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媽媽講了什麼

日本媽媽講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31 08:14:55

① 「打椅子」的教育

無意間,被一個外國朋友提到家庭教育時,我不自坦亮搏覺的想到傳統中國下的「打椅子」現象,獨特而又有趣的現象。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樣的場景:一個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媽媽會很「心疼地」把孩子從地上扶起來,一邊安撫孩子,一邊指著椅子說:都是「這個椅子」不好,讓鍵桐俺寶寶摔倒了,媽媽打「這個椅子」給寶寶出氣,於是媽媽就使勁地拍打「那把椅子」。

顯然,「那把椅子」是不會錯的,當然母親似乎也是沒有錯的,只是她在安慰兒子的時候,用錯了教育的方法而已。

兒子會從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訓」嗎?

我想是不會的,而且兒子很可能還會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為兒子看到有錯的是「椅子」,而不是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方法還很容易培養兒子推脫責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慣性思維。當他慢慢長大,被人生路上的一些「溝溝坎坎」而「絆倒」的時候,他也會養成找各種客觀理由而不願意自責自省的壞習慣。

一位旅居日本東京的.中國母親回國省親,和國內親人談到「打椅子」現象時,說了她在日本的見聞。這位母親說,日本東京的一個家庭,看到一個3歲的孩子在客廳走動的時候不小心被茶幾碰倒,頓時大哭起來。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讓她感覺「吃驚」。那位日本媽媽聽到兒子的哭聲,就過來把他扶起,既沒有安慰兒子,也沒有拍打茶幾,而是鄭重其事地說:兒子,你再重新走一遍!於是那個哭泣的孩子就真的再走了一遍。結果兒子走第二遍時,沒有碰到茶幾。

中國母親以為日本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到此結束。沒有想到,接下來,日本媽媽立刻對兒子說道:一個小孩會碰到茶幾,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是你走得太快,第二是你走路的時候沒有看著前面,第三是你走路的時候在想著別的東西。那麼你剛才被茶幾碰倒,是哪一種情況呢?最後,中國母親感慨地說,那位東京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對她而言,不亞於進行一場家庭教育的「革命」。

無獨有偶,一位剛到美國定居的年輕中國母親在給家人發的一封電子郵件里,也描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這位年輕的中國母親在電子郵件里這樣寫道:一天上午,我從商店出來在路邊等車,看見一個年輕的美國媽媽帶著一個小孩走在人行橫道上,孩子看起來三四歲的樣子,不知道什麼原因,那個小孩突然摔了一跤,年輕的美國媽媽走到孩子身邊,並沒有彎下身子把兒子扶起,而是大聲說了一句:盧迪,男子漢,站起來!然而,那個小孩子顯然是摔疼了,不但沒有從地上站起來,還開始哭了起來。沒有想到,那個年輕的美國媽媽又對孩子說了一聲:盧迪,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相信你一定會站起來!也許是媽媽的鼓勵,那個孩子真的從摔倒的地方站了起來。

年輕的美國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走到路邊,然後蹲下身子,注視著孩子的眼睛又說:知道嗎?盧迪,以後再摔倒,要學會自己站起來,你看你剛才的樣子,像個咱們家的男子漢嗎?你在家裡不是說過讓祥,長大了要保護媽媽,你剛才那樣子怎麼保護媽媽呀?

同樣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國度和文化的沖擊下,就出現不同的教育現象,其實寫這篇文不說提倡大家崇媚洋外,而是讓我們更多的從故事中,如何選取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

②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導語: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日本人,一般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或有和族血統的人。其主要由和族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歡迎大家收藏!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1

1、日本老人都不幫忙帶孩子。

和中國的老人基本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帶孩子相比,日本的老人幾乎是不會去帶孩子的,也不和子女同住,最多在子女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搭把手。而爺爺奶奶呢?退休之後就是自己旅遊,或者發展一下之前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從經濟和人力上都不會再去支持子女的家庭了。

