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為什麼要奪五台山

日本人為什麼要奪五台山

發布時間: 2023-06-07 07:54:02

㈠ 日本侵華佔領大半個中國 為什麼到了山西最終過不去

  1. 主要是地形原因。山西是典型的為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點為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61.1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高原內部起伏不平,河谷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2. 越往西山區越多,極其不利於日本機械化部隊的發揮,以往日本有優勢的重型炮彈,炸彈,炸在山區的效果也遠遠要比平原差得多。

  3. 日本人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山區地形易守難攻,革命軍在暗處做為守方,日本軍隊在明處做為攻方,這樣對日本軍隊而言是極其不利的。

  4. 由於山西往西的中國西北地區,地瘠民貧,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膠、煤炭等資源,日本人認為拿下意義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


(1)日本人為什麼要奪五台山擴展閱讀:

  1.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總面積15.67萬平方公里,山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

  2.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3. 中國未被日本侵佔的領土:新疆、西藏、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西康、四川、貴州、雲南大部。

㈡ 二戰時日本那位指揮官打下的山西

  • 日軍進攻山西在史上統稱為「太原會戰」。

    中方指揮官:

    閻錫山,衛立煌

    日方指揮官:

    寺內壽一,板垣征四郎

  • 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一部共1500餘人於1937年9月13日佔領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豐鎮(今屬內蒙古)進攻,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日軍第5師團從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連陷廣靈、靈丘、渾源等晉東北城鎮。9月下旬,日軍統帥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師團及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共5萬餘人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城發展進攻。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所部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以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指揮3個軍防守平型關東西一線;以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指揮4個軍防守雁門關東西一線;以第71、第72師為預備軍,位於繁峙;令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台山配合作戰。

  • 戰爭經過:

    九月五日,日軍向天鎮中國軍隊開始大規模攻擊。

    八月二十日,閻錫山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八月二十八日,閻錫山進駐雁門關內的嶺口村指揮對日作戰。

    八月三十日,第八路軍先頭部隊第—一五師一部在陝西省韓城縣芝川鎮渡過黃河,開赴抗日前線。

    九月一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為迎擊沿平綏路西進之敵,擬在大同以東的聚樂堡地區組織大同會戰;命令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在天鎮、陽高布防,拒止西進之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集結於大同城東北的聚樂堡地區;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集結大同以北德勝堡地區;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軍集結於渾源、東井集間;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布防於廣靈、平型關、雁門關一帶。

    九月三日,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侵入山西省天鎮縣永嘉堡。

    九月四日,日軍混成第二旅團集結於天鎮以東邊界的枳兒嶺。

    九月六日,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第二零零旅第四零零團失守盤山陣地。

    九月七日,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一軍第三九九團堅守天鎮縣城。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徐向前等到代縣太和嶺口與閻錫山會晤。日軍越過天鎮縣城西進。

    九月九日,日軍佔領陽高縣城。

    九月十一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日軍佔領天鎮縣城。

    九月十二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向廣靈縣火燒嶺進犯。

    九月十三日,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佔領大同。中國軍隊各部均向內長城城轉移。日軍突擊廣靈洗馬店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防線。

    九月十四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突破中國軍隊第七十三師洗馬庄防線,師長劉奉濱受傷,廣靈縣城當日淪陷。第七十三師向平型關轉進。由大同西進之日軍獨立第十五旅團佔領懷仁。

    九月十五日,晉綏軍獨立第三旅章拯宇在廣靈、靈邱交界處的白曠、苟莊子一帶阻敵前進。

    九月十九日,國民革命軍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進駐繁峙縣大營鎮,在平型關附近部署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搶占平型關附近陣地。第八路軍第—一五師挺進平型關東南地區。日軍混成第一旅團侵佔左雲。

    九月二十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第四十二聯隊佔領靈丘縣。

    九月二十一日,平型關中國軍隊在平型關部署完畢;獨立第八旅扼守平型關,高桂滋第十七軍自東泡池經團城口至西河口佔領陣地,第十五軍自渾源西河口至應縣北樓口佔領陣地,第七十三師自平型關至馬跑泉佔領陣地。

