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伊勢雞蛋怎麼吃
❶ 聊聊雞蛋
最近和雞蛋接觸多了,也有些心得。水煮蛋、茶葉蛋、荷包蛋、皮蛋等等,蛋無虛發。
雞蛋是人類最古老食材之一,也是我媽念叨最多的食物之一,價廉物美,中西各種古書都有記載。不過國人對其認識多半還剛起步。
袁枚的《隨園食單》對雞肉,豬肉,魚肉都收錄了數十種做法,輪到雞蛋,最終只列舉出蒸蛋,薰蛋,茶葉蛋這幾種。說到茶葉蛋的時候,就是這么幾句,「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作鬧坦點心。「可見當時完全不用什麼醬油來做茶葉蛋。
到了近現代,雞蛋在中餐里還是多用於番茄炒蛋,蛋花湯,蛋炒飯,雞蛋餅等品種,或者用蛋清處理其他食材,較少把雞蛋置於最核心的地位。
日餐流行處,如果說牛肉是壽喜鍋的主角,那麼生雞蛋就是永恆不變的靈魂。朝一、伊勢和蘭皇的雞蛋也變成了標配,每一顆都帶身份證,打開一枚上面帶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蛋液如瀑布般順滑而下,拌入調料中,經過牛肉的打轉,掛著蛋液的牛肉十足誘人,蛋汁溫醇滑順的口感占據了味蕾。在碰觸舌尖的瞬間,蛋液的滑嫩和油脂的香氣是最先的覺知,在蛋液的潤滑下,只需上顎和牙齒的輕輕觸碰,霸道的肉感和肉香就在口腔里爆發開來,搭配著鮮甜的湯汁,令人難以掙脫,只想繾綣於如此溫暖的懷抱當中。
是的,正如你所料,以上文字直接摘抄於雞蛋的廣告。
與之相比,許多國家的料理都更重視雞蛋。標準的美式早餐必定包括雞蛋,李伏還有煎雞蛋,水泊蛋,黃油荷包蛋等花樣。簡單液擾桐,但也容易失手。考察這幾種雞蛋好壞的核心標准,就是一刀切下去,絕大部分蛋黃必須流出來,不可凝固,還有很多人等著用蛋黃塗土司吃呢。
中國注重「五味調和」,《文子》曰,「水火相憎,鼎鬲其間,五味以和」,在造型上沒有過多講究。西方料理則注重「平衡」,即一切食物都以烹飪至一個平衡點為最佳,多一分則過熟,少一分則過生,必須不偏不倚。落實到雞蛋上,就是要保證蛋白完全凝固,蛋黃完全流動,就是那個點。
西方流行的本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同時在這兩方面有所追求。代表性的本尼迪克蛋一般底層是烤過的松餅(English Muffin),然後放幾層芝士片,生菜,三文魚或者培根,最上面則是一個煮得恰到好處的水泊蛋,然後再淋上特製的荷蘭醬(Hollandaise Sauce)。吃的時候,先是一刀下去看水泊蛋蛋黃的流動性。確保蛋黃流出,浸潤下面的三文魚及松餅後,品嘗荷蘭醬與蛋黃混合後的味道。這雖是經典早餐,但做起來也不容易。
新加坡經典早餐「生熟蛋」則是把平衡這個標准推到了極致。老牌餐館亞坤的生熟蛋最為出名。顧客來了,師傅隨手把兩個蛋打在一個小碟里,必然是蛋黃成形但裡面依然液態,一刺就破;蛋白呈乳白色,沒有結塊也沒有透明色;蛋殼上只有薄薄一層半液態蛋白粘連。倒上一點醬油,灑了胡椒粉,配上塗了由香蘭葉和椰漿調成咖椰醬的烤吐司,再來一杯南洋特產白咖啡,就是一頓令人滿足的新加坡早餐了。
亞坤每天要售出成千上萬只生熟蛋,每個都要保持這樣的水準,著實是個手藝活。每隻雞蛋的新鮮程度不同,大小不同,容器的深度不同,熱傳導的效力也不同。但師傅似乎極少會失手。想來每天都做生熟蛋,除了我們外行知道的煮沸水溫和煮蛋時間外,還有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即哈耶克所謂的「默會知識」了。
大家不僅把這類流黃雞蛋當作早餐,也常常作為正餐中的前菜。比如越南菜和泰國菜里都有一道著名的「女婿蛋」(son-in-law egg)。就是先把雞蛋煮成形,剝開後再炸至金黃,沾魚露香菜等調料吃。女婿蛋的神奇之處在於,雞蛋外表已經煎至金黃,可一刀切開,內部還是流黃。英國名菜「蘇格蘭蛋」(Scottish Eggs)則比「女婿蛋」更進一步。蘇格蘭蛋一般是剝開一個蛋白凝固成形的雞蛋,包上香腸肉做的絞肉,裹了粉先入油鍋炸。再入烤箱烤,保證外層絞肉全熟。可上桌一切開,最裡面還是能流黃。
西方人對於雞蛋流黃的迷戀,使得他們開始利用溫度計和秒錶測試各種不同條件下雞蛋的凝固程度。經過海量的實驗後,廚師們終於找到一個黃金溫度:64攝氏度。廚師們用科學手段證明蛋黃在64攝氏度下最有彈性,經過約一小時的慢煮,就可以得到一個完美凝固程度的雞蛋。現在64度蛋已經變成一個專有名詞,被食物化學和烹飪權威哈羅德(Harold Mcgee)寫入了料理教科書。可也有一些廚師認為用63度或65度沸水的效果更好。好在這是一個服務性行業,食客說了算。食客滿意的雞蛋就是最好的雞蛋。
雞蛋營養雖好,圍繞著它的爭議多年來卻也從未斷絕,甚至可以分成「高膽固醇有害論」和「一天一個雞蛋論」這兩派極端看法。前者認為,雞蛋尤其蛋黃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老年人不食為宜,以免造成動脈硬化。但最新研究表面,雞蛋黃中除了有膽固醇之外,也包含了大量幫助分解膽固醇的卵磷脂,對總體膽固醇水平的影響微乎其微。
至於後者,一直有人主張雞蛋是「世界上最營養的早餐」,一天一個雞蛋能保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可以較真的去為了吃雞蛋而吃雞蛋,有益於身不假,有害於心估計也免不了。
以雞蛋遠非萬能,不管雞蛋本身還是它在社會中的意義,我們都還所知甚少。
文/郁懿挺
EVdigital 內容運營總監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賓利中國首席內容顧問
前《攜程自由行》執行主編/《周末畫報》專題總監
《攜程走中國》、《攜程自由行》系列叢書總編輯
❷ 我想知道就是 怎麼能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 來 滿足 個人飲食 畢竟 是要到 一個陌生的國家哦
法國:食不厭精的藝術 法國人對菜餚的要求很高,講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花樣繁復,保持原味和合理營養。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致、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慾望。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乳酪品種多樣。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取材於羊羔的名菜--法式紅酒小羊排,嫩滑鮮美。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擅長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鮮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配料中酒類和香料是兩大要素,無論是菜或點心,聞起來香味濃郁,品起來醇厚宜人。佳餚配美酒是法餐的特色。如果說法國人喝酒比喝水多,並不是玩笑話。 義大利:美味情繞Pasta 義大利美食與法國菜齊名,是當今西餐的主流。義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樣高貴、典雅、味道獨特。 精美可口的義大利麵食、乳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國美食家追求的極致。義大利人善用米飯、面條做菜,而不是作為主食。