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頭痛怎麼治
A. 日本為什麼禁止生物電理療
沒有禁止,有好處,但也有副作用。生物電經絡療法就是以中醫經絡學為原理,生理學為基礎,回把答古老的中醫學同現代西醫反射學、生物電學技術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
將用「生物電療儀」輸出的電能經過早握人體調控後,根據人體經絡的走向與病症所處部位,採用適當電量運用各種手法。
(1)日本人頭痛怎麼治擴展閱讀
不同類型電流和電磁場治療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直流電療法、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療法、低頻脈沖電療法、中頻脈沖電療法、高頻電療法、靜電療法 。
電抽搐治療也有其特定的副作用和並發症。現代改良電休克治療常見的並發症主要是頭痛、惡心、嘔吐和可逆性的記憶減退。
B. 什麼是森田療法
簡單的說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森田療法主要適用於治療神經症、植物神經失調等身心疾病。
「森田治療法」又稱「禪療法」、「根本的自然療法」, 它是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醫學專家森田正馬(1874-1938)所創。此一精神治療法雖也受過西方當時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醫學暨治療的一些影響,基本著想卻是源自大乘佛學智慧與日本傳統文化,尤其是禪的思想文化對此治療法的影響格外深刻,森田療法可謂是以大乘佛教與禪為思想源頭的東亞文化的產物。
森田療法的誕生
1874年,森田正馬出生於日本知高縣,與Freud Sigmud(1856-1939)、Adler Alfred(1870-1937)、C.G.Jung(1875-1937)先後出生,可見森田療法受心理分析及精神醫學治療影響實非偶然。
森田正馬先生的求學生涯不甚順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傷寒,使得中學五年念了八年。在1898年就讀東京大學醫學院時,被診斷為「神精衰弱」兼腳氣病,但在期末大考時,不顧一切猛讀猛攻,所有不適的症狀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試成績也非常優秀。由這次的身心體驗,讓他領略到當時一般人對神經衰弱的看法是:「神經衰弱是神經疲勞所致,應多休息」是不正確的。
他在醫學院畢業前,便進了精神科,並在巢鴨醫院擔任作業療法主任。森田曾用催眠術治療精神官能症,但無法痊癒。卻以「沒有治療,只讓其從事打掃工作」治癒了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促使森田開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治療法於焉誕生。
森田的人性觀
人是時時刻刻都在流動變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在最好的狀況下,乃是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在我能讓我的體驗之流載我流向前去,能在其中載浮載沈,而且還能同時嘗試去了解它那變動不拘的復雜性的話,那麼,其中不會有任何定點讓我停留。當我能在如此過程中之時,很顯然的,我不會有一個封閉的信仰體系,能引導生命的乃是對於體驗去不斷了解、哺斷闡釋的那個過程本身。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過程中。因此,研究心理問題就得從外界與自我相對的夾縫中去尋求,從變化流轉中去把握。而意識不過是一種狀態,一種自然現象而已。
現象即存在。森田認為人的存在是不斷變化流轉中所發現的每一剎那之 現象,具有絕對之意義,亦即現象即存在(劉焜輝,民75)。他常用「事實唯真」、「服從自然」等,就是把我們身心的自然現象,體認為現象(色)即實在(空),如實承受。
心理的對立與調和。森田認為一切宇宙現象都建立在相對關系、調節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現象亦是在不斷變動過程中才能維持均衡,產生適應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有較佳的能力自然流轉在兩者的變化中,並將不安的感覺疏通到建設性的方向。
道德、倫理觀。神經質患者常有理智的觀念主義者或求全的理想主義者這一面,因此容易忽視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動性,卻對瞬息變化著的生命現象,應加善惡、苦樂等等價值判斷,徒增內心的掙扎矛盾(傅偉勛,民82)。森田強調根本無絕對的倫理觀或道德觀存在,只能歸原於「事實唯真」,必須要能容忍所有心理流轉中的對立現象。
生神宴攔存的慾望。森田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生之慾望與死之恐怖的相對峙,經歷種種的變化而彼此消長的整個過程。生的慾望包括從生物學的層面到追求人生的意義或價值的精神層面,死的恐懼則是與此相對的,無聲的慾望就無死的恐懼。
森田神經質
森田治療法重視現在當前的人生態度,認為西方的心理分析理論無助於東方人的精神病態的徹底解決。森田尤其認為弗羅伊德所說的神經症(neurosis)並不太適用,因為大部份具有精神異常的(日本)人基本上屬於他所描述的「神經質」。所謂森田神經質指的是那些不能認清或接納帶給自己焦慮或威脅的自然現象,企圖排除它的祥型人。這理論的一大特色是對於個人先天性素質的重視,他認為神經質因下列三大因素而發生:1.人格特質(懼病傾向)2.機會(促使發病的又因)3.病因(心理的交互作用影響症狀的發展)。
森田根據發生神經質的心理機制之復雜程度,把它分為普通神經質、發作性神經症、強迫觀念症三種類型。
一、普通神經質
即一般人所稱的「神經衰弱游胡」,又稱「心氣症」。是因過度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而引起頭痛、嘔吐感、失眠等主觀上及心理上的症狀。
二、發作性神經症
又稱「焦慮神經症」。其症狀為恐懼、焦慮的情緒表現於外而導致身體神經系統之失調狀態,例如:心悸亢進、呼吸困難等等。
三、強迫觀念症
具有心氣症的本人刻意去除某一涌現在意識中的特殊觀念,所引起的內心葛藤,構成強迫觀念症。主要的強迫觀念症有:對人恐懼(過度關心別人對於我的看法如何,而產生刻意保持良好態度的沖突情緒)、雜念恐懼(思考時,企圖排除目的以外的念頭,卻反而越注意到雜念的存在)、其它尚有殺人恐懼、閉所恐懼、不潔恐懼等等。
森田療法的實施步驟
森田認為治療神經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充滿愛情的、接納的家庭氣氛里實現心理治療。實施步驟如下:
一、卧褥療法
