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

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

發布時間: 2023-05-29 11:49:40

⑴ 日本侵華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1、 日本綜合國力的提高,迫切想改變戰後對它的一些應有的限制,發展成軍事大國。

2、在世界經濟快速發揮的情況下,日本向海外發展的願望更加強烈。

3、 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在日本普遍抬頭。

4、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想借戰爭來緩解本國的階級矛盾,轉移國內視線。

(1)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擴展閱讀:

日本侵華戰爭最終以無條件投降結束: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⑵ 日本為什麼會發動侵華戰爭

首先,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該民族本身就有很強的危機感,寬展疆土的意識,或者至少是獲得本土以外的資源的意識就十分強烈,從日本人對待金屬武器,尤其是刀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

其次,當時的正處於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於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更加明顯,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轉嫁危機,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2)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擴展閱讀:

戰爭過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國民眾2萬餘人。

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⑶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1、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其長期奉行對外侵略政策的必然結果。

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確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到國外去「搶」。

當時,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國民皆兵主義」,以實現向外去搶的戰爭准備;通過軍事改革確立軍國主義體制,以實現「對外用兵」的指揮領導;明確侵略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因為清國「地澤財豐」;根本遵循即所謂的「大陸政策」。日本對華「兵備之急,猶如渴飲飢食」。

1895年4月,挾甲午戰爭大敗清軍之勢,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3億兩,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憑借這筆賠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實現經濟迅速發展。由此,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大大膨脹,其後的歷屆政府無不積極謀劃推動侵華之准備。

2、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借用「提攜」「共榮」「防共」等口號,這些都是欺騙或借口,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七七事變前,日本為了攫取華北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不斷增兵,另一方面不斷增設主導侵略的機構。如日本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課,華北駐屯軍設置了經濟顧問部,滿鐵株式會社在華北設立了「興中公司」。

另外,日本還通過漢奸和買辦拼湊成「東亞經濟協會」、「華北經濟委員會」等機構。日本通過這些機構虎視眈眈,對華北經濟進行肆意調查和滲透。同時,日本打著「日中經濟提攜」、「雙方合作」的招牌。

逼迫華北當局把航空、鐵路、煤炭、鐵礦、港口、電力、通訊、農業、漁業等多種行業的開發權讓給日本。與此同時,日本人在駐屯軍的武裝支持下,以「特殊貿易」為名,在冀東大規模地走私,明目張膽地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地危害中國經濟。

(3)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開始了日本14年侵華戰爭的歷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即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實現其將東北與中國內地相分割的計劃。隨後借故發動一二八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日軍通過對上海的進攻,實現了扭轉國際輿論關注東北問題及策劃成立偽滿洲國的戰略目的,通過對國民政府的軍事壓力強化了在東北問題上的強硬立場。

淞滬抗戰中,處於劣勢的中國軍隊,在全國民眾的熱情支持下頑強抵抗一個多月,雖蒙受慘重損失,卻重創日軍,振奮了全國民眾的抗戰士氣。日本佔領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大舉進攻上海,完全是非法的,是滅絕人性的,是沒有任何國際法根據的。

如果說日本在天津駐軍還符合《辛丑條約》的話,1932年後日本華北駐屯軍發動山海關事變,配合日本關東軍逐漸蠶食長城內外,把軍隊移駐到北平西南豐台,就是完全違反國際法的。

這是造成盧溝橋事變的根源。日本學者爭論宛平城的第一槍是誰開的,這在純戰爭史或者軍事學角度看可能有某種意義,但在日本侵略中國這個大主題上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日軍到了北平附近的豐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難有更准確的解釋。即使第一槍不是日軍開的,也改變不了日軍侵略的本質。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14年侵華戰爭燃起的第一把戰火,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人類公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與貪婪。日本的失敗結局是必然的。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段歷史應該被世人永遠銘記。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當年的血與火,但要深知和平來之不易,要為捍衛人類和平盡心竭力。

⑷ 日本為什麼侵華

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日本在之前的軍事冒險中嘗盡了甜頭,而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當時的亞洲第一強國,步入世界列強之一,豐厚的戰爭紅利正是原因之一。第二,明治維新雖然強迫日本跑步進入了列強行列,但說到底蘊和政治體制的方面,比起真正的歐美列強其實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國內的普通人民,承擔著繁重的勞動,收入卻非常微薄,完全配不上其列強的地位。國內社會階層分化嚴重,貧富差距大到進人絕望的地步,為了轉移國內矛盾,也為了掠奪資源金錢來提高人民的收入,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只有戰爭。第三,當時日本經歷了特大的關東大地震,這場地震讓原本就底子薄弱的日本經濟更是遭受重創,無數社會財富化為廢墟,要想立刻彌補這么大的損失,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只有戰爭!幾條加起來,再加上滿腦子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方想要戰功,想要更高的社會地位,想要「布皇威於四海……」毒蛇吞象般的侵華戰爭也就順理成章了。

