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中遷移了多少人到東北
㈠ 二戰時期,日本到底向東北地區移了多少民
1936年8月25日,日本把向中國東北移民列為「七大國策」之一,准備從1937年起,利用10年時間,向中國東北實施移送100萬戶、500萬人的龐大移民侵略計劃。據日本估計,偽滿人口將在30年內由當時的3500萬人增至5000萬人,而日本人要成為「滿洲國」的五族之一,其人口至少應佔到十分之一,即500萬人。據日本史料記載,偽滿時期僅黑龍江地區就有日本移民13萬人。
㈡ 二戰時日本派了多少軍隊到中國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
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有17個師團,戰爭期間組建(含重組、另組,例如第108、109、114師團)156個師團(不含戰車師團、高射師團),總計173個師團。
其中駐防本土的第1總軍與第2總軍統轄有53個師團,投入中國關內戰場的前後有62個師團(含第56師團),關東軍前後有58個師。總計進入中國戰場的是120個師團。
按當時1個日本滿員師團平均3.5萬人計算,日本前後投入中國戰場兵力為420萬人。
㈢ 二戰期間日本在太平洋地區有多少移民
日本二戰期間染指過的太平洋地區包括西太平洋(中韓)、西南太平洋(東南亞)、南太平洋(新幾內亞諸島)、中太平洋(中途島等地)、西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
日本最大的移民群體在西太平洋,二戰結束時中國遣返日本移民及戰俘約600萬人。其中移民約400萬人。朝鮮半島遣返日本移民約150萬上下(因末期蘇聯參戰,大批日本人由東北進入朝鮮,造成混亂人數無法精確統計。很多是重復計算的)。
東南亞地區由於屬於新佔地區,日本移民步伐較慢。大部分移民屬於往來於本土與佔領地之間的非定住移民。最多的聚集地是昭南市(新加坡)。由於戰爭期間,當地人進行過抵抗,而後組織了游擊隊。所以日軍對其進行過報復,前期有巴丹死亡行軍,後期發生過馬尼拉大屠殺。
南太平洋地廣人稀,當地人蒙昧未開化。對於美軍和日本人沒有區別認識。所以苦於勞動力不足的日本人採取招募勞工進行統治,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屠殺事件。但是對於幫助盟軍的土人還是進行了殺戮。比如佔領特魯克時,日軍輪奸了特魯克市長的女兒,屠殺了一批幫助澳軍的土人。
中太平洋和阿留申群島群島等地,日軍未能實現成功佔領。所以除了戰爭傷亡以外,沒有大規模的屠殺事件
㈣ 東北現在有多少當年日本人移民的後裔
當局公布的數字是還有3萬多,但是這並不包括沒有公開身份的,以及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所以現實中應該遠遠高於公開的數字。
㈤ 二戰期間日本遷移到東北三省有多少人
中國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3省的朝鮮人。他們定居下來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民族。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有一部分中國朝鮮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內。如遼寧省蓋縣朴家溝村姓朴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從19世紀中葉開始,陸續有較多的朝鮮人從朝鮮半島遷入,這是中國朝鮮族的主要來源。由於當時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壓迫,特別是1869年朝鮮北部遭受大災椎,一些苦難的朝鮮農民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在兩江沿岸一帶開墾,同漢、滿等族人民雜居共處。但此時遷入人數還不很多,大多數春來秋去,居住尚不穩定。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朝鮮侵略的加劇,大批居民為尋找生路,不顧清政府禁令,紛紛徙入中國東北邊疆地區定居下來,據統計,1870年在鴨綠江北岸一帶已有28個朝鮮族聚居鄉。清光緒七年(1881)延邊地區朝鮮族已達1萬多人。1883年在集安、臨江、新賓等縣的朝鮮族居民已有3.7萬多人。同一時期,烏蘇里江沿岸一帶也移入為數不少的朝鮮族農戶。 19世紀50~60年代,清政府對入境的朝鮮農民尚採取封禁政策。後來改行招民開墾政策.1881年在吉林設置荒務局,在南崗(琿春)、延吉、東溝等地設置招墾局,招募移民,凡應募移入者,均為中國臣民。1885年清政府將圖們江北岸長約700里、寬約50里的地區劃為朝鮮族農民專墾區,更便於朝鮮農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定居。 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並朝鮮,不堪忍受帝國主義殘酷壓迫和剝削的朝鮮人民和部分愛國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國東北各地,到1918年已達36萬多人。
㈥ 二戰後,日本在東北的30萬移民最後去哪了
