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為什麼日本給赤尾嶼命名

為什麼日本給赤尾嶼命名

發布時間: 2023-05-24 01:21:18

⑴ 赤尾嶼的其他記載

中國自春秋戰國時代起,歷秦漢、魏晉、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兩朝,在歷次經營和開發東海、東鯷,及招諭琉球(夷洲、流虯、流求、瑠求)的軍事探險行動中,都自然地和必然地要勘察水道所經過的海山島嶼,計算往返航海程次,這是中國發現、命名和經營中華海山,諸如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名島嶼(包括釣魚嶼、橄欖山、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並澎湖列島等,最合乎天理、地理和人文情理之根據。
東鯷是中國先民經營台灣之初最准確最形象的命名,所謂鯷是指大鯰魚,鯰魚頭大尾小,背部青黑色,形象地描繪了台灣島的島形。漢代,東鯷人及東鯷壑兩邊「二十餘國」以時向漢帝國稱臣納貢。魏晉時代,東鯷人「於時東鯷即序,西傾順軌」,表明繼續歸向大陸王朝政權並進貢。三國·吳大帝時代,曾經派「甲士萬人」征夷洲和亶洲,所謂夷洲是指琉球本島,亶洲是指日本國的四國地方,表明中國人最早開辟了由中國的浙江通往琉球和四國的水道。 公元230年(吳大帝黃龍二年)「吳大帝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葯,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冶)縣人海行,亦有遇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摘自《三國志·吳志》 1372 年(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派特使楊載前往琉球,宣諭明朝皇帝的詔書,引領琉球國王派遣的使臣來大陸向明朝政府稱臣納貢。從明初一直到清末,中琉兩國建立了長達500餘年之久的最親密的牢固的宗藩關系,琉球的二十四代國王皆由明清兩朝政府分別派遣冊封使前往主持冊封儀式,宣讀祭奠先王、委任國王的詔書,頒發國王印信。琉球國王去世之後,其繼承人稱為世子,由其陪臣共同「保結」,經明清兩朝禮部核實並頒布皇帝冊封詔書之後才可以正式稱為國王。琉球國的內政實行自治,自為聲教,中國政府不予干預,只對其外交和國家安全給予保護和監督。
所以,在中國明清兩朝政府和琉球王國政府的正式交往中,已禪清牢固地確立了明清兩朝的宗主國地位和彼此的疆域界限。明朝政府為了防倭禦寇,曾數次派遣水軍清剿倭寇,並駐守琉球大洋,整個琉球海域完全掌控在明朝政府水軍的管轄范圍之內。所有從中國東海沿海到琉球海域經過的中華海山,包括釣魚嶼、橄欖山(今俗稱南小島、北小島等名)賀塵前、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即釣魚台列嶼,均在中國軍事衛所的管轄范圍之內。而兄頃琉球國所屬的海山島嶼,處處都留下了明朝官商軍民人等的歷史足跡。琉球所屬島嶼的最原始的名稱都留有明朝人命名的痕跡,並被西洋諸國所繪的中國沿海地圖所沿襲,一直沿用到日本吞並琉球以前國最東的島嶼。

⑵ 史書上關於釣魚島的記載!!

歷史淵源
從1372年起,

釣魚島
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庄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政府稱釣魚島隸屬沖繩縣。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

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慶李襲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覬覦釣魚島所利用。不過,就連當時接受日本政府密令調查釣魚島的沖繩縣令西村舍三都覺得此舉不妥。他曾在調查報告中表示:「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釣魚島為古來本縣所稱之地方名」,但該島「恐無疑係與中山傳信錄記載之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等屬同一島嶼。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釣魚島列擾睜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古代記載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釣魚島,通過先佔取得主權。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采葯、避風、休息等活動的場所。至晚到明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發現、利用和命名。《更路簿》、《譽兄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完整記載了中國漁民在此海域的航線。在1895年前長達5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平穩地行使這些權利。

琉球原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向明、清朝貢,明、清兩朝均派遣使臣對琉球諸王進行冊封。所記《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詳細記載了前往琉球途經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的航海經歷,反復確認了中琉邊界,史實說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的范圍。

