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銃什麼時候傳入日本
Ⅰ 日本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火器的
1543年。葡萄牙人把「鐵炮」(火槍)帶到日本種子島。
日本人把這個歷史事件稱為「鉄炮伝來(てっぽうでんらい)」
然後種子島的藩主種子島時堯購買了這些鐵炮,讓家臣學習了它的製法,逐漸將火槍推廣到全國諸大名。
以上是復制,以下是我個人的手工回答哦
日本人那時候打仗就是幾百人,我在日本留學時候,東京的大久保區,每年會舉行一個活動,叫百人火銃隊,就是當年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的火銃隊,那些後人們幾年自己的祖宗,會穿著以前的服裝拿著火銃擺出當年的隊形演練。
其實日本那時候打仗就幾百人,頂多幾千,所以百人火銃隊是很強的啦。因為一排槍射倒幾十人,對於每方幾百人的隊伍殺傷很大的,但是那時候中國騎兵都是幾千人,射倒幾十人,後面的騎兵會毫無痛癢的補上來一刀一刀把火銃手砍死
Ⅱ 日本戰國時期就開始大規模運用火槍了嗎如果那時候對明國發動戰爭,哪一方會贏
日本戰國時期也沒大規模運用火槍!如果那時候對明國發動戰爭的話,明國會贏!
最令後人稱道的1575年長筱之戰,織田信長從領內搜集了三千條鐵炮(洋槍)來對抗甲斐武田騎兵!此役是運用鐵炮堪稱規模最大!另外,鐵炮在1534年剛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雖經改良,但其缺點十分多:1.價格昂貴2.射速最慢(平均每發都在20秒以上)3.受天氣影響(雨雪天氣火葯易受潮)4.精準度不夠(需花長時間的訓練)5。笨重,且只能平射,不能像弓箭那樣矢衾,6.鐵炮連續發射十幾發子彈後,槍身會滾燙無比,很難再繼續使用!但鐵炮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其優勢亦不容忽略:1鐵炮威力巨大(穿透鎧甲不是問題)2.射程較遠3.可以狙擊(即秒殺對方主將)4.其巨大的聲響足以驚嚇到馬匹(這對騎兵是無比的優勢)
若日本對明國發動戰爭,在下認為會先勝後敗!在日本戰國之世鍛煉出來的武士比起明國的軍兵,都是猛將勇士,素質更高一等,打起仗來頗具威脅!他們的將領中不乏能謀善斷之輩!所以會在初期取得優勢!然日本勢必燒殺搶掠,殺民報功,無惡不作,引起統治區的民憤,從而陷入被動局面!最致命的是他們的補給線太長,會跟不上!慶長文祿之役便是如此!而明國軍隊的補給線接近無限補給!再者,從根本上說,他們是發動的不義之戰,為了一個人的野心,而使千萬人受苦遭難!這是必敗無疑的啊!
Ⅲ 火炮是如何傳入日本的
日本「戰國」時代火炮與火槍
一、日本鐵炮(火槍)的來歷:
--元朝入侵日本時,讓日本第一次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後,火銃逐漸從中國傳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槍發生質的飛躍是在公元1543年,當時一條由廈門開往寧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風吹得迷失了航向,來到了日本種子島(在鹿兒島附近)。
種子島家第十四代當主,年僅十六歲的種子島時堯同意這些南蠻人的船隻停在赤尾木港,從南蠻人手中以兩千兩金子的巨大代價購得了日本最初的兩挺鐵炮。(有意思的是,當時給雙方做翻譯的,是個叫五峰的明朝人,據說也不懂日語,雙方通過寫漢字做筆談,這個五峰其實就是明代倭亂時的首領王直。)
他將其中的一把鐵炮交給了家中的「鍛冶棟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衛)叫其仿製,結果經過數月的研製,卻以失敗告終,然後過了一年,不甘心失敗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兒為交換代價,從再次來航的葡萄牙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鐵炮技術,成功的製造了所謂「國產第一號」的鐵炮。從此,鐵炮便由這里傳到了日本的每個角落。
二、基本形制
當時的日本,作戰時普遍應用了火槍,炮的數量即少,質量也不高,直到德川幕府時期,火炮才在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大阪攻防戰,在這之前的關原合戰中,石田三成軍雖然也曾使用過炮,但只是單方面偶爾為之,談不上實質意義的炮戰。