    九月二十二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向平型關、團城口發起猛烈攻擊,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從渾源到達羊投崖,受到中國軍隊阻擊。

    九月二十三日,日軍第二十一聯隊由羊投崖轉至棚子溝,企圖抄襲平型關側後。日軍十川支隊向渾源方向進犯,以策應平型關作戰。中國軍隊第七十一師馳援平型關。

    九月二十四日,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到達東山底村,協助楊愛源指揮平型關作戰。楊愛源、傅作義與第八路軍第—一五師高參商定,由第七十一師配合第—一五師攻擊平型關之敵。

    九月二十五日,日軍第二十一旅團在平型關前陷入中國軍隊包圍圈。第八路軍第—一五師集中3個步兵團在平型關前取得殲滅日軍千餘人的勝利。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奉命從團城口出擊。高桂滋第十七軍撤離團城口,日軍乘虛而入,郭軍未能完成出擊任務。日軍混成第二旅團侵佔渾源。混成第十五旅團侵佔應縣。

    九月二十六日,日軍第二十一聯隊脫離棚子溝戰場,向平型關轉進,以支援在平型關正面未能取得進展的第二十一旅團。在蔚縣的第四十二聯隊主力亦於當日到達平型關正面投入戰斗。預備第二軍郭宗汾部受到團城口、鷂子澗、東西泡池日軍的壓迫,退回速回、澗頭北山。傅作義受命指揮平型關中國軍隊作戰。

    九月二十七日,日軍十川支隊(第一聯隊及大泉支隊)抵渾源東南洪水村,以策應平型關戰斗。中國軍隊第六十一軍進抵平型關內齊城村。

    九月二十八日,閻錫山行營由太和嶺口移駐繁峙縣童子崖村。日軍第二十一聯隊加入平型關正面攻擊部隊。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攻佔茹越口,第二零三旅旅長梁鑒堂力戰殉國。獨立第二旅馳援不及,日軍進占鐵角嶺。日軍混成第一旅團佔領朔縣(今朔州)。中國軍隊程繼賢第四三四團在攻佔鷂子澗的戰斗中,全團自團長以下千餘人壯烈殉國。

    九月二十九日,日軍佔領繁峙縣城。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山。

    九月三十日,日軍混成第十五旅團佔領代縣。閻錫山令平型關及內長城線中國軍隊全線撤退,並命令王靖國第十九軍守崞縣,姜玉貞第一九六旅守原平,以掩護中國軍隊在忻口布防。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五台縣。

    十月一日

    閻錫山回到太原。

    日本統帥部以臨參命第一百二十號,命令華北方面軍「應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戰佔領太原」:命令關東軍「以一部入列華北方面軍指揮下」並應「為以上作戰提供方便」。中國軍隊第十四集團軍衛立煌部奉命馳援晉北。

    十月二日,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一旅團佔領寧武,混成第二旅團與混成第十五旅團向原平進犯。中國軍隊獨立第八旅奉命撤離平型關陣地轉移五台山。團城口方面之第六十一軍和第七十一師相互掩護撤往砂河,南入五台山。

    十月五日,日軍對崞縣和原平發起大規模攻擊。中國軍隊第九軍郝夢齡部(欠第四十七師)到達忻口。

    十月八日,日軍攻佔崞縣,第十九軍守城部隊傷亡慘重,團長劉良相、石成文陣亡,余部轉移至崞縣東南山區。

    十月十日,日軍侵佔石家莊。日軍攻佔原平,守軍第一九六旅大部壯烈犧牲。第二十七路軍(第十四軍團)總指揮馮欽哉率第二十七路軍、第三軍和第十七師教導團向娘子關預定陣地推進。

    十月十一日,日軍侵佔井陘。第一九六旅旅長姜玉貞率殘部五百餘人由原平突圍出城後,中彈殉國。日軍在忻口防線下王莊前進陣地與中國守軍接觸。娘子關戰役總指揮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到達娘子關前線。

