,也有戰爭初期軍事訓練的原因,更有在軍國主義的熏陶下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上的瘋狂。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當中,我們稱日本人為小日本。其實這不僅僅是敵視他們,主要還有個原因,就是日本人的個子矮小,據有關資料顯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米65,而女性的平均身高則是1米55,如此的身高,不用說在高大的歐美人面前,就是在中國人面前也是渺小了點,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對日作戰的時候,蘇聯人和日本人拼刺刀根本就不用躲閃,因為蘇聯人把刺刀都扎到日本人的身上了,日本人的槍也夠不到蘇聯士兵。

雖然說日本人身材矮小,但日本人的智力並不落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工業發展極為迅速,這也為二戰積蓄的能量,二戰結束以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了各方面的壓制,但是日本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這一點又一次讓日本人在幾年以後,又重新站到了經濟強國的隊伍裡面,可以說日本人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是日本的工業基礎和那種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正因為這樣,長期以來,日本人十分敵視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日本人是我們的真正敵人,我們絲毫也不能對日本人放鬆警惕,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日本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他們的貪欲也在一天天的膨脹,他們的行為也時刻提醒著我們,要防備身邊這個畜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個子高矮和戰鬥力沒什麼聯系,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

日軍在二戰平均身高1米62左右,和歐洲白人士兵相比較矮,但在亞洲算是不錯的。

當時德軍英軍蘇軍美軍,平均身高也不過1米7左右,當時人並不是很高。

日本士兵個子不高,但體力非常好。

二戰中,日軍是列強中唯一基本沒有機械化和只實現很少摩托化的軍隊。日軍作戰基本完全靠步行,一天行軍幾十公里,還要高負重。

這種高強度行軍,換成英美蘇法士兵,沒有一個受得了。

在後來日軍血洗東南亞的作戰中,日軍在復雜地形進攻行軍的速度,比英美士兵撤退還快,導致英美軍隊接二連三的全軍覆沒。

同時,列強士兵中,恐怕只有日軍訓練最為嚴格。日軍士官和老兵是野蠻教育,動輒打罵,要求嚴格。這種法西斯訓練下,日軍新兵成長很快,單兵素質很高。日軍新兵的射擊技術,也是列強新兵中最好的。

日本人真的矮嗎?

我們一直叫日本人小日本,原因大概一個是嘲笑人家地方小,一個是嘲笑人家個子矮,小的時候我也一直認為是這樣的,我讀高中的時候我們學校要和日本辦留學班,來了很多日本人,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不是電影里的日本人,實際上跟我們沒啥區別,除了行為舉止略微不同外主要就是一張嘴就是「口你急哇」什麼的。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爺爺也說過,其實日本人並不矮,當年日本人撤出東北的時候,我家的縣城是一個中轉站,當時很多中國人都去打鬼子了,我爺爺也去看了,所以,關於日本人的矮,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美軍中的日本士兵)

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人其實並不矮,之所以會有日本人矮完全是因為一個說法,說日本人以前很矮,明治維新後要求國民每天喝一杯牛奶,個就長高了,鬼才TM的信這不是奶企打的廣告。

日本人的矮是一種在 歷史 資料裡面記錄的,這個東西我感覺如果沒有更多的考證根本不必認真,主要我們很多人對日本並不了解,就張個嘴在那胡侃,有的人說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本多忠勝,根據推算只有一米四,然後我們就鐵定日本就是矮子。

中國人喜歡妄自菲薄,更喜歡藐視對手,也就是所謂的阿Q精神,用精神戰法來戰勝自己也戰勝別人。

至少在二戰中,日本人並非有多矮小,如果看美國大兵和日本人的合影的話,中國也一樣沒有美國大漢高。

另外,矮也並不是近現代化戰爭中的根本致命缺點,相反,因為矮小,反應靈活機動,反而成活靶子的概率也比較小,至於拼持刀,國軍和日軍一比一的情況下,也夠嗆能拼過日本。

日本人的作戰能力有多強?