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義大利美食就是匹薩和義大利面。匹薩薄薄的餅配上肉末、蔬菜經過烤箱一番烘烤,薄餅香和蔬菜香融為一體,光聞香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義大利面更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心、螺旋、貝殼以及有餡的小包等。紅色面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還有堪稱最具視覺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義大利面搭配千變萬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使得麵食都可以有上百種口味。常見的一款義大利面中,橄欖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視覺美感,配上香濃的芝士或者濃湯,香味襲人,讓人忍不住叫好,這才是義大利美食的難忘滋味。 西班牙:美味也濃烈 提起西班牙,那節奏明快、風格獨具的弗拉門科舞曲便在耳畔響起,風光旖旎的西班牙,東面及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西班牙人酷愛各種海鮮食品。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制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小蝦球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製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吃時佐以蒜蓉,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餚。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蓉、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色彩豐富。靠近鍋底的有一點焦,又脆又有嚼頭,像鍋巴,上面的香糯溫軟,加上海鮮的特有鮮味,堪稱西餐中一絕。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鍾愛的清涼湯品。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餚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俄羅斯:汁濃味厚的慢餐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羅斯廚師對每一道菜品都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如果有哪一道菜缺少某種調料,寧可不賣也絕不擺上顧客的餐桌。 傳統的俄式西餐,從選材到製作工藝都應該可以達到「慢餐」的要求。而定期的歌舞伴宴,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放慢進餐的速度,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給「慢吞吞」找個絕好的理由。雖然俄式西餐口味與菜品上與法餐大相徑庭,但在用餐程序上的繁復程度上俄餐絕不比法餐遜色,客人到了這里不自覺地就放慢了速度。 德國:一絲不苟的美味 與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但是清煮、白燉加烤制,在德國的高廚手中,也變化出百般花樣來。 一提到德國的地道菜式,香腸可謂是德國菜餚的代表作,不下百種的德國香腸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德國各個地區都以其特製的香腸自居,格丁根及雷根斯堡香腸自中世紀以來已享福盛名;而圖林根的紅腸和紐倫堡手指般的烤腸亦廣受歡迎。卡塞爾人則偏愛其家鄉的肝肉腸。咖喱腸是由柏林人所發明的,吃的時候將腸切成薄片,加上茄汁後再灑一層薄薄的咖喱粉,確實其味無窮。只要蘸上相配的芥醬,便可享受到每一種香腸的獨特風味。德國菜與現代快餐也有著不解之緣--現在風靡全球的快餐"漢堡包",就是從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的。 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英國:那些媽媽的味道 英國菜確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即簡單)。簡而言之,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鍋里煮。口味上喜愛清淡、酥香,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菜餚油少、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連調味時也較少用酒。這種質朴的烹飪方式,有家庭美餚之稱,就好像是媽媽手下的美味。 在許多國家,早餐只是小吃而不是正餐,但傳統的英國早餐卻十分豐富。有些人開始先吃麥片粥是用粗燕麥片做的(正宗的蘇格蘭風味),那就既可口又經濟並富有營養。麥片粥之後通常是煮熟的一道菜,例如火腿加雞蛋,香腸加火腿,有時是熏魚或腌鯡。約克郡火腿也是早餐的特色食品。之後便是塗上黃油和果醬的土司,有時或許還有些水果。 傳統的英國正餐以烹調簡單的普通食品為主。英國人喜歡炸雞、炸魚、炸薯條、薯泥等食物。如果是煮食,他們會用慢火久燉,類似中國人的紅燒肉。英國人的餡餅最為人稱道,餡的種類有牛肉,羊肉,雞肉等,可以說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家庭烹調。英式腰子牛肉飯、鄉村燉牛肉、愛爾蘭燴羊肉、英式牧羊肉泥都是地道的英國菜式。而藍桑果、黑柵桃在英國,則是很受歡迎的甜點。近年來,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已超過了地域的范圍,許多家庭坐下來用餐時,桌上食品的原料或製作法往往可能來自印度中國或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美國:營養快捷更甚美味 提起美式飲食,中國人大概不以為然:不就是漢堡包、炸薯條、軟飲料之類的快餐食品嗎?實際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挺豐富多彩的。傳統意義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歐式主食,如以小麥麵粉做的麵包、意粉和糕點、奶類製品、家禽、豬肉、牛肉和海產品。傳統美式食品還引入了原產於美洲大陸或後來引種到歐洲的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南瓜、西葫蘆、番薯和花生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移民為美式食品加入了更多的變化與風味。