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取得了多少個前沿領跑位置

日本取得了多少個前沿領跑位置

發布時間: 2023-05-16 12:33:41

『壹』 為什麼日本的動漫產業能領跑世界

因為他們的動漫很好的扣住了人們的眼光,他們知道觀眾所想看的動漫類型是怎麼樣的,而且他們的動漫種類豐富多彩,既有懸疑的,也有少女動漫的,還有不斷打怪升級的。日本動漫,製作精緻,畫風精美,形象多變,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而且他們具有創新性,不是一成不變,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政府很支持他們發展動漫產業。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日本的動漫產業領先世界。

『貳』 世界多極化中的日本

一、《日美安保條約》之下掩蓋著的軍事大國之夢從二戰之後至今,日本和美國簽署了三個《日美安保條約》,從這三個安保條約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人正是靠著美國這把核軍事保護傘,在軍事上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戰略,為其實現軍事大國之夢奠定著堅實的基礎。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

美國根據地緣政治的需要,確定了"西方"搞戰略進攻,在東方槁戰略防禦的基本戰略方針。美國戰略防守的第一線包括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並與日本、菲律賓、紐西蘭。

澳大利亞等國簽定了軍事條約,使美國在亞太地區初步建立起"遏制共產主義"的縱深亞太軍事體系。日本則因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經濟潛力成為美國在東亞政策的基石和美國亞太軍事鏈條上的重要的一環。成為了美國反蘇、反共的前沿堡壘。

1951年簽署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是美國亞太軍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美國繼續佔領日本,自由的使用日本的軍事基地,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存在的必然要求。為此,美國從新估價了日本的戰略地位之後,由起初的企圖消弱日本轉向扶持日本,使其成為美國侵略亞洲的基地和工具。條約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1)美國軍隊有權在日本領土及其周圍駐留;(2)

駐日美軍可以"維持"遠東的"和平與安全",可以應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鎮壓日本內亂;(3)條約廢除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根據這一條約,美國獲得了在日本國內和周圍地區駐扎陸、海、空三軍的獨占權利和其它佔有軍人所享有的一切權利。這一權利使得美軍出動部隊鎮壓日本國內群眾和出兵他國作戰都以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從而使美國獲得了在日本作戰的權利。

應該說,這一條約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條約規定,日本要向駐日美軍提供軍事設施和經費。美軍及其家屬、隨員有佔領時期特權,美國對日本的防務不承擔任何的責任和義務;未經美國的同意,日本不得將其任何的基地給予第三國;亦不得將基地或與基地有關的任何權力、許可權,或陸、海、空三軍駐防、演習或過境的權力給予第三國。可見日本一切大權全由美國操持,日本實際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50年代後期,美國正處於與蘇聯加緊全球爭霸之際,美國認為使日本繼續留在美國東北亞戰略中發揮作用,充當美國推行全球戰略的"小夥伴"是當務之急。美國迫於日本經濟騰飛後國際地位的提高和日本人民反美情緒的增長,從戰略目的出發,與日本修訂了安全保障條約。實際上,早在50年代中期,萬隆會議的召開就意味著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和挑戰。令美國頭痛的事是,由於日本經濟的不斷騰飛,對美國不再那麼言聽計從,由完全的依賴美國轉向與美國進行局部的競爭,這樣看來,美國因支持日本,反而消弱了自身。正是這樣的一種國際實局的變化和日美力量對比的變化,決定了雙方對對方態度的變化。表現尤為突出的是日本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反感。由於該條約本身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再加上日本的羽毛的不斷豐滿,越來越遭到日本人民的反對。同時,這也遭到一心想重振政治大國地位的日本政府的反對。

該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1)增加了日美軍事同盟的成份;(2)明文規定了日本承擔在其領土上與美軍共同作戰的義務;(3)規定美軍駐日目的是為了維護日本和遠東地區的安全及國際和平;(4)對在日本管理下的領土上任何一方所發動的武裝進攻都會危及它本國的和平與安全,並且宣布它將按照自己的憲法規定和程序採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5)為了日本的安全以及為維持遠東的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允許美國的陸。

海、空三軍使用日本的設施和地區。應該講,美國對日美安保條約修改的戰略指導思想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其意仍然是利用軍事手段來遏制共產主義,只不過是讓日本在其戰略意圖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而不單單是一個基地問題。這是美國力不從心的一個很明顯的反應。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王者"的身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其國際地位同從前相比也很難同日而語,而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主義大國,其國際威望不斷的提高,經濟上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東南亞一些國家不顧美國的壓力積極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系,這對美國實現在東亞組成反華的集體安全體系的目標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美國在50年代末與60年代初,把亞洲人民的革命運動都同"中國的侵略野心'相聯系,中國影響的擴大,使得北京成了美國領導人心目中"亞洲共產主義中心"。這個時期,美國與蘇聯的關系雖有所緩和,但彼此在全球的競爭仍然是異常的激烈。因此,從大的范圍而言,美國與日本是以直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而最終的目標是要和蘇聯這一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一大國進行一場真正的較量。

不管美國修改條約出於什麼目的,對於日本人而言,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利用這次修改條約的機會,條約中刪去了有損於日本主權的有關條款,提高了日本的地位。同時刪去了舊條約中美軍可以鎮壓日本國內暴亂和騷亂的內容,並使日本得到了使用條約的主動權。新條約中規定了美國對日本的防衛義務。