這個時期約有4~7天,要把病患完全隔離,除用餐、排泄外,終日躺在床上。其目的在於觀察病患的精神狀況,以做診斷的補助。而且保持安靜可以調節身心疲勞並讓患者面對精神上的苦悶與苦惱,迅速去除它,以體會森田所謂「煩悶即解脫」的心境。
二、輕度作業治療期
此階段也采隔離治療。白天,盡可能整天在戶外做輕微的作業;晚上在作業室作業晚工作,例如削牙簽、糊紙袋等,近來則常以雕刻等創作性活動為主。作業期間,每天晚餐後要寫日記,藉此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並且對此給予批評,做為心理治療的手段。此階段的主要目標在於讓患者能面對生理上不愉快的感覺或強迫觀念,開始時讓病患的身心感到無聊,以促進其自動自發的活動慾望。
三、重度作業治療期
此階段要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態給予適當的作業,例如鋸木、劈柴等。此階段的重點在培養對於作業的耐性,使其建立信心,讓患者對於過去不感興趣去做的事情,或因為預期焦慮的感情而無法去做的事情,都肯去體驗。這種體驗將導致患者能面對許多痛苦,克服許多困難去促進身心的自發活動,此時,心裡流動性已開始恢復。
四、復雜的實際生活時期
透過閱讀,促使患者察覺到純真的心理,自己本來的個性;即幫助患者成長為不用自己的意志勉強去否定各種自然產生的情感或觀念。
結語
森田療法不僅提供了心理治療的一個新視野,同時也幫助一般人建立比較健全的生死態度,在極有限而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人生的種種價值,積極肯定生命的意義。
理論依據
1、基本概念
① 神經質與神經質症
"神經質"一詞是森田正馬基於對神經衰弱等神經症的本質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現為患者存在某種症狀,因而主觀感覺到這對於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強烈地從症狀中擺脫出來的慾望,並積極努力地克服症狀的傾向。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的症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的產物。神經質症狀是疑病素質和由它引發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經質"作為一種疾病看待。
"神經質症"是森田正馬的學生、森田療法的另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來的。
高良武久認為:神經質症是神經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經質症狀的神經症,森田療法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神經症,只有神經質症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症。
② 疑病素質
所謂疑病素質,是一種精神上的傾向性,或稱素質。森田認為精神上的傾向性有內向與外向之分。人們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這種內向性和外向性的協調活動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動出現了大的偏向,就會逐步形成一種明顯的精神上的傾向性。
疑病素質即是一種擔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傾向性。具有疑病素質的人精神活動內向,內省力強,對自己心身的活動狀態及異常很敏感,被自我內省所束縛,總是擔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動內向,富於自我內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如過分擔心自身狀況、過分的自我關注,則產生消極作用,形成疑病素質。森田療法理論認為疑病素質是神經質症發生的基礎。
③ 生的慾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於內省、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是人人都會有的正常的表現,按照森田的理論,這是一種人類本性的生存慾望的表現。生存慾望的含義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慾強、肯努力;(4)希望成為偉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發展等內容。
患神經質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極強的人,但他們並不是生來就患有神經質症的。而是隨著生存慾望的發展,想過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於某種契機誘發了其疑病體驗,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過高的生存慾望同時伴有對死亡的恐怖。這種對死亡的恐怖常與懼怕失敗、害怕疾病、恐懼不安等心理活動相聯系。生的慾望過於強烈,對自己或事物存有超出尋常的要求,就會因懼怕達不到自身的慾望而產生死的恐怖。此時,若有某種誘發的契機,如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就可能把原來屬於正常范圍的生理現象誤以為是病態(如心動過速)。而努力排除這種病態的結果,是對外界的關心程度開始下降,精神活動完全向內,陷入精神的內部沖突之中,導致神經質症狀的產生。
因此可以說,過高的生存慾望同時就會伴有對死亡的恐怖,這導致了精神活動的內向性,形成疑病素質,成為神經質症產生的基礎。
④ 適應不安與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療法認為,人在自然界中活動,人在人類社會中生存,必然會存在某種不安的心理,即為能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狀況能否適應外界環境這樣的問題而煩惱。這種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經常會出現,被稱之為"適應不安"。
較內向的人容易出現適應不安,因其有較強的內省傾向,總是對自己的心身狀況能否勝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較外向的人則不同,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從年齡階段看青春期前後最易出現適應不安。這與青春期的個體自我意識增強,自身慾望增長而又缺乏實際經驗,不能很好地適應外界變化有關。