自此,美式烹飪不僅用傳統的方法來烹調這些外來菜式,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更對這些菜式進行改良,將美國本土風味融入其中。 由於農產品產地的不同和當地移民生活習慣的差異,美國南部地區的家庭式烹飪方法,與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或中西部的煮食方法都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以法式卡真風味而聞名,威斯康星州的啤酒、乳酪和香腸頗受歡迎;新墨西哥州有獨特的德州風味;而三藩市則有融合了亞洲、美式和傳統的歐式烹飪方法的大陸菜式。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里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蘸點盤子里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制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面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卜、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咸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里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盡可能把飯菜吃光用凈。
日本飲食文化介紹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蓋著生魚片的壽司是日本國內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以清淡為主。對菜餚的色面尤其有著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樣非常精緻的盛器來裝食物,對食物的形狀、排列、顏色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慮。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遊客往往不忍破壞那份美麗。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夜生活
日本人習慣下班後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內的娛樂中心區,到處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總會。
日本的酒類
啤 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 士 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燒 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清淡的,和諧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泰式烹調實質上是由有幾百年歷史的東方和西方影響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泰國飲食。泰國美食的特點要根據廚師、就餐人、場合和烹飪地點情況而定,以滿足所有人的胃口。泰國烹飪最初反映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點。水生動物、植物和草葯是主要的配料。避免用大塊的肉。後來的影響使得泰國飲食中也使用相當大塊的肉。
泰國飲食文化介紹
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大塊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葯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由於受到中國影響,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自17世紀以來,烹飪方法一直受到葡萄牙、荷蘭、法國和日本的影響。在17世紀後期,葡萄牙傳教士在南美洲習慣了紅辣椒的味道,於是在泰國菜中引入了紅辣椒。
泰國人非常擅長「暹羅-伊勢」的外國烹飪方法,並替換一些成分。印度飲食中使用的酥油被椰子油取代,椰子汁代替了其他乳製品。減少使用過於強烈的純香料,增加了新鮮的草葯,比如檸檬草和高良姜。最後,在泰國咖喱中使用較少的香料,而增加新鮮草葯的使用量。通常人們都知道泰國咖喱的辣味很強烈,但持續時間短,而其他咖喱,由於香料味道強烈,辣味會持續很長時間。泰國菜上菜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是一次上齊,這樣用餐的人就可以盡情享受各種味道相互補充,相互結合。
完整的泰餐應該包括一份湯,一份有調味品的咖喱菜,魚和蔬菜。加香料的色拉可以代替咖喱菜。湯也可以是辛辣的,但是咖喱應該被不辣的菜取代。每道菜和整頓餐都必須在口味和材質上協調。
泰餐也SPA
泰國的SPA業正在形成一個獨特、清新和具有活力的泰式風格,一個真正時尚的健康大餐。
古老的健康食品通常是指盤子里的生菜和胡蘿卜,現在他們已經走進了SPA健康菜系的行列。但是,今天泰國SPA菜系的大廚們又在花園里找到了許多新鮮的蔬菜、水果和香草並將他們加工使之出現在餐桌上。
泰餐是世界上最好的菜系之一,在質量和製作方式上也是亞洲最具有創新風格的菜系。現在,那些健康的食品正在取代泰國傳統的烹飪方式,賓客們可以期待一些很特別的食品。
對那些難得一試的SPA菜系,健康食品的領軍人物安德魯揭開了一個神話:不像素食那樣利用一些原料烹飪成「魚」和「肉」類食品。不論怎樣,健康食品往往是與很多蔬菜結合用來平衡人體蛋白質的需求。廚師們的創新是將蔬菜、水果和香草烹飪成帶有魚、肉等美味的健康食品。
SPA菜系是健康的、營養的,它讓烹飪的降低脂肪、降低鹽份和降低糖份三個基礎因素融入簡單和健康。
SPA菜系就是要選擇有機的原材料,比如:用水果和蔬菜做原料烹飪菜餚來取代那些用味精、蘇達和食色來改變原料本身的味道和顏色的不健康食品。取而代之的健康、營養用料,比如:純橄欖油、蘋果汁、香草和海鹽都可以給菜式提味並還有醫葯功效。
食品的前期准備工作是很重要的,油炸和使用微波爐是絕對禁止的。應主要用烘烤、煎扒、蒸煮的烹調方式來烹飪食品。
有了以上主要方針,對泰國SPA業的迅速發展就不覺驚訝了,廚師們對SPA菜系的理解有著他們自己獨到的見解。
泰餐的構成
可能是餐前開胃菜、伴菜、配菜,和/或點心,包括春卷、烤肉條、有草葯的爆米花糕,體現了泰國人有趣和富有創造力的性格。
沙拉
重要的是各種味道的協調和草葯口味。主要的味道是酸、甜和咸。根據肉的質地和場合不同,辛辣的程度也不同。
普通菜
一道又甜又酸的菜,一份松軟的煎蛋和一道炒菜就是完整的一餐。
蘸醬
蘸醬有些復雜。伴上蔬菜和肉,可以作為一頓飯的主菜。當蘸醬做的很稀時,可以作為沙拉設計。特殊的簡單的蘸醬是由紅辣椒、大蒜、干蝦、酸橙汁、魚露、糖和蝦醬做成的。
湯
平均每人一頓飯要有一份湯和米飯。傳統的泰式湯很獨特,因為它比其他食物有更多的口味和材料。
咖喱
多數非泰國咖喱由粉狀或干香料構成,然而泰國咖喱的主要成分是新鮮的草葯。簡單的咖喱醬包括干辣椒、蔥和蝦醬。較為復雜的咖喱包括大蒜、高良姜、胡荽根、檸檬草、kaffir酸橙皮和胡椒子。
