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蘇聯人為什麼會敗在日本人手裡

蘇聯人為什麼會敗在日本人手裡

發布時間: 2023-06-05 01:17:08

A. 蘇聯為什麼能將日本打得一塌糊塗

1、工業國欺負偽工業國。蘇聯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在火炮、坦克上性能都比日本高出一個台階。而且日本在機械化建設上非常落後,諾門坎期間火炮還是騾馬化,結果一開戰騾馬就死的出多了,不得不用人力機動。

2、蘇聯的戰術思維已經在二戰水平了,已經發展出大縱深突破口戰爭理論。反觀日本,根本就沒有類似的機械化戰爭的戰爭理論,還是用各種子母堡進行防禦,通過板載沖鋒來進攻。

3、日本自身情報工作極端不負責任。報喜不報憂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諾門坎戰爭之前,日本的情報部門將這一點發揮到極致——凡是證明蘇聯不堪一擊的,全部採信,凡是證明蘇聯軍力強大的,統統當做虛假情報處理。而到了遠東戰役時期,日本根本沒有發現蘇聯的戰略行動,完全被蘇日友好條約蒙蔽。

4、蘇聯將領水平比較高,指揮諾門坎的是朱可夫,指揮遠東戰役的是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這樣的蘇聯著名元帥。相比日本,指揮官並不是名將。

(1)蘇聯人為什麼會敗在日本人手裡擴展閱讀

蘇聯(俄語: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語縮寫:CCCP),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疆域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的大部分;陸上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成為了與美國並稱的世界超級大國,世界進入到兩極格局,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之後蘇聯與美國的冷戰在1946年3月正式拉開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蘇聯主要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蘇聯解體,蘇共解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B. 為什麼二戰中兇狠的日本人會怕蘇聯

原因蘇聯人繼承了俄國人貪婪的性格,在搶奪方面經驗豐富。1945年,從日本手中奪取中國東北的控制權後,便開始瘋狂吸血。
1945年,該地區被蘇軍佔領後,僅在半年的時間里,蘇聯人就將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物資絕大多數拆運回國,7個月里火車日夜不停,甚至連長春市政府的辦公傢具都不放過。
另外,在人道主義方面,蘇聯軍隊向來都是魔鬼般的存在。都說德軍屠殺猶太人,搞種族滅絕。蘇聯在二戰中被德俘虜的士兵超過700萬,戰爭結束時,僅有100多萬倖存。德軍士兵素有「戰斗素養高」的贊美,但同樣做了不少燒殺搶掠的事情,更不用說猥瑣殘忍的日本軍人了。但是,蘇軍在這方面的所作所為,卻處於我們的視覺盲區中。
1945年初,蘇軍開始向德國發動反撲,直至1945年5月2日柏林戰役結束後,這段時間內,蘇聯軍人強奸的德國婦女就超過200萬。目擊者稱,蘇聯軍人就像是「飢餓的魔鬼」,在攻下一處城市,無論是年逾70的老婦,還是僅有10歲的小女孩,均慘遭蘇聯士兵蹂躪。1945年的柏林有140萬婦女,其中1/10都沒有逃過蘇軍的魔爪。
蘇軍對待女戰俘則更加心狠手辣,他們通常會讓女戰俘一絲不掛,然後進行各種羞辱。據說蘇聯攻克柏林時,大批女性害怕蘇軍而選擇集體自殺。被蘇軍俘虜的女性大多有永久性的心理創傷,可見蘇軍所作所為有多麼過分。雖然這所行為帶有報復的色彩,可蘇聯人可怕的一面暴露無遺。然而,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其黑暗的歷史被完全隱藏。至今我們提起蘇聯軍隊,大多都是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等印象。曾有位參加過二戰的日本將軍在回憶錄中說,真正逼迫日本投降的不是兩顆原子彈,而是蘇聯的對日宣戰。因為他們知道,盟軍會讓敵人領教死亡,但落到蘇聯人手中,那便是生不如死。因為蘇聯在二戰中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因此這些罪行大多都被掩埋。但從後來越來越多的有關二戰的歷史書籍與倖存者的回憶錄中,那段籠罩在蘇聯陰影下的歷史,最終還是隱隱約約地浮現在世人面前。如有幫助望採納

C. 當年日本天皇都宣布投降了,蘇聯為何還要攻打日本本土

因為蘇聯的領土還在日本人手裡,日本人侵略殺害了大量的蘇聯人,蘇聯人要以牙還牙。

D. 二戰時期日軍為什麼無法和蘇聯抗衡

原因之一:諾門坎戰役。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後,隨即將那裡變成了侵華反蘇的基地。蘇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面向抗戰中的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一面在蘇聯、蒙古與我國東北交界地區部署重兵。於是日蘇兩國在中蘇邊境劍拔弩張,不斷發生沖突。