1946年,大批日本人被民國遣返,他們從葫蘆島坐船回國。最後留在東北的日本移民大概有4000多名,主要為日本婦女和兒童,一些日婦女嫁給當地中國農民,結婚生子,日本兒童被東北農民收留,他們在中國生存下來。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生活在中國的日本移民,紛紛前往日本認親。至此,在東北的30萬日本移民除了少數留在當地成了日本人後裔,其他絕大部分要麼戰死,要麼餓死病死,要麼逃回了日本。
㈦ 二戰日本投降後,從中國撤退,在中國留下多少日本人
據日本政府戰後公布的數字,日本戰敗時在海外的軍人和僑民有六百二十九萬。
東北的日僑總數約在二百六十萬左右。葫蘆島大遣返,日僑歸國的是一百零五萬人
最後大約一百萬日僑都是「化整為零」,用種種方法,融入了中國社會之中
其中有兩三萬日本人留在了東北解放區,為我軍所用。
㈧ 二戰日本向中國派了多少人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槐碧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中國軍民共擊斃那有這么多,日軍資料和美軍資料上寫的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共傷亡133萬,這正好和我們中學歷史學的日軍在中國傷亡133一致,但是這裡面傷亡二字要好好理解,日軍其實是亡40萬傷93萬,中國殲滅態或的40萬是相當於日軍總死亡人數的22%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中軍事力量相比 陸軍:日本有常備師17個,約38萬人,但可以三倍動員,預備役678.8萬人。中國總兵力210萬人,日中比率為1:5.7。日本陸軍兵力數量上雖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且武器裝備精良。空軍:日本有91個飛行中隊,共2700架飛機。中國有各式飛機600架,鉛閉舉其中作戰飛機305架,比率是8:1。海軍:日本有艦艇200餘艘,總噸位190萬噸,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國有新舊艦艇66艘,總噸位59034噸,比率為13:1。
日軍侵華的總兵力,東北地區一百餘萬,關內一百餘萬,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㈨ 二戰後20000多日本女人不回國,自願留在東北,她們後來怎麼樣
日本在二戰中後期的時候,由於戰線過長,再加上他們過於自信,導致自己後方失守。蘇聯看準時機,立即向東北的關東軍開戰,雙方在1945年8月開啟最後一戰,實際上,當時駐扎在東北的關東軍早已經撤離,而駐扎在東北的軍隊大多實則是由日本民兵組成的「義勇開拓團」。
這支部隊完全沒有經過任何訓練,他們如同一群臨時組成的軍隊,在強大的蘇聯軍隊面前如三歲小孩一般,沒有絲毫招架之力,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擊敗了,而其中的大部分人還都蘇聯當作俘虜帶了回去。
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無論戰爭的結果怎樣,它都會給雙方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痛,望曾經的這段歷史能讓我們以史為鑒,追求和平,不要戰爭。
㈩ 二戰檔案:日本一共派了多少人入侵中國
日本進攻中國時共派了280萬軍隊
一、東北和內蒙地區駐軍90萬
日本一直有個夢想,夢想著建立一個包括中國東北、整個朝鮮半島和俄國遠東在內的大帝國。日本認為,在這個帝國中,中國東北是重中之重。日本人還認為,日本早晚與西方國家會有一場決定性戰爭,而日本國土狹小,缺少戰略縱深,於是有必要將滿蒙作為後方基地。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這場事變是由關東軍中的激進派發動的,短短幾個月里,東北幾千萬同胞就淪為亡國奴。
日本為了控制東北不斷增兵,到了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已經增兵65萬,後來日本又奪去了內蒙地區,在內蒙又增兵25萬之眾。這批軍隊的裝備遠不及南下進攻華北、華東的軍隊,但是跟中國軍隊相比仍然是很先進的。
二、直接與中國軍隊開戰的軍隊高達170萬
全面戰爭爆發於1937年,戰爭剛開始,日軍就有約60萬軍隊與中國開戰。後來隨著戰線的拉長,不斷從本土調遣軍隊。他們先是乘坐輪船從本土出發,然後在山東、江蘇等地上岸。到了1941年末,直接與中國開戰的軍隊達到170萬之巨!不光從數量上很大,而且他們裝備精良,在全世界各國的陸軍中,德國裝備是最先進的,日本不比德國差太多。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在戰爭初始階段,日本為了從中國獲取更多能源,加大了在中國戰場上的推移速度,導致在前幾個月里中國軍隊的壓力上升。後來隨著美國在戰場上逐漸占優,中國軍隊的壓力又大大減輕。
三、駐台日軍有約20萬
台灣早在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控制,日本在這里經營了半個世紀。全面戰爭爆發後,日軍同樣加大了對台灣的控制。控制台灣的日軍中有從本土調過去的,也有一些台灣人,總數達到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