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最大戰役在哪裡

日本最大戰役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5-24 09:30:31

Ⅰ 日本戰國時期十大戰役

應仁之亂銷神則---戰國時代的開端
川中島合戰(五次)---龍(上杉謙信)與虎(武田信玄)的決斗
桶狹間合戰---織田信長奇襲今川義元,霸業開始
姊川合瞎返戰---織田滅朝倉淺井,奠定霸業
三方原之戰---武田信玄擊敗德川家康,信玄歸途病死
長筱之戰---織田德川聯軍大敗武田家,武田家由此衰落
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反叛信長,霸王殞命
山崎合戰---羽柴秀吉攻滅明智光秀,獲得霸業繼承人資格
賤岳合戰---羽柴秀吉攻滅柴田勝家,完全掌控原織田家霸權
小牧山長久手合戰---羽柴秀吉擊敗德川家康,奠定霸業
小田原籠城戰---關東大名北條氏滅,德川家康轉封關東
文祿、慶長之役---歷時七年,明軍勝日軍,秀吉攻佔大陸妄想破滅,掛了
關原合戰---東軍(德川勢)擊敗西軍(石田勢),日本歷史由此逆轉虧棚,德川家康開始掌控日本大局,戰國時代走向終結。
大阪冬、夏之戰---德川徹底擊敗豐臣氏殘余勢力,德川幕府二百餘年太平開始。戰國時代完全結束

Ⅱ 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戰役

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 抗日虧敏戰爭 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抗日戰爭中的大的戰役,希望能幫到你。

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戰役

1937年日羨碧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中國統帥部知道大戰不可避免,遵照國防計劃甲案,陸軍為確保首都安全,先准備集中兵力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准備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但機密泄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中國軍隊一不做,二不休,在華北已經開戰的情況下,決不能容忍日本海軍在上海的陸戰隊的存在。況且,戰爭既然開始,一·二八事變後規定的中國軍隊不能進駐上海市區的規定在中方看來 自然 作廢。8月13日,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的中國軍隊打死前來偵察的日軍大山勇夫大尉,是為「八·一三」事變。 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動下,國民黨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銷派枝揮下,指揮三個德械師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宣布組建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軍增援部隊在中國軍隊側後方上陸後,中方已經無力消滅日軍陸戰隊,蔣介石為首的中國軍隊統帥部,這時考慮在上海作戰比在遙遠的北方大平原作戰補給方便,且能避 開機 動力占優勢的日軍。而且上海是 國際 大都市,有外國租界,在這開戰極有可能引起大國勢力的干涉,如果打的好,可能在外國調停下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挫敗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力的。 這樣中日雙方在上海一地不斷投入軍隊, 與日軍作戰的中國守軍

[1]此役國民黨方面先後投入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團、財政部稅警總團、憲兵1個團、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3隊海軍艦隊,兵力總數在75萬人以上。日軍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達20萬人,鏖戰兩個月後,日軍的依靠強大的火力突破中國軍隊防線,但此時中國雖敗而不亂,10月20日,日軍秘密組建第10軍准備對中國軍隊實行大包圍,11月5日軍第10軍10萬人在金山衛登陸,中國統帥部因幻想九國公約簽字國的干涉,拖延了撤退時機,但此時西方國家綏靖之風盛行,稱中國軍隊主動在上海非 軍事 區挑起戰爭為破壞和平,對中國的要求置之不理。幾天後日軍包圍網即將形成,前線中國軍隊大亂,部分部隊為避免被圍已經自行組織撤退。蔣介石不得不同意撤退,在撤退過程前,因沒有講明各部隊撤退順序。三四十萬國軍將士擠在幾條公路上,被日軍空軍轟炸,為此也付出了慘痛代價。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逃,數十萬將士在撤往南京時分散,為南京保衛戰的失利埋下伏筆。12萬守軍各自為戰,無法統一作戰,數天南京就告陷。 這次淞滬會戰,國民黨雖然戰敗了,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國民黨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中方將領

總司令長官:蔣中正;副 司令長官:顧祝同; 右翼軍:總司令張發奎,下轄第八集團軍(司令張發奎兼任)、第十集團軍(司令劉建緒); 中路軍總司令朱紹良,下轄第九集團軍(司令張治中,後由朱紹良兼任)、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廖磊); 左翼軍總司令陳誠,下轄第十九集團軍(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羅卓英); 國軍此戰前後總計投入步兵78 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炮兵7個團,兵力總數在75萬人以上,但因中國是極度落後的農業國,交通不便,從全國調動兵力支援前線需要時間,實際到達戰場的兵力為40萬人左右。中國空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約200架飛機。中國海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一、第二艦隊和1個練習艦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和江陰等地要塞部隊,約40餘艘海軍艦艇。

中方傷亡

據時任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徐永昌在 日記 中的記載,何應欽在1937年11月5日於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 報告 中宣布,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後撤途中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另據何應欽回憶淞滬會戰:「我軍消耗竟達八十五個師之眾,傷亡官兵三十三萬三千五百餘人。所以,我軍傷亡30餘萬人比較准確。我軍陣亡中長1人 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 陣亡團長28人 陣亡營長44人。

日軍部隊

日本8月15日編組上海派遣軍的時候,只有第三師團和第十一師團,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個師團另2個重炮旅團等部隊,這時上海日軍共有19萬人(同期華北日軍有8個師團37萬人),10月20日,華北平原戰事基本結束,華北日軍以一個師團繼續南下,2個師團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除維持治安外把多餘的2個半師團和日該國內的2個師團投入上海戰場,11月4日在金山衛登陸,次時上海日本陸軍總兵力為9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共28萬人,其中隸屬上海派遣軍的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師團等6個師團;隸屬於第十軍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師團等共3個師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和原屬台灣守備隊的重藤支隊。已經超過部署在華北的日軍7個師團,成為對華作戰的主戰場(以上數據來源於桑田悅的《日本簡明戰史》第)。海軍部隊參戰的有第三艦隊和第四艦隊,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

