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茶道包含有哪些

日本茶道包含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30 06:59:14

『壹』 日本茶道的四規是

相傳,日本茶道從唐代開始發展,一直臘蔽到明代,有了自己的發展特色。這些發展特色就包括「茶道四規」,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的茶道四規有哪些。

「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准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系;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敬啟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輪稿州給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復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

『貳』 日本茶道都要用到哪些東西各有什麼作用與意義

【茶道具】
煮水
爐:位於地板里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風爐: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
柄杓:竹製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蓋置: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備用水的儲水器皿,有蓋。
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
茶罐
棗: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濃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從茶罐(棗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樂茶碗:以樂燒(手捏成型低溫燒制)製成的茶碗。
茶筅:圓筒竹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

茶道,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典雅緻的文化修養,也是日本人接待賓客的一種特殊禮儀。日本人飲茶的風俗最早是由中國傳入的,後來廣泛流行於民間。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約達1000萬,將近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正規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號。茶室面積大小不等。以「四疊半」(約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茶室的構造與陳設,基本上都是中間設有陶制炭爐和茶釜,爐前擺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周圍設主、賓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用竹製茶匙按一定動作將茶碗中的茶攪成泡沫狀),然後依次獻給賓客。

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

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

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兩種形式。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則熱情相送。

茶道還講究遵循「四規」,「七則」。四規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與客人之間應具備的精神、態度和辭儀。「清、寂」則是要求茶室和飲茶庭園應保持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氣氛。七則指的是: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叄』 日本茶道四大要素

茶道是以修行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衫掘襪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或激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散稿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

『肆』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chanoyu或chado)是一個涉及非常特別的地方,程序和設備飲用綠茶的文化傳統。起源於中國佛教僧侶幫助他們冥想的習慣,在日本和東亞其他地區喝茶成為一種精緻的活動,以至於從公元 13 世紀開始,貴族們將其作為展示文化的手段。特別設計的房間、園林和精美的瓷器都成為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喝茶成為一種藝術形式。

起源與發展

飲茶始於中國,它的發現是記入印度聖人達摩(又名達磨),禪宗的創始人佛教。從公元前 2 世紀開始,佛教僧侶開始在冥想時喝茶來養活自己,並防止睡眠。然而,直到唐朝(公元 618-907 年),飲茶才傳到貴族,唯一能買得起如此昂貴飲料的人。從中國開始,這種習慣通過商人、外交官和來訪的僧侶與其他思想一起傳播,最終在公元 8 世紀到達日本,從公元 13 世紀開始演變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驗。

整個體驗旨在包含一種精神元素,為參與者帶來平升搜靜和更新的共享時刻。

在日語中,茶道被稱為chanoyu,意思是「茶的熱水」,或chado或sado,意思是「茶道」,茶在日語中是cha。「儀式」這個詞在英語中的翻譯很糟糕,因為它暗示了某種形式,而茶行家希望避免這種形式。事實上,至少在最初,世俗的茶會與佛教寺院的平靜開端相去甚遠,而且往往是相當吵鬧的事情,猜猜喝的是什麼茶的游戲是一種流行元素。當公元 15 世紀的幕府將軍足利吉政(公元 1449-1473 年在位)使整件事變得更加清醒和柔吵仔歷和時,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這種趨戚掘勢一直持續到今天 - 茶道已成為謹慎展示所涉及程序復雜知識的終極場所,也是展示自己對儀式中涉及的瓷器和其他裝飾物的鑒賞力的時刻。它還為敏感話題的離散對話提供了優雅的環境。整個體驗旨在包含一種精神元素,為參與者帶來平靜和更新的共享時刻。正如日本古語所說,cha-Zen ichimi或「禪與茶同味」。

茶道演變過程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是公元 16 世紀的僧侶和茶大師千利休(公元 1522-1591 年)。Rikyu 使整個事情變得更加優雅,縮小了茶室的大小以使其更加私密,並添加了諸如完美布置的鮮花等現在必不可少的附加元素。利休是中世紀日本茶藝大師的典型代表,他們擔任統治者的重要顧問——不僅在禮儀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並且經常擔任官方大使、外交官和談判代表。統治者和軍閥將茶道用於自己的政治交鋒,並贈予寵愛的部下,贈送精美的中國瓷器和韓國瓷器茶碗等無價之寶。

到了公元 17 世紀,茶道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而不僅僅是上層階級。儀式現已在日本文化中牢固確立,並體現了日本日常生活的四種基本品質,正如歷史學家 WE Deal 在此總結的那樣:

wa(和諧) - 對互惠的渴望,無論是在茶會還是在外面的世界

kei(尊重) - 意識到個人的角色和責任以及適當的禮儀

sei(純潔) - 維護社會和精神完整性的承諾

jaku(優雅和寧靜)- 品味短暫的瞬間,獲得新生 (305)

茶室和花園

中世紀茶道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是在家中進行茶道的專用空間。這是茶室或茶室,也被稱為sukiya或「不完美之屋」,暗指該結構原始的簡單建築和基本材料。這些用竹子或茅草製成的屋頂、未經加工的木柱和土牆的質朴建築與主要住宅分開;整個儀式之所以成為貴族的專屬消遣之一,是因為只有他們才能負擔得起這樣的地方。通過擁有一個專門的房間,喝茶的人可以更輕松地將自己從日常事務中抽離出來。

一間茶館並不大,大概只有三平方米,幾乎空無一人。可能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有一個廁所,光線從窗戶和紙屏風射進來。地板由榻榻米墊組成。一個人通過一扇只有 90 厘米(3 英尺)高的小門進入,需要彎腰,因此就茶道而言,所有進入的人都是平等的。在進入之前,必須在為此目的提供的石盆(chozu-bachi)中洗手。另一個典型的特徵是一個石頭,獨立的燈籠,也在外面。