2、帶熊孩子離開,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很注重教育孩子「獨立」,在日本還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從很多生活細節都能看出來。比如在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從來沒有家長幫孩子拿書包拿水壺。都是孩子自己背書包,撐傘自己上學。另外還有一種我們常見的場景,就是在餐廳,飛機上,熊孩子不高興了哭鬧,高興了在座位上蹦跳。這些在日本的生活中,都是屬於「給周圍人添麻煩」的行為。這個時候,日本的家長會帶熊孩子離開,對於很小的孩子,哄好了再坐回來,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教育他們「不要給周圍人添麻煩」。

3、很小就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相比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睡,在日本,很多孩子很小開始就有自己的房間,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會有自己的空間。這是因為,孩子從小開始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能夠通過整理房間,打扮自己的小天地來提升自己的自律,管理能力。

4、參加興趣班不是強迫,而是發現。

和中國一樣,日本也會有很多興趣班,什麼游泳班、空手道班、美術班應有盡有。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家長並不是天天逼著孩子要學出個什麼東西,送孩子參加興趣班多半是玩票,而且也會輪番報不同的班。

日本家長認為孩子通過玩票的性質可以見識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可以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潛質。日本面向孩子的班多半也以游戲為主,比如科學班就是通過一些好玩有趣的實驗來激發孩子對物理化學的興趣。

5、和背誦古詩相比,更重要的是增加生活技能。

我們從小背誦「鋤禾日當午」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過的經歷。不過和孩子背誦知識相比,日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天馬行空。主要培養生活技能,以及還有一種叫做為別人著想的品質。比如,教孩子如何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拿著一張購物清單,裡面寫著:牛奶,麵包,洗發水等等,讓孩子在超市自己尋找,詢問售貨員,然後結賬付款。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的時候也能自己生活。

6、「沒關系」和「很簡單」。

因為和青少年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所以幾句話要經常說。當孩子磕了碰了,不是呼天搶地撲過來說「寶貝受傷了嗎?」而是要說「沒關系」,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自己克服。而當孩子處於懵懂期,對世界很好奇對時候,經常會問「爸爸,當飛行員難嗎?」,這時候,要多說「很簡單」鼓勵孩子對於一切都不難,勇敢地達成目標。推薦閱讀:中日不一樣的幼兒教育。

7、在公交上不需要讓座。

在國內,地鐵或者公交上見到孩子都會讓座。不過在日本沒有這樣的習慣。日本的優先座如果沒有老弱孕婦和抱嬰兒的乘客,即使是當時人再擠,也沒有人會坐。即使是小朋友也會站著。家長會覺得在公交上站著也無所謂,可以鍛煉小朋友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2

【抗寒、耐寒力】

在日本東京的一家幼兒園,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用干毛巾摩擦身體。這家幼兒園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里鍛煉身體,以增強抗寒能力。大坂市冬天的氣候比北京暖和一些,但還是有幾分涼意,賓館附近的樹木,樹干都用布包裹了起來,而在街上行走的日本小女孩卻穿著及膝短裙。「樹木都穿上了『褲子』,怎麼孩子們還穿短裙」?這里的父母卻主張孩子從小鍛煉耐寒力,以免以長大後成為『暖房花草』。兒童一般都穿得比父母少,但他們患呼吸道疾病的並不多。」

【下廚】

日本家長主張小孩隨媽媽下廚房。有的娃娃才三歲就下廚房看媽媽燒飯做菜,聽媽媽講燒飯做菜的故事。幫媽媽揀菜、洗菜,這些勞動在孩子眼裡是在做游戲,但從中增長知識,從小培養了愛勞動的習慣。

【讓座】

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車,乘客讓座,有的家長並不歡迎,主張讓孩子站著。這些家長認為站著乘車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於養成他們心目中只有自己。一天,一個中國小孩和一個日本孩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公共汽車上有一排很矮的座位空著,中國小孩想也沒想地坐了上去。日本孩子嚇了一跳,趕忙叫她起來,用責怪的語氣說:「這是老弱病殘專座,你怎麼坐了啊?」「可是現在沒人啊!」「那也不能坐啊。」日本孩子說。

【節儉】

日本孩子即便口袋裡多有錢,也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不大手大腳。日本孩子不隨便買東西,除了給朋友買禮物,盡量避免給自己買什麼。一次一個日本孩子為了省下大約7元人民幣的日元,不顧勸阻,竟然跑了很遠到自動販賣機那裡買回來所需物品。