日方傷亡

《簡明日本戰史》第73頁--軍科院翻譯

根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第83頁,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這一期間,日軍傷亡數字累計從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計:40372名。 不過至11月8日中國軍隊雖已開始後退,但戰斗仍然非常激烈,上海的大多數日軍仍然不斷前進、戰斗中,戰場形勢一片混亂,這時及以前是無法統計日軍准確的傷亡數字的。日軍上海派遣軍現員表後也均註明:「許多部隊一直移動中,正確統計困難。許多部隊現員表數是概數(估計數)」。而日軍12月中旬攻下南京,華中戰事告一段落後再來統計,其中大量日本士兵死亡日期不明的都算做了12月12日,所以此後統計的日軍傷亡數劇增。最後日軍確認從上海登陸到佔領南京,截至12月27日,日軍累計戰死、戰傷死、戰病死共23104人,負傷約5萬人,合計傷亡在7萬以上。(見日本資料:洞富雄:《南京大屠殺的證明》)。考慮到日軍在追擊戰和攻佔南京作戰中傷亡不大,由此估算在淞滬會戰中日軍約戰死2萬人,受傷約4萬人,合計約6萬人。此戰國民黨軍傷亡33萬多人,為日軍損失的5.5倍。

編輯本段中方戰爭准備

從盧溝橋事變後統帥部歷次會議記錄看凇滬會戰起因 ,這些統帥部的會議都是在何應欽官邸召開的,從 7.11開始,開了20次,基本上是為了應付「七七事變」後的復雜形式,大家討論初期的戰略政略和各方面准備情況的。

7月11日會議

這次匯報主要是檢討彈葯糧秣儲備情況和新武器分發情況的。當時儲備有5億發步機槍彈,3億發是庫存,2億發分發到部隊。庫存中有6000萬發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武昌有4000萬發,南京1億發。山野炮彈22萬發,步兵炮、迫擊炮彈50萬發,戰防炮彈3萬發。這些彈葯夠二十個德械師三個月用。糧秣儲備有50萬人,10萬匹馬一個月份,正在購辦兩個月份的儲備。以上儲備黃河以北是一點都沒有,首要任務是將以上糧彈儲備一部推進至黃河以北儲備。韓復榘各師計劃每師補充2000支漢造新步槍。通信兵團1個營調至新鄉,1個營調至鄭州待命,隨時北上。 評論:第一次匯報可以看 出國 民黨政府當時准備將一部分德機械化師調往北方作戰,所以軍實先行籌備,同時安撫韓復榘,穩定山東局勢,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日軍在青島、海州登陸,切斷津浦路,斷絕中央與北方的聯系,所以優先補充韓復榘的部隊,通信兵也向北推進,切實掌握好北方情況。

7月12日會議

計劃派遣熊斌至保定,並向二十九軍承諾,如果需要子彈和軍實,中央將源源補充。 評論:害怕二十九軍擅自妥協,華北進一步特殊化。

7月13日會議

增撥第2師補充旅(後更名為獨立第20旅)一個團秘密進駐上海市區戰略要點(虹橋機場等)。95師北上填防。 評論:南方開始注意守好後門。並陸續開始調兵北上。

7月14日會議

中國利用沉船阻塞黃浦江南市到浦東段

[2] 熊斌在保定說二十九軍並不希望中央軍北上,只希望到津浦路北端填防。十一日宋已經簽字認可日方條件,國民政府對北方可能喪失極度擔憂,同時覺得平漢、津浦路空隙過大,需要調兵北上。但不應全用德機械化師,應夾雜其它稍差部隊。北方如不能堅守,長江封鎖就需要切實進行,開始撤除長江之燈塔、航標。海軍設立封鎖線,鞏固吳淞口陣地,江陰要塞強化,原定裝海州的88毫米炮,移裝江陰。

7月15日會議

主要討論防空兵力分配計劃:廬山的十門20毫米炮調南京,37毫米炮若干門部署在太原,武漢分配37毫米炮4門,石家莊20毫米炮4門,保定20毫米炮3個連,開往北方的高射炮兵統一開往彰德,由第10師控制。航空兵基地擬設立於太原,空軍主力北上。

7月16日會議

這次匯報主要討論了戰爭局部化和全面化的不同應對方法:如果是局部化,就不能絕交宣戰,如果日軍有在青島、海州登陸的意圖,就必須在上海先動手。如果全面化,則是絕交宣戰的局面,則最忌憚的是日軍沿長江口而上,在長江腹地到處開炮,到那時極為不利。委座已要求炮兵第7團必須馬上北開。

7月17日會議

炮兵七團已奉命開赴保定歸屬孫連仲指揮,這個團裝備的是捷克式野炮,屬中央軍嫡系。商震從指揮的32軍中抽調四個主力團組成一個師進駐石家莊。長江要塞炮位重新劃定,總體向下游推進。88毫米炮四門仍裝海州,要塞工事未完成前,先放置滁州。長江航標燈從速撤除,由各要塞司令,各警備司令切實負責。日方警告民航客機不得飛赴北平,否則將予以擊落,歐亞、中航飛機仍飛北平無誤。通信兵團需要充實,各行營電話排調回。仍繼續討論全面化與局部化問題,如果全面化後,日本海軍將占絕對優勢,可以以交戰國地位通告各國,禁止一切軍需品和軍需原料輸入中國,其范圍甚廣,現中國一切軍用品能否自給,大有問題。而且中國在日本僑民無法保護,我方無船隻運載僑民回國。如不表示絕交,則軍需品輸入在年內還有 辦法 ,否則全無辦法矣。空軍匯報前年飛機應當退伍,去年飛機精華期已過,明年補充飛機尚未到達,且北方燃料、炸彈、飛機場等均無准備,須到明年一至三月,新飛機補充齊全後,方為我軍有利時期,但何應欽匯報,日本在北方更無准備。