中世紀極簡主義茶室/房子的內部將在私人住宅中復制到今天。在裡面,一個人可能有鮮花,(wwW.Lishixin.Com)這些將根據日本插花中盛行的美學原則展示,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被稱為花道。花或草是根據季節選擇的,並放置在由青銅、銅、瓷或竹製成的花瓶(hanaire)中。絲綢上也應該有一幅畫(jiku)幛。同樣,選擇合適的主題將反映茶主對風景或書法的青睞的鑒賞力。最後一點可能是香罐。所有這些裝飾元素一起應該提供一個和諧和平靜的氛圍。

為茶室提供正確的視野對於實現理想的寧靜氛圍有很大幫助。首選的全景是精心照料的景觀花園。另一種類型是禪宗岩石花園,它是一個超極簡主義的乾燥景觀花園 ( karesansui ),僅由一塵不染的沙子或礫石和一些精選的石頭組成。最後,第三種類型的花園不是為了觀賞而設計的,而是為了讓客人在前往中世紀茶館的路上平靜下來(或者對於那些有戶外空間的人來說是現代的)。這個小花園或cha-niwa,通常有一個踏腳石路徑(tobi-ishi) 從主屋引出。所需的綠色植物是常綠植物而不是花朵,然後是苔蘚或腳下柔軟的草,以在儀式開始之前開始平靜的效果。

瓷器和器具

花園和茶室可能很難獲得和維護,但簡單地將所有喝茶所需的正確工具放在一起,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世紀的日本,茶的製作方法通常是將葉子搗碎,然後用甜菜(一種來自葡萄的甜味劑)或生薑製成一個球,然後將其放在熱水中沖泡,熱水通常在鐵壺中用木炭煮沸。茶濃、綠、苦,但可以通過為飲用者提供小糖果來達到口味平衡。今天用的綠茶是抹茶並且是最高質量的。葉子通常是乾燥的,磨成非常細的粉末,然後灑在熱水中。然而,隨著專業茶學校的開設,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許多人今天仍然遵循這些方法,因此准備的比例和方法各不相同。大多數飲酒者都同意的一件事是主人應該自己泡茶,有助於營造更親密的氛圍。

茶道中使用的所有設備都應該是最高質量的。不僅是精美的瓷器,甚至是古董收藏家的作品,過去和現在都被用於飲用茶的器皿或茶碗。人們可能會使用精美的漆器或雕刻精美的竹器或製作精美的金屬水壺——所有這些細節都會被客人注意到。對象應該是美麗的,但也應該是簡單的,從而表現出日本重要的侘寂美學原則。另一個值得培養的品質是sabi,即在備受喜愛和使用良好的物品中看到的褪色美感,這些物品獲得了只有時間才能賦予的獨特光澤。

茶道中使用的必備器具(chadogu)有:

攜帶型火盆( furo ) - 用於較小的水壺以及在沒有火的情況下,例如在夏季。火盆可以由任何東西製成,可以放在地板上的特殊鐵瓦上,即式河原。

水壺(kama) - 僅用於燒水,本身不接受任何茶水。鐵是最常見的材料,雖然有些是用金或銀製成的。除了遵循已經提到的美學原則之外,形狀並不是特別重要。

為水壺蓋和水勺(futaoki)休息- 有多種形式,但通常是一個簡單的竹席。

Fresh Water Jar ( mizusashi ) - 由木頭、瓷器或金屬製成,用於冷卻水壺中的水或清洗器皿和器皿。

茶布(chakin) - 一塊亞麻布或絲綢,用於擦拭沖洗過的碗和器皿。

Water Ladle ( hishaku ) - 根據其手柄的切割有各種類型。

廢水碗(kensui)- 接收清洗碗和餐具後的廢水。

Tea Caddy ( chaire / natsume ) - 有兩種類型的球童;一種用於濃茶或濃茶(chaire),通常保存在小絲綢袋(shifuku)中,另一種用於淡茶或較淡的茶(夏目)。帶有象牙蓋的瓷器是最受歡迎的材料。

茶勺(chashaku) - 用於從球童中取茶,它可以由任何材料製成。

Bamboo Whisk ( chasen ) - 用於攪拌茶和水的混合物。

茶碗(茶碗) - 有各種形狀、大小、裝飾和材料,這些展示了主人的個人品味,但可能反映了季節或客人的喜好,甚至主人希望達到的正式程度。

程序

如上所述,在設置和用具方面一切都正確之後,人們必須做所有這一切導致的事情:泡茶。主人的確切動作至關重要,但取決於您喜歡哪一所茶道學校。重要的是只做最少的動作,動作要精確、優雅、剋制。此外,在實際准備茶時應該保持沉默。所有必要的設備應該已經擺在客人面前,只有水壺隱藏在他們的視線之外。茶壺和竹勺先用布擦乾凈。准備好後,將熱水倒入茶碗中,但僅足以加熱它們。然後將茶粉加入碗中,然後倒入熱水,攪拌混合物製成泡沫飲料。茶應該小口喝。當每個人都完成後,工具和碗被清洗並從視線中移開,只留下水壺在希望現在非常滿意的客人面前。最後,一些更精緻的工具可能會被退回,以便客人討論他們對它們的欣賞。

『伍』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紹

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流派是所謂“三千家”,被稱為“千家流派”。那麼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紹,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紹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系,其中以里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