1937年6月,雙方在乾岔子島發生沖突,日軍擊沉了一艘蘇軍炮艇,而蘇聯由於國內正在進行大清洗運動,沒有對此予以報復。1938年7月,雙方又在張鼓峰發生沖突,在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損失後,蘇軍取勝。通過這兩次軍事摩擦,自命不凡的關東軍參謀們得出結論:蘇軍的素質低下,遠遠不是精銳的關東軍的對手,日軍只要給俄國人一點顏色,就能讓他們乖乖地後退。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日軍越發肆無忌憚地在邊境製造事端。
1939年4月,「戰爭擴大派」的代表人物東條英機成為日軍中真正的實權人物。他對蘇聯政府支援中國抗戰極為惱火,認為有必要整一下蘇聯,逼迫其中止對華軍援。根據東條英機的設想,日本關東軍將對中蘇蒙邊境地區發動一次突襲,以消除蘇聯在蒙古的影響以及對偽滿洲國的威脅。
1939年5月11日,蒙古軍隊在距海拉爾以南約200公里的諾門坎地區(位於今蒙古東方省的中蒙邊境)與偽滿軍發生沖突。15日,駐海拉爾的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向蒙軍發動進攻,沖突規模逐步升級。日軍仗著有裝甲部隊和重炮,在沖突中明顯佔了上風。他們侵入喇嘛廟一帶,並就地構築工事,擴大戰果。關東軍企圖利用這一契機永久佔領哈拉哈河東岸有爭議的大片草原。駐蒙蘇軍根據蘇蒙同盟條約,出動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一個炮兵營前往邊界,援助蒙軍。妄自尊大的關東軍認為向蘇軍顯示實力的機會到了,便在諾門坎地區大規模集結兵力,准備給蘇軍以重創。
名將朱可夫臨危受命
日本在諾門坎地區發起的挑釁令斯大林感到有些費解。日本人究竟想干什麼?這是不是對蘇開戰前的試探?他意識到必須當機立斷,挫敗日本人的野心,穩固蘇聯的遠東邊界。5月21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宮,想讓這位名將出馬,狠狠地教訓日本軍隊。
朱可夫曾在1938年被斯大林派往中國,擔任駐重慶的蘇軍首席軍事顧問。他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侵華日軍的作戰特點,頗有心得。朱可夫知道蘇軍擁有的重型武器裝備決不亞於日軍,且蘇軍的主戰坦克、自行火炮與殲擊機的作戰性能已稍超過日軍,只要指揮正確,定然能奪取全勝。
朱可夫欣然接受了要他出任駐蒙古的蘇軍第一集團軍司令的任命,並向斯大林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統帥部務必在一個月內從南歐、外高加索與白俄羅斯抽調兩個坦克師、一個機械化炮兵師開赴諾門坎前線。此外,朱可夫還要求火速增加三個航空兵師和四個機械化防空炮團。斯大林同意了。次日,朱可夫就帶著參謀長等隨行人員飛赴伊爾庫茨克,再轉飛往貝加爾蘇軍司令部調兵遣將,約見蒙軍將領,共同研究作戰方略。在諾門坎地區,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日軍發動奇襲,妄圖攻佔貝加爾湖以東地區
日本方面也在繼續為擴大戰事作準備。5月30日,日軍參謀本部將第一飛行聯隊編入關東軍,以加強空中打擊力量。6月中旬,日軍大本營又正式批准了關東軍擴大使用兵力於諾門坎地區的許可權,任命關東軍副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將為前線總司令。他是日軍高級將領中「北進派」代表人物之一。這回,荻州立兵認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他向軍部首腦們保證:只要後勤補給充足,定可在一個月內解決戰事。
1939年6月下旬,日軍參謀總長武藤指示:「地面戰斗行動,大致應以貝加爾湖以東地區為界限。」這就等於批准關東軍可以超越邊界爭議地區,進入蒙古內地作戰。緊接著,日軍前線部隊的援兵陸續到達,參戰部隊除第23師團外,還有第7師團主力、第2師團以及第4師團和關東軍直轄的全部炮兵。為減少日軍的傷亡,荻州還調集兩個旅的偽滿軍隊開到前線。他們的裝備尚可,但官兵們士氣低落,都不願意為日本主子充當炮灰,又不敢抗命。荻州只好下令讓這兩個旅的官兵挖壕溝地洞,運送軍用物資。7月1日,日軍出動百餘架轟炸機,在零式戰斗機的護航下,轟炸了蘇軍和蒙軍的後方基地等重要目標,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蘇軍誘敵深入,日軍損失慘重