7月18日會議

這次匯報主要是討論部隊向北方機動時的防空問題還有戰時費用必須節省。 評論:從此次匯報可以看到統帥部戰爭氣氛逐漸濃厚,炮七團和三十二軍開進時遭到了日軍飛機掃射轟炸,使得國民黨政府對日軍克制態度所抱的幻想漸漸破滅。從對行駛列車的編組,高射機槍的架設等很多細微之處都不厭其煩的教導,可對戰爭擴大雖然有所准備但是心中無底,對手下部隊素質十分擔憂。另外 通報 全軍在未正式作戰前有許多特別費用不能發給,比較剿匪時給予還要節省,因大戰發生後,財政與經濟統制,能有飯吃尚屬幸事。從這些悲觀話語,可以看出國民政府漸漸有了做最壞准備的打算。

7月19日會議

當天何應欽與喜多領事會見。何應欽在匯報中表示兩點:一點是對喜多,表示積極和平,其是是為了掩蔽企圖。另一點是對國民黨政府自身內部,軍隊質量和訓練,現有武器尚不夠之擔憂。二十日上午派員(程潛、徐永昌)赴廬山向蔣匯報這幾天討論的軍略政略辦法。

7月20日會議

蔣於今日返寧,37毫米炮和20毫米炮進入陣地。劉峙希望將95師調回河南,以沈克或楊渠統師代替,但被於以駁回。海琛等艦連日在下關與日艦實彈對峙, 請示 辦法。

7月21日會議

蔣百里向蔣介石提出了自己的戰略 意見 (即著名的凇滬開戰並擴大之,引誘日軍沿江而上),但蔣予以批駁,並調整戰斗序列,中央軍第10師、17師、25師、83師二次北上。熊式輝提出三點抗戰主張: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移民清物,堅壁清野;避實擊虛,晝伏夜動。

編輯本段日方作戰計劃

日本當時執行的是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石原莞爾制定的《國防國策大綱》。提出的假想敵順序是美,蘇。首先對蘇聯已經放棄了進攻戰略,取而代置以「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准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盡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的字眼,就是說在以武力為後盾的情況下與蘇聯談判,不與其交惡。 對美國則是「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系」,因為石原知道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那玩藝全在美國人和英國人手裡,所以千萬不能和美國人翻臉。只要不和英美翻臉,石原認為英美會默認「滿洲國」的存在,因為有一個日本人控制的滿洲,正好為英美消除了共產主義南下的憂慮。 對華戰略則是「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准備的基礎工作」,反對擴大戰爭。也就是說:挑動在西北的國共內戰,同時建設滿洲國,鞏固華北,堵住俄國人南下,再向南洋滲透,得到馬來亞的橡膠和汶萊的石油,同時擠走英國人,爭取把手伸到「東印」(荷屬殖民地東印度群島,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確保石油供應,這以後再和美國進行「最終戰爭」。日本30年代早期的計劃中還有海陸軍聯合攻佔武漢的計劃,但在石原的這個計劃中,鑒於中國政府實力的已有所加強,日本已經放棄了一旦開戰就攻佔武漢的計劃,因為那是日該國力所不允許的。

編輯本段中方進攻階段

備戰

國民黨軍准備進攻上海的第一批部隊是第87、88師,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為國軍精銳。秘密開到上海附近後,張治中又建議抽調正規軍化裝為保安隊進駐上海,蔣介石同意了,於是軍委會 命令 駐扎在蘇州的裝備優良的第2師補充旅第二團換上保安隊服裝秘密進駐虹橋機場等戰略重點,以充實上海兵力(當時上海的中國駐軍受限於1932年的《淞滬停戰協定》,無正規陸軍),深感責任重大的副旅長楊文瑔為此事專程到南京面見軍政部長何應欽,請示具體做法,何認為這一做法冒險,擔心與日軍發生沖突。何應欽還曾拍著張治中的肩膀說:「文白,這是要鬧出事來的啊!」(見時任第9集團軍作戰科長史說的回憶:「八一三凇滬抗戰記略」,載「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系列之《八一三凇滬抗戰》,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90-91頁)

引線

中國軍隊測量來襲日機的高度

[3] 現在中國著作均稱是日軍主動挑起上海戰事,其海軍大山勇夫硬闖虹橋機場挑釁並打死我衛兵,我方在忍無可忍情況下將其擊斃,日軍遂以此為借口發動侵略戰爭。另據有關資料記載:8月9日下午上海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張治中立刻在其蘇州的住所召見第2師補充旅副旅長楊文瑔(旅長鍾松在廬山受訓),要楊文瑔親自到上海調查事件真相(機場守衛部隊隸屬第2師補充旅)。經楊文瑔實地調查核實,認為:此事件的發生有偶然性,屬於突發事件,並非中日兩國蓄意而為之。盡管如此,但在當時,中日雙方已經是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二名日本軍人擅自駕車持槍強闖機場警戒線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為,也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線(參見網路 網路 :《上海虹橋機場事件》)。 事件發生第二天,中日雙方就此事開始交涉和談判。11日,日方代表蠻橫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隊,撤除所有防禦工事。上海俞鴻鈞秉奉蔣介石之命,嚴辭拒絕。此時,日本已經做好大打出手的准備。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命令日艦開進黃浦江、長江各口岸,所屬分艦隊緊急開赴上海待戰,同時命令在佐世保待機的海軍第1特別陸戰隊以及其他部隊增援上海。

搶點

8月21日,隨88師直沖日軍陣地的中國戰車為搶得戰爭主動權,趕在日本援軍到達之前消滅駐滬日軍,國民黨組織淞滬作戰部隊張治中部第9集團軍(下轄3個師和1個獨立旅)准備圍攻日軍,13日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對上海市區之敵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出動空軍,轟炸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匯山碼頭及海面艦艇。其攻擊重點最初為虹口,後轉向公大紗廠。「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國民黨軍佔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00毫米加農炮)和炮兵第8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具有壓倒性優勢。其時日軍在上海的部隊僅海軍陸戰隊3000多人,緊急從日本商團中動員退役軍人,合計也不過4000人(國民黨誇大為1萬人以上),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堅固工事頑強抵抗,致使國民黨軍一直無法完成重大突破。

