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麼泡茶的
❶ 日本茶道綠茶的泡茶方法
日本茶道綠茶的泡茶方法
綠茶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發酵類茶等所不及。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綠茶的泡茶方法,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綠茶的泡茶方法
泡綠茶採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於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綠茶,即先將攝氏75—85度的熱水沖入杯中。二是下投法,先放茶葉後直接倒85度左右的熱水,適合普通綠茶。
正確的泡綠茶飲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來更加健康。泡茶有一定的講究,尤其是水溫。
一般的綠茶沖泡方法及注意事項:
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左右。若是沖泡綠茶粉,以40℃~60℃的溫開水沖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綠茶粉配450毫升的白開水。
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沖了熱水後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日本茶道綠茶的保存方法
瓦罐儲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馮夢禎<快雪堂漫錄>雲:"實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則過夏不黃,以其氣不外泄也."茶葉含水量不能超過6%.可用生石灰除濕.具體操作方法同石灰塊保存法.
罐藏法.容器選用裝糕點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屬聽、箱、罐、盒,或鐵或鋁或紙或紙品,或方或圓或扁或不規則性.重要的是茶要乾燥,袋口封好.此法簡便,取同方便.
塑料袋貯茶法.選用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茶葉可以事先用較柔軟的凈紙包好,然後置於食品袋內,封口即成.
熱水瓶貯茶法.可用保溫不佳而廢棄的熱水瓶,內充乾燥的綠茶,蓋好瓶塞,用蠟封口.
冰箱保存法.綠茶裝入密度高、高壓、厚實、強度好、無異味的食品包裝袋,然後置於冰箱冷凍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時間長、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嚴實,否則會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損綠茶茶葉的品質。
一忌潮濕:綠茶茶葉是一種疏鬆多孔的親水物質,因此具有很強的.吸濕還潮性。存放綠茶時,相對濕度在60%較為適宜,超過70%就會因吸潮而發生霉斑,進而酸化變質。
二忌高溫:綠茶茶葉最佳保存溫度為0-5℃。溫度過高茶葉中的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芳香性物質則會被分解破壞,使質量、香氣、滋味都有所降低。
三忌陽光:陽光會促進綠茶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綠茶茶葉貯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受日光照射後,其內在物質會起化學反應,使綠茶茶葉品質變壞。
四忌氧氣:綠茶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的綠茶茶葉會使綠茶茶葉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五忌異味:綠茶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稀類化合物。這類物質生性活波極不穩定,能夠廣吸異味。因此,茶葉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貯存時,就會吸收異味而且無法去除。
;❷ 日本茶道是如何泡茶的
日本茶道使用的主要設備是茶葉,茶葉罐,勺子,拂塵和白布。程序不一樣,一年中有不同的時間准備茶。大多數時候這個儀式是一種致力於抹茶的儀式,客人可以在這里觀看主人以最獨特和最神奇的方式准備茶。儀式的目標是放鬆和與他人溝通。日本茶道是平靜與和平的象徵。
准備工作有時會在活動前幾天甚至一周開始。茶道的主持人首先必須發送邀請並專注於事件,這意味著主人必須在他或她的心靈內和諧相處。此外用戶必須清潔舉行儀式的房間或區域。客人必須放鬆身心才能參加茶道。當客人進入房間時,意味著准備好茶。主持人不急於准備茶,他或她必須放鬆,並做一切安息。
(2)日本人是怎麼泡茶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4、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鍾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❸ 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