單個菜餚
本身就是完整的一頓飯,包括米飯和面條,如Khaoh Pat和泰式炒飯。
甜點
如果沒有泰式甜點,這頓飯是不完整的。飯後甜點都很甜,在吃完具有強烈的香料和草葯味道的飯後,這些甜點特別受歡迎。
泰餐的吃法和點菜方法
泰餐使用叉和匙。即使只有一道菜,比如肉炒飯或烤鴨飯,都切成很小的片或塊,這就避免使用餐刀。匙用來把食物送到嘴裡。
吃泰國菜最好是兩個人或多人集體用餐,這主要是由於用餐的人數越多,點的菜越多。一般說來,兩個人用餐,除自己的米飯外,點三個菜,三個人用餐點四個菜,等等。用餐者從共享的菜餚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一般加到自己的米飯上。湯和米飯一起享用。不單獨點湯,要和其他菜餚一起享用。也不單獨點辛辣的菜餚。辛辣的菜餚要用口味清淡的菜餚「中和」一下,以免太辣產生不適。
理想的泰餐是辣、甜、酸的和諧混合,同時色、香、味俱佳。典型的泰餐應該包括一份湯(或許是苦瓜塞滿切碎的豬肉),一份蒸的菜(咖喱醬貽貝),一份炒菜(魚和姜)、一份熱色拉(牛肉片配生菜、洋蔥、紅辣椒、薄荷和檸檬汁)以及用來蘸食物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餐後是甜點和/或新鮮水果,比如芒果、榴槤、木菠蘿、番木瓜、葡萄或甜瓜。
新加坡飲食文化
海鮮
新加坡附近熱水域的海產豐富,品質鮮美,龍蝦,螃蟹,蝦,貽貝、墨魚及各種海產品都是上桌的好菜,海鮮的受到歡迎也使一些餐廳只專賣各種海鮮。一般而言,東海岸一帶的海鮮餐廳收費較市區的許多餐館便宜。菜色中最受歡迎的可說是辣椒蟹,這是將肥美的螃蟹連肉帶殼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無窮。
馬來西亞飲食文化
馬來西亞的多元社會,在食物等方面同樣表露無遺。這里匯集了中國、印度、西方、馬來西亞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種風味的美食琳琅滿目,任君選擇。
飲食
馬來西亞人民的主要食物是米飯,但面類也相當普遍。華人食物從街邊小攤子到酒店中菜館,從小食到昂貴的酒席,不一而足,任君選擇。小食方面有釀豆腐、蝦面、炒猓條、加厘面、清湯粉、薄餅、海南雞飯、瓦煲雞飯、餛飩面、香港點心、肉骨茶、檳城辣沙等,種類繁多。
馬來人的食物以辣為主,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香噴噴的沙爹(雞肉、牛肉及羊肉串)、馬來糕點、竹筒飯、黃姜飯等。
印度人的食物也以辣為主味,最普遍的莫過於其拉茶及各類煎餅。其他印度食物還有查巴迪(capati)、打拜(tapai)、多屑(tosei)等。印度人的香蕉飯也是有名的。
除此之外,在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西餐廳及快餐店。年青人最喜歡上的快餐店有肯德基家鄉雞、麥當勞快餐店、皮薩屋等等。
文化
馬來西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及習俗。馬來人有馬來武術、他們稱之為"希拉"(silat),是馬來社會的一門傳統藝術。
他們的舞蹈也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其中較出名的有從阿拉伯傳入的扎賓舞(tarianZapin),它所用的樂器包括阿拉伯六弦琵琶、小鼓和小提琴。納吉舞則是從馬六甲王朝流傳下來的。最出名的納吉舞叫作約吉南巴(jogetlambak)。其他馬來舞蹈還有蘇馬紹舞(Sumazau)、蝶舞、燭燭舞、宮廷舞及扇舞等。
在音樂方面,馬來音樂是從馬六甲王朝時代流傳下來的。它可分為兩種,即民間音樂及宮廷音樂。其中著名的傳統音樂有:
加薩(Ghazal)
它深受柔佛州人民的喜愛,所使用的樂器包括受手風琴、單面鼓(kompang)、小提琴、六玄琵琶(gambus)和鼓。
馬來民謠東當沙央(DondangSayang)
這音樂在馬六甲非常出名,使用的樂器有小提琴與單面鼓(rebana)。
哈得拉(Hadrah)
這是以敲擊單面鼓伴奏的歌唱,歌詞通常歌頌上天的偉大、勸告及稱贊等。
達普士(Dabus)
這音樂在吡靂相當著名,是一種以歌唱與音樂伴奏的舞蹈,所使用的樂器有銅鑼、小鼓和大鼓等。
另外,馬來人的雕刻與手工藝術也有相當悠久的傳統。他們喜用森林裡的硬木如龍腦木(cengal)、菩提木(meranti)和軟木(nyatah)來雕刻花紋及各種植物圖案,用它們來裝設牆壁、走廊、門柱、窗口和傢具。
在馬來人當中,又以吉蘭丹的馬來人的手工最好,他們所制的風箏及巴迪布,優美亮麗,是許多遊客的紀念品首選。馬來人的詩歌稱為班頓(Pantun)。
華人
馬來西亞的華人,基本上繼承了中國華人的傳統文化,在音樂上傳承了華樂、在舞蹈上延繼了中華許多傳統舞蹈,包括舞獅、舞龍等。武術上傳入了太極拳、氣功、詠春拳術、洪拳等。在這樣的基礎上,馬來西亞華人又開創了新的傳統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廿四節令鼓。
華人也保留了許多節日的習俗,如中秋節時作燈籠、提燈籠,端午節時裹粽子賽龍舟、祭神時演大戲酬神、冬至吃湯圓、清明節掃墓、過年守歲放鞭炮迎財神等習俗。
在生活的文化上,華人的待人處事方面仍深受儒釋道的巨大影響
緬甸飲食文化
緬甸緬族人喜食椰漿飯及攔有姜黃粉、椰絲、蝦松的糯米飯;每餐必食一種叫「雅比」的魚蝦醬;菜餚喜放咖喱。緬甸克欽族人喜吃獸肉,他們習慣用火烤食,烤熟後撒上鹽、用手撕食。緬甸克倫族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吸煙斗。酒列是日常必備之物,任何儀式上,人們都要以酒助興。緬甸人一般早晨愛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歡備有辣椒油和辣椒醬等調味品。他們用餐習慣一人一把匙和一個湯盤,他們不習慣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飯靈巧方便。他們樂於菜齊後一起上桌用餐。
緬甸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豐盛,注重菜品要質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對水餃、蒸餃、餡餅、烤餅、燒麥等也很感興趣。
④副食:喜歡吃雞、魚、蝦、鴨、雞蛋及各種蔬菜;調味愛用蕃茄醬、蝦醬油、辣椒油、辣椒醬和咖喱粉等。
⑤製法:對烤、炸、爆、煎、燒、醬、拌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
⑦菜譜:很欣賞大拼盤、素雞、吉利魚條、姜芽鴨片、煎釀明蝦、炸脆皮雞、棒棒雞、奶油菜花、炸板蝦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愛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飯後有喝咖啡或熱茶的習慣,不過他們愛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葉拌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攪拌後沖成怪味茶飲用)。
⑨果品:愛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蘿等水果;乾果喜歡核桃仁等。