⑸ 日本為什麼發動侵華戰爭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A.經濟危機襲擊日本,國內矛盾尖銳
B.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C.掠奪中國土地,擴大統治區域
D.掠奪中國資源,發展本國經濟

日本為什麼會走上侵略的道路呢?我們可以從日本的發展史上找到答案。
縱觀日本歷史的發展,始終以對外侵略,特別是企圖征服中國,控制東亞為基本戰略。當日本統一後,在力量不足時,動員一些武士和浪人對元、明時期的中國沿海地區燒殺搶奪,無惡不作,中國稱之為倭寇。14世紀,抗倭明將戚繼光,經浴血奮戰,掃平倭寇。
後來豐臣秀吉①曾對織田信長②說:君欲賞臣功,願以朝鮮為請。臣乃用朝鮮之兵,以入於明,庶幾倚君威,席捲明國,合三國為一,是臣宿志也。兩次帥部侵略朝鮮,被中朝兩國人民所打敗。到了18世紀90年代,本多利明的《西域物語》竭力鼓吹入侵堪察加、庫頁島和滿洲。
1803年又獻上《貿易論》,主張以戰爭形式掠奪財富應該成為日本的國策。1823年,左藤信淵內閣制定《宇內混同秘策》,提出要使「世界悉為皇國之郡縣。萬國君主皆為天皇之臣民……凡此先以吞中國始。」這條海蛇的野心何其大也?不但要吞下中國,而且要吞下世界,將所有的人間財富據為己有!「皇大御國乃天地間最初成立之國,為世界各國之根本」,因此,皇國號令世界各國之「天理」是不言而喻的。根據這一「天理」,日本要首先並吞滿洲,繼而將中國全部領土劃入日本版圖,爾後從東南亞進軍印度,合並世界各國。19世紀50年代,吉田松陰曾主張:急修武備,一俟船堅炮足,北割滿洲之地,南取台灣、呂宋諸島。又叫囂:與俄美講和,乘此間隙培養國力,轉而掠取朝鮮、滿洲、中國,「致對俄美貿易中之所失,亦可由略地朝鮮滿洲而取得補償。」
1927年7月25日,田中義一提出了世界歷史上罕見的極其露骨的侵略計劃「滿蒙積極政策」,世稱《田中奏摺》。這個秘密文件的主要內容是闡述侵略中國的方針政策。《田中奏摺》提出日本新大陸政策的總戰略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日本獲取全中國的資源以後,「就可以進而征服印度、南洋諸島、中小亞細亞以至歐洲。」「大和民族在亞洲大陸顯露身手,掌握滿蒙的權利則為首要關鍵。」
《田中奏摺》提出日本「應開拓滿蒙富源,以培養帝國恆久的繁榮。」為此,日本必須千方百計地取得滿蒙的土地商租權、鐵路建築權、礦權、林權、對外貿易、海運、金融權等;日本人自由出入滿蒙;設置日本政治、財政、軍事顧問和教官;大力獎勵朝鮮移民;派遣軍人潛入蒙古,控制舊王公等。為了管理滿蒙的事務,日本政府要設置拓殖省即殖民部。《田中奏摺》認為:「日本除採用『鐵血』政策而外,而能排去東亞的困難」;「將來欲制中國,必以摧毀美國勢力為先決條件,」「不得不與美一戰」;「最近將來,在北滿地方必與赤俄沖突。」因此,日本計劃「以軍事為目的」,迅速修建幾條具有戰略價值的鐵路,把滿蒙與朝鮮連成一體,加強對我國東北的經濟掠奪。
《田中奏摺》提出的侵略步驟是:第一期奪取台灣,第二期奪取朝鮮,第三期奪取滿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國,第五期征服全世界。該奏摺寫道:「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皆已實現。唯第三期征服滿蒙以征服中國全土,……則尚未完成。」奏摺繼而提出侵略中國的具體辦法。後來,日本軍國主義即按此計劃,以「鐵血主義」即武裝侵略的方針,並通過「貿易」、「移民」、「開拓」、「經營鐵路」、「經營廠礦企業」等等一系列侵略形式,不斷擴大和加強其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范圍和勢力。直至30年代發動「九·一八」事變,用武力侵佔了我國東北,製造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繼而,又發動了「七·七事變」,對我國進行全面的武裝侵略戰爭。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自「東方會議」以來,田中的罪惡侵華計劃已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動一步一步地變成了現實。
從經濟形勢上分析。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這次危機使美國和歐洲受到極大的沖擊,經濟一下倒退幾十年。日本經濟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1929年到1932年,全球都處在一片凄風苦雨中。中國經濟由於主要是小農經濟,受的影響小一些。而日本則採取了四種辦法應對這次危機,一是日元貶值,二是工資指數下降,三是低利率,四是擴大軍事開支和軍火產業規模。同時日本出於經濟和領土的需要,悍然入侵了中國東三省。
1931至1936年,高度軍國主義化而又被「九·一八」事變大大刺激起領土野心的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充。日本官方軍事訂貨金額達70億日元,三菱、川崎、浦賀船渠、日產、日氮等十大民營軍需企業利潤平均增長48%。日本稱其為「軍需景氣」。軍事支出在1931—1936年達35%至47%,土木工程和公用事業支出則僅佔8%—15%。但在這表面化的「軍需景氣」背後是飲鴆止渴的危險。雖然軍事工業也能刺激生產,但其產品只能消耗於戰爭(除非搞軍火輸出的支柱產業),既不能還原為資本、轉入社會再生產,也不能提高國民購買力、保存或發展資源。除非發動戰爭,掠奪他國財力、人力和資源。選擇這一條路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一直在准備一場全面的戰爭。
與這種情況相對應的是1932年,日本政府首次發行赤字公債,總額3.83億日元,為當年歲入的17.4%。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932年的100:50降到1933年的100:25。同年(1932),日本發行軍事國債3.1億日元。至1935年,日本國民收入為145.3億日元,政府中央財政支出為57億日元。與此對應的是年度一般國民收入為166.5日元,東京一般市民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開支是每人每年109.2日元。農村生活水平較之則更加貧困。
這種情況是不能持久的。由於日本的國家戰略就是用軍事實力征服佔領,養著龐大的帝國陸軍和帝國艦隊,以及海陸各屬的空軍,經濟上很難持久。盡管日本逼國民黨政府在華北五省自治上做出了辱失主權的讓步,但是它的目標不僅僅是華北,而是整個中國和亞洲。加上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輕視,日本挑起了「蘆溝橋事變」,提出「六月亡華」的狂妄口號,妄圖在三到數個月內,征服中國。