美軍的配備、警察以及進行日本以外戰爭而使用日本的軍事設施時,要與日本政府協商。日本的獨立性明顯地得到了加強。但是,有一個跡象我們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美國人的眼裡,從沒有把日本當作一個真正的夥伴,美國對日本的扶持也只是出於其自身的戰略目的的需要,因此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根本不願意看到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強大的日本出現。這一時期,美國對日本的政治和軍事控制仍然是很嚴格的,日本處處必須徵得美國的同意在國際才有發言的權利,充其量是一個美國推行全球戰略的小夥伴,日本也確實在美國的亞太防禦戰略體系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1961年,池田訪問美國與肯尼迪進行會談,對美國要求日本成為其在亞洲的反共冷戰政策的忠實盟主欣然同意,並說:"我認為作為亞洲的一員,進而作為亞洲唯一的工業先進國家的日本,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協助亞洲其它國家實現穩定和發展,是日本責任"。這充分說明了,日本在軍事上是處於一種防禦的態勢,但這種防禦中也有進攻的一面,日本的指導思想就是想通過美國的保護,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使其國力強大,而後再圖謀軍事大國的地位,但他也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可以掙脫美國束縛的機會,以便為自己開拓一片更加廣闊的空間。

冷戰結束後,世界處於新舊格局轉化的過程中,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美國的國力在與前蘇聯進行長期的軍備競賽中受到了很大的消弱。與此同時,在冷戰條件下,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抓住了這次重要的機會,利用冷戰過程中的幾十年的時間加大發展自己的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日本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中最有代表性和最具成功的一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日本,其和美國的經濟磨擦不斷加劇,這嚴重影響了兩國正常的關系。由於日美共同防禦的敵人蘇聯的解體,更進一步動搖了兩國合作的基礎,日美傳統的戰略同盟關系受到了巨大的挑戰。日本在冷戰後越來越希望在亞太地區發揮重要的政治作用,但是日本與美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又有著一種很難擺脫的依賴關系,仍需要和美國保持必要的同盟,從長遠來看,這對日本走向政治大國地位是有利的;而在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世界向多極化發展,經濟競爭在全球范圍展開,而且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從西太平洋、歐洲轉向亞洲的東太平洋的時候,美國面對這種新的國際形勢更需要日本的支持與合作。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美國提出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影響是其全球安全保障戰略的重要一環。

而亞太地區除美國、日本外還有中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朝鮮半島兩國等多元化力量的存在。美國要繼續保持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戰略地位,亟需具有經濟實力的日本的支持與合作,美國獨自承擔包辦領導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尤其是在遠東地區發生不測時,更需要日本的援助,進而取得日本的全球的軍事合作,將日本牢牢的納入美國的全球戰略,以此來保證美國在亞洲的穩定地位。正是在這種國際背景之下,1996年4月17日,日美雙方聯合發布了"面向21世紀"的《日美安全保障宣言》。

宣言的內容包括:(1)美國繼續保持軍事力量的存在是維護亞太地區和平安全不可缺少的;(2)為了維持駐日美軍,日本根據條約繼續提供設施和區域,並通過接受國提供援助等方式作出適當的貢獻;(3)美國根據條約所擁有的遏制力量將繼續成為日本安全保障的基礎;(4)地區合作方面,為了使亞太地區的安全保障形勢更加和平穩定,兩國政府都應共同或分別作出努力;(5)

規定基於日美安全保障關系的雙邊合作;(6)規定全球規模的合作。可以看出,這些內容的軍事范圍更廣,內容更多。

應該講,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宣言的指導思想是以經濟安全為主,軍事防衛為輔。面對世界發展經濟、維護和平的大趨勢。軍事力量退出首位,經濟戰略升為主位。美國從自己的全球戰略出發,認為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美國此時的對外指導思想轉向以權衡各國力量對比為基礎,以維護均勢對付主要的對手;從單純以軍事手段達成政治目的轉向注重外交和經濟手段,並力圖通過多種手段來影響各國的政治進程,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日本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對美國經濟上的支持和軍事責任的分擔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力量大為消弱,雖然俄羅斯仍然是美國不得不重視的全球軍事大國,但與從前的蘇聯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社會主義中國不但沒有像蘇聯及東歐那樣解體,反而政局更加穩定,經濟更加發展。美國把中國看成是其在亞太地區最大的潛在的敵人和不安定的因素,美國力圖通過新的日美安全保障體制來鉗制中國,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聯合的軍事行動來對付中國。日美安全保障宣言中的"包括核力量在內的軍事力量依然大量的集中存在"暗中指的就是中國。宣言強調在日本周邊地區可能發生緊張事態時,要加強安全保障合作,這一措施明顯是針對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因而,日美安全保障宣言事實上已將防衛對象從蘇聯轉向中國和朝鮮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出,日美新的安保宣言一改從前的日美的依附關系。條約中規定除加強維持和平方面的合作外、日本一方面堅持以日美安保條約為基礎,在全球合作上加強日美的基礎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參加亞歐會議,通過擴大雙邊外交的幅度達到減輕日美安保體制的負擔效果。條約中的主角由美國變為日本的現實越來越清楚。美日努力協調雙方建立起來的平等的建設性的夥伴關系。除安全防衛方面日本繼續依賴美國的力量外,反對過分的依賴美國,加強自主的外交力度。條約還改變了日本單方面的義務,強調把日美的防衛合作作為日美安保體制的前提。本在條約中除發揮相應的軍事作用外,還發揮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的作用。日本在擔負著美國在亞太經濟、安全戰略上的重大的責任。日本在維系台灣局勢、朝鮮半島、局部地區的穩定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保持與中國、俄羅斯、東盟等爭奪中的均勢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在日美防衛合作中對自己安全在自保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改變了冷戰時期受美國保護的形象,日本正從一張自衛"盾牌"過渡到發揮"劍"的作用,主角由美國變為了日本。