因境內種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飲也呈現包羅萬象的特色,尤其以撣族、緬族、中國和印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當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調的魚、肉和蔬菜以及葫蘆湯等。緬甸料理的特色為比較油和咸但較不辛辣。
·爽口香脆炸素菜:把胡蘆瓜切段及豆芽蘸炸漿入油鑊炸,前者炸起來十分爽口;豆芽則以脆口取勝,蘸自家調制的辣醬,酸甜又香口。
·茶葉沙律:緬甸的沙律沒有沙律醬,而用清香茶葉去提香,拌菜絲、蝦 米、緬甸珍珠豆(花生),蠶豆,用來佐酒或茶俱佳。
·魚粉湯:把魚拆肉,以香茅和姜去調味,除去俗稱的「泥臭味」,再用炒香的馬豆熬湯,米粉盡收魚湯的鮮味之餘,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樹芯、炸制, 魚湯底濃到化不開。
·咖喱蟹:主要以咖喱粉調味,拌洋提香,辣度可隨口味增多減少,肉蟹味濃郁又香口。
·緬甸大蝦:緬甸運來的大蝦以多膏見稱,烹調以姜油、蒜及咖喱粉,芫荽味很香,身長而肉嫩,入口如吃龍蝦肉。
望採納。
❸ 日本飲食文化的介紹!
說到飲食,不僅是以大米為主食、蔬菜、魚與肉為副食的日本式餐點,而且西歐中國餐點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嘗到豐富多樣的餐食。日本是一個優質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衛生設施也很完善,所以自來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現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
女孩子們在學習自古以來的日本傳統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時,也跳迪斯科。觀覽市區、古老寺院和高層建築相鄰而建的情景並不稀奇。故而現代的日本文化是結合了古老的、新興的、西洋的和東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愛食用生魚,因而蓋著生魚片的壽司是日本國內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講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過多調料,以清淡為主。對菜餚的色面尤其有著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樣非常精緻的盛器來裝食物,對食物的形狀、排列、顏色搭配也都有很細膩的考慮。看著那一道道精細得有如風景畫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遊客往往不忍破壞那份美麗。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日本的酒類
啤 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 士 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燒 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
標準的日本菜:
Sukiyaki:禍置於餐桌上,在禍湯內不斷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婦羅(Tempura):在麥粉中加入雞蛋和冷水,拌成麥粉漿,然後把蝦,魚,蔬菜等等,放入鍋內油煎。
壽司(Sushi):在有醋昧的飯團上,加以各種生魚片。
生魚片(Sashimi):生的魚片,用醬油佐食。
懷石菜(Kaiseki):被認為是日本烹調技術的精華。利用蔬菜,魚介,海草等精製而成,味道異常鮮美。
串燒(Yakitori):一串串的雞肉或肝臟,巨火烘熟。
炸豬排(Tonkatsu):豬肉片在麵包屑里一滾,然後用油煎 !
(3)日本料理伊勢雞蛋怎麼吃擴展閱讀:
日本把菜餚叫做料理,因此日本菜日語稱為日本料理,中國菜稱為中國料理或中華料理,西餐統稱為西洋料理。另有一種說法就是日本的稱謂和食,西洋菜稱為洋食,日語中幾乎不說中食,但是飲食文化在日本呈和,中,洋三足鼎立之勢。
關於日本料理我想大家可以在中文或日文的網站上搜索到很多。對蔗民百姓來說中國人是這樣的,注重形式的日本人來看也不例外。首先,我個人雖然來日本已經10多年了,說實話我對日本料理持批判和不屑的態度大概佔了2/3的年頭,如果我一個人吃飯,不是應酬,我選擇日本料理得概率幾乎接近零。
日本料理生食很多,從生理上講我對那種軟綿綿,滑膩膩的東西通過我的喉嚨至今無法容忍,雖然在日本,因為很多場合不得不應酬,但是大多是讓這些生東西穿喉而過,從不多細細品味,因為我怕自己條件反射的打惡心反而在客戶面前顯得失禮。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的飲食
❹ 介紹一下日本的烏東面
烏冬面、蕎麥面、綠茶麵是日本最具代表的三樣面條。在日本,烏冬面是居家必備之品,也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面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做法倒是普通,有很多我們似曾相識的地方,味道的不同就在烏冬面了。所以去日本,一岩攔橋定要嘗一碗金川縣的牛肉烏冬面。不去也無妨,去超市買了金川產的烏冬面,回衡州家也能如法炮製出一樣的美味。
原料:
烏冬面200克,肥牛片50克,油菜心2根,香菇1朵。調料:日本大醬20克,日本醬油20ml,墨魚素1克,清酒5ml,味林10ml,高湯20ml。
做法:
1.鍋中放入高湯、日本大醬、日本醬油、墨魚素、清酒和味林,小火煮約粗猛5分鍾開後,放入烏冬面,3分鍾後盛入碗中。
2.油菜心、香菇焯熟擺入面中。
3.肥牛片上淋少許醬油,大火煎約10秒鍾,盛碗即成。
風味特點:
面條滑軟,醬湯濃郁。
廚師提示:味林就是日本的味精,超市有售,但無需刻意求全,買不到可用味精或雞精代替。日本大醬味咸,不可多放。煮制醬湯時注意用小火,否則容易糊底。肥牛片應冰箱保存,並趁其未解凍時油煎,否則易散不成形。烏冬面是用小麥粉製成的粗面條,既可做湯面,又可做炒麵,而且因為烏冬面水煮不會軟爛,口感極佳,還可用做火鍋涮面。
日式烏冬面
烏東面 1包、日式高湯、竹輪 2塊、魚板 2片、蛋 1顆、肉片蛋1顆 、 肉片1片
腌料/調味:蔥段 適量、薄鹽醬油少許、鹽 少許
1.肉片用薄鹽醬油稍腌
2.肉片放入高湯內煮滾,放入烏冬面,放入魚板、竹輪煮熟
3.打入蛋 (保持完整)
4.加入鹽,放入蔥段即可
❺ 伊勢雞蛋同一般的雞蛋又什麼區別呢
1.比一般的咐輪雞蛋大,而且它的黃也比較大
2.有維D和DHA兩種
3.比較安全。據說雞飼料中決不添加任何有消正害葯劑,不添加任何抗生物質。而且定期測試細拿簡悔菌指數。
PS:個人覺得,都是雞蛋,能吃就行,沒多大區別
❻ 河源伊勢雞蛋可以生吃嗎
可以,只是有細菌增生
❼ 伊勢鮮雞蛋是無菌蛋嗎,正大鮮雞蛋是無菌蛋嗎
以前很多的人都沒有聽說過無菌蛋,隨著時代科技不斷地提升發展,無菌蛋製作開始出現。無菌蛋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了。家裡有孕婦、孩子的家庭有的時候會選擇購買無菌雞蛋食用,即方便衛生又美味的。那麼,伊勢鮮雞蛋是無菌蛋嗎,正大鮮雞蛋是無菌蛋嗎?
