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教育和中國教學有什麼區別

日本教育和中國教學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3-06-11 02:22:28

①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養、防災訓練方面加以區別:

1、中日思想教育區別

中國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標——「成仁」的影響,從幼兒園開始就帶有全面發展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目標,雖然平時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禮儀,但是更加註重書本知識的習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仍然存在於很多中國家長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讓孩子學會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學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禮儀與人際關系。

比如,有很多幼兒園就要求孩子帶到學校的包必須由媽媽一針一線親手縫制,孩子中午吃的便當由媽媽准備,從而加強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重視。甚至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他們的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這跟當前中國小學生每天扛著厚重的作業回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中日能力教育區別

日本比中國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特別設置家庭課和很多實踐課,教學生做便當、種花草、甚至讓孩子自己安裝筆記本電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同時日本注重的是課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課堂,比如說學生一起參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生在畢業時都會舉行畢業旅行,與同學們共度美好時光同時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而中國秉承著「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從小學開始就進行壓迫式學習——老師將書本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中,學生靠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求得高分。

在當前的中國教育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分重視考試,教育充滿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經受非常功利的考試,而每一次考試都會被勸戒分數與你的前途與你的命運緊密相聯,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諷刺的是,中國教育就像「賭博」,每次考試來臨,教師與學生就開始猜題估題了,如此教育教學的直接後果是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遠離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條,封閉,走向厭煩,消極,虛浮,不重實際,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鑽研以及創新精神,而中國似乎正在不斷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3、中日防災教育區別

另外,日本也很重視防災抗險教育,這與日本多地震火山有著直接關系。日本是個非常善於向別人學習的民族,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他們既不是全盤拒絕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巧取精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又吸收了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這種集東西方教育傳統為一體的教育新體制,其優勢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較,我國在學習他國的經驗時,常常是只學其表,外在的包裝盡管不斷地翻新,傳統的弊端卻始終難以摒棄。日本的教育啟示我們,東西方兩種教育傳統的互補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資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與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級至第九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下年3月31日結束。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星期六上半日課。不過,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他們亦必須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據法律規定,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但是大多數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作為學校節日、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扣除這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後,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對教育(特別是強制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學生的努力、堅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所以,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

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不過,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

參考鏈接網路 日本教育

② 中日教育文化的差異

1、中日家庭教育方面的差異

一直覺得教育不是只管學習,家庭教育也是屬於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是唯分數論,在教育中學習成績的比例占據至高,就忽視了家庭裡面的教育。

舉個例子,很多時候吃飯的時候,家長問孩子是「今天學得怎麼樣?老師上課有沒有聽懂?」還是「今天和同學們相處得怎麼樣?」很平常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有關注到。平時上課老師講知識,在學習課堂上我們很難學會人際交往的相處,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像我小時候是留守兒童,沒有大人去普及教育知識。

在日本的教育中,日本的母親重視學前孩子的道德修養,在家庭道德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與他人交往、與周圍世界交往的能力。另外,日本社區范圍的全職太太會定期組織「母親讀書會」等交流活動,共同商討「養子之道」[1] 。在日本有很多家庭都是全職太太,所以孩子受到家庭教育很充足。

所以中國在家庭教育方面與日本相比,雖然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日本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值得學習。

三、中日學校教育方面的差異

學校教育,就是在學校接受到的教育。先說學校教育經歷,從小接受的文化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在九年義務教育中,除了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每周還會涉及到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課等,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孩子「德、智、體、美」綜合發展。

但日本不同,上課在觀看老師播放日本小孩子自己去准備飯菜的時候。日本的小孩子這么小就學會培養獨立和生活自立能力,日本的教育和核心就是「學會生活」, 有些幼兒園似乎完全不重視孩子們的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學校的教學計劃中,完全沒有數學、假名、繪畫、音樂這些項目。

教育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學會「笑」,學會說「謝謝」等基本禮儀。在日本小學教育中筆頭作業很少,課後作業有時候僅僅是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對父母說一句「我愛你」等。

中國學校教育更加側重於知識的學習,日本的文化教育更注重實用性。相比較來說,中國學校教育可以為國家輸出大量的人才,但是由於從小就是在知識中學習,缺乏在實踐中體驗,導致缺乏創新意識。或許過去19年裡,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日本以19:1遠遠超過中國的其中一個原因。

四、中日大學教育方面的差異

從選課制度來看:基本上一學期的時間,大部門都是在修自己的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基本就是根據高考結束選擇的。

