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兒園教育有哪些理念
❶ 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藤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如下:
從藤幼兒園,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教育理念是重視游戲,為幼兒游戲提供充分的空間、時間和材料;關注幼兒的體驗,讓幼兒在與自然、與材料的互動中體驗。
1、以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
藤幼兒園通過很多空間和材料等保證孩子自由自在的游戲,如在屋頂上自由地奔跑、在大樹邊盡情地嬉戲、在操場上快樂地嬉戲、感受玩水的樂趣、探索燈繩與燈泡的秘密、用自然的鬆散材料(樹葉、木塊、沙子)玩耍等。教師作用就是提供合適的環境保證孩子自由地嬉戲,給予孩子游戲中需要的支持。
3、培養幼兒的生存能力。
日本學前教育的核心旁此目的是「生存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教育要領》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的根本是根據幼兒的特點,利用環境實施生存教育。」「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以生存能力培養為基礎,在輕松寬裕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包括對美好事物和大自然的感悟之心、憎惡揚善的正義感、尊重生命和人權之心、善於關愛他人的大愛之心等基本的倫理觀、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等。
藤幼兒園重視幼兒親自體驗各種各樣的事物,注重幼兒的感受以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混齡班的設置、園長辦公室的設置,體現了他們對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重視。
大樹、沙地、土地的環境創設體現了他們重視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在這些互動過程中,培養了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好奇心和探索欲等方面的發展。
❷ 日本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日本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有哪些內容如下:
日本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兩種:一是幼兒園,屬於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局部,招收3~6歲幼兒,由文部省領導,另一種是保育所,屬於福利機構,招收從誕生到6歲的幼兒,由厚生省領導。
初等教育
日本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是單一的六年制小學,兒童滿6周歲入學,12 周歲畢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學年從4月份開多數小學承受三學期體制,三學期之間分別為暑假、寒假和春假,日本小學的教育目的適應兒童的導新進展,實施初等一般教育。
❸ 觀看《他鄉的童年》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有何異同
沒看過《他鄉的童年》。一般性旦磨猛的異同如下:
異同點:
1. 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日本和中國都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提供早期的教育和照顧。在日本,學前教育已成為一項政策,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接受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斷提高。
2. 教學方法:日本和中國的幼兒教育都注重通過游戲和互動來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但是,日本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而在中國,教師通常更加強調規范化的教學,更多地使用指導式的教學方法。
3. 家長的參與程度:在日本,家長通常會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在中國,雖然家長也非模橋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他們通常會更多地依靠學校和教師來承擔教育的責任。
異點:
1. 教育理念:日本的幼兒教育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注重全面的發展。而在中國,幼兒教育的目標通常是為了准備孩子進入小學,更加註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游伏。
2. 教師的角色:在日本,幼兒園的教師通常被視為幼兒的「第二個母親」,負責照顧和教育幼兒,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而在中國,幼兒園的教師通常被視為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士,與家長的聯系相對較少。
3. 學費:在日本,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的,學費較高,但地方政府會有大力度的補助。而在中國,政府鼓勵普及學前教育,公立幼兒園的學費相對較低,但私立幼兒園的學費則較高。
❹ 日本的學前教育屬於什麼模式