經數日苦戰,第87師佔領滬江大學,第88師佔領了五洲公墓、寶山橋、八字橋等各要點,14日到滬的第二師補充旅(已改稱獨立第20旅)接替第八十八師(孫元良部)防守上海愛國女校、持志大學,並擔任攻擊虹口公園和江灣路日軍司令部的任務。日軍於16日退守江灣以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為中心的據點,依憑堅固工事頑抗,中國軍隊往往屢攻不克,無功而返。且自身傷亡很大。8月14日,負責指揮進攻日軍的第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陣亡,為開戰以來中國軍隊犧牲最高級別之軍官。其旅傷亡1000餘人,連排軍官幾乎損失大半。除在地面戰場短兵相接,雙方在海上、空中也展開全方位較量。中國飛機於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動轟炸日軍目標,並與日機爆發激烈空戰。8月14日,第4驅逐機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率所部飛機於杭州筧橋機場上空擊落敵機6架、擊傷多架,首創中日戰爭史上擊落日機的紀錄,國民政府後來特將此日定為空軍節。15、16日,中日空軍連續激戰,海軍奉命以商船沉於十六鋪,封鎖黃浦江,以防止日艦溯江向上游進攻。 此次為國民黨軍第一次軍種(空軍、海軍、陸軍)和諸兵種(步兵、炮兵、坦克)大規模協同作戰,協同效果很差:步兵逼坦克沖鋒又不予以掩護,結果坦克被日軍全部擊毀;步兵失去坦克掩護後攻堅傷亡慘重,甚至出現一個營部隊擠在一條街內被日軍堵住街口全部擊斃的悲劇。陳誠回顧上海圍攻未勝的教訓,認為「以5師之眾,對數千敵陸戰隊實行攻擊,竟未能奏效,實在是當時部署種種不當的緣故」。史說回憶,「步兵與炮兵、戰車協同作戰的訓練從來沒做過」。

Ⅲ 中日哪次大戰規模最大

台兒庄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台兒庄(今屬棗庄市)地區進派斗行的一次會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武漢塵灶磨會戰
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國民黨投入兵力100萬以上,日軍在35萬人左右。武漢會戰(中國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辯搏漢攻略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

Ⅳ 在抗戰中,日軍傷亡最大的戰斗或戰役叫什麼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武漢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廣闊地域大規模戰役,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領導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抗擊由華中方面軍總司令畑俊六指揮的大日本帝國陸軍。

戰爭結果

為保衛武漢,國民政府重新劃分戰區,制定戰略防禦部署,將重點放在武漢外圍,從6月到10月底同日軍展開了一系列英勇的防禦作戰,使敵在推進途中付出重大代價。

在長江北岸,日軍在田家鎮要塞攻防戰中「戰死287人(內軍官7),負傷866人(內軍官15人),合計1150人,預料還要增加」。在長江南岸,在江西馬頭鎮要塞,中國守軍與敵惡戰8晝夜,予敵大量殺傷。

在富池口(今陽新富池鎮)要塞同日軍血戰近10天,多次擊退日軍進攻,最後,無恥的日寇竟向國軍施放毒氣才佔領。在廬山南北,國軍與敵展開激戰,取得萬家嶺大捷,斃敵3000人,傷敵更多,俘虜3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50多挺、步槍1000多枝,軍馬100餘匹。

在大別山地區,國軍在富金山高地頑強阻擊日軍,予敵重創,殲敵1000餘人,使日軍每個連平均減員到40人,營長一級的軍官也多有傷亡。

同時,國軍利用大別山的險峻地形,巧妙阻擊日軍,激戰1個多月,致使日軍付出了戰死1000人,傷約3400人的代價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陽,國軍持續阻擊日軍,殲敵2600人。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

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設置海岸炮,並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由於國軍各處頑強、持續的阻擊,各路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遲至10月底才完成由東、南、北對武漢的三麵包圍。然而,國軍從持久抗戰的戰略角度出發,未與敵決戰,而是從武漢地區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4)日本最大戰役在哪裡擴展閱讀:

武漢的重要性

武漢位於長江中游,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二百萬,該市被長江及漢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漢口及漢陽,武昌是政治中心,漢口是商業的集中地及漢陽是工業重鎮,在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建成後,它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時也是將南方港口運來的對外援助運往內陸的樞紐。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保衛戰)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當時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保衛武漢,日本政府及中國遠征軍總部均預期武漢陷落將令中國停止抵抗。

Ⅳ 關原合戰是不是日本戰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

是的,具體情況如下:

慶長五年(1600)6月19日,西軍終於在京都伏見城打響了關原大戰的第一槍。4萬西軍進攻東軍僅1800駐兵的伏見城。因為守將鳥居元忠的殊死抵抗,整整用了12天才將伏見城攻下。接著又以1萬5千的兵力進攻細川藤孝的丹後田邊城。隨後回師東進 ,於8月11日進入大恆城。此後沒有向東繼續進鄭御棚攻,而是在後方進行掃盪---攻下了伊勢津城、松坂城 。在大戰爆發後,西軍這種毫無危機感的行動嚴重貽誤了戰機,使得家康在軍事行動的同時可以從容的對西軍各勢力進行懷柔寢返。東軍在小山會議後,由福島正則、池田輝政為先鋒,先期趕回福島居城清州城,以確保東軍的前線。家康則先回江戶,然後率德川第一軍團沿東海道東進,三子德川秀忠率德川第二軍團取道中仙道,約好在美濃平野的赤坂會合。另外由加藤清正在九州牽制小西、島津,前田利長在北陸牽制大谷吉繼,結城秀康在關東防禦上杉。但是秀忠的三萬大軍在信濃的上田城被西軍的真田昌幸所阻,最終沒能趕上決戰。
福島正則趕回清州城後沒有等待家康的到來,而是在8月19日與池田輝政一起向美濃方向進軍。22日攻下竹鼻城後,冒著西軍如雨的鐵炮渡過木曾川,在北岸米野與西軍的織田秀信軍展開夜戰,大敗織田軍。次日開始圍攻秀信居城岐阜城,同日落城。接著又趁勢佔領了距大恆城僅四公里的赤坂。
在東、西軍各自集結的同時,西軍出現不安的因素。24日,處於前線的西軍島津豐久被困在墨俁城,石田三成為減少損失而拒絕出兵援救。65歲的老將島津義弘親自率兵200將豐久救回。三成的這一行動嚴重的傷害了島津軍將士的感情。
從8月23日宇喜多秀家1萬7千的部隊進入大恆城後,西軍陸續進入美濃。但是西軍總大將毛利 輝元卻沒有來,吉川廣家甚至還代表毛利家向家康闡明了不戰的立場。這意味著毛利家總共近六萬 (大坂四萬)的軍隊實際上都退出了關原之戰。因此雖然西軍集結後總兵力為八萬多,但真正參戰 的僅有三分之一。
9月14日,家康的本隊趕到赤坂岡山。聞知後的西軍由三成所屬島左近率兵500奇襲杭瀨川, 試探東軍虛實。在將中村一榮、有馬豐氏擊潰後撤退。同時家康在岡山召開軍事會議,確定了以所 擅長的野戰為作戰中心的思想。當夜,東軍全體七萬余向大坂方向的關原進軍。此前家康故意泄露 消息給西軍。得知後的西軍急忙連夜冒雨趕到關原。 關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滿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東南方向的南宮山所圍成的 東西四公里、南北兩公里的盆地。是連接西北方向的北陸道、東南方向的伊勢的要道,是野戰的絕 好場地。
西軍布陣的大致情況是:
左翼石田三成的6000兵分成三股。三成部下島左近、蒲生鄉舍各率兵1000為前部。其餘3800餘由三成在笹尾山上布陣。
中路由小西行長的4000、宇喜多秀家的1萬7千組成,是西軍的主力。
右翼主要是大谷吉繼軍5600人和戶田、平冢軍1500人。島津義弘1650人的部隊列在後方。
小早川秀秋的15000人布陣於松尾山頂,作出一幅高高在上的觀望架勢。而實際上,雖然布陣的西軍總數超過8萬,但是大部分都受過家康的寢返,如吉川廣家3000,毛利秀元15000,長宗我部盛親6000等西軍大部隊都不打算作戰。
秀秋的情況比較特殊,作為秀吉的養子,家康不能對其完全相信。沒有受到家康熱情寢返的秀秋是以一種哪方得勢就加入哪 方的心態出戰。
東軍布陣的大致情況是:
福島正則6000人的部隊布在最前線。與宇喜多軍對峙。
黑田長政5400人的部隊對陣石田三成。
細川忠興軍 5000、加藤嘉明軍3000、筒井定次軍2850、田中吉政 3000、松平忠吉3000、井伊直政3600對陣小西行長、島津義弘。
福島正則背後的藤堂高虎2500、京極高知3000對陣大谷吉繼。
總大將德川家康軍30000人布陣於南宮山下的小丘喊則桃配拆嘩山。在德川軍的後面,還有作為後備力量的有馬豐氏900山內一豐2000、淺野幸長6500、池田輝政4500。總參戰兵力7萬4千。再加上寢返的西軍部分將領,尤其是與布於南宮山上的兩萬多毛利、吉川、長宗我部軍達成的不戰協議。東軍佔有明顯的優勢。
清晨6時,雙方布陣完畢,但因為大霧彌漫無法立即開 戰。
上午8時,大霧開始散去。雙方開始了沖突。
開始是宇喜多軍與井伊軍對射鐵炮,接著,福島正則的6000人冒著如雨的鐵炮對宇喜多軍展開了突襲。宇喜多秀家正面接戰。
9時,各部隊相繼投入戰斗。東軍左翼藤堂軍、京極軍與大谷吉繼,中路福島、井伊軍與宇喜多秀家,右翼黑田、細川、田中、加藤軍等與石田三成捉對展開激戰。
處戰場中又以石田三成處的作戰最為慘烈。因為個人積怨的原因。許多部隊都將石田軍作為頭號打擊對象。與石田軍作戰的部隊累計有黑田長政(5400),細川忠興 (5100)、田中吉政(3000)、加藤嘉明(3000)、筒井定次(2850)、金森長近(1150)等超過2萬的兵力。石田軍全靠前隊島左近的英勇作戰。使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 的石田軍與敵人戰的旗鼓相當。
到10時,經過兩個小時的作戰,戰況依然呈膠著狀態。
西軍的奮戰令家康甚為驚訝。11時,眼見還沒有取勝跡象的家康將本陣從桃配山移到與石田軍本陣笹尾山僅相距一里的陣場野。這種近距離督戰的行動使東軍士氣大振。石田軍抵擋不住東軍猛烈的進攻,向右翼的島津義弘求援,但是被義弘拒絕。原因是三成不但曾輕視島津義弘,還對島津豐久見死不救。
就在石田軍苦戰時,西軍右翼的大谷吉繼擊退了東軍藤堂高虎、京極高知的部隊後開始了反攻。中路宇喜多秀家的軍隊也占據了上風。此消彼長之間戰況仍舊是持平狀態。
不久,作為對井伊、松平軍進攻的反擊,一直處於觀望狀 態的島津義弘也投入了戰斗。戰局開始變的對西軍更有利 一些,此時時間已經到了正午十二時,兩軍已經作戰了整整四個小時。
正午一過,家康對小早川秀秋反戈的焦急等待轉變成憤怒,他命一支洋槍隊繞道松尾山下,對山上的小早川軍進行射擊。這種非正常的恐嚇手段收到奇效,驚慌失措的秀秋立
刻下令突襲西軍。1萬5千人的小早川部隊從松尾山上沖下,向首當其沖的大谷吉繼軍的長蛇陣展開了進攻。
大谷吉繼開始時就留下了一部分部隊專門防備小早川軍 ,
因此並不是沒有防備。但是秀秋的這一行動卻象是帶頭一樣,西軍中受過家康寢返的將領紛紛倒戈。赤座直保、小
川諾忠、朽木元綱、脅板安治群起圍攻大谷、平冢軍。不久,全軍覆滅的戶田重政、平冢為廣戰死,陷入重圍的大谷吉繼也投刃自盡。
西軍的右翼被完全突破。同時中路也受到影響。小西行長聽到大谷軍潰 敗的消息後,立即向伊吹山退去,憤怒的宇喜多秀家要殺向小早川秀秋,被部下明石全登死命抱住。下午1時, 毫無戰意的宇喜多軍也開始向伊吹山方向撤退。同時石 田三成也全軍覆滅,三成本人向北路逃走。
下午2時,隨著島津義弘的最後撤退,這場戰國史上 最大的合戰終於結束。在五個多小時的作戰中,東軍在最後關頭靠著小早川秀秋的寢返才鎖定了勝局,可笑的是作為秀吉的養子,秀秋竟然充當了豐臣家毀滅者的角色。
下午四時,受阻於上田城的德川秀忠才趕到,遭到家康的斥罵。
9月21日,石田三成在近江古橋村被田中吉政所捉。23日,安國寺惠瓊在京都被捕。連同小西行長一起在京都被斬首。 隨後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開設幕府。日本從此從安土桃山時代進入了江戶時代。