新石流派:石州流屬於日本茶道“江戶諸流派”中“石州流系”,對後世影響頗大,並曾占據過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戶時代,風格獨特,別具一格。創始人片桐貞信,片桐本家,在江戶時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風而建立的流派。

日本茶道的發展歷史

中國茶葉約在唐代時,便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因而最先將茶葉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國榮西禪師歷盡艱險至中國學習佛教,同時刻苦進行“茶學”研究,也由此對中國茶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榮西回國時,將大量中國茶種與佛經帶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禮儀,並將中國茶籽遍植贈飲。其時他曾用茶葉治好了當時鐮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的糖尿病,又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以宣傳飲茶之神效,書中稱茶為“上天之恩賜”,是“養生之仙葯,延年之妙術”。榮西因而歷來被尊為日本國的“茶祖”。

隨著唐宋時期中國的茶葉與飲茶藝術、飲茶風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後,又逐漸普及到廣大民間,使吃茶的習俗進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並日益興盛。

15世紀時,日本著名禪師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創了“四鋪半草庵茶”,而被稱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謂“佗”,是其茶道的專用術語,意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認為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清心是“禪道”的中心。他將茶道從單純的“享受”轉化為“節欲”,體現了修身養性的禪道核心。

其後,日本茶道經武野紹鷗的進一步推進而達到“茶中有禪”、“茶禪一體”之意境。而紹鷗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稱的千利休,又於16世紀時將以禪道為中心的“和美茶”發展而成貫徹“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礎上歸結出以“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為質;“清”以居之;“寂”以養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實質,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相愛和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講究禮儀,被日本人民視為修身養性、學習禮儀、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發揚並深化了唐宋時“茶宴”、“鬥茶”之文化涵養精神,形成了具濃郁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示了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深層內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響。

『陸』 日本茶道有哪些流派

日本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那麼日本茶道的流派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流派,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系,其中以里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發展歷史

奈良、平安時代

據日本文獻《奧儀抄》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則日本人飲茶始於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初期。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

據《日吉神道密記》記載,公元805年,從中國留學歸來的最澄帶回了茶籽,種在了日吉神社的旁邊,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東麓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其周圍仍生長著一些茶樹。

與傳教大師最澄從中國同船回國的弘法大師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閏七月二十八日上獻《梵字悉曇子母並釋義》等書所撰的《空海奉獻表》中,有“茶湯坐來”等字樣。

《日本後記》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記事中,記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國,過崇福寺,大僧都永忠親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寶龜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歷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國的,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內、近江、丹波、播磨各國種植茶樹,每年都要上貢。《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說,在當時的首都,一條、正親町、豬熊和大宮的萬一町等地也設有官營的茶園,種植茶樹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當時是如何飲茶的?從與永忠同時代的幾部漢詩集中可以發現,日本當時的飲茶法與中國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完全一樣。《經國集》有一首題為《和出雲巨太守茶歌》描寫了將茶餅放在火上炙烤乾燥(獨對金爐炙令燥),然後碾成末,汲取清流,點燃獸炭(獸炭須臾炎氣盛),待水沸騰起來(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點吳鹽,味道就更美了(吳鹽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罷余香處處薰)。這是典型的餅茶煎飲法。

這一時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為主體,以弘仁年間(公元810-824)為中心而展開的,這一段時間構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黃金時代,學術界稱之為“弘仁茶風”。嵯峨天皇愛好文學,特別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響下,弘仁年間成為唐文化盛行的時代,茶文化時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經常與空海在一起飲茶,他們之間留下了許多茶詩,如《與海公飲茶送歸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詩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獻詩》等。

弘仁茶風隨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別詩由於宇多天皇在寬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領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會中調缽煎茶,於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斷。但在十世紀初的《延喜式》中,有獻瀨戶燒、備前燒和長門燒茶碗等事的記載,這說明飲茶的風氣開始在日本流傳。

總之,奈良、平安時期,日本接受、輸入中國的茶文化,開始了本國茶文化的發展。飲茶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和上層社會中傳播並流行,也開始種茶、制茶、在飲茶方法上則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雖於九世紀初形成“弘仁茶風”,但以後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時代的茶文化,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精神上,可以說是完全照搬《茶經》。

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一、鐮倉時代

鐮倉時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處於歷史轉折點的劃時代人物榮西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榮西兩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個月,1191年回國。榮西得禪宗臨濟宗黃龍派單傳心印,他不僅潛心鑽研禪學,而且親身體驗了宋朝的飲茶文化及其功效。榮西回國時,在他登陸的第一站——九州平戶島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榮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種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現了名為“石上苑”的茶園。他還在九州的聖福寺種了茶。榮西還送給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將其種植在寺旁。那裡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茶的生長,所產茶的味道純正,由此被後人珍重,人們將拇尾高山茶稱作“本茶”,將這之外的茶稱為“非茶”。

日本茶道文化

榮西回國的第二年,日本第一個幕府政權——鐮倉幕府成立。掌握最高權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團首領——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轉移到鐮倉。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將軍源實朝醉酒,榮西為之獻茶一盞,並另獻一本譽茶德之書《吃茶養生記》。《吃茶養生記》分上下兩卷,用漢文寫成,開篇便寫道:“茶也,末代養生之仙葯,人倫延齡之妙術也”。榮西根據自己在中國的體驗和見聞,記敘了當時的末茶點飲法。由於此書的問世,日本的飲茶文化不斷普及擴大,導致三百年後日本茶道的成立。榮西既是日本的禪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榮西渡宋回國再次輸入中國茶、茶具和點茶法,茶又風靡了僧界、貴族、武士階級而及於平民。茶園不斷擴充,名產地不斷增加。