日本的學前教育屬於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模式,基本理念是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並為幼兒提供足夠的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日本人十分重視學前教育。「從娃娃抓起」的觀念不光中國人認可,日本人汪遲也是認可的。從1876年,仿照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困顫李開設了第一批近代公立幼兒園後,日本的學前教育漸漸形成趨勢,通過不斷摸索和完善,其學前教育逐漸形成了本國特有的模式。
日本現行教育制度
日本現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則和特點由憲洞型法和《教育基本法》所決定。憲法宣稱教育是人民的權利,規定依據民主政治的原則和地方自治的原則建構教育行政制度。
日本的教育行政屬於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系統,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繫上,實行中央指導下的地方分權制。日本現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是文部科學省,為日本內閣的組成部分,其最高領導是文部大臣。文部大臣和文部科學省是主管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長和行政機關。
❺ 日本學前教育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是以法治教育,以法促教育
日本學前教育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不斷使其實現法制化的過程。從公布《幼兒園保育及設備規程》(1899年)、《幼兒園令》(1926年),到頒布《學校教育法》(1947年)、《幼兒園設置標准》(1956年)和《幼兒園教育大綱》(1964年);從公布《社會事業法》(1938年)到頒布《兒童福利法》(1947年)和《兒童福利設施最低標准》(1948年)。進入90年代,隨著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信息化等傾向,文部省先後頒布了《天使計劃》(1994)、《幼兒期開始進行心靈教育》(1999),意在通過提升家庭的教育力和社區的教育力,以協調好各個方面力量對學前兒童進行教育,形成「育子的社會」。
日本的學前教育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實現,一是幼兒園,一是保育所。它們之間的區別是:(1)分屬不同部門領導。(2)招收對象:幼兒園為3~6歲幼兒,保育所則為0~6歲幼兒。(3)入學時間:幼兒園每年4月,實行學年制,有寒暑假;保育所則隨時開放,無寒暑假。(4)保育時間:幼兒園每天為4小時,保育所則為8小時。(5)保育所所受公費補貼較多,收費低廉;幼兒園受公費補助少,收費較貴。(6)教育水準:保育所比幼兒園仍低一個檔次。2004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發表了《關於幼兒教育、保育一體化的綜合機構》的咨詢報告,報告闡述了幼兒教育、保育一體化的意義與理念。目前,兩者一體化雖未完全實現,但兩者的教育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融合的趨勢已日益明顯。
❻ 日本幼兒教育新趨勢
如何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何確保幼兒獲得應對未來挑戰所需要的資質與能力?本期聚焦日本新一期《幼兒園教育要領困賀》帶來的新理念與新趨勢。
————————————————————————————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日漸加劇的背景下,未來 社會 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置身於知識、信息與技術加速進化的洪流之中,人工智慧是否會擠占人類的就業機會,學校所教授的內容能否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種種疑慮與擔憂引發了日本政府對學校教育的重新審視。面對難以預期的未來 社會 ,幼兒教育同樣面臨著全新挑戰。
隨著日本國內少子高齡化狀況的不斷加劇,社區的人際關系正在逐漸疏離,日本幼兒教育正面臨由生活環境稀薄化帶來的幼兒生活體驗不足、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不良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通過幼兒教育為個人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何確保幼兒能夠通過教育與保育獲得應對未來挑戰所需要的資質與能力,是日本政府尤為關切的重點課題。
2017年3月31日,日本正式發布新一期《幼兒園教育要領》(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昭示了未來十年日本幼兒園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內容。在此基礎上,日本又相繼頒布了《幼兒園設施配備方針》修訂案(2018年4月)、《幼兒園教育手冊》(2019年12月)等頂層規劃,並從2019年10月起全面落實幼兒教育與保育的無償化措施。從上述系列法案與政策規劃中,不難管窺日本幼兒教育與保育的新趨勢、新特點。
幼兒發展的方向指引 | 幼兒入小學前的「10大核心素養」
通過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日本政府認為學生應該均衡掌握「知識與技能」「思考、判斷與表達能力」「學習積極性與豐富人性」三大核心素養。而幼兒園作為學校教育的准備機構,需要培養幼兒形成三大核心素養的基礎能力,而培養方式則是通過 游戲 來幫助幼兒形成今後順利銜接到學校教育的一體化能力。
圍繞兒童進入小學前所應具備的資質素養,日本政府提出「10大核心素養」,分別是「 健康 的身心」「自立心」「協同性」「道德心與規范意識的萌芽」「與 社會 生活的相關性」「思考能力的萌發」「接觸大自然並尊重生命」「對於數量、攔氏圖形、標識、文字等形成一定的興趣和關心」「運用語言進行一定的交流」「豐富的感性與表達」。
日本政府和教育界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師需要基於上述10大視角甚至更多樣化的視角去觀察每一個孩子,基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階段提供適時而必要的支持。與此同時,幼兒階段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可以藉助「10大核心素養」這一內容框架,具體而全面地對幼兒個體的發展狀況與性格特點進行信息共享,為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平穩銜接創造條件。