而在日本,自己選擇想要上課的課程,還有一段時間的試聽期,這樣自己有充分的選擇空間,但是如果是對於那些毫無目的或者想要混分的話,這樣的選課可能意義不會太大。

從考核制度來看:平時的話,日本的教育更偏重素質教育,老師留作業主要是要求學生提交報告(小論文),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寫論文的能力,而中國則是仍然偏重於期中,期末等應試考試,但是也會算上平時分數作為考核內容之一。

從畢業後選擇來看:日本有一種疏遠高學歷的傾向,因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是「企業人」,而不是高學歷的碩士博士,所以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而進修大學院的人則是少數, 在中國,本科生讀研讀博比較多,特別是近幾年來考研的趨勢上升。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網路—日本現行教育制度

③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國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

1、日本小學和初中教育強調的是素質教育。上課的時間從上午8:30到下午2:30。我認識一名日本華人,他的愛人就是日本的小學老師,她給我介紹說:日本的小學從一年紀到六年紀,都是以素質教育為主,如在大火、地震中如何有效地逃生,以及學習日常生活的一般技能。
鋼琴、繪畫、舞蹈等課程日本都是在學校學習,家長不需要請家庭老師。德育課程的內容類似於中國現在提倡的「八榮八恥」,教師從最細微處著手,要求學生保護環境,互相幫助,互相團結。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也講德育的經典故事,有時候小朋友是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高思想道德水準。

2、學生中午必須在學校享受政府提供高質量營養中餐,下午2:30下課,回家的路上一般是半個小時。到家後,家庭作業語文和數學各一張紙,大概40分鍾的時間可以完成,其餘的時間是由學生自我支配,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玩個痛快!

3、日本學生從三歲開始要求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是要交費的。但是繳費的多少?實行的是彈性收費標准,也就是說學費是由父母收入多少決定,父母收入高交費就高;收入少交費就少,如果父母沒有工作,享受的是低保待遇,幼兒園的教育費用是由國家支付的。