1939年7月1日下午,荻州接到航空隊指揮官發來的電報。他得意洋洋地告訴幕僚們:「空軍將士們幹得很出色,他們已擊毀蘇蒙軍的一系列重要目標,兵站、糧庫、軍火庫都燃起了大火。尤為值得慶賀的是蘇軍兩個飛機場都完蛋了,飛行員們從空中望見蘇軍多架飛機被炸得起火爆炸。」野村參謀長等人用勁鼓掌,眾人又振臂歡呼。
當日深夜,關東軍第23師團主力渡過已退潮的哈拉哈河,攻擊了蘇蒙軍隊的兩翼。蘇蒙守軍似難支撐,且戰且退。日軍乘勝前進,卻沒料到中了朱可夫的「誘敵深入」之計。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成千上萬的日軍遭到蘇軍的遠程重炮和坦克群的猛烈攻擊,傷亡慘重,不得不撤退到哈拉哈河東岸。接下來的是草原上的拉鋸戰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雙方各出動幾百輛坦克,在草原上激戰。最終,日軍大敗。近二百輛坦克與百餘輛自行火炮被蘇軍性能優良的主戰坦克擊毀,數百名坦克手戰死,關東軍吃了大虧。在激戰中,蘇軍飛機頻繁出擊,炸毀日軍幾處炮兵陣地。
原來,朱可夫採用的是「後發制人」戰術。他在開戰前即令蘇軍製造假象,以百餘架木製飛機模型冒充戰機。蘇軍幾百架參戰飛機則躲入日機航程之外的伊爾庫茨克等地的地下機庫,伺機反擊。上當的荻州損失慘重,只好向軍部請求增援。7月25日,日軍又緊急抽調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出關參戰,同時做好調用華北方面軍第14師團及2個野戰重炮兵聯隊參戰的准備。朱可夫運籌帷幄,沉著應戰,
擊退了日軍的反撲。8月中旬,在強大的航空兵掩護下,蘇軍坦克部隊開始反攻,日軍全線潰敗,其中第23師團被蘇軍坦克群包圍,許多聯隊指揮官在絕望中切腹自殺,被蘇軍坦克碾死的士兵更是不計其數。
在這次大戰中,蘇蒙軍僅傷亡6000餘人,損失飛機78架、坦克113輛。日軍則傷亡逾5萬人,光是戰死的就有2萬餘人,裝備損失是蘇蒙軍的5倍。
諾門坎戰役確保了二戰中蘇聯東部邊境的穩定
1939年9月15日,日本被迫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諾門坎協定》,規定雙方立即停戰。為追究責任,日軍大本營在戰役後期撤換了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陸軍大將、參謀長磯谷廉介陸軍中將;戰後一個月內又陸續免去了參謀本部次長中島鐵藏陸軍中將、作戰部長橋本群陸軍中將及關東軍司令部作戰部長和所有作戰參謀等將佐的職務,關東軍內的對蘇「強硬派」幾乎被一掃而光。
諾門坎戰役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也讓日軍看到了蘇軍的強大戰鬥力。這場戰役樹立了蘇軍對日軍的心理優勢,也奠定了蘇聯遠東邊境地區的穩定,它也是日本放棄「北進戰略」,未敢與希特勒聯手從東方進攻蘇聯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使得衛國戰爭開始後,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精力對付納粹德國,從而迅速扭轉了戰局
原因之二:日德同盟與日蘇友好條約
說諾門坎什麼的,其實是把當年那場沖突(其實真算不上戰役)給誇大了,其實兩方損失差不多,作戰目標上蘇聯實現的多一點,日本實現的少一點,其實也不存在完敗之說(主力部隊突圍成功了,遠遠談不上全殲,戰後滿洲國和蒙古國的領土也沒有出現多少變動),至於技術層面,其實輸的是蘇聯,機械化作戰的水平明顯比日軍低(日軍其實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一支軍隊,對當時歐洲、包括英國和德國的新一代軍事理論跟的很緊,蘇軍的傷亡和裝備損失都比日本大得多,坦克還只是當步兵輔助火力用,而且損失率比日軍高很多,制空權則一開戰就丟掉了,整個作戰模式還停留在紅白戰爭的年代,日軍之所以最後處於下風,主要是前線戰術指揮官是一幫二逼(當然,這個其實也有戰後政治宣傳之嫌))。從結果而言,諾門坎雖然蘇軍占優,但是完全沒有撼動關東軍占據滿洲國這個事實,更不要說對關東軍的軍事力量有什麼實質性的削弱。相反,以防備蘇聯為名,關東軍在此戰之後大量搞預算,逐漸成為當時日本軍隊中最強大的力量,並且在42年從司令部升格為總司令部。