由三個日美安保條約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雙方對維持《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日美雙方都強調,《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是確保亞太和平、穩定和繁榮必不可少的因素。

這表明,若亞洲出現新的地區爭端,日美可以以一種聯合的方式介人,這是日美的共同之處。就日本的方面來講,日美安保體制有利於其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日本走了一條比較穩妥的道路,即先發展經濟,再謀求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重振昔日大國的雄風,當然,也要不失時機地謀求在世界政治中的影響和"適當"的發展"自衛"的力量。從日本在三個條約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變化上可以看出,日本已經由戰後,一切聽從美國的小夥伴變成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建設性的夥伴"。反應出了日本在經濟實力增強之後,謀求政治軍事大國的強迫性。負責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日美防衛合作委員會在報告中說,在對待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等日本周圍出現的緊急事態問題上,沒有停留在日本僅對美軍提供後方援助的階段,而是和美軍協調使用自衛隊,提供要在日美防務"未曾涉及的領域"內進行合作的問題,日本防衛事務的次官村田持昭承認日本周邊地區所指的范圍比遠東地區更為廣泛。日本軍費近兩年來不斷增加,成為亞太地區軍費最高的國家。日本軍事實力的提高使日本從防衛開始走向海外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特別是亞太各國對日本缺乏信任感,日本要在全球事務中冒更大的風險和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會引起人們對日本的關注。而日美安保體制的確立,對日本是非常有好處的,日本既可以藉助美國的支持,又可以利用它增加人們對日本的信任感,消除亞太國家對日本的敵意,從而踏踏實實的搞建設,可以為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對美國而言,日美安保體制還具有遏制日本軍事力量的超越美國而過分強大的一面。1990年3月,美駐日本海軍指揮官斯塔克波爾將軍在一次談話中說:"駐日美軍是一種瓶蓋,以防止日本軍事力量的復出"。同年4月,美國五角大樓一份報告《亞太邊緣戰略框架:展望21世紀》指出,美國在日本的主要戰略目標,就是不讓日本的軍隊的投身能力有所發展,美國尤其不願看到日本的航空母艦巡邏在太平洋上。應該說,日美安保條約的發展史,就是日美軍事力量控制與反控制的歷史。盡管日本靠其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在美國全球性的夥伴關系中,並沒有完全抹去從屬的色彩。早在1970年初,海部首相就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五項指標,此後日本的官方一再聲稱,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日本就應充當主角。但是,1991年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在同宮澤首相會談時,宮澤首相在會見共同社記者時聲稱"關鍵問題,美國要發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日本則應支持美國所作的努力,積極發揮日本應該發揮的作用"。由此可見,日本現在還不得不讓美國唱主角,自己甘當配角。所以,充其量不過是相對而言的比較平等的夥伴關系,離真正的平等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對此,日本官員認為,要想支持良好的日美關系,美國必須允許日本成為一個真正的夥伴關系。而美國則聲稱,日本必須努力作出貢獻而不僅僅是利用和美國的雙邊關系為自己服務,日本的目的才能達到。

由此看來,日美的合作路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加激烈的競爭還在後邊,當年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價扶持日本,沒想到今天卻對自己構成真正威脅的反而是日本,或許有一天,美國就要敗倒在日本人的腳下,這往往就是歷史。

二、不可低估的日本自衛隊戰後以來,受和平憲法的約束,日本政府表示不做威脅別國的軍事大國,日本自衛隊只是對日本本上受到威脅時而使用的武裝力量。然而近年來,日本自衛隊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表現引起了世界,尤其是亞洲國家的關注,隨著日本經濟水平的科技實力的增強,它開始試探著實現經濟大國到政治軍事大國的跨躍。

日本自衛隊是冷戰時期美國出於反共反華的需要而建立的,當時的規模要求是2.5萬人。其目的也是為了"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不給少數不法分子以可乘機"。殊不知,由此,日本走上的一條隱形的擴軍備戰的道路,日本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在美國軍事的保護傘下,其自衛的規模和質量不斷產生飛躍,而這一切在冷戰環境下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但,當日本的掃雷艇開赴海灣的時候;當日本國防預算突破國民生產總值的1%的限額的時候;當日本國會強行通過了PKO(聯合國和平合作方案)的時候,世人才開始警覺起來,殊不知,一個有很深的侵略文化意識的民族,當它擁有了世界上一流的的武裝之後,帶給人類的將是什麼呢?這一點,美國的表態尤為堅決,至今,美國人的心中仍還時不時的"燃起珍珠港的戰火"。從80年代中期以來,東亞國家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下降,對日本的依賴程度上升,加上近年,美國一直聲稱將從亞洲部分撤軍,美國在亞洲的影響趨於消弱,取而代之的將是日本,這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1991年9月,貝克訪日時聲稱,美國對亞洲安全穩定的責任是壓倒一切的,美國參與亞洲的決心是不可動搖、不容置疑的。這一席話既是美國對亞洲希望美國在亞洲存在的國家的一種安撫,也是對日本的一種警告,向日本發出的一個信息:美國不會把它在亞洲的領導地位讓給日本,美國希望日本在亞洲發揮經濟作用,而不是軍事作用。布希在訪日期間,對日本謀求向海外派兵的《聯合國維持和平合作議案》的態度之冷漠,曾使自民黨人感到吃驚。這表明,美國已經改變了其在海灣戰爭期間希望日本發揮某種軍事作用的態度。美國擔心,亞洲出現任何常設的維持和平的軍隊都會降低美國軍事力量的干預爭端的作用,特別對日本的戒心更大。然而,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衰退,新加坡前資政李光耀曾預言:隨著美國在亞洲軍事力量的消弱,日本在亞洲發揮軍事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一心想成為軍事大國的日本是不會放棄努力的。