中國政府有效統治和管理釣魚島,鞏固了主權。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台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

⑶ 釣fish島的由來

釣魚島,這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們保衛祖國主權的前沿陣地。

釣魚島,全稱「釣魚台群島」,倭人稱其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群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東經123°-124°34′北緯25°40′-26°

相對位置:閩之正東,台之東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

地質特徵:其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1982年估計當在737-1574億桶。

地理特徵:處在大陸架上,附屬於台灣島,以海溝與琉球群島相隔。群島由七座小島組成。

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復。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台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爛襲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准備用武力排除「干擾」宴渣。

為什麽這七個狹小的無人荒島會引起日本政府的垂涎?問題出在石油上。根據聯合國亞洲和遠東經濟委員會的勘探結果,釣魚台附近廣大大陸棚海域可能儲有大量石油。日本急迫需要石油,但本土不產一滴石油,全部依靠從國外特別從中東進口,所以現在一聽說靠近日本國土的釣魚台列嶼一帶有這麽多的石油儲藏,當然就要全力據為己有了,他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中國渤海、黃海全為大陸架淺海,黃海南部與東海大陸架連在一起,東海的東部有一條深海槽,稱為沖繩海槽。它南北長1000千米,東西寬150千米,最深處2700多米。東海大陸坡就是從東海大陸架到沖繩海槽的大斜坡,高差可達2500米。

原來,東海大陸架也是一個巨大的盆地,深有4000米,盆地的邊緣是一列海底山嶺,這道海底山嶺阻擋了中國大陸上河流帶來的泥沙,把這4000米深的盆地填平成淺海,而山嶺的向海一側是沖繩海槽,海底在開裂,有火山物質從地下深處噴上來,海飢祥兄槽開裂擴大,朝著大洋演化。

歷史上已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東海大陸架邊緣的釣魚島等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地質上,它是台灣東部山嶺的延伸,這列海底山嶺,攔截了長江、黃河等河流帶來的泥沙及有機營養物,形成4000米厚的堆積層(含石油、天然氣)。假使沒有中國大陸河流供應泥沙物質,東海也像沖繩海槽一樣,是個深幾千米的充滿海水的海盆。所以,從海底自然演化來看,東海大陸架、大陸坡是中國東部陸地及山脈的自然延伸。是中國陸地物質養育形成的。沖繩海槽是個天然分界,把中國沿岸的大陸架、大陸坡與琉球群島海域隔開,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海洋區域。\

許多歷史事實證明,釣魚島等島嶼由明至清,一直屬於中國,只要略舉一二作例證,即能以正視聽,

一五三四年,嘉靖一三年,明朝琉球冊封使陳侃著有《使琉球錄》記錄出使航程「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於舟,喜達於家,」

文中所說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陳侃一行從福州出發,經過作為航標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等島嶼後進入琉球海域,其標志是見到了「乃屬琉球」的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現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無論是使者陳侃還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為抵達琉球的標志的,因此,先過之島不屬於琉球是毫無疑義,

一七二二年,康熙六一,清朝使琉球冊封副使徐葆光亦著有《中山傳信錄》,當中亦指出,「琉球在海中本與浙閩地勢東西相值」,註明久米山為琉球西南界上的鎮山,也就是說,中國和琉球的分界是在赤尾嶼和久米山之間,

地理環境作證明

琉球冊封使的記錄中還常提到「溝」或「黑水」,如夏子陽的《使琉球錄》,明萬曆三四年,,汪楫的《使琉球雜錄》,清康熙二二年,,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周煌的《琉球國志略》,清乾隆二一年,,齊鯤的《續琉球國志略》,清嘉慶一三年,,據記載,使琉球船隊每過此「溝」,必投豬羊,潑米粥,焚紙船,鳴鉦鼓,以祭海神,這里所指的「溝」就是現在的琉球海岸,

琉球海溝深有二千米,位於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等島嶼之間,東北端與日本海溝相接,西南與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Trench,相連,從地理上把琉球群島和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而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卻與台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陸架上,從大陸架到琉球海溝,海面形成一條寬寬的落際,即黑潮,正如冊封使記錄的那樣「去滄水入黑水」,

