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孩怎麼養成好習慣
① 比遺傳多長高十厘米的日本小孩,在餐桌上有什麼樣的好習慣
家有孩子,父母都希望他們能擁有大長腿高個子,但除了通過後天營養助力之外,孩子的身高主要受遺傳影響。
由此,不同的人群之間有著明顯的身高差異,例如,歐洲人普遍身形高大,而亞洲人則相對矮小,其中,日本尤為顯著。
② 為什麼日本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為什麼日本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是怎麼培養孩子的?
1、不局限於知識傳授,注重生活經驗的培養
我們中小學的學校教育里,課程設置基本是語數外、美術、體育、音樂,而日本除了這些基礎課程,還會根據不同年級開設生活課,包括家庭課、風俗課和生活技能課,比如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等。
多樣化的課程培養的是多樣化的能力,在生活中其實最容易萌生好奇心和想像力。
如果不是看到了開水壺的壺蓋冒氣,瓦特怎麼會發明蒸汽機?如果沒有生活經驗,曹雪芹又怎麼能將一部《紅樓夢》寫得如此盪氣回腸?
近年來,我國已經意識到“只讀聖賢書”的應試弊端,正在逐步推廣素質教育。2017年教育部就將綜合實踐活動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程,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作為家長,平時在家可以逐步積累孩子的生活經驗,做家務、看紀錄片、到戶外走走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不要只是在主題活動或者特殊節日時才帶著孩子“體驗生活”,真正的生活不就在每一天每一秒里么?
2、注重身體素質鍛煉,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
日本的幼兒教育是體育當先,初中以後會慢慢培養更高的運動愛好。畢竟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是保證持續學習和輸出的前提,不信你看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健身的愛好。
反觀我們的孩子,從小被保護得太好,對比之下身體真的太弱了。
有新聞報道,初中生引體向上全軍覆沒……
某中學的體能測試中,某班總共20個學生,只有兩個學生做了2個以上,一個學生做了一個,剩餘的一個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單杠後連幾秒都堅持不了。
按照標准,7年級4個及格,8年級5個,9年級6個,滿分12個,據體育老師介紹,全年級沒有一個做到滿分,及格的也才7個。
所謂修學旅行,就是讓孩子跟自然親密接觸、跟文化融為一體。
修學旅行是貫穿日本小學、中學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以學習為目的,不是單純出去遊玩的,學生更容易從旅行中學到知識。
有時會跨越日本大區,有時就在家附近,修學的地點豐富多樣。
比方說通過參觀歷史遺跡學習知識的歷史修學旅行;跑到森林裡感受自然生物的森林修學旅行、到農場農田裡學習農業知識的農業修學旅行……
平時沒事的時候,到家附近的文化公園、景點遺跡,甚至只是普通的草地、湖泊,都可以是“修學旅行”的目的地。
另外,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研學活動也越來越受中國家長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