Ⅵ 整個中日戰爭史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哪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喊褲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櫻昌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脊滲扒死傷30萬人。

Ⅶ 日本國內歷史上最大戰爭

【上古(710年以前)】
白村江之戰 661—663年
中日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軍事沖突。為協助盟友百濟抵抗唐朝、新羅聯軍,天智天皇傾全國之力前後共派出40000多人赴朝鮮作戰。但不幸戰敗,被迫撤軍。戰後百濟滅亡,新羅統一朝鮮全境,日本開始派遣使者赴唐交流學習。

壬申之行閉亂 672年

【奈良時期(710—794)】
藤原廣嗣之亂 740年

藤原仲麻呂之亂 764年

【平安時期(794—1190)】
承平・天慶之亂(936年~941年)

平將門之亂

藤原純友之亂

前九年之役(1051年~1062年)

後叄年之役(1180年~1185年)

源平合戰(1183年~1187年)

1.俱利伽羅峠之戰
2.一之谷之戰
3.屋島之戰
4.壇之浦之戰
【鐮倉時期(1190—1333)】
和田合戰 1213年

承久之亂 1221年

元軍侵日戰爭 1274—1281年
中日史上第二次大規模軍事沖突,也是日本本土首次被侵略。

文永之役 1274年

弘安之役 1281年
南北朝時期「包檔尺裂含建武新政」(1333—1392)

中先代之亂 1335年

湊川之戰 1336年

【室町時期(1336—1573)】
應仁之亂 1467-1477年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 1538年

河越城之戰 1546年

川中島之戰 1553-1564年
第一次川中島之戰 1553年
第二次川中島之戰 1555年
第叄次川中島之戰 1557年
第四次川中島之戰 1561年
第五次川中島之戰 1564年

嚴島之戰 1555年
毛利氏稱霸中國地方的關鍵戰役。由於盟友大內氏內哄\,毛利元就與叛變成功的陶晴賢決裂,並於安藝外海的嚴島展開決戰。因為事前萬全的准備,毛利軍掌握海軍和地形上的優勢,在暴風雨中大敗大內軍,迫使陶晴賢自殺而亡。戰後不久大內氏滅亡,毛利氏取得中國地方主導地位。

桶狹間之戰 1560年
織田信長崛起的關鍵戰役。東海地方的霸主今川義元為解決與織田氏的爭端,率領大軍直撲那古野城。正當今川大軍前線逐漸取得重大成果時,織田信長召集主要兵力突襲今川本部。由於今川軍不査,今川本部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今川義元亦戰死沙場,今川大軍被迫撤退。此戰之後今川氏一蹶不振而終趨滅亡,織田氏與德川氏則得到進一步發展。

長濱之戰 1560年
此戰為長宗我部元親的初陣,原本被家臣暗地嘲笑是姬若子困肆的男人,在此戰中的奮戰表現讓家臣們在此戰後改稱他為鬼若子。此戰2日前正是桶狹間之戰的發生時間。

第二次國府台合戰 1564年

石山合戰 1570-1580年

姉川之戰 1570年
織田·德川聯軍與朝倉·淺\井聯軍的大對決。戰事之初在淺\井軍猛攻下知織田軍幾乎崩潰,但由於德川氏奮戰不懈,織田·德川聯軍逐漸取得優勢,而在最後反敗為勝,擊敗朝倉·淺\井聯軍。此戰結果穩固了織田信長在近畿地方的主導地位,並導致朝倉和淺\井兩氏步入衰退滅亡的命運\。

今山之戰 1570年
大友宗麟欲討伐勢力逐漸壯大的龍造寺隆信,派遣弟弟大友親貞攻打佐嘉城(佐賀城),親貞卻因為過度自信反遭龍造寺家臣鍋島直茂的奇襲而戰死,此戰後龍造寺和大友講和,龍造寺趁勢整頓領地,後成為九州叄強之一。

叄方原之戰 1572年
武田信玄應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邀請上洛。途中曾要求叄河的德川家康借道但被拒絕。於是向德川軍發動攻勢。織田家派出了援軍,但仍然被武田家軍隊擊敗。此役之後信玄病重(一說被流彈所傷),被逼返回居城,在路途上死去。