值得注意的是,汪楫在《使琉球雜錄》中稱此「溝」為「中外之界」,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也證實了「黑水溝」是「與閩海界」,很明顯,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閩海之界,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理所當然,赤尾嶼到福建之間的所有海域和島嶼都是清政府領地,納入在清朝版圖之中。

日本歷史地圖也稱釣島屬中國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朝鮮,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制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制圖法一樣以顏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瞭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了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顏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以上明清兩代的出使琉球的記錄,以及日本的地圖史料明確顯示,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為中國屬土,日本政府必須尊重歷史事實,必須履行戰後《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拆除日本右翼團體在釣魚島上設置的燈塔,將屬於中國的島嶼歸還中國.

就是我們中國的,爭什麼爭!

⑷ 釣魚島的起源

在日本「發現」釣魚島前的數百年間,中國早已發現、命名並使用著該島,且將其納入到中國的海防體系之中。1840年後,中國進入多事之秋。盡管面臨著多重困境,但中國依然保持著對釣魚島的管轄權。已經公開的日本資料表明,日本對於中方已經發現並命名釣魚島諸島並非毫無所知。

1885年9月22日沖繩縣令西村舍三在呈內務卿山縣有朋有關釣魚島建標的密報中說道,這些無人島「與《中山傳信錄》記載的釣魚台、黃尾嶼和赤尾嶼應屬同一島嶼」,清朝冊封使船熟知這些島嶼,並已命名,作為他們往返琉球的航海標識。

(4)為什麼日本給赤尾嶼命名擴展閱讀:

釣魚島戰略價值:

釣魚島列島均為無人島,處於中國與琉球之間琉球海槽。在大陸架劃分上,中國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陸架,由沖繩(琉球)海槽分隔,但釣魚島位於沖繩(琉球)海槽的西側上沿。

一旦日本擁有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不只是佔領釣魚島列島,而是讓其領土踏在中國大陸架上,中日就變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陸架。

從軍事地理學角度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有著十分重要、但並不為人多知的軍事價值。在我大陸國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陸外緣天然的屏障。這一串島嶼的中段,我東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它們加上日本九州島使我東海海區與太平洋分隔。

⑸ 赤尾島歸中國歸日本管

赤尾島是釣魚島的附屬行廳島嶼。目前兩局讓國還在爭奪中,還不能下定論是歸誰管。但赤尾島是我國固有領土這一點,我們是堅定不動搖的。以前在日本的實際控制檔臘隱下,但日本想把他國有化,現在我國海軍和海監經常去那裡了,兩國目前圍繞釣魚魚及其附屬島嶼正在進行激烈的爭奪。

⑹ 釣魚島問題的前世今生

2009年6月10日,我國台灣省漁船聯合號在釣魚島海區被日本保安廳巡視船撞擊沉沒,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日方被迫由當事官員道歉謝罪,但對於釣魚島的主權,仍然堅持屬於日本所有。

保釣運動中,中國國旗第一次插上釣魚島時的情景(1996港台齊發) -- 感謝陳郢客提供圖片

釣魚島的主權之爭,是中日之間長期糾纏的一大重要問題。日方長期堅持釣魚島屬於日本,但是,從客觀來說,日方這種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釣魚諸島,位於台灣東北,距基隆190公里,含11個無人島礁,主要島嶼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日本方面稱其為「尖閣列島」,堅持釣魚島屬於日本領土的理由,大體可以分為三派,且讓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派,認為釣魚島是作為台灣屬島,於1895年《馬關條約》隨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的,因此屬於日本領土。這一派別在日本的聲音不甚響亮。因為即便 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勢力,也承認1951年《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明文放棄了台灣,澎湖及其所屬島嶼的主權,只是對這主權是否為中國所繼承表示疑問。 台灣屬島彭佳嶼等就是按照這個原則歸還的,因此,如果日方認為釣魚島是台灣屬島,根本就沒有法理資格繼續談對釣魚島的主權。