高良武久認為:不安、擔心、痛苦等心理雖然令人不快,但它卻是我們人類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護機制。例如,如果沒有疼痛感,人們就可能對外傷失去警戒。他進一步指出,如果人們對這些令人討厭的,但同時又必不可少的保護機制認為也不應當存在,企圖否認這些應該有的心理現象,這必然使開始正常的心理產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內部沖突,最終形成神經質症狀。
在環境發生變化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安的感覺。但具有疑病素質的人,或排斥適應不安感覺的人,對不安更加註意,由於精神交互作用的影響,使其感覺和注意相互加強,更易於由不安發展成為慢性神經質症。
所謂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種感覺,偶爾引起對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麼,這種感覺就會變得敏銳起來,而這一敏銳的感覺又會越來越吸引注意進一步固定於它。這樣一來,感覺與注意彼此促進,交互作用,致使該感覺越發強大起來",這種精神活動過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過程。
因此,如果說疑病素質對神經質症的發病具有決定作用的話,精神交互作用則可以說是對神經質症症狀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⑤ 精神拮抗作用
如果說神經質症的發病與疑病素質有關而其症狀的發展與精神交互作用有關的話,其症狀給神經質症患者帶來苦惱的根源,則與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有關。
森田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有一種對應和調節的現象,這種現象類似人體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約、相互調節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稱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體表現為:當一種心理出現時,常常有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心理出現。例如,恐懼時常出現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揚時反而涌現內疚的感情。森田認為:這種抑制性意志是我們精神領域中的自然現象。精神領域中的這種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樣,都不是我們能夠一 一加以隨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過強或缺乏這種拮抗作用,人人都會出現問題。而神經質症患者的各種苦惱,也是由於慾望和抑制之間拮抗作用增強引起的。例如:想要獲取成功的這種生的慾望越強烈,對可能失敗的死的恐怖就越強烈;拚命要加強生的慾望而排除對死的恐怖,為否定失敗的可能想盡種種辦法,反而使引起拮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應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響,個體就會感到越來越苦惱。所謂思想矛盾是我對'但願如此','必須這樣'的思想願望和實際情況所預計的結果相反,因而發生了矛盾。
綜上所述,森田療法關於神經質症的形成機理可概括為:由於疑病素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因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質症狀。造成神經質症的根本原因則在於想以主觀願望控制客觀現實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
2、 神經質症發病機制
① 發病機制流程圖
神經症是一種注意固著狀態,是本來正常的心理、生理現象因患者對人性的錯誤認識而引起注意,通過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著在這些心理、生理現象上,導致了反常的苦惱等症狀。可以用一個流程圖表示:
有偶發事件
疑病素質(森田神經症)------------------------------------------ 某些正常的感覺
或無 精神交互作用
或體驗-------------------------------------注意-----------------注意固著狀態(症狀)
精神拮抗作用
② 神經質症狀的主觀性
森田認為:神經質的各種症狀,在沒有身心的疲勞、衰弱及其他並發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屬於主觀范疇之內的、自我知覺的東西,而不是客觀的產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經質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靜、客觀地對待與自己有關的事情。特別對於症狀,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安的情緒,往往作出明顯失誤的判斷。
神經質症的患者,對生的慾望過高,對死亡的恐怖過強,因此把本來正常的現象(如別人的咳嗽、交談),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現(認為是諷刺自己或說自己的壞話)。這種主觀判斷沒有客觀事實為基礎,病人卻對此堅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脫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症狀的主觀性表現。
神經質症狀的主觀性還表現在其症狀缺乏客觀的生理基礎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堅持認為自己患了性病,雖幾次驗血結果都是陰性,但受其主觀意識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觀檢驗的事實。神經質症患者因其症狀的存在而極度苦惱,但他卻不知這種苦惱是其主觀臆造出來的。苦惱的根源在於其自身。
③ 不同神經症的形成機制
森田先生闡述三類神經症症狀形成的過程。
普通神經質(含疑病症、抑鬱性神經症、神經衰弱),是由於精神上對某種異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症狀處置上的錯誤,導致症狀日益加重。並指出:神經衰弱的症狀伴隨身心疲勞或病後的恢復過程必然會消失。只有受疑病觀念支配,主要精力固著於病態感覺的時候,症狀才會復雜和嚴重起來。其疑病素質越強,症狀也越易嚴重起來。即使疲勞恢復或病後身體康復,有的人自覺症狀永遠也不會消失。