在市場上,我們看到的伊勢鮮雞蛋品牌,是屬於無菌蛋。伊勢鮮雞蛋擁有百年的飼養經驗,進行沙門氏菌殺菌,飼養的雞都是無激素、無抗生素、無葯殘的,伊勢鮮雞蛋是雞清蛋則頃黃層次分明,沒有蛋腥味、色澤明亮、口感也是很細膩。伊勢鮮雞蛋的無菌蛋是通過嚴格的殺菌手段來進行消毒的,在雞蛋還未生產前就嚴格控制和處理,生產後直接利用全機器化方法製作。
另外,正大鮮雞蛋品牌也是屬於無菌蛋。正大鮮雞蛋採用無抗養殖的,選擇進口的種雞,運用科學的穀物喂養,生產的過程層層把關,嚴格控製品質,雞蛋蛋黃凝結度孫鄭陸高,很有彈性,蛋清晶瑩剔透,滿足人們的日常營養需要。正大鮮無菌蛋裡面所含有的有害細菌很少,能夠直接生吃,味道相對於普通的生雞蛋來說,口感醇叢頃香。
❽ 有哪些方面可以體現日本飲食文化
在日本,無論是遣唐使時期,還是禪宗傳入日本時期,以及日明貿易時期和江戶時代,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例如,日本栽培的農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飲食中常用的醬、酒、醋、鹽、豆豉、酸飯團等主要經由中國傳入日本。可以說,日本列島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日本飲食一般可分為主食和副食。米是主食,蔬菜及魚等為副食。中世紀至明治時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後,這種禁忌才得以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飲食中也普及了麵包等麵食類。隨著經濟的成長,由於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肉類和乳製品等的攝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愈發多樣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涼拌菜等,同時搭配有味噌湯(醬湯)、腌醬菜(漬物)等。現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許多西洋料理或中華料理的搭配。中國菜的烹調方法中有若干個帶「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燒、煸、燜等等,這些字在日語中是很難找到的。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涼、油脂少、分量少、種類多、顏色好看,而且非常講究食器的選擇。即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稱「五味、五色、五法」料理。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黃、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而品嘗日本料理的准則在於香、豐、熟、甘、嫩。由於日本菜強調的是賣相和質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質卻無與倫比。他們最強調的是材料新鮮、刀工講究、擺放藝術。
吃日本料理時,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應,即所謂雜錦。通常店主會特定幾種口味的雜錦供應,並用松、竹、梅來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來劃分,松是超級裝,竹是特級裝,梅屬普通裝。由此可見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飯時一般使用木質的筷子,他們的筷子比中國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種類很多,比較有名的料理有:懷石料理。按照字面來解釋,就是懷中抱著石頭。據說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頓飯。當然到了晚上就會又餓又冷、飢寒交迫。所以和尚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把加熱的石頭(溫石)抱在懷里。後來人們就把僅僅填滿空肚子,加熱身體的輕淡的素食和簡單少量的食品叫做懷石料理。實際上這是從禪宗那裡來的想法,因為禪宗和茶道又有深遠密切的關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簡單的飯菜叫做懷石料理。但是現在的人們,把少量的按照順序擺上來的具有懷石風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統稱為懷石料理。懷石料理簡單而雅緻,同時亦非常講究環境的幽靜。
卓袱料理。卓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卓袱料理是中國式的料理,有蘑菇、魚糕、蔬菜的湯面、鹵面等。其特色是客人坐著靠背椅,圍著一張桌子,所有飯菜放在一張桌上。這種料理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佛門素食,由隱元禪師作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發揚。由於盛行於長崎,故又稱長崎料理。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魚翅清湯、茶、大盤、中盤、小菜、燉品、年糕小豆湯和水果。小菜又分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開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邊吃邊將魚翅清湯及其他菜餚擺上桌。
茶會料理。日本的室町時代(14世紀)盛行茶道,於是出現了茶宴茶會料理。最初的茶會料理只是茶道的點綴,十分簡單。到了室町末期,變得非常豪華奢侈。其後,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又恢復了茶會料理原來清淡素樸的面目。