    十月十二日,日軍板垣征四郎以混成第十五旅團和堤支隊等右翼隊,第五師團為左翼隊,部署對忻口的全面攻擊。日軍第二十六師團長黑田重德指揮獨立混成第一、第二和第十一旅團,決定攻佔歸綏。原定增援晉北作戰之第二十六路軍(第一軍團)孫連仲部回援娘子關。日軍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向娘子關發起全面進攻。

    十月十三日,日軍對忻口守軍展開全線攻擊,在中央地區強渡雲中河,佔領南懷化,與第九軍展開激戰,左翼佔領閻庄,與左翼第十四軍在大白水村展開激戰,右翼強渡滹沱河,與右翼第十五軍在東西榮華展開爭奪戰。中國援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相繼到達忻口前線。日軍佔領綏遠武川縣。娘子關前線日軍攻陷舊關,續攻雪花山。

    十月十四日,日軍混成第一旅團攻佔歸綏。中國軍隊反擊佔領南懷化東北高地之敵,第二十一師師長李仙洲、新編獨立第四旅旅長於鎮河相繼負傷。第三十五軍第二一八旅克服雲中河北之弓家莊,旅長董其武負傷。第六十一軍第二一七旅進抵下王莊。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第六一四團團長代理獨立第五旅旅長李繼程接連殉國。

    十月十五日,中國軍隊第二一七旅與第二一八旅攻擊中泥河、東泥河。日軍集中坦克三十餘輛、炮百餘門,在空軍掩護下向忻口左翼大白水陣地猛攻,守軍李默庵、劉毅兩師奮勇迎擊,戰況激烈。忻口以西之南懷化陷落。

    十月十六日,忻口中國守軍中央兵團對盤踞南懷化之敵發起總攻,中央兵團前敵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壯烈殉國。第六十一軍軍長陳長捷接替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各部隊。郭寄嶠任第九軍軍長,孔繁瀛任第五十四師師長。第二一八旅攻克舊河北村,殲敵炮兵一部。抵達龍泉關第九十四師及第三十八軍第五二九旅奉命馳援忻口。第九十四師部署於龍王堂,第五二九旅部署於忻口中央地區。

    十月十六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一軍以一部突破正太線中國守軍陣地進入榆次,以便於第五師團攻佔太原;命令第一零九師團一部列入第一軍指揮,協助攻佔太原。日軍攻佔包頭。

    十月十八日,日軍在強大飛機、大炮掩護下爭奪 204高地,一晝夜陣地易手達十三次,經猛烈格鬥,日軍未能佔領陣地。

    十月十九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川岸文三郎除以右縱隊攻擊娘子關外,以左縱隊沿測魚鎮、石門口大道抄襲娘子關側背。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二十四架。

    十月二十日,日軍第五師團第九旅團第四十一聯隊為主力,組成國崎支隊調往上海。

    十月二十二日,日軍萱島支隊到達忻口戰場,增援第五師團。連日來敵機輪番濫炸紅溝、南懷化間中國守軍陣地,並集中炮火轟擊。

    十月二十四日,中國軍隊以第四十一軍孫震部第一二二師經陽泉開赴馬山、東四村一帶。

    十月二十五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左縱隊攻佔平定縣東四村,第四十一軍在東四、馬山一帶受創。

    十月二十六日,日軍攻佔娘子關。

    十月二十七日,日軍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一個大隊增援忻口。中國守軍第四十一軍第一二二師撤至白羊墅,第一二四師在平定西郊與敵遭遇。

    十月二十九日,日軍侵佔平定縣城,由第一零九師團組成之昔陽支隊進佔九龍關。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和機械化步兵聯隊與第一零九師團第一三六聯隊另一個大隊增援忻口。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移駐馬首,第一軍團長孫連仲撤至壽陽。日軍昔陽支隊(第一零九師團第三十一旅一部組成)侵入昔陽九龍關。忻口紅溝血戰兩旬,迫敵退南懷化東麓,敵我橫屍遍野,無法清埋。