①豐臣秀吉(1536—1598),日本戰國末期武將。初為今川氏家臣的侍從,後為織田信長的家臣。1573年成為近江濱的領主。1585年任關白,後晉升為太政大臣,賜姓豐臣。1590年平定關東和奧羽地方,完成統一日本大業。1592年入侵朝鮮,被李舜臣的龜船艦隊打敗。1597年第二次侵朝,又敗,死於桃山。
②織田信長(1534—1582),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封建領主。生於尾張(今愛知縣)的那古野城,幼名吉法師。1551年繼承父業,數年後成為尾張國的大名領主。1567年制「天下布武」印,展示其統一日本的抱負。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為室町幕府第15代將軍,掌握實權。1570年6月平定了近江的淺井長政的叛亂後,率兵入京都,假天皇之威,號令群雄。1582年6月2日遭部將明智光秀的突襲而自殺。執政期間,他推行新的大名領主制,採用西方火器改革舊武士軍隊的戰術,使武士離農,為消滅封建割據,加速統一,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開辟了道路。

⑹ 日本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日本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20世紀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對經濟危機帶來的沉重的打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國內改革的道路老兆灶;另一方面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對外侵略轉嫁危機的法西斯道路。

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脫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這一時期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轉嫁其國內危機的具體表現。

(6)日本為什麼突然發生侵華擴展閱讀

1931年9月18日,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猜判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侍扮侵華的道路,為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埋下了導火索。日本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三省,並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

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為了抗擊日寇的瘋狂侵略,中華民族浴血奮戰,抗日戰爭時期的三個著名戰役包括: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1938年的台兒庄大捷、1940年的百團大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在於: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扭轉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屢敗局面,是中華民族南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2、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斗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斗爭,具有世界意義。3、中國人民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