榮西之後,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禪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禪宗系統包括榮西及其後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統則有西大寺的叡尊、極樂寺的忍性。飲茶活動以寺院位中心,並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間,這是鐮倉時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築前崇福寺開山者南浦紹明禪師,自宋歸國,獲贈徑山寺茶道具“檯子”(茶具架)一式並茶典七部。“檯子”後傳入大德寺,夢窗疏石國師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檯子,開點茶禮儀之先河。此後,檯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來。

鐮倉時代末期,上層武家社會的新趣味、新娛樂“鬥茶”開始流行,通過品茶區分茶的產地的鬥茶會後來成為室町茶的主流。

二、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點茶道的影響,模仿宋朝的“鬥茶”,出現具有游藝性的鬥茶熱潮。特別是在室町時代前期,豪華的“鬥茶”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與宋代文人們高雅的鬥茶不同,日本鬥茶的主角是武士階層,鬥茶是擴大交際、炫耀從中國進口貨物、大吃大喝的聚會。到了室町時代的中後期,鬥茶內容是更復雜、獎品種類也更多,據記載有茶碗、陶器、扇子、硯台、檀香、蠟燭、鳥器、刀、錢等。比起中國宋代的鬥茶來,室町時代的鬥茶更富有游藝性,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藝性的的特點決定的。擺弄進口貨,模仿宋朝人飲茶,是一件風雅之事。當然,在室町時代的鬥茶會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會。室町時代的鬥茶經過形成、鼎盛之後,逐漸向高級化發展,為東山時代的書院茶准備了條件。

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公元1396年,38歲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讓位於兒子義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邊興建了金閣寺。以此為中心,展開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長秀、今川氏賴、伊勢滿忠協主持完成了武家禮法的古典著述《三義一統大雙紙》,這一武家禮法是後來日本茶道禮法的基礎,而觀阿彌、世阿彌父子草創了能樂。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隱居京都的東山,在此修建了銀閣寺,以此為中心,展開了東山文化。東山文化是繼北山文化之後室町文化的又一個繁榮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娛樂型的鬥茶會發展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東山時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建造的東山殿建築群中,除代表性的銀閣寺外,還有一個著名的同仁齋。同仁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鋪滿的,一共用了四張半。這個四張半塌塌米的面積,成為後來日本茶室的標准面積。全室塌塌米的建築設計,為日本茶道的茶禮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把這種建築設計稱作“書院式建築”,把在這樣的“書院式建築”里進行的茶文化活動稱作“書院茶”。書院茶是在書院式建築里進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莊重地為客人點茶的茶會。沒有品茶比賽的內容,也沒有獎品,茶室里絕對安靜,主客問茶簡明扼要,一掃室町鬥茶的雜亂、拜物的風氣。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在“書院茶”時代基本確定下來。書院式建築的產生使進口的唐宋藝術品與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並且使立式的禪院茶禮變成了純日本式的跪坐茶禮。書院茶將外來的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結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東山文化為中心的室町書院茶文化里,起主導作用的是足利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1397—1471年),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通曉書、畫、茶。 在能阿彌的指導下,當時所進行的點茶法是一種“極真檯子”的茶法。點茶時要穿武士的禮服——狩衣,點茶用具放在極真檯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發,動作的順序,移動的路線,進出茶室的步數都有嚴格的規定,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時就已經形成了。能阿彌不愧是室町時代的一位劃時代的大藝術家,他一生侍奉將軍義教、義勝、義政三代,一掃鬥茶會的奢靡嘈雜,創造了“書院飾”“檯子飾”的新茶風,對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他推薦村田珠光作足利義政的茶道老師,使得後者得以有機會接觸“東山名物”等高水準的藝術品,達成了民間茶風與貴族文化接觸的契機,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書院貴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會、交流,為村田珠光成為日本茶道的開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說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麼能阿彌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驅。

應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種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雲腳茶會”誕生,雲腳茶會使用粗茶、伴隨酒宴活動,是日本民間茶活動的肇始。雲腳茶會自由、開放、輕松、愉快,受到歡迎,在室町時代後期,逐漸取代了煩瑣的鬥茶會。

在飲茶文化大眾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興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館邸舉辦大型“淋汗茶會”,邀請安位寺經覺大僧正為首席客人。淋汗茶會是雲腳茶會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後來成為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築採用了草庵風格,這種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成為後來日本茶室的風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歲時進了屬於凈土宗的奈良稱名寺做了沙彌,由於怠慢了寺役,被趕出了稱名寺。之後,他來到京都,19歲時進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稱一休庵),大德寺是著名的臨濟禪宗的寺院。珠光跟一體宗純(1394—1481年)參禪,獲得一休的印可。他將禪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獨特的草庵茶風。珠光通過禪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種飲茶娛樂形式提高為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珠光完成了茶與禪、民間茶與貴族茶的結合,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內核、夯實了基礎、完善了形式,從而將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師武野紹鷗(1502—1555年)承先啟後。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紹鷗從界町來到京都,師從當時第一的古典學者、和歌界最高權威、朝臣三條西實隆學習和歌道。同時,師從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陳(三人皆珠光門徒)修習茶道。他將日本的歌道理論中表現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純凈、典雅的思想導入茶道,對珠光的茶道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為日本茶道的進一步民族化、正規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武野紹鷗的另一個功績是對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響。