發作性神經質(驚恐發作、慢性焦慮症),其發作的實質是一種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對自己將要發生災害的預想,或預感到危險即降身時產生的感受。發生在主觀上的恐怖感受,客觀上也可能會相應地出現心悸加劇、頭腦發脹、血脈上涌、手足變冷等軀體現象。主觀的感覺和客觀的軀體現象是同一現象的表與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臟病發作時,都會產生極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會那樣,以後偶爾感到心臟搏動,便會和以前見過的情景聯系起來。如果患者對其前後的精神過程認識不清,立即就會受到一種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劇,從而使注意集中於此,便越發不安,產生精神交互作用,導致心悸加劇,成為心臟神經症。
強迫觀念症(強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機會得到的感覺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態的異常,由對它既無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沖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惱的學生,正是因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覺專門看成病態而形成強迫觀念。因此強迫觀念是一般人同樣會時常浮現的觀念,但正常人處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立即就會忘掉,或根本沒有進入意識,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現的刺激。所以對它沒有懸念在心的餘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質、思想矛盾,導致精神上的沖突,反而加劇了某種感覺,形成強迫觀念。他還指出,強迫行為不象強迫觀念那樣,大都不伴隨精神沖突的痛苦,認為不是神經質的表現且難以治癒。
操作方法:
(一)治療原則
1、"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
森田把順應自然看作是相當於佛教和禪宗中的"頓悟"狀態。所謂"頓悟"狀態就是讓神經質症患者認識並體驗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體驗到對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現實存在的抵抗是無用的,這樣才能具備一種與自然事物相協調的生活態度。
對其症狀而言,就是要老老實實地接受症狀,真正認識到對它抵制、反抗或迴避、壓制都是徒勞的,不要把症狀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對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帶著症狀學習和工作。 應當說"順應自然"是森田療法中最基本的治療原則。這條基本原則包含著下述多層涵義:
(l)順應自然地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厭惡的情感:
① 要順應情感的自然發生,聽任情感的自然發展。情感過程一般構成山形曲線,一升一降最後終於消失。
② 如果情感沖動得到滿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靜、消失。
③ 情感隨著對同一感覺的慣性,逐漸變得遲鈍,直到無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種刺激繼續存在以及對此集中注意時,就會逐漸強化。
⑤ 情感是通過新的經驗、經過多次反復、在逐步加深對它的體驗中漸漸培養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動自有其自身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總是對自身出現的恐懼、不安或苦惱等這些人人都會有的情感極其反感;總想壓抑、迴避或消除這類情感,例如,對人恐怖的人,對人與人見面常會引起的情感波動,特別是見到領導或異性時產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覺感到苦惱,視之為必須排除的異物而採取壓抑和對抗的態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嚴重而產生抗拒之心,結果使自己陷入神經質症的漩渦。這實際上與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規律中第4條及第5條相符合,即神經質患者由於集中注意於令其感到厭惡的情感,並不斷壓抑這種情感而使之受到強化,經多次反復而培養起他對人極度恐懼的體驗。而這一過程恰恰違背了情感活動的第1、2條規律。
改變這種狀況就需使患者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起積極的情感體驗。
(2)順應自然地認識精神活動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
神經質症患者常常主觀地認為自己對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種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種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極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強烈的劣等感。其結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說:"如果有人無論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產生不正恐怖的強迫觀念"。神經質症患者對這種心理採取抗拒的態度,他們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絕對清凈,結果必然出現心理沖突。改變這一點,就應接受人非聖賢這一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不好的想法在頭腦中閃現,是精神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的事情,是一個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決定的,但是否去做,卻是一個人完全可以決定的。因此不必去對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採取的行動。