【環保意識】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有時他們會把拉圾裝進自己的提兜,帶回家處理。甚至在累人的爬山過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揀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別亂扔垃圾。日本孩子知道要少開空調,寧願用扇子驅暑。不是因日本人吝嗇,而是他們幾乎人人知道開空調會造成「熱島現象」,會破壞大氣臭氧層,給日本給地球帶來危機。

【合作精神】

中國孩子入學時,通常老師面試的問題是:你叫什麼,幾歲了,知道父母的名字嗎?看看這幾個字認識么? 日本小孩入學時就考團隊合作精神:某小學招生分為三道關,把孩子編成號,十個十個的一組。第一關,老師說:「把這個桌子搬到下一個房間。」愣在那裡不動的那個小孩就會被淘汰,其餘搬桌子的就進入第二輪了。被淘汰的那個孩子的家長來見老師,還會被老師罵一通:孩子是怎麼教育的?缺少家教!在清代就開始流傳一個中國人一條龍,三個中國人三條蟲的說法,其實,中國人確實沒有團隊精神么?中國人就只能單幹麼?不然,其實團隊精神是培養出來的,是教育出來的!

【和他們一起玩耍】

高橋博史是位獸醫,有兩個兒子。一天傍晚,高橋夫婦在家中將洗滌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倒在大澡盆里,然後讓兩個兒子站到澡盆中間,再用紗布將呼啦圈纏起來套住孩子。就在夫妻倆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間,夕陽下出現了一個猶如彩虹般絢爛的大泡泡,將孩子整個圍在了裡面!歡呼雀躍的兄弟二人,馬上將鄰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請到家裡來,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這個實驗里,高橋夫婦讓孩子們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時溶液濃度的計算方法。不過,高橋博史說:「不必馬上讓他們學會這些知識。只要(父母)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有多大投入,就會有多大收獲,即使這些實驗不能立竿見影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卻有相當大的幫助。」

【「家庭實驗室」】

現在,日本學校里理科課時有所減少,令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小學課本中那些有趣的實驗,又往往會成為一些名牌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怎麼辦呢?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橋秀樹乾脆建了個「家庭實驗室」,他經常在家中帶著兒子一起做實驗。父子倆拆過自行車,安裝過小馬達,每一次實驗成功,他們都會無比興奮。父子倆還曾按照兒子的課本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加熱燒瓶,等燒瓶里的水沸騰後蓋上蓋子,然後將燒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燒瓶里的水停止沸騰就馬上用冷水從燒瓶頂上澆下來,看看燒瓶里的水會出現什麼情況。課本里附有解釋的正確答案是:水會再次沸騰。在試驗中,當水再次沸騰的瞬間,高橋秀樹看到了兒子臉上又驚又喜的表情。

【試著讓孩子當家】

家住靜岡縣藤枝市的大石壽美惠,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捉蟲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過101隻蟬。現在,她又將這門「技藝」傳授給了小女兒小香。小香剛上小學一年級,但她不但能應付各種各樣的昆蟲,連捉蛇都不在話下。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叫出各種昆蟲的名字,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的年齡。學校的生活課上,小香成了當之無愧的「小昆蟲學家」和「小英雄」。今年暑假期間,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讓正在讀小學6年級的兒子負責准備一周的午飯,而且還要負責采購。佑雁事先規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錢,並要求兒子只購買「國產食材」。結果,佑雁的兒子在采購中發現,國產食品和進口食品價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幫助下,佑雁的兒子就此進行了「調查」,從而了解了不少進出口貿易知識。

外國教育孩子的小貼士:

●孩子跌一跤,讓他自己爬起來,讓他覺得成長道路不會一帆風順。

●讓孩子在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時,注目兩分鍾。

●帶孩子去動物園,主要是為了獲得知識。

●帶孩子到公園、森林去,讓他們喜歡綠色,讓他們熱愛生命。

●讓孩子懂得,認真為人做事,要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好習慣。

●使孩子成為一個最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經濟狀況很好,也要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學習費用,或支付保險費用。