4、日本從小學到高中階段實行的是義務教育。所有的學生地位一律平等,沒有貴賤之分。

④ 日本的 教育 方式和 中國 式 教育 有什麼區別

日本教育的內容與中國的不同

隨著全球國際化的發展,中國在教育上應該與國際接軌才對。今年也是青島走出來的我中學同學郝平擔任了教育部副部長,負責國際交流,我相信這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博士,會很好的勝任這項工作。
教育是決定一個現代國家和民族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這一點相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證明。作為國民教育的對比,大概可以分為體制、內容、目的以及對象等幾個方面,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對其理解和實踐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現出的結果也有分別。比如同樣被認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國與日本,在這方面的差別就相當明顯。
中國與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導致兩國近現代發展歷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直接地說,日本之所以總是能比中國先一步實現國力的騰飛,不論是明治時代還是二戰之後,其教育優勢的作用最不容忽視的。
 那麼,中日教育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呢?很簡單。中國的教育更具功利主義性質,而日本的教育則更強調人的素質提高。
 俄國人梅契尼科夫在經過長年客居歐美的生活後,於1874年來日本教授外語,後來寫有《回憶明治維新》。他在書中寫到,日本的苦力、女傭、馬夫等社會底層人民也常常拿著書看,盡管那些小冊子多是通俗小說,但這樣高的識字率還是令他吃驚。和西方國家的經驗相比,他不吝稱之為「異常」。類似的觀感,其他明治時代來日的外國人也曾有過。事實上,在此前的1872年,日本就開始實施了義務教育制。
 同時期的中國是何種狀況呢?康有為估計,清末的童生大約為300萬人,加上比此要少的秀才以上士人,則中國受過正規教育的文化階層在四億以上的總人口中,仍只能占據極少數。中國民眾的絕大多數是文盲、半文盲,而日本即使販夫走卒,也能夠識字讀書。以此來看,以國民當時的普遍文化水準比較,中國整體上不如日本。
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是由於「後發優勢」,這個「後發」相對中國而言,即日本文化發展水平不如中國,所以能更加輕易擺脫過去的負擔。但日本國民總體教育水準的高於中國,無疑是針對上述說法的一個極好質疑。日本的文化水準優勢,還體現在「蘭學」的盛行。以西方科技文化為內容的蘭學,在江戶時代也一直蓬勃發展。蘭學學者受到社會各界的尊敬,收入也較高。
 另一方面,日本學者依田熹家在《日本的近代化:與中國的比較》中提到中國馮桂芬寫於1860年《采西學議》。馮桂芬稱「習於夷者曰通事」,「皆市井佻達游間,不齒鄉里……其質魯,其識淺,其心術又鄙……」依田專家指出,中國的懂得西洋事物者與日本的同類人地位差別非常之大。這也正是魏源的《海國圖制》在日本比在中國產生更大的轟動和影響的原因。(反駁所謂日本「後發」的又一個論據,《海國圖制》在具有蘭學基礎的日本找到了它的大批讀者,而在中國,魏源只能慨嘆自己過於超前。)為何會有如此差距?依田熹家認為,根源是中國有科舉制,而日本沒有。
 科舉制的內涵是什麼?在於「學而優則仕」,教育和改變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追求緊密相連。特別是到了明清兩代,八股取士,更是將「學問」與仕途的關聯標准化、制度化。這種功利目的的極強的心態,是中國教育理念至今依舊存在的重大問題。
著名的廣告片《知識改變命運》,實際上繼續宣傳著同樣的理念。知識的增長,固然可能帶來命運的改變,但帶著為了追求命運改變的迫切心情,與靜下心來豐富提高自己素養的教育理念對比,前者無疑更容易出現偏差和失敗。
 北京大學的祝總斌教授在《論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視的一個歷史作用》一文中,稱道八股取士因降低了學問門檻(只要掌握《四書》為主的八股文寫作),對於士人的數目從宋元的數十萬人提高到明清的幾百萬人功不可沒,因此中國的知識分子人數增加了,「文明程度得到相當大的提高,推動著歷史的進展」。這是個似是而非的荒謬觀點。
前面已經提到了日本明治時代普及義務教育和中國八股取士的不同,八股取士人數縱然增長,仍然是一種精英意味十足的少數人教育,遠遠不如普及性地提升民眾整體文化水準。而士人人數的增長,和今天的大學擴招屬於同等性質,僅有人數的增長,質量卻出現下降。八股降低了門檻,但也培養出了眾多范進式的「知識分子」。與日本相比,八股取士並沒有帶來一大批如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伊藤博文、福澤喻吉這樣的人物。
 祝文中寫到清代侍郎彭玉麟的故事。彭家務農,但全家辛苦勞動,甚至僱人來代替他耕地,勉強供他讀書,只為了要他考中秀才,「為宗族光寵」。祝文以為此例子說明了八股文「推動平民子弟讀書應試,提高其文化素質」,但忽略了彭讀書的前提是整個宗族、包括「伯叔父及諸昆弟」不得不放棄讀書的權利。這種期望一個人應試及第來光宗耀祖,改變命運的做法,是功利主義教育理念的最好體現。
 科舉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教育,能夠實現平民到仕宦階層的飛躍,不管出身如何貧寒,只要考試過關,就可以博得「功名」。因此,科舉在客觀上緩和了社會內部的階層矛盾,有助於大一統國家的政權穩定。這一點,已有很多學者專門論述。但仍有必要指出,祝文所說的八股取士帶來「文明程度提高」和「歷史進步」論點荒唐。明清是中國傳統文明發展的下坡路階段,八股取士是政府為了緩解社會內部越來越大的壓力的重要手段,擴大人數的原因也在於此。
正如今日之大學擴招,其目的並非在於興辦教育,只是為了拉動GDP增長。但是,科舉的最大弊端,就在於將教育徹底功利化,使之更像是一種以回報率高低評價得失的投資。在舊話本小說中,表達類似觀念的「格言」很多,最典型的,莫過於「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 日本的情形則完全不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的社會,一直採用著世襲和血統制,社會階層分隔明顯,也沒有科舉這樣的制度能夠將其打破。然而,在江戶時代,幕府為緩解社會矛盾,鼓勵並支持社會各界鑽研學問的風尚,對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農民也好,商人也好,下級武士也好,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喜愛的知識,但即使掌握了知識,其身份也不可能改變。知識的唯一好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可以說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
 從表面上看來,超越階層隔閡的科舉制似乎比日本的血統世襲制更加文明、科學,但判斷一項歷史制度的利弊,必須要把它和當時的現實環境結合起來分析。科舉制度在唐宋和在明清的意義截然不同。
八股取士確實具有合理性,卻是維持一個文明苟延殘喘的合理性,從文明需要新生的角度講就成了不合理。日本的血統和世襲制不合理,激起下層社會的反彈變為變革的動力,就成了合理。
 日本的教育理念缺少中國過於強烈的功利色彩,卻在某種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比如說孔子的「有教無類」,其真正內涵應該只是強調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異而有別,並沒有從中選拔的意思。
中國過去的教育制度雖然看起來是「無類」,貧民也有中舉當官的機會,可這個「出人頭地」的結果正好是對「無類」的破壞。至於今天的中國教育,則連表面上的有教無類也難以做到了。
 前面提及的日本的階層分隔,使得社會各階層學習知識也都以本階層實用、常用的優先。農民自然關注農學,商人則琢磨促進商品的銷量,工匠揣摩技術改良……中國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作品都曾在日本備受重視。這個優良傳統至今在日本仍然得到了保持,特別是那些人數龐大的畢業於專業學校、甚至依靠自學的熟練技工,成為日本國力兩次騰飛的最核心動力。
而中國方面,科舉的功利性質使得民眾產生狹隘的心態,只把應試的知識當做學問,別的則不受重視,甚至把「沒用」的學術就不當作學術。特別是八股取士,更是將士人的精力限制於有限的典籍之中,雖皓首窮經卻脫離實際。今天,中國應試教育尤其發展到了畸形的地步,其「重點學校」制度赤裸裸體現出「為了中舉的選拔」(依田熹家語)的明確目的,由此產生了「對不優秀者沒必要進行充分教育」的錯誤後果。
在學習的目的上,依田熹家聽到很多日本農民說,教育「對於提高常識是必要的」,這點和中國人「從單純的日常需要出發」大不相同。在沒有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外語教育在中日兩國的狀況最能夠說明問題。中國的外語教育是和應試、升級、評定職稱等一系列功利目的相連的,有些時候竟然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日本則更注重外語教育對於個人素質的裨益,雖然也有一些資格考試,但僅限於有必要的相關人士。最值得深思的例子,是日本的業餘外語學校NOVA和中國的「同行」新東方。後者把應試型外語教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而前者的學員是社會各界對某種外語感興趣的男女老少;前者的終極夢想是能夠輕松應對外國的偏狹的語言測試,拿到出國通行證和全額獎學金,後者的宣傳材料上卻寫著,最高目標僅僅是「不用字幕看懂外國電影」。
然而,一個上市公司外語教育產業年營業額達到615億日元,整個日本的業餘外語教育產業營業額竟達1500億日元。這個數字清楚表明了日本人對素質教育的持久熱情。目前,日本正在進行的是推進「終身教育」。在老齡化的趨勢下,以退休老人為教育對象的各種產業前景看好。退休老人的學習熱情,當然沒有什麼選拔和目的,但這種素質教育的完善,足以令中國人汗顏。
 一種功利當先的教育理念,一種素養至上的教育理念,其分歧表現林林總總,每一種都恰好是中國的弱點和日本的長處。中國人有必要向日本學習,首先應學習的就是教育。