以平等姿態實現幼小銜接 | 從「適應小學」到重視「幼兒期」
作為日本文部科學省智囊團的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此前發表的報告書指出,應將幼小銜接期的教育課程分為兩大板塊,一是「致力於將幼兒期學習活用於小學生活與學習的5歲幼兒課程」,又被稱為「入門課程」;二是「小學入簡尺散學後開展的綜合型相關課程」,又被稱為「起跑型課程」。具體來講,就是真正實現幼兒園與小學的協同協作,在幼兒園階段開展5歲幼兒的入門課程基礎上,繼續開展小學入學後的起跑型課程。
吸引更多家長參與 | 構建「向 社會 開放的教育課程」
「向 社會 開放的教育課程」是貫穿日本新一期《幼兒園教育要領》以及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的關鍵要素,即學校教育需要迎合 社會 變化,通過更好的學校教育回饋 社會 ,同時學校教育需要協作家長、地區居民以及 社會 教育相關人員,集 社會 之力共同培養孩子。
為此,日本政府提出要將幼兒園打造成家長、地方居民以及幼兒教育、 育兒 領域人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溝通交流的安心愉悅場所。具體來講,就是在幼兒園內配備家長相互交流的場所,兒童上下學時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的場所,教師辦公室中構建教師與家長商談的場所。同時,有計劃地設定上下學路線,讓兒童、家長以及教師能與當地居民充分接觸交流。
此外日本政府還強調,幼兒園設施將面向殘障兒童,實現無障礙化,有意識地創設能夠幫助兒童學會自主規避危險的相應環境,還將配備能夠防止或減輕外界噪音的設施設備等。
強化 育兒 援助 | 完善幼兒園的保育託管職能
無論是臨時保育還是 育兒 援助,都是幼兒園教育功能的延展與擴大。為了應對少子化以及家庭與 社會 要求的多樣化,日本文部科學省開始要求幼兒園將臨時保育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系統中,並進行整體設計與組織實施。日本文部科學省強調,幼兒園應該與家庭緊密合作,同時要協同心理與保健方面的專門人才以及在社區中富有 育兒 經驗的人員,共同做好 育兒 援助工作。
2019年10月,日本倍樂生教育綜合研究所發表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幼兒園及保育所的可利用時間與2012年相比有大幅提升,呈現幼兒在園在所時間延長的趨勢。具體來講,幼兒園、保育所及認定兒童園(日本政府於2006年創設的幼保一體化新機構)的每日可利用時間分別為,國立與公立幼兒園7小時29分、私立幼兒園9小時29分、公辦保育所11小時25分、私營保育所12小時2分、公辦認定兒童園11小時24分、私營認定兒童園11小時50分。
與2012年相比,幼兒園和保育所的可利用時間均有大幅提升,同時私立幼兒園的「託管保育」實施率為96.7%、平均閉園時間為傍晚5點46分。與以往相比,有殘障兒童或需要特殊照管兒童的園所比例在逐年增加,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約90%的國立、公立、公辦園所及70%-80%的私立和私營園所內存在殘障兒童或需要特殊照管的兒童,可以說日本幼兒教育及保育機構正在招收更加多樣化的兒童。
推動「育人革命」 | 全面推進幼兒教育與保育無償化
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根據內閣會議於2019年2月通過的《兒童、 育兒 支援法》修正案,全面落實幼兒教育與保育無償化政策。當前,在日本利用認可保育所、幼兒園、認定兒童園的3-5歲兒童家庭以及免交居民稅的0-2歲兒童貧困家庭,其保育及教育費用均全部免除。而利用認可外保育機構的兒童家庭也在享受類似無償化待遇,日本政府以補助的形式給予援助,但會設定補助上限。
日本加速推進幼兒教育與保育無償化政策,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從2019年10月開始,日本消費稅正式由8%提高至10%,人們的消費負擔不斷加重,該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們的 育兒 負擔,而且有利於讓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和保育惠及更多兒童。提高消費稅以後,日本政府每年增加財政收入約5萬億日元,其中2萬億日元被用於以幼兒教育無償化為重點的「育人革命」上。
二是幼兒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減輕幼兒教育與保育負擔也是緩解日本少子化問題的關鍵一環。同時,日本正在積極向全民福利型 社會 轉變,為達成該目標需要給予 育兒 家庭一定的援助,這既是日本長期發展的需要,又迎合了日本 社會 當前的輿情。
幼兒教育與保育無償化政策落實後,並非表示幼兒教育階段家長需要支付的費用為零。幼兒教育無償化政策的核心是免除保育及教育費用,但無償化的內容並不包含幼兒的飲食配餐等費用。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兒童的早期教育費用包括保育及教育費用、上下園交通費、食材費、園所活動費等。「無償化」是指通過各種細則讓家長需要負擔的保育及教育費用幾乎減免為零,而交通費、食材費、園所活動費等其他費用則按照慣例依然由家長負擔。但因為兒童入所入園的早期教育費用中,保育及教育費用佔比很高,因此免除了保育及教育費用後,家長需要負擔的部分可以說微乎其微,從實質上來講大大減輕了 育兒 負擔,可謂無限接近無償。
(作者單位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教師報》2020年07月15日第3版
作者:李冬梅
❼ 日本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日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穿短褲短裙,上學時,日本媽媽在孩子後面喊:「少穿點!」,而中國的媽媽總是在後面喊:「多穿點!」,久而久之,孩子們都鍛煉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發燒感冒的情況出現。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在整體的兒童教育方面,投入得更多,做得更細致,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地方。