    十一月二日,中國軍隊奉命自忻口全線撤退。歷時二十三天忻口戰役,殲滅日軍達三個聯隊。

    十一月三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命令第五師團指揮攻取太原。日軍越過忻口向南侵犯。黃紹竑命令娘子關前線中國軍隊向太原方向轉移。

    十一月四日,北路日軍突破石嶺關。閻錫山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撤離太原。

    十一月五日,北路日軍包圍太原,東路日軍侵佔榆次北上。閻錫山行營轉移至交城。

    十一月六日,日軍開始圍攻太原。

    十一月七日,閻錫山行營轉移至隰縣大麥郊。

    十一月八日,日軍侵佔太原,傅作義率第三十五軍及其他守軍突圍向西山轉移。

    十一月九日,日軍進占交城。

    十一月十日,日軍進占平遙。

    十一月二十三日,閻錫山行營轉移至臨汾。太原會戰結束。

  • 歷史意義: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八路軍在會戰中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平型關伏擊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北平-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惟娘子關方面防範疏漏,被日軍乘虛而入山西省會太原,雖然最後會戰以失利告終,但太原會戰是八年抗戰中,華北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會戰。太原會戰中光忻口戰役就傷亡日軍約兩萬人,創造了華北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紀錄,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㈢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怎樣的深重災難