茶會料理盡量在場地和人工方面節約,主食只用三器:飯碗、湯碗和小碟子。席間還有湯、梅干、水果,有時還會送上兩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上茶。
修行料理。修行料理又叫「精進料理」,意思是吃齋、吃素。選料有蕎麥面、豆腐、腌菜、炸蝦等。其實,所謂的「精進料理」,就是不使用肉類的素菜料理。
生魚片。日本料理以生魚片最為著名,它堪稱是日本菜的代表作。自古以來日本就有吃生食的習慣。江戶時代以前生魚片主要以鯛魚、鮃魚、鰈魚、鱸魚等為材料,這些魚肉都是白色的。明治以後,肉呈紅色的金槍魚、鰹魚成了生魚片的上等材料。現在,日本人把貝類、龍蝦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魚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魚,是生魚片中的佼佼者,鮮嫩可口,但價格很貴。
吃生魚片必須要以芥末和醬油作佐料。芥末在日語中叫Wasabi,是生長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種極愛干凈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蘿卜,表皮呈黑色,肉質碧綠,磨碎後擱醬油吃生魚片時蘸著食用。芥末有一種特殊的沖鼻辛辣味,既殺菌,又開胃。
日本的生魚片異常新鮮,厚薄均勻,長短劃一。生魚片盤中點綴著白蘿卜絲、海草、紫蘇花,體現出日本人親近自然的飲食文化。生魚片的做法也是許多人所關注的內容。其實,生魚片的做法比較簡單,只要掌握了選料、刀工、裝盤、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魚片並不難。
製作生魚片的原料較為廣泛,但以深海產的魚類及其他海產品為主。如魚類有三文魚、旗魚、鱸魚、鮪魚等;甲殼類有海膽蝦、龍蝦等;貝類有鮑魚、牡蠣、赤貝、北極貝等。生魚片的選料非常嚴格,應保證原料的新鮮、潔凈、無污染。
美觀的造型是生魚片的一大特色,故裝盤這道工序尤為重要。生魚片多選用半圓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鮮的番芫荽、紫蘇葉、薄荷葉、海草、菊花、黃瓜花、生薑片、細蘿卜絲、酸橘等作配飾料。這些配飾料既可作裝飾和點綴,又可起到去腥增鮮、增進食慾的作用。例如,先在盤中鋪好紫蘇葉或生菜葉,再將切好的三文魚片以 5~7片為一組(即一人份),擺在紫蘇葉上,旁邊用細蘿卜絲、黃瓜花等錯落有致地進行點綴,給人一種非常清爽的感覺。
芥末和日本淡醬油是生魚片的主要佐味調料,常用的綠芥末又有粉狀和膏狀兩種。粉狀芥末的調制方法是,將粉狀芥末與水以1:2的比例調勻,再密封3分鍾,待產生芥末獨有的刺激辣味時,即可盛入碟內。膏狀芥末是成品,使用時直接擠入碟內即可。
壽司 壽司又稱「四喜飯」,是日本飯的代表。日本的大米,營養豐富,質量上乘,煮出的飯形似珍珠,芳香四溢。日本人把米粒叫做「舍利子」,管米飯叫「銀舍利」,來形容它的晶瑩剔透和像佛骨一樣的珍貴。
壽司是日本料理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食品,種類也很多,按其製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為生、熟壽司、壓壽司、握壽司、散壽司、棒壽司、卷壽司、鯽魚壽司等等,而其中鯽魚壽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壽司。鯽魚壽司是以鯽魚、米飯和精鹽為原料,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腌漬和發酵製成的。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壽司,原料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菌,給成品添加一種特殊的酸味,而且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不過,今天這種用古法製作的壽司已不多見。現代日本壽司大多採用醋拌米飯的方法來加工其主料,而且由於米飯中一般要加入四種以上的調料,故壽司又有「四喜飯」之稱。
壽司常用的主要原料首先是壽司米,也即日本粳米,其特點是色澤白凈,顆粒圓潤,用它煮出的飯不僅彈性好,有嚼頭,且具有較大的黏性。其次是包卷壽司的外皮所用的原料,即優質的海苔、紫菜、海帶、雞蛋卷皮、豆腐皮、春卷皮、大白菜等為常見。再就是壽司的餡料。壽司的餡料比較豐富多彩,而且最能體現壽司的特色。餡料所用的原料有海魚、蟹肉、貝類、淡水魚、煎蛋和時令鮮蔬菜如香菇、黃瓜、生菜等等。
正宗的壽司可以有酸、甜、苦、辣、咸等多種風味。因此,吃壽司時,應根據壽司的種類來搭配佐味料。例如,吃手握壽司時,因餡料中有生魚片、鮮蝦等,就需要蘸濃口醬油並塗抹適量的綠芥末;而吃卷壽司時則最好不要蘸醬油,這樣才能吃出它的原味。除了濃口醬油和綠芥末以外,壽司還有更重要的佐味料即醋姜。吃壽司時加一片醋姜,不僅有助於佐味,而且能使壽司變得更加清新味美。
天婦羅。我們常常在日劇中聽到「天婦羅」這個名稱,實際上「天婦羅」就是油炸食品。即用麵粉、雞蛋、水將其調成漿狀,再將魚、蝦、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吃時蘸醬油和蘿卜泥的調汁,鮮嫩美味,香而不膩。
壽喜燒。 「壽喜燒」亦稱日本火鍋,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的。它是將牛肉切成薄片,與海鮮、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雞蛋汁、醬油和糖做成的調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這種進食的習慣,明治維新以前的農民將獸肉放在屋外的鋤頭上燒熟後食用,最初叫「鋤燒」。後來發展為在地坑上的鐵鍋里加入蔥、豆腐、魚肉、蔬菜等,大家邊煮邊吃的「壽喜燒」。