日本茶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煮茶步驟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功夫茶茶具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日本茶道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准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早茶)、午茶、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系。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准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准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
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代珍貴的資料,如《松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喝茶注意事項
一、頭泡茶不能喝
茶葉在生長和採摘過程中,表面會有些滯留的農葯、手漬或微塵雜物。在採摘炒制前不能經過沖洗,且明前牙茶多用手工炒制。因此,頭泡茶就起到“洗茶”的作用(尤其功夫茶類),用低於80℃的開水半杯沖泡(明前清茶類沖泡需60~65度,雨前清茶需70度左右;紅茶、普洱類需用二沸蟹眼水90~95度左右;烏龍類茶需三沸水100度),過10秒~半分鍾左右將茶水倒掉。這樣洗過的茶葉就可以沖泡了。
二、不能都用沸水泡茶
有人認為,泡茶的水溫越高越好。其實不然。沸水泡茶,維生素等有效成分會遭到破壞,芳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也大量浸出,茶葉的營養價值降低,有害物質增多,茶葉失去芳香。適宜的泡茶水溫是60度~80度~90度~100度之間(茶的不同)。應視茶葉的質量而定。茶葉嫩,水溫宜低些;茶葉老,水溫可適當高些。
三、茶宜現泡現飲
茶葉沖泡1—3分鍾,茶葉慢慢下沉杯底,即可趁熱慢慢品飲。第一杯茶不能喝完,需留1/3,待再次沖泡(清、花茶類)。烏龍、普洱類要用紫砂壺或蓋碗泡茶,需10-20秒泡好倒干(口味輕重),再次續水後每一泡時間增加5-10秒,以保持茶水色澤及口味的一致性。一般茶葉,沖泡2-3次,至茶葉淡而無味為止。好的茶葉可沖泡6-8次(清茶6次,普洱可達十次以上)。茶葉切忌長時間浸泡,更不能喝冷茶。長時間浸泡茶葉中的有害物質滲透出來,喝後不利於健康。
四、茶杯不宜加蓋
有人認為,沖泡好的茶,蓋上茶杯蓋,可使茶葉迅速泡開。其實,蓋上茶杯,使茶葉處於高溫環境,同樣會使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受到破壞,影響茶汁質量。有些人喜歡用保溫杯泡茶,害處更大 。
五、茶貴新而懼潮
每年的新茶在五月份以後,如一時不喝,為防止高溫和潮濕;最好將茶葉放在防潮茶葉筒內,外用食用塑料袋包好(防潮及異味),放在冰箱內(5-15度)隨時取用。新茶的色、香、味會保持1-2年而不會變質。但是生活有品味的人應該在新茶製成後盡快品嘗(一月後,新茶炒制後要放放,去除薪火味)。這才是新茶色、香、味俱佳的最好時刻。
❹ 茶葉是我們生活中用來沏茶的食材,日本人是怎樣採茶的
我們都知道,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在中國有很好的飲茶文化,同樣在日本,茶文化發展的也很不錯,一路發展過來,日本人喝茶的形式與中國也有些區別。
在茶宴上邊,茶要在短時間內喝了,最好是便是幾口半,或是三口半,最終一口是一飲而盡,表明好吃。喝下去最終點一下一點水喝了它表明愛護這一抹茶。喝了抹茶,茶碗放下來後,還有一個稱為「拜訪茶碗」的儀式。客人兩手十指放到茶碗前邊,隨後雙手舉起茶碗前後左右看,放下來以後再換右手手心托著茶碗,左手緩慢地旋轉著賞析。
❺ 日本飲茶 習俗
日本講茶道,和中國的功夫茶一樣.一般以泡鐵觀音為主,介紹如下:
1、烹煮泉水
沏茶擇水最為關鍵,水質不好,會直接影響茶的色、香、味,只有好水茶味才美。沖泡安溪鐵觀音,烹煮的水溫需達到100℃,這樣最能體現鐵觀音獨特的音韻。
2、沐霖甌杯
「沐霖甌杯」也稱「熱壺燙杯」。先洗蓋甌,再洗茶杯,這不但能保持甌杯有一定的溫度,又講究衛生,起到消毒作用。
3、觀音入宮
右手拿起茶斗把茶葉裝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鐵觀音裝入甌杯,美其名曰:「觀音入宮」。
4、懸壺高沖
提起水壺,對准甌杯,先低後高沖入,使茶葉隨著水流旋轉而充分舒展。
5、春風拂面
左手提起甌蓋,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颳起,然後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沖凈,這叫「春風拂面」。
7、甌里醞香
中國茶葉有六大類,其中紅茶全發酵,綠茶不發酵,烏龍茶是半發酵。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生長環境得天獨厚,採制技藝十分精湛,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具有防癌、美容、抗衰老、降血脂等特殊功效;茶葉下甌沖泡,須等待一至兩分鍾,這樣才能充分地釋放出獨特的香和韻。沖泡時間太短,色香味顯示不出來,太久會「熟湯失味」。
7、三龍護鼎
斟茶時,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夾住甌杯的邊沿,食指按在甌蓋的頂端,提起蓋甌,把茶水倒出,三個指稱為三條龍,蓋甌稱為鼎,這叫「三龍護鼎」,