第二派,認為釣魚島屬於琉球群島,1874年日本吞並琉球的時候,一並獲得釣魚諸島的主權。但是,琉球政府編的琉球正史《中山世鑒》,中,詳細介紹了琉球 所屬36島的情況,並指出其西界為姑米山,其領土范圍並不包括釣魚諸島。沒有任何證據和理由認為釣魚諸島在日本吞並琉球時是其領地。所以,日本持這種觀點 的派別,由於其理論站不住腳,也是少數派。

第三派,認為釣魚島是日本八重山群島的一部分,與台灣無關。日本外務省的聲明《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基本見解》明確解釋了這種代表日本政府的官方觀點,稱 「尖閣諸島,1885年以後(日本)政府通過沖繩縣當局再三到當地進行了調查,不但確認這里確實是無人島,而且慎重確認了沒有清國管轄這里和相關的痕跡。 1895年1月14日內閣決定在此設立標志,確認此地編入我國領土。」

由於1895年1月14日早於《馬關條約》(1895年4月),因此日本方面認為釣魚諸島是日本早於《馬關條約》佔領的「無主島」。

因為第一派和第二派的觀點,在理論上很容易被駁倒,第三派意見是日本輿論目前的主流派別。

因此,如果能夠駁倒這一觀點,也就是駁倒了日本官方對於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理論基礎。

表面上看,所謂釣魚島是日本發現的「無主島」這種說法頗為荒謬 – 至少我們從掌握的史料來看會這樣想。

對於無主島,特別是無人的無主島主權,國際上有這樣的認定原則 –首先命名者,首先發現者都可以宣布擁有主權,而最有力的證據,則是率先將其繪入版圖。

當然還有一個居民情況,由於釣魚諸島不具備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日本幾次試圖送人上去居住(比如古賀辰次郎等人的開發計劃),最後都以失敗告終。釣魚諸島至今都是無人之島,沒有居民。

釣魚島
釣魚諸島主島,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的中國命名,遠遠早於日本命名的「魚釣島」,「屋久島」和「大正島」,因此,中國顯然是這一群島的最先命名者。 1534年,中國第十一次冊封琉球使郭侃在《使琉球記》中首先記錄了途徑「釣魚島」的事實,是目前紀錄的該島最早目擊發現人。而1562年的《籌海圖編》 一書,則首先將釣魚島繪入了地圖,甚至18世紀日本學者林子平的《三國通覽圖說》(1785年),將釣魚島和中國本土繪製成同一顏色,明確表明這是中國所 屬。

這些證據,也是我國堅持釣魚島主權的時候,使用的重要歷史依據。

既然依據如此充分,為何日方依然視而不見呢?

原因是日方也有一套邏輯來反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且看日方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對於最先命名,日方的看法是對釣魚島的命名中國沒有記載具體的命名人,當時東亞地區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可能是其他國家人用中文命名該島,因此,中方 沒有足夠證據說明命名的是中國人。當然,日方也沒有證據是哪一國人對此進行了命名,所以依據首先命名者確認主權的做法在釣魚島問題上不適用。

對於郭侃的第一個發現說,日方的看法是郭侃沒有上島,只是把釣魚島當作航行中標識點,不能認為他是釣魚島的發現者。雙方漁民雖然都有上島的,但由於沒有明 確記載,無法分辨誰先誰後,因此所以依據首先發現者確認主權的做法在釣魚島問題上也不適用。(事實上由於黑潮流向影響,台灣漁民去釣魚島是順水,很方便, 而八重山漁民是逆水,所以這里是台灣的傳統漁場)