截止1998年初,日本的軍事力量如下:現役部隊23.56萬人(含參聯會1300人)。陸軍:約14.77萬人,坦克1110輛,步戰車50輛,裝甲人員輸送車900輛,牽引火炮490門,自行火炮310門,多管火箭炮100門,反坦克導彈680具,高炮80門,地地導彈70部,地空導彈690部,攻擊直升機90架;海軍:4.2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潛艇18艘,主要作戰艦艇58艘,海軍航空兵1.2萬人,作戰飛機110架,武裝直升機98架;空軍:441萬人,作戰飛機368架,現役部隊4.67萬人。

但是日本軍事力量的膨漲,主要不是體現在數量上,而是體現在質量上。日本自衛隊的武器裝備的高科技化和現代化在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就陸海空三軍目前所擁有的武器裝備而言,陸上自衛隊開始用最新式的89式自動步槍裝備全體校級軍官以下的軍人,現已完成24套"愛國者"地空導彈部署;已經裝備了新式的防化車,據說這種防化車連美國都不會製造。海上自衛隊已經部署16艘"若潮級"最新式的、最高水平的常規動力潛艇;在靠近中國的長崎縣的佐世保部署了一艘名為"宇宙盾"

的驅逐艦。日本再計劃部署3艘。"宇宙盾"驅逐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驅逐艦,它不僅具有連續航行6000公里的能力,而且具有最先進的雷達系統和強大的攻擊能力,該艦裝備相控陣雷達,可自動跟蹤400公里以內的200個以上的目標,並自動為航空、航艦導彈進行探測、跟蹤和導引,可同時命中幾十個目標。

日本的驅逐艦隊的規模在亞洲可謂是首屈一指,排雷能力在世界之首,反潛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排第三位。其航空自衛隊已經擁有100架反潛巡邏機,目的再於"保衛日本的生命線--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在全國28個防空監聽所部署了自動警戒管制系統;已經擁有160架F-15戰斗機,其數量僅次於美國;計劃引進空中加油機,正在研製並部分裝備的下一代戰斗機FSX令美國感到大為吃驚,因為該機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先進的戰斗機,機上裝備了最尖端的設備,制空能力和作戰能力都很強,其性能大優於F-15和F-16戰斗機。

同時,近年來,日本針對其應用技術強,而基礎研究弱的問題,再次推行科技立國的戰略,要求國家科研機構研究開發的重點從應用技術向基礎科學技術轉變,為此而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建立促進發明創造的體制。日本認為,要促進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必須改革舊的規章制度,建立起鼓勵發明創造的新的制度。第一、加強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加速人員的流動。日本各有關的省廳已確定了各種交流制度,促進國立科研機構、大學和產業界之間的交流,為科技人員的交流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第二、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才,大膽提拔年輕有為的科研人員,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努力培養新一代科技人員的同時,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確保高級的科研人員隊伍的穩定,實現科研隊伍合理年輕的結構,保持科研隊伍的朝氣,促進發明創造的活力。第三、建立"科學中心"(CEO)。它是以日本原有的科研機構為主體,從國外廣泛的募集有成就有權威的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保證該科學中心擁有最優秀的科研人員、最新的科研信息、最完善的科研設施以及最充實的資金來源。這樣就可以保證某個特定的研究領域里發揚群體的優勢,使科研達成世界先進水平。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基礎研究。科研開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研開發投資形成的知識和技術積累以及科研開發的基礎。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是日本從"科技模仿國"

走向"科技創造立國"的重要條件。80年代以來,日本不斷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科技的發展。1990年,日本全國科研經費的總額達13.7萬億日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9%。

日本政府一方面根據國家的情況,實現科研經費的增長計劃,另一方面制定有關的政策,促進民間企業對基礎科研的投資。三是完善科研設施,增強科研後勁。為了適應科研向尖端科學和大規模方向發展的需要,日本政府決定完善科研基礎設施和主設備,改善科研環境和條件,增強後勁。首先是有計劃的更新大學以及國立研究機構,特殊法人的研究設施,並將這些研究設施向國內外有關科研人員開放,促進科研設施的有效利用。1990年,日本頒布了"關於完善振興科學技術基礎的基本方法",要求各有關省廳充實科研資料,改善大學和國立科研機構的科研條件。在特種科研領域,不僅要有完善的科研設備,而且要有完備的科研資源。日本的這些舉措,不但彌補了其科學技術上的薄弱環節,而且必將實現其軍事技術的再一次飛躍,因此在21世界的高技術戰爭中,日美之爭誰勝誰負,尚難預料。

