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之前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之前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3-06-14 09:54:49

㈠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什麼樣的社會體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君主立憲制。
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
日本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之後,權貴與政黨不斷抗爭,又發生了第二次護憲運動,實行了全民普選(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園寺公望推薦首相,提倡「憲政之常道」。

㈡ 日本在明治維新前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是與清朝一樣是個重農輕商的國家,日本與清朝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同樣處於封閉狀態,工業同樣落後思想方面也是如此。那時候的日本和清朝末年有一些相似,同樣意識到如果再不改革就有可能會亡國,只不過一個意識到比較早一個比較晚。西方的強大實力讓他們感受到了危機感,那種危機感迫使著他們發生改革。

起初日本人面對西方人的「入侵」在常年的封建思想之下也是拒絕的,不過最終屈服在了西方人的炮火之下。

權力得以集中的日本,政策的實行下放得到了快速的實行。即便如此全面開始西化的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與清朝也是只有抗衡之力。

在甲午戰爭之前清朝雖然輸過很多次戰爭,可是在西方國家眼中依然是一個大國。

在那個不發達的年代人口和土地面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體量,清朝雖然腐朽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僅憑這一點剛剛完成明治維新不久的日本還是比不過清朝的。

可以說清朝在甲午戰爭之前,從來沒把日本放在過眼裡。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日本雖然處於一個中興的狀態,可在清朝的眼中依舊不值得一提。

㈢ 甲午中日戰爭前,日本的國情怎樣

日軍實力明顯強於清軍 。北洋水師成軍的1888年,日本還沒有像樣的現代化海軍。甲午戰爭前4年,清朝依然佔有27000噸比17000噸的海軍總噸位優勢。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總噸位暴漲至72000噸,全面壓倒清軍。 而實際參戰的兩國主力艦隊中,也是日本聯合艦隊以4.1萬噸反超北洋水師的3.5萬噸。而且日軍是新艦,北洋水師是老艦,日方無論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占優勢。 人員就不比了,這對海軍沒多大意義,而且基本上是與總噸位成正比的。 所以,北洋海軍遠東第一隻是曾經的傳說,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已被日軍以驚人的速度反超了。戰略上,日本的厚積薄發,精心策劃多年,有備而來,處積極進攻態勢,全國軍民士氣高昂,君臣同心協力。清朝認為日本是「蕞爾小國」,麻痹輕敵,沒有做任何戰爭准備,倉促應戰,處被動防禦地位,士氣低彌,君臣將領們各有小算盤,未形成合力。戰術上,日軍作戰設計明確,海陸軍配合默契,作戰指揮果斷,士兵戰技術熟練。清軍沒有像樣作戰計劃,海陸軍間甚至陸軍內部各部隊處各自為戰、消極抵抗狀態,指揮混亂,除北洋水師外,士兵士氣和技戰術素質差勁。 清國理論上國力占優,但實際可動員經濟實力兩國旗旗鼓相當,但日本實際動員經濟力量占優。 當時兩國都還沒有科學全面的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後世有些的經濟史學家根據兩國人口總數和經濟發展水平推測,認為清朝GDP不僅遠超日本數倍,甚至還可能高於歐洲強國。但我認為,這種推測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清朝幾乎是純農業國,那些推測的GDP絕大多數是用來吃飯的,轉化不成國家辦大事的經濟實力。 實際上,當時清朝每年的財政收入不過七八千萬兩白銀的樣子。而日本自明治維新,工商業迅速發展,甲午戰爭前其財政收入已達七八千萬兩日圓,大約摺合五千多萬兩白銀的樣子,已經相當接近清朝了。何況,清朝財政支出中龐大官僚體系、治河救災及平叛等開支巨大且無法節省,更不能忘記太後辦壽、修頤和園、修陵、皇上大婚等等甲午戰爭前驚人的開支。所以,實際上日本可動員的經濟實力並不亞於清朝,清朝對日本並不具備某些歷史學者所稱的絕對經濟優勢,「蕞爾小國」的稱號是清廷過於狂妄自大的表現。 再看實際的經濟動員結果。當時日本將財政收入的60%用於軍費,也即相當於每年3000萬兩白銀的軍費用於購艦備戰。而清朝財政收入極少用於改善軍備,北洋水師1888年成軍後就再未購一船,北洋水師的日常維持費應為每年兩百萬兩白銀,實際僅五六十萬兩。 科技方面,經歷明治維新的日本明顯占優,但這一優勢在戰爭中並無太明顯表現,這是因為當時日本的科技實力仍與西方有明顯差距,日本和清朝都是靠購買西方先進軍艦和武器彈葯。甲午戰爭主要是拼經濟而非科技。由於日本投入高且較晚,因此甲午戰爭中雙方進口的武裝裝備中,日本占明顯優勢,比如軍艦航速更高(採用更先進鍋爐),火力更強(最先進的速射炮日對清佔95比0的絕對優勢)。 西方列強基本上對甲午戰爭持坐山觀虎鬥的中立態度。 東亞兩強相攻,肯定是西方列強的機會,他們樂見中國因此被進一步消弱,從而帶給他們機會,但並不願意看到日本因此強大而與其在華形成競爭關系。 日本在戰前輿論公關做得比中國好,在國際上極力宣傳中國在朝鮮的「殘暴統治」,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的樣子,因此國際輿論上特別是美國,對日本稍同情些。但是,從國家政策角度,則西方幾乎清一色地保持中立,未對任何一方提供軍事援助,也未對任何一方採取武器禁運等。
但當甲午戰爭以日本一邊倒的勝利結束時,西方列強中無人未阻止,算是中立到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