1、無處不在的禮儀教育
國外曾有個關於日本幼兒園的視頻,記錄得是一家極其普通的日本幼兒園的日常。
孩子們被父母送到幼兒園後,孩子們第一件事就要自覺的換上室內鞋。
孩子們需要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擺放進自己的櫃子,也不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幫忙。
每個孩子從一個居室到另一個居室的時候,都會感謝照顧他們的人。
帶領孩子們離開的老師會先溫和的做示範:「好,大家注意,我們來問候老師吧。」
然後孩子們會一起鞠躬,說:「謝謝!」
而這個房間的老師,以及比他們年齡大一點點的孩子們,則會起身熱情的響應:「不用謝!」
在日本幼兒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每個孩子微笑以及說感謝。
所以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小細節里,都藏著對孩子們禮儀的教育。
比如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干凈整潔;比如怎樣才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怎樣對老師和同伴表達謝謝;比如怎樣跟老師和同伴問好……
孩子們會習慣於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知道要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之後長大也會成為一個優雅大方,彬彬有禮的人。
2、界限分明的自立教育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日本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教育要獨立自主,不要依靠他人。
日本街頭經常看見的一幕,是小孩子自己拿著書包和相關的東西,大人即使接送,也只是空著手在一旁陪伴。
而且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的房間和身邊的東西等等。
關於這樣做的原因,日本親子教育專家菅原裕子的解釋是:
這種看起來有些「狠心」的做法,讓日本的孩子從小養成了自己整理房間、處理自己的事情、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在每一件點滴的小事中積累起來的素養,會讓一個人無論輸贏成敗,都保持一份對生活的堅持和體面。
3、全員參與的合作、感恩教育
提到日本教育,有一個詞是一定要提到的,就是」食育「。
在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給予食物、食品相關知識的教育。
在孩子剛剛會說話,能簡單交流的時候,父母和育兒師就會有意識的給孩子們灌輸關於食物來源、製作、營養價值、應該怎樣吃和吃多少的知識。
等孩子們上學了,每天都會在學校吃午餐,而學校則會更進一步的把食育的教育傳遞給孩子們。
4、堅定自然的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並不是說要認為的給孩子製造挫折,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日本的抗挫折教育更多的是通過讓孩子勇敢嘗試失敗,並鼓勵孩子一步步走線成功來體現的。
比較典型的是讓孩子參加各類的體育活動。老師通常會給孩子們設定一個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只要孩子這次比上一次的成績好,就能夠得到老師的鼓勵。
網上有段日本幼兒園小朋友跳箱子的視頻,一名叫做凌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轉學,因此幼兒園提前為他舉辦了一個人的畢業典禮。
老師為他頒發完畢業證書之後,還為他准備了一個挑戰——10段跳箱。
其實,凌很不擅長體育運動,對跳箱也很恐懼,經常失敗,還為此哭過。
但是面對這次的挑戰,他還是認真做准備動作,開始嘗試。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失敗;第三次,還是失敗……
在經歷過好多次失敗後,凌開始哭泣,並且打算放棄。
這時候老師對小朋友們說:「來,大家一起把力量借給凌吧!」
於是,小朋友們有序地圍成一個圈,大聲地喊著「你能行!你能行!你能行!」
接下來,奇跡真的出現了,當凌再次鼓起勇氣去嘗試的時候,准確的踩到了踏板上,然後真的跳過了10級的箱子!
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在為他歡呼和鼓掌,這個6歲的孩子,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超越,也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抗挫折教育。
這種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不害怕失敗,而是把失敗看做是走向下一個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社會和家庭聯手,在生活的各種細節中,著力培養孩子禮貌體貼的性格,獨立自主的習慣、敬天愛人的情懷,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份用心,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也要給孩子足夠好的規則意識和習慣,這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可見日本的教育,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
❽ 日本學前教育的特點
日本學前教育的特點有:注重學前教育立法、課程教學中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注重連續化、整體化、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充足。日本推行百年的學前教育模式已成為當今世界學前教育範本,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