【安土桃山時期(1573—1603)】
野田城之戰 1573年

長篠合戰 1575年
日本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火槍的戰爭。織田氏與德川氏組成的大軍馳援岌岌可危的長篠城,在充分准備下與武田氏爆發大戰,雙方死傷慘重,但兵力較少的武田軍幾近毀滅,被迫撤退。此戰之後武田氏日漸衰退,終難逃滅亡之日。

渡川之戰 1575年
長宗我部元親對一條兼定的戰役,是元親統一土佐國的關鍵。

信長第一次紀州征伐 1577年

手取川之戰 1577年

耳川之戰 1578年
大友氏與島津氏為領地問題爆發的大決戰,此戰中,人數劣勢的島津軍利用伏兵大敗大友軍,使其幾乎全滅,此後大友氏一蹶不振。

信長第二次紀州征伐 1581-1582年

信長四國征伐 1581-1582年
織田信長原預定要攻擊四國最強勢力長宗我部氏,後因本能寺之變的發生而作罷。

山崎之戰 1582年
羽柴秀吉對明智光秀的戰役,因織田信長遭光秀背叛在本能寺死亡,秀吉以報仇之名討伐光秀。

中富川之戰 1582年
長宗我部元親趁著織田家剛發生本能寺之變沒多久攻擊阿波國的十河存保屆此擴張領地的戰役。

賤岳之戰 1583年

小牧·長久手之戰 1584年

沖田畷之戰 1584年
島津氏獨霸九州的關鍵戰役。為了領地問題,龍造寺隆信發動大軍攻打臣服島津氏的有馬氏,島津氏則派遣部隊支援。人數稀少的島津有馬聯軍擅用地形優勢大敗數倍兵力的龍造寺大軍,龍造寺隆信與數位大將戰死沙場,龍造寺氏一蹶不振,日後被家臣鍋島直茂逐漸取代。

秀吉紀州征伐 1585年

秀吉四國征伐 1585年
為了一統天下,豐臣秀吉恫嚇即將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並於其統一四國同年號召諸侯攻打四國。由於雙方實力過於懸殊,豐臣大軍輕易擊潰長宗我部軍,迫其放棄佔領地返回故領土佐國,並受降為豐臣氏家臣。

第一次上田城之戰 1585年

越中征伐 1585年

九州征伐 1587年
豐臣秀吉對島津氏下令停止對大友氏的攻擊,島津氏置之不理,秀吉因此組成九州討伐軍,趁島津氏進行統一九州的最後一戰時率領大軍攻入九州。由於准備不及加上兵力絕對劣勢,島津軍奮力抵抗後仍以慘敗收場。戰後島津被迫放棄佔領地而退回故領薩摩國,且受降為豐臣氏家臣。

十五里原之戰 1588年
上杉家武將本庄繁長為幫助其次子大寶寺義勝奪回庄內地方的統治權而與最上氏的交戰。

摺上原之戰 1589年

小田原征伐 1590年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的最終戰役。在豐臣氏強力號召下,各地大名組成大軍合力討伐關東北條氏,北條氏因而滅亡。此戰後豐臣秀吉接受奧羽各大名歸降,完成統一天下大業。

文祿・慶長之役 1592—1598年
中日史上第叄次大規模軍事沖突。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發動大軍征朝鮮,朝鮮求援中國明朝後戰事轉為叄方作戰。戰爭期間和戰不定,依時間可分成兩次戰役。

文祿之役 1592—1593年
日軍第一次入侵朝鮮,初期十分順利,直到明朝援軍進入後戰事陷入膠著。最終日軍決定和談。

慶長之役 1597—1598年
因豐臣秀吉對明朝的態度不滿,日方撕破協定再度發兵朝鮮。此戰雙方仍陷入膠著,但日軍頹勢已現,逐漸退卻。最後豐臣秀吉去世,日方遣使重開和談,戰事方告結束。

關原之役 1600年
日本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以石田叄成為主的西軍在豐臣氏默許下起兵討伐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戰事遍及全國各地,最後雙方於關原展開決戰,東軍大獲全勝,並奠定日後江戶幕府的建立基礎。以下為各該役中重要戰事

第二次上田城之戰 1600年
德川家康之子德川秀忠攻打真田昌幸居城的戰事。由於真田昌幸高明的守城技巧,德川大軍花費多日卻對真田軍毫無辦法。最後,德川秀忠倉促撤離,也未趕上在關原爆發的決戰。

杭瀨川之戰 1600年
石田叄成家臣島左近為了提振西軍士氣而對東軍陣地發動攻擊,通稱關原之戰的前哨戰。

關原之戰 1600年
德川家康與石田叄成在美濃國關原發生的大決戰,但僅僅在一天之內就分出勝負。

【江戶時期(1603—1867)】
大坂之戰 1614—1615年

大坂冬之陣 1614年
德川家康藉方廣寺鍾銘事端向豐臣氏宣戰,因無法攻下真田幸村在大坂城南方所構築的真田丸、迫使德川家康動用國崩炮擊天守閣而暫時結束戰爭。

大坂夏之陣 1615年
因豐臣家拒絕德川幕府在政治上的要求,德川家康決定再次出兵,最後德川軍勝利,豐臣氏滅亡。

島原之亂 1637-1638年
幕府初期大型一揆,觸動到德川家光到九州親征,可說是對基督教的戰斗。

長州征伐 1864—1866年

第一次長州征伐 1864年
第二次長州征伐 1866年
近代(1867年至今)
戊辰戰爭 1868—1869年
以薩摩、長門為首的勤王派對江戶幕府發動的討伐戰爭,也是近代日本「建國」的統一戰爭。戰事爆發沒多久幕府體系便全面崩潰,之後雖有殘余勢力在北方組織政權,但均被勤王派為主的政府軍擊潰。最後政府軍贏得全面性勝利,成功將「天皇」權威推展至全國每一處土地。