室町時代末期,茶道在日本獲得了異常迅速的發展。

三、安土、桃山時代

室町幕府解體,武士集團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群雄中最強一派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統。群雄爭戰,社會動亂,卻帶來了市民文化的發達,融藝術、娛樂、飲食為一體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矚目。寧靜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們的心靈,使他們得以忘卻戰場的廝殺,拋開生死的煩惱,所以,靜下心來點一碗茶成了武士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戰國時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課。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時便熱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陳為師學習書院茶,後經北向道陳介紹拜武野紹鷗為師學習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織田信長的茶道侍從,後來又成了豐臣秀吉的茶道侍從。他在繼承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的基礎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並使茶道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還原到了淡泊尋常的本來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偉大的茶道藝術家,他對日本文化藝術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鐮倉時代,日本接受了中國的點茶道文化,以鐮倉初期為起點,日本文化進入了對中國文化的獨立反芻消化時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鐮倉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現了茶的名產地。寺院茶禮確立。

總之,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期,日本學習和發揚中華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創。

江戶時代

由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開創的統一全國的事業,到了其繼承者德川家康那裡終於大功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維新,持續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殺後,其第二子少庵繼續復興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繼承其父,終生不仕,專心茶道。宗旦去世後,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襲了他的茶室不審庵,開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襲了他退隱時代的茶室今日庵,開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開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稱三千家,四百年來,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棟梁與中樞。

除了三千家之外,繼承利休茶道的還有利休的七個大弟子。他們是:蒲生化鄉、細川三齋、瀨田掃部、芝山監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織部,被稱為“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織部(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將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風格的茶法。古田織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傑出的是小掘遠州(1579-1647)。小掘遠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茶人,他一生設計建築了許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稱為日本庭園藝術的最高代表——桂離宮。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遠州作了江戶幕府第四代將軍秀綱的茶道師范,他對武士茶道作了具體的規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當時十分流行,後繼者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後,由他的子孫和弟子們分別繼承了他的茶道,400年來形成了許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遠州流派、藪內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織部流派、庸軒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經武野紹鷗的發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稱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點茶道的影響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時,也正是中國的泡茶道形成並流行之時。在中國明清泡茶道的影響下,日本茶人又參考抹茶道的一些禮儀規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稱之的煎茶道。公認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國去日僧隱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國當時流行的壺泡茶藝傳入日本。經過“煎茶道中興之祖”賣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腳。後又經田中鶴翁、小川可進兩人使得煎茶確立茶道的地位。

江戶時期,是日本茶道的燦爛輝煌時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國茶文化後終於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於中國茶道,但是發揚光大了中國茶道。

『柒』 講究的日本茶道,遵循的「四規七則」,包含了怎樣的精神追求

在日本,平實樸素的生活習慣,往往會在時間長河中,升華為有儀式感的「道」。其中最為著名的五道,便為: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武士道。其中的茶道有很多說法。

茶道還講究遵循「四規」,「七則」。四規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純寬」是指主人與客人之間應具備仔首的精神、態度和辭儀。「清、寂」則是要求茶室和飲茶庭園應保持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氣氛。七則指的是: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看了這么多,有沒有馬上想品一下茶的沖動呢?


『捌』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簡介

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開來的,把日常生活行為和宗教、哲學、倫理等相結合,是一種綜合性文化藝術。日本茶道原稱“茶湯”,是日本的一種儀式化的特殊品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禮儀

日本茶道的品茶非常講究場所,通常是在茶室進行的。接待賓客的時候,由專業的茶師按照規定的程序依次點炭火、煮開水、沖茶、獻茶。這些茶道禮儀是日本茶道的主要部分,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

日本茶道的飲茶程序

日本茶道的精神,蘊含在繁瑣的`喝茶程序中,日本茶道必須按照規則來進行喝茶。進入茶室掘檔前,會有舉止文雅的女茶藝師禮貌為賓客解說,先在茶室外的一個水缸里,用水瓢盛水,洗手,然後漱口。賓客入室後,賓主相互鞠躬致禮,面對而坐。敬茶前,一般都會先邀請賓客品嘗甜點心,由此可以避免飲茶的苦澀。然後由專門的茶藝師進行沖茶、獻茶。

日本茶道的飲茶道具

日本茶道煮水的道具包括有判飢亂:地爐、風爐、柄杓、蓋置、水指和建水。茶罐的道具有:棗、茶入、仕覆和茶杓。茶碗道具包含有:茶碗、樂茶碗和茶筅。

喝肢逗茶的基本禮儀

(1)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後,先讓座,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干凈不幹凈,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適量

放置的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倒茶時,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4)添茶要及時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玖』 日本茶道

一、日本茶道的道家思想

茶道是道家的化身,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學理想的基礎。日本茶道中包含的道家思想,主要有3個方面: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無所不容。首先,道家的學說為日本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是茶道的靈魂。天人合一也就是崇尚自然,崇尚樸素的意思。它提倡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諧相處,茶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去感知自然的力量,使自身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第二是清靜無為。「靜」是道教的特徵。能與道教精神相輔相成的,非茶莫屬了。茶只有靜下心來慢慢品嘗,在寧靜的意境下才能品出它的真味,獲得品嘗的喜悅。第三是無所不容。道家主張空,空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道家的「空」主要體現在茶室上。茶室又叫「空之屋」。茶室里除了基本的審美需求外,一般都不放置其他多餘的物品,刻意留下一些「空」的地方,讓人們用想像力來加以補充。

二、日本茶道的禪宗思想

從進茶室到品茶的整個過程都是充滿儀式感的,處處體現著禪宗的味道。這是因為,茶道原本就來源於禪宗儀式。佛教弟子為了克服長期打坐帶來的疲倦,養成了飲茶提神的習慣。同時,他們習慣採用奉茶的方式來表達對佛教高僧的敬意。日本將它發展為精緻講究的茶道,在這個儀式中,賓主一起亮沖超脫現實,追求美好。