在日本戰國史及侵朝戰爭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還應該算是大筒。廣義上來講,大筒是一種大口徑鐵炮[日式火繩槍],大筒和火炮的最大區別是扳機擊發,其口徑跨度很大,稍小者又稱為大鐵炮,其中超大口徑者,近於小型火炮。
大鐵炮:長九十公分左右,重量在二十斤以下,口徑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間,射程三百步開外。
要塞大筒,行軍時需要兩個人抬著走了,長一百四十公分左右,重二十斤以上,類似清朝的大抬桿,其口徑在四十厘米左右,射程可達四五百米。
現存的一尊大筒,口徑達80厘米,重一百餘斤,使用的彈葯是號稱「千人殺」的大威力霰彈,射程可達800米之遠,而且其命中精度也頗高。當然,這種武器的使用年代已經是江戶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還出現過一種「火矢筒」,狀如蹲伏的大蛤蟆,口徑極大,差不多有水桶那麼粗,不過筒身極短,這種武器據筆者猜測,應該是一種近距霰彈武器,而且並沒有在戰爭中得到普遍應用。 (另:根據日本現代學者宇田川武久的學說,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為大鐵炮、大筒和大炮。大鐵炮就是大口徑火繩槍,大筒是採用鐵板卷制技術的大炮,也有鑄造的。大炮是和鐵炮一起傳來的「佛郎機」。)
鐵炮槍管由鑄鐵製成,重約6-8公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托之上。所使用的鉛彈,包在棉布塊中在火葯之後由槍口裝入,棉布塊可使彈丸不至於從槍口滑出,這樣由上至下的攻擊就可能了。再有每發彈丸所用的黑火葯使由固定容器量裝的,一般發射一發用的葯量為6克左右。
鐵炮口徑一般在8.5-20毫米之間,槍全長110厘米-130厘米,而武士頭領所用的鐵炮稱為侍筒,全長約100厘米,口徑18毫米,這種火繩槍,其射程使用直徑13毫米標准彈丸時,可達130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內,不過,由於侍筒比較粗,所以發射的彈丸最大可達200米左右,有效射程相應的有所增加
Ⅳ 哪個歐洲國家將槍支傳入日本
現在流行的說法,是天文十二年(1543年),一艘葡萄牙的商船被大風吹到了日本的種子島。當時種子島的家主種子島時堯觀看了葡萄牙「鐵炮」(火銃)的使用情況,被驚呆了,於是買了兩把鐵炮,決定仿製。然而時堯仿製的鐵炮卻無法使用,在第二年葡萄牙商船又來到了種子島,經過交流時堯最終還是造出了日本的第一把鐵炮。
Ⅳ 洋槍多久傳入日本
(一)鐵炮的傳入和傳播
1543年(天文12年)8月25日,一艘葡萄牙商船被台風帶到了薩摩以南的種子島,這就是給日本歷史帶來巨大變化的「鐵炮の傳來」的故事的開端。
商船被種子島上的「小浦村」的村民發現,村民們驚恐萬分,馬上報告了當時種子島的領主種子島家第十四代當主「種子島時堯」。時堯即派人將商船領到港口棗津。他發現兩個葡萄牙商人手上拿著長約兩尺多而且很重的鐵棍。棍子的前面有個洞,後面卻是封閉的,樣子十分奇特。這就是「鐵炮」。在看見鐵炮的瞬間,時堯似乎意識到歷史賦予他的使命,立即以重金買下兩支收為家寶。
Ⅵ 日本古代的士兵為什麼用那種細長的槍介紹一下這種長槍。
不知道你說的是火槍還是一般的槍(就是矛)
日本戰國時代的火槍 他們自己稱為 鐵炮。但是對比同時期的中國明代火銃(中日在萬曆年間曾經在朝鮮交戰),其口徑比較小,按中國的叫法 應該是鳥銃。鳥銃的特點是 口徑小,但是槍管交一般的火銃長一點。因為口徑小,所以槍身重量底低(日本的火槍基本是單兵操作,而且可以單人手舉發射,中國這邊的基本需要一個架子,因為每把搶重量太重)操作方便,槍管增長可以提高射程。以說日本的火槍就是犧牲了威力,但是增加了機動和射程。
對於 一般的槍(矛),有兩種類型的,被稱為長柄和持槍。長柄一般在3米到4米,步兵使用,在方陣中密集的長槍可以提供客觀的火力和防禦力。持槍長度一般在1.5米和2米左右 是馬上搶,即騎兵使用(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因為身體素質和馬匹素質,不可能像歐洲的重甲騎兵一樣使用鐵鎧和重槍)。
至於刀,最長的一類即所謂的 三尺三寸大太刀(尺寸不是中國這個)是騎兵用刀。 中等的為 打刀 是武士步戰使用。最短的是 肋差 算是裝飾性刀具,當然切夫就是使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