就現代化和高科技而言,日本自衛隊業已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強大的軍事力量,日本可謂軍事大國。因為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戰爭越來越突出表現為科學技術的較量,質量越來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力量和重要因素。如精確制導導彈的命中率是普通彈葯的120倍,裝備有先進的電子和火控系統的戰斗機是原來戰斗機戰斗效能的40倍。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發射的精確制導彈葯只佔發射量的8%,卻摧毀了80%以上的重要目標。據專家稱,美軍現在的一個坦克師的戰鬥力相當於第三世界某些國家的8個坦克師。海灣戰爭前,伊軍與多國部隊的人員對比為16:1,但結果是伊軍的傷亡是多國部隊的100倍,同時多國部隊的傷亡人員中有60%以上都是自己的誤傷所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裝備了高科技武器裝備的日本自衛隊是一支不可低估的作戰力量,其何去何從將直接影響到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三、謀求軍事和政治大國的地位日本正在藉助其強大的經濟實力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並進一步與美國爭奪在世界和亞太地區的主導權。由經經濟大國向軍事和政治大國邁進,從而在多極的世界格局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一極,是日本走向21世紀的戰略目標。

★★★機會終於來了--經濟大國走向軍事和政治大國的宣言東歐巨變和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打破了幾十年的冷戰僵局,西方世界都沉浸在一種"喜悅"的氣氛之中。而日本卻顯得平靜異常。面對世界新的發展趨勢,日本是另有打算的,在未來世界格局中占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是其思考的首要問題。對日本而言,在二戰以後,它可謂是"忍辱負重","卧心嘗膽"了幾十年,何甘心再作"經濟大國政治珠儒"的國家,何忍在世人眼裡依然是"經濟一流,政治二流"的形象。在蘇聯飄搖之際,日本首相海部在1990年1月9日給布希的信中就迫不急待地提出"以歐、美、日三極為主導來形成世界新秩序"。而後,他於同年3月2日走訪美國前在國會發表演說,將日本的這一意圖變為行動。

海部在國會提出國際新秩序要達到5個目標,即:1、確保和平與安全;2.尊重自由與民主;3、通過開放的市場經濟來保證世界的穩定與繁榮;4、保護環境;5、在對話與合作的基礎上穩定國際秩序。同年7月,他在《日本的構想》一文中全面的闡述了日本政府近兩年來對國際格局變化的認識和構築國際秩序的設想。從近年來日本朝野人士的言論和日本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中,人們可以較為清楚的看到,日本希望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際新秩序,在這種新秩序中日本應拌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如何發揮他的作用。

經過20餘年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到80年代,日本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超級大國。1989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萬多億美元,佔世界的15%,貿易額為4859億美元,佔世界的9.3%,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均超過700億美元,海外純資產為3500億美元,日本已經成為世界頭號債權大國和對外經濟援助國。隨著日本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日本已不在甘心只當"經濟巨人,政治林德"。早在1983年,前首相中曾根就首次提出進行"戰後政治總決算"使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中曾根提出要派日本海上自衛隊去保衛海上石油通道的主張。自從那時以來,幾任首相都提出日本要"在世界上發揮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作用"。那麼他們究竟要發揮什麼樣的政治作用,用海部的話來說:"只要軍事力量在國際秩序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像日本這樣的非軍事國家所能作的貢獻自然是有限的"。顯然,日本領導人認為,"現代對話與合作代替了導彈和坦克成為建立秩序的工具,日本有機

『叄』 奧運金牌榜日本第三!多圖讀懂「東道主優勢」有多強

推遲了一年的東京奧運順利落下帷幕,不論是選手還是觀眾,對奧運的熱情也沒有因為疫情絲毫減少。最終,美國以超出中國一塊金牌的實力繼續領跑,中國以38塊金牌的 歷史 次好成績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正是主場作戰的日本隊,以27塊金牌數、58塊獎牌數和獎牌榜第三的 歷史 最好成績收官,比之前最好成績,雅典的16塊金牌足足多了11塊,賺足了面子的同時更是淋漓盡致地詮釋了「東道主優勢」。

「橋本跳」一戰成名,主場優勢再顯神通!

在2020東京奧運會體操男子個人全能賽跳馬項目比賽中,日本選手橋本大輝在一隻腳出界的情況下仍取得了裁判14.700的高分,最終摘得金牌。而「橋本跳」只是本屆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優勢」的一個縮影。作為東道主,依據奧運規則,日本還申請增加了五個比賽項目,分別是滑板,沖浪,壘球,攀岩,空手道。在這5個「優勢項目」上,日本共斬獲5金4銀4銅。

不光新增項目,日本還在自己所擅長的項目上增加了獎牌數量,比如柔道項目上,他們就設置了15塊獎牌,並最終取得了9金2銀1銅的成績。

沒有辜負作為東道主的優勢,無論是27塊金牌,還是58塊獎牌,亦或是獎牌榜第三,都是日本隊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主場優勢:我的地盤贏我的!

其實作為東道主來說,日本有這樣的優勢並不奇怪。梳理歷屆奧運會獎牌數量,可以發現,東道主大概率會取得較其他屆更好的獎牌成績,甚至創造最好成績。1984年的洛杉磯、2008年的北京、2012年的倫敦、2016年的里約等等,東道主國家都取得了參賽奧運以來的最高金牌數。

而除了奧運,在各類聯賽、杯賽中,東道主優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量的數據都證明著主場優勢的客觀存在。

以球迷基數最大的NBA、英超和中超為例,我們梳理了18-19NBA常規賽、19中超聯賽和19-20英超聯賽的主客場戰績,其中NBA賽事中,主場勝率達到59.3%,高於客場18.6個百分點。對比NBA賽事,作為有平局的足球聯賽,主場優勢更為明顯,不論是高水準的英超聯賽,還是國內中超聯賽,主場不敗率不受競技水平影響,都達到了70%左右。

主場優勢和實力究竟有沒有關系?