最早渲染諾門坎日軍大敗的是日本人自己,其實是當時日本國內政治斗爭的需要,這么一搞,當時占據關東軍和本土軍部高層的老牌軍官立刻都靠邊站了,最後一個大正內閣,平沼內閣也總辭了,從此東條和近衛這些新一代政治人物占盡先機。因此,所謂諾門坎完敗在以關東軍為最大資本的日本軍隊少壯派和政壇極右派而言,發揮了巨大的正面作用。
而蘇聯渲染諾門坎大勝的理由就更復雜了,不要忘了,當時的蘇聯正在鬧大清洗,這次戰斗的指揮者是斯大林清洗紅軍高層後幾乎唯一一個倖存者,而當時清洗的理由之一就是「日本間諜」。(但朱可夫是個性格很復雜的人,斯大林一死他立刻率領紅軍勢力支持赫魯曉夫鬧政變,幾乎把蘇聯變成了槍指揮黨,當然,失敗了。)
所以,當時的蘇日明面上很樂意把對方當作大敵,實際上么,呵呵。
至於為什麼不和德國一起打蘇聯,原因很簡單,因為德日之間一點也不鐵桿(說到鐵桿盟友,不論各種仆從國的話,德國其實一個也沒有,包括義大利也是各種貌合神離),日本對於法西斯或納粹主義的接受度並不算高(當時在亞洲最欽慕納粹的是常公~~~所以小鬍子當時和南京政府關系各種好),其實和蘇聯當時而言也沒有什麼戰略沖突(只有在蒙古問題上有沖突,蘇聯對中日戰爭的態度則非常曖昧,比美國曖昧得多,在美國禁運之前,和日本真正有戰略沖突的西方大國只有英國),所謂南下北上之爭,去好好Google一下那段歷史就知道了,不把蘇聯作為優先的作戰對手其實是貫穿整個日本作戰思路的,這一點沒啥沖突,所謂南進北進,其實更多是日本內部的一場政治斗爭(和明治初期的征韓論之爭很相似,其實當時兩方爭奪的真正焦點並不是打不打朝鮮帝國,而是誰應該在新政治體系裡當大佬)。而且,真正的南進與北進之爭發生在德軍在蘇聯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之後,其實和諾門坎也關系不大,而且當時的爭論焦點不是南進還是北進,而是南進成功之後,是掉轉槍頭北攻蘇聯(前提是德軍已經或快取得決定性勝利了,日本軍部內部當時對這點其實保有疑問)呢,還是繼續西進列印度,甚至打中亞),南下東南亞、並且盡快結束中國大陸作戰是日軍最優先的作戰目標,這點在當時的日本軍部是沒有爭議的,因為最優先的對手和戰略目標都在這條線(ABCD)。
其實說到底,西方國家而言,日本立意一定要滅掉的只有英國的亞洲勢力,對美國的戰略思路始終是以戰求和(當然,珍珠港之後有高層提出要打到華盛頓,但那隻是日本二戰時期各種腦熱言論之一,一直到中途島,日本打太平洋戰爭的思路始終是以一場決戰迫使美國人以對日本較有利的條件上談判桌。當時包括德國在內,大家都很明白,美國如果真放開了打,誰也沒把握將其完全擊敗。)
之所以有這種現象,是因為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的戰略目完全不同,德國的目標是征服世界,它的軍事行為中意識形態驅動的成分很大,日本其實始終以征服亞洲為主,是傳統的民族爭霸思路,從日俄戰爭起,追求的就是趕走西方人,建立一個自己獨霸的亞洲,因此對於歐洲戰場主要以觀望為主,和蘇聯始終維持著外交關系。因此對於德國而言,從來就沒有把日本當成生死攸關的盟友(小鬍子從始至終看不上這幫東方矮子),可惜它在意識形態上的頭號盟友義大利實在是太不給力了。

E. 二戰時期為什麼每次日本與蘇聯作戰總是慘敗

1,國力差距;蘇聯在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後,已經是一個飛躍式地完成工業化的大國,其工業總產值在1937年已經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2,裝備落後,工業化程度的不同就造成了蘇日兩軍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幾乎已經出現了代差了:蘇聯在1940年就已經組建了10個機械化軍,而日本整個二戰才有4個戰車師團。所以波蘭騎兵揮舞馬刀沖擊德軍坦克裝甲車,而日軍步兵端著刺刀背著炸葯向蘇軍機械化部隊搞萬歲沖鋒。 3,軍事思想僵化, 日從裝備到頭腦基本還是停留在大正時代的陸軍,德國有魯登道夫的總體戰,古德里安嘩並的閃電戰,閉咐蘇聯有圖哈切夫斯基和亞基爾的大縱深戰略。而日還在迷戀日俄戰爭中150米白刃挺身戰。對二戰的亂態跡高速度,高機動,大縱深,密火力等精髓壓根就懵懂無知。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