論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高峻 撰稿
日本帝國主義在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中,對佔領區人民實行殘酷的軍事鎮壓和瘋狂的政治迫害,貪婪地掠奪中國的經濟資源。同時,為配合軍事、政治和經濟侵略,還在文化領域強制推行奴化教育,實行法西斯殖民文化,肆無忌憚地洗劫和毀滅中國文化,對中國人民欠下了無法償還的債。
(一)
日本帝國主義為永遠奴役中國人民,首先在思想文化領域強制推行奴化教育,實行法西斯殖民文化,有目的地從意識形態等方面腐蝕中國人。
偽滿洲國出籠伊始,日本統治集團便為其設計了「王道政治」的統治思想,聲稱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政體」,「是近代起死回生的良葯」,溥儀及其身邊的遺老遺少們也把它奉作至寶。其實,「王道政治」並非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統治思想,而是體現所謂「日本精神」的法西斯皇道。其中心是「必須顯現天皇大御心的意義」,〔1〕其目的是「教育國民各安其分,涵養國民各安其業」,〔2〕其內容有諸如宣揚「民族協和」、「日滿一體」、「日滿融和」、「建國精神」之類。顯而易見,把「王道政治」的招牌冠在偽滿洲國的頭上,無非是在政權統治思想上確立以日本天皇「聖意」為宗旨的原則,即凡事要依憑日本宗主國的旨意行事,不得有絲毫懷疑和違背,這便是「日滿融和」、「日滿一德一心」的實質內容。
青少年學生是日寇施行奴化教育的首要對象。為把青少年的思想禁錮在「王道政治」的思想枷鎖中,使之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服服貼貼地聽從擺布,日寇在東北的各級學校中強制推行愚民教育,幾乎不遺餘力地把充滿和體現法西斯皇道的貨色塞進各級學校的課本中,稱之「精神教育」課,恬不知恥地兜售「中國文化東來論」,宣揚什麼滿洲不是中國的領土。規定這些課的課時要佔總課時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並強迫小學生每天早晨都要面朝東,分別給日本國家神道之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皇三鞠躬,背誦所謂《國民訓》。
日寇還從強制佔領區人民學日語入手, 來為加深奴化教育服務。1933年,偽滿文教部在日本人的主持下開始新編中小學教材,至1935年已編成22種39本,不但規定日語為必修課,還要在學校的總課時中佔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學校甚至規定,中小學日語考試不及格就不能畢業,不能升學,迫使學生努力學日語。此外,日偽還在社會上設立大批日語專修班、夜校,並以派遣、保送留日為誘餌,積極推行學日語。日寇深知,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強制中國人學日語,這是一項帶有毀滅中華文化,泯滅中國人民族意識的重要措施。所以這一措施的推行,都是以刺刀棍棒為後盾的,稍有異議就實行暴力鎮壓。不僅如此,為進一步將法西斯的殖民統治思想、意識、觀念、道德強加在佔領區人民身上,日寇還對一切文化事業實行嚴厲的統制政策,新聞、出版、電影與廣播諸業統由日偽當局控制,其頭目均由日籍文人或漢奸學者充任,並美其名曰「官制文化」。
表現在新聞業上,除絕對禁止民眾辦報外,日偽創辦了許多報紙。日軍攻佔平津後,為它狂吠多年的天津《庸報》更為蠢動,成為日偽在華北銷量最大的報紙。同時,「北支派遣軍報導部」及偽「治安總署」又在北平創辦《武德報》作為機關報,偽「新民會」還創辦了《新民報》。在上海出版《新申報》、《新中國報》。這些報紙為維護侵略者的統治服務,連篇累牘地宣傳「和平反共」、「王道樂土」、「建設東亞新秩序」,當然遭到民眾的抵制,銷路很窄。但日偽依然可以強制「派銷」或「贈閱」以及用「給獎」等方式,少則推銷二三千份,多則四五萬份,擴散出去,毒害人民。〔3〕
圖書出版發行業也是如此。1932年3月至7月,日寇在東北強行焚毀帶有民族意識的書刊650萬余冊。凡收藏或傳閱有關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著作以及魯迅、郭沫若、茅盾等現代作家的作品和關內進步書刊者,一經發現立即予以嚴厲處罰,重者收監判刑,「以儆效尤」。特別是偽滿統治後期,甚至連秦漢、隋唐、宋元文學也不準各學校講授,諸如《桃花源記》、《岳陽樓記》、《師說》、《前赤壁賦》等中國優秀文學遺產從此在教科書中匿跡。〔4〕其目的旨在封鎖和摧殘中華民族文化,禁錮中華民族文化在東北的弘揚。與此同時,日寇又大量引進日本的殖民文化,以此充填和佔領文化領域里的一切陣地,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很難在這里接續和發展。據統計,1936年,日本對東北輸入的書籍為58.7萬冊,到1941年便猛增至3440萬冊。1939年,輸入東北的報紙為5495萬余份,為中國關內輸入量的10倍;雜志827萬冊,為關內輸入量的487倍。以平均每天輸入量計算,日本輸入東北的書、報、 雜志數量是:報紙15萬份,雜志2.2萬份,書籍4.9萬份。〔5〕這些數字龐大的出版物涌進東北,可以想像,日寇強制輸入法西斯殖民文化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至於電影業,1937年8月在偽滿洲國成立的「滿洲映畫協會」(即偽「滿映」),當時號稱是「亞洲第一」的製片廠,就是由偽滿政府與東北最大的日資企業「滿鐵」投資建立的,直屬偽滿「國務院」領導。其第一任理事長是著名間諜川島芳子(金壁輝)的史長金壁東,而實權握在「滿鐵」總務科長林顯藏手中。「滿映」所拍影片多由日本人任導演,主要職員也多為日本人。其頭號明星是有中國名字實為日本人的李香蘭(即山口淑子)。如此人員構成,決定了「滿映」的製片方針就是直接秉承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的旨意,以電影作品宣傳軍國主義,鼓吹「日滿親善」、「五族協和」,為其侵略行為張目。審視其電影作品,無外乎兩類,一類是直