8、行雲流水
提起蓋甌,沿托盤上邊繞一圈,把甌底的水刮掉,這樣可防止甌外的水滴入杯中。
9、觀音出海
「觀音出海」民間稱它為「關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迴均勻地斟人各茶杯里,斟茶時應低行。
10、點水渣香
「點水流香」在民間稱為「韓信點兵」,就是斟茶到最後甌底最濃部分,要均勻地一點一點滴注到各茶杯里,達到濃淡均勻,香醇一致。
11、敬奉香茗
茶藝小姐雙手端起茶盤彬彬有禮地向各位嘉賓、朋友敬奉香茗。
12、鑒賞湯色
品飲鐵觀音,首先要觀其色,就是觀賞茶湯的顏色、名優鐵觀音湯色:清澈、金黃、明亮,讓人賞心悅目。
13、細聞幽香
這就是聞其香,聞聞鐵觀音的香氣、那天然馥郁的蘭香、桂花香,清香四溢,讓您心曠神怡。
14、品啜甘霖
這叫晶其味,品啜鐵觀音的韻味,有一種特殊的感受,你呷上一口含在嘴裡,慢慢送入喉中,頓時會覺得滿口生津,齒頰流香,六根開竅清風生,飄飄欲仙最怡人。我們安溪有句俗話:「誰人尋得觀音韻,不愧是個品茶人。」希望各位嘉賓通過品茶,能成為鐵觀音的知己。
❻ 日本抹茶的沖泡及飲用方法
抹茶沖泡基本的方法是:
1.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
在日本茶道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6)日本人是怎麼泡茶的擴展閱讀:
抹茶是日本人民廣泛飲用的主要茶類,形成了日本茶文化 --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分抹茶道和煎茶道兩大「門派」,但抹茶道最具代表性,其「弟子」之多是煎茶道無法比擬的。
現在日本最具影響力是抹茶道的「表千家」和「里千家」茶道,流傳面極廣,盛行全國,促進了日本飲茶風俗民眾化,因而促使日本人民廣泛用茶。日本全年人均飲茶達1.09公斤(中國人民年日均飲茶只有0.38公斤)。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系。
抹茶原本產生於中國,後來興盛於日本。中國茶葉市場的消費也一直處於疲軟狀態,外部大環境導致成本上升、競爭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茶葉生產商為尋求突破,轉而尋找新的發展路徑,而抹茶作為一種營養價值高、文化意蘊厚,又可以作為眾多食品配料的角色,受到了一些茶葉生產商的青睞。
抹茶粉檔次高低要看的4個指標:
1、顏色,純天然抹茶粉,色澤越綠,檔次越高,黃綠的檔次越低。
2、細度,通常是越細越好,1000目以上的都比較好。
3、香氣,檔次越高的抹茶,香氣越清香,高雅,無雜味。
4、滋味,檔次越高的抹茶,滋味更鮮爽。
❼ 日本茶道泡的都是什麼
一般所說的茶道叫做「茶之湯」,使用抹茶。抹茶道有四五百年歷史,始終占據日本茶禮法的主流。日本茶道不僅講究飲茶,更注重喝茶禮法,有著嚴格的規制和詳備的軌范,並以此確立日本茶道之「道」。
日本茶道的精神核心為「和、敬、清、寂」,茶道精神體現在日本的飲食、建築、禮儀等方方面面,對日本人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日本茶室
❽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驟程序
日本抹茶茶道是日本三大茶道之一,那麼日本抹茶茶道的流程步驟是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
抹茶是一種青綠的茶葉粉末,這種吃法也名“末茶”.起於唐代。南宋時,經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傳人日本。茶道多用抹茶,沖泡時濃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攪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最後把它們分別傾入各個碗中,依次遞給客人飲用。
l、點炭:
先往地爐里撤一層濕潤的茶灰,撒灰的次數、動作與方位都有講究。
然後開始點炭,選用的是精緻潔凈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順序與位置,將炭一件一件地放進爐里。主人會一再地用羽帚清掃地爐。主人還會往爐里放進一些薰香。客人們就在爐子旁邊,靜靜地欣賞主人的莊重而優雅的表演。
2、煮水:
千利休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嘗而已。”這一方面說明禪如茶,簡潔明了。也說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地爐的水燒沸時,寂靜的茶室里只有開水滾動的聲音。茶人會把這聲音想像成松風之聲,營造一種悠遠的心境。
3、沏茶:
擦拭好茶具後,主人從荼罐里取茶末二三勺,置人碗中,注入已燒開的水,再用茶筅攪拌成泡沫狀。主人的動作要敏捷規范,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
4、敬茶:
敬茶時必定體現一個“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客人,然後跪地後舉茶齊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後,輕輕轉上兩圈,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獻茶人,然後也須舉碗至額,以示感謝。
3)然後放下碗,現又重新舉起,這時就可以開始品味了。飲時要使茶湯在舌間滾動,吸啜有聲,表示稱譽,並說一些吉利話和客套話。一人飲後,傳與下一人,最後茶碗傳回主人.