以上兩條,日方從不與中方正面交鋒,因為他們很清楚採取以上任何一條原則確立主權,日方都必敗無疑,因此只能把水攪混。

但是,對於版圖問題,日方無法推託 – 國際上對無人島的主權認定,最權威的方法莫過於誰先將該島劃入自己的版圖。

日方採取了迂迴的方法,他們聲稱《三國通覽圖說》一書不是權威性的版圖史料,因為其中雖然將釣魚島與中國本土都用淺紅色標注,但台灣另是其他顏色,因此這 種顏色並非國境涵義。如果中國認為這本書可以做歷史依據,則表示承認台灣那時不是中國領土。而《籌海圖志》一書,日方認為根據來源看,這並不是一部版圖, 而是一部軍事圖書。它的編者是明朝大將胡宗憲,主持對抗倭寇。1560年以來,倭寇對華中,華南威脅很大,胡宗憲1562年編制此書,目的在於組織抗倭戰 爭。當時明軍防禦力僅及澎湖,所以台灣島就未繪入此圖,繪入釣魚島並非表示這是明朝領土,而僅僅是標示倭寇來襲路線。

日本學者提出關鍵的看法是 – 「沿海地圖上面,通常既標有本國領有島嶼,也標有同一海區其他國家的島嶼/領土。比如,日本的沿海圖上面,也會有朝鮮半島南端的一部分,台灣省的沿海圖上 面,也會有日本的石垣島,與那國島,這是很普通的現象。」因此,日方認為《籌海圖志》上面出現釣魚島,也並非確定說明釣魚島是當時大明的領土,仍然有可能 是外國島嶼或者無主島嶼。

如此說法,確實強詞奪理,但是,用在日本國內,或者在和一些國際人士打交道的時候拋出來,匆忙之間對其進行反駁,確實要花不少功夫。因為釣魚諸島都是無人 島,我國在封建時代,對於無人島的管轄和領土標識不夠重視,海圖中經常缺少國內和國外島嶼間的標界,給後人在討論這些島嶼主權的時候,帶來不少的麻煩。

有沒有更加有力的證據,可以一下將日方的論據駁倒呢?

在研究相關文獻時,為了准確起見,薩專門查閱了提到的圖書,海圖等,結果意外地發現這樣的論據還真是有的,而且,在我國討論釣魚島的問題中,似乎還尚未有使用這一論據的。

中國確曾在日本以前,明確地將釣魚諸島,至少是部分劃入了自己的版圖,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而在歷史上立下這一功勛的人,是晚清「中興三名臣」之一,曾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
《大清一統輿圖》,因為沒有回國,是查閱日本圖書館所存資料,倒不怕日本人說咱們掉包
由於《大清一統輿圖》中的記載,既不是最早的文字記錄,也不是最早的地圖紀錄,所以多被作為加強旁證使用,其名不彰,其對於釣魚島的主權意義,也是通過「名從主人」的跋文,以釣魚諸島的標注並未「雜用」「四裔(夷)」語言,間接推斷出釣魚諸島屬於中國領土。

在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導引下,薩對這部古代資料進行了實際的驗看,發現事實上《大清一統輿圖》遠比上述文字所記更為有力地證明釣魚諸島當時確實屬於中國領土。

能夠得出這一結論,需要首先看一下《大清一統輿圖》是怎樣一部文獻。所謂胡林翼編制《大清一統輿圖》,其實並不十分確切。這部書是在胡擔任湖北巡撫任上, 監督聘任鄒漢池等人編纂的清朝全國地圖,尚未完成,胡即病死,由嚴樹森繼續主持,終於在1862年完成。由於標注准確,記載詳細,這部文獻一直被作為中國 近代航空測繪開始前的權威官方地圖。它能夠有這樣的權威性,一個重大原因是此圖融合了中國「畫方」與西洋經緯線,使其對地理的描述,與今天通用的地圖更加 接近,而與中國傳統的示意圖類地圖有明顯的區別。

《籌海圖編》卷四沿海山沙圖中可以看到釣魚島,但是這種中國傳統地圖對於島嶼位置,面積等的描述明顯有較大的隨意性。(點擊看大圖,在右側上方)
這可能反映了胡林翼本人對於編纂這部地圖的思路 – 胡是軍事將領出身,善於用兵,深知地圖若要實用,必須具備精細准確,與實際地理吻合的特點。這部文獻准確地記載了珠穆朗瑪峰,羅布泊等重要地理標志。《大清一統輿圖》的詳細,准確,至今尤有重大價值。