接為侵略戰爭服務的所謂「啟民電影」,如《北方的國境線》、《伸展的國都》等;另一類是風花雪月的所謂「娛民電影」,如《哈爾濱歌女》、《東游記》等。日本電影評論家佐藤忠男評論說,這些影片「只是日本人單方面強加給中國的欺騙與恥辱。」〔6〕
對長江以南的電影業,日本則採用由漢奸出面主持,日本人退居幕後操縱的方法,有效地利用電影來為其侵略政策服務。1943年5月,為加強對電影的統制,汪偽政權發布「電影事業統籌辦法」,把若干漢奸文人成立的電影公司合並組成偽「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即偽「華影」),以實現所謂製片發行放映「三位一體的電影國策」,貫徹所謂「負擔大東亞戰爭中文化戰思想戰之任務」。從此,汪偽政權轄區內的電影業就由「華影」壟斷。其理事長為汪偽政權宣傳部長林柏生,陳公博、周佛海等任理事,汪偽宣傳部駐滬辦事處處長馮節任總經理,而實際控制權操縱在副理事長、日本人川喜多長政手中。「華影」在其80餘部作品中,題材除了「以戀愛為中心」,以風月情場之事,在潛移默化中消蝕中國人民的斗爭意識與反抗精神外,再就是赤裸裸地宣傳侵略。如1944年11月推出的《春江遺恨》,以太平天國為背景,描寫一個日本武士高杉晉作幫助太平軍作戰的故事。高杉儼然以中國人的救世主面目出現,口稱日本「熱愛著東亞,熱愛著中國」,無恥吹捧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行徑,因而被日本人稱為「中日電影界合作共存共榮的象徵」。然而,這類影片都受到佔領區民眾的抵制,在宣傳上收效甚微。〔7〕
(二)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基於徹底毀滅中華文化的圖謀,還肆意破壞中國的文化教育科學事業,瘋狂地毀壞中國歷史文化遺址和劫奪稀世文物,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文化大屠殺」,給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事業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首先,野蠻摧毀學校和各類文化教育機構。日寇對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中國教育系統、文化系統尤其恨之入骨,曾下大力量破壞佔領區的各類教學機構,其中大、中、小學受災尤深。「七七」事變後,日軍在向中國大舉進兵時,每到一處都要掀起一次毀滅學校的狂潮。天津失陷前,日軍曾對這座名城進行了持續4個小時的轟炸,但重點不是軍營,不是政府機關,而是著名的南開大學,這次轟炸把南開變成了瓦礫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曾對中國的61座城市進行轟炸,其中「特別有意識地以大學等文化教育設施為破壞目標」。南京的中央大學,連續3 次遭轟炸。浙江大學是日軍破壞的重要目標,為堅持辦學,整個學校向西南遷移,日機競跟蹤轟炸。浙大在3年中被迫5次遷移。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同教育系統一樣,受到嚴重破壞。1946年國民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的一份題為《1937年以來的中國教育》的檔指出:抗戰發生,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影響最大。戰前全國圖書館有1848所,戰後僅存940所,其中大部分已破爛不堪。
日本侵略帶來的動盪,使中國的科學研究機構也無法正常工作,許多科研機構被迫南遷至大西南、大西北,自然科學的研究基本停滯。如聞名於世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也內遷至四川,無法開展工作。與此同時,歐美國家的科學事業卻在快速發展。因此,日本的侵略,是戰後中國的自然科學落後於別國的原因之一。
其次,對文化名城、歷史古跡的毀滅也令人發指,日軍每到一處,都要進行殘酷的燒殺搶掠,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只要被日軍攻掠,立即遭受火焚。無數名勝古跡毀於戰火,數百處舉世聞名的古建築群,被夷為平地。其損失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絕後。在古都北京,日軍的炮火轟毀了宛平古城,被譽為「馬可波羅橋」的盧溝橋遭到嚴重損壞。京西房山有一座建於隋代的古剎雲居寺,是五層院落、六進殿宇的龐大古建築群,被日軍整個摧毀。就連故宮,也成了日軍操練的場所。
在古建築如林的山西,日軍戰火燃遍了三晉大地。太原市郊的晉祠始建於北魏前,興盛於北宋,日軍侵犯太原時,對它進行了嚴重破壞。佛教名山五台山,屬晉察冀根據地,這里隋唐以來的建築鱗次櫛比,但日軍多次對根據地進行掃盪,大批古建築被焚毀,造成了有史以來的空前浩劫。
