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情報中心在哪裡
⑴ 現在日本的情報機構,如美國的FBI
TOKKO(日本特高科,日本情報總部)
裡面有說日本特高科的,就是抗日時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e294801008px3.html
⑵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是什麼樣的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TNSC)建立於1969年,當時正值日本國家航空發展事業團(NASDA)組建。種子島,日本九州地區鹿兒島縣南部海面上漂浮的一個遠離陸地的小島,面積445平方公里。這里是當年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登陸地,也是日本最早開始製造火繩槍的地方。不過,對外國人來說,了解種子島是因為這里有日本最大的航天設施。
種子島航天中心是日本最大的航空發射基地,總面積為9.7平方公里,位於鹿兒島南部,種子島東南海岸。它是目前日本最精良的火箭綜合發射基地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宇航研究中心和航天發射中心。這個機構由1969年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建立,現在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管理。中心的主要任務包括人造衛星的組合、測試、發射和測控。基地也測試火箭的點火與發射。種子島宇宙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宇宙研究中心。
日本共有兩個航天發射中心,一個是鹿兒島航天中心,另一個就是種子島航天中心,它們都位於日本的南部。種子島航天中心主要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其中吉信綜合發射場是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竹崎發射場的主要設施有發射台、發射控制室、裝配車間、綜合測試車間、氣象觀測室、固體火箭點火試車台、推進劑庫、跟蹤站等。大崎發射場的發射設施主要包括發射台、控制中心、火箭總裝車間、推進劑貯存庫、發動機靜態點火試車台、氣象台等。
近年來,種子島的主要角色是管理監控人造衛星在發射飛行每一個階段,如:發射倒計時、發射和飛行狀態跟蹤。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已發射了數十顆衛星,2003年曾由H2A運載火箭攜載發射兩顆間諜衛星。隨著人造衛星的需求增大,種子島在日本航天事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種子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是日本應用衛星發射中心。它位於種子島的東南端,在鹿兒島航天中心以南約100公里處,航天中心的總面積約為8.65平方公里。該島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5℃。種子島航天中心主要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
竹崎發射場於1966年9月開始營建,1968年投入使用。該發射場佔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位於北緯30°22′20″,東經130°57′55″。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該發射場的主要設施有發射台、發射控制室、裝配車間、綜合測試車間、氣象觀測室、固體火箭點火試車台、推進劑庫、跟蹤站等。
大崎發射場於1969年開始營建,1980年全部建成,佔地面積約7.6平方公里,位於北緯30°23′38″,東經130°58′22″。該發射場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1975年9月,第一枚H-1火箭從這里起飛,把83公斤重的菊花衛星送入軌道。大崎發射場的發射設施主要包括發射台、控制中心、火箭總裝車間、推進劑貯存庫、發動機靜態點火試車台、氣象台等。
吉信發射場於1985年開始興建,1986年底勤務塔基礎工程基本結束,1988年8月建成發射控制中心,1988年12月建成LE-7發動機點火試驗設施。測控中心、動力站、液氧、液氫以及高壓氣體庫等也相繼建成。該發射場位於大崎發射場東北方向約1公里處,是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
吉信發射場的設計基本要求是:縮短發射場的發射准備周期,降低操作費用,45天內能發射兩枚運載火箭;發射場的設計具有靈活性,以利於將來進行改建與擴建。為了體現上述要求,設計盡量採用平行作業;採用自動檢測系統(手動的備份系統);採用一個活動發射架和一個火箭裝配廠房,一發火箭進行裝配,另一發火箭准備發射。