可惜的是,胡林翼死後,很長時間中國歷屆政府對於自己國家的地圖勘測,繪制工作始終不加重視,以至於抗日戰爭中日軍使用的地圖(依賴間諜繪制),比中國軍隊使用的還要准確。

經過對原書的檢證,可以看到,《大清一統輿圖》一書中,釣魚諸島可見於南七卷的東二,三,四,五圖。其中,第二/三圖對於確定釣魚島的歸屬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中國將釣魚島首先畫入版圖的鐵證:《大清一統輿圖》南七卷東二/三圖,同樣需要點擊看大圖才能明白其中奧秘

該圖的決定性意義,並不在於記錄了釣魚島和黃尾嶼(釣魚諸島屬島),而在於這張圖上,除了這兩個島嶼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島嶼或大陸土地。

日方學者一直堅持中國古代地圖如《籌海圖編》中,釣魚諸島可能是作為靠近中國領土的別國或無主島嶼被列入圖中,並不能說明其屬於中國版圖。所謂「沿海地圖 上面,通常既標有本國領有島嶼,也標有同一海區其他國家的島嶼/領土。比如,日本的沿海圖上面,也會有朝鮮半島南端的一部分,台灣省的沿海圖上面,也會有 日本的石垣島,與那國島,這是很普通的現象。」

《大清一統輿圖》南七卷東二/三圖,圖上只有釣魚島和黃尾嶼。作為中國領土地圖的《大清一統輿圖》,每一張圖必然全部或部分為中國領土,既然此圖中只有釣魚島和黃尾嶼,它們必然全部或部分為中國領土。

的確,「日本的沿海圖上面,也會有朝鮮半島南端的一部分,台灣省的沿海圖上面,也會有日本的石垣島,與那國島」,這個很正常,鄰國也不會有意見。但日本地 圖中不可能有一頁全是朝鮮半島,而沒有任何日本領土,台灣省的地圖中也不可能有一頁僅僅是石垣島和與那國島。那,肯定是要引來鄰國抗議的 – 你們國家的地圖冊,怎麼放的全是我們的領土?!

《大清一統輿圖》是權威的中國版圖文獻,而權威的版圖文獻中專門有一頁繪制釣魚島和黃尾嶼,這便是中國政府最早將釣魚島劃入我國版圖的鐵證。

劃入版圖,是為無人島歸屬的最重要依據。

因此,1895年1月14日,日本將釣魚島作為「無主地」並入的做法,是沒有法理依據的 – 因為釣魚諸島在33年前的1862年,已經被中國收入了自己的版圖,這里根本不是無主之地。

要推翻這個鐵證,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比中國更早將此地劃入版圖的證據

⑺ 簡述 *** 歷史沿革戰略經濟意義

歷史沿革

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 *** 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

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

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 *** 、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

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 *** 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

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

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 *** 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

日本人高橋庄五郎也曾指出, *** 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 *** 稱 *** 隸屬沖繩縣。

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 *** 。

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

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 *** 、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

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 *** 覬覦 *** 所利用。

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

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

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 *** 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 *** 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

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2013年4月,東京前知事石原慎太郎曾試圖為「購買」 *** 籌集捐款時,約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72萬元)清嘩的捐款未使用而被用作基金,失去其用武之地。

2016年,東京都知事建議日本 *** 建設 *** 。

古代記載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 *** ,通過先佔取得 *** 。

*** 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采葯、避風、休息等活動的場所。

至晚到明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發現、利用和命名。

《更路簿》、《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完整記載了中國漁民在此海域的航線。

在1895年前長達5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平穩地行使這些權利。

琉球原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向明、清朝貢,明、清兩朝均派遣使臣對琉球諸王進行冊封。

所記《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詳細記棗沒載了前往琉球途經 *** 、黃尾嶼、赤尾嶼的航海經歷,反復確認了中琉邊界,史實說明 *** 不屬於琉球的范圍。

中國 *** 有效統治和管理 *** ,鞏固了 *** 。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台灣及其包括 *** 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

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凳正納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