石燒。 「石燒」即石板燒。是將牛排放在燙石上燒熟,蘸鮮醬油食用。這種牛肉是經過特定的飼養技術飼養的。據說在飼養期間,會定期給牛隻飲用一些低酒精成分(4%~5%)的啤酒,令其血氣運行,加速新陳代謝,再用一些乾草或毛刷,為牛刷遍全身,令脂肪平均分布,而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紅是紅白是白的牛肉。所以,這種叫做「神戶牛」和「松坂牛」的牛肉肉質柔軟,鮮嫩異常,吃起來非常香。專門被用來做石板燒。
燒鳥。也就是燒雞。即將雞肉切成片狀串在細竹簽上,蘸上醬油、糖、料酒等配製味汁,然後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雞或者豬的內臟作原料,不過都稱燒鳥。它價格便宜,不少人喜歡當作下酒菜。「燒鳥屋」在日本各地隨處可見。
鐵板燒。鐵板燒在日本十分流行,正宗的日式鐵板燒,顧名思義,是在一塊大鐵板上,燒烤各種美食,而鐵板燒成為日本料理中昂貴的一種,原因在於鐵板燒會選用最上乘的材料,例如新鮮的海鮮,包括龍蝦、鮑魚等,肉類亦會選用國產的牛,例如「神戶牛」、「松坂牛」或「近江牛」等,有時候一片200克的上乘牛肉,便得花上10000日元以上。
大學料理。一般日本大學里的食堂料理主要有兩大類——米飯和面條。米飯按配菜又分成咖喱類、炒菜類、油炸類、蓋澆飯4類。常見的日本式咖喱有一般的牛肉咖喱、炸肉餅咖喱、炸土豆泥餅咖喱;炒菜類常見的有生薑燒、麻婆豆腐、炒茄子;油炸類常見的有炸大蝦、炸蔬菜等。至於用魚和牡蠣做的油炸料理,大概由於太貴的緣故,在學校食堂是吃不到的。
蓋澆飯。蓋澆飯中常見的有牛肉蓋澆飯、豬肉蓋澆飯和雞肉蓋澆飯。雞肉蓋澆飯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殘忍,叫「親子」蓋澆飯,就是把雞肉和雞蛋燴在一起做成蓋澆飯。
面條類根據面的加工方法主要分成又白又粗又軟的烏冬面,又細又黃的雞蛋拉麵,還有既不白也不黃的蕎麥面條等。學校料理比較便宜,一份飯一般在500日元左右,如果在外面的料理店至少得700~1000日元。
麵食料理如前所述,日本有好幾種面條,比如拉麵、蕎麥面、寬切面和烏冬面等。這些麵食配料講究,價廉物美。尤其是蕎麥面條,是大眾喜愛的食品。
定食。當今在日本料理店流行的一種料理叫做「定食」,即每人一份的飯菜。其中白飯僅半碗,熱菜有一小盤,還有兩只小碗裝的是湯和水果,再就是一小碟鹹菜。全部飯菜加起來剛好讓人夠吃,卻又不會吃得太飽。日本料理的裝盤還注意最大限度地利用盤子的「余白」之美,結果往往是盛器較大而裝的菜卻較少,以便利用「余白」 來進行點綴,襯托出菜餚的造型美感。
納豆。納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愛吃,而且經常吃。納豆用日本人稱為「小豆」的豆類以特殊的方法腌制而成。納豆的外觀黑乎乎的,吃到嘴裡黏糊糊的,而且沒有任何味道,包括鹹味。因此外國人大多吃不慣,甚至看到就覺得惡心。其實,納豆具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是一種很具價值的營養食品。不僅如此,最新的研究還表明,納豆對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的「罪魁禍首」——病原性大腸桿菌的繁殖具有很強的抑製作用。
日本人喜歡的酒類及飲料在日本人喜歡的酒類中,日本酒(酒精濃度15%~16%)用量可觀。日本酒是以米釀造的酒,全國各地都有製造,但是,名酒的產地都集中在水質好或米質佳的地方。其中著名的產地有兵庫縣的灘目、京都伏見、廣島的西條等。日本酒一般都是溫熱後飲用。日本人也常喝啤酒,但幾乎都是飲用國產啤酒,最有名的是麒麟啤酒和朝日啤酒,我國的青島啤酒在日本也比較受歡迎。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日本人都喜歡喝冰啤酒,未經過冰鎮的啤酒日本人認為是不能下肚的。 另外,威士忌和葡萄酒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除國產酒之外,日本也進口外國酒,比如白蘭地、茅台等。
日本最大眾化的飲料是綠茶和紅茶。咖啡也深受現代日本人的喜愛,我國的烏龍茶在日本飲用也相當普及。 居酒屋居酒屋遍布於日本城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依舊是不變的招牌,不變的風格。雖說服務比當初有了許多改善,但最主要的功能還是以賣酒為主。最初的居酒屋據說是來自江戶時代在酒店前站著喝酒的習慣。當時因為沒有瓶裝酒,客人一般都是自帶容器。後來有了酒壺,店家對熟客出借酒壺,在酒壺上加上店名,等於為自己做廣告。當時到江戶(今東京)來幹活的農民,忙累一天之後,都要到店裡來喝一杯。有些會做生意的老闆,就在店裡增加了日本煮菜、泡飯、烤飯團、菜粥等簡單的飯食,居酒屋就這樣形成了。
居酒屋的特點一是價格便宜,二是格調不變。各式各樣的燒烤每串不過100~200日元,雞尾酒、飲料等也大都在300日元左右,兩個人吃喝下來也不會超過 3000日元。所以,一般工薪階層都可以接受。所謂不變,是說店主的管理、店內的擺設、店裡的氣氛,以及每天來喝酒的人群也很少有變化。酒客們一旦喜歡上了一個店,每天就好像點卯一樣,一般都要去露一下臉。店主就像個召集人,而酒客們如同這個團體里的成員。尤其是在過往的遊客不多的地方,很少會有新面孔。甚至父親去慣了的酒館,兒子也會接著去。尤其對於一些單身的男人,居酒屋有一種家的感覺。據說,好店都是老店,所以在日本有這么一說,叫做「不變的居酒屋 」。
現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樣化,美式快餐、漢堡包、義大利面條,已部分替代了飯團。現在,速凍食品受到主婦們的歡迎,餃子、鍋貼、包子、面條等中華料理也在日本走俏。從歐洲傳入日本的西式點心,如蛋糕、小甜餅干、糠瓜兒,從我國傳入或從禪寺素菜中演化而來的春卷、鍋貼等,也被日本人看作菜品並受到青睞。
此外,日本社會運行的節奏很快,所以早餐非常簡單,午餐也比較隨便,而晚餐卻極為豐盛。日本人每逢喜事時,常吃紅豆飯和帶頭尾的鯛魚。糯米中加入紅豆一起蒸,做成紅豆飯,紅豆的顏色會將糯米染紅,而紅色象徵火和太陽的顏色,也是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的顏色。而鯛魚的魚身鮮紅,所以也成為吉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