數據顯示,無論球隊實力如何,主場勝率大多大幅高於客場勝率。

以2019中超聯賽中各球隊的成績為例,不論水平如何,各球隊在主客場取勝能力的分配上都是相似的。例如,不論是排名第二的北京國安,還是排名倒數第一的北京人和,他們的主場勝率都比客場高出20個百分點,而排名倒數第二的深圳隊主場勝率比客場也要高出27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即使像深圳隊和北京人和這樣的低水平球隊,主場作戰依然是他們取勝的關鍵,正應了那句 「我的地盤聽我的!」。當然,結合平局,主場不敗率才是體現一個球隊能力的關鍵,從表中可以看到,排名前五的球隊,主場不敗率均達到了86%以上。

主場優勢究竟從何而來?

優勢1:人氣高

在自己的主場,本土的觀眾數量多這已經是毋庸置疑。這也是為什麼像NBA或者足球聯賽中,很多球隊喜歡在自己的主場比賽最大的原因。尤其到了淘汰賽和決賽階段,現場觀眾才是激發運動員比賽熱情和求勝欲的關鍵!一眼裝不下的「應援色們」 用最熱烈的加油聲,和表達不滿的陣陣噓聲,直接影響著運動員們的比賽狀態。參加倫敦奧運會的本土游泳名將阿靈頓就說過:「我們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從來沒有在二、三千名主場觀眾面前比賽。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另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近四年的NBA比賽。

因為疫情,NBA的19-20賽季和20-21兩個賽季控制了現場觀眾數量,甚至不允許觀眾到現場。缺少了球迷的助威,主客場勝率差明顯少於有主場球迷下的17-18賽季和18-19賽季。

優勢2:吃得慣

所謂民以食為天,運動員吃的好才能有好的狀態。像奧運會,因為舉辦國家的不同,所提供的食物也會有所差別,喝的水質也有差別。而作為東道主隊伍,就不需要考慮自己的胃會不會成為負擔了。

優勢3:睡得好

對運動員來說,不管什麼比賽都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才能養好精神備戰。睡得好腦子才清醒,身體細胞也更活躍。奧運會上大部分運動員和教練組為了克服時差問題,都會在備戰訓練前先休息個幾天調整狀態。而在這一點上,主場球隊真的是「該吃吃,該睡睡」了。

優勢4:精神足

不止時差,比賽場地的氣候和地理位置也是影響運動員比賽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海拔的變化,空氣中的干濕度的不同,尤其會對那些有氧、戶外的比賽造成影響。像NBA的比賽,大部分球隊都表示最不喜歡去掘金的主場,因為那裏海拔太高,讓他們不能自如比賽。

優勢5:賽程順

在一些世界盃比賽中,東道主一般是種子隊,抽簽時可以避開實力最強的球隊。在賽程中,主隊也可以盡早安排比賽,這樣在淘汰賽階段總能比對手多休息一天或者半天。在奧運會上,東道主的優勢更為明顯。像這次東京奧運會,東道主日本隊在女子三人籃球上,發揮優勢,將自己安排到「弱勢組」,而將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都安排在同一分區火拚。

還有在三大球和一些競技性很強的項目中,東道主的隊伍可以不打預選賽直接參加奧運會。東道主還可以把自己國家的優勢項目加入奧運會,或者劣勢項目取消。像接下來的巴黎奧運會,法國就成功的讓奧組委取消了被日本新加入的空手道比賽。

主場優勢固好,但「實力」才是根本

盡管主場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是競技 體育 最根本的比拼還是「實力」二字。占盡主場優勢的日本隊,也僅僅是排在第三的位置,不論是和中國,還是美國比,仍有一大段需要追趕的距離。

在競技 體育 精神下,用實力去碾壓對手,才是競技 體育 的真正魅力!奧運、 體育 賽事之所以吸引人,也正是因為有真正的王者。正如東京奧運女子十米跳台決賽中,中國選手全紅嬋的三個滿分驚艷全場,用實力征服了對手、征服了裁判、征服了世人,他們的存在,才讓奧運的魅力, 體育 的魅力綻放的更加絢麗多彩。

『肆』 日本的動漫產業能領跑世界有哪些原因

日本的動漫產業是計算機產業崛起後新的經濟增長點。縱觀世界,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動漫產業早已成為支柱產業,佔有重要地位。根據相關數據,日本動漫產業及其帶動的其他產品已經超越了許多傳統產業,逐步發展壯大。

事實上,日本動漫產業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其自身的動漫實力,還取決於其先進的國際商業戰略。在政府方面,日本政府全力支持動畫產業的發展和擴張。一方面,為拓展國際市場投入了大量的宣傳資金,形成了自己的動漫產業鏈。另一方面,十分重視先進動漫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在此基礎上,結合國際市場運作環境,逐步調整和優化自身的營銷方式和營銷渠道。

『伍』 日本大國崛起的過程(歷史專家請進)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日本的崛起源於他們的教育 他們給孩子灌輸的是小國危亡的思想他們的小孩都知道要奮斗努力 不像我們國家給孩子說的是地大物博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教育方法 教育思想

『陸』 人物誌丨霓虹司令塔——中田英壽

8歲那年的冬天,中田英壽從日本一個鄉村小學邁出了足球生涯的第一步,14歲時,他就已經成為日本青年隊的球員,高中沒畢業時已經被J聯賽的眾多俱樂部關注,日本媒體甚至發出:「日本足球終於有了救世主」的口號。1995年,17歲的中田英壽高中畢業後直接加盟到平冢貝爾瑪爾隊,正式成為職業球員。