日本欲占

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製作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已列出 *** 群島,並註明這是中國往琉球的航道。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聲稱「發現」 *** 及其

附屬島嶼,並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劃入日本國界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

井上馨於1885年覆函說:「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拒絕馬上在 *** 訂立國標,並在信件強調事件「勿讓傳媒得悉」。

1885年,日本通過實地踏查,了解到 *** 及其附屬島嶼富藏鐵礦資源,為"貴重之島",便想竊取。

日本侵佔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尾聲時,日本於1895年1月14日通過內閣會議決定,聲稱 *** 為「無主地」,在 *** 建立標國標,正式劃入日本版圖。

4月17日清朝大臣李鴻章同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又指明兩國將按照此一條款,以及條約粘附的台灣地圖,另行劃定海界。

在時序上, *** 及其附屬島嶼的佔領與《馬關條約》及甲午戰爭有關,但日本人認為 *** 並非從清朝光緒年間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所割讓,中、日雙方此後亦沒有正式劃下仔細的海界。

「統一標注」

」據日本《產經新聞》2014年3月19日報道,為了強化國際社會對 *** 和獨島等有爭議島嶼的「日本 *** 意識」,日本外務省開始對這些島嶼的英文名稱進行統一標注,並在日本 *** 發行的英文地圖上予以標記。

日本首相官邸認為,這種混亂的標注「不利於日本 *** 在國際社會宣示對這些島嶼的 *** 」。

為此,決定進行統一的英文標注。

日本外務省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舉行,屆時將會有大量的外國遊客來日,因此,外務省將敦促民間的地圖出版機構遵循 *** 的指導原則,在 *** 等島嶼的英文標注中,採用日本 *** 的統一標注。

經濟意義

石油資源

日本覬覦 *** ,不僅是因為 *** 的戰略資源,還是因為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不僅蘊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日本對東海的調查投入大量資源,按照日本前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說法,這些海域中埋藏著足夠日本消耗320年的錳、1300年的鈷、100年的鎳、100年的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物資源和漁業資源,獲得這些海域,將使日本由資源小國而成為東亞的資源大國。

東海的油氣儲量大約77億噸,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漁業資源

*** 是我國東海靖魚場,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太平洋黑潮流經,帶來大批魚群,我國浙江、福建和台灣等地的漁民經常到這一帶捕魚。

這個港灣還盛產飛花魚,台灣省基隆、蘇澳兩地漁民,常靠此漁區生存。

主要捕撈品種有:綠鰭馬面魨、黃鰭馬面魨、短尾大眼鯛、鮐魚、馬面魚、馬鮫魚、竹莢魚、藍圓鰺、青砧魚、紅鯁魚、鮀鰹、鯊魚類等,鯖魚、紅衫魚、飛花魚、鰹魚、文鰩魚、大小黃魚、帶魚等也很豐富,年可捕量達15萬噸。

⑻ 釣魚島的歷史

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游塌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庄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政府稱釣魚島隸屬沖繩縣。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衫磨擾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或旦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覬覦釣魚島所利用。不過,就連當時接受日本政府密令調查釣魚島的沖繩縣令西村舍三都覺得此舉不妥。他曾在調查報告中表示:「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魚釣島為古來本縣所稱之地方名」,但該島「恐無疑係與中山傳信錄記載之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等屬同一島嶼。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釣魚島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⑼ 赤尾嶼是中國領土嗎

赤尾嶼,亦稱赤嶼、赤坎嶼、赤尾山、赤尾島、赤尾礁,中國固有陵攜領土,日本稱久米赤悉汪沒島、大正島。赤尾嶼位於台灣附屬島嶼之釣魚島列嶼的最東端,面積只有0.195平方千米(約合292.5畝),大致相當於27個足球場那麼大。

清代冊封琉球使李鼎元在出使琉球國(日本沖繩)時,路過赤尾嶼(赤尾嶼為古代中原王朝自海上入琉球國的必經之地),在其所撰《使琉球記》中詳細記載了赤尾嶼的形狀:「赤尾睜納嶼,嶼方而赤,東西凸而中凹,凹中又有一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