盡管我們一直不承認日本很強,相反從現在的抗日神劇中也能感覺出來,很多年輕人甚至感覺沒趕上和日本人打仗的年代,手撕鬼子比手撕麵包還容易,在二戰中被日本人打的最慘的國家,反而最看不起他的對手。

在二戰中,蘇聯和美國兩大超級軍事大國,在和日本人的交手中,也多次吃虧,盡管關東軍最後遭遇蘇聯紅軍是一場大潰敗,實際上在張鼓峰時間和諾門坎事件中,日本以弱勢兵力也空中和炮火都不及蘇軍的情況下,並沒有讓蘇軍佔到多少便宜。

美國在和日本的戰斗中也是絞盡腦汁,即使他們認定日本挑戰美國是愚蠢的,但也同時認為他們是狡猾的,卑劣的,美軍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患的精神病遠比在歐洲戰場要多得多,所以和日軍作戰對美軍來說就像一場噩夢。在漫長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損失了很多人。

日本人的作戰能力為什麼那麼強?

作戰能力實際上包括單兵作戰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從單兵作戰能力來說,日本人從小就受軍國主義思想熏陶,以能參軍打仗為榮耀,重視軍事教育,當然,這也和日本人的強盜思維有關系,日本整個國家都是一種強盜思維,認為自己沒有的就要搶過來。

日本一直在厲兵秣馬,整軍備戰,日本人身體很 健康 ,看過真實抗戰的都知道,真正到拼刺刀的時候,國軍根本拼不過日軍。而且日本的士兵作戰素質很高,打槍打得很准,這都是子彈喂出來的,而我國抗戰有的部隊人均平均五發子彈,平時捨不得打,打仗時候又打不準,打完了就得跑,很多時候這就是「不堪一擊」。

最變態的就是日軍的戰斗意志,雖然很腦殘,但是真到了該拚命的時候,是尼瑪真不要命啊!這一點中國士兵是做不到的,我們的儒家思想經過幾千年的思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堅決不能死,你如果死了,你的老婆孩可能就被「吃絕戶」了,睡你的老婆打你的娃都不算什麼,給你家吃的雞毛都沒有,讓你媳婦上街去要飯。

二戰中,中國人口四億,正規軍加上游擊隊1000萬,德國8000萬人口動員1000萬兵,蘇聯1.8億人口動員兵力3000萬以上,美國1.45億人口,動員兵力2000萬,日本七7000萬人口也動員了超過七百萬兵。(數據僅供參考,並非十分准確)

從協同作戰方面來說,日本並沒有比美軍和德軍強多少,基本就是「炮兵轟完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打不下來再來一遍,尤其是日本缺少機械車輛,缺少協同坦克的裝甲步兵師等,而是步兵和坦克配合,在中國這個戰場卻完全夠用了。

日本的軍校辦的很好,中國的軍校保定學習日本,黃埔學保定,還都是短訓,相比於日本就有點差了,什麼迂迴包抄戰術運用的更是淋漓盡致。

當然,中國的兵並不是以兵為職業,大部分以前都是拿鋤頭的。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的我們既不願了解過去的我們,也不願去了解對手,卻喜歡假象過去我們的強大,敵人的軟弱,實際上這就是在侮辱那些死在中國大地上為了抵禦外辱而奉獻了生命的先烈。

I. 為何日本在二戰期間有這么大的軍事實力

二戰結束的標志是以日本在1945年8月15號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回顧整個二戰,我們會發現日本的戰鬥力實屬強大。與中國對比而言,日本有完善的海陸空三軍,在其國內有著完整的兵役制度,且後方軍隊有著強大的增援部隊。日本之所以能夠在二戰中有著如此強悍的實力,這於他早期的明治維新、軍事技術模仿、德軍支持分不開。

三、同盟國供送

日本在二戰的時候加入了法西斯軍團,和義大利德國是同盟國。德國在武器製造上位居世界前列,尤其在科學技術層面領先日本數百年。既然是同盟軍,德軍勢必會在武器裝備上拉日本一把。當時德軍分配給日本的任務是在太平洋牽制住美國,於是為了提高日本軍隊的裝備水平便將自己先進的潛艇製造技術腳給了日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之所以在二戰中武器裝備如此充足,與盟友間的互送有一定關系。

J. 二戰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是三流,為什麼戰鬥力這么強

這是因為當時日本人受到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使得日本的戰鬥力非常的強悍,再加上當時日本面對的一些國家戰鬥力都非常的弱小,所以也使得日本軍隊在前期的戰鬥力非常的強悍,不過後來由於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使得美國軍隊加入了第2次世界大戰,也改變了雙方之間的格局。由於美國軍隊的大力支持,使得日本軍隊出現了非常大的壓力。

後來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對於日本社會進行了思想改造,但是由於思想改造進行的不徹底,使得現在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出現了再度復活的情況。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