此外,認識精神活動的規律,還需認識精神拮抗作用,認識到人有對生的慾望和對死亡的恐怖這樣兩種相互對立的心理現象。接受這種心理現象,而不必為出現死亡的恐怖而恐懼不安,以至拚命排除這些令人恐懼的念頭,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內部沖突之中。例如,站在高處時,想到可能摔下去,這本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想法。神經質症患者卻認為這是異常現象而與之對抗,越對抗則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變這種症狀,只有認清精神拮抗作用,從心理上放棄對對立觀念的抗拒,才可能減輕以致消除精神內部沖突。
(3)順應自然地認清症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接受症狀。
神經質症患者原本無任何心身異常,只是因為他存在疑病素質,對某種原本正常的感覺看成是異常的,想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使注意固著在這種感覺上,造成注意和感覺相互加強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這是一種繼發性惡性循環,是形成症狀並使之繼續的主要原因。
認清這一點,對自己的症狀採取接受態度,一方面不會強化對症狀的主觀感覺;另一方面因為不再排斥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症狀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狀得以減輕以至消除。例如,對人恐怖患者見人臉紅,越怕臉紅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現,越注意越緊張,反而使自己臉紅的感覺持續下去了。相反,接受臉紅的症狀,帶著"臉紅就臉紅吧"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這種感覺,從而使臉紅的反應慢慢消退。
認識症狀的規律還包括要認識到症狀的改變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認識這一點才能堅持對症狀視若平常,不當作自己心身的異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響。
(4)順應自然地認清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系,接受事物的客觀規律。
按照森田療法的觀點,人之所以患神經質症,疑病素質是症狀形成的基礎,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狀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於人的思想矛盾。這一思想矛盾的特徵就是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現實,以"理應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與行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應該放棄徒勞的人為拙策,服從自然。想依靠人為的辦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雞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樣,不僅不能如願,反而徒增煩惱。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強為之,當然痛苦難忍。然而,何謂自然?夏熱冬寒乃自然規律,而想使夏不熱、冬不寒,悖其道而行之,是人為的拙策。按照自然規律,服從之,忍受之,就是順應自然"。
所以人必須承認事實。認清自己的精神實質,就是自覺;如實地確認外界,就是真理(實事求是)。因此,順應自然,就應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套客觀事物,認清任何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包括每個人的感覺、情感、精神活動以及神經質症狀的形成與改變都有一定之規,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有使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為所當為" 的治療原則
森田療法把與人相關的事物劃分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這樣兩大類別。所謂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可以調控和改變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個人主觀意志不能決定的事物。
森田療法要求神經質症患者通過治療,學習以順應自然的態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還要注意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動。事實上,為所當為是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行動。高良武久曾作過這樣的說明:"順應自然的態度並不是說對自己的一切活動都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對自己的症狀和不良情緒聽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來固有的上進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應該說,為所當為是對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的充實和補充。
(1) 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認為改變神經質症狀,一方面要對症狀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另一方面要隨著本來有的生的慾望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通常症狀不會即刻消失,在症狀仍存在的情況下,盡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能夠見成效的事情。努力作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症狀起伏,有助於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症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