抹茶茶道的流程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為薄茶。
日本抹茶茶道的歷史 文化歷史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 飲茶 ,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 方法 ,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下一頁更多精彩“日本茶道知識”❾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形成
茶道是什麼?茶道就是為客人准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師父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闢蹊徑,這或許是日本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著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
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鐮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鐮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銷梁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為「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為主角的「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游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借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嘗各地茶葉來賭博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准備了條件。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為後世所借鑒,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茶室」。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日本茶道的祖師
首先創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紀奈良稱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歲的村田珠光來到京都修禪。當時奈良地區盛行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的「汗淋茶會」(一種以夏天洗澡為主題的茶會),這種茶會首創的採用了具有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的茶室——草庵。這種古樸的風格對後來的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參禪中將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從佛偈中領悟出「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村田珠光以此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庵茶風。由於將軍義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開來。珠光主張茶人要擺脫慾望的糾纏,通過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開談神辟了茶禪一味的道路。據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記載,標准規格含斗虧的四張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確定的,而且專門用於茶道活動的壁龕和地爐也是他引進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還對點茶的檯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藝術與宗教哲學被引入喝茶這一日常活動的內容之中並得到不斷發展。
繼村田珠光之後的一位傑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紹鷗(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對村田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還把和歌理論輸入了茶道,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於茶道,使日本茶道進一步的民族化了。
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藝術水平上的則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為千宗易,後來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舉辦茶會之後獲得秀吉的賜名才改為千利休。他和藪內流派的始祖藪內儉仲均為武野紹鷗的弟子。千利休將標准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使得茶道更易於為一般大眾所接受,從此結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爭鳴的局面。同時,千利休還將茶道從禪茶一體的宗教文化還原為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他不拘於世間公認的名茶具,將生活用品隨手拈來作為茶道用具,強調體味和「本心」;並主張大大簡化茶道的規定動作,拋開外界的形式操縱,以專心體會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規七則」就是由他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的。所謂「四規」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現為主客之間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現為上下關系分明,有禮儀;「清」就是純潔、清靜,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凈;「寂」就是凝神、摒棄慾望,表現為茶室中的氣氛恬靜、茶人們表情莊重,凝神靜氣。所謂「七則」就是:茶要濃、淡適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相適應;插花要新鮮;時間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鍾到達;不下雨也要准備雨具;要照顧好所有的顧客,包括客人的客人。從這些規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蘊含著很多來自藝術、哲學和道德倫理的因素。茶道將精神修養融於生活情趣之中,通過茶會的形式,賓主配合,在幽雅恬靜的環境中,以用餐、點茶、鑒賞茶具、談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養朴實無華、自然大方、潔身自好的完美意識和品格;同時,它也使人們在審慎的茶道禮法中養成循規蹈矩和認真的、無條件的履行社會職責,服從社會公德的習慣。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視為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茶道在日本會有著如此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基礎,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
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系,其中以里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准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朝會(早茶)、書會(午茶)、夜會(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相當於佛寺的開光大典)、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系。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准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准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所以這次就稱為「初炭」。之後主人送上茶食,日語為「懷石料理」(據說和尚們坐禪飢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里以減少飢餓感,故稱)。用完茶食之後,客人到茶庭休息,此為「中立」。之後再次入茶室,這才是「後座」。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為客人點濃茶,然後添炭(後炭)之後再點薄茶。稍後,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茶會到此結束。
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代珍貴的資料,如《松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茶具
說起日本的茶道離不開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之一,強調同季節時令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布置協調統一,有助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茶具的種類繁多,陶瓷器、漆器、鐵器、銅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陳設架、茶爐,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稱為茶具,但我們常說的茶具則專指飲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壺、茶入、花入(插花的壺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觀賞與使用的器具,分為客廳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專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泡濃茶用的陶瓷小壺,叫做「茶入」,根據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另一類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在所有的茶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為考究的當屬茶碗。茶碗一般為陶瓷製品,也有石製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茶碗可算作整個茶具類的代名詞。戰國時代由千利休設計指導,著名陶工長次郎製作的「樂」茶碗可算是當時的日本產茶碗的頂級作品,可惜的是在歷代日本戰國游戲中,樂茶碗的價值總是不高。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比較有名的茶器: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為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葯。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坂取來,故名為早船。屬於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為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為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沖:名稱來自於足利義政的《金葉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ざくら初花よりもめづらしきかな」。
❿ 日本煎茶怎麼喝
日本煎茶的沖泡方式一般是用七十度左右的熱水來浸泡一到兩分鍾即可。沖泡出來的煎茶茶味比較甘而且還帶有一些苦澀的感覺。
【(10)日本人是怎麼泡茶的擴展閱讀】
一、煎茶的作用和功效
4、美容護膚
有助於美容護膚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