在J聯賽的鍛煉下, 中田英壽的進步飛快,司職前腰的他 擁有一流的進攻意識,並且視野開闊,傳球凌厲精確,身體對抗能力也不錯 。 1995年,中田率領日本青年隊征戰卡達世賽,最終打進八強,這是日本隊首次進入世青賽決賽圈淘汰賽。然而中田英壽被大多數人所知,還是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當時19歲的他已經成為球隊的核心,並且是代表日本參加奧運會最年輕的球員,面對擁有羅納爾多和里瓦爾多的巴西國奧,中田英壽率隊一球擊敗桑巴軍團。

作為日本足球的希望,中田英壽於1997年5月21日迎來了自己在國家隊的處子秀,當時中田年僅20歲,對手是韓國隊。從此他成為日本國家隊不可或缺的人物,一直到掛靴。1998年法國世界盃預選賽,日本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他們在此之前從未殺進過世界盃,更因為一旦馬失前蹄,他們只能依靠東道主優勢自動出現在2002年世界盃,這勢必會被人譏笑。最終日本隊歷盡艱險,最後與小組第二獲得同伊朗爭奪最後一個出線名額的機會,在這場賽中,日本3:2贏得 歷史 性的勝利, 歷史 上首次獲得世界盃參賽權,而在這場對日本足球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中,三個進球都來自中田英壽的助攻。

憑借在預選賽中的神勇表現,1997年,年僅20歲的中田英壽成為最年輕的亞洲足球先生,1998年世界盃則成為這位中場天才展現理想的舞台。

1998年的夏天,日本第一次登上世界盃的舞台,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球隊的成績往往都不盡如人意,日本隊也是如此。他們三戰皆負,只是由中山雅史取得一個進球。瑕不掩瑜,全世界還是悶洞看到了中田英壽身上的巨大潛力,98年世界盃也是中田職業生涯的轉折點。隨著日本足球在世界盃上的亮相,日本國內的足球熱度直線飆升, 而作為日本足球的驕傲,長相高冷英氣的中田英壽也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日本各大媒體的頭版,隨著熱度的不斷攀升,中田英壽吸引到了來自歐洲頂級聯賽俱樂部的注意。

1998年7月,佩魯賈剛剛成功升級,便以230萬英鎊收購了中田英壽,並且與其簽訂了四年合同,而中田也成為繼日本球星三浦知良後第二位在意甲踢球的日本球員。不同的是,三浦是依靠財團的贊助被送到熱那亞,中田完全是憑借自身的實力得到佩魯賈的青睞,這恰恰是這種差異導致這兩名日本球星在意甲的遭遇「天上人間」。三浦知良於94-95賽季效力熱那亞,只是作為替補上場幾次,進球也只有可憐的一個。再來看看中田英壽的成績單吧——在自己的第一場意甲聯賽中攻進兩球,對手是如日中天的尤文圖斯,而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總共五次攻破尤含正文的大門,考慮到中田是傳統的中場,所以稱得上是斑馬軍團的一大苦主。整個98-99賽季,這個日本足壇的驕傲在33場比賽中貢獻10個聯賽進球,並在當年再次當選為亞洲足球先生,因此中田成為了第一個蟬聯亞足聯年度最佳球員稱號的球員。 所以亞洲球迷都認為,中田雖然不是第一個登陸意甲的亞洲球員,但絕對是第一個獲得成功的亞洲球員。

縱觀日本甚至整個亞洲的 旅遊 球員,大多都混跡在低級別俱樂部,取得聯賽冠軍當然成為一種奢望,雖然阿里代伊曾跟隨螞老枯拜仁獲得德甲聯賽冠軍,但這名伊朗球星對球隊的奪冠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中田的成功就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更是一個為勝利擔負責任的球員。

2000年1月,中田英壽1600萬美元的身價轉會羅馬,在佩魯賈的18個月里,印有他名字和號碼的球衣就賣了1000萬美元,佩魯賈也成為很多日本遊客 旅遊 的勝地,而來到羅馬俱樂部的三周時間,數十名日本記者開始現場關注羅馬隊的比賽和訓練,日本國旗也經常出現在羅馬奧林匹克球場。

由於和托蒂位置重疊,中田在羅馬隊的作用不如在佩魯賈那麼重要,上場時間也不如從前多,但中田並沒有沉淪下去,他把在佩魯賈的出色表現同樣帶到羅馬,為羅馬隊 歷史 上第二次捧起意甲聯賽冠軍立下功勞。

北京時間2001年5月7日凌晨,意甲聯賽第29輪進行了一場直接影響冠軍歸屬的對抗,當時羅馬賽聯賽中一路領跑,領先其後的6分,也就是說,羅馬只要取得一場平局就距離目標更近了。比賽第4分鍾,皮耶羅將齊達內的傳球頂進門內。兩分鍾後,大因扎吉做球,齊達內突入禁區低射打進球門下角,尤文取得夢幻般的開局。 比賽的轉折點出現在第60分鍾,卡佩羅用中田英壽換下托蒂,正是這個換人為羅馬時隔18年後再次奪取聯賽冠軍打開勝利之門 。第79分鍾,中田英壽在30米外遠射破門,比賽即將結束時,中田英壽大力射門被荷蘭門將撲出,蒙特拉補射入網,2:2的比分使尤文依然落後羅馬6分,時任羅馬主帥卡佩羅賽後說:「我用中田換下托蒂,因為在我心目中他們同等重要。」