茶道的全部理想,實際上是禪宗從微小之處見偉大觀念的縮影,也就是小茶杯里品味大境界。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學理念的基礎,而禪宗則將這一理想付諸了實踐。所有偉大的茶師都是禪的弟子,他們嘗試將禪的精神引入生活的實踐。於是,茶室以及茶室中所用的茶道器皿都透著一股禪意。

【案例】

日本僧人村田珠光,就是聽說了「趙州茶」,頓悟「禪茶一味」,由茶入禪的法門。關於「趙州茶」的來歷,這里有一個小故事。趙州禪師,法號從諗,是中國唐代的高僧,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據說,有一次,有兩個人來拜訪從諗禪師,從諗問:「來過這里嗎?」一人答,來過。從諗說賀碼:「吃茶去。」另一人回答,沒來過。禪鍵哪從諗又說:「吃茶去。」後來,有僧人不明白,問道,為什麼來過沒來過的,都讓人吃茶去?從諗叫道:「院主」,僧人回應。從諗還是那句,「吃茶去。」有人問,什麼是佛法大意?他還是回答:「吃茶去。」客來了,請「吃茶」,是盡主人本分;「吃茶」了,客要走,也是平常心。佛法教人的,就是要盡本分,用平常心,使人的存在,像「吃茶」那樣單純。

三、日本茶道的藝術美學

日本將茶文化尊崇為一種美的宗教也就是茶道。茶道反映了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西方人可以藉此理解東方文化和藝術之美。岡倉天心認為,真正的美是通過在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能得到的。茶對日本人而言,已經超出了飲品的概念,它變成對生活藝術的一種信仰,以及對純潔和精緻的崇拜。日本茶道的藝術美學主要包含3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茶道使日本的建築風格逐漸轉向簡約樸素。第二,茶師認為一個人如果不把自身引向美,那他本人就沒有資格接近美。茶師們不只是讓自己超越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成為藝術本身。這是一種對唯美主義的追求。第三,茶道對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從起居習俗、服飾飲食、繪畫藝術到日本文學都有。

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Day  97

『拾』 日本茶道過程和含義。

日本茶道

茶道是室內傳統藝術、這種茶是在與日常生活完全隔絕的特殊場所,在特定的時間內舉行的藝術儀式,必須通過極其繁瑣的手續,使用特定的手法才能完成。

除了講究特殊的手法以外,茶道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茶道的茶不是個人的茶,而是集體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聚會。所有參加茶會的與會者通過茶通的途徑,都可以擺脫現實社會的制約,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內心深處變得融洽起來。

日本的茶道包括一種精神主義,即強調清、靜、和、寂。在茶道的歷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為求心之道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茶道正是建立在與世隔絕的基礎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追求一種獨特的精神境地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即所謂的求道性。

與此同時,茶道也具備趣味性,具有游樂的性質。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是出於娛樂的目的參加茶道儀式的。實際上,茶道的求道性與趣味性並不矛盾,它們同時並存於茶道之中。

茶花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茶會才能舉行。首先,茶會是人們的聚會。人們一邊品茗,一邊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心聲透露出來,以求心境的統一。對談的感覺往往決定茶會的成敗與否。再則,茶會十分講究搭配。主人與客人通過茶道用具與茶具的合理搭配,將自己置身於協調的茶室空間之中。最後,茶道的具體禮法。主人接客時嫻熟、麻利的動作往往使茶會的興趣達到高潮。每一份茶都包含著主人的心意。

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席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為順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為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

主人根據茶道的禮法,在規定的位置上,按規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順序制茶。為了使茶會獲得成功,茶道的禮法表演至關重要。正是茶道禮法將喝茶這一平俗的日常生活習慣藝術化,成為茶道。禮法分三種即炭禮法、濃茶禮法、淡茶禮法。禮法的不同主要基於地爐(室內)與茶爐(室外)以及有無擱板決定程序的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既復雜又枯燥無味的操作程序,無論是位置、動作、順序、工具均按照科學的安排盡可能地合理,以避免各方面的浪費。

為燒沏茶水的地爐或者茶爐准備炭的程序稱炭禮法。無論是初座、還是後座都分別設有初炭禮法與後炭禮法。炭禮法的程序分為准備燒炭工具、打掃地爐(或茶爐)、調整火候、除炭灰、添炭、點香。

濃茶是茶道當中最鄭重其事的一項儀式。主要必須穿黑色的帶白色紋飾的和服。禮法進行期間,主人與客人幾乎不進行對話。學習茶道一般先從學習變通茶和薄茶開始。薄茶是茶道最基本的禮法。除薄茶、濃茶之外,由於流派的不同,有關器具的准備、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其起泡沫)的使用、小綢布的疊法、茶杓的處理、搗茶葉末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茶道藝術中,器具的藝術欣賞佔了很大的比例。"拜見器具"的說法本身以可以證明這一點。茶道用器具可分為四類:埋山即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其中接待用器具和茶席用器具是同客人直接見面的器具即鑒賞物品。而院內用器具和洗茶器用具則是消費品。通常前者是作為茶具,後者是作為雜器為人使用的。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器具的種類及用途。