神經質症患者本來具有強烈的生的慾望,但為死的恐怖所束縛,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對症狀的關註上,而影響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工作和學習越無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著在其症狀上,就越把症狀當作必須排除的異物看待,從而加重其症狀。
按照生的慾望所表現出的上進心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第一,會把一直指向內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為注意不再固著在症狀上而使症狀得到改善;第三,雖然帶著症狀去行動仍有痛苦,但行動本身會帶來兩種收獲,其一是該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不必等症狀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上有所收獲。
例如,對人恐怖的人,不敢見人,見人就感到極端恐懼。森田療法要求其帶著症狀生活,害怕見人沒關系,但該見的人還要見,帶著恐懼與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懼了,堅持做下去,恐懼就會逐漸減輕。而這樣做的結果,患者自己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想方設法要消除症狀,想等症狀不存在了再與人接觸,其實是不必要的。過去為此苦惱,認為不能做,是因為老在腦子里想而不去做。而為所當為要求患者該做什麼馬上就去做什麼,盡管痛苦也要堅持,打破了過去那種精神對行動束縛的模式。
C. 吃生魚片對身體好嗎
看看醫學院的研究就知道了,2001年,延邊大學醫學院發表了一篇文章——《簡單異尖線蟲幼蟲對調味品、抗蠕蟲葯和中葯的耐受試驗》,其中提到,在食醋中,異尖線蟲可以存活105小時;在蒜泥汁中,可以存活7小時;生薑汁中能夠存活10小時;在高濃度白酒中,存活時間較短,只有24分鍾。至於芥末的殺蟲能力在2006年寧波市疾控中心發布的《東海魚類異尖線蟲感染調查及其幼蟲對青芥辣的耐受研究》也有數據支持:在芥末液體中浸泡55分鍾才能殺死異尖線蟲!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就餐時做不到這么久的浸泡時間,並且由於魚片本身的厚度,即便蘸取調料,也只能保證魚片表面塗有,無法保證完全徹底殺死寄生蟲。
因此,在家中烹調魚的時候,一定要確保魚肉熟了,保證魚肉沒有任何半透明的跡象,另外,也不要把還沒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混放,避免交叉污染。
還有人會拿日本人常吃生三文魚片來反對,孰不知,日本大部分三文魚是純人工飼料進行喂養的,食物中沒有魚類,以此來保證養殖的三文魚不會感染並產生寄生蟲。盡管如此,仍飢簡液然還是有害怕有寄生蟲的人,甚至有人給自己規定,一年只能吃三次三文魚。但是防不勝防,日本報道人體感染異尖線蟲病例有14000多例,號稱世界之最。而且,在日本曾發生多起大腸桿菌0517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輕則腹痛腹瀉,重則發展為溶血性尿毒,甚至引起死亡。這種大腸桿菌主要就是通過食物和水傳播,可見,為了健康,我們還是應該選擇熟透的食物。
其實不僅僅是生魚片,其它未加工妥當的食物,比如路邊售賣的冰鎮西瓜、半生不熟的烤串等等,我們都應該提防。這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如何控制寄生蟲問題?防蟲要從源頭做起,將寄生蟲扼殺在搖籃之中,舉個例子,對生魚片來說,在養殖魚過程中就加入一些葯物對付寄生蟲,或者在零下18攝氏度的環境下冷凍48小時以上,但這樣做非常影響口感,顧此失彼。權衡之後,還是將魚做熟了最省事。其它的食物也是一樣,防不勝防,那就在做菜的時候留點心:洗干凈、做熟了!
參考文獻:《慎對美味生魚片》,劉少偉、阮贊林 ,《質量與標准化》, 2015-03-25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張連敏
D. 吃天麻可以治偏頭痛嗎
天麻對偏頭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治癒偏頭痛,只能作為治療偏頭痛的輔助用葯。天麻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循環,緩解偏頭盯腔洞痛症狀。對於偏頭痛的人,在發作期,可以使用萘普生片等葯物治療。具體分析如下:
天麻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珍貴葯材,可以用於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具有安神、鎮痛、圓灶降血壓的作用。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搏動性頭痛,是一種可以逐漸加重的疾病,發病頻率會越來越高。天麻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系統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都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治療偏頭痛的關鍵是減少或停止頭痛發作,減輕症狀,防止復發。偏頭痛發作時,一般要用葯物止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凱枯用萘普生片、米格來寧片、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等葯物治療。
E. 日本人常吃的納豆能通血栓防腦中風,有哪些科學依據
納豆可以對通血栓防腦中風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但患者不能單純使用納豆進行相關治療。這是一種健康食品,可以對患者起到一定程度的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葯物進行相關治療。
由上可知,把納豆放在溫水杯里,加一點糖,趁著暖和,喝粘糊糊的納豆液,會引起兒童扁桃體炎和感冒發燒的症狀。如果能和酒一起泡著喝,就能通過流汗來降溫,達到緩解感冒頭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