西南戰爭 1876年
日本近代史上最後一次內戰。以西鄉隆盛為首的薩摩官兵對明治政府宣戰,政府軍則派遣大批部隊圍剿叛軍。開戰之初西鄉軍占上風,相繼攻佔多處重鎮。但政府大軍進入九州後,在數場激戰中擊潰人少的西鄉軍。最後西鄉隆盛自殺,戰事結束。

日清戰爭(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1895年
中日史上第四次大規模軍事沖突,也是日本近代史上首度境外大規模作戰。起因於朝鮮內亂,支持新黨的日本出兵鎮壓亂事,卻與支持舊黨的滿清發生沖突,之後清軍增援,雙方於陸地海上正式開戰。海陸戰役日軍皆大敗清軍,並佔領清軍北洋艦隊主基地威海衛,清軍投降。雙方於和戰之間簽訂《馬關條約》,戰事結束。

日露戰爭 1904—1905年

還有的一戰二戰的部分,因為不符合你的要求,我就沒有寫!

Ⅷ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是

是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盪,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雹派搜最長的戰役。

(8)日本最大戰役在哪裡擴展閱讀:

八路軍總部=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這次戰役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盪」階段。

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

經過20天的戰斗,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

在這段時間里,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斗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盪。在這段時間里,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岳、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盪。

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羨塵投誠日偽軍達46480人。其中包括: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

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同時,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梁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源歷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抗日戰爭著名戰役:百團大戰

Ⅸ 整個中日戰爭史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哪一次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史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在會戰兵力規模及戰鬥力方面,中國軍隊出動陸軍約七十個師,外加七個旅及上海、江蘇各保安團隊,輕戰車約一個營,還加上獨立野戰炮兵五個團又兩個營等,合計50多萬人。日本陸軍總兵力九個師團又一個旅團、外加兩個支隊又兩個步兵聯隊,共計約22萬人。此外,日軍擁有重戰車約兩個大隊、輕戰車兩個至三個大隊;還有攻城重炮兵一個聯隊、野戰重炮兵兩個聯隊、野戰炮兵三個聯隊。(原編者註:一個日軍聯隊的編制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團)
海軍方面,中國軍隊除海圻、海寧、逸仙、楚有、應瑞等輕巡洋艦與驅局旅逐艦十餘艘外,另有永綏、江貞、順勝等炮艇,以及魚雷艇二十餘艘,合計約四十艘。而日本海軍初期動用聯合艦隊第一、三兩艦隊兵力,包括「加賀」號航母在內,共有巡洋艦、驅逐艦及以下戰艦共五十餘艘。
空軍方面,「七七事變」時,我國空軍雖擁有各式飛機600架。但可用於作戰的機數只有230架,預備機75架,合計305架。空軍編為九個飛行大隊、六個獨立飛行中隊,另有由航校師生組成的暫編大隊,以及一個空運隊,飛行員620人,設空軍總站十處,空軍機場110處。空軍裝備的各種型號飛機均靠進口,計驅逐機113架,重型轟炸機17架,輕型轟炸機52架,攻擊機20架,偵察機103架。而同期日本陸海軍飛機數達2700架,為當時世界空軍強國。尺碼日本航空兵分隸於陸軍和海軍。陸軍飛機1480架,下轄三個飛行團及直屬第陵臘哪四、第五飛行聯隊。

Ⅹ 甲午中日戰爭中最大的海戰發生在哪裡

中日甲午戰爭最大的海戰是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發生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相對於前一次的豐島海戰就更加慘烈,雙方士兵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著在各自的軍艦內被炸死、燒死甚至是溺死的危險。無論是北洋水師還是日本聯合艦隊都為打敗對方而拚死一搏,畢竟這是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

日本艦炮數量多但全體命中率偏低,但群炮齊轟的飽和式攻擊,整個艦隊則得到較多的命中彈數。清艦命中率雖高,但發射彈數少,相對減少了對日艦的危害攔雹雀。

雖然黃海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但定遠艦、鎮遠艦在遭到日聯合艦隊的圍攻下彈痕累累卻沒有沉沒,而且還能與敵對抗狀態下帶傷脫離戰場,給日本聯合艦隊方面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10)日本最大戰役在哪裡擴展閱讀:

甲午黃海海戰,缺煤也是造成失敗的一大原因。

說起甲午黃海海戰,人們都知道,清日軍艦機動能力確實存在很大差距。然而,少有人知,其實除卻兩軍戰艦本身性能之外,形成機動能力懸殊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北洋海軍缺煤。

豐島簡早海戰爆發後到黃海海戰臨戰之際,開平煤礦運煤船職員們懼怕危險,紛紛辭職。當時,李鴻章下令緊急調煤3萬噸運往威海、旅順、煙台應備作戰,也就在開平煤礦斷斷續續的供煤中,成為空談。

黃海海戰發生前,北洋艦隊曾經5次巡航朝鮮半島西海岸漢江口、大同江口、鴨綠江口及渤海、大東溝。在進入戰時巡航中,北洋艦隊既無煤船隨行保障,也頻頻因為缺煤,或是用煤太劣,直接影響著艦隊的機動。

丁汝昌為此跳腳生氣,埋怨,然而,開平煤礦敷衍北洋海軍戰時用煤的事情,他臨死,也沒有對李鴻章踏踏實實報告一次。

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前夕最後的巡航,是往返旅順、威海之間。這次,浩浩盪盪的北洋艦隊續航用煤,也不過2000噸新峒散煤。

這是甲午黃海海戰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個非肆州常關鍵的問題。在蒸汽戰艦時代,煤炭,等於現在戰艦採用的汽油、原子反應堆。如此尷尬下,兩軍陡然相遇,北洋艦隊劣質煤濃濃的黑煙更早地暴露目標。

此後,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戰數小時,無論是戰,是跑,北洋艦隊諸多戰艦因為可憐巴巴的新峒散煤,進退失據,猶如腳鐐,後果可想而知。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