接待用具包括壁龕處懸掛的軸字、軸畫、吸煙用具、茶碗。茶席用具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攜好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懷石餐的用具包括折敷(一種用薄木片作的容器,裝米飯和大醬湯)、碗(飯碗、大醬湯碗、盛煮茶的碗)、向付(一種陶瓷器小缽,盛膾物用)、八寸(一種約24公分、四方形杉木質的器皿彎隱中。用來盛酒餚)、烤物缽(一種稍大一些的陶瓷器)、酒器。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日本茶道分幾個流派,它們分別以各自的家元(家主)為中心,使自家的傳統得以傳承。家元(家主)擁有許多弟子,經過從師從藝階段,獲得家元(家主)發給的證書,凡獲取准師范、師范證書的人都接受過茶道的啟蒙教育。 今天日本的茶道流派很多,從最古老的擁有400年歷史的利休派到近幾年才誕生的新流派,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茶會的組織法、茶道禮法的規矩看各有千秋。下面簡要介紹幾個流派。

千家流派的始祖是千利休。千利休的孫子宗旦(亦稱千家中興之祖)隱居時期,千家流派分成了三個系統。表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三兒子江嶺宗左。家元(家主)總稱"不審庵"。表千家繼承了千利休傳下來的茶室、茶庭,保持了正統的閑寂茶的風格。里千家,是由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開創的流派。里千家繼承了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在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個千家,今日庵則成了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始祖為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命名的,藪內流派。始祖名藪內儉仲。當年藪內曾同千利休一道從師於武野紹鷗。藪內流派的座右銘是"正直清靜"、"禮和質朴",善長書院茶和小茶室茶。遠州流派。始祖名小堀遠州。以書院茶為主。

按照茶道的規矩,必須吃過飯後才能喝濃茶,這樣茶有可能更加美味。正式的茶會在喝濃茶之前,必須吃一頓簡單的飯菜,這種飯菜稱懷石餐。傳說懷石餐出自古時候的一個故事。相傳禪院的修行僧為了忘掉飢餓,便在懷中揣上一塊有溫氣的石頭。懷石餐為素食,所以它不是以濃味佳餚為主的豪華菜餚 。

日本茶道
茶道是什麼?茶道就是為客人准備茶水的一種高度形式化的方法,從飲茶的形式中體味人生,如此而已。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但是卻走了一條與師父不同的道路,從茶道到陶瓷,似乎無一例外的都能另闢蹊徑,這或許是日本這個徒弟的可怕之處。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茶葉的傳入則是由遣唐使來完成的。日本古代沒有原生茶樹,也沒有喝茶的習慣。自從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們把茶葉帶回日本之後,茶這種飲料就在日本生根發芽了。

唐朝的茶會大抵如此:一套茶具,其中包括使用木炭燒火的銅盆、水壺、水缸、廢水碗、一個盆式支架放著一隻竹勺、一副用來夾木炭的夾子和一個放壺蓋的圓形支架。茶葉則是將茶樹的葉子炒熟、發酵,再擠壓成型而製成的。將碾碎的茶放進茶壺,加入水將其煮沸,再盛入陶瓷茶杯。這是最簡單的吃茶法。平安時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公元七六七年~八二二年,日本天台宗始祖)將中國的茶樹帶回日本,並開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帶種植,據說這就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鐮倉時代,禪僧榮西在中國學到了茶的加工方法,還將優質茶種帶回日本傳播。他於公元一二一一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中國的茶文化來自平民大眾的日常習俗,而日本則恰恰相反,飲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間的資本主義改革。茶在剛剛傳到日本的時候完全屬於奢侈品,只有皇族、貴族和少數高級僧侶才可以享受,茶道被當作一種高雅的先進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圍,內容與形式都極力模仿大唐。自鐮倉時代開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養生記》的影響,將茶尊奉為靈丹妙葯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茶葉種植的高速發展也為茶走入平民家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段時間,飲茶活動以寺院為中心開始逐漸普及到民間。

與中國的發酵茶葉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將蒸過的茶葉自然乾燥,研成粉末的茶葉就稱?quot;抹茶『(末茶)。到室町時代,畿內的茶農為對茶葉進行評級而舉行品茶會,由這種茶集會發展成為許多人品嘗茶葉的娛樂活動,並發展了最初的茶道禮儀。這一時期,武士階層為主角的『鬥茶『成為茶文化的主流,游藝性為其主要特點。到十三世紀,新興的武士階級憑借雄厚的財力經常舉辦以品嘗各地茶葉來賭博的鬥茶會,極盡奢華以用來炫耀財富並擴大交際。後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對鬥茶進行了提煉,為向宗教性質的『書院茶『過渡准備了條件。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他隱居的京都東山建造了『同仁齋『,地面用榻榻米鋪滿,一共用了四張半。這種全室鋪滿榻榻米的建築設計為後世所借鑒,形成了各式各樣?quot;茶室『。此前的鬥茶會在較大的空間舉行,顯得喧鬧而不注重禮儀;而同仁齋將開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間進行了縮小和封閉,這就給茶道的形成創造了穩定的室內空間。這種房間稱為書院式建築,在其中進行的茶會就稱為『書院茶『。『書院茶『要求茶室絕對肅靜,主客問答簡明扼要,從而一掃鬥茶的雜亂之風。書院茶完成了將外來的大唐文化與日本文化的結合的任務,並且基本確立了現行的日本茶道的點茶程序。總之,到室町時代末期,茶道的誕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日本茶道的祖師首先創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紀奈良稱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歲的村田珠光來到京都修禪。當時奈良地區盛行由一般百姓主辦參加的『汗淋茶會『(一種以夏天洗澡為主題的茶會),這種茶會首創的採用了具有古樸的鄉村建築風格的茶室--草庵。這種古樸的風格對後來的茶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參禪中將禪法的領悟融入飲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從佛偈中領悟出『佛法存於茶湯『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村田珠光以此開創了獨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樸素的草庵茶風。由於將軍義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開來。珠光主張茶人要擺脫慾望的糾纏,通過修行來領悟茶道的內在精神,開辟了茶禪一味的道路。據日本茶道聖典《南方錄》記載,標准規格的四張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確定的,而且專門用於茶道活動的壁龕和地爐也是他引進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還對點茶的檯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藝術與宗教哲學被引入喝茶這一日常活動的內容之中並得到不斷發展。