⑤ 觀看《他鄉的童年》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有何異同

沒看過《他鄉的童年》。一般性旦磨猛的異同如下:
異同點:

1. 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日本和中國都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提供早期的教育和照顧。在日本,學前教育已成為一項政策,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接受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學前教育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斷提高。

2. 教學方法:日本和中國的幼兒教育都注重通過游戲和互動來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但是,日本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而在中國,教師通常更加強調規范化的教學,更多地使用指導式的教學方法。

3. 家長的參與程度:在日本,家長通常會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在中國,雖然家長也非模橋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他們通常會更多地依靠學校和教師來承擔教育的責任。

異點:

1. 教育理念:日本的幼兒教育強調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注重全面的發展。而在中國,幼兒教育的目標通常是為了准備孩子進入小學,更加註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游伏。

2. 教師的角色:在日本,幼兒園的教師通常被視為幼兒的「第二個母親」,負責照顧和教育幼兒,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而在中國,幼兒園的教師通常被視為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士,與家長的聯系相對較少。

3. 學費:在日本,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的,學費較高,但地方政府會有大力度的補助。而在中國,政府鼓勵普及學前教育,公立幼兒園的學費相對較低,但私立幼兒園的學費則較高。

⑥ 日本和中國教育有哪些不同,為何有人力挺日本教育

日本教育和我們教育的最大區別就是讓孩子學會了獨立生存,而不是像我們一樣,孩子只需要學習而不需要干別的,日本從孩子幼兒園就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了,而我們有些大學生,連衣服怎麼洗都不會,還要放假帶一堆衣服回家讓父母洗,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性,慢慢的變成現在社會上最不受歡迎的那種媽寶。日本的初中生畢業時可以選擇繼續學業或者去工作,自己選擇自己想走的道路,喜歡學習就繼續學業,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浪費時間,就選擇去工作了,家長老師也尊重孩子的選擇,更不會嚴令逼迫孩子去做什麼,也不會覺得不學習就是廢了,就算是繼續學業的孩子,也會用課余時間去打工,賺自己的零花錢,和社會進行接觸,不至於像中國的學生一樣,只會讀書根本不懂社會上的事情,苦學到的知識也用不到工作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