吉信發射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現代化的發射場之一。它可與庫魯的阿里安4發射場以及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發射場耗資3.3億美元(1990年幣值),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業公司。主要由四個工作場區組成: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衛星准備與總裝區;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發射台及服務塔區。H-2發射場興建了4年,然後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地面設施驗證。並在1994年2月首次發射H-2火箭成功。H-2發射場的配置:H-2火箭在裝配樓垂直地被安裝在機動發射平台上,沿鐵軌運往發射台座和服務塔處。機動發射平台重44噸,寬22米,長18米,從地面到平台頂面距離為7米,平台行駛最大速度為8米/分。平台由川崎公司製造。固定服務塔高75米、寬30米。固定服務塔的兩邊有兩個可繞圓形鐵軌回轉的服務塔架。左服務塔高75米,通過工作平台可以接近火箭的上面級與有效載荷;右服務塔與固定塔的下半部相接,可接近火箭的下半部分。服務塔的頂部是一個清潔室。在火箭發射時,服務塔的可動部分可回轉180°,對火箭進行檢查,工作完畢後,塔架可迅速回到原來位置。服務塔的中間部分為臍帶塔架,各種電氣系統以及推進劑系統管線都裝在臍帶塔內。
H-2火箭裝配樓高66米,高頂廠房部分在前,寬27米,有13層工作平台。低頂廠房部分在後部,寬32米,長46米。裝配樓由川崎重工業公司負責建造。發射控制中心接近裝配樓,是一座圓形建築,由日本電氣公司負責建造。
運載火箭與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主要採用光纖系統。因此,指令信號和監控信號都是數字式的。此外,還有一套硬體備用系統供安全應急用。
H-2火箭發射場還建有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台,用於試驗LE-7液氧/ 液氫發動機。試車台靠近發射設施布置,其目的是節省成本,發射與試驗可共用液氧/液氫貯存庫設施。此外,還改建了老的45米高的試車台,以試驗H-2火箭的固體火箭助推器。發射場還包括高壓氣體、推進劑貯存設施以及衛星准備樓等其它設施。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輝煌歷程
H-2運載火箭是日本航天工業的驕傲,種子島航天中心的吉信綜合發射場就是為H-2的發射於1985年專門興建的。
種子島是日本九州的一個小島,長58公里,周圍沒有高山,氣候穩定,其地理位置尤其適合進行航天發射活動。島上的航天發射中心總面積約為8.65平方公里,於1966年開始運作,建有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其中,專司H—2發射的吉信綜合發射場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現代化的發射場之一。
H-2運載火箭是日本在H-1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捆綁2台助推器的二級運載火箭,具有發射雙星能力,其地球同步軌道運載系數高於阿里安Ⅳ運載火箭、質子號運載火箭和太空梭,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然而,這種令日本人驕傲的運載火箭性能不太穩定,事故率過高。從1984年到2000年間曾經7次發射失敗。為此,日本研製了改進型的H-2A運載火箭,H-2A運載火箭比H-2運載火箭只加長了3米,但實力和可靠性大為增加,並且具有結構簡單、費用低廉、使用靈活的特點。
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幾十顆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是,基於各種原因,日本一直沒有公開發射過用於間諜目的的偵察衛星。2003年3月28日上午,日本將兩顆間諜衛星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由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兩顆間諜衛星主要用於偵察朝鮮軍事動態,事關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安全,因此,自始至終處於保密狀態。然而,越是神秘的東西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日本政府千方百計掩藏兩顆間諜衛星的信息,反而招致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們爭相觀察。不僅如此,一些日本團體甚至發起到種子島的觀光旅遊,以便近距離地了解間諜衛星發射。衛星上天不久,芬蘭天文愛好者首先拍下了日本間諜衛星的照片,此後,一個加拿大天文愛好者也成功捕捉到日本間諜衛星的蹤影。這些天文愛好者發現,日本間諜衛星一天兩次飛越朝鮮,它們在浩瀚的太空「清晰可見」。不難推測,既然這兩顆間諜衛星能被業余天文愛好者輕易地發現,朝鮮肯定有所防範,日本秘而不宣的間諜衛星計劃就這樣被破解了。