繼村田珠光之後的一位傑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紹鷗(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對村田珠光的茶道進行了很大的補充和完善,還把和歌理論輸入了茶道,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素淡、典雅的風格再現於茶道,使日本茶道進一步的民族化了。在日本歷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藝術水平上的則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為千宗易,後來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舉辦茶會之後獲得秀吉的賜名才改為千利休。他和藪內流派的始祖藪內儉仲均為武野紹鷗的弟子。千利休將標准茶室的四張半榻榻米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並將室內的裝飾簡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使得茶道更易於為話憒籩謁�郵埽�喲私崾�巳氈局惺啦璧瀾綈偌藝��木置妗M�保�Ю�蒓菇�璧來嶼�枰惶宓淖誚濤幕�乖���囪俺5謀糾疵婺俊K�瘓杏謔蘭涔�系拿�杈擼���鈑悶匪媸幟槔醋魑�璧烙鎂擼�康魈邐逗『本心『;並主張大大簡化茶道的規定動作,拋開外界的形式操縱,以專心體會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規七則『就是由他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的。所謂『四規『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現為主客之間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現為上下關系分明,有禮儀;『清『就是純潔、清靜,表現在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凈;『寂『就是凝神、摒棄慾望,表現為茶室中的氣氛恬靜、茶人們表情莊重,凝神靜氣。所?quot;七則『就是:茶要濃、淡適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溫度要與季節相適應;插花要新鮮;時間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鍾到達;不下雨也要准備雨具;要照顧好所有的顧客,包括客人的客人。從這些規則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蘊含著很多來自藝術、哲學和道德倫理的因素。茶道將精神修養融於生活情趣之中,通過茶會的形式,賓主配合,在幽雅恬靜的環境中,以用餐、點茶、鑒賞茶具、談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養朴實無華、自然大方、潔身自好的完美意識和品格;同時,它也使人們在審慎的茶道禮法中養成循規蹈矩和認真的、無條件的履行社會職責,服從社會公德的習慣。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視為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茶道在日本會有著如此廣泛的社會影響和社會基礎,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日本茶道的流派

現今日本比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著深厚的關系,其中以里千家最為有名,勢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殺之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孫千宗旦時期才再度興旺起來,因此千宗旦被稱為『千家中興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quot;三千家『的由來。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閑寂茶的風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quot;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凈『、『禮和質朴『。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

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日本茶道的茶事

日本人相當注重形式,茶道便是這樣的一種體現。他們喜歡當著客人的面准備食物,像鐵板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食物,還能學習到烹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quot;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朝會(早茶)、書會(午茶)、夜會(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相當於佛寺的開光大典)、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系。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准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准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凈凈,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quot;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三次炭(正式茶會的炭要用櫻樹木炭),所以這次就稱為『初炭『。之後主人送上茶食,日語為『懷石料理『(據說和尚們坐禪飢餓時將烤熱的石頭揣在懷里以減少飢餓感,故稱)。用完茶食之後,客人到茶庭休息,此為『中立『。之後再次入茶室,這才是『後座『。後座是茶會的主要部分,在嚴肅的氣氛中,主人為客人點濃茶,然後添炭(後炭)之後再點薄茶。稍後,主人與客人互相道別,茶會到此結束。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代珍貴的資料,如《松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茶具

說起日本的茶道離不開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現力的載體之一,強調同季節時令相適應,同時還要與茶室的布置協調統一,有助於營造和諧的氣氛。茶具的種類繁多,陶瓷器、漆器、鐵器、銅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陳設架、茶爐,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稱為茶具,但我們常說的茶具則專指飲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壺、茶入、花入(插花的壺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觀賞與使用的器具,分為客廳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專用)。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泡濃茶用的陶瓷小壺,叫?quot;茶入『,根據形狀不同分為『肩沖『、『茄子『、『海壺『、『文琳『等;另一類叫做『薄茶器『,顧名思義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狀。在所有的茶具中價值最高、品種最多、最為考究的當屬茶碗。茶碗一般為陶瓷製品,也有石製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茶碗可算作整個茶具類的代名詞。戰國時代由千利休設計指導,著名陶工長次郎製作?quot;樂『茶碗可算是當時的日本產茶碗的頂級作品,可惜的是在歷代日本戰國游戲中,樂茶碗的價值總是不高。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比較有名的茶器:

有樂茶碗:屬於大井戶茶碗類,因織田信長之弟有樂齋持有而得名。被譽為有女性的曲線美的茶碗,使用了含有鐵成分的枇杷色釉葯。

白天目茶碗:產自中國天目山,故名。

赤樂早船:千利休在京都舉行茶會時用早晨的快船將其從大坂取來,故名為早船。屬於利休七式(七件名茶碗)之一,現存於日本畠山紀念館。

赤樂無一物:這也是赤樂茶碗,《信長野望》和《太閣》系列均有其出現。

國司茄子:被稱為『天下第一茄子『,因最初為伊勢國司北畠家持有而得名。

本能寺文琳:本來叫做朝倉文琳,因最初為朝倉義景所有而得名。後落入織田信長之手,後信長將其進獻給本能寺,故名。

初花肩沖:名稱來自於足利義政的《金葉集》中藤原盛房的和歌「夏山の青葉まじりのおそざくら初花よりもめづらしきかな」。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