●鼓勵孩子在16歲以後,在放假期間,找一個鍾點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軍人、警察、消防員、環衛工人、教師和醫生。

●讓孩子學習音樂,學會聽懂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勵孩子上台演說、演唱、跳舞、朗誦。

日本人怎麼教育孩子 篇3

1、 無數大大小小的包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說明,要准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後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據說,有的幼兒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縫制!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收拾衣物。京都人可以精細分類處理垃圾而不覺煩,和從小所受教育有關。

2、 大人空著手,孩子拿包

每天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日本家長,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手裡一律空著,而上面所說的那些少說也有二三個大包外加書包都由那些「花朵們」肩背手拿,而且還都跑得飛快。

3、 反復脫換的行頭

幼兒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去幼兒園時最外邊都要穿幼兒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貝雷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兒園,就要把套頭衫脫下來,換一種玩耍時的罩衣,鞋子脫下來,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自然再換自己的鞋子。這還不是最麻煩的,開學時老師要求拿一套替換的衣服,是孩子們午覺起床後要換的一套。

日本幼兒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後,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4、 大冬天穿短褲

冬天無論多冷,日本幼兒園的孩子都穿非常短的短褲上學。日本媽媽說:「是啊,孩子送幼兒園就是來讓他們得病的。」

5 、零歲參加運動會

剛到幼兒園,就看見很多老師懷里都抱著個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幾個月大吧,一問,是0歲。而0歲的小寶寶,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漢字的「毛毛」同音,很是形象。

這些0歲的毛毛,不光入託了,而且還要參加幼兒園的一切大型活動,比方運動會、演出發表會等。看這些0歲的毛毛哭著拚命向前爬,還是有點打動人的力量的。

6、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兒園到了年中組,開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課,相當於我們的體育和形體課;到了年長組,就有了足球大會,孩子們成天不是練習打鼓,就是練習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兒園之間的比賽。

7 、完全混班教育

日本在9:30之前,3:30之後,全園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瘋狂。孩子們真正能體會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成長感特別明顯。

8、 教會孩子「笑」和「感謝」

日本幼兒園似乎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也不學輪滑,也不教游泳。問教什麼,答案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在日本,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一個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9、 一年數不清的活動

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了,打年糕了,開運動會了,為社區演出了,宿泊了,過園節了,開發表會了,去拜寺廟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

③ 在日本,母親節里對母親說什麼

母親節在日本:母愛暖人心鮮花寄深情
母親的偉大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長崎的觀光船上,記者看到一群母親向自己的智障子女講解自然風光的美麗;在科技展覽會上,一位母親推著植物人兒子在講述;一位母親堅持十幾年對癱瘓兒子進行步行訓練,兒子只能走10米,但她始終鍥而舍……
日本母親不少是家庭主婦,和孩子朝夕相處,父親因為工作忙很少有時間顧家,孩子的成長全靠母親。
5月14日母親節是人們感謝偉大母愛的日子,日本人用各種形式表示對母親的謝意。
日本人送給母親的禮物最多的是花,其中送康乃馨的佔86%,14%的人送百合、蘭花等。在日本,康乃馨代表母親的愛,買康乃馨送給母親,說明孩子記住了母親的愛,康乃馨的芳香也可以給母親帶來愉悅。日本的康乃馨由歐洲傳來,經過日本專家的精心培育,目前有57個品種,人們可以選擇各種顏色。專家說,顏色不同,愉悅心情的效果也不一樣:紅色使人昂揚,粉色帶給人溫馨,黃色令人心情舒暢,藍色讓人寧靜,綠色充滿生氣。在選擇花的時候,一般都會想到母親的燦爛笑容。除送花之外,日本人還要附加禮物。母親節過後是炎熱的夏天,所以很多人送陽傘、太陽帽、手帕等。此外,有的人送給母親自己親手做的工藝品,表達自己的心情;有的送隨身攜帶的錢包,讓母親睹物思人;今年很多人送巧克力,代表兒女甜甜的愛。送禮物時,賀卡上櫻伍悉大都寫著「感謝媽媽」、「母親節快樂」等。日本手機很普及,很多人給母脊乎親發簡訊,加上可愛的圖案,讓她們開心一笑。
常年為孩子操勞、時刻牽掛孩子的母親接到禮物很高興。她們很珍惜孩子的禮物,一位日本老太太一直帶著30多年前兒子送給她的項鏈墜。據說日本母親最不喜橘薯歡的禮物是永不枯萎的假花工藝品。
日本是長壽大國,女性平均壽命超過男性,記者到過老人公寓,看到在那裡有很多老太太,兒女們工作忙,家務多,一星期能來看一次就不錯了,她們總在思念自己的孩子,每當這時,總讓人感慨不已。