更令日本尷尬和氣惱的是間諜衛星的第二次發射。2003年11月29日,日本打算將4顆間諜衛星中的另外兩顆發射升空,這是H-2A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的第6次發射,前5次都獲成功,然而火箭發射上天約10分鍾後,在距離地球軌道422公里的高度發生故障,地面控制中心只好忍痛令它自毀,搭載的兩顆間諜衛星也未能倖免。它的發射失敗,使日本急於建立空間偵察能力的設想受到重創。直到2008年2月份H-2A運載火箭第7次發射成功,才為日本航天賺回了一點面子。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戒備「鬆懈」
來到種子島,令人驚奇的是宇宙中心沒有想像的那樣守備森嚴,只有左側路邊一節水泥矮牆,上面一塊不起眼的牌子,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種子島宇宙中心」這些文字。右手邊兩間屋子,門前的牌子上寫著「竹崎警戒所」,裡面也是空無一人。
沒有人盤問,也沒有人要求出示證件,可以直接地進入了宇宙中心。走不多遠,視線一下子開闊了起來,眼前是碧藍的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海灘上白色的細沙,道路傍海而修,周圍的山坡上滿眼的蔥郁。難怪這里被人們稱作世界上最美麗的火箭發射場,果真名不虛傳。
記者中心設在宇宙中心內最南端竹崎展望台的三樓,窗外就是綿延的沙灘。種子島宇宙中心是向普通人開放的,只要不進入建築物和發射場,人們可以在中心內自由散步,還可以免費參觀宇宙科學技術館。這就是種子島宇宙中心給人的第一印象,寧靜而謙和。
承載日本太空雄心: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公關部的黑川憐樹指著北面說,眼前的小山坡後面矗立著鐵塔的地方就是承擔著H2A等大型火箭發射任務的大崎發射場。邊上的一棟白色建築是大型火箭的組裝樓。從火箭生產工廠運來的多級火箭在這里組裝成形,然後被安置到移動發射架上。發射前一天,火箭連同移動發射架被運送到發射場。
展望台西北不遠處的山坡上坐落著一棟白色小樓,別看它外觀並不起眼,它可是整個火箭發射的中樞機構。火箭發射之前,各個作業階段的負責人都要進駐這棟綜合指揮樓,火箭發射時,所有的信息都匯集到這里,發射、跟蹤、地面安全等等,所有與發射相關的指令都從這里發出。
宇宙中心內還設置有中型火箭發射場、小型火箭發射場、液體引擎試驗場和固體推進器試驗場等。作為配套設施,宇宙中心之外還設有門倉光學觀測所、宇宙之丘跟蹤站、增田宇宙通信所等,它們的主要任務是追蹤升空後的衛星,接收衛星的遙測數據,並把火箭和衛星的相關數據發送到綜合指揮樓。可以說,這里承載著日本探索太空的希望和雄心。
碧海藍天、曲折的海岸線,這樣的景緻在日本很多。所以,要說觀光游覽,種子島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盡可能往南接近赤道,東面沒有障礙物,這兩個基本條件使日本選擇這里建設了國內最大的航天設施。於是,隨著一枚枚火箭從這里騰飛,這個才3.6萬人口,遠離陸地的孤島的名字頻頻在世界各國的媒體曝光。
每一個造訪種子島的外人不經意間就會在島內的某個角落發現與宇宙中心相關的點點滴滴,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種子島的脈搏是和宇宙中心的脈搏一起跳動的。從鹿兒島坐船剛踏上種子島,就發現客輪等候室的牆上懸掛著H2A火箭升空的照片;南種子町政府的網頁上登著每次火箭發射的詳細介紹;這里的人們向遊客介紹南種子町設施的位置時,習慣以宇宙中心作為參照物;在這里預訂住宿,對方常常會主動告訴你他們的旅館離宇宙中心的距離。南種子町町長名越修介紹說,南種子町現在常住人口6700多名,其中450多名在宇宙中心及技術研發、服務中心等相關企業工作。
名越修說,宇宙中心對南種子町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教育和觀光的振興做出了很大貢獻,當地居民也時刻想著為宇宙中心做點什麼。町里的行業團體和市民團體自發地組成了南種子町宇宙開發推進協力會。協力會承擔著宣傳和協助火箭發射事業的工作,每到發射時他們會豎起祈願發射成功的旗幟。來自交通安全協會的成員做好道路封鎖和交通疏導工作。來自漁業協會的成員不僅對發射期間不出海捕魚表示諒解,還主動派出船隻協助海上的交通管制工作。名越修說,種子島宇宙中心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火箭發射場,當地居民為此充滿了自豪。
月亮女神號
1969年前,美國「阿波羅11號」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足跡,也留下了許多尚未解開的謎團。2007年,日本「月亮女神」繞月衛星啟程探月,試圖完成「阿波羅」未盡的事業。「月亮女神」的最主要目標是為判斷月球上是否曾經存在岩漿海洋尋找確切的證據。「阿波羅計劃」後,科學家猜測月球誕生後不久,其表面被岩漿海洋所覆蓋,陸地浮在岩漿海洋之上。不過,「阿波羅」未能找到確切證據。「月亮女神」此次將攜帶月球雷達測深器同行,以期找到岩漿海洋存在的有力證據。
月球的磁場也是有待探究的謎團。「阿波羅」帶回來的岩石帶有微弱的磁場,這是否暗示著月球過去也像地球擁有足以產生磁場的鐵核?關於這一課題的相關研究有望在這次探月中取得突破。「月亮女神」還要為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尋找答案。此外,「月亮女神」在為期一年的觀測生涯中還將研究月球上的火山活動,測定月球的重力場,研究月球的等離子環境及月球深處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