當意甲進入尾聲時,中田還敢趕回國家隊參加了聯合會杯,幫助日本殺進最後的決賽,而在以隊長身份出戰聯合會杯決賽和親眼見證羅馬奪冠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最終他返回義大利,並在最後一輪與帕爾瑪的比賽結束之前走上了球場,經歷了羅馬奪冠之戰。24歲的中田英壽擁有了意甲聯賽冠軍,他也成為第一個獲得意甲冠軍的亞洲人,這份榮耀是整個亞洲的榮耀,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敢於忽視這位日本頭號球星的作用。

奪冠的喜悅並沒有把中田留在羅馬,2001年7月6日,他以2600萬美元的身價加盟帕爾瑪,與球隊簽訂四年合同的他還得到了球隊的10號球衣。至此,中田英壽的轉會總身價已經達到了5400萬歐元,遠遠甩開其他亞洲球員,成為當時足壇名副其實的「亞洲一哥」。

在帕爾馬,中田英壽成為了絕對的中場核心。值得一提的是,01/02賽季的義大利杯決賽又是中田英壽的讀秒絕殺進球,幫助帕爾馬憑借寶貴的客場進球優勢,力壓尤文圖斯捧得義大利杯。 而中田英壽也僅僅用了2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很多足壇巨星整個職業生涯都未能完成的義大利「全滿貫」殊榮。

作為2002年世界盃的東道主,幫助日本取得更好成績是中田英壽的一大心願。身為日本的進攻司令塔,中田英壽發揮出色,球隊也首次晉級16強。尤其是小組賽最後一場對突尼西亞的比賽中,中田頭槌為球隊鎖定勝局,這也是他在世界盃賽上取得的唯一進球。

2004年,中田英壽離開帕爾瑪,隨後輾轉過博洛尼亞和佛羅倫薩,英超博爾頓殺效力的最後一傢俱樂部,但他與主帥阿勒代斯互不感冒。

2006年德國世界盃,日本隊小組賽結束後就被淘汰,因此與巴西隊的比賽就成為中田英壽職業生涯的最後戰役,而中田也在《人生如旅途,旅途即人生》中對其進行了回憶:「6月22日,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戰,當比賽結束的那一刻,我的感情爆發了,我突然發現我是如此熱愛足球這項運動,當我最後向看台上的球迷揮手作別時,這種 情感 又一次爆發出來」。同年7月3日,中田英壽就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發表了退役聲明,宣布結束自己的綠茵生涯。

退役後的中田英壽依然保持著自己桀驁不馴的性格,中田英壽曾經因為不唱日本國歌而遭到日本國內某些媒體的指責, 而中田英壽的回擊更為直接:「日本國歌的旋律實在不好聽,今後自己還是不會在公開場合唱。」 真是叛逆不羈。

而中田英壽這種放盪不羈的性格恰好與花邊不斷地 娛樂 圈完美契合,退役後的中田英壽便一頭扎進了這個花花世界,直到今日還如魚得水,樂在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中田英壽在 娛樂 圈中堪稱女星收割機,大黑摩季、中山美穗、小林千香子、米拉-喬沃維奇、MaggieQ、柴崎幸、宮澤理惠等均與中田英壽傳出過戀情,甚至連國內 娛樂 圈中諸如:劉嘉玲、林志玲、李嘉欣等著名女星也不同程度與中田英壽傳出過緋聞。

去年,43歲的中田英壽亮相巴黎時裝周,助陣Louis Vuitton 2020秋冬大秀 。這足以證明了他的影響力。

當然不只是出入 娛樂 圈,離開足球之後,中田英壽兩年多時間里,走遍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去哈佛求學、去自己學習釀造清酒、學習嘗試木工和其他手藝,甚至還成為了 時尚 品牌的模特,他一直在不斷找尋29歲後的意義。在環遊了世界之後,中田英壽將自己的旅行鎖定到了日本本土,利用6年半的時間,中田英壽走遍了日本的46個道府縣,整個旅程的長度達到了20萬千米,並拜訪了2000多名人物和場所。

2008年得知汶川地震之後的第一時間,就在日本組織了一場慈善足球比賽,比賽中所有的門票收入全部捐贈給了汶川災區,與此同時中田英壽還自掏腰包,為汶川災區捐贈了大筆錢財和大量物資,在談及自己為汶川捐款的動機時,中田英壽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既然那個地方的人民受到了自然災害,而自己的手裡又剛好有錢財,那麼為什麼不能去幫助那裡的人呢?可以說中田真的是活得通透,活得明白。

(下期預告:樸素的大師——斯科爾斯)

『柒』 近代的亞洲,為何只有日本能跟上世界的步伐

近代的亞洲,幾乎只有日本跟上了世界的步伐,或者說跟上了歐洲的步伐。因為日本在第1次工業革命,第2次工業革命,第3次科技革命幾乎都趕上了,他們的工業發展水平還是相當的不錯的,亞洲很多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在上世紀的100年之中,亞洲的很多國家幾乎與世界脫軌。因為那個時候整個亞洲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式社會的這種特徵,尤其是東南亞的相關國家,俄羅斯那個時候還處在沙皇俄國,跟我們的清政府的統治性質是類似的,所以也沒有太大的變革,一直都沒有趕上第1次第2次工業革命,力量上差了很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