④ 日本媽媽的10個育兒方法

日本的教育,真的是涵蓋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側重於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 以及遵守社會秩序和遵守社會規則,禮儀上面的教育等等。下面我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媽媽的10個育兒方法吧!

1、「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信租咐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這是最基本的禮貌,日本的媽媽們從小就教,特別是「謝謝」文化。因為懂得感恩,型山以後會收獲更多。

對於並不習慣說「謝謝」的小孩,家長也會稍加提醒。比如,在幫他切完水果遞給他的時候問他一句「你是不是應該和我說句什麼話?」小孩自然而然就會將「說謝謝」當成一種習慣。

2、公共場合,特別是在圖書館。即使只是正常的講話聲音在安靜時都顯得異常刺耳,會打擾到別人。在安靜的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也正體現了家教不夠。

日本媽媽教育孩子的是:在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都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3、交流能夠促進親子間的感情,同時也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日本媽媽告訴孩子們: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4、有時候,中國的媽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反應會很大,會動手打他,當次數多了,孩子會通過撒謊來遮掩自己的滑純錯誤,從而從小可能就養成了不誠實的習慣。

而日本媽媽都會教育孩子:一次撒謊可以原諒,但不要任意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也不許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日本的'媽媽們都會教育孩子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

6、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揀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別人不會在乎那幾個硬幣。

而錢包內的物品絕對不能私自動用,有些即使不是貴重的物品,對失主來說也很重要,比如各類證件。

7、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餐桌上的文明,即使不好吃也不要表現出來,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並禮貌地答謝主人的盛情:已經吃過了,吃飽了。

8、在《憫農》中,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典故。日本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給孩子們灌輸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觀念,在孩子盛飯的時候都會建議要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費。

9、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是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孩子們要傾聽並參考別人給出的建議,如果這個建議比自己的想法更妥當,那麼就不應當再執著於錯誤。

另外,即便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取,那麼也不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並不代表這個想法就是完全錯誤的。

10、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攀比、拼爹的現象在日本也是十分常見,日本媽媽們都會教導孩子不應以自己的缺乏而自卑,同時也不應持有過高的優越感。

⑤ 日劇《母親》結局是什麼

結局最終兩個人還是分開了,繼美最後被送到了類似孤兒院的地方,媽媽好像被判有期徒刑兩年,但是緩刑,還是可以自由活動。

由松雪泰子,蘆田愛菜,山本耕史,酒井若菜,倉科加奈,尾野真千子,川村陽介,市川實和子,音尾琢真,田中實,綾野剛,高畑淳褲升子,田中裕子,長沼誠主演,導演水田伸生御純啟和長沼誠,國家地區日本,每集45分鍾。

母親電視劇主要講的是

35歲的鈴原奈緒隻身漂泊北國,似乎因某種原因,在過去的10年裡她從未回到家中,奈緒喜歡觀察鳥類,卻陰差陽錯成為一名小學教員,在此期間她邂逅了7歲的小女孩道木憐南,憐南想法獨特,性格開朗,只是身邊沒有一個朋友。

她生長在單親的家庭里,母親和情人同居,過著寥落破敗的生活,憐南的特立獨行和其身上偶然發現的傷痕引起奈緒和校方的注意,他們意識到這個小女孩正遭受來自母親的虐待,幾經波折,奈緒的母性被喚起。

她決定誘拐憐南,擔當起作為母親的責任,那個飄雪的日子,奈緒和憐南喬裝打扮,相鎮如約離開寒冷的北國,啟程去尋找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園。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