六朝古都南京,在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中,成為一片廢墟。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夫子廟,公元前6世紀留存的石刻藝術瑰寶-陳武帝萬安陵前的石麒麟,明初建造的世界第一磚石南京城牆,中山陵陵寢、寺廟、殿宇,中華門西街年代久遠的清真寺,南京牛首山佛教寺院等均橫遭破壞。從東北直抵廣州,大批名城名勝被毀。國民政府1946年提交的《文物損失估價表》中指出,被洗動的著名歷史古跡達741處。這一統計還很不全面。
再次,毀滅和劫奪稀世文物,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有組織地劫奪中國文物,許多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被劫往日本,搶不走的就毀。受損和被劫文物的確切數字,已無法徹底查清。國民政府教育部戰後曾編一本《被日劫掠文物目錄》,內中列舉的查有實據的被劫文物,包括古籍、字畫、碑貼、古物、藝術品等共360.7萬件另1870箱。內中上自史前下至兩漢、唐宋元明清的珍稀文物一應俱全,其價無法估量。
日軍侵佔南京後,設立了專門搶劫圖書文物的機構-「佔領地區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與日軍事機關密切配合,對南京的國民政府、外交部、中央研究院等70多個單位進行了調查。1938年3月6日起,日軍又動用
軍隊、特工對上述單位的圖書文獻進行掠奪。1986年8月17日,原滿鐵大連圖書館館員青木實在日本《赤旗報》刊登的《日本侵略軍進行的南京「文化史屠殺」》文章,披露了這次他奉命參與的文化掠奪內情。指出參與此次掠奪的人員有特工330人、士兵367人、苦力830人,動用車輛310輛次,劫奪圖書、文獻達88萬冊。這些圖書文獻極為珍貴,不僅有中央和地方的各類公報,還有3000餘冊清朝歷代皇帝的《大清實錄》寫本。〔8〕至於南京文物的損失,僅戰後初步調查所作的《南京市抗戰時期公私文物損失數量及估價目錄》就有:書籍類,公方406461冊另156箱1725種,私家53118冊另1790種840部59箱;字畫類,公方464件,私家7256件另6箱;碑貼,公方損失無法計算,私家3851件;古物類,公方24491件,私家2093件;儀器,公方979件另63箱,私家11種;標本,公方13414件另1165箱,私家7200件;雜件,公方648368件。中央研究院殷墟所報古籍、古物、拓片損失單未列損失詳細件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損失標本1052箱,內有獸骨、陶片等標本954箱,其價值不可估算。此外,民間古物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三)
綜觀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文化侵略的史實,不難看出有三個顯著特點:
第一,有明確的目的性。日寇在侵略中國時舉起的是軍事與文化的雙面屠刀,他們明白,單憑軍事力量是不能征服一個民族的,倘若沒有文化的臣服,殖民統治是不可能成功的。文化上的征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滅種。因此,他們在文化領域里所採取的種種侵略政策、措施,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泯滅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使中國人民忘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傳統,忘記自己的祖國,當帝國主義的順民。
第二,具有系統的組織性。為實現上述目標,日寇在實施對中國的文化侵略過程中,煞費苦心,作了精心的籌劃和組織: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推行愚民的奴化教育,在文化宣傳方面實行統制政策,在攻城略地中摧毀文化教育機構,並毀滅和劫奪文化遺產。所有這些都體現出日寇所進行的是系統的、全方位的文化侵略。
第三,極具罕見的野蠻性和瘋狂性。日寇在侵華戰爭中喪心病狂地毀滅中國文化名城、歷史古跡,貪得無厭地掠奪稀世文物,數量之巨,范圍之廣,手段之殘酷、野蠻,充分體現出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性和瘋狂性的特徵。這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在歷次侵華戰爭中對中華文明最深重的一次侵略,在世界侵略史上也是罕見的。
注釋:
〔1〕關東軍司令部制定《滿洲國的根本理念及協和會本質》。
〔2〕@①田道彌:《滿洲教育史》〔日〕,昭和10年12月。
〔3〕魏宏運主編《中國現代史稿》(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頁。
〔4〕《吉林教育回憶》,《吉林文史資料》,第4輯。
〔5〕姜念東等著《偽滿洲國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26頁。
〔6〕〔7〕李軼:《抗戰期間淪陷區的電影》,《民國春秋》1991年第3期。
〔8〕邸富生等:《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奪始末》, 《遼寧師大學報》,1988年第5期。
字型檔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山加鳥,左右結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